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发帖数: 3318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FaJia
标 题: 荀子与韩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8 18:55:52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荀子与韩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8 18:53:51 2011, 美东)
中国通史
第七节 荀子与韩非
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反对礼乐,提倡兼爱。杨朱反对兼爱,提倡为我。孟子反对
杨墨,提倡仁义。老子庄子反对仁义、礼乐,提倡无为、任自然。荀子反对孟、墨、老
、庄,提倡礼义。荀子弟子韩非,博采荀、老、名、法各家要旨,集成韩非的刑(形)
名法术之学。孔子仁义学说至孟子得到充分的发挥,孟学结合阴阳五行家成一大学派。
孔子礼乐学说至荀子得到适时的修正,通过韩非结合黄老名法成一大学派。荀子在儒家
中是和孟子有同等地位的大师,在诸子百家中也和孟子一样,善于评论异家,表彰儒学
,是孟子以后最大的儒者。韩非传荀学,脱出儒... 阅读全帖 |
|
|
v****e 发帖数: 1240 | 3 毕万就是毕公高的后裔,楼主说的没问题,我们讨论的对象也一直是战国时的这个魏国
,从来就没有涉及到周初的那个魏国。三家分晋最终是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的,战国时
的魏国在理论上当然也是东周的诸侯。楼主的那个列表并没有仅限于周初的分封。再
说了,即便是列表中提到的西周封国,分封时间也有所不同,更何况有的封国后来被取
消了,比如管国。
希望你仔细读读楼上的这些帖子再发表高论。另外啊,你这个人不要太盛气凌人,别以
为只有你懂,大家都不懂。周初的魏国很多人都知道,只不过楼上几贴没有讨论到而已
。谦逊一些,于己于人都没坏处。这一点你得向人家楼主多学习学习,人家可能懂的没
你多,但人家谦虚并且不耻下问,抄来的就承认是抄来的,大家一起讨论,互通有无,
不是非要显得谁比谁高明。 |
|
y*d 发帖数: 2226 | 4 三监起兵,以勤王、清君侧为名,可知周公权势必大
周公东征,既平三监,则军政大权尽掌,更无旁人与争
近年发周公墓地,可见其制比天子
亦为一证
楼上兄台谓周公尝称王号,虽无实证,
而以周公之权势,或无王名,实有王权
成王若诚欲削其权势,则当远封周公
封而不就,以子代往,乃知周公之权未损
以余之见,齐鲁燕始封之时,天下初定。周国力未强,恐不能威服东夷
故而,初时分封多在关中、中原之地。而地狭国多,所封之地必小
三监之乱既定,周立国已稳,正可开疆辟土,威服四夷
故重封齐鲁燕于东夷,其邑当数倍于先时之地
三公有大功于东征,增益其邑,以为嘉奖,当在情理之中
或曰,比时东夷之地尚为蛮荒,其地随广,而不及中原富庶
却不知,周公、太公皆古今罕有之战略家
旁人获选中原而舍东夷
周公、太公则不然
东周之际,齐鲁燕皆为大国,可见先贤之深谋远虑矣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
時設立三監(管
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
(行八),次康叔
封(行九)...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5 周公墓地是值得周公庙墓地么,就现在的发现似乎还无法证明其制比天子,现在似乎还
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哪个墓对应的是周公。虽然其中的四墓道大墓是已经发掘的西周墓
最高规格了,不过琉璃河燕候墓地同样有四墓道的墓,而且现在还没找到西周周天子墓
地,怎么能说明其制比天子呢。要论葬制,现在也就是洛阳的天子驾六墓算是比较公认
的周天子墓地,还是东周的。可周公庙墓地又似乎没有类似天子驾六这种天子礼制的代
表性发现。
至于诸侯封地变化也算是热门话题了,事实上鲁燕齐等国也不是改封,而更类似家族的
迁移,鲁国在其始封地鲁山还有封地,而燕国也是逐渐迁至北方,甚至到了战国又迁下
都。迁徙的也不止这几国,其实大多数诸侯国都在迁移中。 |
|
f**********4 发帖数: 2617 | 6 4. 萨克森 vs 晋/魏
“萨克森”(英:Saxony,德:Sachsen),对于欧洲和欧洲史有所了解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四处出现的字眼。我们知道大阴帝国的主体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来源于大陆的萨克森。当今德国也有数个以萨克森命名的联邦州。追本溯源,最初的萨克森人是居住在易北河下游一带的一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从公元6世纪开始,因为种种地缘利益的冲突,特别是因为萨克森人拒不接受基督教信仰,他们和西南方的邻居法兰克人开始频繁的冲突。772年,当时的法兰克国王,后来神马帝国的开创者查理曼大帝开始了长达30年之久的血腥的“萨克森战争”,最终将萨克森人和萨克森地区划入了帝国的统治范围。
