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年度深度报道”:胡适开启新红学百年骗局(版本篇上)
我们读的《红楼梦》和《石头记》都是假的错的?
——陈林认为“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证明现今流传的各种《红楼梦》和《石
头记》版本都出自篡改伪造
本报讯 陈林在论文中提出,《石头记》原著中没有任何绘图,“通灵宝玉图”和“辟
邪金锁图”并非小说作者绘制,而是作为新绘的插图首先出现在1899年上海书局出版的
石印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我们现在读到的各种《红楼梦》和《石头记》小说版
本在第8回正文或夹评中出现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都是根据上海书局
《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仿画”或“简化”而来。陈林认为,“通灵
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是“简单易验的铁证”,轻而易举地证明现今流传的各种《
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都是在1899年之后伪造的假古籍,而胡适乃至当今红学界的
高层人物早就知道这一点。
(小标题)《增评补图石头记》新绘插图
陈林认为,《增评补图石头记》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于1885
年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实际上其出版方是清末民初“著名报人”和“鸳鸯蝴
蝶派作家”孙家振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 中国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概念是西方人提出的。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是英国人李约瑟证明的。
李约瑟夫人说:“李约瑟没有学过科学史, 只是涉猎而已。”
- 火药是希腊发明的
希腊火(Greek fire)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 比中国的火药早五百多年。希腊火药是石
脑油, 硫磺和硝混合起来的。
中国发明的火药没搞对硫磺和硝的比例, 作烟花还凑合。
欧洲和阿拉伯发明的火药远优于中国火药。
明朝火器专家焦勖参认为: 西洋火药“迅速猛烈” , 中国火药“不能摧坚破锐”。
明朝火器专家程子颐认为: “西洋炮者, 其制巧妙。其制火药之法更极其工。亘古以来
未尝有此最上之器。"
希腊火药是石脑油, 硫磺和硝混合起来的。阿Q就说希腊火是石油。
- 指南针是意大利发明的
中国古代发明的司南不能指向。中国的《科学时报》提及毛泽东访问苏联, 将司南作为
礼物, 用了现代技术才使司南具有了定向功能。
西方的指南针是个机械 , 司南-- 勺型磁石放在地盘上就能指南?
--纸是埃及发明的
五千年前, 古埃及人发明了纸, 称为Papyrus,英文Paper这个词源于Papyrus。
古埃及纸的质量比中国古纸...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4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伪问题
作者:有毒元素
转帖:wanshi
转帖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
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
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
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
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
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
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
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
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
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5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伪问题
作者:有毒元素
转帖:wanshi
转帖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
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
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
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
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
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
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
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
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
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7667 | 6 汉字在那个年代明显不适合活字, 检字工作量比刻板还大
只有在印数很大的情况下汉字活字才有意义, 宋朝当时有意义, 之后就没啥意义了
因为宋朝看书的人比较多, 很多女孩都要接受教育
发行量很大的情况下, 活字版损伤的字可以单独抠下来重贴, 优势很明显
可以说宋朝是中华文明的顶峰时代, 很遗憾, 运气不太好 |
|
x****u 发帖数: 44466 | 7 当时也没什么意义。。泥活字不够结实,木活字易变形,拆除后不易复用。但发明就是
发明,瓦特对蒸汽机做的贡献最大也不是发明者。 |
|
m********5 发帖数: 17667 | 8 有陶活字
另外活字的意义不在于拆除复用, 而在于可以将损坏的字从版上拆除重贴 |
|
y***u 发帖数: 7039 | 9 西方古代历史大部分出于伪造-须以批判眼光重新认知世界历史
作者:周渝民
我在阅读西方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多年
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术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
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
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官
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那
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
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本
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无
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或者说是犹如... 阅读全帖 |
|
h******1 发帖数: 16295 | 10 棒子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有铜活字.
真正对文化传播起到革命性推动作用的,还是铅活字.泥活字和铜活字都太不方便了.
