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发帖数: 461 | 1 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三国志里专门的五子良将做传,应该水平不差,只是最后表现
不好有点失
分。 |
|
k***g 发帖数: 7244 | 2 呵呵,曹操手下有功劳的文臣武将几乎在他还活着的时候都封侯了,譬如五子良将:张
辽在平江夏之后封都亭侯;乐进在击吕布后被封为广昌亭侯;于禁在张绣之叛以后被封
益寿亭侯;张郃投降曹操后就被封都亭侯;徐晃护卫汉献帝就被封都亭侯了;其他封侯
的数不胜数,你这说的也太不靠谱了。 |
|
|
s*****e 发帖数: 21415 | 4 武帝始宠卫青,于是让李广去牵制匈奴主力,让后卫青收其全功。
后宠霍去病,于是让卫青和匈奴单于周旋,霍去病出河西。直到
最后漠北之战的时候,把精锐都给了霍去病,希望霍去病能直面
单于,结果又是卫青打了漠北之战,重创单于。(是役李广迷失
道,自裁)。战后盘点,又是到处杀良民的霍去病封侯,卫青无
功。
后来李陵出塞,又是让李陵牵制匈奴主力,功劳留给李广利。结
果李陵兵败投降,李家族灭。
霍卫的水平,不过李广利之间尔,若无良将用命,丧师误国一如
贰师将军。
汉家天子刻薄寡恩,可见于此。 |
|
s*****e 发帖数: 21415 | 5 你仔细去查,李广利还是打赢了的,只不过损失比较大。
其实风格和霍去病相类。
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到了李广利的时候,良将凋零,
(都被汉武帝拿去当了炮灰),所以硬骨头没人啃,只
好李广利自己啃,所以损失比霍去病的时候更大。
李广利之祸,即汉武帝专任外戚的结果。 |
|
s********e 发帖数: 13723 | 6 那或许是司马迁心目中对良将的印象呢,所以就找这方面的素材 |
|
f****m 发帖数: 50 | 7 司马迁是个文青,但绝对不是个白痴。古之良将的标准很清楚,韩信和樊哙的区别
太史公还是了解的。问题是李广老兄除了个人武勇其他没什么可夸的。 |
|
v*****s 发帖数: 20290 | 8 南宋的机会在龟,我记得上次说过了吧。只要贾似道没有私心,撑过最后一轮,南宋走
到底郭自然寿命的机会很大。
不过更好的机会在绍兴年,南宋的形势相当好,金的良将凋零,华北普遍不稳,自己财
力充足,精兵强将。如果不是高宗缩卵,逆推河北问题不大。
靖康,建炎年其实也可以,就是那时候是一下子被人打懵的感觉,可能需要个穿越的去
点醒大家。 |
|
h********g 发帖数: 155 | 9 刘备当时正确的决定不是伐吴,而是学习高祖刘邦,趁曹操年老昏庸之时攻下关中,然
后再向东攻取中原。自古只拥有四川是没有办法夺取天下的,必需同时拥有巴蜀,关中
两地才能建立帝业,战国时的秦国是如此,汉高祖刘邦也是如此。
所谓丢了荆州就没了人才库的说法不值得推敲,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荆州地区人才质量就
高于巴蜀和关中。相反,关中历来出良将,是武力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巴蜀的法正也
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反观荆州,似乎没有出过法正这个级别的人才。 |
|
m***o 发帖数: 995 | 10 “武庙”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
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
十人从之。
这十哲分别是:
齐王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田穰苴
吴王国大将军孙武
魏王国西河郡郡长【西河太守】吴起
燕王国昌国君乐毅
秦王国武安君白起
汉王朝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
蜀汉帝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唐王朝国务院右最高执行长【尚书右仆射】卫国公爵李靖
司空【三公之三】英国公爵李世绩(即徐世绩)。
《新唐书》卷十五礼乐五所记载的“武庙十哲”的史料: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
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
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
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
,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
请以张良配汉祖庙。”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
|
T*******i 发帖数: 805 | 11 大耳贼的战略是对的,也符合孔明的隆重对。本来是个好机会。不过战术上太仓促,天气那么热,没打Flu shot没有空调装甲车就出去大战,大耳本事、实力都差得太远。弱势一方要出奇兵才有胜算,出奇兵须有良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命不好,大耳集团人才一直很少,关张放现在差不多都是军长师长级别的,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所以先期基本靠大耳自己打,大耳自己就没打过一个战略级别的胜仗,跟曹操是泥云之别。后来有了孔明、孝直、士元才好些,可惜孝直、士元都死得太早。
