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侯景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p
发帖数: 1854
1
为什么南朝的正统汉人不行了?
从宏观上说,国家实力摆在那里,安史之乱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从微观上说,侯景之乱梁朝元气大伤,之后的宗室战争又让西魏趁乱攻取益州和江陵,
N********w
发帖数: 132
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在北方,北方离西域更近,方便贸易,所以汉朝的汉武帝才搞丝绸
之路连接中原与西域。南方经济比北方强是在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后的结果。
---------------
为什么南朝的正统汉人不行了?
从宏观上说,国家实力摆在那里,安史之乱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从微观上说,侯景之乱梁朝元气大伤,之后的宗室战争又让西魏趁乱攻取益州和江陵,
r****p
发帖数: 185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个英年早逝的太子
萧衍是被前面宋齐两朝宗室自相残杀搞怕了,矫枉过正对宗室太宽容,以至于侯景之乱
中出现了萧正德,萧正表这样的带路党
o**n
发帖数: 2130
4
应该主要是侯景之乱的原因
a*****a
发帖数: 1429
5
侯景之乱
l*****f
发帖数: 13466
6
但是按宋书州郡志里记载,刘宋末年荆州郢州湘州雍州这些加起来都大概百万了。南朝
人口最盛应该是梁末侯景之乱前,比这个数字应该还要高。江东扬州,刘宋末数字是一
百四十五万,经过南齐,梁的发展,即使经梁末战争,应该还是更高吧,反正葛剑雄的
中国人口史拿年平均增长率算出来陈朝大概一千多万,这个又太高了....北周平北齐,
记载北齐人口数据是两千多万
K*****2
发帖数: 930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晋算不算寡头共和国
如果南方和北方的政局都是等同稳定,沿秦岭-淮河平分的话,北方是很难攻破南方的
,例子就是南北朝前中期的均势和宋金的均势。
北方统一南方的几次,都是因为南方处于分裂状态或者丢掉了重要地盘。西晋对吴的时
候,蜀地已经属于西晋。隋对陈的优势更大,江北、江陵都在隋的控制下。宋就更不用
说了,南方本身就分成了五六个国家,南唐没有江北而且背后还有吴越这种带路党。元
灭宋,清灭明,tg灭国军那最后都是靠的带路党。
东晋对于长江上游非常重视,荆州布防一直是重点,而上游的蜀地一旦被割据,总是要
不遗余力地予以消灭,说明了东晋政权的前瞻性。现在都说说前秦苻坚无视东晋的长江
天险,其实前秦军队也就在西边的益州能看到长江,在荆州和它东边,前秦连长江的边
都还没摸到就挂了。如果南朝一直能保持荆州的强大,北方是不可能打败南方的。
一直侯景之乱后,萧绎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才导致南方的总崩盘。
w**p
发帖数: 408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能说说北朝到隋强盛的原因
南方本来就偏弱,加上侯景之乱人口大减,还丢了江淮和四川。自然无法和统一的北方
对抗了。
G*******r
发帖数: 657
9
你说经常性屠城是多久一次?
侯景之乱一次,太平天国一次,南京大屠杀一次,这三次时间跨度将近1400年,还有哪
几次屠城?
r******t
发帖数: 896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梁的转折点其实是539年
南梁的转折点是侯景之乱。陈就是个吹牛皮的。
s**********n
发帖数: 234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给废平西王看个相
额头形状圆润饱满,表皮亦无坑洞的大男人,主前途光明工作运强,根基好、头脑聪明
智慧开通.
下三白眼,为人叛逆偏激,诱惑多,易有色难,固执好强。而两者皆容易记仇忘恩,有
强烈的报复心态,所以易有挫折,与人不合。如三白眼者,其人有神而不过露者,会很
冷静地等待机会,当机会一到便会充分掌握而有成功,所以适宜生于乱世,必有所成,
否则其成就则见大起大落.
