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信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b****m
发帖数: 113
1
既要“信”,又要有“行为”,且那“行为”要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简称“信行
为”
O********g
发帖数: 82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和飞机都来做一个简单的问答题吧
http://cclw.net/gospel/explore/shensizhijian/index.htm
给你一个连接,如果有这样经历的人,你叫他不信行吗?
S*********L
发帖数: 5785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加尔文:基督徒生活手册
加尔文:基督徒生活手册
基督徒生活手册
加尔文
汉译:赵中辉
译 序
《基督徒生活手册》首先于一五五○年用拉丁文与法文出版,名为“De Vita Hominis
Christiani”,即《论基督徒的生活》。曾载与《基督教要义》卷三第六至第十章中,
后来又译成英文(一五九四)与德文(一八五七),所用的是同一名称。一八五八年用
荷兰文出版。《基督徒生活手册》这本小书曾经用荷兰文出版了四次,最后一次出版是
在一九三八年。现在的美国版是从加尔文彻底改订本所翻译的,它是根据法文与拉丁文
所改订的,原题称为《基督徒生活的黄金手册》。
本《手册》是用比加尔文所著《基督教要义》的其他任何部分更为简易的体裁而写。由
于本书属灵的实际性格,给予荷兰民众一个最深而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在基督教文艺
复兴时代产生了肯培多马和约翰·范雷斯布鲁克这样的名作家。此外本书也对圣游者、
清教徒以及感觉基督教需要信行一致的诸团体的影响颇巨。加尔文一生运用头脑、心思
与双手,因为他是详细发挥有关基督的三个职分,即君王、祭司、先知三者的第一人,
他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也是一个神秘的、注重实践的人。许多学者、宗教领袖以及政治
...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506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我想在这里为基督教辩护
小学的时候听说圣经很神就认认真真读了旧约几章,发现实在是太扯淡了,这都能信。
。。从此鄙视基督徒。北大的时候下课经常有人神神叨叨路上拦住你说同学你知道福音
么,福音就是上帝对你说的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同学你幻觉了吧。来了美国亲历了华人
教会各种引诱你入教,参加了次礼拜,发现唱圣歌无聊得吐血快睡着了,宣扬的不过就
是神要我们友爱对人,拜托你小学生行为守则也这么写你怎么不信行为准则去。最可笑
的是我们系一个访学儿子8,9岁的样子,在美国上了一年别的没学会倒先入教了,一口
一个以后找老婆必须是基督徒。我心想挺聪明一个孩子就这么给毁了,至少在自然科学
上没什么出息了。
w*********r
发帖数: 3382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原罪怎么解释?
总结一下
审判看行为,人总有恶行,审判的结果必定有罪
得救与否不看行为,只看信不信,信了就有代赎,不信没有代赎
既然审判一定有罪,那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只在得救与否。那你之前那个帖子就没啥意
义了
“我信神只以人的行为审判人,而不以人的原罪定人的结局,”
重点在得不得救了,这样说你和马丁路德还是一致的
得不得救不看行为,只看信不信,信了行为多不好都能得就,不信行为多好都没救
w*********r
发帖数: 3382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原罪怎么解释?
你已经承认审判的结果是有罪,关键问题看得救与否
而得救与否的标准就是信还是不信,与行为无关
你也已经认同“得不得救不看行为,只看信不信,信了行为多不好都能得就,不信行为
多好都没救“
你还要看什么?
w*********r
发帖数: 3382
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原罪怎么解释?
现在怎么又不确定了,刚刚把得救的标准不是说得很明白?
