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发帖数: 21667 | 1 ☆─────────────────────────────────────☆
flo (Sleep Country) 于 (Sat Sep 2 08:06:57 2006) 提到:
觉得明成祖牛的程度不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造反,征蒙古,
迁都北京,疏通运河,修永乐大典,下西洋,经营东北(奴儿干都司),
加在一起,令人景仰。
就是杀人狠了点。
☆─────────────────────────────────────☆
koko (小气蔻蔻) 于 (Sun Sep 3 00:21:56 2006) 提到:
在军事方面,唐太宗>永乐>洪武>汉高祖>宋太祖
秦皇汉武战略一般,实际指挥能力一般。主要还是靠上一代的实力积累。太子党能力就
是差了点。
康熙乾隆鼠辈不值一提。 |
|
p*******1 发帖数: 13 | 2 虽然叙述简略,但是可基本说明我对相关历史的观点,请读者讨论指教。
汉武开边未获得新的适宜农耕定居土地,致使中国停止拓边的姿态,转而巩固已有疆土
,文化上也倾向保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中国不再有扩张的动力,于是不得不面对
外族接连的攻击。我想如此可以理解汉武罢兵后中国历史在文化、军事上的特征。
唐初曾短暂对北方、中亚用兵,初战告捷而未能移民久守,自安史之乱后更趋颓势。唐
末藩镇割据,宋代北周而兴,以文驭武,守内虚外,尚武扩张的血性消没于清明上河的
靡靡,虽抗击外族数百年可歌可泣却难逃覆灭的命数。明以布衣开国,弘扬中华武功,
北击大漠而扫荡残元、威踞关外。然而此时的中华,纵有灭敌的斗志,却无开边的雄心
,控制关外后未曾移民拓荒,终致使女真渐强,甚至后来割让外兴安岭土地,日本趁东
北而入,亦是自明种下祸根。中华的疆土,止于西域的沙漠、中亚的高地、北方的大草
原、兴安岭的重山密林、西伯利亚的冻土、喜马拉雅的高峰、东南亚丛林的湿瘴,皆为
地理所限,不适宜农耕定居。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知道中华之外有更辽阔的世界和
肥沃的土地,有坚船巨舰可以开辟航线,却封港禁海,甚至退缩内地避让倭寇。明朝的
士 |
|
m******r 发帖数: 4351 | 3 杨坚死了,庙号是文帝,这个有点奇怪,因为统一江南结束了数百年分裂这样的丰功伟
绩,应该如司马炎那样得个武帝的称号才合理。何况杨坚还有大败突厥这样的功绩。
(开皇三年)"卫王爽等为行军元帅,分八道出塞击之...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死者甚众。"经此打击,突厥内讧加剧,东西两个
汗国分立之势形成,突厥自此由盛转衰。之后十几年又数次和突厥作战,直到打得突厥
远遁漠北,漠南无战事。
对此我的理解是,杨广他想做武帝。
他还有首诗,其中有“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之句,寄托自己的抱负
从后来的行事来看,杨广有模仿汉武之嫌。
从杨广的军事行动来看,
进击林邑,使隋朝的势力范围在南部达到并超出了汉朝日南郡的最南边界。
征服吐谷浑,拓地青海,计败西突厥处罗可汗,西巡张掖,西域二十七国君主纷纷前来
朝见,表示臣服。丝绸之路打通。
三征高句丽,也是为了恢复汉朝的乐浪四郡
在征服吐谷浑之前,隋炀帝还认真地搞过通西域:
“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以矩为黄门侍
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啗之以利,劝令入朝。自是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 |
|
r**o 发帖数: 4614 | 4 个人军事能力可以排李二,铁木真和努尔哈赤, 汉武和太祖没怎么直接领兵打仗。
将将的话汉武和努尔哈赤都不行。
直接战果的话努尔哈赤比较不入流。
战略眼光的话太祖努尔哈赤都不行。
始皇,朱8,刘裕,李存勖, 柴荣这样的超级大牛人你都漏了。 |
|
x****h 发帖数: 348 | 5 太祖要文革原因或许并不复杂,盖因传统文化从根子上坏掉了,落后了,没法产生现代科技文明了。传统文化其实没什么太大现实价值(除了考古价值外),现代人大可不必厚古薄今。不文化大革命就无法根除根深蒂固的官僚封建体制和那些迅速蜕变的新贵们。不过这个革命失败了,太祖开辟了半个新时代,另外半个任务只能留待后人了。
在文化层面的改革是最难的。始皇一统,但他的文化大革命相对粗暴,焚书坑儒而不致,招人万年谴责。始皇肯定觉得委屈--有谁了解朕的雄心啊,无奈历史条件尚不成熟。但在物质上统一了相对长时间后,有了文化大革命的需求,大家也习惯了这种新的历史时代,汉武就成功的完成了始皇所未尽之业。太祖的文化大革命亦如是吧?所以太祖政治堪比始皇,又兼其文采堪比魏武,武功堪比唐宗,出身堪比明祖,实乃中华第一人(注:苏东坡乃中华第一文人)。或许太祖亦非常清楚始皇与汉武的故事,却傲于雄才欲兼而得之,耶或太祖知其不可而为之屈作先人为后来者种树,亦未可知也。有人或问,谁是赵高?吾未知也。
