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修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j
发帖数: 558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西征的史料及其他
题外话,讨论问题就够了,别老琢磨打谁的脸。我是谁你不知道,所以我的脸你够不着
。Peter Jackson的脸恐怕你也没能力打,所以就别成天YY打脸了,抡圆了挥出去的巴
掌不知道会落在哪里呢。
而且,你列的这些文献都可以在Peter Jackson的Biblography和Index里面找到,看得
出,都有大量引用。至于Peter Jackson为什么不把史集和元史作为拔都西征的史源应
该有他作为职业历史学家的道理。你我都不是作者,也没有作者直接的说明,那么顶多
也是我们之间的讨论而已。我知道你心里想到是要批西方中心论。然而,说到西方中心
论者们,用自己的套路脑补自己不清楚的空白部分难道不是我们该反对的么?蒙古史有
很多写得很迎合西方大众想法的书,上来就是蒙古这个野蛮民族如何如何威胁论世界文
明一类的,这些书,说实话,大多都是业余选手的作品。和你脑补不同的是,Peter
Jackson的书并非ethno-centric,所以你也没必要往那个方向想了。你可以看看他的
bibliography,非西方的书目是很多的。老实说,光说文献,你我和Peter Jackson根
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
ZZ from 森林鹿's blog
先说一下观点,俺也认为杨广弑父烝母的事被后人夸张了很多,但是楼主说“正史没
有,全是野史编的”,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那些野史的来源,恰恰是被楼主自己举出来的正史《隋书》。
隋书卷三十六  列传第一
后妃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
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
。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
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
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
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
“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
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
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
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欧阳修引发的一场外交纠纷
萧峰系列算是完成了,其中第三部分的史料很多出自欧阳修所编纂的《新唐书 北狄契
丹传》。
欧阳修如此修史其实仔细想想就觉得不妥。澶渊之盟之盟后宋辽双方已经是互相承认的
平等关系,你可以再背地里称呼人家是夷狄,但在官修的史书里如此说就难免要引起外
交纠纷。就好比我们在买买提上可以美帝倭寇,但是这样的字眼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政府
官方的外交的公文里。
对此辽道宗年间一个叫刘辉的汉臣上疏道,“宋欧阳修编《五代史》,附我朝于四夷,
妄加贬訾。且宋人赖我朝宽大,许通和好,得尽兄弟之礼。今反令臣下妄意作史,恬不
经意。臣请以赵氏初起事迹,详附国史。”(辽史 文学下)
刘辉的马屁拍得很是到位,“上嘉其言,迁礼部郎中。”
r****p
发帖数: 1854
4
我比较喜欢用怀疑的眼光来读史,这个事情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后人看历史的角度所致
现在一般认为的汉族政权两次"亡天下",是蒙元和满清. 而隋灭陈那一次,则被看成和三
国归晋类似的大一统.但是既然一般认为北朝正统的传承是北魏-西魏-北周-隋, 而北魏
是鲜卑人的王朝,那么从钻牛角尖的态度讲,隋灭陈也可以说是一次汉人"亡天下".司马
光就有类似观点,修资治通鉴坚持用南朝作为正统纪年.
我觉得现在我们认为"隋朝是汉人的王朝"很大原因是因为,隋之后的唐也属于关陇集团
体制内人物,而且还是表亲.所以对于隋亡唐兴,李世民在思想舆论上更多是宣传杨广如
何残暴不仁失天命,而不是着重民族问题.
蒙元和满清则不同,朱八八和孙大炮都出身草根,和前朝也没有什么瓜葛,想要造反都必
须拿民族问题做文章.
如果啊,隋末群雄最后是窦建德一统天下,修史的时候多半就会说隋朝是胡虏.
r****p
发帖数: 1854
5
我比较喜欢用怀疑的眼光来读史,这个事情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后人看历史的角度所致
现在一般认为的汉族政权两次"亡天下",是蒙元和满清. 而隋灭陈那一次,则被看成和三
国归晋类似的大一统.但是既然一般认为北朝正统的传承是北魏-西魏-北周-隋, 而北魏
是鲜卑人的王朝,那么从钻牛角尖的态度讲,隋灭陈也可以说是一次汉人"亡天下".司马
光就有类似观点,修资治通鉴坚持用南朝作为正统纪年.