断眉毛图解 一般而言,此面相者,我们可统称有:潜伏性躁郁症者;另外在面相学看
来,眉形上突然断裂以及叉眉也就是说眉中或是眉尾像叉路一样的分为两条以及数条者
。可能你就曾碰过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很温和、老实对于刚刚认识不久的人来说是好人
,但是却是会在忽然间地对你大吼大叫,处处和你过不去,故意和你抬杠
贯顶鼻”,又名“伏犀鼻”,这种鼻子除了外形特出、鼻梁挺直和有肉外,最重要的是
“山根”比一般人都高隆,气势直通上额,有这种鼻子的人不但大富,还会大贵,身居
高位而操大权,所做的都是大事情.
耳朵的上端又尖又薄的人,即使他的长辈为他留下了庞大的遗产,他也无法维持下去。
同时,即使他有好的配偶,对他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子孙运不佳
弯入嘴角的法令纹:假如...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635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恨不生于南朝啊!
穿越过去,然后碰上侯景之乱?
o**********e
发帖数: 18403
13
主要是秦皇,汉武+犬儒的罪过。
到了东汉末,汉人已经成多半
SHEEPLE了。曹操还好,但是
西晋的时候,把尚武的曹氏和其他
走得近的人也杀了,踩脚下去了。以为
光信任司马王就可以统治中国永保荣华。

所以五胡乱华,侯景之乱就HIGH了:
一个个汉人城市都是SHEEPLE城,
如入无人之境随便虐杀啊。
话说回来:孔孟前5代还挺好的。
反法西斯秦皇也算有大功。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ivilSociety/3913.html
w*******e
发帖数: 15912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南梁武帝萧衍前半生英明神武,一统江湖。
后笃信佛教(中土和尚吃素就是从梁武帝时代开始),南朝遍修庙宇,武帝多次舍身同
泰寺当住持,都被大臣们重金赎出。可惜晚年时发生“侯景之乱”,病饿而死,在位48
年,享年86岁(真是高寿了,不知是否和信佛吃斋有关)
e**a
发帖数: 2169
15
我觉得侯景之乱才是历次南京大屠杀中最为惨重的。
h*h
发帖数: 18873
16
侯景之乱应该是毁掉了很多东西
s****e
发帖数: 7018
17
侯景之乱被数千叛军杀光了江南王,谢两个大族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帖数: 1
18
所幸跟你费一回口舌。南朝的梁商品经济发达,当北朝还在实行均田制把农民束缚在土
地上的时候,萧梁已经用货币缴税用货币给官员发工资。可惜萧梁因为侯景之乱败亡,
南朝一蹶不振,最后由北方的隋统一中国,但南朝的历史影响没有从此消失,相反,隋
唐后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南朝化的历史,特别在安史之乱后,募兵取代府兵,两税法取代
租庸调和均田制度,一直到后来出现了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宋朝。中国的历史发展多次
被游牧民族入侵打断倒是真的,但这是另外一个历史话题,说中国历史停滞不前则是胡
说八道。
s****e
发帖数: 7018
19
侯景之乱
R*****i
发帖数: 2126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马来代汉的疑问
侯景之乱江南十室九空,麻痹的很快又被填满了,我看大部分都是狸獠填充了江南土地
,沐猴而冠,号称汉人。而且听说清兵南下的时候,南方一片生灵涂炭,神马扬州十日
,神马嘉定三屠,后来满人让南方的狸獠都入了籍,人口一下膨胀了一倍。


: 江浙主体是中原上等汉人衣冠南度

: 原来的越被赶跑了

: [在 PPTT (大熊猫) 的大作中提到:]

: :江浙地区的百越人本身的文化就很先进,和华夏人混血生下来的后代总体来说
比较优

: 秀

N*******e
发帖数: 580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马来代汉的疑问
放你妈的屁,鞑子五毛
[在 Rabboni (腹黑小白兔) 的大作中提到:]
:侯景之乱江南十室九空,麻痹的很快又被填满了,我看大部分都是狸獠填充了江南土