正如马宾(斌)老先生所言,中国将来需要第二次甚或第三次文化大革命才能完成太祖所未尽之半个新时代。此悲莫大。 |
|
v*****s 发帖数: 20290 | 6 文帝自己也不会打仗,他的评价哪能作数。李广七国之乱的时候就瞎搞了一把,不然早
升上去了。
李广的个人武勇没人不承认,但带兵打仗就太差了点。汉武一开始给了他机会,他自己
抓不住,也没办法啊。
不过也有可能是卫霍水平太高了,有人说过,汉武一朝,只有卫霍能打胜仗,其他人单
独领兵统统都是杯具,可能飞将军在那群矮子里面也算个高个子了。
帝还有评价:“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个时候不知
道他多大。就算20岁吧。可惜这会儿汉对匈奴持守势,他干得再好,也就是匈奴不敢来
而已。到武帝即位,已经是140BC了.武帝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是武帝三年,李广已经是50
上下的人了。一是体能可能已经下降了,另外也没锐气了。搞匈奴,毕竟还是年轻人的
事情。 |
|
v*****s 发帖数: 20290 | 7 那句话是针对你说的“说这种在边关带兵几十年的,威望最高的,
打仗还不如宫里出来十几岁,二十岁的侍卫.这种说法我反正不相信.”
我对秦汉史里面的那个说法是不赞同的,理由我也说了。汉武一朝,因为失期,因为亡
军,当斩的将军,比比皆是,只有跟着卫霍的才能杀敌立功,卫霍明显水平高出其他人一
大截。
你不抬杠,你说说汉武是怎么青睐卫霍,又是怎么打压李广的? |
|
f**********g 发帖数: 1056 | 8 说两句。
匈奴和后世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是同样NB的。问题是匈奴碰上了500年一遇的汉武,和千
年一遇的卫霍,结果奠定了我们现在填表那个民族成分:汉。
霍的NB在于不仅把匈奴的武功都学过来,还基于中华本来的武功把它来个大发展。卫就
更牛了,用前现代的装甲战术来对付骑兵,匈奴不灭是没有天理的。
后来的宋如果有汉武,卫霍中的其中一个,都不会被灭国的。天意啊。 |
|
v*****s 发帖数: 20290 | 9 汉武远在千里之外,哪有这个本事调动匈奴主力。
最后一次出征,本来的打算是让小霍去干单于的,照你的理论,汉武改性了,想让小霍
啃骨头? |
|
O****X 发帖数: 24292 | 10 李广还是运气实在太差,也许是无法掌握新的军事理念,新的战法了,也许就是本人能
力有限
汉武最后给个数奇,实在是对他没办法了,一个数奇,就说明汉武不是故意打压他,实
在是广不堪大用啊 |
|
m******r 发帖数: 4351 | 11 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第一次如果把李广和卫青调换一下,倒霉的就是卫青了
或者,给李广三万骑好了,结果肯定不一样。
事实上,这第一次出击匈奴的策划,是个超级烂的方案,和萨尔浒之战有一拼,这个你
得承认吧。
至于什么创造战机之类,史记倒是写得很明白: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
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汉武就是这么用他的眼光,"用事实让别人闭嘴"的。汉武的眼光强啊,李广利后来就
投降了匈奴,死得也够窝囊。 |
|
v*****s 发帖数: 20290 | 12 这个可以看一下亭长小武,汉法严苛和汉武刻薄寡恩都是有名的。
汉武十三相善终的有几个?公孙贺哭哭啼啼不肯当相,最后还是身死族灭。 |
|
m******r 发帖数: 4351 | 13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
|
g****t 发帖数: 31659 | 14 我觉得李陵知道,如果不去,那就得死在狱吏的手里。
五千步兵出去,九死说不定还能有一生。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李陵不服李广利,不愿给他当后卫。于是武帝要弄死他。 |
|
s*****e 发帖数: 16824 | 15 李陵自己的问题,本来军人就该服从命令,他不愿意当后卫就是想抢军功的,结果是他
不愿意当别人的后卫,另外的人也不愿意当他的,他自己带了坏头,结果报应到自己身
上了。汉武既然安排博德接应,本身就说明汉武并不想他失败。 |
|
m******r 发帖数: 4351 | 16 夷三族针对两伙人:
造反作乱的,某些不干人事的官僚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和元代太像了,民不畏法。今上一心想效法汉武,但殊不
知汉武外儒内法,酷吏才是本质。
司马光说:
臣光曰: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
,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
得志,纪纲不立。
三国魏蜀吴三国,不约而同全都是采用严刑峻法,不是没有原因的。
你老研究水浒,应该有所体会。到头来民众去自己执法,问题就大了。 |
|
g****t 发帖数: 31659 | 17 汉武每次杀宰相,都是精心之作.
