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缘和合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
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CBETA, T16, no. 671, p. 559
, b22-25)
另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5:「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
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CBETA, T16, no. 672, p. 621, c1-3)
如来藏名为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再加上意根 - 第七识,第六意识以及眼等前五识
,共为八识,经文分明俱在,只要识字之人即可由经文中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祖师论文证明: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
「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
无明七识。』」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
「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7:26:18 2012, 美东) 提到:
转:
奥义书在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在奥义书产生之前,吠陀时期的雅
利安人崇拜自然神;梵书则大多是形式主义的祭祀手册。奥义书最早集中精力讨论宇宙
的终极真理。奥义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奥义书用各种奇妙的比喻
(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来说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类的我
(个体灵魂)来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灵魂)。
总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同一」这个最高真理就是奥义书主要宣扬的观点。
在奥义书的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吠檀多派,后来直接影响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罗。
另一个由奥义书系统搭建起来的重要观念是轮回业报。
轮回业报的观点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没有,梵书中偶尔提及人死后可以转生,只有奥义书
完整建立了转世者的转世形态取决于他前世的所作所为(业)的思想。
广林奥义书说,转世者「因善业而成为善人,因恶业而成为恶人」。
当然,从无尽的轮...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第六章 测量永恒?
实相以无常为本
现象无常不只是禅修上的课题,更可以刺激我们善用时间活在当下。此外,无常也
是我们了解实相的根本,我们对世界和自身行为的本质看法都由此决定。我们应该自问
,宇宙间有没有无常的实体?如果当真是像佛教分析所显示和物理学可能证实的那样,
无一物是恒常的,那么这种知解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何影响?
马:在佛学里,相依观念和现象无常观念息息相关。无常与相依互为表里。佛教把
无常分为一般的无常,如季节变化、山河侵蚀、自少而老的人生阶段或各种情绪,以及
在最短暂可察觉的时间内生灭的微细无常。在每一个无限小的刹那间,看起来似乎存在
的事物莫不发生变化,若能了解变化是必然和普遍的,自可了解宇宙不过是生气蓬勃相
续不绝的互动流,并不是由实有、明确的实体所构成。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物质”
应该从各种方式来看待,而波或粒子、质量或能量不能同时并存,似乎暗示没有任何东
西可以视同恒常的实体。但不知科学在夸克之类的粒子等物质的寿命问题上有何看法?
夸克真如一般常说的是基本和恒常的粒子?
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就夸克科学做比较完整的介绍。物理学家为了解释
各式各样的无从捉摸的粒...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
,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
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
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
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
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十二支中的识,是一期生命的开始。有些经典,从识支说起。这因为,推求现实的身心活动,到达识的结生相续阶段,已到了生死业报识的核心。后代唯识学者,以异熟的阿赖耶识为中心,来说明生死杂染的一切,可说是吻合佛意的。「缘」此结生的「识」,就「有名色」支的生起。名是心理的,色是生理(物理)的。由于识的结生,身心就开始发展。照经上说∶不但因识而有名色,也因名色而有识。这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身心活动,是要依于有取识(唯识学中叫作阿陀那识)的摄取而存在。反之,也因为身心的活动,有取识才能存在。正像没有领袖,就不可能有群众的组织活动;如没有群众,领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在十二缘起支中,著重在识缘名色。应解说为∶名色是精血和合以后,还是肉团的阶段。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07.html
菩提道次第广论
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
此复若愚,从不善业起苦苦果,造作增长诸不善业,此业习气所熏,现法之识者,是因位识。由依此识,未来世中于恶趣处结生之识者,...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苦
众缘和合确实是perfect,但是你是否认知这一点,要看你是不是接受这个“众”,是
否接受这个“缘”。比如有个人来打了你一拳,你能接受这个“众”里的他和被打一拳
的那个“缘”吗?你能在经受这一切而还没有理解其中之“妙”的时候,去关注在“观
”自己的应对,去理解自身到底有什么课程要学这个角度上吗?
光是接受对方仅仅达到了心理上的wholesome。真正能从感受上容纳下更大一些的“非
我”,才是佛修上的一定程度的wholesome。你说的把握,我看跟我说的容纳的含义基
本上类同。而把握的要点,就是要有更大的容纳。
如果把缘和因果理解成报应,那就含有很大的惩罚含义了。而事实上缘是因为你自身的
“不通”所以来帮你“通透”的。理解成惩罚是一种因果的理解方法,理解成帮你通透
是另一种因果的理解方法。
q****n
发帖数: 4574
9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董仲舒倡导儒家思想,利国利民,其子孙后代多为名门望族,至今
受人尊敬。而情爱、造反、暴力小说著者,子孙多不吉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中
年丧子,自己也郁郁而终;《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儿子、孙子、曾孙,生下来都是哑
巴、残疾。《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自己嚼舌而死,《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子孙
三代都是哑巴。
批判封建礼教,却不分青红照白砸烂“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两位旗手陈独秀、胡
适,各有两个孩子先己而亡,颠倒黑白的《厚黑学》作者李宗吾,五十多岁即丧二子,
自己也死于酗酒。
教导人类“物种起源”,导致大批西方人放弃宗教信仰,而改信极端种族主义的大
科学家达尔文,自己近亲繁殖的10个孩子非死即病;希特勒的思想导师——尼采,得了
精神分裂;误导人类“性解放”的弗洛伊德,死于口腔癌。劳伦斯写完《查泰莱夫人的
情人》,第二年即早逝。
这些名著都把“杀盗淫”看成是人的自然本性,对社会思想文化影响极坏,对社会
的破坏性也极大,但至今仍是畅销名著。所以,文人学者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千万
要自重,千万要慎重。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缘起法是「此有故彼有」,众缘和合才会发生。有没有责任,是「归因」的问题。两者
不同。
佛陀到了人间,所以造成提婆答多有害佛陀的机会,这是佛被害的缘之一。这个「缘」
(佛陀在人间)必须存在,但是说佛对自己被害有「责任」,就不妥。
即使是佛陀纯善的功德(善法),也可以引起提婆答多的嫉妒心(不善法),因为嫉妒
必须以别人的成就为条件。假如佛陀毫无成就,提婆答多就不会起嫉妒心。这也不能说
成∶佛陀至少要负一部分的责任,或是「善法」可以是「不善法」的因。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38
12
发信人: lixy (逍遥公子), 信区: Wisdom
标 题: 我对佛法的一点理解 1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0年08月28日16:44:1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我对佛法的一点理解
缘起:学佛的朋友很多,也有很多人喜欢谈论佛法。鄙人学佛时间不
长,
无有什么实证,装了一肚子知见,不免是此非彼,是彼非此,以为很

