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续
相关主题
南史笔记
庾子山与哀江南
席慕容的字画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7 (转载)
历史上有几个谥号为"和"的?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7
今天看到南北朝末期陈的人口只有2百万
南京作为古都,不如古汉阳和江陵
湖北人在古代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徐陵话题: 庾信话题: 王敬则话题: 王融话题: 江陵
1 (共1页)
l*****f
发帖数: 13466
1
接着写史盲的读书笔记....
之七 庾信与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这是庾信滞留北朝写给故友徐陵的诗。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
北朝臣。一直狠喜欢庾信,就为了这伤心二字,为了那篇哀江南赋。庾信与徐陵这对朋
友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一个比较幸运地终老故国,一个却伤心地埋骨他乡。对两人的
诗文来说,却是赋到沧桑句始工,徐陵一直未能走出早期徐庾体的窠臼,庾信却以此乱
离为转折而清新更至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史书上也南北分隔:一个在陈书,
南史有传,一个则名留周书,北史。徐陵大庾信六岁,都在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徐陵
有高僧抚头说:“天上石麒麟也”,庾信则“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都在早年随父
亲出入宫廷,与萧纲关系密切,写号徐庾体的绮艳诗文:
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
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庾肩吾庾信,与徐摛徐陵这两对父子出入萧纲宫廷,可谓领导当时文学的潮流。这时候
庾信写的是: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四周有“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
风”的美丽仕女,日常过着“影来池里,花落衫中”的优游生活,至夜仍旧“月入歌扇
,花承节鼓”,直至笙歌散尽人归去。
这种绮艳繁华毕竟不能长久:候景之乱时候,时任建康令的庾信,也被萧纲命令守城:
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
于江陵。
周书:“信以众先退”这几个字,在资治通鉴上成了这么形象的描述:信方食甘蔗,有
飞箭中门柱,信手甘蔗,应弦而落,遂弃军走。
庾信仓皇逃走,丢在城中的,不仅有父亲,还有二子一女。庾肩吾在台城仍旧是萧纲的
随从,
“简文即位,以肩吾为度支尚书”。但是不久便趁机逃走:
景矫诏遣肩吾使江州,喻当阳公大心。大心乃降贼,肩吾因逃入东。后贼宋子仙破会稽
,购得肩吾欲杀之,先谓曰:"吾闻汝能作诗,今可即作,若能,将贷汝命。"肩吾操笔
便成,辞采甚美,子仙乃释以为建昌令。仍间道奔江陵,历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
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
而庾信的二子一女,父亲逃走,祖父似乎也自身难保无暇照顾,伤心赋里说,“二男一
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殁”。但是他的母亲倒是经历江陵之难后,还被送到
长安与他团聚。不知道这位作父亲的是不是连回家看看还未长成的孩子们的机会都没有
,就仓皇逃窜,辗转到了江陵。“入欹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就汀洲之杜若,待芦
苇之单衣。”他这一路时间比较长,等他到江陵时候父亲应该已经故去。路上还有个小
插曲:萧韶是萧衍兄长萧懿的孙子,少年时候与庾信有断袖之爱,此时萧韶已早一步逃
出建康,到江陵而作“太清纪”,叙述城中见闻,并出任郢州刺史。庾信路过江夏时候
去拜访故人:
韶昔为幼童,庾信爱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遇客,韶亦为信传酒。后
为郢州,信西上江陵,途经江夏,韶接信甚薄;坐青油幕下,引信入宴,坐信别榻,有
自矜色。信稍不堪,因酒酣,乃径上韶床,践蹋肴馔,直视韶面,谓曰:"官今日形容
大异近日。"时宾客满坐,韶甚惭耻。
“韶亦为信传酒”,想起明末故事,左良玉与侯朝宗父亲侯恂也有类似关系,不过左良
