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乡试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
q*****k
发帖数: 586
1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 充饥。
预考未通过叫“落海”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乡试为全国性考试,也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因此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本文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北宋年间,两位我们熟知的大臣,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一位是砸光的司马光,一位是醉酒的欧阳修。
他们吵架的话题,是关于高考名额分配的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司马光是北方人,来自山西。欧阳修是南方人,来自江西。

自从唐代恢复科举这个高考制度之后,一直是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而来自京城的本
地考生,更是占了大大的光——长安分配的名额远超其他地区。
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都是读的孔夫子的教材,都是去京城考的全国统一卷。但是,如
果你出生在江苏这类地方,那么不好意思,每次去京城考试的江苏考生,只能有2-3个
名额。而如果你出生在长安,那么恭喜你,每次你们的名额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
过百人。
当时这种情况,连柳宗元都看不下去了:“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全国的
考生加起来,还没长安一个地方的多。

但长安学生的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结束了。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北方就没消停过。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北方人,
更加尚武。
而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搬迁,日子更安稳的南方人,读书的风气却越来越好,学霸
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时代,崇文的南方学生,在高考...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63
3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莆田同朝黄姓十一解元
莆田同朝黄姓十一解元
黄国华
明朝莆田县“科名之盛,甲于闽中”。明杨景衡《皇明兴化府进士题名记》有云:“
兴化为东南文献之郡,自唐侍御史林公藻举进士,而四门博士欧阳公詹继之,文风斯启,
而宋而益盛……故自供武辛亥(1371年)以来,登进士而服大僚者,后先相望”。解元即
第一名举人。明代福建乡试一百余次,莆田黄姓十次夺魁,这很了不起。同县一姓在140
年间出十一个解元,其中又有连续夺魁者,是空前绝后的。
成祖永乐十年(1411),应天乡试解元黄寿生。
英宗正统九年(1444),福建乡试解元黄誉。
英宗天顺六年(1462),福建乡试解元黄初成。
宪宗成化四年(1468),福建乡试解元黄文琳。
成化十年(1474),福建乡试解元黄乾享。
孝宗宏治十七年(1504),福建乡试解元黄如金。
武宗正德五年(1510),福建乡试解元黄廷宣。
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福建乡试解元黄继周。
嘉靖二十八年(1549),福建乡试解元黄大观。
嘉靖三十一年(1552),福建乡试解元黄星耀。
嘉靖三十四年(1555),福建乡试解元黄懋中。
o***s
发帖数: 42149
4
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字迹清秀
当年的考棚 资料图片
古代选拔官员,最高等级是殿试,皇帝亲自监考,考生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从太阳出山考到太阳落山……昨天,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
现场展出的清光绪六年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从头到尾都是清新隽秀的楷体字,拿来当字帖一点没问题!
【南京状元的殿试草卷】
长达3米,能当字帖
长约3米的草卷,全部为毛笔书写的小楷,字迹清秀,从头到尾没出现圈改……昨天,南京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堪称“惊艳”。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这份草卷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收藏家,委托原江南贡院馆长周道祥先生进行捐赠。“放在现在,就是考场上打的草稿,还要经过再次誊录。”周道祥说,这份草稿还有一些偏字、难字,“相比之下,汉字听写大会简直弱爆了!”现场有学者议论。
存世极少非常珍贵
明清时代,战乱频繁,明代的殿试试卷早已全被焚毁,而清代试卷几乎也被八国联军销毁殆尽。况且,殿试试卷在当时属于皇家“绝密档案”,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不允许遗落到民间。
至今,只有山东青州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字迹清秀
当年的考棚 资料图片
古代选拔官员,最高等级是殿试,皇帝亲自监考,考生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从太阳出山考到太阳落山……昨天,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
现场展出的清光绪六年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从头到尾都是清新隽秀的楷体字,拿来当字帖一点没问题!
【南京状元的殿试草卷】
长达3米,能当字帖
长约3米的草卷,全部为毛笔书写的小楷,字迹清秀,从头到尾没出现圈改……昨天,南京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堪称“惊艳”。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这份草卷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收藏家,委托原江南贡院馆长周道祥先生进行捐赠。“放在现在,就是考场上打的草稿,还要经过再次誊录。”周道祥说,这份草稿还有一些偏字、难字,“相比之下,汉字听写大会简直弱爆了!”现场有学者议论。
存世极少非常珍贵
明清时代,战乱频繁,明代的殿试试卷早已全被焚毁,而清代试卷几乎也被八国联军销毁殆尽。况且,殿试试卷在当时属于皇家“绝密档案”,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不允许遗落到民间。
至今,只有山东青州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6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7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8
呵呵,江浙、东北在清代是作弊重灾区啊:
夹带,又称怀挟,是指考生把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文字私藏在衣物考具之中带进考
场,以备答卷时抄袭,这是科举时代士子场闹作弊最常见的方法。明清时期,科场夹带
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猜题习作及优秀考卷汇集成的程文。对科场夹带作弊
,历朝严禁,清时尤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凭防惩场规如何森严,夹带作
弊仍愈演愈烈。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乡试,顺天考场就发生了一起重大夹带作弊
案,其夹带人数之多,对朝廷震动之大,以及由此引起清政府制订的禁防措施的影响之
久远,在清代科举史上都是少有的。就舞弊手段而言,这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夹带作
弊案。
一、两场搜检 夹带四十
乾隆九年七月二十四日,即在开考前夕,乾隆帝就顺天科场夹带作弊的禁防问题通过内
阁颁发专谕“外场弊窦多端,尚有不可枚举者,即如怀挟一事,倩人代作文字,夹带人
场……相习成风。则是读书作文皆可不用,立身行己皆可不问,何以名为士子?何由得
见真才?”为此,乾隆帝一面谕令顺天主试官员“于今年科场实力稽查,毋得虚应故事
”,一面警告“凡为士子者,亦宜返心自省”,科场上“诡诈潜藏,行同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各省的状元在古代也算状元了
省第一,叫解元。
也就乡试,上榜者为举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
试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通过会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殿
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
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礼部和皇帝的喜好不一定一致,会元不一定能中状元。
历史上连中三元,乡试(省)、会试(礼部)、殿试(皇帝)都考第一的人,历史上屈
指可数。
明清两朝文官中,一共就4位。

黄观(1364—1402)(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
商辂(1414—1486)(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
,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复读了10年,真不容易!!!)