尽管加入帝国的过程十分痛苦,但是萨克森的适应过程却相当顺利。在强势的查理曼大帝死后,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者迅速开始内斗,帝国三分。在长达一百年的混乱过程中,地处帝国北疆的萨克森默默的完成了基督化的过程,成为了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的“枝干公国”(Stem Duchies/Stammesherzogtum,指早期组成法兰克/德意志/神马的最重要的部落或公爵领)之一。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捕鸟者”海因里希(...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7 包括繁衍几代后已经沦落到平民的,但血缘上还是跟君候有联系的
比如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算100个吧(春秋时期有两三百个国家),每代产四子,连续
繁衍十代(这时候大概东周初期,还没有诸侯兼并发生),这样就有一亿了。
恩,这样人口不make sense,那每代产三子,十代以后是590万,差不多那时候的总人
口了吧。那些原先没有贵族血统的平民和奴隶,因为生活资源所限,没法较多的繁衍子
孙,所以应该是有贵族血统的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到了战国,绝大多数的人往上追溯都应该是西周初年那些被分封的
诸侯国君的后代? |
|
m******n 发帖数: 6673 | 8 我以前我是从东周里看的,渡过江,围住平壤,才抓住燕王。
现在要确认一下。 |
|
R*****d 发帖数: 1148 | 9 ☆─────────────────────────────────────☆
sca (新中美) 于 (Thu Apr 14 22:22:10 2011, 美东) 提到:
最近在看东周列国,看到春秋五霸有点糊涂了。
我说的这五霸是传统型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查了一下他们的爵位,发现除了宋国君是公爵,楚自立为王外,齐国是侯爵,晋国是侯
爵,秦国竟只是个伯爵。
为啥后来都叫公了?是不是当时都应该叫齐侯,晋侯和秦伯呀?后来这个公是尊称?
☆─────────────────────────────────────☆
compass01 (铁针水上漂) 于 (Thu Apr 14 23:00:40 2011, 美东) 提到:
我见过文革时出的书说五等爵是孟子编的,没有高下区别。证据就是文献中称呼不统一。
当然文革时候疑古气息重,不能太当真。
☆─────────────────────────────────────☆
cattywh (红菱艳·新的生活新的人生) 于 (Thu Apr 14 23:50:50 2011,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10 ☆─────────────────────────────────────☆
mistory (Michelle) 于 (Sun Apr 24 14:32:35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81
杜正胜院士《编户齐民》从他所观察的从春秋到秦汉的的社会社会的基础由贵族转为法
律身分平等的
齐民社会为出发点,分析引起这一世变的政治社会因素、因此世变对政权结构、法律的
影响、这一社
会基础的状况如何影响各国国运。
第一章先叙述“编户齐民的出现”,引证考古文献与史料,对比“名籍”与“户籍”区
别,指出“国家设置
户籍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广泛,更有效地掌握人力资源”,被编入户籍的齐民主要从赋税
与兵源上来支撑
列国的扩张活动,而促使这一社会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春秋两百余年内兼并战争造成贵族
的扩张、沦
亡、国野界限的消除,君主得以在没有贵族为障碍的条件下更直接地对人民进行控制,
人民在法律上
的身分渐趋平等。
第二章 全国皆兵的新军制,作者主要从步兵成为主力这一做战方式的转变来佐证他的
第一章的观点
“独立步兵是春秋晚期以下的新兵制,是“...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内乱未平只能打仗。东周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人类历史上总的来说没有
战争的年代远远少于战争年代。倒是tg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饿死3000万,
真是空前绝后。 |
|
f****i 发帖数: 9419 | 12 这个朝代顺序歌我都背过,几句还能记得,到网上根据残缺歌诀搜了一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
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
|
y****e 发帖数: 1785 | 13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4 东周开始,到明中期为止吧。
据说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就是治水导致必须社会集体动员,依靠整个群体的力量,所以
天朝需要大一统,需要天地君亲师,需要集体主义。 |
|
b****r 发帖数: 2555 | 15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Aug 7 02:17:5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家都知道,李奇微属于较极端的国粉,蒋介石粉.并且很多人
长期坚持反驳,讽刺乃至谩骂李奇微.