玉当时是役使身份,庾信却让萧韶这位梁朝宗室行酒。而梁书,南史笔下,似乎颇有责
备萧韶忘旧之意,真可谓一朝行酒,百年低头。
庾信在萧绎宫廷中任职,不久也被派出使西魏,随后西魏南侵,江陵蒙难。庾信被留在
长安。故国已失,故人死散飘泊。后来与他做伴的是江陵城破后侥幸被掠至长安而生存
的一些士人,王褒,殷不害等。陈朝建立后:
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
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
庾信在西魏而后北周,官越做越大,也很得赏识: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
公碑志,多相请托。
庾信在梁历武,简文,元三帝,在北朝历西魏,北周宇文泰,毓,邕,赟,衍五帝,一
直活到隋开皇元年,目睹杨坚代周。在北周的业余生活是为王公大臣夫人们写碑,写墓
志铭。书信往来多酬谢馈赠,馈赠之物包括丝布,罗袍,犀带,米,钱,干鱼,马,猪
,鸡,雉,宇文们对他生活关心可谓无微不至。他在北周生活似乎并不宽裕,谢启中常
有陋巷箪瓢,栉风沐雨之类的语句,也许有文人的夸张,但是读来寒冬时候收到的棉衣
,以及几乎三餐不继时候收到的米与钱,的确是雪中送炭。
他写的墓志铭都蛮有意思的,里面有一位步陆孤氏,郡望却是吴郡,为陆通之女。一位
纥豆陵氏,本名窦含生,为窦炽之女。周书陆通传,其曾祖陆载随刘裕伐长安,与刘义
真一起留守,没于赫连氏,后魏灭赫连,又仕魏。北魏孝文改制,将胡姓大姓之步陆孤
改为陆,将纥豆陵改为窦氏。宇文泰后来不仅令改汉姓的胡人复姓,还将胡姓赐与一些
有军功的汉族大臣。所以庾信说,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这位步陆孤氏,却是被赐
胡姓的汉人陆氏,而非胡人。而后到杨坚当政,在北周末年,再次改回汉姓。而那位纥
豆陵氏应该是先改汉姓窦,后又复姓的胡人:郡望号称扶风,传说是汉朝窦章之后代奔
匈奴的。窦炽侄子窦毅,有女窦氏即是唐高祖李渊的妻子。
除了这些应酬之作,他在长安写了拟咏怀二十七首,哀江南赋,小园赋,伤心赋,枯树
赋这些诗文,咏怀之一说,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
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庾信为悼念同样由南入北的梁朝宗室萧永写了思旧铭,可与哀江南并读。美酒酌焉,
犹思建业之水;鸣琴在操,终思华亭之鹤。借怀念萧永,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
离乱之时徐陵刚好出使东魏。徐陵父亲徐摛的表现比庾肩吾出色:作为萧纲的近臣一直
陪侍萧纲,凛然不惧:
摛独侍立不动,徐谓景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侯景乃拜。
这个侯景虽然凶横,在台城却往往被萧衍,徐摛这样的气场压制,不知道是作书人的夸
张,还是侯景心里不自觉的对他们还有敬畏。但是徐摛以七十余之年纪,忧愁郁闷之下
,很快病逝台城。徐陵在北与父亲失去联系: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哀恤。国
家动荡,父亲陷于危城,这种表现也是自然之事,不独为了孝字。比起失去家人的庾信
,徐陵实在幸运,他的长子徐俭在此时已经二十一岁,携家避乱江陵,躲过劫难。“江
陵陷,复还于京师”。
徐陵在东魏滞留期间,目睹东魏被北齐高氏取而代之。元帝萧绎遣使与北齐通好,徐陵
欲归,北齐却不放。滞留北方,曾作与北齐杨遵彦书乞求归国,其凄婉悲慨处,颇有后
来庾信“暮年诗赋”的意思:
岁月如流,平生何几,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掩泣,夜
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
后终于在西魏灭江陵,杀元帝后,北齐送萧渊明南归争位,徐陵始得一同南归。无奈萧
梁气数早尽,虽然王僧辩同意拥立萧渊明,并对徐陵优礼有加,终究不是陈霸先的对手
。王僧辩对徐陵有知遇之恩,故兵败被杀后,徐陵转投任约,却也被陈霸先平定。陈霸
先对徐陵也不错,赦免不问,后又封他作贞威将军、尚书左丞,从此在陈朝成为一代文
宗,历武帝,文帝,废帝,宣帝及后主:文、宣之时,国家有大手笔,必命陵草之。其
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
以文学自矜的陈后主叔宝,也很想得到徐陵的赞赏,所以故意拿自己文章而说是他人所
作,让徐陵评介,徐陵这么聪明人,也相当谦和:“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
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却偏偏对后主的诗文不屑:
陵嗤之曰:"都不成辞句。"后主衔之,至是谥曰章伪侯。
徐陵以写宫体诗著名,而其人却清正凛然,颇有父风,陈书记载徐陵: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