钱棨(1734—1799)(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
陈继昌(1791—1849)。

发帖数: 1
10
北宋年间,两位我们熟知的大臣,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一位是砸光的司马缸,一位是醉酒的欧阳羞。
他们吵架的话题,是关于进士名额分配的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司马光是北方人,来自山西。欧阳修是南方人,来自江西。
自从唐代恢复科举这个高考制度之后,一直是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而来自京城
的本地考生,更是占了大大的光——长安分配的名额远超其他地区。
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都是读的孔夫子的教材,都是去京城考的全国统一卷。但是
,如果你出生在江苏这类地方,那么不好意思,每次去京城考试的江苏考生,只能有2-
3个名额。而如果你出生在长安,那么恭喜你,每次你们的名额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
时超过百人。
当时这种情况,连柳宗元都看不下去了:“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全
国的考生加起来,还没长安一个地方的多。
但长安学生的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结束了。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北方就没消停过。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北方
人,更加尚武。
而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搬迁,日子更安稳的南方人,读书的风气却越来越好,
学霸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时代,崇文的南方学生,在考试中已经形成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秘闻: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考案
http://www.dzwww.com/dzwwc/200402280480.htm
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贿考案始末
文/刘书龙
鲁迅先生在其《呐喊·自序》一文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
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那
么,鲁迅先生是缘何“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呢?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先生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极为简略地提了
一句:“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
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
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除此之外,
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我们再也找不到关于这“一场很大的变故”的
任何记述。其实,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场“很大的变故”,是因发生于
1894年的其祖父周福清科场贿考案而引起的。对于这场当时轰动两江
及京城的科场贿考案,周作人在其《鲁迅先生的故家》、《鲁迅先生
的青年时代》及《知堂回想录》等著述中多有述及,但因贿考案发生
时,周作人年龄尚幼,故其记述多是根据自己晚年的回忆及传闻,与
事实真相多有出入。现笔者根据《光绪朝东华录》收有有关此案全部... 阅读全帖
r********9
发帖数: 1116
12
当然不容易走到,不过没有生重病的话,顶多也就几个月时间。否则在广州参加完乡试
后怎么参加第二年在北京的会试呢???(你要是假设参加完乡试再参加四年后的会试
就不合情理了)
*******
举明、清两代为例: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
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
,取中者称“贡士”...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
m***e
发帖数: 428
13
:《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年4期第124~130页 作者:张宏杰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 点放在三个方面,一
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
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 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
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
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 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在初始阶段通
常需要家族或他人的资助。但潜在收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巨额
灰色收入,以及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 过潜在收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理
学修养、个人操守、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
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关键词:曾国藩 士绅 官员收入 清代
作者简介: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晚 清重臣曾国藩自道光二十年初(1840)至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均供职于北京,
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七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完整经历了京官生活的下 层、中层、
上层阶段,且日记、家...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寻乌调查
寻乌调查
毛泽东
一九三○年五月
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
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
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1〕做的。湖南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
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永新、宁冈两个,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离
开井冈山时放在山上的一个朋友手里,蒋桂会攻井冈山〔2〕时也损失了。失掉别的任
何东西,我不著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
会忘记。寻乌调查是一九三○年五月四军到寻乌时做的,正是陂头会议〔3〕(二月七日
四军前委与赣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后,汀州会议〔4〕(六月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的联
席会议)之前,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
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
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中学生,破产小地主,曾任小学教师、县革命委员会及县苏维埃
主席,篁乡区人)。在材料上与我以大量供给的,是郭友梅(五十九岁,杂货店主,曾任
县商会长,本城人)、范大...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废止科举后遗症:庶民的世界
杨念群 翻译教学与研究 微信号 fanyiluntan
功能介绍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对科举制有非常大的误解。
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科举制被污名化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就
是《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我们从中学课本里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范进多少年
没中举,到了四十岁突然一下子就中举了,之后就变疯了。
给人的感觉,考科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是非常折磨人的过程。那么在这个折磨人
的过程和漫长的科举应试过程之中,人是逐渐地被摧残,心理逐渐崩溃,到最后达到疯
癫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对科举制的印象。
科举的污名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就是考八股文。
什么叫八股文?把古代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里面若干的词、段落拿出来,然后按照非
常严格的格式写出一篇类似现在所说的作文。这个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而且要经过长期
的训练,读一些经典和著述——主要是朱熹的注释,以这个为核心来进行作文的训练。
当然这个训练是非常有难度的,我们知道科举基本是经过最初的生员考试到秀才,秀才
完了经过不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
http://www.ideobook.com/doc/chinese_academia_corruption.pdf
亦 明
一 前言
学术腐败是九十年代之后风靡中国大陆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继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之
后的另一个大规模、深层次的社会腐败。学术腐败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界人士,上至
院士、
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
为荣。