我觉得现在我们认为"隋朝是汉人的王朝"很大原因是因为,隋之后的唐也属于关陇集团
体制内人物,而且还是表亲.所以对于隋亡唐兴,李世民在思想舆论上更多是宣传杨广如
何残暴不仁失天命,而不是着重民族问题.
蒙元和满清则不同,朱八八和孙大炮都出身草根,和前朝也没有什么瓜葛,想要造反都必
须拿民族问题做文章.
如果啊,隋末群雄最后是窦建德一统天下,修史的时候多半就会说隋朝是胡虏.
M******8
发帖数: 10589
6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53
o***e
发帖数: 3526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9
不代表本人观点,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http://bbs.tiexue.net/post_3725498_1.html
鞑子——屠蜀的真凶
孙次舟
一、《明史·张献忠传》的诬妄
清朝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很早就懂得文化统治的重要性。清朝为
了防止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反攻,进逼南京之威胁的再度发生,因此
制定了“迁海”、“告密”、“奏销”三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多
方面迫害。由于奖励“告密”的结果,发生了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私修“明史”案
,许多无辜者遭到杀害(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被害之家的妇女均发边)。由此发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族知识分子方面,感到明朝的历史变成禁物,不能公开写作,公开
谈论了;在清朝方面,开始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需要,对“明史”要来一番“钦定”工作
,对民间保存的明史资料,也要大力搜查一番。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地方
官假借修史为名,向东南一带世家大族强索明史资料。人民惧祸,大批的明史资料被湮
没或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为了《南山集》中有南明
的历史记事,触犯“忌讳”...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宗室不是据说有百万么
看来明朝官家负责修史的史官是螨虫了。呵呵呵。。。。

奇葩
害老
v**e
发帖数: 8422
11
军事实力辽金更强,
经济实力两宋更强
元朝修史索性各自表述了,不过宋朝文化发达,记述详细,
留下的记载最详细
y***r
发帖数: 1659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徽宗、钦宗为什么不自杀?
靖康二年(1127)四月,当上了亡国奴的徽宗、钦宗一行分乘八百六十多辆牛车,在如
狼似虎的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上。随行的除了他的皇子、皇孙、后妃、帝姬之外,还有
养在深宫供他们消遣和驱使的三千佳丽。
风尘涨天,沙雪扑面,这些柔弱的中原女子,既不被后代的历史巨眼关注,也不为
当时自顾不暇的主子们怜惜,她们羊羔似地瑟缩着,凄惶着,消失在茫茫的历史迷雾之中
抵债的王朝女眷们
“议和”一开始,这些中原女子同金银、布帛、土地一样,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二日,宋钦宗亲自同宰相何栗到金营求和,送上降表,并
屈辱地下跪。金人除了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之外,还要立送一千
五百名少女。宋钦宗一律照办,派人四处搜捕年轻女子,不够数目就用自己的妃嫔抵数
。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杀而死。
《南征录汇》记:十二月初十日,宋臣“吴幵、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
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这些女性,就是宋
王朝献给金人的最早的贡品。
“议和”在继续,女性是必不可少的条款。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协议... 阅读全帖
y***r
发帖数: 16594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徽宗、钦宗为什么不自杀?
