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 发帖数: 586 | 1 这人太厉害了,我第一次看到,而且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谢谢rainbowcc的转帖,我单独列出主题
------------------------------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 诸佛和阿罗汉色身灭后的那一刹那,就像电子在失去观察测量条件下从我们的时空当中
消失。一点残留都没有。
那无余涅槃的状态,就像电子在失去观察测量条件下,在我们认为的空间当中,处处不
在,却又处处在。
你以为诸佛和阿罗汉完全离开世间了吗,不,完全没有!因为那无余涅槃界,本就是和
我们这个经典的,实在的世界,是不二的关系,是“非此世界,非彼世界”
我们根据电子的弥散特征,我们同样可以知道无余涅槃后的诸佛和阿罗汉,也必定有弥
散特征,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说涅槃是“不可量,不可数”。所以南传的阿姜放有说“
好比空中的火元素。當火熄滅時,它並沒有消失在任何地方。它仍然彌漫在虛空,只不
過它不攀附任何火引,因此不顯現出來”,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薪尽火灭。那绝对不是一
切的消失。
有些人对涅槃无知,鄙视阿罗汉的五蕴灭尽的涅槃,还可笑的幻想着什么真如起用,不
知自己恰恰是神我大邪见。
那诸佛和阿罗汉的无余涅槃,尽管是我们的所感知的的物质和意识现象完全消失,让很
多人感到恐惧,但是这名色五蕴的消失,却促成了真正华丽篇章的开始!
如果真明白这些,还相信什么无分别,心无挂碍,不舍生死,不取涅槃,真如起用的鬼
话,那...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3 “什么是生死与涅槃,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生死与涅槃这二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众生而言,却是截然相异的两件
事情。而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一个觉悟者或是无明的众生。对于一个觉悟者而言,
他现见生死涅槃等同如一,不厌生死,不弃涅槃;而菩萨行者却是为一切众生故,不入
涅槃。但一切众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槃的真义,所以反而在轮回当中,不能够成证实
相涅槃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无明,涅槃即觉悟,但体性却是一如的。”
公主这时有一点腼腆地问道:“请问上师,我过去的宿命为何?而我到底已经经过了多
少次的生死轮回?”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说:“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经由无量无边轮转不息而来的,
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来计算的话,我们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么自我们生
死轮回以来,这白骨早已填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生死轮回的次数是说也说不清
,数也数不完的!你应当安住在现前的境界当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听完之后,感觉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的又问道:“那我父王的过去又是如
何呢?”
莲华生大士双眼安祥地注视着公主,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众生总是十分好奇,
很...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 轮回的,只有贪爱,只有苦。没有其它。
涅盘,就是苦的止息。
是
“无明缘行”上,
“行”有善业恶业,佛陀说 都会造成轮回。所以都不要受其影响。
我个人了解的是,
世间善恶,也起因于贪嗔。
做了善事,看到别人因我们的帮助而过得好,心理自大也好,心理舒服也好,
总之,”我”快乐,喜欢这么做,
“我”愤怒不爽,为了消除不爽,就可能会做恶事。
都受到”受”,苦受乐受的影响。 简单说,有”我”
没有”受” 应该就没有世间善恶。
出世间善恶(指趋于涅盘为善,不趋于涅盘为恶),到最后,也要舍。
“舍”,就是别一直想着这回事,念念不忘。 这样心里会有负担,会影响进入涅盘。
但是,还没有”到最后”, 世间的善事是要做,出世间的善也要做。
因为,我们还没到那个最后境界, 要诚实一点,别装酷。
每天快乐,比每天”非快乐”好。
所以还是要做世间善事。也还是要禅修的快乐。
也需要,出世间的善欲(也就是涅盘的欲望)驱使我们前进。
甚至,这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证果涅盘后,”舍”
也就是,不受到”我”的影响,而做世间善事恶事。
但还是会依客观需要,做对别人好的事。
例如,还是会传佛法,若别人有需要,还是会帮...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6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7 原始佛法的解释(以阿含经为主)
