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南传法句经155-156偈
壮时不得财,亦不修梵行,如池边老鹭;无鱼而死灭。
壮时未获财,亦不修梵行,卧如破折弓,思叹于过去。
http://www.ahan.tk/view/9/2/
155. Those who in youth have not led the holy life, or have failed to acquire wealth, languish like old cranes in the pond without fish.
156. Those who in youth have not lead the holy life, or have failed to acquire wealth, lie sighing over the past, like worn out arrows (shot from) a bow.
这背后的故事,见北传杂阿含1162经,别译杂阿含85经
杂阿含116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尊者阿难从世尊后。
时,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妇,年耆根熟,偻... 阅读全帖 |
|
p*****2 发帖数: 15 | 2 译者: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
大家都知道鸠摩罗什大师,他有着不可思议的弘法利生愿力。《高僧传》中记
载,他的母亲去印度前,曾对他说:“如果你去汉地弘扬大乘,大乘教法一定会大兴,
但对你自身不会有利益。”鸠摩罗什说:“大乘行人舍弃自身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能让
大法东传,即使我身入炉镬也无憾!”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发心确实不可思议。
鸠摩罗什的父亲叫鸠摩炎,是印度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后来他游历到龟兹
国 ,龟兹王非常敬慕他,就迎请他为国师。龟兹王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妹妹,据说过目
不忘,一闻成诵,各国王子都想娶她,可是她都不愿意。最后她看上了鸠摩炎,让国王
逼他和自己成亲,鸠摩炎不得已还俗与她成家。婚后不久她就怀了鸠摩罗什,自从怀孕
后她变得更加智慧超常,就像舍利子的母亲一样,并且无师自通梵语。一位阿罗汉听说
此事后,认定她怀了有智慧的孩子。确实如此,鸠摩罗什降生后,她就不会说梵语了。
鸠摩罗什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就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可是鸠摩炎不同意,他说:“以前
我出家时,你非要让我还俗,现在我还俗了,你又要出家,这是不合理的。”于是她只
得暂时放弃出...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 "《百业经》顾名思义指的是至少有百则关于业力的经典,主要记载众生现世事迹与过
去生相关涉及的因缘业果。内容的起头,一般是藉由佛世时众生的一生遭遇,或出生富
贵,或长相丑陋,或不如法,或得道证果,种种众生相的差异,透过佛弟子请示释迦牟
尼佛,因而了知该众生何以会有此业果的过去生因缘,鲜明传达出「纵经百千劫,所作
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因缘果报法则。
这部选集的出处是藏文经典,由藏传佛教的晋美彭措法王所传讲,索达吉堪布翻译为中
文,再经由印经协会编辑组精选四十则故事,加以删繁润饰而成。索达吉堪布的译序中
介绍「此经是在唐代由汉文译成藏文」,然未能在汉传《大藏经》中找到汉文本。经由
编辑组查证,发现数则类似故事出现在《大正藏》本缘部中的《撰集百缘经》、《杂宝
藏经》中,有兴趣的读者,可翻阅参考。" |
|
a*******g 发帖数: 867 | 4 2、受五戒,于佛、法、僧决定离疑惑,于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
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
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
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
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
“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
三法决定离疑惑。
“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
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
|
S**U 发帖数: 7025 | 5 佛陀赞成论议四圣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
,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
,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
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
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9.html
...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6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7 杂阿含40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
。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共至申恕林。」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
「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
「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
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盘。
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
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慧正觉、正向涅盘故。
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6相应31经/申恕林经(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弥城申恕林中。
那时,世尊以手取少量的申恕树叶,然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我的手所取少量的申恕树叶,与那些在申恕林上的[树叶]
,哪个较多?」
「大德!世尊以手所取少量的申恕树叶少,而那些 |
|
S**U 发帖数: 7025 | 8 转法轮经说的很明白,佛陀悟入四圣谛而成佛。此经南北传合计至少有六七个译本,内
容相当可靠。
杂阿含379经(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6.html
大乘中观派延续阿含的立场,认为大小乘智慧的区别是量,不是质。到唯识或如来藏说
,才主张佛智慧与阿罗汉是质的不同。 |
|
f*******e 发帖数: 5594 | 9 杂阿含经第37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
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
。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颇求那复问。为谁触。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