不仅如此,学术腐败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集体、集团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
理化
的趋势。比如,大学普遍向高官明赠暗送高等学位,学术界头面人物公开地、明目张胆
地欺
骗政府、舆论和社会,学术机构对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包庇纵
容,
等等。
不过,在中国,对学术腐败现象的讨论和揭露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上。在社会上,中
国的一般民众对学术腐败现象几乎一无所知,或不甚关心。在大学,在科研机构,尽管
人们
承认学术腐败的存在,但对它的严重程度却看法截然不同。在中国的常规媒体上,讨论
学术
腐败问题的文章和报道充其量也就是零星的,表面的。而中国的政府部门至今未对学术
腐败
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或...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962
17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广西历史名人-1:桂林版
古代记述桂林地情的文献主要有:王歆编纂的《始安记》,唐代莫休符撰写的《桂林风
土记》,南宋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宋朝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 十二卷
,明朝陈琏纂修的《桂林郡志》三十二卷,明朝张鸣凤撰写的《桂胜》十六卷、《桂故
》八卷,明朝魏浚撰写的《岭南琐记》二卷,清朝程可则撰修的《桂林 府志》,清朝
高熊征等编纂的《临桂县志》十卷,清朝胡虔、朱依真编纂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
清朝黄泌、曹驯撰写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1、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城南文昌门外
文明路--安新洲一带)。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29年(1550)廷试一甲第二名(探
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次
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
。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
》、《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2、蒋冕(1462~1532)明朝首辅、理学名臣。字敬之,广西全州人。成化十三年(
...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1.现在正好在淮河边上,那时叫淮北濠州。应该改过道了。我提淮北,是因为在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就移向淮南。我在指出它和河南以及北方其它地区更紧的联系。
2.那是洪武30年吧?洪武14(1381)年,北方(除去山海关外和塞外)人数总计
1516万人,户数总计228万户。金刚亡后不久(1236),北方是110多万户。前面我也提
到“有些返归”。洪武2年开始,明朝就开始把不少苏州和周围几个繁华地区的富户和
商户往北方回迁。明初几十年一共往北方迁了200万人。建立明朝,南方的战乱也损失了不少
人口。在1350年前的40多年里江南发生了几次非常大自然灾害,两广发生大瘟疫死了巨
大的人口。洪武30年,北方人口应该增加了不少。古代人寿命短(那时应该平均不到45),生育早,人口起伏很快。那时江南的人口应该不足总人口的10%。7百万左右?我的那个概率估计已经假设了前30名里没有一个是北方人,但是北方无一进士的那个事件概率仍然是小于万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高考,河南、山东和河北一直都是强省吧?对弱省恐怕用100也极其夸张了。
3.理解和部分说法的差异。我尽量综合了当时的重要情况。除了有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年度深度报道”:胡适开启新红学百年骗局(作者篇上)
《石头记》作者是曹頫 红学界隐瞒重大证据?
——陈林认为胡文彬查验清宫档案《娶妻册》关于曹佳氏生日的记载,早已证实小说作
者是曹頫
本报讯 长期以来,红学界关于“《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的论断几乎成为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的“红学常识”。但陈林认为,《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康熙末年、雍正初
年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曹頫在120回小说之中隐藏了一条真实的年代序列,暗示了作
者本人确切的出生日期和真实身份,也暗示了小说中贾元春的原型人物、曹頫之姐曹佳
氏的确切生日。
陈林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红学家胡文彬早在十多年前就根
据其学术论文提供的线索,查验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档案《娶妻册》,发现
《娶妻册》所记载的清代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王妃)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跟陈林推断的
完全一致。陈林表示,这一项重大史料证明其关于小说作者和隐藏的真实年代序列的论
证完全正确,但胡文彬多年来一直拒绝公开承认和说明,红学界对该项史料也讳莫如深
,从未公开深入讨论。
(小标题)小说隐藏“时间密码”?
陈林在其2006年公开出版的学术论著《...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1
穷困潦倒如范进,乡试盘缠都要靠借,也可以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
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
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
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
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
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
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
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
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不着门。辞了
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
是饿了...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是50岁最多
其实25岁以下中举的很少的。30算是年轻的了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实中进士,50岁都算正常。明代一大把猥琐男,事业从50岁开始。国家就在这些人手
上玩得团团转。
古代至少有一个好的地方,年龄歧视相对少,不限制年龄。
袁崇焕36岁中举,算年轻的。
黄章, 广东顺德人,年近40才考中秀才,60岁补上廪生,83岁被选为贡生,100岁时参加乡
试。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服侍照料。入考场时,黄章在灯笼上大书
"百岁观场"四个字,曾孙在他前面引导.黄章以百岁高龄应乡试成了当时科场佳话,时康
熙三十八年(1699)。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又一广东人谢启祚百岁时参加会试,比起黄章算是进了一级了。
此人三妻二妾,子23人,女12人,孙29人,曾孙38人,玄孙2人.这个五世同堂的人瑞,不含饴
弄孙,颐养天年,如此高龄,仍披挂上阵,征战考场。实在是小黄人的典范。
照例,这等年龄参加乡试,应由该省巡抚呈报礼部请皇帝恩赐举人,但谢启祚坚决推拒,他
说: "科名有定数,我老手尚健,岂知我不能为老儒生们扬眉吐气? "果然一举考中,启发
了谢启祚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遂作《老女出嫁诗》一首:...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46
23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范进中H1B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
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
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
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
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做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
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
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
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
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
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
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
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31586
24
恭喜恭喜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
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
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
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
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
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
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
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
:"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
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
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
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年度深度报道”:胡适开启新红学百年骗局(作者篇上)
《石头记》作者是曹頫 红学界隐瞒重大证据?