讨论有隔靴搔痒之感。本来法离见闻觉知,不在语言文字上,但我等

机之人,不妨假之以为入道之梯航。今不揣陋见,就教于大家。以下

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佛法的本意。
一 佛法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佛法的根本原则,或者说公理体系,或者说世界观,是“缘起性空”

我有针对性地引申一下为:唯有因缘和合,无有客观实在。这个时代

大部分人,其基本的世界观都可以表述为广义的唯物,即使是基督教

等,无不是先验地承认有一个不依赖于认识的客观世界,客观的真理

真理的化身。佛法是不认同这一点的(在不了义的教法里有)。唯有因

和合的生住异灭,没有所谓“客观”,“不依赖什么什么而存在”,

真实”,“虚幻”等等东西。
这与我们的常识有极大的反差。我们讲现实世界是真实
A***A
发帖数: 184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苦
我思考,这个wholesome也可以理解成从因果法则看,当下的境是众缘和合的结果,因
此是刚刚好(perfect)。而未来是过去和现在所有缘的和合结果,也是刚刚好。我们
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把握现在,从而影响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学佛就是在学如
何能把握现在吧。
Y**u
发帖数: 5466
14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2:14:02 2012, 美东) 提到:
☆─────────────────────────────────────☆
tmouse (猪头) 于 (Tue Sep 11 13:20:09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因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一在于善恶问题',人有了分别心,才会有善恶,而且喜欢
用人自己的大脑去定义善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3:23:00 2012, 美东) 提到:
猪头,欢迎回来继续和我们混,呵呵~~~
☆─────────────────────────────────────☆
tmouse (猪头) 于 (Tue...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Xibei版 - [bssd]流水账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讲,我只能斗胆就自己所知道的点滴在这个帖子里和你分享一下,
如果发在这里不合时宜的话版务们就删了吧。
首先信仰是很严肃的事情,你这种求知的态度很值得赞叹。在我的身边,有些人对信仰
的选择有很大的功利因素在内,我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混过教会的,后来和你类似,说人类
有原罪我还可以勉强部分接受,可是要升天就要没有底线的谦卑顺服一个言行常常让人
摸不着头脑的虚无缥缈的大神就实在超出我能承受的底线了.
至于宗教学老师所说的世界的创造在东方没有说法,你听到的神话不就多了去么?至于佛
教怎么说,可不是像很多宗教里吹口气或是眨巴下眼就来了那么简单的.
世界的形成佛陀从不同角度都阐述过,先拿楞严经来说吧,简要的来讲,“地、火、水、
风、空、见和识七大之自性不变”。从世谛来讲“因缘和合,而生万物”,从义谛来讲
“如来藏清净本然,不变不生不灭”,故以“如水成冰,冰还成水”为喻。一切都是因
缘和合的产物.
佛陀在阿含经中关于描述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和大爆炸理论非常接近:
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 阅读全帖
j******q
发帖数: 3
16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析疑
问:世界是怎样造成呢?(卢淑珍)
答:众生业缘所成。
问: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慧香)
答:人生是正报身之生命延续,宇宙是报身寄托之土,观是对此存有一种感想。若
能知众生为何而来,来作何事,得何结果,有何目的,彻底清楚,有正觉悟,即是宇宙
人生观之‘真理’,否则‘观’各有之,‘真理’则未也。
问:三千大千世界,亿万佛土外尚有何物?(陈明哲)
答:世界佛土,俱是无量无尽,一个大千外,还是世界佛土耳。
问: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与佛,有何关系?(张清锦)
答:身求趋吉避凶,性求不生不灭,达此二种目的,全由智慧,必佛开示,方能悟
入,是生我肉躯者父母,活我慧命者佛陀,此其关系也。
问:佛教能够解释宇宙之由来否?(黄大川)
答:佛即为解释宇宙人生之迷,出现于世,岂仅解释而已,破之、立之、运用之、
转变之,无不自如也。凡研究法界缘起者,类能道之,惟非初学所易解耳。
问:宇宙万物,以及人之原始由来,曾闻皆由上帝创造,请问此说对不对呢?(詹
金枝)
答:佛学主张,万法皆系众缘和合而生。既说众缘,则前不能说其始,后亦不能说
其终,生生不已,变化无极。若必求创道者,
s******g
发帖数: 5074
17
问:某甲有悍妇,不事翁夫,漫骂无宁日,劝说再三仍持偏见毫无理喻,致家人除坚忍
不予辩驳令其恣意言行外,殆无办法可想,其尊翁早已皈依佛教,终日勤持佛号不稍间
断,某甲虽未皈依,但亦崇信佛教默念佛号,是否可蒙佛加被冥冥中稍改彼妇性情?某
甲祖母代即于家中设有佛堂,一生素食念佛不懈,修桥铺路广事布施,何其后代有遭此
恶运?某甲纵或以因果咎由自取,其尊翁为何亦连遭此磨难?是否亦系因果所致?依因
果论,仅及其本身,后代或再后代,何至殃及于长辈,果系孽债所系,则某甲妇今日之
言行,即为索取孽债所应为之正当言行?抑对伊本人今后或来世有何影响?(桂向元)

