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趣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a
发帖数: 438
1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
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
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
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
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
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
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
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
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同類的語言。
三、佛只...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壬二、一切至言攝入三士道法類之理分二:一、成辦增上生的至言攝入下士道
二、成辦決定勝的至言攝入中、上士道
癸一、成辦增上生的至言攝入下士道
【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
類。】
佛陀的至言當中,依成辦暫時增上生所說的一切法,全都含攝在下士或共下士
的法類中。
《正法念住經》中宣說了增上生的善趣器情世間和成辦彼等之因,以及與增上
生相違的惡趣器情世間和成辦彼等之因;《教王經》從遣除耽著今生的方便上,宣說了
死亡無常;《百業經》中宣說了斷惡行善的法門。諸如此類,在大小乘的經典當中,凡
是有關成辦增上生的一切至言,都可以攝入下士道法類中。另外,宣說世間倫理道德的
法規論典等,也屬於這一法類。
【殊勝下士者,是於現世不以為重,希求後世善趣圓滿,以集能往善...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学习体会
我虽从小随母亲皈依佛,但由于没有深入闻思,对佛法的认识流于表面,甚为肤浅。一
方面因为佛教书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而我缺乏指导,不知从何看起;另一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放逸散漫,没有集体的督促,学习起来总是三天打渔,两天嗮网,无
法坚持。
2006年,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
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
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
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
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
是引领我趣入正道的一盏明灯!
在一开始学习时,上师就讲过,入行论是集汇集论、次第论、实修论和解隐论于一身的
殊胜论典,而我自己也觉得,我从这四方面获益很大。
《入行论》是一部汇集论。它是根据《学集论》的内容而成,而《学集论》又是从105
部佛经中摘抄而成。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我翻阅...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6
敬錄自《入中論略釋.般若燈》 益西彭措堪布 著
丙貳(分別禮讚大悲)分二:丁壹、總讚大悲;丁貳、分別讚大悲。
丁壹、總讚大悲:
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
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
大悲心是菩提心與無二慧的根本,其與成就佛果之間的關係為:最初發菩提心
時,是由大悲心為因,喻如種子;中間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歷經三大阿僧衹劫的苦行
後方成佛果,若無大悲心攝持,則菩提心易退失,喻種子在田中,若無陽光水土,必黴
爛腐壞;最後成就佛果時,因大悲而不住涅槃,回入娑婆,盡未來際度化眾生。故知凡
夫趣入大乘聖道至成就佛果,初、中、後三時皆不可缺少大悲心。如《王明菩薩經》云
:“大悲心是諸佛菩薩功德之本,亦是智慧般若波羅蜜多之母,乃諸佛菩薩之祖母。”
因此我(月稱)在這裡首先讚禮了如此殊勝的大悲心。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为什么喜欢佛教呢?
是滴。
可以读一下这段,看自己与佛法因缘有多深。
瑜伽师地论/21
谓暂闻佛或法或僧胜功\德已,便得随念清净信心,引发广大出离善法。数数缘念融练净
心,身遂毛竪,悲泣雨泪\。
http://zh.wikisource.org/zh/%E7%91%9C%E4%BC%BD%E5%B8%AB%E5%9C%B0%E8%AB%96/021
云何名为已趣入者所有诸相。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才已趣入设转余生。于自大师及善说法毘奈耶中。虽复妄念。若遇世间现有恶说法毘奈耶及有善说法毘奈耶。虽久听闻以无量门赞美恶说法毘奈耶有胜功\德。而不信解爱乐修行。亦不于彼而求出家。设暂出家才得趣入。寻复速疾弃舍退还。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酽酢。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淤泥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若暂听闻赞美善说法毘奈耶少分功\德。或全
未闻。虽暂少闻或全未闻。而能速疾信解趣入爱乐修行或求出家。既出家已毕竟趣入终无退转。为性于此爱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上蜜。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胜欲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虽未得能往一切恶趣无暇...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的四谛现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o****h
发帖数: 72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为什么喜欢佛教呢?
