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家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O****X
发帖数: 2429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玄武门之变中的李渊
守卫和文官都被买通了
而且李二的家丁拿着AK47火箭筒来逼宫,老李能有啥选择,眼前亏不吃那就要被嘟嘟了
v*****s
发帖数: 20290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其顿对秦优势在哪里?
到倭寇那会儿,军户基本上就只种田了,也就九边的军户偶尔还会跟着老大的家丁去塞
外武装游行。
l**********2
发帖数: 6
3
思念依然如故 -- 纪念父亲陈庚(锦秋)被害60周年
亲爱的爸爸:
今年是您离开我们60周年,你的冤案还未澄清,真是对不起了,是我的无能,连清末民
初的“杨三姐”都不如。枉为你的儿女。我所经历的这60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可以
说是社会大学人生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了,但还是解不开您冤死的谜团。请您在天之灵指
点迷津。
去年有个叫曾春林(他在遥远的西双版纳边陲之地的黎明农垦场)的到处寻找我们,打
听您的情况。他是老家穷苦农民的儿子,今年也八十多岁了。他多次打电话对我说:“
这一生都是得到你们一家的帮助才能活下来,没被抓壮丁。我在南京得了重病是您父亲
亲自背我上下楼,就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天底下的师长背勤务兵的也只有你父亲了
吧!”那些害你的人就连这样一个被充到边疆的无名小卒都不放过。他也在运动中也受
到牵连,被要求把给陈庚当兵的历史交代清楚,我妈的小堂妹(望秋)见你时才两三岁
,后来她在茶陵乡东钨矿工作领导要她填表,写上社会关系,她填的亲姐姐赵德端,姐
夫魏士显(是抗大的老革命,是一野彭德怀、甘泗淇所属的优秀政治干部),那人恶狠
狠地对她说这是假的,你想蒙混过关!你一定要把你与反革命姐夫陈... 阅读全帖
f****s
发帖数: 27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大恶人”比窦娥还要冤
1949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不曾见识过生活中真正的地主的横行霸道和凶狠残暴。但几十
年来,大家却都感觉地主们就象宣传所说的那样坏。之所以如此,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是我们从小到大长期所受一面倒的政治宣传所致。只要一提到“地主”,我们就会不由
自主、不约而同的想到至今仍在我们记忆中栩栩如生的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和周扒
皮。他们是“地主阶级”的四个活教材,是我们心目中“地主”的化身。不过,从现今
已经披露出来的有限资料来看,这四个人物,无一不是假典型。
【1】四大地主中,唯一的真实人物是四川的刘文彩。1965年初,在大邑县刘文彩地主
庄园陈列馆,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泥巴塑造了一组解放前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群像,
这组以刘文彩爲原型名爲《收租院》的泥塑大大小小共114个,一个个栩栩如生,无言
地诉说着刘文彩当年所干的种种坏事与罪恶--从小斗放贷、大斗收租、私设地牢、草菅
人命,到喝人血、吃人奶……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的刘文彩与作品中塑造出
来的刘文彩不是一回事。

1999年 11月,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笑蜀先生所著的《刘文彩真相》一书,该书澄
清了加在刘文彩身上的众多不实之词,为我...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612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dxp (A Daytrader, X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说说祖上抗日的事.绝对真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5 01:07:05 2012, 美东)
说说祖上抗日的事.绝对真实
哥哥, 老家, 北京, 传统, 兄弟
家里老人口述.我整理
70多年前.奶奶家是当地的一个比较传统的大户
住在一个小山村里.离县城几十里地
家里有十多套车马.土地就更多了
奶奶的几个哥哥都在城里上过洋学堂.后来都回了老家.娶的媳妇也都是附近几个县的大
地主家闺女
让我奶奶也去上学.我奶奶说 “上学有JB用?”(原话)
把几个哥哥气得不行.于是就没有上过学
当年兄弟几个去县城都是骑着马带着枪.跟着家丁
和当时国府的县长关系很好.据说那县长还是很有文化的一个人.做官也算清廉
转眼就到了37年.先是看到逃难的人.从北京一带过来的.一路往南跑.说是北方开战了
当时本地人们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人心惶惶
过了几天.兄弟几个商量着去趟县城.问问县长是怎么回事
结果到县政府一看.没人了!感觉不对劲.连忙往家赶....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攘外比先安内的说法
你这个比喻完全是混淆视听,当时的土工能给老蒋当枪使老蒋也不会那么急着去剿共了。
正确的比喻是:隔壁村子的人已经砸到你这个村长的客厅了,这个时候你在村里的仇人
只是做个样子打一下外村人,实际上乘机把你家的细软,妻妾,武器,家丁全往自己家
搬。不光这样,这个仇人还在阴阳怪气的说你抵抗外村的打砸抢不利,而这个仇人要比
外人好收拾的多,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想先把这个背后捅刀子的家伙给收拾了,再组织全
村子的人力物力争取把隔壁村子的人给赶出去?
在生死存亡之际,土共内斗一点都不比老蒋清剿土共差,肃反,AB团,红一红四路线之
争的时候,土共也面临彻底失败的危险,不照样斗的欢的很?