地,沐猴而冠,号称汉人。而且听说清兵南下的时候,南方一片生灵涂炭,神马扬州十
日,神马嘉定三屠,后来满人让南方的狸獠都入了籍,人口一下膨胀了一倍。
:<br>: 江浙主体是中原上等汉人衣冠南度
:<br>: 原来的越被赶跑了
:<br>: [在 PPTT (大熊猫) 的大作中提到:]
:<br>: :江浙地区的百越人本身的文化就很先进,和华夏人混血生下来的后代
总体来说
:比较优
:<br>: 秀
:<br>
s***c
发帖数: 1926
22
后一千年,中国就两个顶级政治家,王临川和张江陵,福建也出了不少能臣。
江南那些所谓才子简直是祸国殃民,把中华民族一次一次拖入深渊。真不如侯景之乱时
把他们都杀干净了。
T*******x
发帖数: 8565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嘉诚将可耻地死去
历史上一生荣耀但死时凄惨的皇帝还不少,一个可悲可叹可笑的是梁武帝,一手建国,
早年英雄神武,可叹被佛教洗脑,南朝四百八十寺,最后被侯景之乱活活饿死在皇宫,
亦是可笑。
a****8
发帖数: 2771
24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谁说台湾没有门阀政治?
要说历史上的世家,谁比得上王谢。最后侯景之乱,王谢家族被杀得干干净净。
S***n
发帖数: 2932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南京的梧桐,南京的情爱zt (转载)
南京和江南的关系不是太大吧,这个城市比较有趣。侯景之乱 。。。我这段时间的
favorite。。。
S***n
发帖数: 2932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8g徐志摩
- -b
笑死,还大家下次再见 XD
曾经有一本书在我眼前《六朝烟雨鸟空啼》,我木有珍惜。。。里面有详细分析“士”
这个阶层的产生,在战国末的情形,秦汉初的蛰伏状态。。。只记得一个结论,“士”
就是“武士”,当然是高级一点的。儒家最早也不是光读书,孔子和他爸都是猛人,论
语里面驾车的一般都是他本人,可见技术、体力都不错。
书香门第这种讲法更适合宋以后皇帝科举钳制下的弱鸡吧。
早一点,没有武人背景的文人很少啊。著名文人(未必没有武功阿)武人二代、三代的
很多。。。
另一方面没有武人背景的士人要维持也不容易,比如侯景之乱缺乏武将就被团灭了。。。
忽悠不动了。。。佛、儒、道,有空再和你玩,下次见。。。
o*******y
发帖数: 1498
27
今天趁着不太忙,码几个字吧,心情不好,就干脆写点阴郁的东西,也配合一些沉重的
心情。
这一两个月来,一直在看《细说两晋南北朝》,主要是自己对这段历史几乎没有一点认
识,也很想知道那些岁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总是听说那时候很乱,但又很出彩,思
想很自由,于是便找来了这本书,改成PDF版本,放在手机里看。
虽然说是看完了,但对里面的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太乱了,战争一个接着一个,人
命地名人物关系完全没有概念,唯一让我记住了,六朝古都是不包括明朝的,只有吴东
晋宋齐梁陈,都是些短命的王朝,纷繁复杂,战火连天。
让我觉得有些压抑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描写台城的那些战争场面。我对南京的印象一直
都是:温婉,朴素,市井,就算经历了沉重的历史沧桑,也依旧保持着甚至有些阿Q的
乐观精神,同时没有失去作为皇都的一些自信,虽然整个城市已经远比不上周围的一些
小城市了。然而,看到那些在台城周围发生的故事,有点印象的是前段时间看的梁朝被
打的一些事情,还有什么侯景之乱,什么北方的统治者从秦淮河朱雀航进攻健康城,等
等,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蘸在士兵的鲜血像画卷一样的展开,心里有种揭开伤疤的感觉,
不忍心看到这些我曾经...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写得靠谱吗?这学期读了很多这个年代的书,世说新语、颜氏家训、洛阳伽蓝记、诗品
、文心雕龙,感觉南北相差很大。有人读过田晓菲的烽火与流星吗?是写梁朝文学的。
我读了个开头,写侯景之乱很有现场感,评论写得不枯燥,很有意思。
l*****f
发帖数: 13466
29
Xixi 你还在纠结狼牙棒?