那不叫随便杀.
除了资治通鉴,你还知道别的历史书么.
再说了,我还真没觉得你读过通鉴.
" 汉武为了为所欲为,所以杀了n个宰相." 这个可是你自己说的。
不要捧别人的臭脚,自己读完《资治通鉴》再出来现。
己生 |
|
S*******C 发帖数: 7325 | 18 ☆─────────────────────────────────────☆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于 (Wed Mar 24 15:02:46 2010, 美东) 提到:
http://minotaurking.blog.hexun.com/30477433_d.html
MS也是个叫牛头的人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老牛。
唐黑们好像不太了解唐朝初期军事强盛的因由,所以普及一下。
隋唐军事强盛的原因,是因为有两个制度,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创立于北魏,府兵
制创立于西魏;这两个制度,都来自北朝,而不是汉人朝代的东东,实质上说,是鲜卑
人的村社残余形态带到中原的产物,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唐朝府兵是主要军事力量。府兵兵役负担很重,但因为能分配到足够的永业、口分田,
本人又能免除身庸租调,因此经济比较充裕,因此装备也比较精良,这就是古董市场上
看到的隋唐的盔甲好于明朝的缘故。打仗立了功又有授田,所以战斗士气很高,再加上
兵器盔甲上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很强。
南北朝之时,北朝的府兵,经济比较稳固,身份地位有提高,兵源增多,战斗力强;而
南朝自耕农日益衰颓,兵...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9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Thu Apr 1 19:25:42 2010, 美东) 提到:
看资治通鉴发现的:
出嫁了的女儿孙女统统都要杀,直到公元255年夷毌丘俭三族:
夷毌丘俭三族。俭孙女适刘氏,当死,以孕系廷尉。司隶主簿程咸议曰:“女适人者,
若已产育,则成他家之母,于防不足以惩奸乱之源,于情则伤孝子之恩。男不遇罪于他
族,而女独婴戮于二门,非所以哀矜女弱,均法制之大分也,臣以为在室之女,可从父
母之刑,既醮之妇,使从夫家之戮。”朝廷从之,仍著于律令。
这条规则更改后,诸葛诞就先受益了:他的女儿嫁给了琅玡王司马伷, 免死。
(三国的时候姓诸葛的男人比较惨,诸葛亮儿子孙子全死了,诸葛诞夷三族,诸葛恪夷的更彻底,外甥都要被夷三族)
没出嫁的女儿统统要杀,直到公元300年:
(赵王)伦阴与秀谋篡位,欲先除朝望,且报宿怨,乃执张华、裴、解系、解结等于殿前
。华谓张林曰:“卿欲害忠臣邪?”林称诏洁之曰:“卿为宰相,太子之废,不能死节
,何也?”华曰:“式乾之议,臣谏事具存,可覆按也。”林曰... 阅读全帖 |
|
t******o 发帖数: 2792 | 20 最后一段完全同意,谈不上信仰,讨论历史时说到分形分期难以避免,而以秦汉做划分我觉得是合理的。
先说所谓第二次转型,说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异议不大吧?为什么不往前,从马尔嘎尼乃至利玛窦来华划,或是往后,从太平天国(规模和死人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或是洋务戊戌划?变化的确一直存在,也可以有很多种划分,但有的划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者。比如欧洲史,罗马以后欧洲发生的大事多了去了,可要是说到整体分期,恐怕比较公认的还是以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为界。要说理由很简单,地理大发现之前各个地区是相对封闭的,之后全球一体(受影响)的步伐就不可阻挡了,你要说为什么我选择“封闭与否”这个角度,不高点或是不低点,那真是很难回答,或许勉强应一句这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大,或许就只能自由心证了——我就是觉得......
回过头来说一转,你列举的几次转型当然影响不小。先说商周之变,“晚7”作者最早师从顾颉刚,商周史不会忽略,书中有提到“武王底定天下实行大规模地封建,与秦始皇之统一天下大规模地实行郡县制同样地是一个划时代举动。”不过没说为什么不把这个算一转,我能想到的理由一是商周像是骤变,征服后先确立天下莫...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梅桑榆:中国历史上34个没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6 15:05:12 2010, 美东)
其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于扯旗造反,夺得帝位之前,便不断地搞大清洗、
搞“整风”运动,乱杀自己的弟兄。
其二: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以“分田地”为许诺,鼓动农民起来造反,夺取帝
位后,又将分给农民的土地夺回。
其三: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夺取帝位后不大赦天下,而是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屠
杀。
其四: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以一个“引蛇出洞”的“阳谋”,一举把全国50多
万知识分子打成“阶级敌人”。
其五: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把“阶级斗争”做为治国纲领,使尽阴谋阳谋,无
休无止地挑动全国臣民斗来斗去,并且越斗“阶级敌人”越多。
其六: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相信粮食亩产10万斤,谕令饥饿的百姓:“粮食吃
不了,一天可以吃五顿饭。”①
...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22 ☆─────────────────────────────────────☆
outside (湿透的翅膀) 于 (Tue Apr 12 06:24:34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地址:http://mistory.tk/?p=103
《汉书食货志集释》读完已有几天,迟迟不敢动笔写读书笔记,新问题碰上的还是老障
碍,背景资料
读得太少,无以下笔。
《汉书食货志》分为食、货两部分,“《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
可食之物,货谓
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
之世。”
神话有很多种,西汉盛世是其中一篇,世世传颂,黄金面具后是怎样的面目?统治者自
然是光鲜,文
帝、景帝的节俭爱民,威风的武帝拓边封禅,血肉模糊的是百姓,墨写的传奇里挡不住
鲜红的血仍丝
丝渗现。纵使只是一些简单的点数,略扫《食货志》人相食这三个字见诸于《食货志》
有七次: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其时为高祖始
建国)
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武帝)
是时山东被河灾,乃岁不登数...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2643 | 23 这个词意境确实不错,但是言语确实不太雕琢。
秦皇汉武难道不风骚?