其实多准备几个月,待天凉马肥,秋高气爽,放手让魏延去打荆州,孔明守汉中,大耳坐镇成都继续整合刘章鱼部。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一败涂地。我认为魏延这样的攻势型大奖被严重忽略乐。大耳死后,如果孔明放手让魏延出子午谷,或会打破偏居一峪早晚要死的局面。我朝先帝当年派刘邓挺进中原就是这个意思。刘邦派韩信到外线去打也是同样布置。 |
|
t******t 发帖数: 15246 | 12 把关系蜀国命运的大战交给魏延,不可能,魏延也镇不住手下那些将领。刘备如果准备
充分一点,打败陆逊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天气那么热,没打Flu shot没有空调装甲车就出去大战,大耳本事、实力都差得太远。
弱势一方要出奇兵才有胜算,出奇兵须有良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命不好,大耳集团人
才一直很少,关张放现在差不多都是军长师长级别的,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所以先
期基本靠大耳自己打,大耳自己就没打过一个战略级别的胜仗,跟曹操是泥云之别。后
来有了孔明、孝直、士元才好些,可惜孝直、士元都死得太早。
耳坐镇成都继续整合刘章鱼部。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一败涂地。我认为魏延这
样的攻势型大奖被严重忽略乐。大耳死后,如果孔明放手让魏延出子午谷,或会打破偏
居一峪早晚要死的局面。我朝先帝当年派刘邓挺进中原就是这个意思。刘邦派韩信到外
线去打也是同样布置。 |
|
T*****n 发帖数: 274 | 13 要讲正史,刮骨疗毒这种事情就不要拿出来说了。
襄阳方向是曹操最重要的战略据点,赤壁之战后由曹仁和徐晃长期共同驻守。
襄阳以曹仁为主将,主要是因为他的宗族身份,看曹操一贯的选将原则就知道
了。曹仁之强在于武勇,这一点毋庸置疑,看他从吴军包围中勇救牛金的表现,
大概只有逍遥津的张辽可与之匹敌。但一方守将陷自己于如此危险境地于不顾,
除了说他英勇,多少是有些莽撞的。
历史上关于曹仁在谋略方面的记载几乎没有,但关于徐晃的就有很多,随便挑
几个重要的说说。围邺城时劝降韩范;攻马超时献计抢渡蒲阪;汉中之战时
主动击陈式于马鸣阁道,虽后事不济,仍无法抹灭徐晃的光彩;还有最重要的
解樊城之围勇斗关羽。合魏军之前线,能理解曹操的战略意图并坚决执行的就
是徐晃,即奋勇解襄樊之围,但不追击关羽,留给吴军去解决,以达到离间或
者渔翁得利的目的。襄樊之围解后,曹操出城七里迎晃,为他举酒庆功,高度
赞扬“全樊城襄阳,将军之功也。”这是相当高的评价和待遇了,想必其中也包
含了对徐晃能理解自己的战略意图的欣赏,只是这种话不能明说罢了。至于
武功,徐晃也是实打实的超一流,大家都很清楚就不用多说了。
可以看得出来,襄阳守...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74 | 14 关羽与张辽徐晃都是老乡,醋老西儿。不过与张辽算大同乡(都是并州人),
与徐晃是更近一点的小同乡(都是河东郡人)。张辽和关羽关系好不用说,
与徐晃关系也不错。樊城解围战最关键的时刻时徐晃为鼓舞士气,对属下说谁
要是割下关羽头颅,赏金多少多少。由于两军相距只有一箭之地,关羽得知后
大惊说”徐公明你这样对兄弟也太不仗义了“,怎奈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徐晃
最后也得以一鼓而下。
徐晃当然不是死于孟达之箭,那是罗贯中杜撰的。想想也知道,他当时是副帅且
年届六十,怎么可能冲到最前线,还被对方主将射到。这不是典型的评书式
搞法么。
至为徐晃所败。
San X战役中,关羽可以和张辽徐晃
发动连锁战法……不过估计大家从来不用战
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毅重,张郃
巧变,乐进骁勇,张辽果敢,徐晃严谨。
,超过于禁,基本上就这样。 |
|
s*******t 发帖数: 224 | 15 曹大司马再不济,也比乐进强。
宗族第一武将是坐定了的。
张辽徐晃两个醋山西谁强,很难说。
至为徐晃所败。
San X战役中,关羽可以和张辽徐晃发动连锁战法……不过估计大家从来不用战
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毅重,张郃巧变,乐进骁勇,张辽果敢,徐晃严谨。
,超过于禁,基本上就这样。 |
|
l*w 发帖数: 3758 | 16 ☆─────────────────────────────────────☆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于 (Thu Dec 31 11:30:29 2009, 美东) 提到:
第一点不好说,没看过实物;
第二点不用说,我上面的帖子已经很清楚的说过了,疑冢根本是无稽之谈;
第三点老塔的质疑太不严谨了。首先,曹操要求勋贵王公附葬寿陵(见曹操的《终令》
),所以魏武帝陵应该像其他帝王陵墓一样四周有很多陪葬陵墓(举个例子,譬如同样
死后被追封为晋文帝的司马昭,周围已经发现发现的陪葬墓至少已经有五座),都集中
在巴掌大小的帝王陵墓附近,所以即便是明确知道曹操墓在西门豹祠原,你怎么能确定
你挖到的大墓一定是高陵,而不是陪葬的王公贵族之墓呢?
第二,关于谁陪葬了曹操,这个问题问的很失水准啊。你遍查史书,也绝对差不到一个
叫做“荀岳”的人,但是此人附葬在了晋文帝司马昭的墓旁;马王堆大墓的主人史书上
也没有记载,但是墓葬的规模一样宏大;东汉列侯分为三等:县侯,乡侯,亭侯,位视
三公。现在史书里才记录几位列侯?任何一个列侯的墓葬理论上都可能和发掘出来这所