时陈与周维持和平,互有聘使。徐陵除了更早以前,陈霸先还未上位的时候又出使北齐
,“绍泰二年,又使于齐”,似乎就没有再次北上。徐陵的亲家,徐俭妻父周弘正曾来
长安迎接陈顼归国,即后来的陈宣帝。庾信作诗送别周弘正,
扶风石桥北,函谷故关前。此中一分手,相逢知几年。 黄鹄一反顾,徘徊应怆然。 自
知悲不已,徒劳减瑟弦。
徐陵于后主至德元年去世,其时北方已经是隋朝开皇三年,庾信已经去世二年,离杨广
兵下江南还有六年。两人都没有活到南北重新统一的时候。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庾信此诗也许写于周弘正等人来来往往,以及一些被掠来的
南人获准南归的时候。昔日山阳路上,向秀听到笛声,怀念已逝的嵇康。庾信想到自己
黯然在他乡终老,而建康城中的徐陵,一样也会在笛声中想起故友。南北之间,乱世中
的悲欢离合故事应该不少,其中最著名的破镜重圆故事,男主角徐德言传说是徐陵之孙
,徐俭之子,不过正史没有记载。倒是读到姚察本传,其人深为徐陵推崇: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
。"
姚察父亲姚僧垣在梁末之乱中没于长安,姚察曾北上聘周而与父亲相见:
察往岁之聘周也,因得与父僧垣相见,将别之际,绝而复苏。
在隋灭陈之后,姚察入长安,父亲已逝,后袭父亲爵位:
十三年,袭封北绛郡公。。。。。至是承袭,愈更悲感,见者莫不为之歔欷。
姚察是陈书作者姚思廉的父亲。姚思廉后继承父亲事业,写完梁书,陈书。而魏书作者
魏收,跟徐陵也狠有缘分。除了那个“复知寒暑”让魏收大丢面子,还被高澄关起来一
阵子而外,徐陵二次来,魏收殷勤地把自己文集送给徐陵,可能想借徐陵大名让他在江
左替自己传名的意思,结果徐陵毫不客气地把文集扔江里去了:
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左。陵还,济江
而沈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 估计徐陵是因人及文,很不喜欢魏收
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也瞧不起他的文章。
l*****f
发帖数: 13466
2
之八 竟陵八友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壁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竟陵八友在诗歌文学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承汉魏之余韵,开盛唐之先声。南史竟陵郡王
萧子良传: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梁武帝萧衍本纪: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帝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
游焉。号曰"八友"”。
这个“西邸”,在南京鸡笼山,现在北极阁一带:
“移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
这八个人里面沈约年纪最长,范云少他十岁次之,再次之萧衍,任昉,谢朓,王融年纪
相若,少范又大约十岁,然后是陆倕,最年少的是萧琛。有江东土著,也有南渡士族。
萧子良西邸之中聚集,均以文学称长,后来却不同程度参与继后的政治纷争,而命运各
异。萧衍自不必说,开南梁五十年承平基业,而沈约,范云,任昉实有襄助之功。沈约
劝说萧衍代齐,并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起草好了昭书,所以萧衍以为他的大业,沈
,范二人之功:
高祖召范云谓曰:"生平与沈休文群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云
曰:"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高祖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诸将,实有其劳
,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任昉与萧衍当年交情也不错:
始高祖与昉遇竟陵王西邸,从容谓昉曰:"我登三府,当以卿为记室。"昉亦戏高祖曰:
"我若登三事,当以卿为骑兵。"谓高祖善骑也。
萧衍后来何止三公,而任昉也就真作了他的记室。
沈约与萧衍这样的交情,毕竟在其中一个作了皇帝以后,无法善始善终,萧衍最后给沈
约的谥号是隐:”怀情不尽曰隐。"沈约最得意的《四声谱》,
“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年纪最少的陆倕与萧琛也算八人里最不知名的,萧琛亦是兰陵萧氏,“琛少而朗悟,有
纵横才辩”。萧衍与萧琛也甚友好:
“高祖在西邸,早与琛狎,每朝宴,接以旧恩,呼为宗老”。
不过萧琛的口才还是逊范缜一筹,写神灭论的那位范云的堂兄:
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范缜可能是太聪明了,所以少年白头:
年二十九,发白皤然,乃作《伤暮诗》、《白发咏》以自嗟。
而陆倕则勤学苦读,过目不忘:
“倕少勤学,善属文。于宅内起两间茅屋,杜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载”。“尝
借人《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
陆倕与任昉交情最好:
“倕与乐安任昉友善,为《感知己赋》以赠昉”。这两个人与其余六人不同,似乎都没
有过多被卷入政治纷争。
谢朓、王融二人,王谢并称,门第最高,诗名亦盛,年纪相若,性格极其不同而命运相
似,均没有活到梁朝,在南齐末期即卷入皇位之争而先后被杀。王融自负,有才辩:“
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襄助萧子良,以求遂青云之志,却所托非人;萧子良
当初作为次子,在太子去世后颇有希望继承皇位,却终于输给他的侄子,那位一流演员
萧昭业同学。在齐武帝病重之时:
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子良。
戎服绛衫的王融,就这么短暂时间,极其踌躇满志,也许体会到如他家先祖王导一般,
扶助他心目中的明君以定大业。可是时过境迁,
”上既苏,太孙入殿,朝事委高宗“。萧昭业上位,萧鸾取得控制权。
萧子良优柔寡断,未能把握时机夺取大位,自身难保,而政治豪赌的王融,自然更加不
能见容:
融知子良不得立,乃释服还省。叹曰:"公误我。"
王融被萧昭业下狱,以家门之盛,交游之广,朋友部曲”相继于道“为他求情。但是唯
独萧子良不敢救援:
融请救于子良,子良忧惧不敢救。
孔稚珪迎合皇帝,上书弹劾他:"融姿性刚险,立身浮竞”。终于被杀,时仅二十七岁。
这场皇位之争,萧衍旁观者清:帝曰:"夫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融才非负图
,视其败也"。又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南史萧子良传载一段萧子良死后
当时人议论,
陆惠晓于邸门逢袁彖,问之曰:"近者云云,定复何谓?王融见杀,而魏准破胆。道路
籍籍,又云竟陵不永天年,有之乎?"答曰:"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
,命之所余,政风流名士耳。若不立长君,无以镇安四海。王融虽为身计,实安社稷,
恨其不能断事,以至于此。道路之谈,自为虚说耳,苍生方涂炭矣,政当沥耳听之。"
这两个人的话实在狠有趣,狠生动地描绘出高层政治动荡时候,一片谣言纷纷之中旁观
者清的人指出“王融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于此”。南齐在南朝里
时间最短,跟萧鸾之篡权不无关系。
谢朓却是谨小慎微的,被卷入政治风波,情非得己。口齿木讷,曾谢绝接待北魏使者的
差事:
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见许。
诗句清新流丽的小谢,却不善言辞,短短一生更是无奈郁闷。娶王敬则女,王敬则屠户
出身,以寒人起家,这门婚事门第不类,但当时谢家日衰,王敬则则为新贵。到唐朝门
阀已衰之时,婚宦犹是衡量士人地位的重要考量。小谢之婚配,可能是为王敬则家势力
,却不免失类之嫌。继王融被杀之后,萧昭业也被废,明帝萧鸾登上皇位,王敬则以前
朝重臣身份,与谢朓一般日子都不好过。王敬则有世子王仲雄:
仲雄善弹琴,江左有蔡邕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仲雄。仲雄在御前鼓琴,作《
懊侬曲》,歌曰:"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又曰:"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题。"
这是不是蔡邕焦尾琴在正史上的最后记载?王敬则诸子“忧怖无计”,害怕齐明帝对他
家猜疑过甚而起族灭之心。懊侬曲与流行的子夜歌一般是吴歌,在御前奏焦尾琴而歌懊
侬,虽然是心中恐慌之辞,一段哀伤婉转,也是南朝风流。后王敬则终因惧怕而起兵,
王家诸子如王仲雄等果然被齐明帝萧鸾收执而杀之。在这场风波里面,谢朓的角色不甚
光彩,王敬则子幼隆遣人与谢朓商议起事,而谢朓却秘告明帝。虽然明帝之杀王敬则是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敬则起事只不过自促其败,但谢朓终归有愧:
朓初告王敬则,敬则女为朓妻,常怀刀欲报朓,朓不敢相见。及为吏部郎,沈昭略谓朓
曰:"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朓临败叹曰:"我不杀王公,王公
由我而死。"