靖康二年(1127)四月,当上了亡国奴的徽宗、钦宗一行分乘八百六十多辆牛车,在如
狼似虎的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上。随行的除了他的皇子、皇孙、后妃、帝姬之外,还有
养在深宫供他们消遣和驱使的三千佳丽。
风尘涨天,沙雪扑面,这些柔弱的中原女子,既不被后代的历史巨眼关注,也不为
当时自顾不暇的主子们怜惜,她们羊羔似地瑟缩着,凄惶着,消失在茫茫的历史迷雾之中
抵债的王朝女眷们
“议和”一开始,这些中原女子同金银、布帛、土地一样,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二日,宋钦宗亲自同宰相何栗到金营求和,送上降表,并
屈辱地下跪。金人除了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之外,还要立送一千
五百名少女。宋钦宗一律照办,派人四处搜捕年轻女子,不够数目就用自己的妃嫔抵数
。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杀而死。
《南征录汇》记:十二月初十日,宋臣“吴幵、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
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这些女性,就是宋
王朝献给金人的最早的贡品。
“议和”在继续,女性是必不可少的条款。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协议...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95
14
蛮夷一般是列传吧,比如史记匈奴列传。
m********8
发帖数: 7463
15
大美利坚国拜托。如果自己修应该算正史
又不是说委托后清国去修。而是美国人自己修的话
d*******s
发帖数: 695
16
那应该用英文吧,那该用哪个单词就不知道了。
m********8
发帖数: 7463
17
英文繁琐冗长表现力太差了
u***n
发帖数: 10554
18
修得怎么样了,等着看呢。
m********8
发帖数: 7463
19
修不下去了。太难
u***n
发帖数: 10554
20
修好的那部分先拿出来大家批判一下。
K**********i
发帖数: 22099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杀:文革时日本是可争取的对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4 13:50:45 2014, 美东)
http://cul.sohu.com/20131219/n392028318.shtml
2013年12月19日07: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高龙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烛光祭、守灵仪式、世界和平法会、国际
和平集会,幸存者赴日证言……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显示这一主题日益受关注。
但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却面临
着窘境。她到南京采访时,没有看到大屠杀遗址,却看到这座城市的大部分老房屋和老
街景被拆除。张纯如观察到的事实,正映射了这场旷世灾难的命运:在公众视野中,它
曾长期“消失”。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曾是“文革”后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可以说我
一直在南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讲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中国近现代
史的书...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7463
22
你说的这个版本,全是后人猜测。实际历史如果有明确记载,请给明出处本侠学习一下

考虑到生死攸关社稷之重,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崇祯虽然傻但是他并不是白痴。不能迁
罪于臣下,自然会退而求次。先保命保社稷再论。
实质问题是江南已经被文官集团垄断,成为文官集团的私产。皇帝要南迁,利益冲突太
大,没有人能摆平所有势力和利益关系。因此具体实施无从下手。连保安都搞不定,遑
论建政。
明朝亡国的根本不是亡于起义军也不是大清,而是亡于失去了对江南的掌控。这也是明
跟南宋的根本区别。
这段历史,因为背景极为接近,类似,彰显了徽宗/高宗的高明之处。跟明这些贪婪残
忍的糊涂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后面修史,根据大清的意图,自然吧责任都推到皇帝尤其是思宗身上。当然这么做没错
。责任本来就是他的,可是这里面文官集团的责任和掌控的资源,就被隐去了。

透了
l*******n
发帖数: 1972
23
很简单:断代修史,自认为属于中国一个朝代的就算,如果开科举,尊孔孟,那就完全
是了
其实元朝确实有点儿不正统,不过后期人家也开始开科举了,虽然科举在官员任命上不
太重要。
清朝官员基本都出自于科举,连皇帝自己都开始赞扬岳飞了,咋不算正统?
h*****i
发帖数: 9112
24
俩标准:
1. 自己修前朝史,表示自认
2. 后朝给它修史,表示被认
其他人悲愤死也没用
d******i
发帖数: 7160
25
所以才有op的疑问。
貌似我华define朝代
也是不过是地缘,
而非基因。
这么讲
修史科举奉正朔这些
文化意义的干扰项
不提也罢,
反倒清爽。
这么说就 自洽没BUG了吧?
k*****r
发帖数: 21039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然.

污.
d*b
发帖数: 418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修当朝史,其目的是讨今上欢心而谋个人前程(该作者做到了),其作品不可能传世(续资
治通鉴长编从来就没有全面发行,最后大部分失传),传世之作,如资治通鉴/唐书/新唐书
等绝不会是当代人修当代史.
