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 发帖数: 14369 | 1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7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8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9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10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
石解:见与产生见的缘起,好像是我们的真实环境。其实这在本质上是能觉之性,照见
所缘的幻影,起了“我能见”的感觉,这个“我今有见”的感觉就是幻象。(眚是眼病
时所见光影。这个光影不从灯来,离灯无有;不从见来,离见不在)
***************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石解:本觉明心,与诸缘,都不是幻象。感知幻象时,感知的能力并不是所见幻象。见
幻而非幻,幻动而见不动,这就是能见之性的显明。怎么能说找到或者感觉到能见之性
呢?
*****************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石解:因此,你现在看到我、你自己、和世间十类众生,也一样是类似眼病而现的幻觉
。这个“见”是所见的眚,而不是能见的性。
****************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石解:那个能见的性,不是所觉,因此你不可能看到(或者感知到)。
******************************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1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1133.htm
识缘名色
佛学术语,瑜伽九卷十三页云: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
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
不断。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名色亦由大种所造,及由触生;何故但说识为缘耶?答:识
能为彼新生因故。彼既生已;或正生时;大种及触、唯能与彼为建立因。问:如经中说
:六界为缘,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说识界?答:若有识界;决定于母胎中,精血大种
腹穴无阙故。又识界胜故。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时,而说故。
三解 瑜伽九十三卷二页云: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
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依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
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
四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识为先故,于此趣中,有名色生;具足五蕴。展转相续,
遍一期生。于大因缘辩缘起等诸经,皆有如是说故。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页云:云何识缘名色: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识为缘故;起贪嗔
痴俱生身业语...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2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3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开示说:
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
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
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
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瑜伽师地论》卷1)
这里的羯罗蓝位是指受精卵位,意思是说,能够持业种入胎、执持受精卵的结生相
续识,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然而宗喀巴却把 弥勒菩萨的这段开示文字重新排列组合
,并加以扭曲原意,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第179页变成这样:
与此同时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阿赖耶识力故,有余微细诸根大种和合而生,
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尔时识住,即名结生。诸有不许阿赖耶者,许为意识结生
相续。(《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
宗喀巴肆意将 弥勒菩萨所说的结生相续识阿赖耶识窜改为意识。但是佛说意识是
缘生缘灭之法,意识念念变异生灭,于五位中必定断灭,只有一世,是生灭法,不能贯
通三世。宗喀巴却与佛唱反调说“意识为结生相续识”,妄计意识为能取后有的常住法
,宗喀巴明显违背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的至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第二部分
有关恋爱的问题
一、 求姻缘应随缘
多数人都希求获得一份美满幸福的姻缘。在家的学佛人也期望找到一位心灵相契的伴侣
,夫妻共修、共创未来;还有的人由于社会和家庭压力正在迷茫之中寻找姻缘……但夫
妻缘分乃是前世而定,善缘恶缘,无缘不来。我们应以何种心态如理如法地求姻缘?如
何运用许愿、念经、放生三大法宝来求得更美满的善缘?怎样化解求姻缘中的各种难题
?在本部分内容中,让我们共同学习与分享卢台长开示的精彩内容。
(一)精彩开示摘录
1.应以何种心态求姻缘
(1)求姻缘应随缘;谈恋爱要改正自身毛病(2013年8月2日《直话直说》)
台长开示,随缘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姻缘要随缘,念经学佛可以
让命里该有的加速到来,而不宜请求命中本没有的缘分。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等
各方面都会影响感情运,不管男人女人都要温柔,要懂得珍惜缘分。
听众:最近我有一件事比较矛盾。我在求我的姻缘,因为到现在还是单身,我每天念准
提神咒和大吉祥天女神咒。但是又在想我是不是该求,因为就像师父以前开示的,谈恋
爱这种也是修行上的阻碍,或者也是烦恼。我有一点矛盾,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什么叫...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19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1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
Yisu (一输就哭) 于 (Fri May 11 13:18:39 2012, 美东) 提到:
身心是苦
轮回是苦
无常是苦
相依是苦
行识是苦
名色是苦
触受是苦
生死是苦
悲伤是苦
快乐是苦
挂碍是苦
执着是苦
行恶是苦
存善是苦
地狱是苦
天堂是苦
昨天是苦
明天是苦
时间是苦
空间是苦
有也是苦
没有也苦
阴阳是苦
相待是苦
什么不苦, 大白兔水果糖不苦。。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Fri May 11 13:28:42 2012, 美东) 提到:
丫吃火锅烫坏舌头了吧? 还不快去医院?