肯定不是啦 那个不是架空嘛 我看了个二十分钟的片花 不好意思还是觉得一般啊 可能
不是主角粉吧 无感
云南当时算州郡 宁州 有宁州刺史 有一个宁州刺史还参与平侯景之乱的 不过当地应该
还是土著家族势力比较大吧 有一个很古怪的爨氏 其实好像他们也是汉人南迁 在当地
坐大的 具体不记得了 段氏是很后来了 唐以后? 唐代倒是南诏 蒙氏啥的
x*******i
发帖数: 157
30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琅琊榜的剧情设计还算符合历史
话说,这梁武帝就喜欢用降将,所以才有了这场侯景之乱。
d********f
发帖数: 43471
31
实际上就是靠吓鬼,侯景之乱人几千乱兵就能打败八十万勤王大军,人心散了你掌什么
都没用
c********g
发帖数: 1106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侯景之乱不清楚,但完全不能同意对安史之乱的说法。思维正常的氏族人士都认为
平乱乃国家大义,不可能侧身一旁看叛军干宗室。那简直就是total war,谁能置身
事外。
s**********n
发帖数: 3199
33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赞一下十三钗吧
pat pat 自己喜欢就好,人不知而不愠嘛,,,
heehee 因为庾信在侯景之乱中的作为,很长时间他的诗赋我都是拒读 的,,,我的立
场你大概也好猜了,,,
都是情感动物咩,谁的情感都蛮复杂的,都不大好超脱,,,自己开心就好啦,志同道
合就多拍几个马匹正向回馈一下啦
S***n
发帖数: 2932
3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胡适和钱穆
东晋的例子说明文化传承,尤其中国这种,雅化官僚化的精英文化,人少不是问题,平
民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政权在谁手中。
元清面积大,so what?作奴隶的在乎被养在大点还是小点的圈棚?
从礼记中孔子以直抱怨的自然态度到后来,哪个sb满清皇帝讲的,我不像秦始皇那样筑
长城,我要筑
人心中的长城,人的地位,当然主要还是有发言权的士人的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变态。
剃发易服不算,到二十世纪初,有些呆子还叫嚣要文化自宫!
anyway,民国随着狂人们复苏,风气重开,还没怎么欢乐,黄雀在后了。
宋以下的东西我都不太能看,好像知道悲剧的结尾,每看一页,就好像离结局更近一点。
小心脏吃不消,看不穿。
就像庾信的诗,本来无所谓,读到他在侯景之乱中的表现后,他的诗我就一句也看不下。
多看一句增加一分气愤。
后人用典牵到他,我也得好好用力才能消化无视。
李贺确实很欢乐,正在读他的诗;宋以后慢慢拘束,之前大概由于士人的相对自得的处
境,他们的作
品,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有很多有趣的萌芽状的发展。
可惜宋人议未定,金人已过河。
S*******T
发帖数: 5156
35
东水关外村店当中,酒宴犹酣。
二月二饮屠苏当早,这场酒宴其实开始得并不算晚。可聚集的人既多,又是一般同样遭
际,志趣相投的倒霉汉子。越喝大家兴致越高,眼看得就已经要到掌灯时分了。
说起来陈五婆这次本钱下得着实不小。酒席吃得残了,马上就有新的肴果再布上来。一
坛接着一坛的屠苏,就从来没有断过。天河倾倒一般在席间流淌。
整鱼块肉,上好的河州羊,也不知道预备了多少。
本来大家还有点提心吊胆的,尤其担心这么多前拱卫禁军的人聚集,该管将主会来驱散
。结果从开席到现在,鬼影子都没看见一个。当下人人都是暗赞陈五婆面子够奢遮,连
常将主等人都不得不周全。
原来只是陈五婆自家聚拢的四五百人在这里大吃大喝,后来更多拱卫禁军的人闻讯而来
,叉手行礼过后坐下便吃。只要都是拱卫禁军挨过苦的,陈五婆也一视同仁,全都接待
。预备的食材不够,就赶紧遣人去汴梁城中现买去。反正管大家酒足饭饱,宾主尽欢。
大家都是挨苦挨得久了,今日捞着了就没人打算放过。吃醉了到后院抠喉咙吐出来,吃
饱了就歇歇等会儿再吃。还有人将家眷喊来的,虽然不能入席,可是包几块肉半条鱼送
出来让家眷回去热热打个牙祭,也没人管他们去。
这个村店左近,人来...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6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续
接着写史盲的读书笔记....