“得不得救不看行为,只看信不信,信了行为多不好都能得救,不信行为多好都没救”
如果这个标准站不住,请说明白嘛
l*****a
发帖数: 38403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29位著名科学家基督徒zz
分类: 信仰力量
17-19世纪这300年间, 世界最大的300位科学家, 有242位是信有神的。20世纪, 英法
美3国的科学家, 90% 都是基督徒。1926年, 法国有74位大科学家(他们都是科学会会
员)。其中只有一个不赞成基督教, 但他不反对神。1963年成立的创世研究社现在已经
有400多正式社员, 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反对进化论的科学家。
1.牛顿 Isaac Newton(1642-1727)
他是发现三大力学定律的科学家。1672年当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03年被选为皇
家学会会长, 任职25年。他热心于神学。他曾说:“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存在呢?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从何而来呢?宇宙的万象为什么秩序井然呢?行星的目的是什么?…
…动物的眼睛是根据光学原理所设计的么?……岂不是宇宙间有一位造物主么?虽然科
学未能使我们立刻明白万物的原始, 但引导我们归向宇宙的主宰。”“圣经的预言有许
多可信的凭据”, 他又说:“我愿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证明神的存在, 以便更好地事奉
神。”他晚年写了长达150万字的神学著作, 证明神的存在。他还写了但以里和启示录
两卷预言的注...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司布真:信心和生活必须并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ble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BibleStudy
标 题: 司布真:信心和生活必须并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8 14:45:27 2013, 美东)
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
因信得生和因信行事是我们所信圣道的两件重要的事。能正确了解这两件事的人,
便是实验神学的大师,否则也相去不远了,因为这是作基督徒的两个要点。没有真正的
虔敬就不会有真正的信心;从另一方面说,真正圣洁的生活都是藉着活泼的信心在基督
的义上扎根的。顾此失彼的人有祸了!有的人单使信心增长,而忘了圣洁,他们在道理
上的造诣虽然很深,但所受的刑罚也必很大,“因为他们行不义,阻挡真道”;也有人
徒重生活的圣洁,而否认信心,正像从前的法利赛人一样,主说他们是“粉饰的坟墓”。
我们必须有信心,因为这是基础;我们必须有圣洁的生活,因为这是上层建筑。当
风暴来时在这基础上所建造的房屋对人有什么帮助呢?他能躲藏在里面吗?他希望有一
所根基稳固的房子来庇护他。当我们在犹疑之时...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1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力求证明自己?
力求证明自己
来源:知信行 作者:芬芳
腓立比书 3:1-6 「我们乃……不靠着肉体的。」(3节)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看重成就。因此,我们为了得到认可和更高
的回报而拼搏、追求更好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我们变得无止境的渴求成就,而这样的
价值观也很容易侵蚀我们的属灵生命,令我们以为要拼命工作才能讨神的喜悦和证明我
们的价值。保罗曾经就是如此。
在他生命转变之前,他以自己法利赛人的身份而自豪,如果当时有报章的话,标题
一定会这样写:「保罗,这年代的宗教狂热者」。他可能会赢取最大的成就奖?,并豪
情万丈,拼命工作来赢取上帝的好印象。我很想知道,在他写下「不靠肉体」的时候,
是否记得他曾多么靠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家族背景、宗教信仰和努力是让他够资格站在
神面前的要素。但是与复活耶稣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上帝的恩典拯救了他。所
以保罗教导腓立比的信徒「不要依靠肉体」,因为他现在已知道他的自信和价值,是来
自上帝白白赐予的赦罪的爱。
在我心理辅导的工作中,我曾遇见很多工作狂和获取显赫成就的人,他们都没有内
心的平安和持久的喜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失败,也恐惧心里那种无价...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越活越真的人生
越活越真的人生
来源:知信行 作者:刘文亮
灵修就是做一个真的自己,因为在圣灵的光照下,人不断要学习迎接真的现实和真
的自我,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迎接我们所相信、又真又活的神。这越来越真地做一个人
的过程就是一趟天路历程,也就是叫人无悔无憾的人生。
有一位姊妹患了产后抑郁症,心灵不断活在种种的郁结和愁苦当中,她的丈夫试过
了不同的方法,说尽了一切安慰的话,也不知如何开解她。有一天,他决定留在妻子床
边,握住她的手,陪着她迎战「抑郁」。由早到晚,他不知坐过了多少小时,不离不弃
,温柔无怨,就这样与妻子一起迎接涌出来的所有情绪。他们两人心意相连,每当负面
的情绪出现,就一起祷告。这天,他们承受完一种苦愁后,又再勇敢地承受下一个而来
的挂忧,就这样两颗心在爱中一起渡过了这漫长的一天,这天里他们不知祈了多少次祷
,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就这样,经过这一场仗后,好像雨过天晴,妻子的抑郁症就突
破性地大大好转了。
人生是有很多躲不掉的仗要打的,要面迎人生,也就是以一颗诚实的心灵去承受必
须承受的挑战。神是顾念我们的天父,他乐意与我们一起参与每一场仗。我们可以想一
想,主耶稣在什么时候最真真实实地触摸...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1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行的四原则。
「 云何依法不依於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
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桓
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
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於人天中多所馀润,所谓佛世尊
。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
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说依法不依於人。是法性者,不便不易,
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
无缘、得正决定,於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
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入是门者观一切法同一法性,
是故说言依一切法不依於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
r*****1
发帖数: 64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咒超度没有用!