1. 普通的含义,比如空地,空闲,空中,等。
经文:
杂阿含经 288经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
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2. 无常、无我的同义词。因为五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是生灭法,所以是无我的
,苦的,和空的。
经文:
杂阿含经 1经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杂阿含经 104经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
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经 232经 云何名为世间空。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杂阿含经 567经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
、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
3. 非实有,假名施设。即众生通常认为的世间是真实的,你、我、他、众生是真实的
,但实际上五蕴世间是一直变化的,生灭的,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可得,你、
我、他、众生只是假名施设。
经文:
杂阿含经 273经 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
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8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
|
b********6 发帖数: 556 | 9 依止邪师学法,必将同堕地狱
佛经白话文: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说:
庄严佛与其大弟子众灭度后百年,僧团分裂为五部,分别为普事、苦岸、一切有、将去
、跋难陀等比丘所领导。其中只有普事比丘得到证悟,真实了知佛所说的「真实空义无
所得法」。其它四名比丘,都是计着我见、人见,背离第一义佛法,堕入外道有所得法
。此四名比丘均各立山头,否定普事比丘所弘扬的正法,并共同排挤其僧团,后者因此
为无知群众所轻贱,处境相当困难。
四部僧团的徒众极多,其中亦有精进修行的,但由于邪见的缘故,连一个证果的人
都没有,死后大多落入恶道。四部僧团的恶势力越来越大,终于使佛法归于灭绝。四名
恶师死后,均堕入阿鼻地狱,其在家、出家弟子与赞助金钱的施主,共同参与破法罪业
者,有六百零四兆人也一起下阿鼻地狱,和四名恶师同生同死,此世界坏时,又转生他
方大地狱,经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年。出地狱之后,转生人间,有五百世都是盲人,然
后才遇到「一切明佛」而出家。
然而由于前世破法的业习,他们始终无法顺信正法,虽经十兆年极精进的修行,不
但无法证得果位,反而于死后再度堕入阿鼻地狱。一直到现在我(世尊自称)成佛,这
六百零四兆人...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1 剛剛看到的 :
關於中陰身有無的討論, 在此就不提大乘經典中的論說了,
謹就阿含经及部派佛教說明有中陰身(中有)的经典论说才提出參考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2 嗡索德!
空性法身原始基法界,显出任运身与智慧相,
此地再显永恒金刚身,顶礼喇嘛曲央绒卓尊。
人生所欲世间八法弃,知足圣财庄严头陀行,
避世瑜伽行者讲修幢,利益有情灌顶传承宝。
八万四千法门之首乘,遇者解脱光明大圆满,
心宽意安不应住之事,圆满事业成就虹化身。
一通百通智慧登悉地,密乘金刚心要殊胜法,
具足六点不共正等觉,浊时显示修持得正果。
空性本来寂净无分别,无明惑故显示习气相,
证悟自解本性瑜伽士,功德传记明镜台在此。
相传雪域藏地是观音菩萨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而显现的刹土。那时雪域还没有人类,
观音菩萨化现出猿猴,和住在附近的罗刹女两人结合,生下了六个孩子,才使西藏有了
人类。
从此,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不断显现化身转世为人降临到这个神秘的刹土上,传播佛法,
利益众生。
公元八世纪中期,文殊菩萨的化身—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法师、莲花生大师来藏,才
使佛法特别是被誉为九乘教法之巅的大圆满密法,真正在藏地扎下了根。
大圆满密法是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心髓法门,依此法门如法精进修持者,临终时肉
身全部化为光明融归法界,即究竟成就圆满的果位——法、报、化三身佛。
在雪域藏地,由莲花生大师传...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阿含,在南傳就是尼柯耶,以下有沒有您想看的東西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故。其心不
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见天宫殿。