之七 庾信与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这是庾信滞留北朝写给故友徐陵的诗。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
北朝臣。一直狠喜欢庾信,就为了这伤心二字,为了那篇哀江南赋。庾信与徐陵这对朋
友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一个比较幸运地终老故国,一个却伤心地埋骨他乡。对两人的
诗文来说,却是赋到沧桑句始工,徐陵一直未能走出早期徐庾体的窠臼,庾信却以此乱
离为转折而清新更至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史书上也南北分隔:一个在陈书,
南史有传,一个则名留周书,北史。徐陵大庾信六岁,都在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徐陵
有高僧抚头说:“天上石麒麟也”,庾信则“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都在早年随父
亲出入宫廷,与萧纲关系密切,写号徐庾体的绮艳诗文:
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
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庾肩吾庾信,与徐摛徐陵这两对父子出入萧纲宫廷,可谓领导当时文学的潮流。这时候
庾信写的是: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四周有“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三 铜驼荆棘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这是建安年间,对董卓乱后的洛阳曹植的感叹。后汉书董卓
传: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
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
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曹魏先都邺城,后迁洛阳,”垣墙皆頓擗,荆棘上参天” ,一片荆棘中重建宗庙宫室
。荆棘之下,想来都是累累白骨。历魏晋,不过百年之间,又一次而有铜驼荆棘之变;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
耳!'
永嘉五年,匈奴刘曜攻洛阳,焚宫室,杀公卿百姓:
曜等遂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吴王晏、竟陵王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
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遇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
洛阳又一次宫室尽烧焚,却并不尽是寂寞,各色军队来来往往。几经转手,从刘曜的前
赵到石氏的后赵,石勒曾迁徙洛阳的翁仲晷影等到他的襄国,并在洛阳大败刘曜。石虎
"苦役晋人",除大修邺城宫外,也曾征数十万苦役想修复长安,洛阳的宫阙。宫阙未
竟而石氏已灭。前燕都邺城,前秦都长安,洛阳正是征战之地,加上...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9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三 铜驼荆棘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这是建安年间,对董卓乱后的洛阳曹植的感叹。后汉书董卓
传: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
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
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曹魏先都邺城,后迁洛阳,”垣墙皆頓擗,荆棘上参天” ,一片荆棘中重建宗庙宫室
。荆棘之下,想来都是累累白骨。历魏晋,不过百年之间,又一次而有铜驼荆棘之变;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
耳!'
