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发帖数: 4956 | 1 首先给大家看个故事,然后再探讨经文:
林慈信牧师的《基督教教义发展史》中提到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134fd01013i7l.html
基督论的发展史(1):基督论的争辩
HISTORY OF THE DOCTRINE OF CHRIST (1):
The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ies
(Louis Berkhof, A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pp. 101ff.)
基督论与三位一体之问题的关联
Connection of Christological and Trinitarian Problems
基督论的难题可以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与拯救论方面来加以
研究。早期教父对基督论拯救方面的关系,虽未曾加以轻忽,但他们在重要的讨论上却
没有重视。在三位一体争论的气氛中,他们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来研究基督
,乃天经地义的事,而三位一体争论所导致的决定则是,基督为神的儿子,事与父同质
的,因此祂是神。从此而发生的问题,就是基督...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3668 | 2 因为我边干活边听这个讲记,正好听到这段,颇多感慨
看不懂古文的,实在没辙也可以看看讲记文字(不是我有意要传播哦)
http://www.amtfamtf.net/dcd/glwz1.htm
【“第二能依学者。”】
这个科是说能依学者的相,换句话说学的人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那有一个论。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
这个下面会解释的。实际上这个里边说真正具足条件修学的人应该具有三个条件,
叫做正住、具慧、希求,他有了这个条件才能够产生下面这样的功德。
【“释论解云:”】
解释那个四百论的,说
【“‘说具三法”】
具上面三样条件的人则
【“堪为闻器。”】
具上面这个三样条件的人,那个就堪为闻器,这个才是真正可以修学佛法,做为一
个修学佛法的一个弟子。
【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于听众所有功德,
亦即于彼补特伽罗,见为功德非为见过失。”】
你有了这个三样东西以后,那么对这个法师,所有的种种的功德,你看见它,对!
它是功德;下面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不见过失,你不看见他的过失。反过来说,假定你
没有具足这个条件的话,法师的 |
|
p*******y 发帖数: 782 | 3 下面还有‘本愿’两个字。本是根本,在此地的意思是说,他这个
愿不是这一生才发的。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过去生,也有未来
生,所以讲三世。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就发这个愿,过去还有过
去,过去无始,无始劫来生生世世都发这个愿,我们称这个愿叫本
愿。所以这个愿是有根本的,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发的。愿是一种希
望、是一种希求,这个希求、希望能够得到满足,这就称之为愿。
如果意思说得更深一点,本就是真如本性,而愿是从本性里面发生
的,这才是大乘法里面讲‘本愿’真正的意思。
菩萨,如《华严经》上所说的法身大士,已经断掉了妄想、分别、
执着,这已经断尽了。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确确实实契
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虽然入得不够深,但是已经进入,已经是明
心见性,这个时候的愿,是从自性里面发出来。没有见性的人,是
从识里面建立的愿心。我们讲有过去世,还有过去世,多生多劫都
发这个愿,这是从识心里头说的;明心见性之后是从本性里面说
的,这两个意思都可以说之为本愿,本愿的意思浅深有差别。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有这个愿,他这
个愿力很强,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移。纵然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他很快 |
|
a*******g 发帖数: 867 | 4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新从师父侍者那里听来的故事,是师父跟客人随谈时讲的故事,讲出来,一起分享。
大饥荒的年代,有一个孩子饿得实在不行了,母亲告诉他,家里还有一些吃的,准
备在最饿的时候吃,就在房梁上挂着的那个篮子里,孩子天天看,天天看,天天盼,天
天磨母亲。
每次母亲都告诉他,现在还不到吃的时候,孩子就接着盼,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
,孩子实在饿得不行了,磨母亲,母亲也被磨到极限,崩溃了,就把篮子拿下来,指着
空空的篮子跟孩子说,家里其实早就没有粮食了。
这个孩子当时就死了。
即使是饿死的,也是希望破灭而死的,在佛法里给这个状态定义,是以心来定义的
,当这个孩子认为还有粮食的时候,他的全部心念就在那个篮子里,正是这个内心的力
量支撑着他战胜了肉体的饥饿,到最后,饥饿一定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体的极限,否则母
亲也不会轻易放弃。
一旦内心放弃了,人的肉体也就完了。
这 个故事让我很震惊,以前,我看到过一些录像,寺院里在祈求世界和平,还有
高僧在荒无人烟的山上作法,祈祷人类的福祉,我就想,这样有用吗?世界和平、人类
的福祉靠的是政治平衡,靠的是经济发展,靠的是文化、教育的普及等等,...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1p4IxRekr0
《佛子行》
作曲:项仲为
演唱:齐豫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故於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盪,瞋憎怨敌似火燃,痴昧取捨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捨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识客终离客舍身,捨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捨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视智慧圣导师,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输迴狱,世间神祇能护谁?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為恶业果,纵须捨命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剎那坏灭法,不变无上解脱道,奋起希求佛子行。
无始劫来慈悯恩,诸母若苦我何乐?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源於贪己乐,诸佛生於利他心,故於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