答:凡事之成,皆为众缘和合,既如是已,则每果辄有多因。某悍妇家,各各家人
,亦必与其有共因。其家人精进修持,可减夙业,受辱能忍已是还债,不问此悍妇性改
与否,但至债务清了,必有境界转变,惟应随缘消旧业,不可更造新殃。再因果有互相
报复性,而此悍妇来世有此凶悍习气,亦必自食其报也。而现在虽云讨债,谅必有超过
程度之举,恐其过分之处,今生亦有报焉。
a*******g
发帖数: 867
18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大家普遍都想知道自己的命运,见到修行人,都想追着问问,我什么时候能发财啊,我
的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啊,我女儿离婚的时候房子能不能判给她啊,我能不能娶到她啊
,能不能嫁给她啊,我的工作怎么样啊,今年会不会还拒签啊……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大概是缘分的缘故,确实有高人给我断了断,都比较准。当
时家里的变故、搬家、投资、乃至父亲去世等等竟然都断出来了,只是当时我没太在意
,后来经历了,发现,真的是这样。惟独出家这事没断对,因为当时我对高人说,我要
出家的。高人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到时候,怕你舍不得放下。
寺院里常讲因缘所生法,讲众缘和合。
这个词太专业,听的有点晕,我听了很久都没有搞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渐渐开始思
维出一点道道出来。
我猜想,就是一个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很多个事情构成的,绝没有平白无故的,就是因果
,知道了因,就能推断出果来,比如,现在你离开电脑屏幕,或者放下手里的这本书,
去厨房拿一把菜刀,出门,走到大街上,挑一家银行,然后走进去,说,打劫。
好了,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推断出来了吧。
同样,也可以倒过来推,可以根据结果来推断出因,比如,看到...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具体的帖子一个一个去翻比较费时了, 下面是楞枷经中的几段相关内容
1:其时,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又对佛说: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法门,不为奇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也说虚空、涅盘、非择灭三无
为法不生不灭;外道说作者因缘生于世间,世尊也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都是因缘而生
,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世尊所说和外道所说之外因缘生法也是这样。所以,佛之所说与
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时间、方位、虚空、微尘、四大种、大梵天、胜妙天(梵
pradhana)、大自在天、众生主等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若有若
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灭,周流诸趣,自性常住,不生不灭,世尊分别所说诸
法,虽稍有异,实际上外道多已说过。所以说,佛法同于外道法,若有不同,请佛为解
说,为什么佛法胜于外道法?若无不同,外道即是如来,因为外道亦说不生、不灭。世
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上面所说的,则应是有。
佛说: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于外道所说之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
区别在哪里呢?外道计着一切诸法有实相性,不生、不灭,如来所说不堕有、无,我所
说法,非有非无...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0
所学浅薄,不知道还有这样版本的如来藏,如果是这样的版本,
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前后文又有所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又说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这个本性又是什么?不是独立?
本来清静,不是常?
常或者无常,不是一个摆设的字,而是有它的内涵的。
它说自己是为无常,但“本来清静”的存在,这种内涵,不是常?
它说自己是无我,但是“本性”的存在,这种内涵,不是我,又是什么?