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
复问。为谁受。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
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复问。世尊。为谁爱。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缘
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
复问。世尊。为谁取。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
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
复问。世尊。为谁有。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中阿含经》卷24:“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
答曰:“无也。”
“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
答曰:“不会。”
“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
答曰:“不也。”
“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
名色是五蕴十八界法的总括。佛在此经中说:如果没有识入住母胎中,名色就不能成长
成人。在受精卵位,识、名、色又是指什么呢?要细细分析一下:
(一)色。就是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体(受精卵),故《成唯识论》说“色谓羯逻蓝”;
(二)名。是除色蕴之外心识之法,谓眼耳鼻舌身意及意根七转识。 |
|
o***s 发帖数: 42149 | 11 图为慈禧地宫陪葬的香宝。
图为慈禧生前穿过的竹枝袍。
图为由捻金线织成的陀罗尼经被,经被约三米见方,明黄缎底,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严。
“东陵大盗”孙殿英最终也不会想到,当年覆盖于层层珍宝之上的被子,却是慈禧陵中真正的稀世珍宝。而他当年的随手遗弃,却成全了织金陀罗尼经被一个世纪之后的首次面世。
28日,河北遵化清东陵保护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展开了第一次与世人见面的织金陀罗尼经被。金黄的经被约三米见方,明黄缎底,由捻金线织成。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严。
清东陵保护区研究室主任李寅向中新网记者介绍,慈禧十八岁入宫,曾被咸丰皇帝封为兰贵人。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育有大阿哥的慈禧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此后,她以27岁的年龄,开始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被宫中及朝廷以“老佛爷”尊称的慈禧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寅介绍说,陀罗尼经是密宗佛教的一个经咒,此经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即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经被当时就盖在慈禧的尸身最上层,慈禧的尸体以及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都被陀罗尼...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12 “东陵大盗”孙殿英最终也不会想到,当年覆盖于层层珍宝之上的被子,却是慈禧陵中真正的稀世珍宝。而他当年的随手遗弃,却成全了织金陀罗尼经被一个世纪之后的首次面世。
28日,河北遵化清东陵保护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展开了第一次与世人见面的织金陀罗尼经被。金黄的经被约三米见方,明黄缎底,由捻金线织成。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严。
清东陵保护区研究室主任李寅向中新网记者介绍,慈禧十八岁入宫,曾被咸丰皇帝封为兰贵人。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育有大阿哥的慈禧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此后,她以27岁的年龄,开始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被宫中及朝廷以“老佛爷”尊称的慈禧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寅介绍说,陀罗尼经是密宗佛教的一个经咒,此经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即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经被当时就盖在慈禧的尸身最上层,慈禧的尸体以及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都被陀罗尼经被统统覆盖住,如今,这件世界唯一的宝物首次向海内外展出,具有重要意义。
从事清东陵文物研究40余年,今年82岁的清史专家于善浦表示,名贵的织金陀罗尼经被曾经磨难重重,历经了三个阶段,在慈禧去世... 阅读全帖 |
|
h*o 发帖数: 1035 | 13 《使徒信经》 (使徒信经是教会自使徒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
《使徒信经》是最简短且在今日教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篇,全篇共十二条。据说在五
旬节后,十二
使徒分散往各地传道,为确保真理的合一,临行前制定了此信经,由各使徒每人提供一
句,所以共有
十二句。此说已不可考,但大部分人认为是后人根据使徒所传之道而写成的,故称《使
徒信经》。最
早曾在爱任纽(Irenaeus, ca .130-c .200)二世纪的著作中发现,但今日所呈现之形
式是大约
于七世纪间形成的。
此信经乃是根据教会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早期教会中,信徒受洗加入教会之前所需要的
基本真理教
导,即以此信经为准则。一般教会的教导也以此为根基,而教会信仰之纯正与否也以是
否符合信经的
教导为考核。在早期教会受逼迫时,信徒皆秘密地信守此信经,直至逼迫结束。而何时
成为公共崇拜
的一部分则不可考。也有人认为信经具有辩证的性质:撒伯流派(Sabellianism)宣称
圣父、圣
子、圣灵是独一神之三种显示;马吉安(Marcion
,100-165)否定基督道成肉身及复活;诺斯底派(Gnosticism)不承认基督有身体;多
纳徒...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48 | 14 我们接着说武则天本人,她坐上帝位后有几件事令常人不解:
其一,她非常喜欢<华严经>,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她曾派人去于阗求取梵文的全
本,不但组织力量进行翻译,并且在看人翻译的经文中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提出指
导意见,亲自参与翻译工作,在翻译完成后,还不忘记主动作序,现在只要打开<华严
经>就能看到她题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
实意。”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就是依据此经在武则天时期创立的。
这是一个只是虔诚信服的票友所能做得了的事么?
其二,她非常喜欢<楞伽经>,不但亲自作序,并极力推广。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求那跋陀罗所译的经文。
求那跋陀罗(394—468年),中天竺人。先习小乘,博通三藏,后转学大乘教法,深
研《大品般若经》、《华严》诸经,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求那跋陀罗经狮子国(