瑜伽师地论,真是好东西,记载的这么多东西,以后空闲下来,一定要看。
回想我初学佛时,就是悲泣雨泪,毛发竖立。当时在看经书,突然觉得内心无名悲伤,然后泪流满面,继而身上汗毛全部竖起来,很清凉,但是冷森森的感觉还是很恐怖的。学佛刚开始有一段时间,去庙里,经常在佛前情不自禁的流泪,尽管我努力控制自己,那时读经没多久,总觉得莫名其妙。后来翻看无量寿经,一个说法是前世曾做僧人,宿世没有修好,然后内心觉得愧疚,哈哈,记得我初看时觉得好搞笑。
看来还是得发奋往第一补特伽罗迈进。

练净
说法毘奈耶中。虽复妄念。若遇世间现有恶说法毘奈耶及有善说法毘奈耶。虽久听闻以
无量门赞美恶说法毘奈耶有胜功\德。而不信解爱乐修行。亦不于彼而求出家。设暂出
家才得趣入。寻复速疾弃舍退还。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酽酢。或如爱乐受
妙欲者置淤泥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若暂听闻赞美善说法毘奈耶少分功\德
。或全
终无退转。为性于此爱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上蜜。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胜欲中。彼
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生恶趣无暇。世尊依此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密意说言:若有世间上品正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往生善趣与解脱生死
我们要继续探讨三士道的建立,是否符合佛法的正义?《广论》三士道的下士道
与中士道,是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与解脱生死。可是正确的佛法中,让我们能够往生善趣
,甚至最后证得解脱,最简单也最为首要的方法就是断除三缚结,也就是要证解脱道的
初果;从往生善趣到解脱生死,这其实是除灭烦恼的过程,烦恼的减少就是福德的增加
,烦恼减少可以让众生往生人天善趣,烦恼深厚的众生,福德相对的也比较少,也就会
下堕三恶道。因此烦恼的内容,应该要清楚地告诉众生;什么是烦恼?烦恼的作用是什
么?也要告诉众生清楚,若是不让众生清楚烦恼的内涵,想要让众生往生善趣,甚至最
后能够证得解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解脱道上,所谓的烦恼,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这些都叫作烦恼。烦恼
有见惑、有思惑,见惑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三缚结;思惑是修道所断的烦恼,也
就是对三界的一切贪爱。三缚结是三种烦恼,首先是我见,又称萨迦耶见,其次是戒禁
取见,第三是疑见;众生要解脱生死,首先就是必须断除三缚结。我见,就是把五阴当
中的某一阴,或是部分的特性,认定为真实常住不灭的我,这种见解就是我见;戒禁取
见,就是对于真正的解脱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佛教到底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因为有的人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那有的人说“佛教
是宗教”,那有的人又说“佛教是佛对于十法界众生的一个教育,所以它是对于十法界
的一个圆满的教育,但是不能称为宗教”。那到底佛教是不是宗教呢?要了解佛教是不
是宗教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一词的源流
何谓宗教呢?宗教代表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宗教这个语词,它的演变到底是从什
么地方开始所出生的呢?从什么地方开始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现代的这样子的
一个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把所谓的道教、民间信仰,或是说乃至于基督教,乃至于我们
现在的这个佛教,大家都把它称为宗教,那甚至于有人也把它说“反正所有一切宗教都
是劝人为善的,那信哪一个教都一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到底宗教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宗教。
我们从汉语,也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这个汉字里面来看的话,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
的这一个语词,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这一个语词。那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
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
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一个...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6
14
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末劫时有一种特别炽热的火,能在刹那间摧毁整个器世界,同样,菩提心犹如末
劫火一样,能在生起的一刹那,摧毁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所以,菩提心的功德的
确相当大。
前颂中讲了定业可依靠菩提心来压伏,此处讲的是不定业能依菩提心而彻底摧毁。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这个
器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最后毁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末劫火,热度相当于七个