——陈林认为胡文彬查验清宫档案《娶妻册》关于曹佳氏生日的记载,早已证实小说作
者是曹頫
本报讯 长期以来,红学界关于“《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的论断几乎成为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的“红学常识”。但陈林认为,《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康熙末年、雍正初
年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曹頫在120回小说之中隐藏了一条真实的年代序列,暗示了作
者本人确切的出生日期和真实身份,也暗示了小说中贾元春的原型人物、曹頫之姐曹佳
氏的确切生日。
陈林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红学家胡文彬早在十多年前就根
据其学术论文提供的线索,查验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档案《娶妻册》,发现
《娶妻册》所记载的清代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王妃)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跟陈林推断的
完全一致。陈林表示,这一项重大史料证明其关于小说作者和隐藏的真实年代序列的论
证完全正确,但胡文彬多年来一直拒绝公开承认和说明,红学界对该项史料也讳莫如深
,从未公开深入讨论。
(小标题)小说隐藏“时间密码”?
陈林在其2006年公开出版的学术论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败像丛生的清戊午科场案
清朝咸丰八年是戊午年(1858年),八月初六,咸丰皇帝钦点了此次顺天(北京)
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
柏葰担任主考官。
柏葰此人非同小可,是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进士,先授编修,后任内阁学士,
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拜文渊阁大学士,是清室庙
堂的一品大员。著有《薜菻吟馆诗钞》、《奉使朝鲜日记》等著作。
柏葰素与肃顺等不和。
副主考官则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同考官是翰林院编修浦安、翰林院编
修邹石麟。
同考官是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
发榜时,有人发现唱戏的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
按清制,娼妓、优伶、皂、吏等不能参加科考,而平龄经常登台唱戏却还能中榜,
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怀疑,一时舆论大哗。
就在这风生水起之时,御史言官孟传金突然呈递奏章,参劾考生平龄的朱卷和墨卷
不一致,应该查究。
墨卷是考生用墨笔写的考卷,字是黑色。朱卷是考场监考工作人员用朱笔誊抄誊抄
的复制的考卷,红字。
朱卷,是专门给阅卷官披阅的考卷。
我国在北宋就采用了密封、糊名和誊...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7
历经坎坷之后,他面对青山绿水,说出了“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这
般高雅淡泊的话语。可他终究是生活在凡尘俗世之间,他的笔墨之中可以出世,可他本
人却要入世。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是每个书画家都要考虑的大事,哪怕是他唐伯虎,
也要为稻粱而谋。
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伯虎出生于苏州阊门。因为是寅年出生,所以名寅,字
伯虎,后世以唐伯虎而闻名于世。唐伯虎家中开了个小酒食店,少年时的他“居身屠沽
酤,鼓刀涤皿”,每日里不时还得帮洗碗碟,杀鸡鸭。天生才华难自抑,虽是小酒肆中
的小二郎,唐伯虎却能写就风流文章。
16岁时,唐伯虎与文徵明一起参加考试,文徵明未中,唐伯虎以第一名中秀才,“
四海惊讶之”。少年成名之后,唐伯虎未免轻狂。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对唐伯虎一直爱护
有加,不遗余力地予他以帮助。这样一个慈祥忠厚的长者,亦不时批评唐伯虎为人“轻
浮”。
至25岁时,唐伯虎家中遭遇变故,父母、妹妹及第一任妻子接连去世。唐伯虎家的
店铺无法营业,门户衰废,一片狼藉。为了生活,唐伯虎给人写墓志铭,赚些钱补贴家
用,同时准备乡试。依照科举制度,乡试前要经过提学考试,不通过者不得参加。提学
考试由监察...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得志的王守仁(下)
徐光祚之父徐世英早亡,因而,定国公徐永宁这一死,作为长房长孙的他就成了承重孙
当仁不让地作为丧主。他不久之前曾经在兴安伯府帮忙治过丧,现如今自己又亲身经历
了这一回,自然是得心应手,而家中下人们腰间扎上了孝带,神色却说不上有多悲戚。
老而不死谓之贼也,已故定国公徐永宁可以说就是这么个类型。徐永宁说是发了狂
症误毁敕书在家闲住,但另有一则缘由……他当年袭爵之后,竟是欲将亲祖母迁入祖坟
与祖父合葬,将嫡祖母迁出,结果又被嫡母告发……这么多年他再没有上过朝,定国公
府也落得现如今的田地。兼且这位老爷子还没事就在房里乒呤乓咖砸东西,或是打着身
边人出气,在府里早已人厌狗憎,谁都恨不得离远些。如今人死了,可以说是从上到下
全都松了一口气。
徐光祚乃是丧主,这会儿自然不方便出迎。前来迎候的是二房一个庶子,虽是眼睛
通红,但跟着人从门。进去,徐勋就闻到了那一股胡椒的味道,和他从前在徐威丧礼上
的花招如出一辙。只不过,他那会儿首尾还收拾得干净些,这位显然是连遮掩都没心情。
王守仁乃是礼部向兵部借来协助治丧的,当即就先进去参拜了,而徐勋则是去换了
一身衣裳再进去吊祭...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得志的王守仁(下)
徐光祚之父徐世英早亡,因而,定国公徐永宁这一死,作为长房长孙的他就成了承重孙
当仁不让地作为丧主。他不久之前曾经在兴安伯府帮忙治过丧,现如今自己又亲身经历
了这一回,自然是得心应手,而家中下人们腰间扎上了孝带,神色却说不上有多悲戚。
老而不死谓之贼也,已故定国公徐永宁可以说就是这么个类型。徐永宁说是发了狂
症误毁敕书在家闲住,但另有一则缘由……他当年袭爵之后,竟是欲将亲祖母迁入祖坟
与祖父合葬,将嫡祖母迁出,结果又被嫡母告发……这么多年他再没有上过朝,定国公
府也落得现如今的田地。兼且这位老爷子还没事就在房里乒呤乓咖砸东西,或是打着身
边人出气,在府里早已人厌狗憎,谁都恨不得离远些。如今人死了,可以说是从上到下
全都松了一口气。
徐光祚乃是丧主,这会儿自然不方便出迎。前来迎候的是二房一个庶子,虽是眼睛
通红,但跟着人从门。进去,徐勋就闻到了那一股胡椒的味道,和他从前在徐威丧礼上