斯里兰卡)来到广州,宋文帝遣使将他迎入建康只洹寺,从事译经工作。
求那跋陀罗译有《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楞伽经》、《相续
解脱经》和《无量寿经》等佛教经典。
其三,武则天大力宣传<大云经>,在全国各地广建大云寺,<大云经>的"译...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9E%E5%9A%B4%E7%B6%93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
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
心性净明体等。
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
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产生了生死轮回的现象,应当修习
禅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
、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
第一卷
叙述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淫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要求文殊师利
以神咒往护,遂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
,道力未全,因而启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
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
第二卷
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释迦佛出印度,印度没有听过的经真伪还不明白"
~
关键是你的前提出了问题
我问你谁说过此经是假的你也一直没给回答。
同理, 就算阿罗汉来发贴说此经和佛法一致。 你也不会放下你的印度证据, 不是吗? |
|
a**u 发帖数: 8107 | 17 ☆─────────────────────────────────────☆
runsun04 (runsun) 于 (Sun Jan 18 11:13:37 2009) 提到: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文章
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点进
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
[关键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中图分类号]N09;K207;B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2—0182—04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共十卷,又简称《
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是我
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佛教经典,明代的智旭在《阅藏知津》中称“此经为宗教司
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但对其真伪,一直众说纷纭。本
文拟从科学史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法灭尽经里面说的最先灭掉的经是《首楞严经》,全名是《首楞严三昧经》,不是现在
的《楞严经》
http://zh.wikipedia.org/wiki/首楞嚴三昧經
《佛说法尽灭经》说:“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
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
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说明了此经的重要性。
在唐代之前,凡提到《首楞严经》皆是指《首楞严三昧经》。
,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佛说法灭尽经
僧祐录中失译经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
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眾来诣佛所,稽首于地,
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
今大眾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
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
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
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
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
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
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
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
设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復修理,转就毁坏。
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
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眾生,无有慈心。
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
无有道德,婬劮浊乱,男女不别。
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
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
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今天,向大家推荐佛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楞严经》。这部大经,全面地阐释了佛
陀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去妄显真。也就是佛陀帮助人们从道理上领悟什么是虚妄的心
念,什么是宇宙间真正的真理。并且佛陀从实际修行的角度开示大众如何有效地去除妄
心并获得真理。这部经,对于学佛者是一部重要的基础教材,对于希望了解佛学的大众
也是一部完美的启蒙读物。网络上有白话注解电子版,也有当代学问渊博的法师的讲座
,大家可以很容易搜索到。了解这部经的内容之后,如果你静静地思考其中的道理,对
于每一个人都可以起到一个正能量的心理建设作用。
下面我们来说说关于这部经的一个严肃的问题,身世问题。可能有些人听到这样的传言
,说这部经是唐朝房融所著,而并非真经典。其实,只要读过原经文,并对佛学知识和
体系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其一,原经文在去妄显真这一重大原则问题的阐释时,处处充满了佛陀的智慧,非常圆
满。这种无上智慧的开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佛陀金口亲说。中国历史文人辈出,
尤其唐朝,更是如此。如果房融先生有如此智慧和写作思路,那老先生必定有李白,杜
甫的影响力,但事实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历史。当...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谁主张谁举证,你原来举证不足,不是嘛?