攘外必先安内原则上是对的,操作上出了问题,应该让东北军去跟小日本硬碰硬,让别
的信得过的军阀或者中央军换防下来去搞土共。
m******r
发帖数: 4351
7
沈万三其实也是死有余辜了。
说起解放前的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决非是现在的果粉美化的那样,如同田园牧歌那样美
好。即使真有地主吃糠咽菜,长工大米白面当爷爷奶奶伺候着的事情,那也不是普遍现
象。更典型的倒是白毛女和黄世仁的那样的剧情故事。因为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之
间的关系是个博弈关系,而农民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力量的博弈中,如果失去有效的
制约,那么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将会竭尽所能利用其优势把利益的攫取发挥到最大限度。
(就是所谓的不是东方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个例子就是国内的房客和房东
的关系,善良的房客会被房东欺;善良的房东会被房客欺, 最终结果是劣币淘汰良币)
地主中大地主人数较少,多数是中小地主。中小地主都想扩大自己的土地,但在通常情
况下,一部分地主兼并土地上升了,也有一部分地主因子孙逐代分田下降为农民或遭遇
其他原因破产了。中小地主想兼并土地,加速上升,光靠省吃俭用纯属天方夜谭,必须
得采取其他途径,主要是三种:做官,放债,暴力。大致上,主要的途径就是放高利贷
。高利贷最终要落实到收债这一环节,一定要有黑社会一般的暴力,还要有官府的后台
,然后是商人的金钱。所以古代其实和...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 vs 毛文龙
也来转个: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几个原因,
一,袁崇焕管不到毛文龙,而且毛的功劳比他大。史书记载的袁崇焕“好为大言”就是
喜欢放卫星扯大炮,代表就是他的五年平辽东一年平到北京城。可见袁崇焕这个人极端
的自负,追求的是权力的极端统一。但是呢,他身为蓟辽督师是管不了毛文龙的,因为
毛文龙归山东登莱节制。唯一能够对毛文龙有监督权力的是他那个二品的右都察御史的
兼职,不过在明朝只要做到了巡抚的基本都有这个兼职,没什么稀奇,而且右都察御史
是言官没有实际权力。袁崇焕手上的尚方剑也只能斩五品以下的官员,停职三品以下的
官员,毛文龙的手上也捏着一把尚方剑。也就是说袁崇焕这个二品文官要是对毛文龙有
什么不满也只能打小报告告诉皇帝,他自己对身为一品武将持节钦差的毛文龙什么都作
不了。
而袁崇焕被朝廷承认的最大功劳也就是在宁远获得的二百八十枚首级,毛文龙能够确认
的战果有数千首级,其中一部分还是袁崇焕还没做蓟辽督师的时候确认的,袁崇焕当年
自己查认后说“俱是真正壮夷”
你看啊,老袁作为一个极端自负又有一定暴力倾向的人,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军饷拿着
,蓟辽两地三十万大军的节制着,一说缺盔甲皇帝立刻给发了...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钟鸣 最后更新:2009-06-11 12:14:20
标签三星堆甲骨文蝌蚪文打印小字体
大●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在何
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在夏后
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后
,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文
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图1
民间收藏的玉石铭文拓片(文字未破译)
图2
蝌蚪文龙玺印拓(文字未破译)尺寸:12×9.5厘米
图3
蝌蚪文龙玺 尺寸:通高121厘米 现藏于民间
图4
彝文 直译:鹰眼守家 意译:鹰眼守护疆域 彝族学者阿余铁日2009年4月15日所破译的
印文
图5
神龟负洛书玉雕尺寸:通高50厘米 现藏于民间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堆文
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史上
“中国”的说法很晚。这... 阅读全帖
k**o
发帖数: 15334
10
像罗马人上千年都是崇尚当兵光荣的理念。汉人古代几乎没有朝代有当兵光荣
的时候。
秦朝普通士兵待遇很差,很多原本还是囚徒奴隶,只有立功之后才能
好点。
汉晋士兵待遇很普通。隋朝待遇很差,皇帝被自己的禁卫军砍了脑袋。
唐朝初期可能是士兵待遇最好的朝代,因为实行精兵政策。不过安史之乱之后
就不行了,可能藩镇兵待遇要比中央兵好。
宋朝士兵待遇极差,甚至连武将待遇也很差,基本在文官面前就像奴仆
一样。
明朝士兵待遇极差,兵户为人唾弃鄙视,粮饷常被克扣。武将待遇倒还行,
克扣粮饷养家丁,比较滋润。
k**o
发帖数: 15334
11
像罗马人上千年都是崇尚当兵光荣的理念。汉人古代几乎没有朝代有当兵光荣
的时候。
秦朝普通士兵待遇很差,很多原本还是囚徒奴隶,只有立功之后才能
好点。
汉晋士兵待遇很普通。隋朝待遇很差,皇帝被自己的禁卫军砍了脑袋。