每件事情如何走向都有很多因素在作用,所作诸业,何业引动,何业潜伏...善恶业皆
有,死亡时候进入何道也许就是临终一念之差的事情。
若是说诵几部经咒就能使任何一个人都升做天人,这绝对是天方夜谭.
若是认为佛经里面说的就是 - 你读我经咒,必能升做天人。这也绝对是不经大脑的行
为。
佛陀说,
「若有众生欲造众恶,如来为说三十三天常乐我净...众生闻有如是乐故心生贪乐。止
不为恶。勤作三十三天善业... 实是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度众生方便说言常乐我
净。」
你是不是会说 - 明明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偏偏说常乐我净,这佛祖所说实在是大妄言
?说的是邪法?
施主着相了!
请查阅<佛说大灌顶神咒经>看佛陀如何允许禁咒术的。其中,阿难问:
「如来所说无有前却,有所言说,皆实不虚。如阿难解佛所说义,多诸沤和俱舍罗;然
末世中,多有诽谤 佛先说诸经法有咒术者:或云应学诵持修行?或云不应修习禁咒?
诸经法中,更互不同,反覆前后,故使末世诸比丘辈,有信行者、有诽谤者,是故重问
于世尊耳!唯愿更演化于未闻。」
佛陀怎么说?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里,舍利弗首先提出的问题是∶所谓正见,一位圣弟子到底具足什么样的正见,他的见解才是正直,才能对法产生坚定的净信,且悟入正法?依《正见经》的解释,藉由十六项中任何一项的了知所获得的正见,可由出世间两方面的证悟来讨论。
最初的证悟
一是最初的证悟,由凡夫转变成须陀洹(预流∶预入圣道之流,成为圣者),这可从经文的定型句中∶「这样就是圣弟子拥有正见,见解正直,对法具足证信,达到正法。」看出。了解善不善根,了解食、苦、十二支缘起、漏,及其集、灭、道,即是达到预流的圣者阶位。
趋入预流果的必备条件,称为四预流支。经典里记载有两类四预流支,一是四证净(亦称不坏净)。不因不信及诸恶戒所破坏,能得四不坏净(对于三宝的净信及戒律的受持),入圣者之位。这是以信仰为主的随信行者所证悟(见观)。另一个属于如实道、以正见为先的预流支,此四预流支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依理论而初步证悟(现观)的随法行者,理论性地理解四谛或缘起的道理。预入圣流要具备信与慧,以信为先或以慧为先,只是方便适应不同的根性,依这两类预流支修习,都可以成就最初证悟的须陀洹圣者。
达至最高的圣位
第二个出世间正见的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第十七节 五行圆转
五行在运用,运用好了便能超出气数。这是后天返先天的窍妙。全靠自己存心
,支配口、眼、耳、鼻、舌不染嗜好,把住自身的贼门。若不从身上入手,一旦染成习
性,便连累得意念歪曲。肉体添一分嗜好,心房加一分气禀,便遮蔽一分良知,丧失一
分良能。种上烦恼的种子,容易耍脾气。内伤身体,外伤人缘,苦恼无边。若想根绝这
种毛病,就得以天性为主,好好运用五行。
五行性的根本是木,木主元性,木性属仁。爱人爱物,敬人明理,明理是阳火。这
就是木生火。敬爱人的人,必真诚,真诚是阳土。火又生出土来。土主信实,厚德载物
,对人准有义气,大义为金,这是土又生金。仁、礼、信、义,行到圆满,智慧内生,
金又生出水来了。仁是统四端,兼万善的。把仁、义、礼、智、信行真,自然五行圆转
,不能圆转是由于禀性作崇。阴木性人不服人;阴火性人目中无人;阴土性人有己无人
;阴金性人,好捉弄人;阴水性人,讨厌一切人。五行走阴了,怒、恨、怨、恼、烦用
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一旦得势,不顾双亲。为求新欢,遗弃妻子。对弟兄玩手腕
,对朋友打主意。不论任何亲人,不随己意,就生仇恨心,讲报复,动武力,杀害泄愤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赖喇嘛
精神自主 is a balancing act.