你又犯了想当然尔的错。下次能不能查对过经文再引用啊?
中阿含蜱肆王经,没有提到丝。自己读一下吧。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71.htm
大正句王经,是宋朝译出的,比中阿含晚很多。两个内容类似的经,该采取哪一个说法
,应该没争议吧。
起世经,是长阿含第30经的异译,你引用两经,其实只是ㄧ个证据。南传无对应经。这
是第一个问题。此经可能是部派的传说收入长阿含,而不是原始佛典。
这一经内容也可疑。佛陀在阿含经中,曾经拒绝谈世界起源的问题,说这类问题「非义
饶益」,怎么这一经又谈?如何解释这个疑点?
以此来证明阿含经有谈到丝,还是证据不够有力。
。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部派佛教如何解读阿含经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对阿含经的解读是一致的,但是并没有写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部派佛教时代,佛弟子如何解读阿含经。方法与原则下述∶
1. 字义与文法分析。一个例子是经文用「舍念清净」描述四禅,舍、念、清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梵文或巴利文文法,就可以排除某些解释的可能性。即使不懂梵文或巴利文,也可以参考不同论师的字义、文法分析、与解释。从中文望文生义,并不可取。
2. 解释阿含必须全面。部派的共识,阿含大致是ㄧ个完整自洽的说法,解读时也是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如果采用某种解释解释此经,会与其他阿含经意义矛盾,就必须解决矛盾,否则只能放弃这种解读。假如以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解读阿含,而造成阿含经间(原来没有的)互相矛盾,只能说这是大乘自宗立场,而不能说观点符合阿含。
3. 以阿含经解释阿含经。一篇阿含经常会出现未定义名词,或是略说而意义不明显,或是定型文句而省略,以相关的其他阿含经来帮助解读是最可靠的。部派论师对未定义名词,也有整理,辨别同义词与相近词,如<法蕴足论>,<瑜伽论>摄异门分,阿毗达磨的传统是更进一步的系统整理。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我同意 cpath 的看法。
此经在杂阿含经中,分类属于「只夜」,「只夜」的性质是不了义的。如『瑜伽师地论
』等说,杂阿含经的经文,分为三大类∶修多罗、只夜、记说。『杂阿含经』的蕴 、
处、因缘、道品四个相应,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性质是了义的,是原始佛法的根
本。结集时的三个标准之一,「修多罗相应」,应该是指以杂阿含经「相应修多罗」的
部分,来抉择是否佛法。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说∶
「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
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
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所了知),及道品分(──能了知)。若诸苾刍、
天、魔等众, 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瑜伽师地论』,对「记说」的解说,如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记别?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
是名应颂。云何记别?……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瑜伽系论典,以显了分别,记别未来──二义,解说十二分教的「记说」。记别弟
子未来当 生等事,与 『大毘婆沙论』 的「所...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24 看<<圆觉经>>原文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道,辟支佛果,不
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
半偈。
这个“假使有人”,不就是释迦牟尼本人么,因为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就是教众生得阿
罗汉果。 |
|
G**W 发帖数: 1865 | 25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
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
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
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
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
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
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
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
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
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
,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
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于诸世...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你指哪一位印度祖师有对历史前知八百,后知两千年?根据在哪?