我真心希望下次是在昌平,而不是平昌. |
|
r*****1 发帖数: 3465 | 11 泥活字也好,铜活字也好,都没真正用上。
最后吃饭的家伙还是雕版印刷。
公元868年印刷的雕版《金刚经》
泥活字印刷品没有留下来。 |
|
h******1 发帖数: 16295 | 12 泥活字:中国
铜活字:中国棒子地区
铅活字:德国 |
|
t*****g 发帖数: 6101 | 13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丶《金陵十二釵》丶《風月寶鑑》丶《情僧錄》) 版本:
清乾隆五十七(1792)年萃文書屋活字本(通稱“程乙本”)。一百二十回。
作者: 曹雪芹撰,高鶚續。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霑,字
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滿洲正白旗人。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丶《金陵十二钗》丶《风月宝鉴》丶《情僧录》) 版本:
清乾隆五十七(1792)年萃文书屋活字本(通称“程乙本”)。一百二十回。
作者: 曹雪芹撰,高鹗续。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
梦阮,号雪芹丶芹圃丶芹溪,清满洲正白旗人。
一样的信息量,废体字读起来非常累眼。尤其是在mobile device上,简直不让人活。 |
|
S*********4 发帖数: 5125 | 14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假问题(转载)
楼主:大旗卷西风 时间:2006-05-21 09:45:00 点击:871 回复:16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假问题
我在阅读西方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
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
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
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
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
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
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
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
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
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37364 | 15 是这个道理,重复性。
莱特的飞机只离地时间很多,不如很多滑翔机,为啥算飞机鼻祖?因为后来的主流飞机
是沿着他的技术路线发展来的。如果不能重复,后代的登月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那美
帝登月是真是假都无关大局了。好比西方说沈括活字不算,因为现在的活字是独立发展
的不同技术。 |
|
z**********e 发帖数: 22064 | 16 http://mt.sohu.com/20170123/n479436604.shtml
掌上历史2017-01-23 17:47:50阅读
作者:陈菱 讲述:胡展奋 奥永 来源:民间历史网站
一个人,十四年,越狱四次,亡命三万里。当年大红大紫的大学生,备受瞩目的学生领
袖,是怎么沦落为逃犯的?
一、一张大字报收获“极右”
1958年冬,在安徽白茅岭农场,一年前还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学生的徐洪慈,此刻已经接
受了大半年的劳动改造。寒夜中,想起临行时学校说过的话,他偷偷给在上海的母亲写
了一封信。
徐洪慈写信给母亲,要她到学校里找李书记,看是不是可以由学校出面把他要回去。因
为当年学校说过,去改造的话,如果表现好,可以把他要回来,这话让徐洪慈听起来觉
得很有理。所以,徐洪慈一直抱有期待,有一天自己还能回到校园。然而,学校拒绝了
他。
被拒绝以后,徐洪慈的母亲质问对方:“我们在国民党时代,把儿子培养成共产党员,
为什么在你们手里又倒退成右派?是你的责任还是我们的责任?”
1933年,徐洪慈出生在上海一个买办的家庭,十五岁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十八岁成为
华东局青年干部,二十岁参加全国“青代会”,...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7 也不是一直用雕版,活字也一直在用。
各有各的優勢而已。
樓主是典型的一知半解。
佛經印刷,因爲都是固定的千年流行書籍,還要配上插話和裝飾,雕版最經濟耐久。
活字是用在小規模的印刷上。比如印個幾十頁或者几頁的傳單,或者銷量只有幾本的書。 |
|
b***y 发帖数: 14281 | 18 因为古代需要印刷的书籍少,大部分是千年古籍,需要不断的重复印刷。活字千辛万苦
的排完之后还容易散,散了又得从来,一副雕版刻好之后携带保存都方便,使用寿命还
长得多,何必要活字?
活字印刷的普及是和商业社会的发展直接挂钩的,只有出版业商业化了之后,新书层出
不穷,每本书的出版发行到被遗忘的生命周期很短,活字印刷才有了优势。
年,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6 |
|
b***y 发帖数: 14281 | 19 这是倒因为果。技术早就有了,而且好像有证据表明西方是从中国学去的活字技术。但
是古代社会没有这个需求。正是因为文化发展了,出版商不断出版地摊文学有利可图了
,活字印刷才成为了主流。否则一本圣经印一千年,活字反而不如死字方便。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6 |
|
发帖数: 1 | 20 团中央发声追问:扒皮以“古希腊”为幌子的欧洲伪史!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史大观 > 诸玄识 何新 · 2017-12-04 · 来源:团中央学校部
· 浏览数:5519次
字体: 大 / 中 / 小
编者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风流人物辗转于朝野江湖,“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互联网,拓展了今人抒怀发泄的无限想象空间,虽然乱草丛生荆棘密布,却也藏龙卧虎
高人云集,披沙简金、剖璞采玉,俯拾皆是。
回顾一篇2002年4月源自网络的文章,时隔十五年,作者当年的钩沉索隐发幽烛微,愈
发彰显出其深厚的考证底蕴,也充分证明了,欲沧海拾遗珠,则须“持论必执其中,实
事必求其是”。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假问题(请高人解答……)
我在阅读西方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多年
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些
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人
、事、言的“直言”记载...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1604 | 21
汉字不适合活字印刷。历史上可能出现过,就是大家说的四大发明之一。原因是活字印
刷得有认得字的排字工,然而认得字的人是不可能去当排字工的,至少也去私塾教书了
吧。所以从雕版不能推出没有发明过活字。 |
|
l*******g 发帖数: 27064 | 22 木活字和铅活字有啥区别?