☆─────────────────────────────────────☆
Yisu (一输就哭) 于 (Fri May 11 13:34:25 2012, 美东) 提到:
跟你交流最苦..lol
☆─────────────────────────────────────☆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知道说生命的实相是什么。生命的延续
它是断灭的吗?它是无因而有吗?所谓生命的延续就是,生命的延续就是生死生死,生
了死了是断灭吗?生它是无因而有吗?我们就是要来探讨这些问题,那就是我们说的“
佛教生命观”;“合乎科学的吗?”这个我们也会来看看说,它到底合不合乎科学。那
么从这里我们要知道说,到底有情他是只要缘和合就能出生吗?他只要这个父精母血就
能出生吗?我们知道说父精母血本身是物质,物质它就能出生有情吗?父精母血和合就
能单独出生有情吗?这个也是要去观察的啊,看待它的。那么各别的缘就能出生有情吗
?如果可以的话,那应当是父亲就能出生有情,母亲自己也能出生有情;因为能够出生
就会一直能够出生,不应该待缘。那么这些也是我们要来探讨说,是真的这样吗?这样
才叫说我们到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这里面,如果要探讨这个部分,我们来举一部经
文的意思来解说。
在《阿含经》里面 佛这么说:
【“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
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长阿含经》卷十...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25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千年的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
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
与佛教的异同在于
一是信仰方面。婆罗门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
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
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
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
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
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
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
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圆满
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
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27 达真堪布开示:
一切显现就是因缘和合。有因缘就能见到诸物,无因缘就见不到。
若因缘和合,就有这些显现;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些显现。但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其实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到了就显现,因缘不到,再勉强也
没有用,不会出现的,不会有的。
什么叫随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来、去、聚、散都是有因缘的,该聚聚,该散散,
该生生,该死死。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都是自自然然的。让它自自然然,就行了
。心不去分别,不去执着,就可以了。
随缘才能顺利,我们尽量这样去做。你真的做到了随缘,一切都会顺利,没有不顺
利的。一切都随缘了,那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还有什么不顺心的?还有什么不顺利
的?这个“顺利”是永恒的,不是观待不顺利而建立的“顺利”。它不是我们所求的“
顺利”。我们现在所求的这个“顺利”是偶尔的,无常的,不是真正的顺利。这个“顺
利”是暂时的,“不顺利”也是暂时的。
其实,若能随缘,才叫顺利;你不受外在的影响了,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一切
外境、对境都随你的心动啊。现在我们是心随境动,总是分别,去做一些取舍。若是这
样,你能得到自...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28 一切显现就是因缘和合。有因缘就能见到诸物,无因缘就见不到。
若因缘和合,就有这些显现;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些显现。但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其实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到了就显现,因缘不到,再勉强也
没有用,不会出现的,不会有的。
什么叫随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来、去、聚、散都是有因缘的,该聚聚,该散散,
该生生,该死死。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都是自自然然的。让它自自然然,就行了
。心不去分别,不去执着,就可以了。
随缘才能顺利,我们尽量这样去做。你真的做到了随缘,一切都会顺利,没有不顺
利的。一切都随缘了,那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还有什么不顺心的?还有什么不顺利
的?这个“顺利”是永恒的,不是观待不顺利而建立的“顺利”。它不是我们所求的“
顺利”。我们现在所求的这个“顺利”是偶尔的,无常的,不是真正的顺利。这个“顺
利”是暂时的,“不顺利”也是暂时的。
其实,若能随缘,才叫顺利;你不受外在的影响了,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一切
外境、对境都随你的心动啊。现在我们是心随境动,总是分别,去做一些取舍。若是这
样,你能得到自在吗?我们的心随境转了,这些境左右了我们的心,这...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9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782 | 30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一句话是征问,因为舍利
弗尊者是提不出问题来。佛叫著他说,舍利弗,彼土,这是西方极
乐世界,西方,那一边。为什么名字叫极乐呢?下面这是佛自己来