3:譬如伎儿能依咒术变现种种事物,离我、我所,如来藏遍造六道生死法,也是这样
,离我、我所。因为不知如来藏无我,以根、鏖、识三缘和合而有诸法生起;外道不知
如来藏无我,以神我为作者,为无始恶习所熏,名如来藏为藏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譬如大海,因风起浪,水相、波相相续不断。但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离于常与无常及
我、我所:其余七识,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而生三界生死法。
W*********E
发帖数: 19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傳經典中和如來藏的連繫
的确如此, 四阿含圣教中, 的确有很多大乘教义的隐说. 也就是 佛陀早期是以现象界
的法义为主,之后在般若及唯识经典便说了现象界背后的正理.
误会全面性佛法的人,只看到了佛法的片段, 会用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认为一切法
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说的空性,把空性当成法性是空无,不能了知空性与空相之真实
义理; 而「空性」是说真心的法相是「空」,但却有真实的体性,其性可用,它有作
用,
所以称为(空性). 如是「空性」为常住不灭,是一切众生的真实依止,是可用之法。
如是常住可用之法,经由参禅而找到祂,就会生起解脱及法界实相的智慧,
这样实证才有意义。
「空相」是指空性所出生的蕴处界诸法,都是缘起缘灭,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无常变
异,终归坏灭,无有真实不坏之自性,故又名缘起性空。而『意识』,就是这个体性。
而「空相」(缘起性空)仅是蕴处界诸法之一种现象而己,这种现象终归于无,是生灭
法,并无实体,是不可用之法;依于缘起性空所建立之涅槃有如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建
立,纯是想像之法;想像之法纯属妄想,无「实」可取。如是「空性」与「空相」二者
之义涵有如天壤之别。
而空性,其实就是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如来藏,...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57
2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终于认识了藏传佛教
同意~~
真正的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根本不是一个本源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藏传佛教"是一种具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把它称为“密宗”或“喇嘛教
”,"藏传佛教“其实就是藏化的印度教--喇嘛教, 很邪恶的一个教派, 很多甚至
用来骗财骗色。。。
佛教与印度教同样都产生于印度,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印度教就是佛教。
事实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
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诸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
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
(1)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
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
(2)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
(3)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
佛教则倡导众缘和合, 三世因果, “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 佛教认为诸法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因此采取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修持,主张鼓励慈悲济世的利他行。
x*********o
发帖数: 208
23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24
要度众生,先不吃肉(宣化上人开示)2008-04-21 20:23 众生乃众
缘和合而成,从十二因缘演变而成人。蚂蚁乃至细菌皆是众生,我们
不用往外找众生,人自性中已有无量众生。现在科学发达,已经证明
人体内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我们的五脏六腑中都有无量的众生。人
吃的食物也是众生,譬如猪肉、牛肉、鱼类等,这些肉类中有很多细
菌,人吃这些肉类,肚子里就有了这些细菌的种子。
吃哪一类众生较多,就和牠成为眷属,与牠的因缘就加深,乃至
纠缠不清不能分离。猪肉吃多了,就有机会生为猪;牛肉吃多了,就
生为牛。那多吃米,是否也会变米呢?米是无情,而众生是有情。如
果噉食有情众生,就会生为有情众生。人若禁食哪一类众生,就是度
那一类众生。「度」,就是度过苦海,登涅槃彼岸。人如果明白这个
道理,就不应该吃众生肉。
从前有一个吃肉的人,死后到阎罗王那里,他生前吃过的肉类众
生,都要来跟他算账,这个吃肉的人还自我辩护:「我虽然吃肉,但
罪不应该归我,应归咎于卖肉的人。」于是阎罗王传召肉贩,这肉贩
也自辩:「我所以卖肉,都是因为有人买肉。如果没人买肉,我又何
必卖肉呢?」肉贩和吃肉的就互
c******o
发帖数: 486
25
编者按:暑假时候在复旦经世书局买书,被送了一本《书城》,这长期以来是我的最
爱,看了朝圣者那片,很受震撼,里面讲到了中阴解脱,讲到了被称作阿觉娃的转山人
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前体验中阴的过程。还有些老者身患绝症也期
望通过转山来结束生命,迎接辉煌的时刻。
佛讲到,在进入娘胎的时候,通常的情形,中阴身忽然一个念头是性的欲念。如果看到
男女在做爱,这一对男女跟他有缘,他就一下被吸过来,变成他的父母。当中阴身靠近