唐朝初期可能是士兵待遇最好的朝代,因为实行精兵政策。不过安史之乱之后
就不行了,可能藩镇兵待遇要比中央兵好。
宋朝士兵待遇极差,甚至连武将待遇也很差,基本在文官面前就像奴仆
一样。
明朝士兵待遇极差,兵户为人唾弃鄙视,粮饷常被克扣。武将待遇倒还行,
克扣粮饷养家丁,比较滋润。
i***h
发帖数: 12655
12
明军有战斗力的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家丁吧
解放军穿越直接军力提高十倍有没有
m******r
发帖数: 4351
13
我对这个说法其实没有太多研究。这个说法的本质就是阴谋论,就是说如果辽东出个安
禄山,明廷就完蛋,这始终是中原王朝最关切的核心利益。其他都要让步。所谓万历三
大役,就是拆辽东铁骑的三部曲,不仅仅是你说的万历援朝。
至于萨尔浒,你说得不正确,这个时候主力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客军
了。
从关内调客军好像是因为辽军被消耗的缘故。其实不然。因为完全可以从辽东本土,如
之前那样以新辟土地召募新兵募兵。又省饷又有战斗力,不至于出现后来辽沈战役那种
客军没死几个撒丫子狂逃的情景。可是实际情况就是明朝的选择就是用很费钱的客兵。
如黄宗羲说"各边有警,调发客军,客军食此地新饷,其家口又支原地旧饷,况且客军
不归,原地再补以新兵,一兵费三饷"。
而且对辽东原先那些类似于职业军人的家丁,万历后期干脆革去大部分,存留下来的家
丁也只支给单粮, "一时亦觉省饷,以后辽兵遂不能战"
岳飞这个你完全理解错了。岳飞之死就因为他能力太强,赵构本人能力太弱hold不住。
不趁着岳飞没成气候自己能控制的时候解决他,难道你还等他收复汴梁,威望达到顶点
不好下手的时候不成?在封闭体系里,将领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是博弈...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4
1 你确定辽军是分土地的?我怎么觉得和明朝体制不合呢。
2 客军怎么了?征调客军就是因为辽军根本不堪一战,闻警即逃。沈阳之战,投降以后
立即炮口转向开轰前同袍的是辽军,被大炮轰骑兵冲都死战不退最后全军覆没的是浙军
和白杆兵。辽军既无战力,当然得抽调全国边军精锐解燃眉之急。王化贞也是号称要以
辽人守辽土,事又如何?
3 万历援朝以后到萨尔浒之前,辽东本来就比较平静,裁撤不合祖制的家丁系统也很正
常,矮帝还搞百万大裁军呢。
4 岳飞那个你理解的也不对,朝廷要收回控制权是对的,所以三大将同时被升到枢密副
使的闲职 ,但不存在朝廷控制不住武将的情况。事实上三大将的兵权被收以后,底下
部队基本没有任何反弹。岳飞的死也不是因为赵九担心他功高震主什么的,他是赵九一
手从小兵提拔起来的,一点西军的背景都没有,基本算赵九相当亲信的嫡系武将(本来
是第一亲信,后来被杨忻中取代了),而且他被捕的时候已经赋闲在家了。他的首级就
是被赵九和秦桧合伙用来向金廷献媚,表示议和诚意的。说了好多次了吧,本来第一人
选是韩世忠,岳飞先知道了小道消息,通知了老韩,老韩连夜进宫面圣,哭诉当年苗刘
兵变的往事,赵九不好意思,就...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其实也没有啥大错
这个我也想过。仔细看明朝同后金的几次关键性战役,输的都很令人惋惜。后金认为自
己得天之助,比如后金破口打遵化,就那么一个梯子够高,结果就攻进去了。
但我认为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明朝就像一个老爷车,虽然能正常上路,但到了玩命的
关键时刻总是在某个环节掉链子。
大的明显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其一个是之前把精锐都损失光了。就好比重建的74师,短时间内就是不如张灵甫带的那
个能战一样。因为练兵需要时间,需要钱,还得有胜仗来攒经验值。所以我认为袁崇焕
的那套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没错,要是军队总不打胜仗,士气就没了。
第二是明朝的体制,故意把部队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总兵统领,这样目的是为了防止了某
个将领势力坐大。但是后果有两个,一是单个总兵所带的兵不多,实力不够(一般五千
到一万左右),要是勇猛点的,就被后金以多打少给吃掉了,比如沈阳的第二是每个将
领靠家丁作战和升迁,所以倾向于保存实力,所以经常出现一支军队作战,另一支军队
观望甚至先逃跑的事情。打仗的时候号令又不能完全统一,各自为战,各怀鬼胎。尤其
经常出现几个总兵互相不合的情况,像援救大凌河的长山之战就是如此。
第三是猪一样的队友,崇祯。己巳...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017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其实也没有啥大错
其一个是之前把精锐都损失光了。就好比重建的74师,短时间内就是不如张灵甫带的那
个能战一样。因为练兵需要时间,需要钱,还得有胜仗来攒经验值。所以我认为袁崇焕
的那套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没错,要是军队总不打胜仗,士气就没了。
==========
袁督师筑垒可以理解
但之前那么多精锐都损失了非常难以理解
尤其是战术战役层面上
为啥每次都被人打成以多打少?