见法的人对法不再有疑惑,阿罗汉不再需要老师。凡夫还是需要好老师指导才容易进步
。修行最终目的是自依止,法依止,不过法在自身尚未生起或无力的时候,精神导师还
是很有帮助的。
从根性说,信行人对老师的依赖多一些,法行人对自己的依赖多一些。要改也不容易改。
杂阿含六八四经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684.htm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增上慧专指阿罗汉
「明」是四圣谛如实知,阿罗汉的四圣谛如实知才叫「增上慧」。初果的四圣谛如实知
是「慧」,不叫「增上慧」。
杂阿含八一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复有三学,
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何等为增上戒学?若比丘住于戒,波罗
提木叉律仪 ,威仪、行处具足,见微细罪则生怖畏,受持学戒。何等为增上意学?若
比丘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此苦圣谛如实知,集
、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增上慧学」。
杂阿含八二一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二百五十戒,随次半月来,说波罗提木叉修多罗。若彼善男
子,自随意所欲而学者,我为说三学,若学此三学,则 摄受一切学戒。何等为三?谓
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
、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末
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是名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参政与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Tue Sep 14 10:17:01 2010, 美东) 提到:
richphd, 你是修密宗的吧, 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现在的达赖
喇嘛。 我以前看过他的一些文字, 说的似乎还不错。 但是他对政治的参与, 让我对
他的真实修行打了很多问号。 藏传佛教中您了解到的对他是个什么评价呢?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Tue Sep 14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实在抱歉,这个问题实在没法回答.如果您对达赖喇嘛没信心,不跟着学就行了.
密宗的大德中,各个方面都极其赞叹,而且末学也一直依止的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
aagent (北方的挺哥) 于 (Tue Sep 14 17:35:53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回答好像和“终于...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9
大安法师
答: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
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
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
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
外(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恒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自性弥陀)。
吾人本具阿弥陀佛性德,托彼名号,显我自性等等,兹不广述。愿
即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要真为生死发出离心,观照此娑婆浊世,如
火宅,如牢狱,如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愿往生心,万牛莫挽。
具备这种深信切愿之心态,忆佛念佛便法尔自然。声声佛号,契入
弥陀愿海;步步经行,趋近极乐故乡。清凉安乐,庆快生平。这是
从净宗信愿核心,单刀直入,获得法益。此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
畴。如或未能,便从谨遵净业三福入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
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孜孜修福。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
便可转化为智慧,所谓福至心灵。有般若智慧,便会厌离三界之
苦,油兴欣慕莲邦之乐。是故,净宗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亦有因材
施教之善巧,或事入,或理入。然总不离导归弥陀愿海,蒙阿弥陀
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成办净业。从修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随信行」与「随法行」两种,至少初果向。
不过英译本「随法行」的
modicum of discernment
与汉译小异。汉译杂阿含「随法行」是「增上智慧」,比较合理。

alterable.
O*********9
发帖数: 552
21
低于阿罗汉的圣人=凡夫?

念正智而答。
=================================
又:佛说 “離凡夫地” 啥意思? 佛说他们 还是凡夫?