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只看到两个性器官在动作。如果他喜欢女的,好像自己变成男的
跟这个女的在做爱,实际上就是和妈妈,那时入胎就变成男人了。如果喜欢那个男的,
好像自己跟这个男的做爱,实际上就跟爸爸做爱,就变成女的了。
这个道理弗洛伊德知道了,所以他认为,男孩子潜意识里喜欢妈妈,女孩子下意识里喜
欢爸爸,所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是性心理学。我说他懂了一点,没有全懂。
回转来再讲入胎。你懂得了苦集灭道、十二因缘,知道怎么入胎的,就晓得怎么打坐做
工夫了。
刚才讲入胎,佛说的,三缘和合才成胎,成为这个生命,这是阿赖耶识的异熟因果了,
因缘成熟了变成人。
男性的精虫跟女性的卵子碰
r****n
发帖数: 8253
26
梵行者:
火,燃料+温度+氧气三条件混合作用才有的一种现象。将火比喻为五蕴很是贴切:因
缘和合、升腾流转。
火,实际称作燃烧过程更合适。过程中,可有不变的成分?可有唯一的主宰?都没有!
同样,五蕴也是!
火的熄灭,就是燃烧过程的终止,也就是没有了过程。问火熄灭后火到哪里去了?或问
熄灭后火的情况,岂不等于
问:过程终止后,“过程”哪里去了?或者,过程已终止了,还去问:“过程”的今后
会是作用的?岂不荒谬?岂不是
佛陀所说的“无记”?
同理,涅槃,也就是指的五蕴的流转过程的终止!
会问:涅槃后人去了哪里?或涅槃后的情况会是怎样怎样的?这是因未断“我见”、“
身见”而有迷惘与恐惧心理的表现!
s*******1
发帖数: 191
27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还包括针对不同修炼层次的人,佛法对于她心灵智慧的感悟,引导,
体现也是不同的。
传法只是在铺路,要真正的度化有缘人,还得必须等到此人的机缘成熟,接受真理的善
果已成,才能法与人类的先天佛性结合起来,达到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shaoshao1 (shaoshao) 于 (Fri Feb 24 09:12:41 2012, 美东) 提到: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9
(8)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济群法师问:
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佛
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索达吉堪布答:
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
遍观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
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
加行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后成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
劫现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
对此,《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
大劫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
云:“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0
我不敢自已亂講,第一因在大乘經論中說的太多,不過 as I said, some people like
it, some people don't.
大乘阿毘達磨契經也說 『無始時來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諸趣 及涅槃證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
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
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
,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
很多人不喜歡,不認同. 不過我是愛的不得了.
p******1
发帖数: 177
31
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曾经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意思就是说学佛人如果没
有开悟亲证自己的本心,那么修学佛法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在佛法修行中,开悟明心是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学佛人入门的一个枢纽。开悟明心之后才能进入菩萨内门中修行
,如果还没有开悟明心,那这个人即使努力行善积德,仍属于世间善法,未来世都还可
能会起无明,去造作诸不善业,而堕入三恶道中,因为没有亲证本心,无法受用本来自
性清净的功德,那都还可能在佛道上会有退转的机会。佛陀《楞严经》卷9中也说:「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由此
可知开悟明心的重要!
那什么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呢?现在佛教界都公认开悟明心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禅宗最有名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中说:「祖以
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
本心,...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19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题:人死了还剩下什么?
佛陀的思路比较清楚了, 从过程和变化的角度来看, 主体不重要。无常就是变化, 是因
缘和合的推动。因为主体也在变化中, 可以说是变化的一部分, 主体就是过程,所以不
能单独列出谈论。轮回必须是在多于一个道中进行, 这不仅是因果业报的要求, 也是无
主体的要求。如果总是1:1道的轮回, 违反无常。轮回和识没有关系。识既然是因缘和
合的, 可以没有。什么时候没有? 在死后。有的只是无常的过程变化。