永嘉五年,匈奴刘曜攻洛阳,焚宫室,杀公卿百姓:
曜等遂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吴王晏、竟陵王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
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遇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
洛阳又一次宫室尽烧焚,却并不尽是寂寞,各色军队来来往往。几经转手,从刘曜的前
赵到石氏的后赵,石勒曾迁徙洛阳的翁仲晷影等到他的襄国,并在洛阳大败刘曜。石虎
"苦役晋人",除大修邺城宫外,也曾征数十万苦役想修复长安,洛阳的宫阙。宫阙未
竟而石氏已灭。前燕都邺城,前秦都长安,洛阳正是征战之地,加上...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钟离大战 绝少被人提及
初,侯景潜图反噬,仲礼先知之,屡启求以精兵三万讨景,朝廷不许。及景济江,朝野
便望其至。兼蓄雍、司精卒,与诸蕃赴援,见推总督。景素闻其名,甚惮之。仲礼亦自
谓当世英雄,诸将莫己若也。韦粲见攻,仲礼方食,投箸被练驰之,骑能属者七十。比
至,粲已败,仲礼因与景战于青塘,大败之。景与仲礼交战,各不相知。仲礼槊将及景
,而贼将支伯仁自后斫仲礼,再斫仲礼中肩。马陷于淖,贼聚槊刺之,骑将郭山石救之
以免。自此壮气外衰,不复言战。神情慠佷,凌蔑将帅。
最后他是投了侯景,但当时和侯景是战场相遇还相当勇猛,然后突然就从此永远高挂免
战牌,连出兵最快的萧纶劝都没用,这就极为反常了。按理说这时候谁能先灭侯景应该
是大功一件,能控制朝廷不说,说不定以后跟着萧纶混还有拥立之功。但后面柳的表现
就是一直作壁上观,有时听的侯景,有时又听萧绎的,一直到他被西魏灭掉,实在是莫
名其妙。
d**********l
发帖数: 647
41
14:24:03)转载
标签: 孔子 典冠 子曰 《论语》 鲍鹏山 文化
分类: 被误解的孔子
对孔子了解不深的人,往往以为孔子是极端忠君思想的提倡者。事
实呢,恰恰相反。
首先,“忠”这个字,在《论语》里,就并不包含后世的那个愚忠
的意思。
《论语》中,涉及到“忠”的,有以下16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1.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
则勿惮改。”(1.8;9.25、12.10基本相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
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3.19)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
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
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5.19)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814
42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
泛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
用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
《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
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
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
过。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
人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4
43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泛
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用
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毛泽东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
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
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
。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人
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派宗亲
元延明、元领兵二万进犯徐州...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方术纪异》 王亭之
《方术纪异》 王亭之
王亭之原名談錫永,廣東南海人,雖攻讀化學,但出身八旗世家,少習琴棋書畫、醫卜
星相諸學,對子平、易理更為有研究,雖從事金融,但性喜文史哲學,信仰佛教,後隨
中州派劉惠蒼師父習紫微斗數,得其真傳,使其在香港發揚光大,收門徒四十人,成立
紫微斗數學會,從事學術性研究。然其平生所慕,實為佛學,自大學時代即已研究,二
十八歲時得機緣修習西藏密宗,隱居夷島六年,配合經論修習,近年更編纂《佛家經論
導讀叢書》、《甯瑪派叢書》,甚得好評。

对於方术,王亭之一向抱著既不全面否定,亦不全面肯定的态度。为甚么不否定,
因为有些人的确具有超乎常人的根识,例如人的听觉受声波幅度限制,假如能超越这些
限制,那就可以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在方术的层面,就可以称为「道术」,
或如今人之称为「异能」。
然而为甚么又不肯定呢?