的花招如出一辙。只不过,他那会儿首尾还收拾得干净些,这位显然是连遮掩都没心情。
王守仁乃是礼部向兵部借来协助治丧的,当即就先进去参拜了,而徐勋则是去换了
一身衣裳再进去吊祭...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30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guess where this is
loading...
铁岭银冈书院的文化特征
作者:徐天欣 来源:铁岭市银冈书院
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为建设华夏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嵩阳书院、白鹿洞书
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早已名闻遐迩。东林书院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更是脍炙人口,影响古今。银冈书院作为众多书院中
的一员,认真学习了前代书院的办学经验,并在东北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孕育、创建和发
展。因而形成了它的特有的个性和文化特征。
银冈书院是东北清代成立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它虽规模不大,但功能颇多;它
自主办学,保持着书院的许多文化传统;它施教注意实践,学生因时而学,爱国时政教
育占有突出地位。今天它成了一处宣传祖国优秀民族文化,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基地。
一、规模小而包容大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古城南门里,是一处清代建筑群。其规模不大,院舍也不雄伟。
它没有我国著名书院的巍巍大观,没有高阁、长廊,也没有幽林掩映和高山为伴。可是
在这里却有着很大的文化包容,我们可以从这小小的天地里窥视到铁岭历史文化的剪影...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1
邪淫之恶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把它列为万恶之首,被认为是逆天
叛道、悖逆伦常之举。因为邪淫从未婚女子的角度看,会毁女子贞节、坏女子未来、堕
女子父母名声;从已婚女子的角度看看,毁女子贞节、辱夫家名声,污子女出身;从参
与邪淫男方的角度看,则受堕名毁誉、削福伐寿,妻女被淫,断嗣绝后之报。所以,邪
淫之报的惨烈,也让后人悚然。
清朝福建地方有一位士子,家境平常,年少时与一富户家的女儿,定有婚约。其父终生
为人谨慎,尽其所有做各种善事,到命尽寿终的时候,除了一生为子孙所积的阴德外,
已无财物留给自己的儿子。士子家由是陷入困顿,到结婚年龄时只能借贷娶妻。
士子娶妻前做了一梦,梦中自己到了一处与人间全然不同的地方,青砖碧瓦、朱栏画栋
,有一群女子正在绣一领锦袍,就问绣的锦袍做什么用啊,绣女说:“我们绣的是状元
锦袍。”士子仔细察看,上边绣着自己的名字,由此心中欢喜,并且有了自负的心。
结婚时,富家家翁嫌弃女婿贫穷,就让自己家的女仆和女儿桃李相代,嫁入士子之家。
由于该女子容貌婉娩、行止端庄,士子也就没有发现其伪。后来,士子到岳父家省亲时
,听到里巷中的无赖揶揄、调笑自己是婢女之婿...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362
32
邪淫之恶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把它列为万恶之首,被认为是逆天
叛道、悖逆伦常之举。因为邪淫从未婚女子的角度看,会毁女子贞节、坏女子未来、堕
女子父母名声;从已婚女子的角度看看,毁女子贞节、辱夫家名声,污子女出身;从参
与邪淫男方的角度看,则受堕名毁誉、削福伐寿,妻女被淫,断嗣绝后之报。所以,邪
淫之报的惨烈,也让后人悚然。
清朝福建地方有一位士子,家境平常,年少时与一富户家的女儿,定有婚约。其父终生
为人谨慎,尽其所有做各种善事,到命尽寿终的时候,除了一生为子孙所积的阴德外,
已无财物留给自己的儿子。士子家由是陷入困顿,到结婚年龄时只能借贷娶妻。
士子娶妻前做了一梦,梦中自己到了一处与人间全然不同的地方,青砖碧瓦、朱栏画栋
,有一群女子正在绣一领锦袍,就问绣的锦袍做什么用啊,绣女说:“我们绣的是状元
锦袍。”士子仔细察看,上边绣着自己的名字,由此心中欢喜,并且有了自负的心。
结婚时,富家家翁嫌弃女婿贫穷,就让自己家的女仆和女儿桃李相代,嫁入士子之家。
由于该女子容貌婉娩、行止端庄,士子也就没有发现其伪。后来,士子到岳父家省亲时
,听到里巷中的无赖揶揄、调笑自己是婢女之婿...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4526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八蛋,滚出去”
现在高考也跟乡试一样是各省自己出题。乡试三年才一次,而且每省乡试只录取几十人
或者百来人,全国也就千来人,所以能中举人比现在进北大清华还稀罕。会试相当于把
北大清华学生招进来后再考一次,只取其中不到10%的尖子进理科实验班。左被同僚嘲
笑,是因为他的同僚都是实验班的,他是普通班的
C*****H
发帖数: 7927
34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
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
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清廷于
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屈指可数的“状元”郎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
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份子
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
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时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
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而在状元中能够“三元及第”(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仅14人。在唐朝有二人张
又新 、准元翰、宋朝有六人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代一人孟宋
献,在元代只有王崇哲一人;明代三百...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87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高考为何半夜进考场?