还尼玛30年,3年都算多的。不说一个人,每天雕刻10个字,一年下来就可以开始印刷
了吧,一页一页的来,每天印个一千张不是问题吧,然后再排下一个,一本书就算300
页,一年下来也印完了,再分页装订,就是一千本书,这样300多页的书一个人两年就
可以干完。何来的30年? |
|
s******d 发帖数: 9806 | 23 木头不耐用,容易受潮,热胀冷缩也不均匀。你的问题就类似于木头飞机和金属飞机有
什么区别。区别就是你今天坐的飞机都是金属的。
: 木活字和铅活字有啥区别?
: 还尼玛30年,3年都算多的。不说一个人,每天雕刻10个字,一年下来就可以开
始印刷
: 了吧,一页一页的来,每天印个一千张不是问题吧,然后再排下一个,一本书就
算300
: 页,一年下来也印完了,再分页装订,就是一千本书,这样300多页的书一个人
两年就
: 可以干完。何来的30年?
|
|
s******d 发帖数: 9806 | 24 主要还是没有需求,读的书就那么几本,读书的人就那么几个,用活字有什么用?
: 以中国古代的活字水平,显然不实用,雕版和手抄一直是主流,直到清朝都是这
样。
: 古代中国的东西大部分发明都是停留在最基本的阶段,不求甚解。比如偶然发明了
: 火药,然后就随便搞了搞火器,威力很弱,凑合着用,不进行钻研改良,就这么从
: 宋朝用到清朝,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提高,火器发展还得靠洋大人。
|
|
J*V 发帖数: 3150 | 25 西方古代历史大部分出于伪造-须以批判眼光重新认知世界历史
作者:周渝民
我在阅读西方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多年
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术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
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
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官
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那
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
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本
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无
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或者说是犹如一团乱麻,不仅
中国...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4666 | 26 ☆─────────────────────────────────────☆
taiping08 (凤凰) 于 (Fri Aug 8 20:34:34 2008) 提到:
刚才在另一个版看到一个帖子,标题是“活字印刷那段是狠狠抽了那些不要脸的棒子
”。我对此有感慨,是因为它的观点也是我过去十多年所深信不疑的,然后这信仰,在
最近受到质疑。
两个月之前,我在大英图书馆看了一个关于印刷历史的展览。该展览的介绍中明确说
--朝鲜13世纪的金属活字印刷对东西方印刷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与我既有的
知识有出入,所以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学术界本来就存在很
大争议:
西方学术界主要认为活字印刷术的使用起源于12世纪-13世纪的朝鲜。1243年出现迄今
发现最早的金属活字。此外,朝鲜发现的雕版印刷佛经的年代也早于中国雕版印刷的代
表作《金刚经》。
中国方面,在北宋年间《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升发明胶泥活字的技术,这是最早的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证据(李约瑟的《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有提到
)。但是这条证据存在两点瑕 |
|
b*********n 发帖数: 540 | 27 有助于主观符合客观的基本思维体系究竟是什么,庸俗化来讲就是逻辑思维。系统性较强的逻辑思维,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在欧洲传承着、完善着。13世纪末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一直绵延到了16世纪,对西欧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体系的兴起。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发源于古希腊的逻辑思维在西欧得到了快速普及,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整个西欧成为了世界中心,一个个大国在迅速崛起,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西欧逻辑思维的普及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印刷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时期的教育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在人文主义者的学校中,除了贵族子弟外,还有平民子弟参加,教育内容也更为广播,涉及社会、政治、文艺、商业和科学等方面的东西,同时教育理念更加崇尚理性和知识,特别是以“求真”为导向的逻辑思维的训练。