who
d**********6
发帖数: 23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露珠证道
山间的清晨,空气湿润而清新,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叫爽。
溪声潺潺。小鸟出窝,落在枝头,抖抖翅膀,惬意地叫几声,万物都醒了。
草木欣欣。溪边的灌木叶片上挂满了露珠,被初升的太阳一照,晶莹剔透,尽显精彩。
露珠们互相打量着,越看越得意,原来我们这么美,啊!生命,真奇妙!
有欢喜就有烦恼。有个叫知识渊博的露珠说:“我听人讲,人生如朝露,短暂极了。”
“啊呀!人类好歹还有几十年的生命,可我们正好是那被形容短暂的露珠啊!”有个多
愁善感的露珠一边说着,就一边哭了起来。
有个喜欢较真的露珠很精确地算了一下,悲哀地说:“我们这些享受阳光的露珠只剩下
十八分二十六秒表的生命了。”
露珠们都哭了起来,它们已经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强烈的爱意执著。它们埋怨这个千差
万别的娑婆世界很不公道,于是它们使劲地哭着,把整个身体都哭成了眼泪。然而它们
太渺小了,整个身体都变成眼泪也只有那么一滴,想哭个涕泪横流都做不到。
佛陀在虚空看着这些横生烦恼的露珠众生,心生悲悯,便对它们说:“各位稍安勿躁,
请回头观察自己,你们的身体只是一个众缘和合的暂有假象,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存
生,这种自我的感觉只是一个无端的妄想罢了。你...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5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这位,照照镜子,你头上谤法的帽子已高如须弥山,还是少玩点断章取义的文字游戏,
多操心一下自己吧。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绝对都没有这样的“第一因”或一元论外道之邪见,如《俱舍论》
卷六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T29,36b)《华严经》卷三十说:“彼诸佛子如
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同于诸佛悟无我。”
因为一切法众缘和合,如幻如化,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真如法性如来藏与生死烦恼一切
法,譬如水之与波,都是全体相即全体相具的,生即全生,灭亦全灭,当处出生,随处
灭尽,离波无水可言,离水无波可得。不能说水为波之第一因,也不能说波是由水“衍
生”出来,水与波不能成为能生所生之对立。诸法实相,本来如如;真如实性,也是如
如;缘起现象,亦复如如。。。。。。
另外,在禅宗,说“我已开悟”(你看萧平实今天修到这个地步,已经开悟了的人)“
“我是菩萨”乃至“我已经成佛”“我要住涅槃或我已住涅槃” 基本上是告诉别人自
己我法二执坚固能所皆存,所以都是荒谬不堪的。 如宗门名言,"若说我已悟, 拖出
去喂狗“ 就是此意。 看看石头禅师怎么说的: ” 我不会佛法” 。。。😄