作如是念。我当升此宫殿游戏。...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4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408 | 15 中国对日本最早的文字记载要追溯到《后汉书》,根据《后汉书》的记述,霸气外露的
汉武帝曾多次远征高丽王国,高丽的近邻倭国(日本)见此情形,恐受牵连,朝野一片
惊慌。其实,当时日本的政治气候远未成型,国土分裂成数百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规
模应该相当于我们以前的部落),诸侯国的带头大哥们,坐在地上开了个碰头会,达成
共识,共约派使者朝见大汉帝国。
中日外交,如是经过百年,本也波澜不惊,可到了三国时代,中间却出现了一些曲折,
为此,中国(魏国)还险些卷入了一场战争。当然,我们还是从《三国志》里寻找些许
答案。原来,正当中华大地属于三国割据的平行时间里,倭国里出现了一位很有本事的
女王,名叫卑弥呼。据说,这个女人“事鬼道,能惑众”(《三国志》)。“事鬼道”
,按现在话讲,应该就是掌握了当时比较先进科学技术。“能惑众”,说明卑弥呼应该
是位颇有手段的漂亮女人。不久,这位智慧和美貌并存的女人平定了内乱,获得倭人拥
戴,大家一个合计,纷纷表示甘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立她为王。也许,这算是中国
有关“日本天皇”最早的文字记载吧。
其实,当时的倭国还是男权社会,女人坐上第一把交椅,许多诸侯国王自然不愿臣服...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320 | 16 修为到了净涅之后,不需要储物袋,可凭借自身神通开辟出储物空间,这储物空间在安
全上,要远远超过储物袋,故而颇受大神通修士的钟爱。;理@想\文*学$
王林当年就开辟出了一道,而此刻,他要开卑出第二道储物空间,一个专门容纳蚊
兽的储物空间!
且这储物空间内,要有充足的仙力与无力,这些王林不缺,无论是元晶还是仙玉,
他都存有不少。
此刻右手一抓之下,他身前虚空骤然便有撕裂之声传来,却走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缝
隙,这缝隙约千丈大小,刚一出现,便有阴风从内吹出。
王林眉心规则之星一转,立刻就有雷霆吁啸而出,环绕裂缝边缘,不断地闪烁之下
,使得这裂缝秸固。
与此同时,更有蓝色的火焰冲出,进入裂缝内一阵燃烧横扫,使得其内阴寒之气消
散,更是扩大了范围。
紧接着,王林又拿出了仙玉与元晶,通通抛入这新开辟出的储物裂缝内,使得其内
骤然间便凝聚了足够的仙元之力。
这一切都是刹那间完成,没有浪费王林半点时间,在这新的储物裂缝完成之后,随
着王林神念,他身下的蚊王立刻就发出嘶鸣。
在这嘶鸣中,四周上万蚊兽立刻涌入那裂缝内,在王林不断地前行中,他身体外...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7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9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20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1 sekon解释有点味道了, 哈哈
似是而非的明白了一点
贴点注释吧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第十一则 云门两病
示众云。无身人患疾。无手人合药。无口人服食。无受人安乐。且道。膏肓之疾。
如何调理。
【举】云门大师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还觉口干舌缩么)。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
是一(白日见鬼莫是眼花)。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早
是结胸那堪喉闭)。又法身亦有两般病(祸不单行)。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
。堕在法身边是一(不唯邪崇更有家亲)。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养病丧躯)。子细
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医博未离门又早痫病发)。
师云。越州干峰和尚。法嗣洞山悟本。云门遍参曾见师与曹山疏山。此则公案先有
来源。干峰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更须知有向上一窍。云门出
众云。只如庵内人。为甚不知庵外事。峰呵呵大笑。门云。犹是学人疑处。峰云。子是
甚么心行。门云。也要和尚相委悉。峰云。直须恁么始得稳坐地。门云。喏喏。干峰...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2 3 无我:佛教心理学自我的实质
佛教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者说一种修行体系,
其核心就是“无我”。在所有宗教中只有佛教否认自
我实体的存在, 佛陀是第一个知觉束论者
(Blackmore, 2008)。正是由于“无我”的教义, 使佛教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宗教。
3.1 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
佛教认为一般人所认定的“自我”和外道所坚
持的“实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所说的“我”, 不