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于15世纪初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人约翰·谷登堡发明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铅活字,用来印刷书籍。由于效率高、质量好,极大方便了各种著作,及其所承载的逻辑思维的传播,使得...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5731 | 28 教主不仅没稳住阵角,自己也掉沟里去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2a00b0100xi17.html
方舟子与红楼梦Ⅱ
既然方舟子、张放两先生再度谈起《红楼梦》,还伪装成专家,那我不妨就从考据
学的角度来直指其谬。
张放文章中,提到《三重门》六次(三处)提及《红楼梦》。有两处是对《红楼梦
》发表评论——其一是说“《红楼梦》里女人太多”;其二是说《红楼梦》前八十回是
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同一段落,“一个男生又站起来开河:‘这位同学
您错了!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主要讨论这部书的艺术价值而不是艺术地位。’”这里张
放评道:“显然,作者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了然于心的。”
另有一处是引用了《红楼梦》原文:说林雨翔初见susan,仿佛“林黛玉第一次见
贾宝玉的感受:‘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张放引了一大段《红楼梦》“原文”,还夹着各种脂批,以示专业,然后比较起来:
《红楼梦》“原文”是:“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
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三重门》原文是:“油然而生《红楼...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zhu (打打油), 信区: Poetry
标 题: 胡适:从蛹到蝴蝶,中国新诗的缔造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8 09:28:06 2009, 美东)
(摘自《胡适与周氏兄弟》 作者: 陈濑渝,宋娜)
1916年7月8日,《留美学生季刊》在纽约开会,会后任叔永、陈衡哲、梅光迪、杨杏佛
等人在康乃尔大学附近的恺游迦湖划船。不料中途遇上大雨,船也在靠岸时翻了。为此
,任叔永写了一首《泛湖即事》,并寄给了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胡适。当时,留学生
之间这种诗词书信往来颇密。
谁也没有想到,这首诗居然在朋友圈子内引发了一场白话是否可以入诗的争论。
当然,也造就了中国白话诗的第一人--胡适。胡适接到信后,遂在同年7月16日回
信说,诗中"言槕轻楫"的"言"字,"载笑载言" 的"载"字,皆死字。另外,"猜谜赌胜,
载笑载言"一句中,上句为20世纪的活字,下句为三千年前的死句,两句不相匹配。没
想到梅光迪看到了胡适给任叔永的回信,对胡适大加批判:足下所自矜为"文学革命"真
谛者,不外乎用"活字"以入文,于叔 |
|
z****n 发帖数: 1933 | 30 有人在活字上面打主意,有人在李佑招用监生上面设置障碍,有人弹劾李佑官员经商…
在未来的时间内,说不定还有其他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摆在李佑面前。(看小说就到叶
子·悠~悠 uCM)(搜读窝 sudu)
夜晚坐在书房里长考的李大人想到此,产生了些许急躁之心。若不是连连遭遇非难
,只怕第一期报纸早在国子监里印出来了,何至于到现在还忙碌于筹备!若最后做不成
,那也太丢他这个堂堂穿越者的脸了!
不过这都是他所应当承担的,抱怨也没有用,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发出“最近没
有招惹别人,为什么还会有人与他过不去”之类的幼稚感叹。
想得出解决之道,就可以破茧而出,想不出解决之道,那就只能低头认输。如此而
已,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中,活字问题暂且解决了,被弹劾的问题也不足畏惧。弹劾与辩
解比得就是嘴炮功夫,他李佑输阵也不会输人,怕过谁来?故而不必担心。
所以最当务之急的问题,就是招用监生问题。关于解决法子,白日在国子监时就有
了两个思路。
一是仍旧去求吏部帮忙。【叶*子】【悠*悠】比如请吏部尚书赵天官他老人家出面
,什么也不须做,只要空口白牙的在...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1933 | 31 直到现在,李佑才觉得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大部分都渐渐消除了。[]法律上,有天子金口
玉言的“试行看看”;技术上,委托归德千岁从宫中经厂“借”出了铜活字;人力上,
在国子监几乎有取之不尽的读书人可供使用,天子脚下工匠更是不缺的。
至于银钱方面,问题也不大。去年年底李佑通过煤炭的事情,黑吃黑的从倒台公公
们手里捞了一两万两,虽然分给了归德长公主一半,但手里也落下了不少。实在不行还
可以从银号借贷,所以暂时不必为银子发愁。
所以李大人踌躇满志,情绪日渐兴奋,誓要开一代风气之先!这算是穿越以来的第
一次无中生有的创新型事业罢。
想到此还得感谢朝廷大佬们剥夺了他在国子监办报的权力,否则在朝廷框架的束缚
下,他怎么可能如此尽兴的一切自由发挥?