唐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有讲部派的,讲中观的,讲唯识的,就是没有以楞严经为本的。玄奘大师倒是在印度以唯识立论得到「大乘天」的荣誉。玄奘大师译了很多与唯识有关的经论(唯识宗认为般若经也符合唯识义),也从来不提楞严经,因为印度根本没有此经,从何谈起。
玄奘之后,汉人而能在印度讲佛法受尊重的,后继乏人。 |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
《卡拉玛经》,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
当时,卡拉玛人因不知如何抉择各位宗教师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请示于佛。
事实上,这不仅是卡拉玛人所困惑的,也是人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
。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众多的查询工具,有了一生难以读尽的典籍资料,
仍无法保证,在面临抉择时,作出百分百的正确判断。
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卡拉玛人彷徨着,无法决定接受什么教义时,佛陀针对这一问题宣说了《卡拉玛经》
,告诉迷茫的他们,也告诉同样迷茫的我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成为他
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
为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 |
|
S**U 发帖数: 7025 | 29 你列举的这些人见解都是如来藏,与楞严经真心常住见解符合。
印度祖师,从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陈那,法称,月称等,你数得出来的,都没提
过楞严经或它特有的见解。
他们没有驳斥楞严经的见解,是因为印度没有听过此经,自然不会驳斥。
中国过去祖师不知道或误解印度历史文化,自然有些(不是全部)错误判断,这与有没
有修行无关;八正道不是说不正见起不正思维,乃至不正定吗?天台智者大师不明佛经
结集历史,才会有五时说教的错误判断,这不减低智者大师《释禅波罗密》的价值。
佛陀未成道时,拜外道为师,这些外道(诚实的)自认为解脱,佛陀也相信了他们的修
行一段时间。能当佛陀老师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所以修行人误判何为解脱早有先例
。从历史上看,「有修行就一切见解都正确」不能成立。 |
|
|
f***2 发帖数: 162 | 31 南无僧伽吒经!末学刚开始也是抄写此经,才进入美国菩提学会,开始有系统次第的修
行佛法,并有善知识引领。祥见拙作“即使只有两个人学,菩提学会也开一个班”
顶礼上师三宝! 末学业障深重, 到今年初才开始学佛。在无始劫中因无明起的贪嗔痴而
所造的无边罪业,伤害过的无量众生不用说了,就是在即生的30多年中所造的恶业,就
足够让末学在地狱里受无量劫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呢。
感恩慈悲的佛陀,为我们这些愚痴无智的众生教授佛法,让我们趋向正道,有解脱的希
望。也许是末学学佛的因缘到了,今年年初,末学开始抄写僧伽吒经。从抄写的那一天
开始,末学就不再吃肉。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末学在成都这样的美食之都长大,现在
学了佛法,知道了以前其实是对食物有很大的贪执。末学自己都觉得奇怪,再看到肉和
其他以前很喜欢吃的火锅等,感觉很平淡,甚至有些恶心。而这样的大变化,仅仅是抄
写经书开始的。那时末学也对佛法里的甚深道理知道得少;但上师三宝并没有舍弃一个
众生。在末学学佛之初,为鼓励末学精进不退转,显现各种境界,让末学对佛法生起很
大的信心和对佛陀的感激之情。
很快,末学从一个还算虔诚的基督徒转变成对佛法很希求的人...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695 | 32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譬如日光所至之处破众闇冥。如是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经。当知
是处有大照明。能令众生于一切法得无障碍。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于一
切法得无障碍。佛言。且止阿难。何用问此。如是事为如来若说障与无障诸天世人皆当
惊疑。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愿说障碍不障碍法。诸菩萨闻。能于后时
五浊恶世。于诸世法不生染着。佛告文殊师利。夫障碍者。贪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
愚痴是障碍。布施是障碍。持戒是障碍。忍辱是障碍。精进是障碍。禅定是障碍。智慧
是障碍。佛想是障碍。法想是障碍。僧想是障碍。空想是障碍。无相想是障碍。无作想
是障碍。无行想是障碍。不生想是障碍。文殊师利。取要言之。若于诸法有缚有解。当
知如是皆是障碍。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
慧是障碍法。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诸法性无障碍。而诸凡夫愚小无智自生分别
。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作障碍。所以者何。文殊师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时。
于悭众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嗔心。以嗔心故堕大地狱。身自持戒。见犯戒者而生
轻慢。说其过恶令他闻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故堕于恶趣。自修忍辱。以...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33 真的有三净肉吗?