解释,‘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一节经
文完全是就能受用人而说的,能受用的人。
那么在经文里面,我们首先要了解‘众生’是什么意思?众苦、诸
乐,这是相当紧要的,一定要详细地说明白。众生是能受用的人,
等觉以下皆可以名,等觉以下都可以用这个名。换一句话说,佛与
众生,这是对等而称的;这个众生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众缘和合
而生起之假相,曰众生,这个希望大家要注意到。因为在佛法里这
一个名词用得太多了,非常地广泛,我们要晓得它本来的意思,以
及它引申的意思;它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假相。那么由此
可知,情与无情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假相。它引伸的意思,就是
众多的意思。我们现在常常讲的众生。这个概念里面,都是以为芸
芸众生,很多很多的人,称之为众生,这是引伸的意思;在经论里
头用得也相当的普遍。可是如果我们要不明了它的本意,只知道引
申的意思,那是决定不够的。为什么呢?没有办法破烦恼、执著, |
|
a*****y 发帖数: 33185 | 31 佛教与印度教
——摘自“佛教天地”网站
印度教的简介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信仰不同
业报轮回思想
修行解脱思想
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
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
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
“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
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
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
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
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
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2 首先感谢楼主的文使我去看了一些网上的东西。。。
个人愚见
新手如我要先理解 “无常”, “无我(非我)”, “苦”, “非我所”的诠释,
和弄清楚了它们是五蕴的特性这个感念, 不然讲其他的犹如隔靴搔痒。
LZ前面说是3个消息, 后面又说是定律, 是以消息为形式出现的定律? 哈哈
个人觉得这个消息Neither pessimistic nor optimistic, but realistic
Walpola Rahula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alistic point of view:[13]
First of all, Buddhism is neither pessimistic nor optimistic. If anything at
all, it is realistic, for it takes a realistic view of life and of the
world. It looks at things objectively (yathābhūtam). It does not falsely
lull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3 而且撇开佛法不说,暴饮暴食既浪费,也不健康,本身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啊。
至于说到佛教和印度教的关系,我是第一次听说佛教由印度教演化而来。大致看了一下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和佛教差异太大了。总不能说都是来自印度的,所以后这就是前者
演化而来吧。释迦牟尼佛求道时,的确试图从印度教和当时的其他宗教找到答案,可是
后来都归于失败。
这是百度上讲的两者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同样都产生于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的印度,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印度教就
是佛教。事实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
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
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
思想体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
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
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
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4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5 唯识经典佛陀所说的【常】与【无常】
《入楞伽经》卷7 :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经典原文,有兴趣的朋友请花点时间阅读,应该不会有困难
以下恭录 :
《大般涅槃经》卷10:「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
《瑜伽师地论》卷52:「无常性相:本无今有、有已还无所显。本无今有,是名为生
;有已还无,是名为灭。」
凡是本来没有后来出生了,或者是本来有后来坏灭了,都名之为【无常】;有生则必
定有灭,唯有本来就在的,从来都没有出生过的,才是永远不灭的,不生不灭才能称之
为【常】。
《大方等大集经》卷2:「如实智者,知一切法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出时、灭时,
无所系属;从缘而出,从缘而灭;以是义故名之为道。断是道故名为菩提,凡夫众生不
知如是真实道故,如来于此而起大悲,宣说正法为令知故。」
三界中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灭之法,所以都称之为无常之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例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什么叫作金刚行呢?那就是说,十回向位又叫作十金刚,也就是说十回向位的修行
,又叫作十金刚行。那十回向位从第一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开始,到第
二回向“不坏回向”,一直到第十回向“法界无量回向”,全部都是金刚行!统统都是
金刚行!