这次办报,李佑的很多要求和规划甚至都可以让时人感到惊世骇俗。他心目中有几
个技术指标,比如刊印密度要隔日出版、发行时效要当日到达、版面内容每期要有一万
六千字等等。
放在这个生活节奏慢悠悠、一个月前的新闻也算是新闻、熟练工匠一天只能刻两百
个字、一本道德经才五千个字的时代,李佑提出的这些指标称得上是相当超前的要求。
但在李...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593 | 32 你说得很好。不过有些东西只是时间问题。怀旧的情绪当然不是坏事,
而且很值得尊重。就像从前纸张刚刚出现,逐渐取代竹简的年代,可
以想见也会有很多习惯了竹简的人们不喜欢更方便更轻巧的纸张,宁
可坚持使用竹简,他们也会觉得竹简厚重坚硬的质感等等是更人性化
的享受。技术当然是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不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选
择的总是信息传递更方便的方向。活字/雕版印刷取代手抄书,电脑照
排取代活字/雕版印刷,莫不如是。
我说的“取代”指的是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社会主流的取代,
并不排除个人的其他选择。也许一百年以后还是会有些人出于陶冶情
操之类的目的就是喜欢用手写字,用手抄书,但是不会是社会主流。
其实人类文明当然还是多样化的好,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技术
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大潮往往会慢慢地抹去各种文化自身的一些特色,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些特色要坚守的话需要很强的宗教信念或民族
文化自豪感,但是这种东西随着时间推移都有可能淡化的,你现在坚
守的东西,几代十几代以后的子孙也许根本就不屑一顾了。只有变化
是永恒的。过去有过的特色,现在没有了,但要是与时俱进,结合新
的形势形成新的特色,那也不是坏事 |
|
发帖数: 1 | 33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什么鸡巴日内瓦公约,42年9中国外交官被日集体杀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1:39:23 2012, 美东)
今年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菊花台抗日驻外使节九烈士殉难70周年。
70多年前,日军将战火引向中国、引向太平洋。血雨腥风间,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
和北婆罗洲的杨光泩、卓还来、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
王恭玮等九位外交使节,身陷异域绝境,仍坚守国家名誉、民族气节,在日军屠刀下拒
不屈服,在备受酷刑和凌辱后,于1942年惨遭杀害(注:卓还来烈士于1945年殉难)。直
到1947年,九位烈士的遗骸才由专机接回,归葬南京菊花台。外交官遭集体杀害,世所
罕见,这起事件当时曾震惊国际。
青山埋忠骨。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更不会被遗忘。
为此,现代快报、新浪网,联合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南京市文物局,将于4
月5日举行菊花台抗日外交九烈士公祭活动。同时,我们还在海内外寻访到了其中六位
烈士的近20位后人来...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31686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cjy (你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维迎北大震撼演讲:自由是一种责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 00:15:55 2017, 美东)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毕业!