太阳加在一起,刹那间能将一禅天以下全部摧毁无余。〖同样,依靠菩提心,一刹那间
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深重罪业。〗哪怕是一刹那生起菩提心 ,当下也
能摧毁我们相续中的罪业。什么样的罪业呢?直接转生于恶趣的罪业,比如杀父、杀母
、杀阿罗汉等五无间罪。按照显宗的观点,无间罪属于定业,造了这种罪就必须要感受
果报,否则是不合理的,汉传佛教有些经论中也说,不能改变的有三种,其中一种就是
“定业不能改”。但实际上,所谓的“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
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一旦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6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7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寅三、無常並非淺法也非略修之法
【故不應執,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及不應執,雖是應修然是最初
僅應略修,非是堪為恒所修持。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因此,不應執著“憶念死亡無常僅僅是沒有其餘甚深法可修的人所修之法”,
也不應執著“雖是應修之法,但這只是最初階段僅應略為修習的法,不能作為恒常所應
修持的法門”,應當對初中後三時都必須修習無常的道理,從內心深處發起定解而真實
修習。
這是告誡我們應當斷除二種邪見,以至誠心修習念死無常。“二種邪見”,即
執著無常是一種淺法的邪見,以及執著無常只是最初略修之法的邪見。
以下引古德語錄說明,無常既非淺法,也不是最初略修之法。
一、無常並非無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
嘎當派大德卓位奢貢波說:“雖修至密部之王(密集金剛),若未生起死無常
觀,即為淺。若已生起死無常觀,雖僅修學入法之門(三皈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与出胎
对我们来说,阿含圣教属于小乘法,它是属于声闻道以及缘觉道,又称为二乘菩提
。在这个里面,有留传下阿含部的经典以及《四阿含》。不论南传、北传的经典都是一
样,都指出 佛陀说有常住不灭之法,而且这常住不灭之法是超越小乘者所能领略和想
像的。
所以,在经典有说到,像焰摩迦他是一个比丘,他有一天产生一个想法,他认为阿
罗汉本身应该是灭尽以后入涅槃,入涅槃就灭掉三界一切诸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应
该所有的法都不存在了。可是,他后来受到众比丘们的斥责,而且众比丘们要他放弃这
个想法,但是说不赢他,这位比丘也不愿意接受大家劝解。所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出面,说这个见解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涅槃本身是二乘者所不能领略、所不能了解的
,而且涅槃里面有真实、清凉、不变异,就是永远不动,在涅槃法住里面。
因此,我们就要谈到:到底四圣谛以及缘起法里面,所要谈的究竟道理是什么?其
中四圣谛在经典里面有说到,所谓四圣谛就是不离如。也就是说,从古印度开始就有个
法,他们认为就是如;如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就是像这样,所以阿罗汉所证的时候叫作
“知如真”。所以,以中文来看的话就会觉得,你知道这个法就好,为什么一切...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20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4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5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5
27
轉載來源:趣談何為真正的民主- 皓易堂的博文- 美國中文網
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blog.sinovision.net/hom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天真的以為: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如果看不清楚濫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巨大危害,你就永遠無法了解什麼是真正的
民主。
民主是什麼呢?很多人一定會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嘛,民主就是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
比如有 5 個人去旅遊, 4 個人想游泳, 1 個人想打球,那麼民主的決策一定是去游
泳,如果最後的決策是去打球,那就變成專制了。
可別忙,當我們把上面的例子稍微改變一下,你就會驚愕地發現,這個 " 民主 " 竟然
是只披著羊皮的大尾巴狼:比如 5 個人中有 4 人認為 1 人該死,那麼民主的決策就
是 " 合法 " 地把那個可憐的傢夥殺死!
你也許會說,這沒什麼錯啊,如果大家都認為一個人該死,那他怎麼可能沒罪呢?不幸
的是,的確有這種可能。事實上,民主的內涵遠非 " 大多數 " 這麼簡單,為了弄清楚
這個問題,我們只好把那些陳舊的歷史書從垃圾桶裏翻出來,仔細讀一讀。
西元前六世...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行定与安止定-zz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
林建德
既然「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
那么它是否禁得起考验?究竟有那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是否如恒毓所质疑的「充满了错误的内容」?