任何方术,包括星相风水,都有它的局限性,是故许多称为「大师」的人,渔色渔
利或者得意,可是其际遇却往往不足为外人道。由是可见方术之不足尽恃。至於不学无
术之辈,假方术之名,迹同行骗,那就更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了解方术的局限,非常重要,否则便会变成迷信。古往今来,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高敖曹(491—538),即高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
朝时期东魏大将。

高敖曹是东魏徐州刺史高乾的三弟,年少时便有壮气,长大后更是倜傥,胆力过人。史
称他「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北齐书.高昂列传》。其父高翼为其求得严师,并令
其对高敖曹严加捶挞。 可高敖曹却不遵师训,到处走动,并常说:「男儿当横行天下
,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北齐书.高昂列传》。
此后,高敖曹随高乾四处劫掠,州县莫能治理。高翼常对人说:「此儿不灭我族,当大
吾门,不直为州豪也」《北齐书.高昂列传》。
后高乾向博陵人崔圣念之女求婚,但被拒绝,二人便将此女劫走。 到村外野处后,高
敖曹对高乾说:「何不行礼?」《北史.高昂列传》于是高乾与此女野合后而归。
由于二人常到处劫掠,高翼也受到牵连,常被关在监狱中,只有遭遇大赦才能得以出来
。高翼曾对人说:「吾四子皆五眼,我死后岂有人与我一锹土邪?」
高翼死后,高敖曹大起坟塚,并说:「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锹土,今被压,竟知为人
不。」《北史.高昂列传》。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六月,高敖曹与高乾聚集流民于河、济之间起事,响应葛荣起...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5008
46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賈樟柯〈侯導,孝賢〉
1989年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了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我是在縣城郵
局門前的報攤上讀到這條消息的。那年整整一個春夏,特別是春夏之交的日子,我已經
養成了每天下午騎自行車出門,到報攤上等候新消息的習慣。北京沒有動靜,倒是臺灣
傳來了新聞。
一、悲情入心
記不清是在一冊類似《大眾電影》的雜誌上,還是在一張類似《參考消息》的報紙上,
我讀到了《悲情城市》獲獎的消息,比中國人第一次拿到金獅獎更讓我震驚的是有關這
部電影的介紹:1947年,為反抗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臺灣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史稱
「二‧二八事件」。國民黨出動軍警鎮壓,死者將近三萬人。臺灣導演侯孝賢在
影片中通過一個林姓家庭的命運,第一次描繪了臺灣人民的這一反抗事件。
《悲情城市》的介紹還沒有讀完,一片殺氣已經上了我的脖頸。大陸上演的政治事件剛
剛過去,海峽對岸的臺灣卻已經將「二‧二八事件」搬上了銀幕。很多年後,有
一次和戛納電影節主席雅各布聊天,他的一個觀點讓我深以為是,他說:偉大的電影往
往都有偉大的預言性。1987年臺灣解嚴,1988年蔣經國逝世,1989年《悲情城市》橫空
出世。能有什...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东西魏大交兵。。。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 大同元年(535年):东西魏并立。东魏司马子如攻潼关,不利,还去
。(西)魏宇文泰重用苏绰。
二年(536年):高欢克西魏夏州。初,贺拔胜奔梁,今岁返西魏,从者道死太半。
三年(537年):西魏宇文泰大破窦泰于马牧泽,窦泰自杀。梁武帝修长干寺阿育王塔
。高欢引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与宇文泰战于沙苑,欢军大败。河南诸州归西魏所有
,唯东荆获全。
梁纪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 大同四年(538年):东魏侯景复收河南四州。东魏高敖曹死。宇文泰
兵败。西魏主还长安。高欢得洛阳。十二月,西魏复得洛阳。
五年(539年):西魏丞相宇文泰于行台置学。东魏更用新历法《兴光历》。梁从朱异
奏,分州为五品,凡一百七州。
六年(540年):东魏侯景欲击荆州,不利,还。吐谷浑夸吕可汗立,地广三千里,假
道柔然,聘于东魏。
七年(541年):(西)魏丞相泰从苏绰为强国富民之法。至是,东方连歳大稔,山东
之民稍复苏息。
八年(542年):梁敬躬反,败死。高欢击(西)魏,围玉璧,遇大雪,乃去。梁高要
