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发帖数: 3920 | 1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2 首先给大家看个故事,然后再探讨经文:
林慈信牧师的《基督教教义发展史》中提到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134fd01013i7l.html
基督论的发展史(1):基督论的争辩
HISTORY OF THE DOCTRINE OF CHRIST (1):
The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ies
(Louis Berkhof, A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pp. 101ff.)
基督论与三位一体之问题的关联
Connection of Christological and Trinitarian Problems
基督论的难题可以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与拯救论方面来加以
研究。早期教父对基督论拯救方面的关系,虽未曾加以轻忽,但他们在重要的讨论上却
没有重视。在三位一体争论的气氛中,他们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来研究基督
,乃天经地义的事,而三位一体争论所导致的决定则是,基督为神的儿子,事与父同质
的,因此祂是神。从此而发生的问题,就是基督...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5785 | 3 (注意:这个转载是作者的全文,尽管有些观点我觉得值得商榷,但对于耶证的辨析还
是比较详细的,值得参考。其中的一些表格转载的时候原来的格式没有了,所以比较乱
,需要详细了解的请看原文:http://cclw.net/gospel/asking/yiduanbianhuo/)
认识耶和华见证人的谬误
引 言:
主基督预言到,在世界末日及他再来之前,必先有一些预兆(signs)会发生。马太24
:3-14所论之预兆中,第一样的预兆乃是异端、邪教之兴起--必有假基督、假先知起来
,迷惑多人,甚至连选民也迷惑了(太24:4-5,11,24)。其次,提后4:1-4亦预言
到末日来到之前,人会厌烦纯正的道理,随从自己的私欲、偏向荒渺的言语。现今世代
的异端中,专向这些对真理模糊不清的「教友」入手传教的,是耶和华见证人。1984年
,美国耶和华见证会宣布加入他们教派的人中,逾百分之八十是从天主教和基督教而来
的。所以主劝戒及警告我们要儆醒(太24:4,42-43),并要在真道上扎根,以致晓得
分辩真理与异端。
l·异端特色
A·在基督教圈子以内,挂着基督教名号者。
B·在圣经以外,加上比圣经更具权威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6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8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9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by Jacqueline
前些年有些人对钱钟书的指责大都不着边际:指责老钱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又不是职业学运分子;说他学问做得太小,没有自己建构一
套思想体系云云,则完全是近年来学风虚浮的反映——人人谈思想,无人做学问,
整天云遮雾罩地空谈没有任何内容的大理论,误导学生。
反之,赞誉钱钟书的读者多佩服他学贯中西,通晓多门外语,旁征博引,论证
严谨,高山仰止。然而在我看来,钱钟书的问题恰恰全都出在考据学的严谨上。
举《谈艺录》我随手翻到的三个例子:
1)(六)神韵之附说八 钱氏好为比较文学,将中西相似或暗合的说法罗列比对。
此处言西洋mind与soul之殊,一通眼花缭乱的引文之后,云“Nous也,Animus也,
Geist也,Mind也,皆宋學家所謂義理之心也。[Lucretius,III,140之consilium
及menten.] 而Psyche也,Anima也,Seele也,Soul也,皆宋學家所謂知覺血氣
之心,[Lucretius,III,121之vita.]亦即陳清瀾《學蔀通辨》斥...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0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776 | 11 第五课 认识三位一体