那这个十回向里面,以哪一个回向位为最重要呢?也就是以初回向位最重要!初回
向位的救护众生离一切众生相回向,如果能够做得到的话,那么其他的九回向就没有问
题了。初回向位的工作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为什么初回向位的回向行是吃力不讨
好的工作呢?也就是说,当我们要救护众生出离邪见深坑,当我们要救护众生离众生相
的时候,众生是非常的难度!众生是非常的坚固于我见!众生坚固我见,所以《地藏经
》里面才会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
难伏的最主要的一个道理,就是因为众生来自于我见相的执著,才会因为我见相的生起
,辗转执取我所执、辗转执取我所诸法,就是全部源自于我见相。
在佛世的时候,就有一个人掉到深坑里面去、掉到悬崖里面去,结果双手抓著树枝
不放;佛经过那边的时候,他就说:“佛啊!你是不是能够救救我啊...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37 From wiki
成唯识论
【唯识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
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是:亲胜、火辨、德胜、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
友、胜子和智月。其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
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
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
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
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
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
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
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
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据说是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8 3 无我:佛教心理学自我的实质
佛教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者说一种修行体系,
其核心就是“无我”。在所有宗教中只有佛教否认自
我实体的存在, 佛陀是第一个知觉束论者
(Blackmore, 2008)。正是由于“无我”的教义, 使佛教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宗教。
3.1 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
佛教认为一般人所认定的“自我”和外道所坚
持的“实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所说的“我”, 不
过是把“意识相结集起的统一状态”认为实体, 且妄
执这一实体就是“我”。然而在佛家看来心理状态本
是变迁无常的东西, 怎么会“有体”?“所谓吾人所
认为我者, 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 求其实体,
了不可得” (梁启超, 1936)。那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
“我”究竟是什么呢?依据佛家缘起说, “我”不过是
由“五蕴”和合而成。所谓“五蕴”是指色蕴(有客观性
的事物), 受蕴(感知), 想蕴(记忆), 行蕴(作意及行
为), 识蕴(意识)五者是也, 是构成万物的五种类
别。五蕴之广义是指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的总括,
即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和, 狭义则是现实人的代称,
即“五蕴”暂时和合而成“人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是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要对缘觉菩提做一个简单的简介。
对于缘觉菩提的简介,在前几周很多的课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亲教师、老师们,已经针
对于声闻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大家如果有如实的去思惟整理
的话,透过听闻思惟惟整理的话,那就能够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实证的内涵。在这声闻
菩提的部分介绍完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来做说明。缘觉菩提的
内涵,主要就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而实证;实证什么呢?实证于解脱于三界的生死
,这就是缘觉菩提一个主要的一个目标的宗旨!
那在讨论这个缘觉菩提的详细内涵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缘觉乘,它是摄属于在三乘
菩提
当中的定位是什么?缘觉乘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叫他说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时候叫他
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缘觉乘,还有小乘的
声闻乘。一般我们说明时会把缘觉和声闻会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说)有大乘菩提
和二乘菩提!那么缘觉菩提就属于中乘的部分,他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的实证而证
得解脱。
在这个时候我们来了解缘觉大概有几种分法:一般来说缘觉,有一种是在...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40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1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1. 苦谛四相∶无常、苦、空、无我
2. 集谛四相∶因、集、缘、生
3. 灭谛四相∶灭、静、妙、离
4. 道谛四相∶道、如、行、出
法智是缘欲界四谛而成十六行相;类智缘上二界之四谛,也是成十六行相。所以称为十
六行相,是因四谛各有四种相之差别,所以是十六行相。亦即于苦谛之下,观非常、苦
、空、无我等四行相;集谛之下,观因、集、生、缘等四行相;灭谛之下,观灭、净、
妙、离等四行相;道谛之下,观道、如、行、出等四行相。
对于各各四相的解释也有种种说法。
苦谛的非常,是观吾人身心待缘而生,因缘而散灭,所以是无常;所谓苦,是
观因为逼迫迁流之性,所以是苦;所谓空,是观一切皆违我所见,身心不属于我,所以
是空;所谓非我,是观一切违我见之法,身心非我,所以是非我。集谛之下的因,是观
烦恼、业恰如种子生芽,是将来感苦果之因,此为因之行相;所谓集,是观都是现果之
理,所以是集;所谓生,是观使生果相续之理,所以是生;所谓缘,是观烦恼、业恰如
由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而成办瓶等,由于是成办苦果之理所以是缘。灭谛下的
灭,观涅盘是有漏五蕴等完全断尽之...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Oct 26 15:21:06 2011, 美东) 提到: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
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
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SportsNews/31198903.html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Wed Oct 26 15:36:00 2011, 美东) 提到:
you got it.
it is even very hard to be not said.