雜阿含892經[正聞本12992-13001經/佛光本60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內六入處,云何為六?謂: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於此六法觀察忍,名為信行,超昇離生,“離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乃至未命
終,要得須陀洹果。
若此諸法增上觀察忍,名為法行,超昇離生,“離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乃至
未[命]終,要得須陀洹果。
若此諸法如實正智觀察,三結已盡、已知,謂:身見、戒取、疑,是名須陀洹,決
定不墮惡趣,定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此等諸法正智觀察,不起諸漏,離欲解脫,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
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S**U
发帖数: 7025
22
论师分析修行人的特性,法行人是对有过失的事物看到过失,嗔行人是对没有过失的事物看到过失。信行人与贪行人刚好相反。你可能属于法行人。
嗔行人修慈心观,希望自己与众生快乐,就会影响平时的作意,多注意可爱的方向。
如果修四念处,对自己的作意容易注意,当警觉到作意是注意负面的时候,就转变作意到正面希望的结果。五遍行心所的心路过程中(作意、触、受、想、思),当心喜欢这个结果(受心所),心里把想要的结果变得明确(想心所),再由思心所努力,思心所的作用是集合其他心所完成目标。这样从作意开始转,心就转往正面。
一个负面的心路过程,是注意负面的,心不喜欢这个结果,心里把这个不好的结果变得更明确(哎呀,多...),决定采取行动避免。
所以如理作意是转变的关键。而如理作意要靠念力警觉。
b**d
发帖数: 7644
23
Mark.
这段写得不错。 那个论师分析修行人的特性的说法,哪里看到的?我想去看看。

事物看到过失。信行人与贪行人刚好相反。你可能属于法行人。
意到正面希望的结果。五遍行心所的心路过程中(作意、触、受、想、思),当心喜欢
这个结果(受心所),心里把想要的结果变得明确(想心所),再由思心所努力,思心
所的作用是集合其他心所完成目标。这样从作意开始转,心就转往正面。
得更明确(哎呀,多...),决定采取行动避免。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isdom版3月网友推荐文集
发信人: bdbd (kakal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 关于生活中的正面思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9 13:35:33 2011, 美东)
Mark.
这段写得不错。 那个论师分析修行人的特性的说法,哪里看到的?我想去看看。

事物看到过失。信行人与贪行人刚好相反。你可能属于法行人。
意到正面希望的结果。五遍行心所的心路过程中(作意、触、受、想、思),当心喜欢
这个结果(受心所),心里把想要的结果变得明确(想心所),再由思心所努力,思心
所的作用是集合其他心所完成目标。这样从作意开始转,心就转往正面。
得更明确(哎呀,多...),决定采取行动避免。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你是什么性的人
木, 火, 土, 金, 水, 看你是什么性的人. 各得各的病, 各吃各的药..
一、木性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
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
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
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
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
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
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
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说的五根、五力等三十七道品,虽有论师说有修行次第的意义,我认为是佛说道品的类集,依阿含并没有明确的次第。
五根、五力值得注意的意义,是以念根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这两对,念力越强越好。
虽然修行人有随信行、随法行等类,信、慧等偏重不同,五力要平衡才能证果。如尊者阿难在结集前夜,整晚精进过度而定弱,不能证阿罗汉果,当他躺下休息刹那,五力平衡,证阿罗汉。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慈悲没敌人,智慧没烦恼
龙树「慈悲如美药,智慧如苦药」
《大智度论》卷27〈1 序品〉∶「复次,是大慈、大悲,一切众生所爱乐;譬如美药,人所乐服。智慧如服苦药,人多不乐;人多乐故,称慈悲为大。」
《大智度论》卷13〈1 序品〉∶「问曰∶今说尸罗波罗蜜,当以成佛,何以故乃赞天福?答曰∶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修定得解脱。若单行尸罗,得生好处;若修定、智慧、慈悲和合,得三乘道。今但赞持戒现世功\德,名闻、安乐后世得报,如偈所赞。譬如小儿,蜜涂苦药,然后能服;今先赞戒福,然后人能持戒,能持戒已,立大誓愿,得至佛道──是为尸罗生尸罗波罗蜜。」
此段说明我们对修学应先赞叹戒福业,等他对此福业有了信心,因缘成熟他就会发心持戒,若持戒之后,接著就会发大宏愿,勇往前进,直至功\德圆满而成佛。这个对初学先赞叹戒福业的说明,宛若喂小孩吃苦药时,得先以蜜涂上,因蜜糖而消除对苦味的害怕,所以也就放心安心地服食,当然吃药病就会好了。此处的苦药,乃用于诱导初学向上之意。
《大智度论》卷66〈45 叹信行品〉∶「「安稳」者,众生著常教无常,著乐者教苦,著实者教空,著我者教无我,如是等名安稳。凡夫人闻是,当时虽不喜乐,...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劝版上几位修大乘的两句
各有所长而已。
随信行、随法行是杂阿含说,七种圣者之二。<大毗婆沙论>有详释。
S**U
发帖数: 7025
30
菩萨璎珞经法门品曰∶「吾今当说菩萨璎珞八万法门。」胜鬘经曰∶「得一切佛法,摄
八万四千法门。」
不知道哪部佛经真的列举八万四千法门。
阿含经说∶修行者有随信行与随法行,论师说以信为主的是钝根。
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有信无智长愚痴,有智无信长邪见。
阿含经的修行,以现见法为主,不需要太依赖信心,可以如实知见增长信心。大乘修法
就不一定了。
w*****r
发帖数: 7106
31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三世因果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
问讯:‘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