前言
印顺法师的思想近来在台湾与大陆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半年多前,笔者在「现代禅」
网站看到恒毓先生所写《印顺法师的悲哀》一书,一路读来,有关他对印顺法师的批评
几乎全然难以同意,于是以此文表达个人的看法。
恒毓之所以用「印顺法师的悲哀」作为书名 (1),是认为印顺法师的佛法思想充满谬误
与邪见,所以在书中做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印顺法师的思维过于简单,与无比深刻、
严谨的佛法思维很不相称……印顺法师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违背佛法的论断和对佛法
的种种曲解……」又说∶「印顺法师的著作只是充满了各种知识性的言论,很少有佛法
的智慧,而其所表述的知识又往往是正确与谬误不相上下。」及「我们所揭示的印顺法
师的理论、逻辑和知识性错误就至少有十二个方面。而这,其实在我所发现的印顺法师
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中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还有大量的问题,我真的不忍心写出来……」
这种种的描述多少让人心惊胆跳,学佛者将「因盲目阅读印顺法师的著作而落入...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临终者献爱心
为临终者献爱心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世间的慈善人士对临
终者的善行,也涉及到佛教的助念、超度等内容,这次我们主要围绕佛教来阐述这个问
题。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西方。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
怀机构。此后,这项事业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重视,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临
终关怀机构。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也在开展中,从2001年开始,香港李嘉诚每年捐资
2500万元,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20所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临终关怀旨在对处于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后的安慰和关怀,通过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
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临终者的身心做有限的调整,使他们以较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
后阶段。临终关怀也包含心灵的安慰,如国外的基督教就积极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经常
派牧师为临终者提供帮助,以便使他们顺利地往生天国。
虽然世间的临终关怀是一种善举,但站在佛教的高度来看,这些关怀只是暂时的,并不
能从究竟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佛法的方便,才能让人们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究竟往...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32
恭敬录自《临终关怀文》 索达吉堪布 开示
http://www.zhibeifw.com/ssfb/online_content.php?id=58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世间的慈善
人士对临终者的善行,也涉及到佛教的助念、超度等内容,这次我们主要围绕佛教来阐
述这个问题。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西方。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临
终关怀机构。此后,这项事业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重视,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
了临终关怀机构。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也在开展中,从2001年开始,香港李嘉诚每年捐
资2500万元,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20所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临终关怀旨在对处于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后的安慰和关怀,通过医护人员、社会工
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临终者的身心做有限的调整,使他们以较小的痛苦度过生命
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也包含心灵的安慰,如国外的基督教就积极参与临终关怀事业,
经常派牧师为临终者提供帮助,以便使他们顺利地往生天国。
虽然世间的临终关怀是一种善举,但站在佛教的高度来看,这些关怀...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9-27
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
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
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
--《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和方法》
智悲佛网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
http://weibo.com/suodj
索达吉堪布微博
观想“稀有啊!能行正道断恶行善,实在太难,现在人间大多数的人都执持恶法、舍弃
善法,而我这一生竟然能业不颠倒,一向断恶行善,实在是稀有啊!”又想:“稀有啊
!我竟然遇上能趣入无上妙法的正轨,那么多人都没有机会趣入佛法,即使信了佛也不
知道怎么趣入修证佛法,而我竟然能趣入,实在稀有啊!”
9月26日 19:38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在解脱的道路上,尤其在殊胜的大乘行道上,心量不能总是缩小,做事情不能总是退缩
。应该发出这样的愿:愿恒时无尽地铲除众生苦,给予众生乐,发利他心、做利他事没
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没有不利益众生的时候。解脱是心要解脱,圆满是心要圆满。心
解脱束缚,心变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这才是圆满。
今天 05:25
达真堪布微博
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抉择二无我讲记9/10
三、辨别二种胜义
分二:(一)相似胜义 (二)真实胜义
(一)相似胜义
【所了解的这点仅遮止所破的无遮,即是所谓的相似胜义,其仅为趣入真实胜义的门径
,并非究竟实相。】
分三: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2、为什么取名为胜义 3、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的
关系
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相似胜义就是我们心所了解的这点仅仅遮止所破的无遮。
所谓遮止,遮是不许可,止是停住。比如交警一挥手,不许车辆前行,就是遮止。现在
不承许胜义中有人我而说无人我,就是遮止有人我。或者,不承许胜义中有生住灭而说
无生住灭,就是遮止有生住灭。像这样叫做遮止所破的无遮。
无遮和非遮是一对中观术语,讲的是破立的方式。比如这样遮:这不是宝瓶!这是非遮
,以“非”的方式遮止“是宝瓶”,但是在否定“宝瓶”之后,可以成立是其它法(如
:这不是宝瓶,而是瓦罐)。若说:这里没有宝瓶!这是无遮,以“无”的方式遮止“
宝瓶”,同时不引出其它法,这叫无遮。(所以,遮是遮止,遮的方式有两种,以“非
”而遮,叫非遮;以“无”而遮,叫无遮。)
一般人没有学习中观,见车就执著有车;见房子就执著有房子。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反
应方式,他从不会想“没有车...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摘自索达吉堪布宣讲《前行广释》
第四十七节课
思考题
194、你相信鬼的存在吗?如果有鬼魔对你作祟,阻碍你修行,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195、为什么说自杀是最愚痴的行为?你周围若有这样的人,你打算如何劝导他?