纵他因贪亲盗取,或令旁人夺我财,犹将身财三时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然以悲心於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6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7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能甚深入智慧海
從哪個角度講智慧是如海呢?打個比方,我們稱讚某人智慧如海,是指他對各
領域的現象、原理等都瞭如指掌。由此就知道,是從“智慧的境無量”上來說智慧如海
的。所以,智慧海是指對諸法的性相、因果等的無量所知一一通達的智慧。
了知了智慧海的涵義後,再認定這裡發願希求的目標。這裡是希求每個剎那都
能深深趣入了知無量盡所有相的廣大智海(“深入”是現證的意思)。這是針對了知盡
所有相的廣大智慧,誓欲使其作用開發至究竟。所以,重點在發願令本具的廣大智慧的
妙力開發到最究竟。頌中“能”字是關鍵字,表示能力、作用。當廣大智慧的力量開發
至究竟時,就會現前每個剎那都能入於廣大智海的境界。 |
|
j*******1 发帖数: 182 | 8 一、学习空性的必要性
大家都清楚,人类在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管是科技、经济都发展得极为快速。可是在这背后,人们的伦理道德却
不断下滑。就传统文化而言,孔孟思想曾是汉地的主流思想,对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却让它受到了历史性的毁灭,现在虽有
许多有识之士想把它恢复过来,但就像奄奄一息的病患无法马上痊愈一样,仅仅靠几个
人的努力,很难真正力挽狂澜。
因此,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常重要,而且,这些美德不仅要在理论上精通,更要贯
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不过关,那
即使学问再高、智慧再尖锐,到了社会上也会举步维艰。
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
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
执。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
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9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
有三法是自古以来无数大成就者必经之法。
第一是智慧,智慧是开启绝对真理的钥匙;
第二是悲心,藉由大悲,才能珍爱所有生命胜过自己;
第三是信心,依靠信心之炬能照见心的本来面目。
◎ 智慧
没有智慧,就不能证入万物本质。从出世间的层面,无论是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都需
要智慧才能涉入。其中最无上的,就是了悟现象和自我不存在的智慧。
获取智慧有两种途径,第一是通过闻思修和讲辩著。现代人大多生长在缺乏信仰的环境
中,他们的心,常常被怀疑和傲慢蒙蔽,除了他接触到的现象世界、所受的科技教育,
很难接受超越他狭隘意识和感官的存在,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除了追逐虚幻的显现,
徘徊于各种学说之外,没有真正思维过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更遑论自身和他人永久的
福祉!
了达自我和现象如幻的真相,能摆脱对苦乐的恐惧和希求。它藉由次第听闻深刻的教法
、趋入它的意义、并依靠行之有效的方法训练,才能获得。此时,我们的心会逐渐转化
,安住在万法的本性中,与其无二无别。
获得智慧的另一个因,是内在的精进。如果没有夜以继日的努力,不要说通达出世间的
真相,即使世间基本的生存...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0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金刚”(又名“项袋金刚橛”)、“文殊大圆满”的灌顶,而如今
,上师已经示现了圆寂;当时白玉中心有一位秋扎喇嘛,前两天我...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11 在人的内心里,都有脆弱和懦弱的一面,
心理也希望有一位圣者能够让人依靠,
至少这位圣者还能在茫茫生死中,陪伴着我
能够慈悲对我
即使开始学习以法为依靠的原始佛法,内心有时候还会有这样的需求
因为这个真的是没有办法,凡夫俗子,总是有情感上的需要
要说学习原始佛法满足了什么其他方面的需求,我也不会废话这么多,
那是当然,满足了我对法的希求,对生命真相的希求。
Being |
|
j*******1 发帖数: 182 | 12 经过8个多月的网络共修学习,闻思B组《入行论》的课程已经过半,9月进入了第六品
《安忍》。这一品十分重要,在整部《入行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大家修正心行、
调柔性格也非常有力。这次共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忍之功德、嗔恨心的起因、应当遣
除嗔恨心、嗔恨心之对境、轮回之自性、出离之因、以修习观察安忍等等。摘要小结如
下: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地摧毁嗔恨,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逆缘,他都能游刃有
余、非常快乐。而来世必将感得相貌庄严、转生善趣,生生世世成为财富圆满、才华出
众之人。
《妙臂请问经》中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
《菩萨地论》中也说:“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也会
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安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学习了这
部论典之后,每个人的性格跟以前相比,应该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部论典的加持,增
上慈悲心、熄灭嗔恨心,这就是闻思本论的目的所在。上师在授课的课程中,有些人本
来刚强难化,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乘论...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3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4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
bigfool (fool) 于 (Wed Sep 12 14:24:55 2012, 美东) 提到: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5.所谓现代的‘原始’佛法
‘原始’佛法现在好像很热门,也很能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要,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5.1 ‘原始’是个什么意义?