,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
不平等,以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
善哉!善哉!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
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宝,三
要戒杀放生,四要吃斋布施,能种后世福田。
佛说因果偈。云。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
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金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铺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福禄具足为何因。前世施米上庵门。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寺建凉亭。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三学的修行次第在杂阿含的修多罗就有了。对应经文,南传收在增支部,所以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不能肯定,但至少是上座部的共识。如果参考大众部的说法,对于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可以多些证据。
杂阿含820经[正闻本1108经/佛光本832经](学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
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随顺梵行
、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
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
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
取、疑、贪欲、瞠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5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世尊對咖拉麻們説:)「來,諸咖拉麻,你們不要輕信傳説;不要輕信(代代)輾轉
相傳(的教説);(不要輕信據説如此;不要輕信﹙:這是﹚從藏﹙經典籍而﹚來的;
不要輕信思考的原因〔推論〕;不要輕信方法的原因〔理因〕;不要輕信行相的審慮;
不要輕信忍可審思之見;不要輕信形相的可能性;不要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
老師』。諸咖拉麻,假如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善的,這些法是無罪的;這些法是
智者所讚歎的;這些法在完全地受持後會導致利益、快樂的』,這時,諸咖拉麻,你們
應當具足而住〔奉行〕。——kamala sutta
佛陀本身即是探索者。耶稣讲的“寻即寻见,叩门开门(太7:7)”也是一个意思。
d******r
发帖数: 500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7
《佛教早课念诵集》十小咒
摘自:
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17586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佛教早课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出自于《如意轮陀罗尼经》一
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

陀罗尼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nā m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mó hē sà。jù dà bēi xīn zh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dá zhí tuō。ōng。zhuó jié là fá dǐ。zhèn duō mò ní。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mó hē bō dēng mí。lǔ lǔ lǔ lǔ。dǐ sè zhà。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shuò là ā jié lì。shā yè hōng。pō suō hē。
烁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ōng。bō tà mó。zhèn duō mò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8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7:26:18 2012, 美东) 提到:
转:
奥义书在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在奥义书产生之前,吠陀时期的雅
利安人崇拜自然神;梵书则大多是形式主义的祭祀手册。奥义书最早集中精力讨论宇宙
的终极真理。奥义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奥义书用各种奇妙的比喻
(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来说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类的我
(个体灵魂)来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灵魂)。
总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同一」这个最高真理就是奥义书主要宣扬的观点。
在奥义书的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吠檀多派,后来直接影响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罗。
另一个由奥义书系统搭建起来的重要观念是轮回业报。
轮回业报的观点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没有,梵书中偶尔提及人死后可以转生,只有奥义书
完整建立了转世者的转世形态取决于他前世的所作所为(业)的思想。
广林奥义书说,转世者「因善业而成为善人,因恶业而成为恶人」。
当然,从无尽的轮...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9
先思考,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神通等,是否真有其事?