“神的圣名”的启示是要彰显“神的本体及属性”。这在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启示里
达到最高峰;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廿八章结尾的话里明示:我们所属的“神的圣名”,奉
靠受洗所归入的“神的圣名”是“圣父圣子圣灵”。神是独一的真神,我们只有一位主
,然而,在神的本体中有三位格。
一、“三位一体”教义的基本认识
1. 圣经的启示
从整本圣经全面的启示,可归纳出我们的神是“三一真神 The Triune God”:(1
)神是独一的真神 God is One;(2)圣父是神 the Father is God,圣子是神 the S
on is God,圣灵是神 the Holy Spirit is God;(3)此三位格 Three Persons 并非
同一位格的三种存在型态;神是永远的一,也是永远的三 God is ultimately three a
s He is one;(4)在神本体中,此三位格相互内住 in the Godhead, these Three P
ersons co-inhere or mutually indwell one another;(5)此三位格...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16 | 12 徐乐吾所释之《玉井奥诀》入门程序
引用地址: http://www.xici.net/b11777/d5193189.htm 返回《煮茶论命》 关闭窗口
ID: 02858592
THWTZ 发表于:2002-5-3 6:56:23
四柱排列从何入手,以论命之优劣,是当先知研习之程序,程序以玉井奥诀所论最为精
当,兹节录玉井之文,附以铨释文,虽俚俗义有根据,先提纲契领,示以进行之路,然
後逐步进修,庶无暗中摸索,误入歧途之苦乎,玉井奥诀云:
凡推究造化之理,其法以日为主,坐下支神,先求其意,昔人论命,年为本,日为
主,删繁就简,专言日主,今云先求坐下支神之意者,言非专论日干,必须合日辰干支
两字言之,以干配支凡推究造化之理,其法以日为主,坐下支神,先求其意,昔人论命
,年为本,日为主,删繁就简,专言日主,今云先求坐下支神之意者,言非专论日干,
必须合日辰干支两字言之,以干配支,先观其有气无气,气进气退是宜先明,十二宫(
见第一编),如甲申、乙酉、木气绝是为无气,甲子,乙丑木临沐浴冠带位,虽弱而有
气,从长生至临官,为气之进,从旺到墓为气之 |
|
l*w 发帖数: 3758 | 13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见裁兵计划书民国十一年出版)
当时国人高唱裁兵之说,余恶其头脑笼统而作此文。嗟夫,孰知其不幸而言中也。
书中所论虽巳失时效,然为国防大要所在,故重敍之。
第一章 裁兵与国防
十年以还国民外交之声,渐闻于朝野,而国民对外观念之不确实,其程度亦殊可惊
,姑举一例,则吾有友于民国八年夏为教育部外国留学生之试验委员,受试者皆学界之
精秀也。时正山东问题热度至高时,乃试问以“高徐顺济铁路条约之由来与影响”则结
果乃出意外,盖并高徐顺济之为何地,而犹未明者也。读者须知一种论断(如曰山东当
收归)若不根据于确实之常识,则其基不固,易为诡辩所摇也。
对外观念不正确,而为祸于国家,其类可别为二:一曰怯懦。一曰虚矫。怯懦云者
,视外人之势力为绝对不可抗,中国人除永久沉沦之外别无他法——至少一时的。——
虚矫云者,昏不知外事,而耳食其二三以为谈助,以悦人而欺己,怯懦之结果为怠,虚
矫之结果为骄。怠与骄练兵之大敌。而同时即为载兵之根本障害。何也,无勇决之志者
,不能开裁兵之先,无精密之智者,不能善裁兵之后也。以吾所闻今之裁兵论如“只教 |
|
w****2 发帖数: 12072 | 14 话说2013年1月28日,礼拜一,薄暮中的北京,在那寒风扑面的金融街头,走来了一位
胖大和尚。只见他袈裟披雪,慈眉凝霜。抬头望了数眼,随口唱到:“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其实这和尚乃无病呻吟,
此地既非荒村,他也并不愁烦,快驴加鞭往前赶,这厮去的是首都电影院。
进得山门,一群阿訇老道修女仙姑扑上来打千问安。和尚一看,皆是旧年相识,遂稽首
恭维道:“久违久违!文章西汉两司马。”对方也不含糊,立刻躬身曰:“岂敢岂敢?
经济南阳一卧龙!”寒暄已毕,和尚问:“正儿八经的,今儿晚上看什么片子啊?”众
侠齐声道:“云图!”