第二是明朝的体制,故意把部队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总兵统领,这样目的是为了防止了某
个将领势力坐大。但是后果有两个,一是单个总兵所带的兵不多,实力不够(一般五千
到一万左右),要是勇猛点的,就被后金以多打少给吃掉了,比如沈阳的第二是每个将
领靠家丁作战和升迁,所以倾向于保存实力,所以经常出现一支军队作战,另一支军队
观望甚至先逃跑的事情。打仗的时候号令又不能完全统一,各自为战,各怀鬼胎。尤其
经常出现几个总兵互相不合的情况,像援救大凌河的长山之战就是如此。
=========
后金方面没有这个问题?
每个将领有多少牛录不是也关系他各自的生死?
第三是猪一样的队友,崇祯。己巳之变崇祯送死那么多部队就不说了。洪承畴的十三万
人马送掉也是被崇祯一味催...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43
17
这种比较不大公平。
曹操家世好,有原始资本,一开始曹姓夏侯姓的亲戚聚在一起,光家丁就几千人。
人才也不是光谈理想就能饱,没那么多一见面就死心塌地为你卖命的风云际会。都是看
着你有人有钱势力才来和你混饭吃。最明显的是袁绍,用人能力再弱,但地盘名望在那
儿,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济济一堂。
刘备创业早期相当落魄,织席贩履之徒,除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去求人,没有别的办法
。未必就是自己喜欢这么低声下气。刘备有了地盘之后,看他让魏延当汉中太守的行为
,气魄不必曹操小。
J*******3
发帖数: 165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懿大传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19
别听侉子在那胡编。他们适合做历史演绎, 不适合研究历史,满脑子的历史都是自己
想出来的。
抬旗 指从普通旗换到皇帝直属的 镶黄 正黄 正白三旗。包衣也不是什么贱称, 包衣
指 皇族的家丁,亲信,女真人也有包衣。满洲分佛满洲 和依彻满洲 也就是老满洲和
新满洲,依彻满洲指后期加入八旗满洲的 锡伯 索伦 和厄鲁特人。
各旗及满洲蒙古汉军的地位 跟加入八旗的早晚与皇帝的亲近程度有关,并不是按照民
族那么来的。
r****p
发帖数: 1854
20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0182
21
契丹族发源于辽河流域,世代逐水草而居。公元914年,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
各部落,仿照中原制度,建立了契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帝国。耶律阿保机最初是迭
刺部酋长,它在统一整个契丹,成为天皇帝的过程中,契丹的军事力量随着人口的激增
和统治地域的扩大而不断壮大。阿保机吞灭渤海国时,统治区域达伍千公里,拥兵数十
万,设五座首府,十五个地方府级政权。当时中原正是五代各个短命军事王朝的相争时
期。石敬塘为了称帝,竟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契丹求得军事援助。接管燕云十
六州后,契丹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以至史书称其“民众兵强,莫之能御矣”。不
久以后中原出现的北宋王朝(公元970年建立),已经不可能控御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了。
辽代的兵役制度,具有游牧民族的特性,即兵民自然合一,所有男丁都是现役和预备役
士兵。辽制规定:年龄在十五至五十岁的所有民丁,都隶属兵籍;每一正军须配备三匹
战马和用于打草谷(意为掠夺)、守营铺的家丁各一名。
正军的职责是:扈从皇帝、听候召命和守土卫邦。
每一名正军必须自备所有宿卫和争战的器甲,主要包括马匹、铁甲、长短枪、弓箭、斧
钺、火刀石、羁马绳等。器甲和粮草自备,... 阅读全帖
k**o
发帖数: 1533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不怎么冤吧
这个很难,为什么袁要杀毛文龙,因为毛文龙脱离了袁崇焕管辖,袁妄图用
杀毛文龙来收编东江镇到自己旗下。但是你和袁崇焕都没有意识到,这几乎
是不可能的。因为东江镇本身就是毛文龙当年带200家丁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朝廷几乎没有给予任何支援。毛文龙就是这个集团的核心。杀了毛文龙,没
有任何人能服众。你让徐达,常遇春穿越过来也没用,因为这个集团只认
毛文龙。事实证明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基本就失去了作用,反而成了朝廷
的隐患,最后朝廷付出的代价是满清入关劫掠,京畿糜烂,山东糜烂,
数千东江兵投后金,外加送去了大炮。
这一切都是袁崇焕假传圣旨,枉杀朝廷一品大员造成的恶劣后果。
l***y
发帖数: 116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
[ 作者:钟 鸣 日期:2012-1-14 来源:彝族人网  点击:1294 评论:0 ]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
后,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