‘原始’是个意义很含混的词。判断佛法,可以说它是佛法和非佛法,
或者是究竟佛法和非究竟佛法等等。原始不原始和佛法有什么直接联系?
相信佛法的人都认为自己学的都是佛陀的教法,都是从佛而来的方法。
法义的正确与否难道还和佛陀说法或者佛法传播的时间有关系?
考古的人和考据研究佛教的外行人用‘原始’佛法这样的词可以理解,
佛教人士用‘原始’佛法这个词就比较奇怪了。
用‘原始’佛法这个词的不少佛教人士,大概是想说明自己的才是
真正的佛陀说的法,其他的都是后来添油加醋的伪法,至少是不纯正的佛法。
想自我标榜也标榜的这么拐弯抹角,真是让人摇头。
5.2 佛法可以靠考据么?怎么来判定佛法?
考据只能限于... 阅读全帖 |
|
|
j*******1 发帖数: 182 | 17 随喜大家的意乐!
《入行论》共十品,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者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
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
续中如果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
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生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
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入行论释·善说海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如果要了知可能需要次第的学习会比较圆满, 下面一些问题供参考: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
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
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8 浅谈佛教无常观——索达吉堪布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浅谈佛教无常观——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 2011年7月31日晚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9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
平时的行住坐卧、所作所为,也要全部观无常。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下面具
体讲几个例子: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
,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保闵硖逡彩俏蕹5模院蟛灰欢ㄔ俾
饭饫铩<热蝗绱耍痪偈帧⒁煌蹲愣家缋砣绶ǎ贾找哉钌愠肿约骸H纭栋
闳羯闼獭吩疲骸靶凶∽跃哒娱钅拘砦扌穆摇!?
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
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
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
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
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
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人也全部视为妖魔
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7 | 20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1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2 ——20120603索达吉堪布对四众弟子的希望和建议
◎ 一个希望
今天,我和在座的道友们一起,重温几个简单的佛教理念。
学习佛法,对佛教徒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世间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先学习、再实践
,在充分掌握其规律之后大胆创意;学佛也要先学习佛陀的法教,再亲身修持、体验,
而后将佛法的精神传递给众生。现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佛教徒打开了前所未有
的方便之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碟和电子书等方式研学佛法。我经常想,这一定是
诸佛菩萨的加持!对此,佛教徒一定要充分意识并利用。
你们千里迢迢来喇荣参加法会,法会结束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城市的汪洋大海中。你们
都有各自的家庭、工作、生活和学习,我们要找到你,是那么不容易;你要找到一个能
够托付的寺院,也是难而又难!汉地的寺院是那么少,人又是那么多,即使你怀着忐忑
之心,来到一座寺院,寺院也不一定能满足你的追求和渴望。而网络,向你提供了一个
次第深入佛法的机会,你可以足不出户,像山中的修行人那样通达并修行佛法。佛教徒
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网络来学习佛法。
佛陀在戒律及其它经典中强调:希求解脱之人,一定要长期依止善知识。佛陀并没有说...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3 ——上师“关爱环境关爱生命”主题演讲
演讲者:索达吉堪布
一、环境与生命是社会问题
各位学者、智者: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环境和生命问题,既是社会的问
题,也是人心的问题。是需要在座诸位特别关注的大事。怎么样才能关爱环境、关爱生
命?