在古代,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场,而且更重视。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考生看了考场后,便不能再出来,一直要到全场考试结束,饭食由官府安排的“号军”统一负责。
现代高考过去开前20分钟才允许,今年提前,最多的省份也就提前40分。古代高考不同,可提前几个小时进常一般乡试在开考前一天的子时(相当于23-24时)开始开“龙门”,充许考生进场,随身允许带一只装有考试必备用品的考篮。此时正值半夜时分,进场考生可以领到3支蜡烛。
因为得半夜进场,考生在当天下午不会外出放松,都会老老实实地呆在房间休息“补觉”,以保证夜里有精气神。
乡试的考场设在一般设在省府所在的省城,具体地点是贡院内。贡院看起来真就是一个超级大院子,里面又分割出许多有序排列的小院子,小院子里每排再隔出进深4尺、宽3尺的考室,称为“号舍”,每舍一名考生。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号舍多达20644间,也就是说,可接纳20644名考生同时考试。
每排号舍有门,门额上悬挂粉牌,上书字号。字号用字来源于《千字文》中的字,但“天”、“玄”、“帝”、“皇”这类圣人名讳不用,数目字及“荒”、“吊”这类凶煞字也不用。
号舍既是考试答题的地方,也是考生夜里住宿的地方。...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574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转载)
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
“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
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
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
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
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
,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
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
(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
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
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
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
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37
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其真实的人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星光灿烂,既未点过秋香,也
无高强武功,更不是什么幸运儿。相反,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一个被四个男人害
苦了的倒霉蛋,这或许就是唐伯虎的宿命吧。
第一个男人,叫祝枝山,江南四才子之一,自己淡泊功名,却劝说唐伯虎走科举之
路。
小时候的唐伯虎,聪明绝顶,悟性极高,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别人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数十载,也不一定学有所成;唐伯虎不需要那么用功,靠天分也能一目十行
、学富五车、纵横古今。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小时候原本没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在
老家吴县横塘种种花,写写诗,喝喝酒,顺便泡泡妞,那是一种多么逍遥自在的日子啊!
有一天,好朋友祝枝山来访,对他说:“伯虎兄,男子汉应该建功立业,学得文武
艺,卖与帝王家,别辜负了你的过人天赋。”唐伯虎到底年轻,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或许是出于对好朋友的信任,或许是想试试自己的实力,唯独忘记问一句话,那就是
你老祝咋不参加呢?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夺得
第一名,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唐解元”的来历。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祝枝山...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29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人写字真是牛x
昨日,荆州收藏爱好者李先生偶然发现一份疑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乡试考卷。
这篇古文写在两张发黄的宣纸上(如图),题目为《毋》,属名为姜云龙,有400多字
,全部用“蝇头小楷”写成,全文没有标点,一旁还有圈圈点点,似为批注。
姜云龙为明朝万历年间名仕,1597年在应天乡试并中举,后来官至内阁中书。参与纂修
《三朝要典》等。李先生说,试卷夹在清朝的古书《经纶堂古文析义合编》内。
长江大学教授李玉泉鉴定后表示,该纸张、墨迹确为明代所留,是否真是乡试考卷有待
进一步确定。(腾讯网)
m********7
发帖数: 841
39
秦桧:无缘命名宋体字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
。秦桧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俘获,随后卖身投靠金太宗之弟挞懒。被释放南归后,
他历任南宋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19年,为宋高宗赵构所宠信。他杀害民族英
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为主议和,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成为南宋高
宗一朝有名的奸相。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
,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据说,在处理公文中
,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乃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
字体,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
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于是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这引