云图?和尚立刻想起天气预报。遂问,是科教片吗?教咱们看云识天气,还是教咱们看
阴霾识政治?众侠曰不是。和尚又想起《杨三姐告状》中厅长的那句台词:“龙图?我
嘛也不图!”于是问,这个云图跟那个包龙图,是嘛关系?一位嬷嬷说,嘛关系也没有
,介个云图,是一部美国大片儿,操刀手是三位“最不可能合作的伟大导演”,一共由
六个故事P成,绝对很黄很暴力,而且里边还有周迅被糟蹋的镜头,可好看啦。
说着有人呈给和尚一本宣传册,里面的文章高度评价此片“...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2321 | 15 这些所 论人均CNS 论CNS总数 哪里可以比NIBS?当然了 你也可以说咱不比这个。。这
几个所做的确实不错 但是非要说一点不比NIBS差 说随便什么锁只要给钱就可以做的那
么好 那就真是搞笑了 |
|
b******k 发帖数: 2321 | 16 这些所 论人均CNS 论CNS总数 哪里可以比NIBS?当然了 你也可以说咱不比这个。。这
几个所做的确实不错 但是非要说一点不比NIBS差 说随便什么锁只要给钱就可以做的那
么好 那就真是搞笑了 |
|
发帖数: 1 | 17 第一句肯定是对的。
第二句说得不全面。我看搞教育的人都有降低国民心智的野心。就是说,以教育为手段
进行洗脑。并不仅仅专制国家如此。要知道,教育也是一种权力。如第一句所论...... |
|
G****t 发帖数: 1799 | 18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1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h*o 发帖数: 1035 | 22 (资料取自《华文基督教归正网》- 作者:Gilbert)
2004年再版序
自从2002年二月本文发表以来,除了成为华文基督教归正网(http://ccn.fhl.net)点阅率最高的文章之一,也收到不少来函批评指教。当然,除了掌声,也承受了部分聚会所弟兄们的不谅解。这次再版是针对部分内容作修正以符合目前的状况,同时也尝试探讨为什麽聚会所会是今天的聚会所,以及李常受个人在教会治理上对聚会所造成的影响。这部分也是会所之所以是今日风貌的主要原因,也让这篇文章更为切题。两年前我并未能好好处理,也希望藉此次改版加以补强。
2002年引言
这篇文章原本只想单纯地从聚会所的出版品,来探讨聚会所关於「教会立场」的主张。
然而在参考若干资料以后,我认为单单讨论以上局限的主题并无法提供全貌帮助读者了
解今日的聚会所及其独特的主张。由於李常受对 于来台后的聚会所影响极大,数十年
来甚至影响了这个教会系统的基本教义与实践。所以我将本文的范畴扩大为对聚会所的
浅探,先以信条比较学(Comparative Symbolics)的方法论,描述聚会所来台後李常
受带领下近六十年(1949-1997)的发展与转变,并...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416 | 23 历代教会信条精选——海得堡要理问答解说
本书是从《海得堡要理问答》摘要、缩减而来,为米都波的牧师富凯尔所编纂,于
一六一一年出版,后为多特总会所推荐。
从本书内容可以看出这是《海得堡要理问答》的摘要,二者均分为三部分,即愁苦
、拯救与感恩,如下:
《要理问答》
Ⅰ论人的愁苦,第1至第4主日;
Ⅱ论人的拯救,第5至第31主日;
Ⅲ论感恩,第32至52主日。
《要理问答摘要》
Ⅰ问题一至十三;
Ⅱ问题十四至六十三;
Ⅲ问题六十四至七十四。
在比例上论感恩的这一段摘要比《要理问答》简短很多。这是因为论十诫的问题在
《要理问答》中删除,而在问答的11主日中予以补充。
第一章 论人的愁苦
问1:你或活或死享受真正的安慰,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是什么?