“北大人”是一种光环,也是意味着责任,特别是对我们这个苦难深重、饱受蹂躏的
民族的责任。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国有过辉
煌的发明创造,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500年,中国在发明创造方面乏
善可陈。让我用数字说明这一点。
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Challoner的统计,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前)到公
元2008年之间产生了1001项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其中中国有30项,占3%。这30项全部
出现在1500年之前,占1500年前全球163项重大发明的18.4%,其中最后一项是1498年发
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
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
经济增长源自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 阅读全帖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38 冬奥会闭幕式上,名为“与平昌同行”的8分钟表演将世界的目光由索契引向下一届主办地韩国平昌。
在耳熟能详的《阿里郎》旋律中,韩国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爵士乐歌手罗玧宣、流行乐歌手李承哲演绎了3种不同版本的《阿里郎》。舞台中央同时展开一幅水墨山水画,寓意“长寿吉祥”的江原道象征—白鹤翩翩起舞,将梦想的平昌展现在世界面前。演出最后,用韩国书法书写的英文“平昌见”辉映索契的天空。
对于闭幕式上展示的韩国活字印刷术与中国类似的疑问,韩国wikitree网站24日表示,这是中国自古以东洋文化宗主国自居而带来的误会。文章称,事实上,世界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韩国在1239年印刷的《南明泉和尚颂证道歌》。
与闭幕式上的“平昌8分钟”相比,更多韩国媒体将关注重点锁定平昌冬奥会的开销问题,认为平昌不能跟索契比拼投入,而应该办一届节俭、经济的冬奥会。韩国《朝鲜日报》强调,平昌的预算额已经从申报时的8.8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6韩元)增加到现在的11.8万亿,费用不能再涨了。韩国《中央日报》的社论认为,平昌冬奥会应该向美国盐湖城学习,在减少固定投资和提高赛后使用率方面做功课。
韩国媒体同时表示,平昌冬奥会... 阅读全帖 |
|
|
a***s 发帖数: 12296 | 40 今天换台无意中看到了春晚的小品,无聊的非非就看完了!
突然怀念起从前的小品来,总是笑点满满,即使是现在非非也愿意回过头去看。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赵丽蓉老师了,今天这篇推文就来聊一聊赵丽蓉。
1988年,已经年过60的赵丽蓉老师,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但是这个陌生的面孔却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她朴实而幽默的表演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为和侯耀文合作的《英雄母亲的一天》,让赵丽蓉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到了90年代,这个带着唐山口音的老太太已经成为春晚的活字招牌,只要是她的小品,个顶个的爆红。
在小品《打工奇遇》中,相信给人印象深刻的就要数最后提的那四个书法大字“货真价实”当时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然而,赵丽蓉老师从小学戏,根本就不识字,更何况是写毛笔字了。
只为了最后这四个字,赵老师足足练了有半年的时间。
在跟巩汉林合作的另一部小品《老将出马》中,最后有一段是赵丽蓉跳劲舞的画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没有,当时赵老师在最后一个镜头一个踉跄,向前跪了下来。
之前一直以为是节目效果,相信很多人跟非非有一样的想法吧~殊不知,那其实是赵丽蓉在癌症期间,坚持在春晚带给观众完美的演出。
她的身体...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118 | 41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06-02-19 来源:中国政府门户
网站
第一节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
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
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
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
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
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
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
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
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
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
,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 |
|
g*******2 发帖数: 3306 | 42 火药一般认为发明于9世纪的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初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
硫磺法》中记载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点燃后能猛烈燃烧。中唐《真元妙