大墓规制相近(譬如安徽亳县董...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7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
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
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
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
类的思想所囿,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瑕者甚多,尤其是在他对待和使用蜀国大
将魏延问题上更是讳莫如深。《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
熟悉和接受。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
之悲剧发点议论。
在汉末军阀割剧、群雄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刘备是很有抱负和胆识的,他
深知人才之难得,怀着求贤若渴的心情礼贤下士,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做自
己的得力助手。当时刘备已是47岁的皇室将军,而诸葛亮则是27岁的书生,而就是
这位“乡下知青”在见面时竟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在短短三百字的《
隆中对》里分析和预测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趋势,并从政治、军事、内政、外
交诸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可以说它是蜀汉开国... 阅读全帖 |
|
e********3 发帖数: 18578 | 18 罗马帝国一直到西罗马快灭亡的时候,都是不缺良将,哪怕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的时
候,内忧外患加上经济危机和瘟疫,照样涌现了无数优秀的将领,虽然很多都是
Illyrican,而不是传统意义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
当时从Scipio Africanus,Marius, Sulla,Pompey Magus, Caesar直到Agrippa,罗马历
史上一直都是将星璀璨,没有缺过牛人,后来自从罗马的贵族子弟希腊化了就再没有传
统意义上的贵族将领了,带兵的全都成了蛮族或者骑士阶层了。
从这点上看,美国的趋势也很不好,从以前战斗英雄大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当
总统,到风流成性,逃避兵役的克林顿,利用老子职权,调离前线的小布什和耍嘴皮子的奥巴马当总统,美国也有点和当年罗马帝国一
样堕落了。
而且罗马军队对付蛮族的手段,比如一起大喊的伎俩,在内战里面根本不用,比如当年
前三巨头的决定性战役,Battle of Pharsalus,两边的罗马军团连投掷标枪的环节都省
了,估计知道对有重盾和重甲保护,而且密集结阵的重步兵杀伤力不大,直接冲到一起
互砍。
Sisenna |
|
r*****y 发帖数: 53800 | 19 跟姓曹姓夏侯的自己人不能比,外姓将领中,李典乐进于禁是最早投奔曹操的,算是原
从集团。张辽可谓降将之首了。以一个降将出身能排名五子良将之首,挤掉原从的乐进
于禁也不容易了。 |
|
R*****d 发帖数: 1148 | 20 ☆─────────────────────────────────────☆
cosmicstring (浮星槎) 于 (Mon May 17 23:37:31 2004) 提到:
每次看你错误百出的帖子,总是抑止不住回帖的冲动。我收回原来说过的不再回复的话。
首先感谢你称我是会家子、历史研究者。可惜这个夸奖我不敢当,我顶多算宋史爱好者而
已。你看过真正历史学家的文章就不会有这个误会了。
其次忠告一句,你尽可以在你所谓的史观上大做文章,但是在反驳我提供的史料、以及你
自己提供新史料之前,最好多查查书,至少也要多googlegoogle。要不然错会越出越多。
题外话,“史观”这个说法大家当然能明白什么意思。不过这个概念,有个更正规的说法
,“史识”,一千多年了。你史观来史观去的,很容易让人也顺手敲个史观回应。我就受
过害,这样不太好。还是用史识这个词吧。
史识做为史学三才,当然是最重要的。不过这个东西毕竟空洞些,辩起来一是费劲,而是
容易跑题。你看,才几天时间你竟然扯到谁对《金瓯缺》认识得透的话题上了。这个讨论
发散速度太快,毕竟,号称读了几十遍读透了的是你,不是我。所以,跟...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434 | 21 恩,真正的严党应该是宗宪的老板,赵文华,工部尚书。
不过当时严党势力太大,宗宪只能委曲求全。
抛去忠奸不谈,宗宪本身是个大能人,否则也没法驾驭手下的能人良将,比如大遒,戚
总还有徐渭。 |
|
m****5 发帖数: 1131 | 22 历史中真实的新疆三区革命(1944-1945
苏联怀着分裂中国的目的,首先在新疆扶植一个盛世才为首的极端亲苏政权,确立了自
己在新疆的势力范围。二战后期盛世才在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从亲苏转向效忠中国
中央政府。使苏联大为恼火,特别是412盛世才在新疆驱逐亲苏份子。当时正直1944年