只要看看我们对自己的住所——环境,是怎样毫厘必争,尽其一生精心营造和小心翼翼
维护的?看看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是如何爱执的?应该推己及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处所和
生命一样,去关爱环境、他人和其他生命。
很多国家都在关心全球暖化、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危害的问题;西方国家还成立了国际
动物保护组织,在全球通过法律程序,让每一个人理解、尊重和保护动物的福利。相比
之下,我们是什么样的观念?我们现在的观念,是否与传统的道德理念相符?
迄今为止,每当论及环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触动。人们认为环
保与他们无关,反正在他们死亡之前,地球不会毁灭;或认为环保不是他们能力所及,
他们能做的,只是打扫一下住所及周围的环境,清捡一些垃圾。但是,环保的意义并非
如此。
谈及生命,由于我们所受教育及环境的影响,人们认为自己、亲友乃至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4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修上师瑜伽。
这个上师瑜伽,是祈祷莲花生大士。大家应该清楚,藏地密法中大多数的上师瑜伽,都
与莲花生大士的修法有着密切联系。加行组修“不共加行”时,本来应该先修皈依、发
心、金刚萨埵、曼茶罗,再修上师瑜伽,最后是颇瓦法,这么一个次第。但有时为了修
行方便,也有些传承中规定,最好能先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是前行,也是正行。这次依靠种种缘起,我提前介绍一下莲师的上师瑜伽
,同时要求有信心的道友,平时多修这个上师瑜伽,常念莲花生大士的七句祈祷文和心
咒。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作为显密双修的行者,祈祷莲师非常重要。在末法时代,不管是
为了自己修行顺利成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
加持。尤其对汉族四众弟子而言,若能广泛弘扬莲师法门,在各地建造一些莲师像,异
口同声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将来应该会有不可思议的兴盛佛法之缘起。...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25 愿菩提心
四无量心
菩提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有着翔实的建
立步骤。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
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这四种发心的对象范围广大,无
边无际、没有穷尽;发心的功德不可计量,所以是四无量心。
传统上,四无量心的训练是从“舍”开始。“舍”是慈悲心的起点和基础。
四无量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涵盖,融会贯通。慈悲、喜乐若不是以平等心
为基础,则不够清净;平等心中若没有慈悲、喜乐,就会变得冷漠和无动于衷。
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
慈爱
冷漠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爱的能力,而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敞开心胸的能力。培养慈心
也可以看作是培养爱的能力,学习以真诚和善意去对待众生、与外界相处。
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与之相比,内心的平和富
足、亲情友情、慈善助人等对自己更有帮助,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迎面走来的人,男女老少,喜欢的、讨厌的,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渴望幸福安乐,只
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或许很笨拙,这样地想,我们会很自然地生起同情、宽容之心。
或许...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6 作者:索达吉堪布
勿 贪
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八种世俗法,世间的人特别贪执。然而,却是修行人之大
障。了达一切如芭蕉般无实,不生贪恋,方为修行人之本分。《入菩萨行论》中云:“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
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孰为亲与友?如我当受
持,一切如虚空。”要达到很高的境界,必须舍弃一切外物,现量证悟二无我,方能不
为八风所动。
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种敦巴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
在修舍弃世间之法,若去了会对修习舍弃世间不利。”然后就终日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
陈旧衣服,将上衣脱下,两只袖子搭在双肩,有时独自消逝于柏树林中,有时倚在藤杖
上打杵休息,口中念着《亲友书》中的句子:“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
,齐心离斯境。”有时又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等全部文
字,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仅念诵了一半,就已经安住。
他对弟子的唯一教言就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要希求世间法。”他的大弟子金厄瓦
遵照教言,栉风沐雨,苦苦修习。终于平息了世间八...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7 作者:索达吉堪布
勿 贪
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八种世俗法,世间的人特别贪执。然而,却是修行人之大