谢太太果然将门虎女风范。谢朓的告发当是出于谨小慎微,怕牵连进去祸及自家。“我
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昔日王导叹曰,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周顗之死,
王导难辞其咎,不过王敬则之死,死于明帝,谢朓算是无奈被卷入而已。可见对王敬则
一家遭遇,几年来时时愧悔而又无奈。几年后历史再次重演,只不过这次是萧遥光作为
重臣谋求篡位,谢朓不敢也不愿参与此事,密报左卫将军左兴盛,左兴盛未敢有所动作
而萧遥光已经知闻,将谢朓下狱,诏书上用的评语与当初王融所得相似:
朓资性轻险,久彰物议。
时为永元元年,距王融死六年。“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一叹。高寿的沈约后有哀诗九首,伤悼九位已逝的故友,其一是伤王融
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峯。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折风
落迅羽。流恨满青松。
“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峯”,王导的功业,时势成之,王融才既负图,时势亦异,只
能叹息命舛志难逢。
其二伤谢朓
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
尔何寃。一旦同丘壤。
小谢真的是狠“冤”。当然如果他当初娶的不是王敬则的女儿,也许后来就没这些倒霉
的遭遇了。千百年后读小谢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李白最爱小谢,“一生
低首谢宣城”。张扬的谪仙,个性与小谢并不相类,但是可能在政治生涯的无奈上,跟
小谢有点儿类似之处。不过小谢是真的想隐迹山水而不得,太白却是向来以退为进,最
后居然糊涂地跟随李遴而导致最后一次出山,政治生涯的彻底失败。
与王敬则相同命运的,也是寒族而发迹者陈显达,因拥立齐高帝萧道成而起家:
子十余人,诫之曰:"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家既豪富,诸子与王敬则诸
儿并精车牛,丽服饰。当世快牛称陈世子青、王三郎乌、吕文显折角、江瞿昙白鼻,而
皆集陈舍。显达知此不悦。及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拜别。显达曰:"凡奢侈者鲜
有不败,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随。"即取于前烧除之。
这几家豪富,陈显达王敬则均寒人以军功起家,吕文显江瞿昙是天子近臣,在恩幸传里
提到。当时出行多牛车,牛行本慢,而以快牛争夸,街市上快跑的华丽牛车,里面坐着
顾影自怜的华服少年,想来有趣。“凡奢侈者鲜有不败,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陈
先生此语却甚明智。王融的一位堂叔祖,王僧虔传里收录了他的诫子书,信中说,没有
好好读通易,庄,老这些书以及各家注本,“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谈士,此最险事”。
身据高位而没有与之匹配的才能,自然是位高而跌重。陈先生虽然谨慎,含蓄地向明帝
求安稳富贵足矣,“臣年已老,富贵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却终于不免
与王敬则相同的命运。
写诫子书的王僧虔,他的本传很有意思,诫子书,书法论,还有他与檀圭的书信。檀圭
是檀韶之孙,檀道济的侄孙,”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只因宋文帝自毁长城,而
至胡马几乎渡江。檀氏后人甚是落魄,檀圭为稻梁谋,向王僧虔求禄,檀氏以军功起家
,所以他信中说”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以文学著称的一等士族,向来瞧不上
以武功起家的次等士族,檀圭说,
”身虽孤微,百世国士,姻媾位宦,亦不后物。尚书同堂姊为江夏王妃,檀珪同堂姑为
南谯王妃;尚书妇是江夏王女,檀珪祖姑嫔长沙景王;尚书伯为江州,檀珪祖亦为江州
;尚书从兄出身为后军参军,檀珪父释褐亦为中军参军。仆于尚书,人地本悬,至于婚
宦,不至殊绝。“
他承认自己家族“人地”较王家不如,但是婚宦相类,还是同一类大族。
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家族,
”群从姑叔,三媾帝室,祖兄二世,糜躯奉国,而致子侄饿死草壤“。
所以”若使日得五升禄,则不耻执鞭“。最后王僧虔给了他一个安城郡丞之位。
王僧虔告诫儿子,士家大族能维持声望而不衰,读书为要务:
“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
?体尽读数百卷书耳”。这些书包括文,史以及玄学。想起同时而晚的颜之推,他归北