过是把“意识相结集起的统一状态”认为实体, 且妄
执这一实体就是“我”。然而在佛家看来心理状态本
是变迁无常的东西, 怎么会“有体”?“所谓吾人所
认为我者, 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 求其实体,
了不可得” (梁启超, 1936)。那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
“我”究竟是什么呢?依据佛家缘起说, “我”不过是
由“五蕴”和合而成。所谓“五蕴”是指色蕴(有客观性
的事物), 受蕴(感知), 想蕴(记忆), 行蕴(作意及行
为), 识蕴(意识)五者是也, 是构成万物的五种类
别。五蕴之广义是指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的总括,
即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和, 狭义则是现实人的代称,
即“五蕴”暂时和合而成“人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3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
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
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
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
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
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
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
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
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4 编注:编撰此文乃源于,笔者之父亲对基督教有着相当的成见,笔者为尝试打破他的固
有执着而编撰,顺带为他引入一些新时代体系的洞见。其实,耶稣是否曾经学过佛,对
于大多数无论何种信仰者来说,在这关键时候,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此文真正精华的
部分,在于第三部分--基督教原始教义、佛教教义及新时代体系之精华交汇--这对于我
们很多人,或许是一次精简的提醒,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一次被带入门的契机。
耶稣十八年印度学佛及传道轶史之新证+旧证
提要:耶稣从12~30岁这18年岁月间,在福音书中只字未提,只是笼统地一句带过:“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那么这18年来耶稣到底去了
哪里呢?近几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学者经过艰辛考证,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抽丝剥茧
,终于理清了头绪--耶稣这18年来,辗转印度、尼泊尔、拉达克和西藏学习与传道,最
后回到故乡--极有可能,他是第一位把佛法带到中东(并与古犹太教融合而成为基督教
,一如西藏佛教与苯教之融合而得以发展)的圣者。
以下,我们分三个部分详述:
一. 耶稣十八年行踪之谜
1. 藏传佛教古经关于“伊萨圣者”的记录
2.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5 藏传佛教
百科名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本名喇嘛教,因民族政策而更名为“藏传佛教”。旧时中
原人士认为:“喇嘛教”实施政教合一(协助奴隶主统治奴隶)、提倡“即身成佛”、
鼓励个人崇拜、允许“男女双修”,其教义与佛教正宗背道而驰,西藏的佛经,也搀杂
了某些“政治成分”,不是真正的原著,因此“喇嘛教”绝非佛教分支,而是披着佛教
外衣的西藏原始宗教,所谓喇嘛则类似于巫师。这一观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西
藏同胞的排斥、否认,此后,主流社会开始将“喇嘛教”改称为“藏传佛教”。
目录
概况
简介
法义大师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历史——前弘期
初传神话
松赞干布
赤松德赞
赤祖德赞
朗达玛灭佛
藏传佛教的历史——后弘期
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支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五大支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噶当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的特点
教义
传承方式
学制
寺院
藏文《大藏经》
兴盛寂灭
著名寺院
桑耶寺
大昭寺、小昭寺
托林寺
布达拉宫
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
学位性僧职称谓
戒律性称谓
寺院中的僧职称谓
活佛
活佛称谓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慈悲为怀的“天葬”