http://www.runplay.net/forum/ShowPost.asp?ThreadID=7
大慧,今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
益处
大乘入楞伽经文
对于一些尚未能断除吃肉习性的人,三净肉常常是自我解释的一个藉口,但是佛陀
真的允许吃三净肉吗?
在大般盘经卷四中,迦叶问佛陀 「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佛陀的回
答是「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大正12 P387上)
佛陀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引导众生学佛,但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他们当下就能不吃肉
。所以在同经中佛陀又说 「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另外在《入楞伽经》卷六(大正 16,P624 上),佛陀对大慧菩萨也有相同的指示
「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
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
所以佛陀是不允许弟子吃肉的,不管是现在或是未来,也不管动物是自然死或是他
人杀的,都一样。
因为六道互为眷属,所谓「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
不应 |
|
f***2 发帖数: 162 | 34 顶礼僧伽吒经!
末学感恩此经。确实非常殊胜,末学现在抄写第14遍,请问有师兄知道抄好的经书可以
邮寄到哪里吗?好像可以做佛塔放经。
诚如网上所说,有很多消业的梦境,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善知识,加入了五明佛学
院的美国菩提小组。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佛法。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感恩!
诚恳推荐更多师兄抄写。一定会得大利益 。并且感觉得到。 |
|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有修行的人都不一定能看出真伪, 何况没有修行的人呢。 你能不能说一下认为此经是
伪经的大修行人有哪些?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姐姐明鉴,经文∶
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俱出;
如是我闻等,释师子所说。
「我」与释种悉达多,当然不指同一人。看下文
「我名离尘佛,姓迦多衍那。......
出家修苦行,演说千法门,与大慧授记,然后当灭度。大慧付达摩,
经文指明说此经的「我」是离尘佛,当机的是大慧,后来传给达摩。经文前后是一贯的
。不知达摩祖师是否以此经暗示离尘佛、大慧的法统。
佛经以如是我闻开头,是结集佛经时所定,见大智度论与律藏。外道的谈论戏笑法不以此语开头。JJ 若不同意,请指出哪个外道的谈论戏笑法以如是我闻开头。「释师子所说」,佛陀是释迦族,佛说法称为狮子吼,慑伏外道,「释师子」不指释迦佛指谁? |
|
|
p*****2 发帖数: 15 | 40 如是我闻。
我是这样听佛说的。
《大悲经》中记载,当年佛陀接近涅槃时,向众弟子宣说了最后的教言,阿难
等弟子特别伤心,心就像要裂开一样。后来佛陀告诉阿难:“如果你敬爱我,就要做我
喜爱的事,我把多生累劫修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给你,希望你将来好好护持
它,莫令中断。以后你和大迦叶结集佛经时,前面可以加‘如是我闻’,中间可以加‘
佛曰、弟子白佛’,最后可以加‘佛说此经已,一切人天大众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一般佛经有三种:佛陀亲自说的,佛陀加持说的,开许而结集的,“如是我闻”就属
于第三种。
“如是我闻”意为我是这样听佛说的,这说明下面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
以前结集佛经的人都具有不忘陀罗尼,所以凡是听到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这里的“
我”是结集者,佛经有不同结集者,有些佛经是阿难结集的,有些是迦叶结集的,有些
大乘经典是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结集的。每部佛经前面都有“如是我闻”几个字,这
可以证明经典内容的真实可靠。 |
|
|
w*******6 发帖数: 1897 | 42 《金刚经》是佛经。从古至今研究此经的人,很多。现在还是很多。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一∶「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如是我闻等,迷惑于世间」。
这里的如是我闻说的不是佛经的如是我闻, 而是指前面的谈论戏笑法. 佛法末世, 许多
人都认为我所听到的, 学到的, 或知道的就是真正的佛法, 使世间充满迷惑.(好像是在
说本版)..:)
二∶「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熟悉古文和此经特点的, 不难看出这是个到装句, 正常顺序应该是:
于我释种悉达多涅盘后,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另外前面还有一句: 余佛出善时,释迦出恶世. 也基本可以说明问题.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欢迎新 ID。自我介绍一下吧。
此经说对来生的三种见。常、断皆非佛说。佛说的第三种,没有主体(如来)的轮回,