文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
在何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
在夏后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
革夏后,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
星堆文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
堆文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
史上“中国”的说法很晚。这点他是对的。
 《礼记·中庸》“洋溢乎中国”,《汉书》“统天下,理中国”……,都指的是
中原黄河流域... 阅读全帖
n******5
发帖数: 1990
24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n******5
发帖数: 1990
25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宗室不是据说有百万么
据说明亡时,宗室有百万人口
崇祯为啥不能从自家这百万人强征点银子出来花
甚至直接从这百万人中组织部队,也是一股人数不可忽视的乌合之众啊
如果再能把男家丁都带上,天下在手啊
h*****h
发帖数: 139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姓氏的传承
中国文化金字塔结构,我想秦汉之交时,跟明治之前的日本人一样,有姓氏的人是少数
,其他人都是靠攀附大姓。比如某贵族的家奴仆役,就都随他的姓了。这种情况在评书
中都有残留:家丁常常跟主人同姓。如果真相信姓氏源流,我们所有人都是贵族后裔,
可能吗?姓什么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中国人老爱在这事上纠结。
p****p
发帖数: 3360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姓氏的传承
族谱老规矩不少。女儿,改姓的家丁都不可能入谱的。
h*****h
发帖数: 139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姓氏的传承
中国文化金字塔结构,我想秦汉之交时,跟明治之前的日本人一样,有姓氏的人是少数
,其他人都是靠攀附大姓。比如某贵族的家奴仆役,就都随他的姓了。这种情况在评书
中都有残留:家丁常常跟主人同姓。如果真相信姓氏源流,我们所有人都是贵族后裔,
可能吗?姓什么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中国人老爱在这事上纠结。
p****p
发帖数: 336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姓氏的传承
族谱老规矩不少。女儿,改姓的家丁都不可能入谱的。
v*****s
发帖数: 20290
31
听他胡扯。明朝军制,内地的卫所兵本来就很扯,根本没有战斗力。这就是一股到处流
窜的惯匪。各地文官都是把部队集结到城内守城,不愿出战。南京城外守军300人出战
,结果被人乘吃饭的时候突袭了。最后是苏松巡抚出面,带了一支兵把他们追到太湖边
上给围剿了。
明军当时一般卫所兵比农民都不如,打仗都只能靠将领的亲信家丁,看人数没意义。
v*****s
发帖数: 20290
32
尼玛,想找你一个不胡说的帖子都找不到。碧蹄馆明军算上杨元的援军总共也才出动两
万不到,李如松带的本部前锋大概五千人,被日军3万人包围伏击了。这仗他大概损失
了两千不到,但是死的都是他自己的精锐家丁,所以算非常惨重了。
李如松打仗根本不喜欢人多,他的风格就是带几千亲军出去打猎,后来也是死在这个上
面了。
K**********i
发帖数: 22099
33
这倒是。
我也看过好几种说法,一说是你这个,还有一说是碧蹄馆消灭明军两万,这两个哪个可
信我倾向于你说那个~
不过真的是两种说法都有。
几千人就敢去的确太嚣张了,明军的战斗力太弱,就算是精锐家丁和亲军,碰到等数目
的日本人和满洲人也是个死。
当然,早死和晚死的区别,他不用悲愤。
K**********i
发帖数: 2209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感于一些讨论
哈哈,原来你们明国当兵的都没有训练,拿着武器还打不过普通农民。
真牛。
打你脸的帖子来了:
=============================================
发信人: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明朝末年53名倭寇曾流窜浙皖苏三省 杀官兵数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7 19:47:15 2014, 美东)
听他胡扯。明朝军制,内地的卫所兵本来就很扯,根本没有战斗力。这就是一股到处流
窜的惯匪。各地文官都是把部队集结到城内守城,不愿出战。南京城外守军300人出战
,结果被人乘吃饭的时候突袭了。最后是苏松巡抚出面,带了一支兵把他们追到太湖边
上给围剿了。
明军当时一般卫所兵比农民都不如,打仗都只能靠将领的亲信家丁,看人数没意义。
=============================================
你说得是“没有战斗力”,这个谁都知道,不用炫耀你那点历史知识;问题是“没有战
斗力”和“没有训练”是 一回事儿么?