概况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楞伽经为真常唯心论的要典,它的立场是尊重释迦牟尼佛嘛?看两段楞伽经经文∶
一∶「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如是我闻等,迷惑于世间」。
二∶「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如是我闻等,释师子所说。谈古及笑语,毘夜娑所说。于我涅盘后,毘纽大自在,彼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这是以释迦佛的如是我闻(佛经)为一;毘夜娑的谈古及笑语,即摩诃婆罗多为二;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说为世间主(父)与具才(母)所生;他的舍释宗而别祧梵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7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9 南传《小部》 长老尼偈
婆四吒长老尼所说偈
小传∶婆四吒出生在舍卫城一个高种姓家庭。适龄出嫁,喜得贵子,不幸幼子夭亡,婆
四吒悲痛欲绝,神经错乱。变为疯癫。她离开家乡,四处游荡。一日,婆四吒到弥絺罗
城(Mithila),当时恰好佛陀正在街上游化。婆四吒看到佛陀那平静安祥的姿态,心
转平静,精神恢复了正常。佛陀向她说法,婆四吒皈依佛教,出家为尼,不久成为阿罗
汉。
偈陀133
殇子悲痛极,裸体而疯癫;
到处漫游荡,蓬首而垢面。
134
住宿垃圾中,坟地大道边;
如此三年整,饥渴苦熬煎。
135
佛陀号善逝,无惧善降伏;
来到弥絺罗,有幸得目睹。
136
神智复正常,施礼拜我佛;
我佛乔达摩,怜我圣法说。
137
听佛善法后,出家修止观;
诚心遵佛教,终证得涅盘。
138
证得涅盘时,除尽悲苦根;
我已全了然,悲因五蕴生。 |
|
a*******2 发帖数: 465 | 30 本帖最后由 悦音海螺888 于 2015-6-3 09:46 编辑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一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往生法。我们所用的《
阿弥陀佛修法仪轨》中,除了一些前行和后行部分,还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
内容,这属于密宗的修法,此外还有每天都在念的“极乐愿文”。
《极乐愿文》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念的是乔美仁波切所著的《极乐愿文》。这个《
极乐愿文》是非常殊胜的,现在藏地每个寺院,每个修行人都在念。乔美仁波切是一位
非常殊胜、具德的上师,他的发心也非常清净,他所造的《极乐愿文》也有不共的加持
力。在藏地,大家都对《极乐愿文》有信心,我们也要对《极乐愿文》有具足的信心。
虽然它只是个愿文,但是包含了往生四因。显宗里主要讲的是往生四因,若是要往
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个因(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具备了,就能够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若是这四个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四因主要是佛在
《阿弥陀经》里讲的。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35582 | 31 每当我们翻开西方神话故事的时候,总能发现其中充斥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传说中
的西方的古代英雄们都是喜欢没事找事的极限运动爱好者:要么去屠火龙要么去斩海妖
,很少有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时遇见妖怪自卫反击的。故事流程大致如下:英雄为了拯救
苍生,义无反顾的走进被恶魔盘踞的巢穴:狂暴的野蛮人举着巨斧;虔诚的圣骑士挥舞
利剑;巫师们躲在暗处释放魔法……还有一个神秘的女弓箭手,人们管她叫做亚马逊人
。在英雄们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刻,总会有一支暗处飞来的神箭射穿魔王的咽喉,聆听故
事的听众们也能大大的松一口气。亚马逊人的名气极大,直到现在欧美人仍然会把亚马
逊人作为对泼妇、凶女人的代称。那么世界上真的有亚马逊女战士存在吗?她们是否居
住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飞扬发个帖真难,恨不得把整本新
华词典收录的词汇全定成敏感词)案?那么请你接着往下看。
1.传说中的国度
从遥远的古希腊时代开始,关于凶悍勇猛的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便层出不穷。不过
她们当然不是居住在亚马逊河流域,否则就应该是印第安人传颂这些故事了。根据古希
腊神话传说亚马逊一族是一个迷一样凶悍的女性国度,她们一族...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059 | 32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 决战前的准备
【第二章】——以劫破敌
【第三章】——大劫转折
【第四章】——谁是赢家?