S***p
发帖数: 19902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研究宋史最重要的资料,比宋史稿都重要~
只不过没那么有文采和私货,只是在学术界重要
w**********k
发帖数: 625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民国为啥没有修清史?

污.
f**e
发帖数: 3343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民国政府要修清史,雇了一帮遗老遗少,写到革命党那,用匪称呼,政府不干了,于是
只有清史稿没有清史。
p****t
发帖数: 11416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你以为写前朝史就不是为当朝权贵服务?
你以为写前朝史就不把前朝人的记录作为最主要依据?
你以为你比别人都聪明?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

污.
s******n
发帖数: 7166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楼主是谁的马甲????
整天挖滥坑
P*****g
发帖数: 45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有:
https://zh.wikipedia.org/zh/清史_(中華民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37886
中華民國的《清史》是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以後,由官方出資進行大規模整
修《清史》的工作,總計有三次:第一次由國防研究院主持,以關內本《清史稿》為藍
本重新整理出版,定名為《清史》;第二次由國史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就關外本
《清史稿》進行校註,完成《清史稿校註》;第三次由國史館依據《清史稿校註》,以
及清代國史館檔案與清史館檔案,推動纂修的《新清史》。
p*****y
发帖数: 104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你说人家的逻辑一团糟,我看是你的逻辑一团糟
m******r
发帖数: 4351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更清晰了?不一定吧,袁崇焕张献忠的事情现在还吵个不停。
规矩之类的是死的,关键在于执行的人。TG写清史,老将们和皇汉们信得着么?TG写各
代史,可是一律歌颂农民起义的,哪怕是孙恩卢循这种都要只褒不贬的。
那好,外国的名家写怎么样?我手里就是一本罗沙比的忽必烈传,这个书据说很有名,
但是一样有屁股问题,对蒙古人的统治存在美化倾向,剑桥的元代史也有类似的问题。
老外毕竟不是中国人,不能对当年汉人所受的苦难感同身受不是。
所以,关键不在规矩,而是在写史的人的本心。比如本版规矩是不允许PA,那好,像海
日奇微这样的,看到不喜欢的帖子或讨论,就每次一句话拼命刷,把别人都烦走,你也
没办法是不是? 好,你再加一条规矩把这个堵上,有人就拼命发一个主题比如文革的
各种惨绝人寰的东西刷版,你又怎么办?
r*****y
发帖数: 53800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自己给自己写史除了歌功颂德还会有什么好的本心?就算你有好的本心统治者也不会允
许不利于自己的史书流传。
d*b
发帖数: 4184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你的邪说已经批驳了,被版三无理删掉,并网罗点荒唐罪名把我封了.(后被迫解封)
找他恢复吧, 只要他不道歉我就不会重贴了.
做个破坏者很容易,但从不见这厮有建设性的东西.
K**********n
发帖数: 10466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外国人写的可信度还是相对高的。不是说我自恨,而是一方面国外知识分子更加有气节
和独立性,另一方面没有利益冲突。
d*b
发帖数: 4184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轮兄,别来无恙?
啥时候再和海公公去零区悲愤玩吗?
K**********n
发帖数: 1046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倒也是,魏收的秽史好像也是蛮恶心的。
唉,所以这历史就是留给人吵架的。
p****t
发帖数: 11416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p****t
发帖数: 1141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如果自己都不纪录,还能指望后人?
李将军你的后代坐时光机来探望过你么?