-6)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9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0
如来藏和阿赖耶识都是佛陀宣说的大乘教义,很多大乘了义经典和祖师大德的
论典对两者进行了无以复加的阐述,可见两者在佛教理论中的地位。深入研究过的同修
都会明白,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我们平时一切修行的的根源,无论你是持戒、念佛、诵
经、布施、禅定都必然与这两者有联系,或者说,都是这两者所显现。可见,弄清楚什
么是如来藏,什么是阿赖耶识,两者的关系又是如何,是需要,尤其是在各种观点都突
然兴起的时代,更是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警惕的。
《入楞伽经》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大乘密严经》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宗镜录》
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有人看到这些经论就认为如来藏必然等同阿赖耶识,不错,这些经论确实是在
说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相同的一面,但是,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的关系并不简单,他们还有
不同的一面,而实际上,即使是这些相同的说法,也有微妙的差别在里面。
贤首宗祖师法藏大师,将楞伽和密严诸经列入如来藏缘起宗:
《大乘起信论疏》
如来藏缘起宗。即楞伽密严等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1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绞尽脑汁我终于悟出来 --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5 21:54:00 2014, 美东)
再看一次你说的,”我看到,和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哪个会造成因缘和合?”
我觉得你的问题有点怪
“我看到” “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 应该都属于因缘和合,而不是造成因缘和
合。
我是如下这样看待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
“我看到” 是 眼触
然后 事情是这样
“触” 当然是外界的因缘和合 可有何重要? 一会见到这 一会见到那
这时 我是认为不重要。没多介意
“触”之后呢? 会有苦受乐受,看到俊男美女心里就舒服,看到丑的有些不舒服
“受”也是因缘和合
….这有点问题了………好 再说 我也先不管他们
(有”触”也未必有”受”,还要有”缘”,缘起)
苦受乐受之后呢? 会有喜欢乐受,喜欢俊男美女。 排斥苦受,不喜欢丑的。
坚持如此,总是如此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3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4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广义沙门之邪教
前面已说明广义沙门中三种层次的正教—正法律乘。然而,广义沙门中除了有正教
之外,还有邪教的存在。什么是广义沙门中的邪教呢?依据前节所举《杂阿含经》卷28
第791经所说,邪法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而邪法的法道就是使人沦堕于三恶
道的教导。换言之,广义沙门的正教是可以使人生天,乃至有机会迈向大乘而获得解脱
,但是邪教则不能使人生天,反而使人向下沉沦而堕于三恶道,完全没有机会迈向大乘
而获得解脱,因此称为邪教。例如,喇嘛教(或称为秘密大乘、密教、坦特罗佛教、藏
传佛教)就是一种邪教。首先从喇嘛教的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可以作初步的了解。
释印顺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描述: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
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
异矣!1
注1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新竹),2004 年,页320~321。
不单是佛世之时,依佛教的教理本质而言,确实以依教奉行为最胜的供养。因为佛
陀已经究竟解脱,...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6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十四】
(仁波切读诵藏文。。。。)
再次的提醒我们自己 要有正确的发心
在佛陀的所有法教中 不但要有正确的发心
而且要有正确的态度
有很多关于如何避免负面心态的教法和例子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记得不要成为一个染毒的容器
即使把甘露倒入有毒的容器里 甘露也会变得有毒
同样的 要注意的是
就象我们过去几天里所讲的
如果我们主要是带着对此生
对轮回 和对自身目的的执着而听闻教授
这当然会让我们这些法教的容器变得有毒
你们和世界各地的人都提了很多问题
有一类很一致的问题 我想 有两类的问题
很多所谓的佛弟子或修行人
象是西藏人 那些长久以来一直跟随佛教传统的
甚至生来就处于佛教中的人
我们对佛法有点厌倦
我们的心变得有点僵硬麻木
以至于 我们甚至不感到内疚
我们甚至不会问这类的问题
‘可以对空性执着吗’
‘可以对道执着吗’
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如此僵硬
另一方面 那些发愿成为修行人的人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