【第五章】——驱散迷雾
【第一章】—— 决战前的准备
厚密的云层遮盖住整个天空,气氛显得异常凝重,连空气都彷佛凝聚了无限
的杀意。
整个天宝州的北部到处都是妖族的军队,天上、地上,甚至北面海中也都有
军队驻扎,一座接着一座营盘几乎连成一片,被这一圈营盘包围在中间的是新北
望城。
站在新北望城城头眺望着四周,谢小玉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
一切都和二十年前是如此相似,同样大军压境、同样敌强我弱,不同的是人变
了,现在的谢小玉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充满茫然、一心只想活下去报仇的少年。
「你在想什么?」旁边传来阑的声音。
阑看上去有些憔悴,这段日子牠的压力太大,每当牠受不了的时候,总是会
跑到这里。
「二十年前这里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场面和今天差不多。」谢小玉没有
隐瞒,不过也没全说出来。
「听说过,那是中土的人族和本地的人族之间...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本经的重要经句是:“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也就是
大般涅槃经当中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此句是佛法要义.
它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有为法(诸行)都是生灭无常的,生生灭灭无穷无尽,只有代表
寂灭的涅槃才是最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诸比丘,于一
切行,当生厌离,求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长竹山。有诸人民围绕山居,名低弥罗邑。
低弥罗邑人寿四万岁。低弥罗邑人上此山顶,四日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迦罗迦孙提
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兴于世,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彼
长竹山于今名字亦灭,低弥罗聚落人民亦没,彼佛如来已般涅槃。比丘,当知一切诸行
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于一切行,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曰朋迦。时有人民绕山而居,名阿毗迦邑,
彼时人民寿三万岁。阿毗迦人上此山顶, |
|
a*****y 发帖数: 33185 | 34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以下文字非对你所说,而是对旁观者所说,因为你根本没有资格听这些,也听不懂。
-----------------------
量子力学对宏观物体适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量子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
你可以去查阅一些相关文章。
但是你根本没有搞清楚宏观和微观的区别是什么。
宏观是微观事物组成的,然而由于观察(测量)问题,即不可能存在同时对大量微观物
体的观察测量,所以事实上,独立真实的宏观物体是幻觉,即不存在你所观察到的真正
的一只完整的猪,或者完整的苹果。你所观察到一只完整的猪,或者完整的苹果,是在
连续性观察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虚假影像。真正存在的,是只有当下(普朗克时间)的
构成宏观事物的极微小部分(普朗克尺度)。
我睁开眼睛,看到眼前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然而这个大大的红苹果真的是完整的存在于
空间吗?NO,未必是。至少,我们不能根据我们的观察就断定这样一个苹果完整的存在
于空间当中。这是因为我们对苹果的观察(测量),并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大量连
续的观察组成的。
假设观察到一个苹果的时间是一秒钟(实际比这个要短,为了方便说明,此处定为一秒
钟),然而在这一秒钟之内,却可以发生...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以下文字非对你所说,而是对旁观者所说,因为你根本没有资格听这些,也听不懂。
-----------------------
量子力学对宏观物体适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量子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
你可以去查阅一些相关文章。
但是你根本没有搞清楚宏观和微观的区别是什么。
宏观是微观事物组成的,然而由于观察(测量)问题,即不可能存在同时对大量微观物
体的观察测量,所以事实上,独立真实的宏观物体是幻觉,即不存在你所观察到的真正
的一只完整的猪,或者完整的苹果。你所观察到一只完整的猪,或者完整的苹果,是在
连续性观察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虚假影像。真正存在的,是只有当下(普朗克时间)的
构成宏观事物的极微小部分(普朗克尺度)。
我睁开眼睛,看到眼前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然而这个大大的红苹果真的是完整的存在于
空间吗?NO,未必是。至少,我们不能根据我们的观察就断定这样一个苹果完整的存在
于空间当中。这是因为我们对苹果的观察(测量),并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大量连
续的观察组成的。
假设观察到一个苹果的时间是一秒钟(实际比这个要短,为了方便说明,此处定为一秒
钟),然而在这一秒钟之内,却可以发生...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7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456 | 38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9 第一章 太子出家