答:我或生或死,身体灵魂皆非己有,而是属于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他用宝血完
全补偿了我的罪债,并且救了我脱离魔鬼一切的权势;他保守我,若天父不许,我的头
发一根也不能掉下;他又叫万物互相效力,使我得救。所以他藉圣灵也使我确知有永生
,并且从此以后诚心为他而活。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说:
今生充满了忧虑、苦难痛苦的日子:劳苦愁烦。摩西在诗篇九十篇说:「...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4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5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6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7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8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9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30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2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4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2.htm
第二章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第一节 时代背景、生平和著作
商羯罗(ZaGkara)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不二论理论家。关于
他的传记保存下来的至少有11个,但都为传说、神话一类。其中最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
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
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
(K.B.Pathak)提出,商羯罗的生卒年代约为788~820年,此说法为学术界沿用。现代
日本学者中村元对此说法进行了再考证,他认为700~750年更为妥当些,他的意见获得
了雷诺(L.Renou)和英戈尔(D.H.H.Ingalls)的赞同。1
公元5~6世纪之间,匈奴人从中亚向印度入侵,曾一度造就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的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6世纪遭到了全面的崩溃。7世纪时戒日王又恢复了印度北方的
和平,但在他死后北印度又很快再次遭到政治上的分裂。而南印度在6世纪中叶以后大...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5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7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8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110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BALLETERNAL (糗蛹生),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基督教研究院: 我们错了 (三) 神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6 23:09:10 2010, 美东)
第二章 论公开信的议题:关于神的本质
公开信中的议题,不仅论及地方教会向福音派基督徒提起诉讼的历史,也牵涉地方教会
的某些教训,包括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以及福音派教会和公会的正当性。这封信在论
及这些教训时说,“因为李常受以下的陈述,似乎抵触,或有违基督徒信仰的基本教义
,所以我们慎重地请求水流职事站和‘地方教会’的领导人,撤回并停止出版此类言论
。”
公开信接着摘录李常受所谓的非正统教训,却没有解释这些说法为何不正统;该信作者
可能认为,任何懂得神学的读者,都能从这些陈述的本身,看出异端之处。我们很快就
会看见,这封信的起草人和署名人都犯了严重的错误,多数署名者很可能对地方教会少
有研究,只是读过起草人提供的摘录而已。因着公开信非常精简,所以不难将全文的要
点一次抄列,但我宁愿逐段为之,在每段之后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0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110 | 41 第二章 论公开信的议题:关于神的本质
公开信中的议题,不仅论及地方教会向福音派基督徒提起诉讼的历史,也牵涉地方教会
的某些教训,包括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以及福音派教会和公会的正当性。这封信在论
及这些教训时说,“因为李常受以下的陈述,似乎抵触,或有违基督徒信仰的基本教义
,所以我们慎重地请求水流职事站和‘地方教会’的领导人,撤回并停止出版此类言论
。”
公开信接着摘录李常受所谓的非正统教训,却没有解释这些说法为何不正统;该信作者
可能认为,任何懂得神学的读者,都能从这些陈述的本身,看出异端之处。我们很快就
会看见,这封信的起草人和署名人都犯了严重的错误,多数署名者很可能对地方教会少
有研究,只是读过起草人提供的摘录而已。因着公开信非常精简,所以不难将全文的要
点一次抄列,但我宁愿逐段为之,在每段之后加以回应。
公开信从地方教会文献中所引用具争议的言词,第一系列标题为“关于神的本质”,引
用李常受的陈述如下:
“子称为父,所以子必是父。我们必须看见这事实。有些人说,祂称为父,但祂不真正
是父。但祂怎能‘称’为父,却不‘是’父?……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地方(提前六16)
,神是父。当祂出来彰...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42 第二章 论公开信的议题:关于神的本质
公开信中的议题,不仅论及地方教会向福音派基督徒提起诉讼的历史,也牵涉地方教会
的某些教训,包括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以及福音派教会和公会的正当性。这封信在论
及这些教训时说,“因为李常受以下的陈述,似乎抵触,或有违基督徒信仰的基本教义
,所以我们慎重地请求水流职事站和‘地方教会’的领导人,撤回并停止出版此类言论