是当下(或后世),在五蕴中,或五蕴外,都找不到主体。
经文的「慢无间等」,「无间等」是「现观」义,「慢无间等」指直接观察到对五蕴的
执取为我(我慢)。有我慢则继续轮回,有来生。阿罗汉断我慢,不可说来生去哪。
仙尼闻法,现观得初果。 |
|
|
Y**u 发帖数: 144 | 46 千空万空, 因果不空, 望君慎之,行之。。。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 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 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 前世黄金装佛身
黄金装佛装自己 遮盖如来盖自身
莫说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 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 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 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 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 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具足为何因 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 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 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 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 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 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 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 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 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 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 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 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 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 前世忘恩负义人...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7 我是这么听 佛陀说的。当时 佛陀住在舍卫国
的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对比丘谈到:「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
畏与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是没有智慧与不曾听
闻正法的凡夫所说。他们却不知失去母、失去子的恐
惧与怖畏,事实上是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
比丘!凡夫所谈论的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
畏有三种。是哪三种呢?
比丘!战乱发生,刀兵四起,百姓受害,因此造
成孩子失去母亲与母亲失去孩子。这就是一般凡夫所
谈论的第一种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
还有一种情况,当大火发生,而焚毁聚落城镇,
人们四散奔走,因此造成孩子与母亲失散。这就是不
曾听闻正法的凡夫所谈论的的第二种失去母、失去子
的恐惧与怖畏。
还有,有时山洪暴发,大水淹没聚落,人们四处
奔逃,造成母子失散。这是不曾听闻正法的凡夫所谈
论的第三种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
然而,这些恐怖与畏惧,虽然不曾听闻正法的凡
夫以为是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智者而见,
这都是因为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
当发生战争,刀兵四起,百姓遭到残害,为了逃
难而流离失所,因此造成孩子与母亲失散;过些时
候,或许母子又会相见。这是第一种因为有母、有子...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8 哦, 我好像明白了。我昨天开始读的时候。有两处不太明白:
1. 上德不德;
2. 葛玄说此经要多读诵,还说曾不传下士。但后面又说:上士悟之,怎样,中士修之
,怎样,下士得之,如何。 上士‘悟’,中士‘修’,和 下士‘得’, 是一回事呢
还是,一回事的三个不同层次。
下士‘得’,好像是说下士要拿到”明白“得其义;中士‘修’,是要具体实施修行;
上士‘悟’是要无为体悟道。
我又想多了? :) |
|
i******s 发帖数: 566 | 49 佛经里说,女身不可成佛,比丘尼须敬礼于小沙弥,等等。
这种性别不平等,曾经会让我困惑。后来,我才明白,所谓男女,绝非身体上的区别。
此经中的女人84态,不是生理女性的专有。只是相对而言,女人也许比例会高。
无论男女,都该修行一种大丈夫的心态,谦和,正直,慈悲和宽容。 |
|
z**n 发帖数: 22303 | 50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