唐宗宋祖比秦皇汉武文采差哪儿了?
而且短短几句,两个风字,写得确实可以提高一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也不知道讲what,前后逻辑差点事儿。
这个可能是我的审美要求不一样,我认为最好的词就是浅显易懂,逻辑通顺的情况下稍
微有点名句的。 |
|
R*******N 发帖数: 7494 | 24 我来个版本,缔造而今中华最重要的五个人物,
1)汉武:从苏美尔开始黄种人一直被闪族白人部落驱逐向东,汉武开始扭转了这一局势
,让匈奴人回流欧洲,也导致了罗马的崩溃,日耳曼的崛起。
2)唐宗:从五胡乱华后重整华夏,驱逐突厥西去再次奠定中华帝国大版图;
3)朱元章+朱棣:从元朝复兴,开创人类首次远洋征途;
4)康乾:有清一代,蒙古灭族,迪化归制,光复中华大版图。
5)老毛:这不需多说,武力上第一次崛起世界,有了原子弹基本不用再担心灭国了。基
本克复中华大版图,联合国入常。 |
|
R*******N 发帖数: 7494 | 25 我来个版本,缔造而今中华最重要的五个人物,
1)汉武:从苏美尔开始黄种人一直被闪族白人部落驱逐向东,汉武开始扭转了这一局势
,让匈奴人回流欧洲,也导致了罗马的崩溃,日耳曼的崛起。
2)唐宗:从五胡乱华后重整华夏,驱逐突厥西去再次奠定中华帝国大版图;
3)朱元章+朱棣:从元朝复兴,开创人类首次远洋征途;
4)康乾:有清一代,蒙古灭族,迪化归制,光复中华大版图。
5)老毛:这不需多说,武力上第一次崛起世界,有了原子弹基本不用再担心灭国了。基
本克复中华大版图,联合国入常。 |
|
C********g 发帖数: 9656 | 26 寒树
要说朝鲜战争并未给中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也不是事实,中国人民确实从朝鲜战争
中得到了好处,不是一般的好处,而是巨大的好处,对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着难
以估量的冲击力。这么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我相信,有的看官已经知道我
要说什么了,在进入正题前,我学一学某位知名作家的煽情手法,有点丑陋,见笑了。
朋友,当你驾驶著名牌轿车携带一家老小奔驰在美国或中国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耳
听优扬的音乐,前往迪斯尼乐园或桂林旅游圣地时,你是否知道,没有五十多年前的那
一场战争,你可能现在正赶着耕牛,在北大荒的原野上犁地呢;
朋友,当你坐在自家宽大的客厅里,面对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欣赏着惊心动魄的美式足
球超级杯或精彩纷呈的日韩世界杯时,你是否知道,没有五十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你
可能现在正坐在田间打谷场上看着乏味的样板戏,度日如年呢;
朋友,当你推着割草机在自家院子里绿油油的草坪上割草,你太太精心护理院子里长满
各色鲜花的花圃,收获着自家菜地里长出的蔬菜瓜果时,你是否知道,没有五十多年前
的那一场战争,你可能现在正在新疆建设兵团开垦着不毛之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梦想
着遥遥无期的回城的那... 阅读全帖 |
|
o********n 发帖数: 692 | 27 能欺负就是能力的表现。从汉高祖到汉武的国力力提升也不是后清可以比较的。汉武时
汉朝骑兵也不少。
大规模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让人饿死难道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吗?