抗战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中国极度缺乏运输工具,盛世才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展开献马运
动,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强制性,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1944年乌拉斯台少数民族开始暴
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迅速组织大批人员赶往阿拉木图指导暴动,训练暴动人员,由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即内务部部长)贝里亚亲自坐镇指挥,伊犁革命组织就是这时候由
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牵线,联系当地民族宗教势力和苏联人员建立起来的。
抗战中国军绝大部分都在内地与日军作战,在新疆基本上没有正规部队,暴动游击队取
得了一些胜利。中国政府也紧急从抗日前线抽调部队,当时正直日军集中50万以上的军
队向国军发起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攻势,一号作战就是豫湘桂大会战,而在另一条战线
云南南部,缅甸,国军则在对日军进行反攻,国军只好派遣了一些由甘肃,陕西民团组
成的三,四流部队,...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23 ☆─────────────────────────────────────☆
mayomi (肥猫他娘) 于 (Thu Jul 14 13:56:46 2011, 美东) 提到:
这张图可信么?
本人同人女,求各种历史JQ资料
☆─────────────────────────────────────☆
ruhuann (zhuer) 于 (Thu Jul 14 14:40:45 2011, 美东) 提到:
严嵩同夏言和徐阶都是敌对的仇家吧。
高拱喜欢张居正,但第一次被罢官的时候因为徐阶很不爽张居正。
还漏了海青天。
王世贞和严嵩也是仇家。
武将还漏了胡宗宪、俞大遒
☆─────────────────────────────────────☆
Ranma (ranma 1/2) 于 (Thu Jul 14 14:52:20 2011, 美东) 提到:
话说当初海瑞的故事里把胡宗宪算作严嵩手下大奸臣,
其实后来看看,胡宗宪人品能力都算不错的
☆─────────────────────────────────────☆
ruhuann (zhu...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24 ☆─────────────────────────────────────☆
kz80 (雨过天晴) 于 h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661949.html
既然说了霍去病,也就顺便讨论下悲剧人物李广吧。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 印象中李广就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一箭射中像老虎的石
头,结果箭没入石头,被敌人俘虏了还只身夺马脱狱,拿强弓射匈奴挡住了敌人进攻,
后人还有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个武力
超高的英雄。
《上下五千年》可能为了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没有写李广的结局。
回过头来详细看看历史,不得不说,李广的故事是个悲剧,但也是个必然的悲剧。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将门世家 (又是个富二代!我靠!),从汉文帝年代结发
从军(15岁左右?),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平乱有功,但因私受將印,未能封侯。
到汉武帝年代,名声早成,每次对匈奴重大作战都有李广身影, 直到自杀。李广一生
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虽然次数多,但是能摆上台面的胜仗实在太少。到后来,有
很多人以为李广走霉...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5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
富平之战,南宋方面齐聚五路大军,分别是熙和路,秦凤路,环庆路,永兴军路和泾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刘锡,秦州人,刘仲武之子,刘仲武共有九子,最出名的当然是刘锜,史料有载的除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此职的)。刘锡此后一帆风顺,建炎元年知沧州,在北方持续抵抗金兵,曾受宗泽/高
宗的命令联合敌后的民军,无果。建炎三年初,在金军的大举攻势下,仓皇南逃,中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10093 | 26 你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神,更不要把他手下那帮杀人放火的“造反土匪”个个视为忠
臣良将
什么叫“大事不汇报,小事天天报”?