。”
公开信接着摘录李常受所谓的非正统教训,却没有解释这些说法为何不正统;该信作者
可能认为,任何懂得神学的读者,都能从这些陈述的本身,看出异端之处。我们很快就
会看见,这封信的起草人和署名人都犯了严重的错误,多数署名者很可能对地方教会少
有研究,只是读过起草人提供的摘录而已。因着公开信非常精简,所以不难将全文的要
点一次抄列,但我宁愿逐段为之,在每段之后加以回应。
公开信从地方教会文献中所引用具争议的言词,第一系列标题为“关于神的本质”,引
用李常受的陈述如下:
“子称为父,所以子必是父。我们必须看见这事实。有些人说,祂称为父,但祂不真正
是父。但祂怎能‘称’为父,却不‘是’父?……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地方(提前六16)
,神是父。当祂出来彰...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776 | 43 第十三课
论末世
━━神最终启示计划的预告
一、序言
启示文学大宗师M. S. Terry谓末世论乃启示论的一部分;启示是先前未显示给人的真理
现今借着宣告(prophecy)宣示出来,故启示论包括末世论,但两者之差在于前者强调
神蕴藏在永远内的智慧,而后者着重快发生之事的程序;前者多论宣告者主动地向世人
发出警诫及劝勉,后者多论宣告者处被动地位承受及记叙末世启示;前者多以平铺直述
之文笔记录从神而来的启示,后者则以不同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文学,异象与异梦,寓
言与数字)描绘神在末世时的作为〔注1〕。
神在历史与将来的作为本是历代信徒热爱钻研的一门神学课题,只因古今诠释末世论之
学说纷纭,学者各持己见,致信徒难所附从,有些就裹足不前,不敢涉猎,遂引以为憾
。本课特简介末世论这繁杂的神学思潮,尽使读者因此而明了各末世论学派的神学重点
,进而有所适从。
二、末世论的“崛兴”
多年前,“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对但以理说: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
闭,直到末时”( 但12:9)的话在廿世纪的下半期似有甚多的“应验”。据圣经教义史
学者James Orr的考究,末世论这神学课题在廿世纪时似...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3781 | 44 第二章 论公开信的议题:关于神的本质
公开信中的议题,不仅论及地方教会向福音派基督徒提起诉讼的历史,也牵涉地方教会
的某些教训,包括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以及福音派教会和公会的正当性。这封信在论
及这些教训时说,“因为李常受以下的陈述,似乎抵触,或有违基督徒信仰的基本教义
,所以我们慎重地请求水流职事站和‘地方教会’的领导人,撤回并停止出版此类言论
。”
公开信接着摘录李常受所谓的非正统教训,却没有解释这些说法为何不正统;该信作者
可能认为,任何懂得神学的读者,都能从这些陈述的本身,看出异端之处。我们很快就
会看见,这封信的起草人和署名人都犯了严重的错误,多数署名者很可能对地方教会少
有研究,只是读过起草人提供的摘录而已。因着公开信非常精简,所以不难将全文的要
点一次抄列,但我宁愿逐段为之,在每段之后加以回应。
公开信从地方教会文献中所引用具争议的言词,第一系列标题为“关于神的本质”,引
用李常受的陈述如下:
“子称为父,所以子必是父。我们必须看见这事实。有些人说,祂称为父,但祂不真正
是父。但祂怎能‘称’为父,却不‘是’父?……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地方(提前六16)
,神是父。当祂出来彰...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5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6 又和人谈到runsun, 想到了这个---
某帖中, 曾说过时间, runsun 说是一维, 后来又说是
和空间一样是“同一”的2个侧面。。。
然后说佛教对时空的认知差地很远。。。
贴2个以前看过的, 对于“时间”, 中论是这么说的
其实中论中
觀有無
觀縛解
觀業
觀法
觀時
觀因果
觀成壞
很多现象对我们来说似乎很有逻辑, 其实是时间造成的假象, 时间本身也是假象
===========================================================================
中論
觀時品第十九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問曰。應有時以因待故成。因有過去時。則有未來現在時。因現在時。有過去未來時。
因未來時。有過去現在時。上中下一異等法。亦相因待故有。答曰。
若因過去時 有未來現在
未來及現在 應在過去時
若因過去時。有未來現在時者。則過去時中。應有未來現在時。何以故。隨所因處有法
成。是處應有是法。如因燈有明成。隨有燈處應有明。如是因過去時。成未...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47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193 | 48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9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易》、《老》相通初探
《老子》一书为道学之祖,其后学称《老子》之术为“黄老之学”。史传黄帝尝作《归
藏》之易,然其人其事已不得详考。黄帝之陵尚在,却给人一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地空余黄鹤楼”之感觉。《老子》成书则取法于《归藏》、《周易》二书,是论古已有
之。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一番,初浅之探,希求得到同道斧正。
一、老子尝传易理于孔子
史载先秦诸子治易者自孔子始。《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是为明证。孔子于《易》精熟之极,乃至顺口引《易》以明事理。
《论语·子路篇》所载孔子援引《易·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例可证。实则
孔子之前已有人尝研读《周易》,其学之形成咸与《易》相关。斯人即为老子,其学则
以尚柔、主静、贵无三论为主。《易》、《老》相通之论,前贤早有高论。然老子讲《
易》之语,史书无徵,似不可得而闻。本节试为述之。
《孔子家语·执辔篇》:“子贡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
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是以至阴...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