太守陈霸先始有军功。
九年(543年):东魏高仲密以虎牢叛,降魏。东西魏邙...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东西魏大交兵。。。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 大同元年(535年):东西魏并立。东魏司马子如攻潼关,不利,还去
。(西)魏宇文泰重用苏绰。
二年(536年):高欢克西魏夏州。初,贺拔胜奔梁,今岁返西魏,从者道死太半。
三年(537年):西魏宇文泰大破窦泰于马牧泽,窦泰自杀。梁武帝修长干寺阿育王塔
。高欢引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与宇文泰战于沙苑,欢军大败。河南诸州归西魏所有
,唯东荆获全。
梁纪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 大同四年(538年):东魏侯景复收河南四州。东魏高敖曹死。宇文泰
兵败。西魏主还长安。高欢得洛阳。十二月,西魏复得洛阳。
五年(539年):西魏丞相宇文泰于行台置学。东魏更用新历法《兴光历》。梁从朱异
奏,分州为五品,凡一百七州。
六年(540年):东魏侯景欲击荆州,不利,还。吐谷浑夸吕可汗立,地广三千里,假
道柔然,聘于东魏。
七年(541年):(西)魏丞相泰从苏绰为强国富民之法。至是,东方连歳大稔,山东
之民稍复苏息。
八年(542年):梁敬躬反,败死。高欢击(西)魏,围玉璧,遇大雪,乃去。梁高要
太守陈霸先始有军功。
九年(543年):东魏高仲密以虎牢叛,降魏。东西魏邙...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zz)
作者:郭黎安
一、守卫建康的重镇——京口和历阳
都城的选址与确立,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皇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将影响
到政权的稳固和国祚的长短。六朝定都建康(今南京),除了一般都城所考虑的交通条
件、经济腹地以及有利于控制其所统治的地区等因素外,基于南北分裂的形势和限江自
保的基本国策,则更注重防卫。而防卫所持者重在长江。古人云:“长江千里,险过汤
池,可敌十万之师。”(注: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上《江河门》注引《江南野
史》,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但是,能否守住这一天险,确保首都安全,关键
又在京口和历阳。
京口(今镇江)位于建康以东八十公里的长江南岸,除本身山水险峻,可资设防外,在
地理位置上尚有以下特点:其一,六朝时期,建康—京口段的长江江面十分宽广(注: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九引《舆地志》:“天景清明,登之(指北固山)望见广陵
城如在青霄中,相去鸟道五十余里。”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刻本。),风高浪急,而江的
南岸正是宁镇丘陵所在,矶石绵延,“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注: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中华书局1955年版,下同。)。京口以下接近长江喇...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50
在我看来候景之乱纯粹是梁武帝自作孽不可活。就好像下围棋大龙有九十九种活法,他
偏偏选了第一百种把大龙给送死了。另外几个细节不太准确,我补充一下。
先是梁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太守刺史纷纷来降。过了一阵果然候景送信来了说要
率河南十三个州归降。这里的河南指的是黄河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差不多占了东魏地
盘的一半。梁武帝觉得自己的梦要应验了是个吉兆, 于是派自己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
前去接应。
萧渊明还没有赶到,慕容绍宗已经率领东魏大军压境。候景在信里和梁武帝牛皮吹破了
天的河南十三州,其实真正能控制的没有几个, 情急下他又写信给西魏摇尾乞怜。梁
武帝知道了候景私通西魏的事情以后不但不表示任何怀疑,还写信告诉他可以便宜行事。
候景并不是在河南就开始叛乱的, 那会儿他被慕容绍宗打得大败而逃,手下大多数人
也不愿意和他一条道走到黑纷纷逃散。候景带着八百人狼狈渡淮河。前来接应的梁军也
好不到哪里去,萧渊明也被俘虏了。
候景并非一到淮南就反叛。对于落魄的已经毫无价值的候景,梁武帝对他还是不错的,
对他强行武力占据寿春也没有追究。然而对于长期在刀锋上过着舔血的候景仍然一天到
晚提心吊胆。这时候又听说东...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