障。了达一切如芭蕉般无实,不生贪恋,方为修行人之本分。《入菩萨行论》中云:“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
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孰为亲与友?如我当受
持,一切如虚空。”要达到很高的境界,必须舍弃一切外物,现量证悟二无我,方能不
为八风所动。
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种敦巴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
在修舍弃世间之法,若去了会对修习舍弃世间不利。”然后就终日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
陈旧衣服,将上衣脱下,两只袖子搭在双肩,有时独自消逝于柏树林中,有时倚在藤杖
上打杵休息,口中念着《亲友书》中的句子:“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
,齐心离斯境。”有时又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等全部文
字,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仅念诵了一半,就已经安住。
他对弟子的唯一教言就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要希求世间法。”他的大弟子金厄瓦
遵照教言,栉风沐雨,苦苦修习。终于平息了世间八...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28 恭敬录自 慧灯之光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3-16/1312.shtml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复强调过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也要求大家修菩提心,但大多数人不一
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所以此处具体地讲一讲。
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
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
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
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
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
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那么,五加行中为何有积资忏罪的法呢?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
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之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30 智海浪花
索达吉堪布 著
这个时代是科学的时代。在社会群体中,知识分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可说是社会
文明与进步的体现者。我自己尽管是一个凡人,并非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但却有一个相
似的发心,就是希望能将甚深微妙的佛法传播出去,传播给现代人及后来人,尤其是传
播给知识分子们,并希望他们也能来研究研究佛法,这是我编撰此书的初衷。此书中的
每一个故事,都是每个学佛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的真实表露。通过这些栩栩如
生的人生画卷,我相信很多人也会被感召而趋入佛门。
作为一个藏族人,我即生中有缘接触了很多的汉族知识分子。每当和他们交流畅谈时,
我都会被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所打动并进而受到启发。我常想,如果其他的人也都能了
解到这些有知识的佛门弟子们的内心世界,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对那些在茫
茫苦海中挣扎的人而言,每个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也不失为对他们的一个人生坐标吧!
今天我见到了萧女士,虽说她已上了年纪,但朴素而得体的衣著、不凡的谈吐,还是能
使人感觉到她身上那种高雅的气质。我并没有特意问她学佛的经历,但她却很有兴致地
向我讲起了她的世间生活和学佛历程。
我叫如志,今年65岁。一九五...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1 20141017晨起熏法香如是我闻思(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未来大爱
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佛隐实施权降尊就卑
四子自告白畏大乐小
迷实滞于权不受大乘
佛慈施大教随根施大
佛陀的慈悲,为了要教育众生,就是这样的耐心,这样的爱心。佛陀隐实施权,他
将他所觉悟的境界,所体会了解的大道理,他将它暂时隐藏起来,随顺众生的根机,就
是这样来教育我们,这种降尊就卑,这精神实在是让我们感动。佛陀觉悟之后,他可以
这样享受体会大道理,那个心境与天体宇宙合一。他可以这样逍遥自在,何苦走入人群
,跟人群、比丘众,过同样的生活?这就是佛陀的伟大,爱护众生,就像是疼惜一个孩
子,对孩子这分的爱护倍加,世间慈父就是这样。
他对每一个弟子都是用平等的方法,随他的根机,投给他的教法。看看,我们从<
信解品>开始,四位僧团中的领导者,四位大尊者,由须菩提领导,有四位走出来,向
着佛陀忏悔,表白了他的心,过去所听法,所了解,那种的心态。以为自己知道,「四
谛法」,人间苦不堪,人跟人的中间,这种爱恨情仇,纠缠不清,生生世世,加上了生
老病死,真苦啊!所以没有想要再在来人间,他把这个道理,就这样一直一直就...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2 谢了, 看到第4章了, 第一节还行, 讲胎儿的这一段太恶心了吧?
前面看着有点象拍案惊奇
第一节 安立四谛的次第
佛陀安立苦集灭道四谛的次第有着甚深的密意。四谛之中,苦为世间之果,集为
世间之因,灭为出世间之果,道为出世间之因。
或有问曰:既然集为因,苦为果,为何集在苦之后?