道要路》一书中记载,警告千万不可混和一些指定物品,不然就会引起爆炸。1044年《
武经总要》中作者曾公亮、丁度、和杨惟德已经记载复杂的火药配方[3]。
火药一般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
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
印刷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4]
11世纪宋朝时,中国开始把其使用为战争工具,以火箭和投石机搭载的炸弹形式出现。
最早可追寻的纪录为1232年,南宋寿春县有人发明竹筒火枪,被使用来发射瓦土弹头。
南宋陈规著 《宋城录》已记载有铜铁制成的火炮。
现时找到最古早的金属制大炮约制作于1323年。但是元朝(1279年~1368年)之前的蒙古
人有使用大炮来对抗当时的俄罗斯人,当时欧洲的罗吉尔·培根于1248年就有记载于其
著作中。
在1304年阿拉伯人亦将黑火药应用在军事上,放在竹或铁制的管内,以射击箭枝 |
|
d*********2 发帖数: 48111 | 43 蒙古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功劳大大地。
不然欧洲伊斯兰化了, 也没有火药造纸活字blah blah的,
连pasta, pizza都没有了。 |
|
m********1 发帖数: 368 | 44 [ 简体字文本非我所欲也。原书即为清末编成,虽为铅活字,仍采繁体竖排右翻样式,又经缩印,遂入美国馆藏。系Raynold兄恩威并施,余知不能敌,擅自转换以利诸君,倘有同音异字对应失误之处望不吝指出。积微居识。]
戈登赠言
《李鸿章全集》之《译署函稿》卷十一
(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1864年),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
—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七月初四日,戈登南
返。李鸿章奏请一千两路费给戈登。戈登临别,赠言二十条与李鸿章。句读系余所标,
以便阅读。积微居录于西元2010。)
华人皆我旧友,故将我之意见告诸中国官员,望中国照办。庶几中外相安,我之意见或
无足取,但系为好起见,无非爱护中国之心,兹將管见所及各条开列于后:
一、凡中国与外国议约,须在中国商议。因中国官员若往外国,易于受蒙,必致失其本
心,終于获罪;
二、凡中国与外国商议条约,须多用文字,少用语言,文书以简明为贵,应将约內各款
之意写出,暗询各国。因各国互相忌嫉,若某国于某款內有使中国吃亏之处,別国必为
揭出;
三、中国现有深通外国语言文字之人,中国大员并不重用,所用者多非通...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45 Reynold 贤兄如晤,
非余不用简体,乃原书即为清末编排,虽为铅活字,仍采繁体竖排右翻样式。其中亦有
字为弟所不识,以字形经百般查字方知拼音。若已录入,则查字知义非难事也,只需往
叶典、漢典主页即可:
http://yedict.com/
http://www.zdic.net/
善哉 Reynold 兄,外儒内法,恩威并施,余膺服!稍后即附上简体。其余诸文,若仍
用繁体,必有余之深意。 |
|
R*****d 发帖数: 1148 | 46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Mon Mar 21 23:27:46 2011, 美东) 提到:
戈登贈言 (光緒六年七月)
《李鸿章全集》之《译署函稿》卷十一
(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结束(1864年)后,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光緒六年(1880年),戈登再度來到北京。李鸿章奏请一千两路费给戈登。戈登临别,赠言二十条與李鸿章。句讀系余擅標,以便閱
e微居錄于西元2010。
余之與諸君分享戈登贈言文,實為一年前某深夜翻閱《李鸿章全集》清末印件縮影本,覺其文其事牽涉近代史重大,故一字一句皆照其書錄入,雖亦有字繁雜難認,終於一時辰得之。雖為原文,然網絡無有引其全文或影印者,望不弃。)
繁体版(简体版在后面):
華人皆我舊友,故將我之意見告諸中國官員,望中國照辦。庶幾中外相安,我之意見或
無足取,但係爲好起見,無非愛護中國之心,茲將管見所及各條開列於後:
一、凡中國與外國議約,須在中國商議。因中國官員若往外國,易... 阅读全帖 |
|
|
e*******o 发帖数: 382 | 48 作者:多伦多黄先生
天地間的纠纷,都有潜在的導火线。清朝末年国运下滑,那时正值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殖
民多国;以印度为基地,非法扩张蚕食邻国疆土,侵占中国西南与印度接壤大片领土。
同时英帝国单方面,非法宣布所谓麦克马洪线,把占去领土纳入他们的版图。
印度人民在十九世纪初觉醒,经过多年的独立运动,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梦想成
真,摆脱英国统治,於一九四七年独立。而後二年,其邻国中国也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他们是二大文明古国,随着中国外长周恩来访问印度,和印度元首访北京,两国
建立良好关系。亲热口号“中印友谊永固”、“中印人民亲如兄弟”喊得如火如荼。
一九六二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冲淡了印度民间对中国的热情,此皆是麦克马洪线留
下的祸害。印方力争是英国留给他们的版图,他们只是照单全收。而战争无辜者,是二
千六百多位善良华人。大部份是土生土长,一向生活居住在印度已有好几代的华人,老
幼妇儒从印度八个省份,被收押送进集中营。边界战火进行的第二天,在加尔各答城的
印度日报,头版刊称中共侵略印度。当时有华人黄锡康君,到报社指出,中共侵略字眼
应可用冲突两字更佳。印度特务耳目众多,加上华人败类作恶...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49 实际上有争议的要么是发明本身,我不想相信论述而已。
要么鲜少有人提到蒙古人,
比如活字印刷技术,
西方的通常说法是1450年左右古藤保发明了活字印刷,并没有得到中国的借鉴。
关于指南针也是,一般认为是阿拉伯人传入。
想想也知道,一个天天在海上民族,会需要蒙古人当二道贩子? |
|
R***a 发帖数: 41892 | 50 其实这些人观点一致,强调的方面不同。
一方面是强调受了中国影响,不是完全一抹黑拍脑袋状态下发明,
另一方面是强调自己发明,不是从中国送上去一套活字然后照着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