什么又叫“主席你注意身体,这个报告就不用全看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27 ft,海日你不要瞎扯误导群众啊。对高句丽的时候搞了好几次了,从李二就开始了。对
新罗失利,主要还是因为吐蕃崛起了,精兵良将全面西调,一批批的死在青藏高原和西
域沙漠之中。
再后来,大唐的军力就不行了,什么人都敢输,什么南诏啊,契丹啊,都是十万十万的脑袋送给人家砍。 |
|
s***a 发帖数: 2141 | 28 再谈某核心价值史学家一个都说不出来的事实:
青岛保安总队,在李先良将军领导下,在青岛日军眼皮低下的崂山根据地,坚持抗战直
到胜利。1945年是第一支进入青岛国军部队。李先良担任光复后青岛市市长。
匪党造谣说什么日军投降后,国军主力都在大后方,什么敌后都是他们的,什么国军是
下山摘桃子。哈哈哈哈,没错,青岛保安总队就是下山摘桃子来了,不过不是下峨眉山
,而是下崂山,摘的明珠般的青岛! |
|
s***a 发帖数: 2141 | 29 青岛保安队成立始末
青岛地方史志专家 辛兆山 撰稿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却了全面对华侵略战争。当时的
青岛市长沈鸿烈,是一位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志士。根据青岛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当
时的形势,沈鸿烈认为应该首先破坏日本设在青岛的九大纱厂,切断其物资供应。
为此早在事变之前的1937年7月1日,在崂山区(当时称李村区)朱家洼村成立以青岛国
术馆训练人员为骨干的爆破大队。大队长沈仁,现李沧区于家下河村人于承芳任爆破队
"点火正"。
爆破队成立后,在朱家洼村进行操作训练,让队员熟练地掌握爆破技术及其他一些
军事常识等。 当时日本在青的九大纱厂拥有45万纱锭,绵于四方、沧口一带达20余华
里,厂直坚固、规模宏大,且各纱厂均安装有防火设备及蓄水池,并非简单放火所能毁
灭。沈鸿烈设计三条行动方案:
一、以人力毁其精巧纺纱机器;
二、以火力毁其仓库物资;
三、以炸药毁其机器锅炉。
另外,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动员部署,于1937年12月18日晚20点,一声令下,九大
纱厂全被爆破,大火燃烧整整六天,尽成灰烬。到12月31日,日...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6824 | 30 嗯,就是这个理,否则哪有那么巧,名臣良将都集中在一个县里。其实就是这种水平的
人每个县里都有,但是只有一个县里能出刘邦,曹操。 |
|
i*****g 发帖数: 11893 | 31 嗯,就是这个理,否则哪有那么巧,名臣良将都集中在一个县里。其实就是这种水平的
人每个县里都有,但是只有一个州里能出刘邦,曹操。 |
|
|
z****n 发帖数: 1933 | 33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
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
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
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
,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
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
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
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
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
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
,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34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称妙,依言而行,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一万多人。大隋...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35 囧啊
俺本来回头写这个,被你抢先鸟。。。。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 阅读全帖 |
|
W*******3 发帖数: 1204 | 36 这个只有假设一下了:
把赵括换成别的人, 结果会咋样?