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
,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徽宗赵佶的“瘦
金体”“宋体”一脉相承,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时至今日,宋体仍然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0087
40
江南士子以科第闻名于世,主要是在殿试中的突出表现。清代共有112个文科状元。其
中: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
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各2 人,顺天、河南、陕西、四川、八旗蒙古各1 人。而江南
乡试中举者所获状元为58人,超过状元总数的一半。此外,江苏尚有榜眼26人,探花42
人,安徽有榜眼7人,探花4人。这样,出自江南乡试的三鼎甲共计为137人,占三鼎甲
总数的40.77%。清代三鼎甲由一省举子包揽者有5 科,江苏一省即占4科,另外一科由
浙江举子包揽,而其他各省则无此殊荣。若以乡试论,则江苏、安徽举子包揽三鼎甲者
有7科。此外,江南举子在三鼎甲中占二席者有39科,占一席者38科。这种成绩在清代
极为耀眼,不仅其他省分望尘莫及,就是同为科举大省的浙江也不能与之比肩。从以上
对三鼎甲数字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江南文化的雄厚实力。正是江南教育之昌盛,带来了江
南科举之发达。
b****a
发帖数: 4465
41
秦元勋来自贵州,贵州直到今天,仍然是交通不便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贵州的教育一
直相当不错。清朝末年一共出了两文一武三个状元,相对照贵州的人口,这个比例已经
非常高了。除了这些,化学学生必读的邢大本作者邢其毅也是来自贵州,而且邢先生的
父亲20多岁因科举成绩出色就进了翰林院;另外,贵州大学在解放后经过一次拆分,拆
分之后的贵州大学开花散叶,建了几座大学,否则不会因为调过去的那个浙大的书记的
言论,才会突然让别人想起来,贵州还有个贵州大学。
贵州之所以到清末才考出状元,一个古怪的原因是贵州直到1535年才被允许开乡试,也
就是在此之前,贵州人想考乡试,要么去武昌,要么去昆明。路途之艰难,哪天自己汽
车走一次就知道了。更何况那以前靠腿走山路了。因为要去外面考试,给多少名额只能
人家说了算,有时候只有五六个名额。
对贵州的秀才们来说,去云南的可行性更大一些,毕竟湖广地区考试难度更大,但是云
南和贵州交通之不便利,人所共知。有一个从贵州考出来的士子,曾经写过自己的考试
道路:“镇远府镇远驿……十里至清平县清平驿。近,谨防蛮子。……皆蛇。倒退坡。
三十里至关索岭。第五站,有哑泉,不可误饮,惟马跑泉...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4016
42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
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
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
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
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
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
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不着门。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
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z**********e
发帖数: 22064
43
http://dxw.ifeng.com/shilu/kongfeili/1.shtml
讲堂实录2016-02-16 第277期
孔飞力认为乾隆朝之后中国因为税制等压力问题,中国的帝制已经出现危机,即使没有
后来的鸦片战争和外国入侵,中国的帝制也会崩溃。
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
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
编者按:孔飞力尽管写中国的专著不多,但每本都有极大的影响力,都能引起一番激烈
的争论。本文是他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导论。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凤凰大学问(dxw.ifeng.com)整理发布。转载须联系微信okdemin授权。
孔飞力认为乾隆朝之后中国因为税制等压力问题,体制已经出现危机,即使没有后来的
鸦片战争和外国入侵,中国的帝制也会崩溃。本文着重从中国的官僚体制入手,分析了
税制问题,非正式税收之外的敲诈勒索,大大增加了平民的负担,逼迫他们叛乱。和珅
等贪腐集团表现出层层往下压的“进贡”规则,损害财政和行政。中国的知识精英都希
望走上功名道路,逃避被官府压榨的命运,但其实从明朝以后,他们更多以官僚的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阶层固化那么可怕吗,“寒门”出了“贵子”又怎样?
2017-08-02 07:14:30
看点“寒门难出贵子”成了“阶层固化”的代名词。美国阿勒根尼自由文理学院(
Allegheny College)历史系副教授伍国在下文中重新审视的这一问题。他认为,在中
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当中,一旦说到“向上流动”,人们本能地就会想到“升官发财”。
而成功的定义远远不止一种。况且,真正杰出的人才,是什么也挡不住的,更不是“名
校”所能定义的。
文丨任子昂 编辑丨李臻
从某个时候起,“寒门难出贵子”,“阶层固化”,“向上流动堵塞” 成为一个时髦
话题。有的人把这个论调搬到美国,提出美国的名校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其实出自富裕
家庭,父母平均花费40-50万美元在大学之前全面培养孩子,也即美国绝如想象中那样
平等。有人提出担心,向上流动的通道堵塞会带来社会不稳。
我想,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看它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在对“寒门”和“贵子”的讨论中,仅这两个词语的存在和反复使用,就已经注定讨论
者内心接受了世界分成“寒门”阶层和上流社会两个部分这一前提,而唯一关心的只是
“寒门能不能出贵子”这个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IdRobot (新器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阶层固化那么可怕吗,“寒门”出了“贵子”又怎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6 13:43:17 2018, 美东)
阶层固化那么可怕吗,“寒门”出了“贵子”又怎样?