g********x
发帖数: 736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楼主是韩东方
----猴吗
w*l
发帖数: 75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Marc Polo 里的奸相贾似道
主要是贾似道的公田之法侵占了士大夫们的切身利益。故修史者极近贬低之能事
x********n
发帖数: 398
45
安定思公主是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短命的公主,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出
生刚满月即已夭折。她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她究竟是怎死的,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
大多数人认为,安定思公主是被母亲武则天为争坐皇后之位而掐死的,因为这在《资治
通鉴》和《新唐书》中都有绘声绘色,就像亲眼见了似的详细记载。
据以上两书记载,在武则天争夺皇后王氏之位的时候,生下了安定思公主。公主生下之
后,非常可爱,皇帝李治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在公主刚满月之时,王皇后去看她,并逗
着她玩儿。王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趁没人亲手将女儿掐死,盖在被子下面。恰巧这个
时候,皇帝李治来看女儿,武则天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高兴的掀开被子,遂发现女
儿已死,大哭起来。这时李治也慌了,找来武则天宫中的侍从询问,得知王皇后刚才来
过,于是武则天大哭着数落王皇后的不是。李治亦认定女儿乃皇后所杀,于是坚定了她
废王立武的决心。
可是在《唐会要》中却只说:“昭仪(武则天)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意思
是安定思公主突然死了,死的很蹊跷,武则天说是王皇后杀的。
而《旧唐书》说“(武则天)振喉绝襁褓之儿”,亦认为是武则天杀害。但是在《旧唐
书...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孟子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
口水肯定没有你我多。
老子出关的时候,是”被迫“写下几千字。
那几千字,却是老子在“国家图书馆”
研究商周历史的精华心得提炼。30+ TWITS
的长度。
当时不光周都,各国诸侯都有史官礼官“大学”
各种机构。 他们各为其主,但是
互相监督,交流和辩论,用脚投票
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立的”新闻““修史”的第4权
"4th estate".
庄子一个落魄弃官的小吏,却能对史料有
ACCESS。 苏秦最落魄的时候,还能修学。
以千计的儒徒,墨徒,杂家,门客。
这说明什么? 没有历史? 阁下日本人吗?
l*****e
发帖数: 1633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阴丽华嫁刘秀的年龄在两汉确实不寻常,《汉代婚丧礼俗考》里收录的婚龄里,如果不
是二婚,阴丽华算最大的了。
范晔的后汉书大体上以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做参考,后汉书成书于南北朝,这个问题
如果东观汉记有避讳的话,范晔也无从考证
z****3
发帖数: 396
48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口水战
赞。有意思。
不过不太同意中国资料最全。
春秋战国其实是资料最全的。
外交耍嘴皮子不管事实,
可是各诸侯的史官是靠事实吃饭的。
而且互相有交流(春秋新闻历史学会)。
有FACT CHECK。
从“鄭伯克段于鄢“可见,古代修史比现在
写新闻头条还更加注意用词公平得体。
还有就是”赵盾弑君”,“崔杼弑君”等
当时都是震惊"春秋新闻历史学会"的大事,
但是不畏权贵,事实说话,这些都是中国
古代史家的传统。 司马迁发扬广大,
但是后继无人。
w********g
发帖数: 805
50
清宫剧《甄嬛传》的持续热映,使剧中主角“甄嬛”广为人知。观众十分渴望了解甄嬛
人物原型在历史中的真实情况,本文即将这位原本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幸福女人推向前台
——她就是雍正之妻乾隆生母钮祜禄氏,钮祜禄只是其姓氏,史料中没有钮祜禄氏名字
的任何线索,而人们多用封号称谓她,她曾被封为熹妃、熹贵妃、孝圣皇后、崇庆皇太
后。
这位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的女人在清代宫廷的众多女性中并不引人注目,远没有像
孝庄皇太后、董鄂妃、慈禧太后等女人的名气大,然而细细探究她的幸福生活,则会发
现她所享受的福分待遇引人羡慕,宫廷其他有名的女人也皆会自叹不如。
出身名门,选秀入府钮祜禄是满文的音译,亦有译作钮钴禄、钮祜鲁、钮古录、钮固禄
等。钮祜禄是清代有名大姓,名人辈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满洲家族。在熹妃之前已有
其远房姑姑因为显赫家世成为康熙的皇后和皇贵妃。但是熹妃并非如此,她并没有她远
房姑姑那样的机遇,史书也说她出身名门,实有攀附和抬高她的成分,她这支家世在这
个大家族中并不显赫,她的曾祖父为额亦腾、祖父为吴禄、父为凌柱。
额亦腾虽说和开国元勋额亦都是叔辈兄弟,但其本人没有什么功勋,也没获什么职位,
熹妃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