无论什么时代食物都是用来活命的,无论什么经济基础,农耕从石器时代以后就是食物
的主要来源。 |
|
t******o 发帖数: 2792 | 28
这个话题够复杂,我也就知道点皮毛。
宋对士大夫特别优容,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杀士大夫”的太庙誓言,或者老赵家的遗传背景就是多数比较宽厚温和。
但这不等同于宋的相权就超过唐,如果从体制层面看,一般来说,宋对相权的压制还超过唐朝,当然主要说的是乱前的唐朝。
唐三省六部是比较成熟的,中书制定政策,门下副署或封驳,尚书执行。国家大政由宰执在政事堂决定,诏书草好会让皇上画押签字,皇帝一般只有同意权,不参与决策,顶多批几句,而宰相们的决议基本也是定稿,是为“熟拟”。皇上要有什么决策,必须要通过中书门下,当然绕过政府的皇上手诏也是有效力的,但当时上不了台面。武后时那位刘学士就说“不经凤阁鸾台何为敕”,虽然刘事后被杀,但这种观念已经成为规矩,接下来几百年一有违反总有类似的声音冒出来,这在明清是难以想象的。
宋袭唐制,架构相似,但经过晚唐五代一闹腾,很多就似是而非了。虽说元丰改制前后有差异,但基本都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是宋的政事堂给皇上的不是“熟拟”了,而是“劄子”,就是宰相们给皇帝几条意见,是草稿非定稿,皇上不但有同意权,还有参与权,即是最高决定权。另外宋初开始时宰执还能沿唐...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29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从此,中国的成语里就有了一条“封狼居胥”的成
语,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应该说,因为有了汉朝的强盛,有了汉武帝这
样的雄才之主,才有霍去病这样的不世良将,才有“封狼居胥”这样的赫赫战功。后人
在评价汉武帝时...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30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从此,中国的成语里就有了一条“封狼居胥”的成
语,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应该说,因为有了汉朝的强盛,有了汉武帝这
样的雄才之主,才有霍去病这样的不世良将,才有“封狼居胥”这样的赫赫战功。后人
在评价汉武帝时...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reedom (happ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封狼居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1 19:55:16 2012, 美东)
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
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说它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千
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雄壮强盛的代名词,成为历代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理想的目的地。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被后
人誉为“天纵英才”的盛世之主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
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少年英
发,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一场鏖战,霍去病斩首七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
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
立碑纪...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3640 | 32 匈奴够凶吧,大汉经过几代修养生息,出一个汉武,就打得匈奴只找得
着北了。成吉思汗,忽必烈那会,中原没有强主,碰上汉武+卫霍这样的
组合,谁灭谁还不一定。 |
|
d***r 发帖数: 2032 | 33 文风不错,但是有一些弱点。首先就是文章结构不是特别清晰,就像bostentennis这篇
回帖的指出的,容易让人误解作者本意。我认为作者的意思是,因为汉武在总体对匈战
略上是超前的, 成功的,即时犯了战术错误甚至是某些战略瑕疵,最终仍然赢得胜利
。因为西征大宛成功,整个西域纳入大汉的势力范围。西汉成功构筑战略包围圈,压缩
了匈奴生存空间,使得匈奴在应对突发事件比如天灾、内乱时候没有盟友支持,遭遇失
败时无法退入西域只能迁往漠北苦寒之地;并且汉武在对匈用兵时候,没有来自西边的
后顾之忧。另一点,关于东西方文明的相对优势为何在近代突然逆转,学术界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甚至追溯刀古希腊的哲学起源,原作者显然也相信了这种说法。文中在完
全没必要的地方溢美之词称赞亚历山大及其留在中亚的希腊文明,不客气的说,很多地方
过分臆想了中亚城邦的文明自信,用今天中国大陆崇洋媚外的口吻贬低西汉蓬勃的民族
自信。尤其是提到罪人、赘婿、商人等阶层组成的军队时候,臆想的成分太多。 |
|
m**c 发帖数: 7299 | 34 既然后期很昏聩,有很多暴行,则讨伐之就是顺天利民,你已经同意楼主的观点根本就
是胡说八道了。
武功之盛,莫过于汉武,而汉武晚年还多次下罪己诏。四处征伐,建功立业,并非永远
是对的,张良例数始皇帝之罪行,也包括东填大海西筑阿房南取百越北攻匈奴。(汉代
早期的屈辱和亲等反是正确决定,因为最终的目的是几代人积累下却匈奴七百里的实力
;宋之岁贡,与汉相反,只由卧薪尝胆的屈辱没有越甲吞吴的打算,所以应当作别论。
离题了。)隋炀帝也曾远征高丽,那些不合时宜发动战争,给天下人带来的是无尽的苦
难,都是罪过而非功绩。如果如你所说,四处征伐就算颇有一番作为,希特勒斯大林东
条英机毛贼东等独夫民贼都该名垂青史了。
现代的学者,很多哗众取宠之辈,为了名利,啥都干得出,将来炎黄尧舜都要被这些人
拿出来批判了。 |
|
m**n 发帖数: 9010 | 35 其实我的建议是最直接的.
他如果不这么说, 那么确实就得他自己找证据, 不但要证明
汉武时对西域的了解有很大部分是错的 , 还要证明汉武以前也一直是这样.
这些, 都必须从史料中找到当时人是如何评论/说明有关西域的事情.
而且必须是系统性的错误, 而不是一个地名之类的, 谁都可能犯的错误.