2017-08-02 07:14:30
看点“寒门难出贵子”成了“阶层固化”的代名词。美国阿勒根尼自由文理学院(
Allegheny College)历史系副教授伍国在下文中重新审视的这一问题。他认为,在中
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当中,一旦说到“向上流动”,人们本能地就会想到“升官发财”。
而成功的定义远远不止一种。况且,真正杰出的人才,是什么也挡不住的,更不是“名
校”所能定义的。
文丨任子昂 编辑丨李臻
从某个时候起,“寒门难出贵子”,“阶层固化”,“向上流动堵塞” 成为一个时髦
话题。有的人把这个论调搬到美国,提出美国的名校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其实出自富裕
家庭,父母平均花费40-50万美元在大学之前全面培养孩子,也即美国绝如想象中那样
平等。有人提出担心,向上流动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20645
46
SPX close at 1343.36
恭喜lionding得中乡试第一名解元
恭喜lovefreedom得中乡试第二名亚元
恭喜mesocool得中乡试第三名亚元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警戒色欲(三)
警戒色欲(三)
(接前文)
邪淫色欲心起,即为大过
(一)意淫不断,功名被消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读书人,名叫赵永贞。他在少年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异人告诉他
说:“你23岁的时候,必定会考中功名。”等到他23岁那年参加乡试,文章写得极好,
主考官早已经决定选中他的文章好几天了,不料到了后场的考试,他却是连连的失误,
结果没有考中。
赵永贞的心中感到非常的难过,就向文昌帝君祈求托梦,以明了他不中的原因。文昌帝
君托梦告诉他说:“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你近来调戏你家的婢女,引
诱邻居的女儿,虽然都没有成真,然而你的起心颠倒,意淫缠绵不断,心地日益地转暗
,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因此而被消除了。”
赵永贞听了帝君的解说,痛哭流涕,发誓并决心改过,大做善事。于是就刻印戒淫的善
书,以警醒世人。结果在下次的乡试中,永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了藩宪。
详情请看:
http://t.cn/E44IOWv
m****a
发帖数: 2216
48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转载] Re: “汉服”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pptemp 所发表 】
1910年冬,在资政院第一届常会上,议员罗杰、周震
等分别提出剪辫易服的议案,经资政院议决通过。此事如
一声炸雷,使酝酿数年的剪辫运动陡起波澜,蔚成一场南
起广东北至黑龙江席卷全国的群众运动。
资政院是全国最高民意机关,剪辫议案的提出和议决,
反映了民心的倾向,时势的必然。
军、学界成为得风气之先者
留学生归国后,带回了剪辫的风气,1903年时,江南
一带,青年学生剪辫者已不乏其人,且官方并不严禁,表
明清政府统治的衰弱。但剪辫毕竟为不合法行动,故遇有
科举考试,应试者仍需戴上假发辫,1903年的乡试中便出
现这种情况:
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
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
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平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官方虽不严禁剪辫,但若有人一旦犯事,则一并问罪。
而遇有革命党起事,清廷实行大搜捕,则民间倒霉者,
首先是剪辫之人,黄花岗起义后,清吏“搜查之最注意者,
一为无发辫之人,凡城门之出入,旅馆之住宿,对于无发
辫者必极力盘查,一再诘问”。
l*****f
发帖数: 13466
4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长周末前灌水一篇
儒林里人物多有秀才身份。秀才是最低等的士,虽然非直接利益获得者,却已经脱离老
百姓地位。通过院试进了学,算是进可攻退可守,进可金马玉堂,退也大概可以养家糊
口。引范进丈人胡屠户在范进进学后说的,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
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面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
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胡屠户自抬身份,不过倒老实明白道出秀才相公毕竟比普通百姓高端那么一些。秀才的
装扮,方巾襕衫也是流行,也颇为人艳羡模仿。最有趣的一节,是小无赖牛浦碰到资深
泼皮牛玉圃,认了本家,牛玉圃在酒楼上碰到一位旧识,衣冠俨然的体面人物。谁想到
故友之会被如此打断:
正说得稠密,忽见楼梯上又走上两个戴方巾的秀才来:前面一个穿一件茧绸直裰,胸前
油了一块;后面一个穿一件元色直裰,两个袖子破的晃晃荡荡的,走了上来。
这二位秀才形象真是生动如画,而后看到牛玉圃那位旧识居然是倡家;"丰家巷婊子家
堂柜的乌龟王义安",于是秀才们仗势欺人,扯掉方巾,打人兼勒索而去。体面戏子们
也喜欢穿士人衣...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5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病急乱投医,最毒老奸谋
西四牌楼这一片素来是整个京师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从各色店铺到集市,每日里都是人
来人往络绎不绝,若不然,每年秋决杀人,也不会选在这么一块地。只如今既还没到那
时候,来来往往的人自然不会去注意那几根上头一度要挂满人头的立柱,就是在下头借
着地方叫卖自家果子的小商小贩也不在少数。
地方职然热闹,四周围酒楼饭庄茶馆字应有尽有,只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图个消遣
歇脚,并没有那许多雅座包厢之类的地方。来往的达官显贵既少,管侦缉的锦衣校尉和
东厂番子就出没的少。这会儿西四牌楼南边第一条胡同羊肉胡同尽头的一个小茶馆中,
一个伙计提着大茶壶给各处的茶客添水,但靠墙中间一桌的两个茶客却都摇了摇手,那
伙计就笑着走开了。
“三爷,都到了这个份上,您要不帮我,我可真得去跳玉河了!”
“得了吧,玉河才那么一丁点深,淹不死你!”
见徐毅死死盯着自己,鹰三爷哂然一笑,低声说道:“都是你自个太莽撞,居然收
买了那么些不着调的人去坏那个徐勋的名声,结果正正好好撞在了北镇抚司手里。我早
就对你说过,北镇抚司的头号人物叶大人之前在南京还把那小子带在身边好些天,你真
以为他是外地来的乡巴佬...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