“明军当时一般卫所兵比农民都不如”是说战斗力吧?我没理...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35
李新峰
原载《明史研究》第六辑,转自象牙塔国史探微
正统十四年秋,明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导致
严重的军事危机,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这次战役的记载颇
多歧异与疑点,尚需条梳史料以澄清事实;明军参战人数、瓦剌军行进路线、明军回军
策略以及明边镇在土木之战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仍需探讨;以此为例,并可初步认识明
代中期京营、边镇的规模和有关明代前中期史实记载的可信程度。
关于土木之战中明军参战人数,最早的记载见于刘定之《否泰录》:“官军私属
共五十余万人。”[1]嘉靖后期以来,几乎所有言及出征人数的明代史家均沿袭此说,[
2]直至谈迁犹于“官军私属”强调甚明,[3]而清人自谷应泰以下均不提“私属”,径
作“官军五十万”乃至“五十余万”, [4]数字之差,语意全非。刘定之在《否泰录》
末说道:“臣因取目击耳闻,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
约其繁复,著为此录。”李实《李侍郎使北录》未记出征人数,[5]杨善《奉使录》今
不传,估计亦不及此。钱溥《袁彬传》今亦不见,其内容应为袁彬于塞外侍奉英宗的事
迹,也不太可能提到明军人数...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实在是黑暗可怕啊
凤阳花鼓:
“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
鬻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这首歌在明朝就很流行,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安徽凤阳民歌,其实不是,是明代浙
江人
写的。就说民歌,也应该算是浙江民歌。

这里可以听,曲调当然是后来人配的,笑。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11/n2224913.htm
《明史》朱元璋谕旨:凤阳实朕乡里,陵寝在焉。昔汉高皇帝丰县生,沛县长,后得了
天下,免其丰、沛二县之民粮差。今凤阳、临淮二县之民,虽不同我乡社,同钟离一邑
之民。朕起自临濠,以全乡曲。凤阳府有福的来做我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这块土上
,永不课征。每日间雍雍熙熙吃酒,逢着时节,买炷好香烧,献天地,结成义社,遵奉
乡饮酒礼。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
、大名”。(《明史.恭闵帝本纪》)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仗,燕王“乘纵火
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明史.成祖本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自动帮
助政府军抗击...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7
这都哪跟哪啊,议论的基础事实起码得差不多吧。
第一个,吴三桂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后面还有关宁军的一大拨人呢。这些人还有家
小。由于袁崇焕等的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关宁军虽然不能说是军阀,但也算是地主了。
祖家和吴家在锦州宁远都有不少地养活N多家丁。
第一,吴三桂勤王,就意味着宁远不要了,手下将士的家属都得跟着撤回来。虽然这样
,3月初十,吴三桂率宁远军民二十万撤离孤城入关,妇幼老少啼号,壅塞于道,每日
行50里。这个速度已经相当不慢了。3月16日,吴三桂一众进关.3月20日,吴三桂到达
丰润,这时候李自成攻破北京。四天行军149公里。平均速度大约为37.3公里/天。基本
上和己巳之变时候袁崇焕率关宁军援救蓟门的速度和后来李自成自北京攻击山海关的行
军速度差不多。
所以指责吴三桂勤王畏缩不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个,吴三桂冲冠一怒也情有可原。就算吴三桂不爱惜自己的家人,他手下的那帮将
士还在乎呢。流寇的名声一向很差,抢钱抢女人;而作为军头吴三桂的老爹都被拷掠,
女人被NTR,这让手下人如何不恐慌,怕李自成如此对待他们的家人?
第三个,抛弃山海关向南也是不行的。原因第一是家属还在山海关。第二是...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8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只是后来的小瘟疫了,类似大地震后的余震。
那个注解。其实是说两国军民在册的有那么多人。也就是官员公务员现役军人和屯田(
建设兵团)户籍总和,属于中央政权的直属力量。庄客,家丁,佃户,这些民间力量都
不在内的。
500万人只是我的猜测,从前后历史来看,比较合理的下限数据。就象读书不能断章取
义一样,读史最好也不能只盯着一个时间点,一段文字,死抠一本书。后面没多少年,
氐人下山,建立成国,又东砍西杀,一会儿死50万,一会儿死百万多。如果这些数据全
部大致准确,那么小学生都能算出来,根本对不上去。你可以说有些是夸张了。但是,
凭什么你说这个是夸张,那个不是?
g****t
发帖数: 4493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姒姓守陵四千年
四千年守陵
在绍兴会稽山下大禹陵旁,有一个四千年不易其址的姒氏村落,村民
们祖祖辈辈看护着祖先大禹的陵墓。

离绍兴市区东南6公里处,有座气势巍峨的禹陵。禹陵旁有个村子叫
禹陵村,村里住着大禹的后代姒氏家族。这个村可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村落,至今已
有四千多年历史,村里的姒氏家族世世代代看护着自己的祖先大禹的陵墓。
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曾对该村姒姓男子
抽取血样分析,发现该村男性村民拥有相同Y染色体基因类型,这种基因类型很少集中