万一那时候就真没什么了解, 史料中根本不谈这方面的事的话, 就更难找. |
|
R*******a 发帖数: 2463 | 36 汉武的成就被低估了。他不计血本,算是确立了抗击匈奴的战略目标,那就是断其后路
,以夷制夷为主,直接打击为辅。后来的陈汤奇袭,东汉的军垦,班超的合纵,窦宪窦
固的天山阴山大战,基本上都是这个战略的延续。对匈奴的决定性打击是在东汉,但汉
武是这一战略的发起人,居功至伟。
本国后来几乎没有汉武这种具有雄奇的战略眼光的思想家。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一对一
正面对抗,基本上从一开始就落下风的,这不管是东亚史还是中东史还是欧洲史都是如
此。 |
|
l*****f 发帖数: 13466 | 37 汉朝外戚势力这么牛,那有什么立子杀母。也就后来北魏借了汉武故事弄出来的。汉武
搞了这么一出,也是他先把太子搞死了,他还有别的儿子啊但是不喜欢。 |
|
f**e 发帖数: 3343 | 38 建元二年(前139)张鶱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
肃)往妫水(今阿姆河一带,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流域出发,中途在祁连山遭匈奴
俘虏,当时匈奴的首领单于没有照例杀掉他们,而是把张骞囚禁起来,还让他娶了匈奴
女人为妻,甚至还生了几个小孩。但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节身份,始终保留着使节
的象征——“汉节”,等待完成汉武帝交付他们的使命。
前129年,张骞和随从堂邑父两人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
),进入焉耆,接着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疏勒国(今新疆喀
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Ferghana,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离他们出发地
有6000公里之遥。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汗血马,大宛国王欢迎中国的使节,并派人做向
导,帮助张骞等人到达了月氏人所在地——妫水流域(乌浒水,Oxus)的康居(今巴尔
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这里土地肥沃,民众生活安乐,月氏人无意联合汉朝来对付宿敌
匈奴。张骞在附近的大夏国看到了"邛竹杖"、"蜀布"(都是中国四川的特产),当地人
称这些来自"身毒"(印度)。
前128年(汉元朔元年),张骞启程回...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409 | 39 汉武雄才大略不输秦皇。而且汉武在位时间长. 我觉得儒教不是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况且汉朝我中华站在当时世界之巅,几百年后的唐朝开创大唐盛世。可见儒教不是根源
。根源,以我之见,在三次历史转折点:崖山元灭宋,甲申明被灭,鸦片战争。中华文
化和精神被数次蹂躏,已面目全非! |
|
d*******3 发帖数: 8598 | 40 汉武是私人独裁
丞相换了一波又一波,将军也是用私人的
我10年前,看了历史,基本上对他评价不高,虽然中国人历来秦皇汉武并举
他要不是仰仗国力,靠他自己 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多半被人扁出屎来 |
|
b**********7 发帖数: 814 | 41 汉武帝是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惜他生前风光、死后却被扒光。他下葬的第四年,长
安市面上就有人贩卖从他坟墓中偷盗出来的经书。到新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杀进长安时
,规模和宝藏均位居汉代诸皇陵之冠的汉武帝陵更是被赤眉军挖开个大口子,几万人整
整搬了一个月,也没搬走其中宝藏的一半。后来赤眉军被赶到绝境时,为了获得军饷,
他们再次挖掘了汉武帝的陵墓。然而这些对死去的汉武帝而言都不是最严重的,因为他
的尸体依旧安安稳稳地躺在豪华的棺材里(腐烂与否史书未有记载)。之后取而代之的东
汉王朝皇帝们怀着对祖先汉武帝的敬重,重新多次修缮茂陵,渐渐的,他的陵墓又恢复
了往日的华丽。按说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老天爷偏偏不让汉武帝安生,到了东汉末
年,历史上著名的大恶霸董卓登场了,他不仅再次掘开了茂陵,还堂而皇之地把汉武帝
的尸体扔到太阳下面暴晒了几天,然后又放回了棺材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开始大张旗鼓地兴建自己的茂陵,到公元前87年死后葬于此,
前前后后一共修了五十多年,这座历史上可与秦始皇陵相提并论的陵墓才算竣工。他在
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9589 | 42 脏唐乱汉邋遢宋
汉惠帝舅舅娶外甥女, 汉文帝的娘是改嫁,先嫁魏豹,再嫁刘邦. 汉武帝的娘王娡,初嫁
为金王孙妇,还生一女,后被送进了太子宫, 生了汉武.汉武的父亲没娶五弟的同母异
父的姐姐,实属难得啊。
就不要提寡居的嫂嫂啦,多大点事儿啊。
死后,张绣接手他的工作。不久,曹操打来了,张绣吃了败仗,投降了曹操。本来,张
绣这次是准备跟着曹操闹革命的,但没有想到曹操会在吃紧的战事里,和自己的婶婶,
即叔叔张济的遗孀好上了。这曹操也是欺人太甚。又气又恨又悔的张绣决定反曹。张绣
在夜间突袭曹营,沉醉在美色中的曹操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只好狼狈逃窜,以致损失
惨重。首先是他自己,被不知何方神圣射出的流矢所伤;其次是长子曹昂和亲侄子曹安
民都死于乱军之中;爱将典韦死守营门,受伤数十处: 苷街敝辽淖詈笠豢獭
仇人相见,分外热情! 曹操像看见老朋友一样,拉着张绣的手摇了又摇,和他一起喝