☆─────────────────────────────────────☆
leonana ...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44 四十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
对你瞋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瞋?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瞋心,也不用对他瞋,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
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必为他的生气而生气
,因为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让我痛苦的是棍子,应该瞋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应该瞋人;
可是人是因烦恼所使的,所以应该怪烦恼不应该怪人。从受苦的因,一层一层推出烦恼
。一个人骂你的时候,你不要瞋音声,因为你听那声音不舒服,所以你讨厌那音声,往
前推是人骂的,人是烦恼令他骂的;话说回来,是烦恼的问题。
4.别人瞋心损害我,是我以前已经造的业报,从大处整个国际社会,小处到个人的业报
,根源主要是往昔业因所致,所以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有业报观、消业想。
5.别人用刀子跟棍子伤害你的时候,你会痛苦,然而这痛苦只是刀子与棍子带给你的吗
?因为你的身体很容易落入痛苦的苦性中,你的身体本身就是苦性,如果你今天身体是
铁的话,棍子打了怎么会痛呢?不会痛你就不会瞋心。事实...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5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
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
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 佛
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
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当然就更不能够了知唯识经典中的“我”指的
是哪个我。可是,像这样不能够证解 佛陀说法真实义的人,却著书立说,说“三乘菩
提中的佛陀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如果听到有人说不空的如
来藏,就会指责说有如来藏的人,是同于主张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说有如来藏的人
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诬蔑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正法不符合原始佛教正说。今天我
们就来探讨这样的说法正确不正确。
首先,我们就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
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于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恒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
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7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缘起性空的概念 缘起:
一切诸法都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缘尽则散灭,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众缘
和合时我们就以为它生,因缘散了我们就以为它灭,故名缘起。缘起是指在因缘作用下
之法性,既是一种原理、法则。
缘生:
因缘成熟,果报生起,称为缘生。缘生是指缘起法中所生之法,它是一种果报。
缘生法之共同性:
⑴、无主宰: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没有主宰者。我们以为事间的一切东西,总是有个
主人,有个主宰者,这是一种执著。十二因缘告诉我们没有作者,没有主宰者,那是因
为我们无明、无知,产生了种种造业的行为,因而促使我们入胎产生识。现在让我们来
看这个识,识是由谁主宰?它没有人主宰,只不过是无明和行的产物。比如一粒种子,
放入泥土中,加上阳光、水份与泥土,就发芽生长,这其中没有主宰者。
⑵、无作者:无明缘行,行缘识;即是无明生起行,行生起识。这当中无主宰。这其间
也没有作者,就是无明作行,行作识,识作名色。从十二因缘来看,造业者是爱与取,
那是因为迷惑而造业。迷惑的“受”、“取”并非我,故说无作者。
⑶、无受者:在十二因缘中只不过是识、名色、六入,触、受在作用,这其中并没有人
在受果报;我们总以为有一个“我”在 |
|
d**********6 发帖数: 237 | 48 《佛说阿弥陀经》是往生净土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其中讲了往生极乐世界需要远离两个
违缘,具足四个因素。
需要远离的两个违缘是什么呢?《佛说阿弥陀经》中讲道:第一是五无间罪;第二是谤
法、舍法罪。除了这两种罪业以外,其他如杀、盗、淫、妄等等所有罪业,都不会障碍
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罪业虽然也很严重,但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
对极乐世界的向往之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功德,以此功德就能消除这些罪障;而上面
所说的两个违缘却是极其严重的罪业,必须通过其他方法才能忏悔清净。
一个违缘是谤法或舍法罪。它有很多种,其中最严重的,是指妄说不存在因果、轮回,
无所谓善恶报应,也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认为佛教所讲的都是虚假
的、欺骗人的。若这样想就是舍法,这样说就是谤法,这是最严重的。假如我们曾经有
过这种想法或说法,就一定要励力忏悔,使其清净。
另外一个违缘是五无间罪。五无间罪虽然有五种,但其中恶意出佛身血与破僧和合这两
种,现在不会发生了。当前有可能违犯的,是弑父、弑母与杀死阿罗汉这三种罪业。
一般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有没有故意杀死亲生父母(如果不是故意,就不是无间罪)。
至于杀死...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49 转自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fjgc/sddz_list.php?id=2908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
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
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
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地忧心
,所以很快地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
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
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50 转自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fjgc/sddz_list.php?id=2908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
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
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
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地忧心
,所以很快地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
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
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