196、鬼魔真正能伤害我们吗?能伤害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明白这一点,对修行有何帮
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大圆满前行》,现在正在讲“轮回过患”中的饿鬼之苦。
观修这些共同加行相当重要。虽然我这次讲《前行》的时间,比其他上师要长得多,但
很多道友因此打好了修行的基础,在有生之年对佛教的见解不容易退转,这是很有必要
的!
有些人说自己见到了本尊、看见了明点,对此我不会特别羡慕,因为每个众生的脉络不
同、根基不同,见到一些特殊的相也不足为奇。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就说过:“有
些人虽未证达很高的道次第,但也可以看见一些道相。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不能以是否见到道相为标准,而应该主要看他对佛教的基本认识和修持。”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
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
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
長而繁殖開來。
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
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
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
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
比丘們!如果說,離開色、受、想、行而有識的安住處,那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經
驗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們!如果能於色處斷貪愛,一旦離貪愛後,色的安住處就被封鎖,識與色的繫
縛就斷了。繫縛一斷,攀緣就斷了,識就失去了安住處。一旦失去安住處,識就不能生
長增廣。同樣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個識的安住處也一樣,只要斷了貪愛,識與
四個安住處就失去了聯繫,就沒有安住處。沒有安住處的識,因不能生長增廣而解脫了
。解脫了以後,於世...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
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
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
長而繁殖開來。
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
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
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
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
比丘們!如果說,離開色、受、想、行而有識的安住處,那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經
驗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們!如果能於色處斷貪愛,一旦離貪愛後,色的安住處就被封鎖,識與色的繫
縛就斷了。繫縛一斷,攀緣就斷了,識就失去了安住處。一旦失去安住處,識就不能生
長增廣。同樣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個識的安住處也一樣,只要斷了貪愛,識與
四個安住處就失去了聯繫,就沒有安住處。沒有安住處的識,因不能生長增廣而解脫了
。解脫了以後,於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

释印顺的《成佛之道》等书,偏离了如来正法,甚而转向藏密外道及欧日学术界求
学,加上他个人对三藏经论的不完全信受以及不如理的依文解义与意识思惟,因而割裂
佛法、自成体系,却又被无知的徒众与学者推崇、继承而成了“印顺学派”的一家之言
。释印顺的这些思想及作为,不仅突显其落在世俗法的心行与表现,况且以种种自外于
佛法的创见引为个人的成就,而非如实宣说佛陀的教法,已造下谤佛、谤法的最重罪,
岂可与圣玄奘菩萨相提并论?可说是无知者的牵强附会、类比失当。这可说是蓝教授及
印顺学派为了高抬释印顺的“佛学成就”,所作攀龙附凤的不智之举。
且看释印顺及其徒众对《成佛之道》一书的介绍:
佛法的统贯条理,对于一般信众的持行来说,原是不能苛求的。但宏传佛法的大德
们,是不能不有的必要胜解。这才能应机说法,而始终保持佛法的完整性,不致于落入
杂乱与偏向的窠臼。……虚大师深感于中国佛教末流的空疏贫乏,所以以“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这与西藏
宗喀巴大师,宗承印度的中观与瑜伽,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
而综...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Zz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序 言
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
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证的实践真智精
神,即佛陀的大觉悟。基于妙证物我一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实相境界,
而且十方诸佛国土也同时俱现,甚至于过去、未来际的一切万有均无不现的微妙为本质
,即是理智与实际、主宾与心物融会,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的相即无碍的现象。华