在东南沿海。据悉,在人类基因组中,男性特有的一段Y染色体是世代相传千年不变的
,而且各地的类型不同。所以看男性这段基因,便可以知道他的祖先是什么人,从何方
来。
该村目前有姒姓100来户,近300人,最小的是大禹145代孙,但《姒
氏世谱》排辈分的“字号”只排到143代“成”字辈(村民取名爱将“成”写成“承”
)。据了解,目前姒姓人氏全国只有千人左右,该村是姒姓人最多的地方。
记者拜访了村里姒氏家族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姒绍品。他是大禹
141代孙,今年84岁。他说:“姒绍品是奶名,真名应该是姒振品,我是姒氏家族的‘
振’字辈。”他告诉...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0
毛泽东钟情的谢静宜 究竟隐藏多少秘密http://www.creaders.net
2015-03-09 11:28:19 丁抒
1960年谢静宜在杭州汪庄与毛泽东合影
1994年,李志绥通过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由于书中详
细披露了毛泽东不光彩的一面,且是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第一次在海外出书,叙
述亲眼所见的毛泽东其人其事,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从李志绥书中,提到在毛泽东身
边的女性工作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小谢”的译电员,即在文革中职位飞速蹿升的谢静宜
。作家丁抒撰文《文革时进入中共核心的女译电员谢静宜》透露,谢静宜虽直通天庭,
却由于某种不可言的原因委屈自己,曾到迟群下榻的招待所,向迟道歉,下跪讨饶。此
事“很快在清华园传开,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毛泽东的医生李志绥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众多“被毛腐化的女孩”时,写了这么一段:
大部分的女孩在初识毛时,仍是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毛的性生活、特殊性格和至
尊权势,在在都使这批年轻无知的女孩耳濡目染,逐渐堕落。多年来,我看着旧戏不断
重演。她们在成为毛的“女友”后,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日益趾高气昂。与毛的“特
殊关...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民易代时旗人状况
“濒临绝境的他们,忍受着别人的讥笑、指责,更看不懂书上的批评和辱骂。”
电影《一步之遥》让民初上海热议一时的“阎瑞生案”重又嚣闹了一回。被阎
瑞生谋杀的黄莲英,并不是电影中的贵胄后人,而是杭州驻防旗营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
。辛亥光复后,军政府没收旗营土地,驱逐了所有的旗兵及家眷,莲英一家无处可去,
父亲不久死了,母亲改嫁,将莲英送与饮马井巷一个地保做女儿,这个地保叫黄咬脐,
年老妻亡。后来养父也死了,莲英流落到上海。时装戏“枪毙阎瑞生”当时妇孺皆知,
但时人并未注意,黄莲英是旗人的女儿。
这个故事,联系到“马走日”“覃赛男”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他们是亡清后
依旧维持上层身份的前朝旗人贵胄。但回到真实的历史,一场革命,流亡者并未归来,
绝大多数的“马走日”“覃赛男”四处逃散、隐姓埋名,和真实的黄莲英一样,隐没得
无声无息。这段历史,可构成一部族群与政治建构意义上的“遗民史”。
清、民易代,除去造就了一群政治遗民和文化遗民,这是我们熟知的“清遗民
”,还包括,将一个民族整体性地变成“遗民”。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诗酒惆怅、黍离... 阅读全帖
p**j
发帖数: 29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旧中国最美女匪首:25岁枪决
旧中国最美的女匪首被押赴长春枪决,时年仅25岁
旧中国土匪很多,但在那个男人当家的社会一个女人家要去当土匪则要非常大的勇气,而张素贞却是民国女人中的另类,她不仅当了土匪,而且还成了轰动一方的女匪首,当然,当土匪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这位曾经当过妓女的美貌女匪首最终死在了东北军的枪口下。
张素贞号称“驼龙”,辽阳人。自幼贫寒,母亲死后,被卖到长春“玉春堂”妓院,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义军”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结为夫妻。1923年中秋,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为首领,号称“驼龙”,发誓要报血海深仇。
据有关资料记载,张素贞被捕地点是长春春香阁妓院。当年李杜奉命进驻剿匪,得知她隐匿于妓院,便派绿林出身的连长老白龙带部下装成阔商到春香阁包娼嫖妓。张素贞照行规接客,为老白龙宽衣,脱下猞猁皮袄。老白龙转身露出身份:“你认识我吗?跟我走一趟。”张素贞从容淡定,手伸向柜上皮箱说:“我换件衣裳。”老白龙急忙扣住张素贞双手:“不必了。”于是喊来部下押走张素贞。其后,他们打开皮箱,看有两支镜面匣子枪,子弹已上膛,大勾张开...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0596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旧中国最美女匪首:25岁枪决
最美的应该是西南那个双枪老太婆吧
就是被毛主席特赦的
请参考大西南剿匪记

,而张素贞却是民国女人中的另类,她不仅当了土匪,而且还成了轰动一方的女匪首,
当然,当土匪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这位曾经当过妓女的美貌女匪首最终死在了东北
军的枪口下。
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义军”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结为夫妻。1923年中