齐后写的颜氏家训,常有比较南北之风俗,关于南朝士家子弟: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
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
这样百无一用的,离乱之际免不了“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所以颜之推与王僧虔发出类似对子孙的告诫: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虽然他们要子孙读的书,重点有所不同。一个是以文史玄为主,一个则以圣人书为主,
而兼顾文学与玄学。所谓王家书法谢家诗,文学书法诸务,是士家大族引以为傲处。南
齐萧氏虽属尚武豪族,教育也极重书法棋艺等,南齐高祖萧道成的儿子们以及武帝萧赜
的儿子们,都受到很好教育,也大多聪慧好学,如萧子良,如萧晔:
高帝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晔常以指画空中及画掌学字,遂工篆法
。少时又无棋局,乃破荻为片,纵横以为棋局,指点行势,遂至名品。
萧锋:
性方整,好学书,张家无纸札,乃倚井栏为书,书满则洗之,已复更书,如此者累月。
又晨兴不肯拂窗尘,而先画尘上,学为书字。五岁,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
不过好读书也没有用,后来大多被萧鸾杀掉。仕宦之家,而竟乏纸笔,读书写字也是一
种奢侈。到隋唐渐以科举取士,宋朝不乏一些出身寒素而终成一代名臣,读书写字较前
普及,这应该算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当时围棋,文学等,是读书人晋身之阶。甚至有女
扮男装的:
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棋,解文义,遍游公卿,仕至扬州议曹从事。事
发,明帝驱令还东。逞始作妇人服而去,叹曰:"如此伎,还之为老妪,岂不惜哉。"
与北朝的木兰从军大抵相同时代,一文一武,一南一北。娄逞以文学与棋艺而得出名,
”遍游公卿“。却被呼为”人妖“而以为乱世之兆。相比起来,木兰辞里面对木兰的赞
美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再加上祝英台传说正是东晋时候,女扮男装代有才人。娄逞想扮
为男子显身扬名,正史里留下的寥寥数行文字,虽被后来史官指为“妖”,事迹终于不
至于湮没无闻。
E******u
发帖数: 3920
3
太牛了!我最近刚好看南北朝历史,看了就忘,这些资料很有很有帮助啊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接着写史盲的读书笔记....
: 之七 庾信与徐陵
: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 这是庾信滞留北朝写给故友徐陵的诗。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
: 北朝臣。一直狠喜欢庾信,就为了这伤心二字,为了那篇哀江南赋。庾信与徐陵这对朋
: 友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一个比较幸运地终老故国,一个却伤心地埋骨他乡。对两人的
: 诗文来说,却是赋到沧桑句始工,徐陵一直未能走出早期徐庾体的窠臼,庾信却以此乱
: 离为转折而清新更至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史书上也南北分隔:一个在陈书,
: 南史有传,一个则名留周书,北史。徐陵大庾信六岁,都在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徐陵
: 有高僧抚头说:“天上石麒麟也”,庾信则“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都在早年随父

l*****f
发帖数: 13466
4
哪里哪里
恩,这一段狠精采,多写感想报告哈

【在 E******u 的大作中提到】
: 太牛了!我最近刚好看南北朝历史,看了就忘,这些资料很有很有帮助啊
1 (共1页)
相关主题
湖北人在古代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盗版故事(4):短袖之欢
unidentified_title
女孩赴英留学1年学费13万 回国月薪3500元
王衍列传
【夏日围城】破镜记
这不科学!!诸葛大爷,你真是来借箭的吗?
中国最外F的皇帝是魏孝文帝吧?太子不穿汉服就毒死! (转载)
习近平还不出现?
ZZ古诗十九首鉴赏目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徐陵话题: 庾信话题: 王敬则话题: 王融话题: 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