答: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三有世间的真相惟是痛苦,就会颠倒地将世间所谓
的圆满执著为安乐,既然是安乐,何必要出离,这样就不能发起真正希求解脱的心。出
离心的根本既然断绝,如何能趋向解脱?所以首先要揭示世间真实是苦,无有安乐,将
世间痛苦的面目再再地揭示出来,才能触动内心,因而最初先谈苦谛。
此后,自见堕于苦海之中,则于苦海之中希求出离,便见此苦必须息灭。然而如
果不能认识痛苦产生的根源,不在因上止息,痛苦终究不会息灭。所以接下来就要寻找
痛苦之因,故于苦后宣说集谛。
寻本溯源,我们知道痛苦由业产生,而业又是以贪嗔痴烦恼而发起,烦恼的根本
乃是我执,这样便明白了集谛。
既知集谛,若见我执亦能息灭,就会欣慕寂灭我执的解脱境界,因而誓愿现证息
灭痛苦的灭谛,故于集后宣说灭谛。
又有问曰:既然了知世间是苦,则应苦后直接宣...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33 你要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寄托于谁
作者:索达吉堪布来源:《入行论》
我们不能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完全寄托在某个上师或某个圣者身上,这样会耽误自己
的修行,结果也不一定获得解脱。当然,这并不是说诸佛菩萨没有加持力,而是众生的
因缘若不具足的话,即使他的大悲心再怎么强烈,也是望尘莫及的。藏地历来有一种说
法:“自己若没有信心的环,大悲的铁钩也无法勾招。”如果我们对佛法没有真实的信
心,即便诸佛菩萨具有大慈大悲、无碍的智慧,也是不能获得救度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往昔曾有无数的如来来到这个世界转fa轮,以大悲心赐予众
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但我们这些可怜的众生,由于愚昧无知、蛮横野蛮的缘故,一直
未能成为他们所度化的对境。
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过去有许多的光明劫(原注:光明劫:又叫明劫,指圆满
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就我们这一劫来讲,释迦
牟尼佛之前有三大佛陀出世,释迦牟尼佛之后,也有龙猛菩萨、无著菩萨等印藏汉无数
的高僧大德及诸佛菩萨的化身来到世间,为无量有缘众生传授妙法,令他们依此而获得
解脱。可是我们在座的人,除了有些可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以外,像我这样的凡夫都...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4 本帖最后由 悦音海螺888 于 2015-6-3 09:46 编辑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一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往生法。我们所用的《
阿弥陀佛修法仪轨》中,除了一些前行和后行部分,还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
内容,这属于密宗的修法,此外还有每天都在念的“极乐愿文”。
《极乐愿文》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念的是乔美仁波切所著的《极乐愿文》。这个《
极乐愿文》是非常殊胜的,现在藏地每个寺院,每个修行人都在念。乔美仁波切是一位
非常殊胜、具德的上师,他的发心也非常清净,他所造的《极乐愿文》也有不共的加持
力。在藏地,大家都对《极乐愿文》有信心,我们也要对《极乐愿文》有具足的信心。
虽然它只是个愿文,但是包含了往生四因。显宗里主要讲的是往生四因,若是要往
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个因(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具备了,就能够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若是这四个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四因主要是佛在
《阿弥陀经》里讲的。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35 外寂静和内寂静---索达吉堪布 «般若摄颂浅释»37课开示
寂静分为外寂静和内寂静。
所谓外寂静就是指住于寂静之地,没有其他任何外缘的干扰。
真正的寂静是内寂静:有些人始终居住在村落、城邑、都市,内心时时刻刻具足帮助或
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行为上也一直在利益众生,根本没有贪执自己的利益,永远不希求
声闻阿罗汉及独觉的自私自利寂灭境界,而精勤于大菩提之道。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
像凡夫人一样,始终为自己服务。
确实,住在大城市里的凡夫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但大菩萨或佛
子完全不相同,他们无论住在什么样的环境,始终都会利益众生。即使表面上看来,他
们好像不寂静,但实际上已经获得真正的寂静——诸佛菩萨的内寂静。虽然他们的身体
没有安住在寂静的地方,已经处于繁华的城市当中,但心里已经远离自私自利和希求寂
灭果位的杂染与散乱。也就是说,他们的心始终安住于最殊胜、最高尚的境界当中,而
这就是真正的寂静。
有些人经常说:我看见人就烦,所以不愿意发心,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很想长期住在寂
静处。虽然有些教言也说:对初学者来讲,或在禅修的时候,应该远离散乱、远离人群
,身体...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6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37 佛陀大悲周遍,为什么不代众生受苦,让一切众生都脱离轮回?
问 1:
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他人无法代受,那为什么仁慈瑜伽可代狗受打?既然如此,那
佛陀大悲周遍,为什么不代众生受苦,让一切众生都脱离轮回?