酒,封他做扬武将军,让儿子曹均娶了他的女儿。后人由此盛赞曹操心胸宽宏,宰相肚
子里能撑船。曹操这样做,实际另有目的。张绣本来就欠曹操几条人命,他的心理负担
已经够大的了,但曹操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结下婚姻,不是又加重了...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71 | 43 如果给每个古代帝王都开一个微博账号,汉武帝绝对是大V,有着超高的人气、庞大的
粉丝群、无数的聚光灯,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雄才大略、开疆扩土,他的风流韵事
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什么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这夫人那夫人,晚年还老牛吃
嫩草冒出个钩弋夫人,虽然风流成性、美女如云,可儿子却不是特别多,加起来才六个
,是有点少,要是黄泉路上遇见宋徽宗、清圣祖,都不好意思说。因为是名人的缘故,
人们对刘彻的儿子也很感兴趣,广为人知的是老大和老末,老大是卫子夫生的刘据,他
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最终却没能入主汉宫,命运调皮地给他开了个大玩笑,每本讲汉武
帝的书一定会提到他;小儿子叫刘弗陵,他知名度高是因为人们老问一个问题:“汉武
帝之后的那个皇帝是谁来着的?”
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
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
过,让人唏嘘不已。
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
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还生下皇长子刘据,武
帝二十九岁才...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296 | 44 如果给每个古代帝王都开一个微博账号,汉武帝绝对是大V,有着超高的人气、庞大的
粉丝群、无数的聚光灯,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雄才大略、开疆扩土,他的风流韵事
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什么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这夫人那夫人,晚年还老牛吃
嫩草冒出个钩弋夫人,虽然风流成性、美女如云,可儿子却不是特别多,加起来才六个
,是有点少,要是黄泉路上遇见宋徽宗、清圣祖,都不好意思说。因为是名人的缘故,
人们对刘彻的儿子也很感兴趣,广为人知的是老大和老末,老大是卫子夫生的刘据,他
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最终却没能入主汉宫,命运调皮地给他开了个大玩笑,每本讲汉武
帝的书一定会提到他;小儿子叫刘弗陵,他知名度高是因为人们老问一个问题:“汉武
帝之后的那个皇帝是谁来着的?”
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
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
过,让人唏嘘不已。
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
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还生下皇长子刘据,武
帝二十九岁才...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74 | 45 人们常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指代几个著名的帝王,其中汉武就是西汉武帝刘彻。
刘彻即位时候,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恢复和发展,已经快变成了人间天堂。建国之
初,朝廷愁钱少,现在则是愁钱多,因为“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以前马
匹奇缺,连开国皇帝刘邦的马车都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拉,开国功臣们只能降低
标准坐笨重牛车,现在则是“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血气方刚的刘彻见汉
朝家底不一般的厚实,便改变了对匈奴谦卑软弱的态度,开始直起腰来和其大打出手。
武帝下定决心,四十年如一日,耗费钱粮战马无数,以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代价,终
于成功的把不可一世的匈奴赶到鸟不拉屎的漠北去了。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统治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
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从此竟再无
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
不老,得道成仙。
征和元年的一天,在建章宫打坐养神的汉武帝忽然发现一白衣男子带剑闯入龙华门,他
大吃一惊,连忙叫卫士赶来护驾。卫士们闻讯赶到,大家顺着武帝的指点,乱七八...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14763 | 46 汉武那个不是他忽悠,而是官僚忽悠,他知道被忽悠了,也得承认.呵呵,哪有真的独裁者
啊?一个篱笆还三个桩呢,这些人就是他的统治基础,翻脸就没法玩了.