赵括有没有别的选择导致更好的结果?-这个看来是楼主提到议和。
如果都没有, 应该算best effort了,有良将的可能吧。 |
|
l*********m 发帖数: 16971 | 37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从此,中国的成语里就有了一条“封狼居胥”的成
语,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应该说,因为有了汉朝的强盛,有了汉武帝这
样的雄才之主,才有霍去病这样的不世良将,才有“封狼居胥”这样的赫赫战功。后人
在评价汉武帝时...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38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从此,中国的成语里就有了一条“封狼居胥”的成
语,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应该说,因为有了汉朝的强盛,有了汉武帝这
样的雄才之主,才有霍去病这样的不世良将,才有“封狼居胥”这样的赫赫战功。后人
在评价汉武帝时...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reedom (happ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封狼居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1 19:55:16 2012, 美东)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0 第一名:岳飞
死法:活活被缢死。一代名将不能死于沙场却得如此下场,令人心寒不已。
众所周知,岳飞则是在大片国土沦陷的情况下,与金兵打硬仗。据说宋军打仗要根据朝
廷发下的阵图作战。而且北宋重文轻武,由于宋太祖是黄袍加身夺了周的江山,因此对
武将严加防范, 当时武将只有带兵的权力,没有调兵的权力。
因此北宋对北方的作战屡屡失败。而岳飞在后勤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少数友军的协同
下,大小数百仗,扭转了宋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可以说岳飞以一支军队的力量改变
了整个战争的态势,同时改变了国家的局势,乃至改变了历史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岳飞,南宋就算立国也不过苟延数年。在国都失陷,君王被俘,
军事力量积弱的情况下,南宋之所以立国也是岳飞一己之力。岳家军在有宋一代根本就
是孤例。岳飞一死,宋军的军事优势随之丧失,宋金对峙,鼓舞人心的“直捣黄龙,迎
请二帝回京”的民族战争转入低潮。
可见,古代的悲剧英雄之首,非岳鹏举莫属。
第二名:袁崇焕
大明儒将袁崇焕,生前曾任辽东道督师,宁远之战击毙女真努尔哈赤,坐镇辽东十数年
,胡马不敢过此久矣,可以说是处于危势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惜崇祯识人...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7458 | 41 王莽政绩和政策,在中国几千年里可以排进前几没问题。
可惜称帝后没有能臣良将辅佐,下面的官员胡搞。 |
|
n********t 发帖数: 1843 | 42 当时情况是这样。
迦太基本土原来有4万野战军,但是兵非精兵将非良将。被西庇阿用纵火+突袭干掉大部
。残兵跑回迦太基城,加上城内驻军大概2万人。西庇阿剩下的军队也是2万多人。
当时,西庇阿在迦太基城东北面,而马西尼亚带着骑兵跑回努米比亚稳定局势去了,大
致在迦太基西南。汉尼拔的部队在意大利。迦太基人的耐受性没有罗马人强,召回汉尼
拔。
这时候精彩的来了:你是西庇阿,你怎么办?