严思想在印度最早展开殊胜的成果,且成为佛教各系的集大成。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
法藏大师的极力弘扬,建立了华严宗完备的教观体系,正式蔚为一大宗派。法藏大师虽
在法顺、智俨大师之后,被推为华严宗的三祖,而实际上是华严宗的真正创立者。本文
拟根据资料结合学教心得,窥探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
二、法藏大师的生平及著作略述
法藏(643-712)大师号贤首,俗姓康,其祖先乃康居国的书香世家,其高、曾
祖曾任康居国宰相。至他的祖父,始迁移来长安定居。法藏大师于十六岁时,曾于岐州
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表示对佛陀虔诚的奉献。及至云华寺恭听智俨大师讲
《华严经》,遂投其门下,随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44
摘要:不出意外地话美国基本上完蛋了,50年后必然分裂。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nautofan (爱自由),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YST 2012年美國大選進入新的政治里程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0 10:46:19 2012, 美东)
今年11月發生的大事真多,歐洲有債務危機,美國有總統大選,中國有「十八大」換領
導班子,台灣有剛連任的馬英九陷入政治困境,真是熱鬧非凡,看得我們目為之眩。
歐洲的債務危機我們就不提了,這是一個陳疾和固疾,也是一個太老的話題。
馬英九的問題是茶壺裏的風暴,雖然在島內是一樁大事,但對世界沒有什麼影響。除非
你是今年01月14日投票給他的人(含淚或不含淚),馬英九所造成的困境既不意外也不
值得同情,台灣人要學會為自己決定的行為負責。
好,剩下的大事就是中國的「十八大」和美國的總統大選了。
雖然中國崛起仍然引人矚目,但是美國依舊是這個世界唯一公認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政
治影響、經濟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世人的描述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
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
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
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
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
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
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
,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
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
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
成大怨。所以者何...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7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庚四、攝義分三: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二、劣慧者將護修習之相
三、如何修習暇滿
辛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一欲樂,須思四法。】
對暇滿人身如果想要發起一種具相的攝取心要之欲樂,就必須思惟以下四種法
,即:必須修行、堪能修行、今生即須修行、現在即須修行。
以下逐一解釋。
【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
故。】
其中,所謂“必須修行”,即由於一切有情都只喜愛安樂而不想要痛苦,但是
要獲得安樂、遣除痛苦也唯有依靠修行正法,所以必須修行。
【能修行者,謂外緣知識、內緣暇滿,悉具足故。】
“堪能修行”,即由於外緣的善知識和內緣的暇滿人身都已具足,所以堪能修
行。
【此復必須現世修者,現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滿之身極難得故。】
“今生即須修行”,即因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8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9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对“鬼”的了解有多少
你对“鬼”的了解有多少---索达吉堪布
空游饿鬼,指妖精、王鬼、死魔、厉鬼 、鬼女、独角鬼等。
一讲到这些,有人或许认为是民间传说、封建迷信,这种认识不对。以前我在《佛教科
学论》中就曾以章太炎等人的亲身经历,说明过鬼神的真实存在。现在有些唯物论者、
科学工作者,因为不了解诸法真相,只承认物质,而不承认此外的神秘现象。还有些修
行人,宣称一切都是空性,以此否认鬼神的存在,这也比较过分。虽然究竟而言,在胜
义谛中,抉择清净的本来面目时,不但鬼神没有,一切法都不存在,这从米拉日巴尊者
、无垢光尊者的道歌中也看得出来。但是,在众生迷乱的分别心面前,上有天堂,下有
地狱,中间业力深重的饿鬼也是不虚存在的。
佛陀在《灌顶经》十二卷中,就讲过很多魅鬼、山精,有些有头,有些无头,种种形象
各异,而且山有山鬼,水有水鬼,火有火鬼,路有路鬼……就像夏天漫山遍野是小虫一
样,我们周围到处都是鬼。有些佛经说,饿鬼的种类有八万四千种,有些则说是六千六
百种。尽管说法不同,但饿鬼的数量确实很多,有些人知道以后,可能连路都不敢走了
。不过,鬼也不一定都是害人的,有些虽以前世的业缘专门害众生,但有些只是享用自
己的...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