户口不是活人,而是纸上的数字.当时做官是门户制,官僚和地方豪强就是一体的,他们愿
意写多少就是多少.以后有科举制了,寒门也能做官,那皇帝可以提拔几个酷吏,抑制一下
地方豪强,但有压迫就有反抗,双方最好还是平衡一下,不然,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压迫毫
无例外的都转嫁到平民和无产者身上,这些人经济上承受力很弱,破坏性却很强.汉武是
个明白人,让官僚起草罪己诏,得让人骂过瘾了,不然,压力不释放,还不如不走这个过场呢 |
|
发帖数: 1 | 47 一个卖国贼的自白
作者:
李承鹏
我一直想收复钓鱼岛,可看到海监船花了三天才与那个岛遥遥相望于12海里之外,我孤
身游过去可能多年等不到增援,也曾考虑抵制日货。那天见有个爱国人士在微博上刷屏
疾呼“我已有十多年没买过日货,这并不影响生活。”注意了一下客户端,iPhone。想
起那个心酸的真相:闪存是东芝,图像传感器是索尼……决定预订国产小米手机,有技
术控告诉我:显示屏来自夏普。这时电视台就连续三天在三个频道停播日系广告了。欣
慰之余,觉得这还不够爱国,纯种的爱国就在全频道永久性停播。因为从摄像机、编辑
机、信号发射机、差转台、卫星接收器几乎都日货,使用日货播出新闻联播……勉强可
用缴获三八大盖来打击日本鬼子这例子来解释,只是这三八货是拿全体爱国同胞的钱买
来的。
抵制日货陷入一个逻辑怪圈:电视台花纳税人的钱买日货,播播天气预报也算抗日;普
通中国民众花自己的钱买日系车,即使高呼“我也抗日”,车也要被砸。这里有一个真
理:在爱国主义面前,衙门永远正义,民众先天可疑。最后导致民众互相都觉得很可疑
。微博上的爱国争论不正是这样吗。
最近打砸日系车的事件是一小撮人做恶,这没争议。可我想问的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作者: 莲悦
这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起来,俨然中国的古典诗歌也随之蹿红,可以成为中华民
族树立文化自信的一扇大门了。作为一个关心历史更胜诗歌的人,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皇帝是谁吗?
秦始皇肯定不是,毕竟没有诗文传世。刘邦倒是有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雾霾散。
不知道我背得对不对,不过提到刘邦,肯定不会有人说他是个文化人,相反,他更多地
被人贴上了流氓加无赖的标签。想来想去,这个“历史第一”大概非汉武帝刘彻莫属了。
我们知道,汉武帝之前的文帝、景帝时代都是崇尚黄老学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读不读
《诗经》我不知道,但《诗经》在文景时期肯定不属于主流文化。
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年登上皇位,第二年,就征召鲁申公。申公是西汉经学大师、今文
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汉武帝对儒学,特别是《诗经》的热爱。汉武帝因此肯定读了很多书,背了很多诗,所
以,有机会一定要向世人展示一番。
公元前127年,卫青击败匈奴楼烦、白羊二王,收复河南地,以3800户封长平侯。这是
汉匈战争史上汉军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汉武帝自...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3 | 49 虽然叙述简略,但是可基本说明我对相关历史的观点,请读者讨论指教。
汉武开边未获得新的适宜农耕定居土地,致使中国停止拓边的姿态,转而巩固已有疆土
,文化上也倾向保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中国不再有扩张的动力,于是不得不面对
外族接连的攻击。我想如此可以理解汉武罢兵后中国历史在文化、军事上的特征。
唐初曾短暂对北方、中亚用兵,初战告捷而未能移民久守,自安史之乱后更趋颓势。唐
末藩镇割据,宋代北周而兴,以文驭武,守内虚外,尚武扩张的血性消没于清明上河的
靡靡,虽抗击外族数百年可歌可泣却难逃覆灭的命数。明以布衣开国,弘扬中华武功,
北击大漠而扫荡残元、威踞关外。然而此时的中华,纵有灭敌的斗志,却无开边的雄心
,控制关外后未曾移民拓荒,终致使女真渐强,甚至后来割让外兴安岭土地,日本趁东
北而入,亦是自明种下祸根。中华的疆土,止于西域的沙漠、中亚的高地、北方的大草
原、兴安岭的重山密林、西伯利亚的冻土、喜马拉雅的高峰、东南亚丛林的湿瘴,皆为
地理所限,不适宜农耕定居。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知道中华之外有更辽阔的世界和
肥沃的土地,有坚船巨舰可以开辟航线,却封港禁海,甚至退缩内地避让倭寇。明朝的
士 |
|
x**n 发帖数: 1936 | 50 从风水上看, 现在的西安确实是双阴夹道, 亦即: 山阴水阴,也就是背山背水。 如
果轻言为都,是有不妥。 但是,建都,肯定不会是在现有的西安城上建,而是会依托
西安,承其紫气,临近造城。 具体说,就是你把都城城墎到底放在哪里? 很明显,放
在渭河以南当然没有放在渭河以北好。 可渭河以北你又不能放, 所以,退而求其次,
你可以选择放在渭河以南。
放在渭河以南,虽然双阴有忌,但毕竟八百里秦川是风水宝地,虽说两阴相夹,但却有
二山相照。有两山平两阴,一河转乾坤之势。 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当然了, 这样
做,与秦皇汉武以河为邻,各朝皇上团队主河北,今朝文武众臣主河南,中道渭河映龙
脉, 左右相守相望,南北相平相依,并承祖上威武,借其祖辈精神,方可激扬神州,
福华佑夏。
当然了, 前面说了,渭河以北,沿乔山一线,是人秦皇汉武的睡觉的地方, 你非要到
哪里去建都城,你让人托着家眷哪里去休息?这不明明是跟人抢地盘嘛?所以,北边是
比南边好,可北边你真去不了。 如果实在看上那地方想去,那就跟人远一些, 在咸
阳一西找地方。 可这你还得问问人各位皇上和大将军远不愿意。
另外,南京我前面已经说了一些,...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