历来这么多多高僧大德的神奇事迹,是否都是编出来骗人的?
肉身,几百年不腐烂,是否是真的。
先相信,自己认为最为可信的,特别是事实。然后再思考佛教的教理,是否复合逻辑,
符合科学思维等等。
不是一定要100%信的。学佛人,有很多种,有信行者,就是信根很利的人,还有其它
人,如慧根比较利,或者定根比较利的人。
认识,有个不断加深的,知识智慧都是不断积累提高的。
q****n
发帖数: 4574
40
先思考,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神通等,是否真有其事?
历来这么多多高僧大德的神奇事迹,是否都是编出来骗人的?
肉身,几百年不腐烂,是否是真的。
先相信,自己认为最为可信的,特别是事实。然后再思考佛教的教理,是否复合逻辑,
符合科学思维等等。
不是一定要100%信的。学佛人,有很多种,有信行者,就是信根很利的人,还有其它
人,如慧根比较利,或者定根比较利的人。
认识,有个不断加深的,知识智慧都是不断积累提高的。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随信行"属于"四双八辈"中的"初果向"。
如大毘婆沙论所说。

alterable
called
entered
hell,
d******r
发帖数: 500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前念后念和妄念 Zz

颇同意,
我们知道的少,不知道的多,
前世今生的轮回,没亲证,但选择相信。暂时。
神鬼,没亲见,也选择相信。暂时。
佛法到底有没有效,没亲证,也选择相信。暂时。
随法行者,一样是随信行者,只是比例多少。
C*******r
发帖数: 10345
44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
不生,有诸否乎?”
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
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敢问何谓也?”
曰:“魔事之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觉察。今夫
人适千里之路,苟不按舆图,又不逢引导,复不识前路通塞,莽莽然而进,吾知其难免
于错误之患矣。参禅、念佛,譬如行路。经教如舆图,善友如引导,觉察之心如识路通
塞。虽两条途路,夷险不同,俱不免错误之患。
“参禅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厌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纡曲者。或两路
兼行,两路俱失者。或以途中为家舍,平地为高山者。如是错误,不可胜举,皆教理未
明之过也。
“念佛一门,极圆极顿,至易至难。只如《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四字,浅言之
,愚夫愚妇皆可为;深言之,大圣大贤终不能过。今初心行人,或暂得轻安,自谓已得
事一心者。初开浅解,复自谓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细念犹生者。或勇猛过分,精
进倍常。不知外心无佛,速求取证。不达善巧方便,急欲舍身。魔鬼因之遂入其体,为
疯为狂,都不觉知。此善友不遇之过也。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
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
而变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
悦与忧伤之中。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
们的情绪,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己。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
在沮丧、自在或其它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希望获得佛法 必须培养心中的戒、定、慧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处。在一些例子中,“法”被以非常
广泛与模糊的字眼教导,以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其它例子里,它则以华丽的语
辞或...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46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7
其实汉传佛教 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动着
国内静坐的风气也是越来越浓,正如市场经济
有了消费者, 自然汉传的寺院很多也开设了禅修班。
但是汉传僧团的问题依旧积重难返。。。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厌智”。
如果大陆汉传如果连印顺法师的著作都没有中肯中道的学习和理解
想要发展是很难的。 尤其是现在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洗脑甚嚣尘上, 想要利用佛教
对抗基督教的兴起。
转贴
========================================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
2017. 1. 30 Mon.
* 以下修改自本部落格舊文,刊於2017/2《弘誓》雙月刊以及鳯凰佛教網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2016無錫「批印」研討會之回應
去年(2016)十月底本人參加江蘇無錫惠山寺為期兩天的佛教義學研討會,會議主題是
「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我是極少數「躬逢其盛」而與主辦單位持相對立場的學者
,不少人問起我這次的會議,在此簡短表示一些看法如下。
推動印順思想深入探討?