一般人就想到2招,1 抢攻迦太基城,或者主动迎击汉尼拔,争取先吃掉一个 2 靠海岸
退却,等待罗马援军。 但 1 本身很难做到,反而容易被迦太基人两面夹击。 2 必然
导致汉尼拔部队进驻迦太基城,拥有补血能力的汉尼拔几乎无法战胜。
西庇阿当时选择越过了迦太基城,往迦太基城西南方向深入腹地,一路往西南走。
我们回过头看,这样做好处有3个,1 不需要顿兵坚城 2 西庇阿每往西南一步,就和强
行军的马西尼亚骑兵步靠近了一步 3 迦太基的元老院本质上是大奴隶主/大庄园主。他
们无法忍受汉尼拔在他们的领地上烧杀抢掠,必然全力push汉尼拔出城决战。
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刻,战场已经离迦太基城很远了。所以西庇阿很容易的就把他的战术... 阅读全帖 |
|
z*******3 发帖数: 13709 | 43 这倒是,但是赵云不仅可以当武将,智力还足够当军师
这智商比关羽还高,所以赵云是独当一面的良将,对付吕布这种
就不要去博命单挑了,打阵地战就好了,遇到其他的再没事挑拨挑拨单挑 |
|
c*****1 发帖数: 3240 | 44 ☆─────────────────────────────────────☆
iwii (猫猫) 于 (Sun Dec 9 12:47:02 2012,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wii (猫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汉尼拔真是个猛将兄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9 12:46:04 2012, 美东)
包饺子吃掉8个罗马军团
☆─────────────────────────────────────☆
sayid (小武) 于 (Sun Dec 9 14:26:12 2012, 美东) 提到:
主要是最后全a上去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7
☆─────────────────────────────────────☆
bulletin (bulletin) 于 (Sun Dec 9 17:27:50 2012, 美东) 提到:
我觉得汉尼拔的军事才能是很不错的
但是政治方面有所欠缺(其实是迦太基的政治家水平不太好)
其实占据意大利北部,阻断罗马跟西班牙的联系... 阅读全帖 |
|
o**4 发帖数: 35028 | 45 率领孱弱的南宋军队,对战巅峰蒙古军队,战无不胜。
转一点百度百科的资料:
临安面君,加紧战备
金国灭亡后,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
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
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
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他和几位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干净利落
地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正当孟珙在襄樊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时,枢密院命令他赶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
州)议事。宋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召见后夸奖道:“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
金,功绩昭著。”孟珙则说:“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
”宋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孟珙答:“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
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发动端平入洛,想抢夺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人打的大败。他对
宋蒙形势的发展陷入迷茫之中,问起与蒙古的和议,孟珙的回答掷地有声:“臣介胄之
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这是一个武将最标准的回答。宋理宗听了后,就给孟珙很多
赏赐,并任命他知黄州...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118 | 46 《烟花易冷》的故事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
帝拓跋珪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
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
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
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
,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
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
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魏军后发
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
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
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
而《烟花易冷》的故事,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
天下起了雨,将军看着...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450 | 47 崇祯主要的能力,集中在欺负魏忠贤这样的忠臣,曹文诏这样的良将,卢象升这样君子
遇到不要脸东林党,二流子左良玉,崇祯除了赞叹忠臣不会别的 |
|
k**i 发帖数: 10191 | 48 关羽志大才疏。和东吴关系那么差,还敢放心露背,结果被人白衣渡江背刺,一波带走
。关羽手下没有良将也是大问题,没人可以托付后方,只好靠烟火台预警,想靠自己守
,结果死翘翘。 |
|
q*d 发帖数: 22178 | 49 亭侯要看啥候的亭侯--三国前期大家的爵位都很低,
关羽得汉寿亭侯是官渡之战因为干掉颜良之后被封的,
此时整个曹魏阵营里,别说五子良将了,就是诸夏侯曹里,
也就夏侯惇是个乡侯,曹仁之类的平定河北时才封得都亭侯,
张辽是南征荆州后也封一都亭侯.
而刘备的宜城亭侯比关羽的汉寿亭侯还要早4年,
这个含金量可想而知.
后期爵位食邑就通胀了,不能一概而论. |
|
z******i 发帖数: 1292 | 50 曹洪都不是五子良将。
再说,你以为古代战争是单挑啊?都是群殴。
三国志曹休传载“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
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於休。”
曹洪打退张飞马超那次,其实是曹休的谋略。公元218年初,张飞、马超等人率军攻入
武都,与曹洪部队相遇。开战之初,马超利用其在西北羌人中的影响力,联络当地羌人
打算在曹洪立足未稳之际将其一举击败;而张飞更是分兵至固山,并扬言打算截断曹洪
退路。面对着如此强劲的敌手,久经沙场的曹洪一筹莫展。曹休明确的指出,张飞若是
真的要截断归路,必“当伏兵潜行”。但如今却“先张声势”,那么这正表明“其不能
也”。于是曹洪便听取了曹休的正确建议趁张飞尚未与吴兰会合,迅速联合雍州刺史张
既成功的击退了吴兰军,并斩杀其将军任夔等,最终迫使马超和张飞这两位刘备麾下的
五虎上将于当年三月率军撤退。其后曹洪庆祝胜利,召集文武官员们大摆筵席开怀畅饮
,命令歌伎们穿着穿着透明的纱罗薄衣在大鼓上跳艳舞,弄得是一坐皆笑乌烟瘴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