索达吉堪布答:
仁慈瑜伽的行为,是自他交换的一种境界,但并不是所有众生的痛苦都可以代受。
打个比方说,一个人犯罪后,某领导帮他化解了牢狱之灾,使他没有受苦,但不能说这
个领导能这样的话,国家主席的权力更大,为什么不帮助全国的人不受苦?
要知道,众生业力现前时,如果因缘具足,可由别人代受痛苦;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像
《现观庄严论释》中所说,纵然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也无法以大悲手进行救护。因此,
每个众生的因缘不同,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业力,自己造了,自己必须要承受!
问 2:
圣者通过自他交换代众生受苦,那众生还有没有痛苦?
索达吉堪布答:
有些也有痛苦,有些会减轻痛苦。
问 3:
众生减轻痛苦后,他自己会不会知道呢?
索达吉堪布答:
不一定知道。
问 4:
不知道的话,他就不会生起感恩心,善根也不会增长。
索达吉堪布答:
那不要紧!大成就者并不希求感恩,我们凡夫才需要感恩。你看佛陀给我们...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8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9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0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2010年6月24日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欲望是苦 (正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6 19:43:42 2013, 美东)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3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2818 | 44 好久上不来了, 也不知道下次网管什么时候打盹。
回来几个月了,总体感觉是好坏参半吧:关于另外一个帖子中,我个人觉得不少人过于
负面,而也也不少人过于乐观,我想现实可能离两方面都有差距;客观的说,无论是博
士,博士后等等,前景等直接与自己的能力的水平有关。
总体而言,国内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变的地方,各个层面和方面的;但是绝对是已经
有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竞争的平台,所以有本事和耐心的人肯定是有机会的;当然
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其实国外也这样)。对我个人而言,回来最大的正面是觉得平台不
一样,机会多,同各个层面,国内外,基础临床,的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很多,个人上
升的空间大,比我回来前感觉的可能还多和大;整天都很忙,但心境比较积极;当然,
压力也非常大,来自各个方面的,包括人际,合作,经费,实验室人员建设等等,太多
的事情,太多的压力,很多杂事,烦心的紧,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是累(痛)并快乐
着。
顺便说一下我实验室的人员建设(有意者也可以投条哈:)),也提醒一下后来者
,很多事情真的很不容易,只有多动脑筋:应该说我还是比较幸运哈,收到不少很强的
候选人(包括国内国外的),面试了一些,有...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2818 | 45 好久上不来了, 也不知道下次网管什么时候打盹。
回来几个月了,总体感觉是好坏参半吧:关于另外一个帖子中,我个人觉得不少人过于
负面,而也也不少人过于乐观,我想现实可能离两方面都有差距;客观的说,无论是博
士,博士后等等,前景等直接与自己的能力的水平有关。
总体而言,国内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变的地方,各个层面和方面的;但是绝对是已经
有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竞争的平台,所以有本事和耐心的人肯定是有机会的;当然
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其实国外也这样)。对我个人而言,回来最大的正面是觉得平台不
一样,机会多,同各个层面,国内外,基础临床,的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很多,个人上
升的空间大,比我回来前感觉的可能还多和大;整天都很忙,但心境比较积极;当然,
压力也非常大,来自各个方面的,包括人际,合作,经费,实验室人员建设等等,太多
的事情,太多的压力,很多杂事,烦心的紧,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是累(痛)并快乐
着。
顺便说一下我实验室的人员建设(有意者也可以投条哈:)),也提醒一下后来者
,很多事情真的很不容易,只有多动脑筋:应该说我还是比较幸运哈,收到不少很强的
候选人(包括国内国外的),面试了一些,有...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6 关于看破今世,印度单巴桑吉尊者有这样一段教言:“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
要执著为常有!”