返回网站首页
为了千百万众生的裨益和幸福,出于对世界的悲悯;为了人天的喜益和快乐
,稀有圣者应现于世间。何为此无上觉者?如来,世尊,圆满觉者。
--《增支部》
公元前623年(1)五月间的月圆日(2),当今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古边毗罗卫国(3
)的兰砒尼(4),一位高贵的太子诞生了,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导师。
他的父亲是释迦族(5)的净饭王(6),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后的第七天不幸去世
,他的姨妈,也是他父亲的另一个妃子,波奢波提乔达弥收养了他,她把自己亲生儿子
难陀托付给其他人照看。
这位神异太子的出生,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阿私陀尊者是净饭王的国师,
在修行上已有高深证悟,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立即来到王宫,看望太子。但是,
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婴儿伸出一只小腿,触及到苦行僧头顶上的发髻。苦行僧马上站
起身来,以天眼观看婴儿的未来,预言他的前途,双手合十行礼(7),净饭王也跟着示
以礼拜。
苦行僧起初时面露微笑,但过了一会儿,却又现出悲伤的样子。在一旁围观的人
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0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1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2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3 序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一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二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三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44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5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来自: 央金(不如去玩儿) 2010-09-07 03:27:23
(编按:宗萨钦哲仁波切于2003年在新加坡开示「三现分」,这是有关三种感知的教授
。在第一天的开示里,仁波切论及学佛闻法的动机──「我们为何要听闻佛法?」以及
「三现分」中的「不净现分」,亦即第一种感知「不清净感知」。)
临终中阴
我们首先讨论动机发心。你们现在在这里一定有很好的理由,特别是在周末,你们有很
多事情可以做,却牺牲那些事情来到这里!尤其是有些人已经听过这个教法很多次了,
却仍然决定牺牲别的事情来这里。当然,你们可以响应说,来这里是为了接受教授,为
了听闻佛法。有时候我们是因为传统而如此做,或因为这样做是对的,或因为某位宗教
老师刚好来这里开示,而你觉得有义务要来,假如你不在这里,特别是亚洲人,可能会
觉得丢脸,我们觉得至少应该把房间填满。这可能就是动机,我们并不知道。
检视自己的动机很重要,但愿这触发我们想要接受教法的动机,能够使我们成佛。我说
「但愿」,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听闻教法或修持佛法并不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几乎
像是:假如发生的话很好,没有发生也没关系。大多时候我们去寺庙...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6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47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永宁寺碑 永宁寺碑晤面记
孙洪毅;张学伟
一
在海参崴生活和工作半年多了,心里总挂着拜谒永宁寺碑的事,工作忙加路途远,
一直耽搁着。
国内热心研究黑龙江邮驿的几个朋友,比我更急不可耐,每隔十天半月就打来电话询问。
2006年12月14日这一天,我终于有了去市中心的机会,目标选定在阿尔谢涅夫博物
馆。根据我
在国内报刊摘录的线索,永宁寺碑现存海参崴博物馆,但这是一个泛指地名,海参崴有
四个博物馆,
每个博物馆馆名都有限定语义。俄罗斯朋友告诉我,俄罗斯远东最大最有名气的博物馆
,是阿尔谢涅
夫博物馆,地址是海参崴斯维尔特兰大街20号(Ул:светланская,20)。
从住地乘13路公共汽车,到окатовая再换乘49路,绕过金角湾,沿斯维尔
特兰大街西行,在终
点站火车站前一站下车,再往前走二、三十米就是阿尔谢涅夫博物馆。博物馆为典型的
欧式建筑,浅
灰、橙黄相间的颜色,拜占庭式穹顶,格调庄重而典雅。
博物馆一楼展厅是通透的,售票室是一个半隔断小单元,我一边等待女售票员找零
,一边向展厅
里面环顾。真是有缘份在,第一眼就发现了一块石碑,离我...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3406 | 48 五毛来说说, 包子以后还好意思给人书单么?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5/09/朱学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书单(史上最全版),/
朱学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书单(史上最全版),愧煞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9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50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