秋,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
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
她隐匿于妓院,便派绿林出身的连长老白龙带部下装成阔商到春香阁包娼嫖妓。张素贞
照行规接客,为老白龙宽衣,脱下猞猁皮袄。老白龙转身露出身份:“你认识我吗?跟
我走一趟。”张素贞从容淡
未等通电上报,便同时收到少帅张学良“解往沈阳”和奉系军阀吴俊升“解往八面城”
的两封电报。两位上司谁也得罪不起,张学良是未来的东北军的掌门人,吴俊升是他的
老上级;而张素贞到这二位
戏台上一位贵妇人。虽然她对落到她手里的乡绅大户手段毒辣,在老百姓眼里,是好人
。刑车所到之处,商家送吃送穿送戴。当刑车来到大兴当门前时,一个老板送玉镯给她
。在刑场上,张素贞高喊:
S****e
发帖数: 10596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旧中国最美女匪首:25岁枪决
我说的是这个
郑幺妹:程莲珍(1921-1998)
老年时的程莲珍老年时的程莲珍图册程莲珍,乳名程伊妹,布依族,贵州省长顺县广乡
顺朝摆村人。少女时由于长得窈窕高挑,皮肤细嫩白皙,面容清秀,被当地群众称为大
美人。由于名声在外,就被该县水波龙乡板沟寨有钱有势的大地主陈正明经过多方促合
娶为二房,人称陈大嫂。她天生聪明,不但学会了骑马,也学会了打枪。陈正明在世时
她生有一女孩,陈正明病死后,陈姓近房为抢夺陈正明的千顷良田,纠集了一伙人围攻
程莲珍的住处。程莲珍持双枪和家丁一起还击,击退围攻的歹徒。从此,程莲珍“双枪
女人”的名声远近闻名。
程莲珍为保住财产,就与惠水县白日乡乡长、原国民党第八十九军的一个营长罗绍铨攀
亲结友。罗绍铨暗地动员随行副官、其弟罗绍凡与陈大嫂结婚。罗绍凡不久在惠水县城
关镇上马路陈大嫂所买的住宅中,和她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还不断地到水波龙乡下去
收租、处理家务。1949年11月,贵阳解放,紧接着惠水、长顺两县解放。1950年3月21日
,惠水匪首董全和、韦殿初、罗绍铨等纠集匪众,攻打县城。罗绍铨、程莲珍率匪部进
攻县城的北门,后被解放军守城部队击退。并将土匪居住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871
45
中国“四大地主”均为假典型
来源:人民文摘 作者:余玮
1949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不曾见识过生活中真正的地主的横行霸道和凶狠残暴,
但几十年来,大家却都感觉地主们就像宣传所说的那样坏。之所以如此,一个最重要的
原因,是我们从小到大长期所受一面倒的政治宣传所致。只要一提到“地主”,我们就
会不由自主、不约而同地想到至今仍在我们记忆中栩栩如生的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
和周扒皮。他们是“地主阶级”的四个活教材,是我们心目中“地主”的化身。不过,
从现今已经披露的有限资料来看,这四个人物,无一不是假典型。
泥塑《收租院》与刘文彩无关
四大地主中,唯一的真实人物是四川的刘文彩。1965年年初,在大邑县刘文彩地
主庄园陈列馆,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泥巴塑造了一组解放前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群像
,这组以刘文彩为原型名为《收租院》的泥塑大大小小共114个,一个个栩栩如生,无
言地诉说着刘文彩当年所干的种种坏事与罪恶。
1999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笑蜀先生所著的《刘文彩真相》一书,
该书澄清了加在刘文彩身上的众多不实之词,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46
清军组织纪律性很强
战时满清动员能力很强,每个牛录从上到下组织性很强,纪律性好,另外几次胜仗建立
了信心,还有精锐部队百战余生下来的,吃肉喝酒,肉搏时占便宜
反观明军
动员能力很差,大部分士卒军饷不足,勉强吃饱饭,主将出兵只靠百十来个家丁,其他
的都是乌合之众,屡战屡败,信心丧失,普通士兵面黄肌瘦,满脸菜色,缺乏训练,你
就是给他机关枪也打不赢
而且双方统帅差距太大,明朝文官统军,下面武将偶尔有精锐部队的,都是数量太少,
打仗满清发现后集中力量围歼
k**o
发帖数: 15334
47
感觉当时的国家都不怎么压榨本国人民,除了秦国。所以秦国国力强,因为
对本国人压榨的狠。后来虽然秦统一天下,但是六国人民还是对秦很不满意,
怀念以前的幸福生活。所以秦二世而亡了。
所以,赵国人可能有粮,但是政府手里没有,也不敢从大户手里收缴。
这个就像,南宋都快亡了,结果给不起军队开拔费,贾似道只能凑一点钱,
就派一些军队出去,结果让蒙军各个击破。
或者像明朝付不起军饷,搞的应该有一万军队的总兵,只有手下几百家丁
有战斗力。结果李闯入了北京,从大户手里敲打出来7000万两银子。

怪。
r**o
发帖数: 4614
48
你这样说欧洲日本还差不多, 唐朝在藩镇后都是雇佣军职业军人了。 宋朝禁军也是职业
军人,我明是军户, 家丁也算非常职业的啦。
我没苛求蒙古人,是你苛求中国古人没西方现代那么普世。 西方当然可以轻飘飘的说蒙
古人杀人少, 因为欧洲被祸害得不够。
哇塞, 第一次有把蒙古人当天使的。 难道这句话是另一个时空铁木真说的。人人生最大
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驾驭他们的马匹,听着他们的妻儿哭
泣,和享受他们的女人。 而且蒙古人也是这样做的。
n******r
发帖数: 157
49
岳飞当时条件再差,也应该好过东晋的祖狄的。祖狄靠自己的一帮家丁还能和石勒周旋
。靠嫡系岳家军在河南自保没问题。
P**5
发帖数: 7467
50
古代农民都是武装自治的。一个姓一个村子,最大的地主,一般同时也是族长,很大可
能也会是一方豪强,家丁也就是私兵,主要就是他一个姓的远房堂兄弟们。发展好的村
子,会要塞化,逐年修建城墙,炮楼,把一个姓的都围在墙里面。外姓的佃户就住在墙
外面。
你去北方,如果一个村子原来叫XX寨,XX堡,一般当初就是有城墙的。这些武装自治的
豪强,一般都会投降各地来的征服者,换了朝廷其实对他们统治自己家族没什么变化。
但如果真闹翻了,大的村子其实也挺难攻打。
一个村子,再跟周围几个村子长期通婚,所以周围几个豪强通常是表兄弟关系。
中国农村的细节,不是我共的阶级斗争假说那么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