世间的一切犹如梦幻泡影,一会儿就消失了,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当年特别执著的财物
、衣服等,现在一看,已经没了丝毫感觉;而今天自己贪著的对境,过几年也会是如此
。所以,万法无有任何实质,不要把这些一直耽著为常有。
“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
有些人特别爱重名声,为了美名远扬,付出自己的一切都愿意。其实这是修行不好的标
志。出了名又有什么用?即使你在全世界无人不知,但当死亡来临时,名声又能带给你
什么?诚如《不退转法轮经》所云:“若有重名誉,是名远菩提,是声犹如响,分别故
多种。”假如特别重视名誉,此人则已远离了菩提,因为名声如空谷声一样,没有任何
实义,只不过是人们以分别心扩大了它的价值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出家
还是在家,若要看破今世、希求解脱,最好不要特别耽著名声。
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中,就讲过一则非常好的公案:五代后汉有位恒超法师,他
讲演经论二十多年,一直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郡守李公素来敬佩大师,想上章表奏皇
帝,颁赐紫袈裟给大师。大师写了...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9471 | 47 民主社会里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天真,因为“天真”的涵义就是“堂堂正正地
、真实地活着”。所以真心希求民主的人也必定是渴求天真的人。多数中国人有一种惧
怕天真、想尽力摆脱天真的倾向。与美国人喜爱天真、保持天真一样,这是制度对人的
影响,是人的自我保护行为。人是很聪明的动物,总是往最适合生存的模式上去调整自
己。
我们在这里作一些思辩,有时候有很复杂很阴暗的思想。在生活里身边的老美也会觉得
我们不够坦诚、有些神秘。但是回到国内,我们这帮人可能是相对很天真的呢,因为美
国这个民主的环境毕竟给了我们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把个人利益
的伸张当作了一个默认项。 |
|
v****e 发帖数: 19471 | 48 民主社会里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天真,因为“天真”的涵义就是“堂堂正正地
、真实地活着”。所以真心希求民主的人也必定是渴求天真的人。多数中国人有一种惧
怕天真、想尽力摆脱天真的倾向。与美国人喜爱天真、保持天真一样,这是制度对人的
影响,是人的自我保护行为。人是很聪明的动物,总是往最适合生存的模式上去调整自
己。
我们在这里作一些思辩,有时候有很复杂很阴暗的思想。在生活里身边的老美也会觉得
我们不够坦诚、有些神秘。但是回到国内,我们这帮人可能是相对很天真的呢,因为美
国这个民主的环境毕竟给了我们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把个人利益
的伸张当作了一个默认项。 |
|
z*x 发帖数: 46 | 49 1. 尊敬的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首先,请允许我以“尊敬的”字眼称呼您,在对您毫
无认知,从而无法对您个人及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之前,出于礼貌,更多的是基于
您市长公职的身份和对国家名器的尊重,我觉得用这三个字称呼是比较恰当的。
2. 从更准确的意义上讲,这封公开信并不是专门写给您的,您可以理解成是
写给在国家行政序列中,基于您行政身份及职责所代表的潍坊市人民政府及其所辖的潍
城区人民政府,西关街道办事处,您也可以理解成是写给您所属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乃
至更高层负责人。我从网上了解到您具有工学博士学位,长期服务于政府部门,同样,
我也服务于政府工作部门过,也在接受博士阶段的教育,研习法律;基于您所领导的行
政序列中的基层官员曾对我公开承认,“我们就是没有素质!”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也无
愧于这句话,我觉得与您沟通会比较融洽。
3. 我与您素不相识,从无瓜葛,就像我与国家主席虽属校友,但关系如同你
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我甚至是直到最近才从网上查潍坊市的市长是您。我与您的
联系或关系仅仅在于:我离家十年,求学京华,并非您治下的百姓,而我的父母与村里
的人生活...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 | 50 1. 尊敬的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首先,请允许我以“尊敬的”字眼称呼您,在对您毫
无认知,从而无法对您个人及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之前,出于礼貌,更多的是基于
您市长公职的身份和对国家名器的尊重,我觉得用这三个字称呼是比较恰当的。
2. 从更准确的意义上讲,这封公开信并不是专门写给您的,您可以理解成是写给在国
家行政序列中,基于您行政身份及职责所代表的潍坊市人民政府及其所辖的潍城区人民
政府,西关街道办事处,您也可以理解成是写给您所属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乃至更高层
负责人。我从网上了解到您具有工学博士学位,长期服务于政府部门,同样,我也服务
于政府工作部门过,也在接受博士阶段的教育,研习法律;基于您所领导的行政序列中
的基层官员曾对我公开承认,“我们就是没有素质!”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也无愧于这句
话,我觉得与您沟通会比较融洽。
3. 我与您素不相识,从无瓜葛,就像我与国家主席虽属校友,但关系如同你我,唯是
风马牛不相及也。我甚至是直到最近才从网上查潍坊市的市长是您。我与您的联系或关
系仅仅在于:我离家十年,求学京华,并非您治下的百姓,而我的父母与村里的人生活
在您所负责的行政区域之内,用法律...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