該研討會「邀請函」表示:印順法師是現代最著名的僧人學者,著述浩繁影響深遠,在
兩岸佛教學術界、思想界堪稱泰斗,共尊為導師;在印順法師誕生...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37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 写的 印度之佛教
第二节 教难引起之后果
中印佛教,随摩竭陀王朝俱衰。熏迦、迦思婆朝,佛教抑抑不得志,僧众多南游、北上
以避之;促成安达罗中心之南方佛教,迦湿弥罗、犍陀罗中心之北方佛教,为独特偏至
之发展。分别说系,南化于大众系,北影响于譬喻师,并中印法难后事也。北方事分析
,为实在多元论;其极出婆沙师。南方重直观,明一体常空,其极出方广道人。一则严
密而琐碎,一则雄浑而脱略。迨安达罗王朝入主中印,中印佛教乃稍稍有起色。然摩竭
陀中心之中印佛教,夙为分别说系教化之区,以受创深钜,復兴不易,非输入新思想不
为功,时值安达罗文明发辍之期,故取于大众系者特多。昔迦王之世,分别说系初分,
其传人锡兰者,朴素可喜;而大陆分别说系则反是,如化地之糅世学,法藏之含明咒,
其不必即初分之旧,受安达罗朝文化之熏染而同化耳!本佛所说而衍为学派,彼此各得
其一体,分别说系折中其间,尤长。教难而后,南北日趋偏颇,中印佛教则常为折衷而
综合之。此至后期佛教犹尔,惜流于邪正综合为可憾耳!
佛教因教难而引起之变质,以教务外延,法灭及他力思想为最。佛教摄雅利安人之优良
传统,而实归宗于中道,与吠陀异趣。摩竭陀东北一带,受雅利安文化之...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7788
49
在圣地亚哥的北大校友聚集 别开生面欢度校庆115周年
五月四日下午,在圣地亚哥的北大校友,以及来自清华、复旦、科大,浙大等和本地几
所高校的校友一起来到位于黛尔玛附近的 Morrison Foerster 多功能会议厅聚会,隆
重庆祝母校诞辰115周年。
组织安排本次聚会之一的校友会组委会刘怡博士介绍说:”为这次校庆聚会,我们特别
请来了两位北大的老校友,科学家企业家的刘异博士,和金融专家的熊善继博士给校友
们作『从科研走向创业』、『数据和分析』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圣地亚哥北大校友
会会长孙军表示:“给意满志得对创业前景非常乐观的校友无疑如雪中送炭,给予了大
家不少很有用的解答启发和实际的帮助。”
刘异博士目前为源泉(Wellspring )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官兼联合创始人。他分享
了他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的经验;认为每一个北大毕业生会以自己不同的雄心大志
去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分析了大多数人集中在自己领域的创新,但并没有真正想过创
业是为什么。他还介绍了他的经验之一,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创业过程中
充分注重专业能力和团队工作的价值。之后,大家向刘异博士踊跃提问,请他详... 阅读全帖
c*********8
发帖数: 137
50
来自主题: Apple版 - 苹果对电信行业的影响
苹果公司迄今为止已经重塑或者改变了三个行业,PC, music and mobile industry. 放
着远的不说就先说说这电信行
业吧。电信行业是天然垄断的行业,市场门槛很高,产业内巨头寡头众多,iphone诞生
以前终端市场利润很低,
和卖pc的没啥区别. 当然3g市场已经开始兴起carrier们也知道 data是发展的大方向,
voice已经穷途末路不怎么挣
钱了.
Iphone的出现让这个产业的人完全始料不及,彻底打乱了原来的计划,在笔者看来,只
少把3G提前5年宣判为落
后的技术,把4g提前催熟了只少2年,多少看似荒唐却又让人耐人寻味的营销策略层出
不穷,全都是给iphone闹
的。在iphone之前carrier想的是如和修更多更宽的路来吸引用户在我的路上跑。
iphone一出,用户堵塞了所有大
城市的3g信息高速公路后carrier才明白,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吴论怎么修路也赶不
上车的增长,于是乎在
iphone4 release的前夜,偷偷摸摸取消了unlimited data plan,取而代之的是新的
tier plan. 很明显是网络建设跟不上
广大ipho...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