但据我观察,李将军的工作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不知不觉,无数人被他洗了脑.不知不觉的,无数人开始把蒋介石当成可以和毛泽东相提
并论的super power.
事实上怎么样呢?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恐怕都能知道,国民党过去未来和现在,
从来没有过共产党延安整风之后的那种权力结构.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对比,其实压根是个
错位.校长毕生奉行独裁,但最终也未独裁成功.就是到了台湾,党内外也是危机重重.
☆─────────────────────────────────────☆
zeal2009 (zeal) 于 (Sun Aug 7 02:28:11 2011, 美东) 提到:
这应该不是李奇微的个人功劳,我在来历史版之前,就已经把蒋介石和毛泽东
相提并论了,而且二人在我心中一直是此长彼消的... 阅读全帖 |
|
l*b 发帖数: 4369 | 16 我看到的时候17000多人评论吧,只有40个人提出史料有误。
呵呵,不评论。
======================================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
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
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
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
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
《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
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37364 | 17 那不就跟抗日一样了?东周时期,小国抗不过大国侵略,采用持久拖的战术。 |
|
j****c 发帖数: 19908 | 18 哪些诸侯国的史书里详细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事情?
看《史记》里各个世家涉及到西周时期的也就是记载了世系表,详细记事也是东周以后了 |
|
c*****1 发帖数: 3240 | 19 林汉达的东周列国故事肯定合你胃口
正经的白话文看童书业的春秋史 |
|
|
T*****y 发帖数: 18592 | 21 东周时候我国环境还没有肮脏到现在这样吧?
那时候我国也曾山明水秀,空气清新
跟现在米国一样的 |
|
f****r 发帖数: 5118 | 22 说实在话,还是分裂保持多元性,比大一统好,不至于中枢神经烂掉,导致巨大的身躯
一起烂掉。
就如大象吧,如此巨大,只要击中脑部,整体就死亡了。明朝的崇祯就是如此,中枢摘
掉,全中国都完了。如果明朝是如同东周列国一般,女真最多就是获得一些局部胜利而
已。
保持自身民族多元性是文化灿烂的原动机,大一统后,就单调落后了。 |
|
t******o 发帖数: 2792 | 23 当时是哪个当时?
如果说是故雅典那个当时,东周列国不存在那样的土壤,比如不存在强有力的非贵族富
人这一集团,差不多就是今天说的中产阶级。
中国士大夫阶层对皇权一直有制约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皇权与相权之争。
具体怎么回事千差万别,但是制约常常是有的,比如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宋文彦博直
接对皇上说,你记住了,皇上不是与庶民共天下,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
|
T*****y 发帖数: 18592 | 24 政策移民这事儿,有历史记载吗?
统一语言的应用范围在你这里也出奇的小了吧
宗法在东周开始,还是可以做到的
后来礼崩乐坏了
怎么维系认知?
秦统一中对于六合的观念,
难道是从天上掉下了的
吗? |
|
|
|
|
m********c 发帖数: 13337 | 28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跟东周有一拼,总统的势力比周天子的势力还是要大那么一些。 |
|
T*****y 发帖数: 18592 | 29 那为什么美国是按照南北打的内战
而不是象东周那样各州混战? |
|
m********c 发帖数: 13337 | 30 东周列国是诸侯之间打,但是也有盟主带小弟讨伐不服的诸侯国。南北战争是不同利益
集团在打。北方也不是铁板一块,南方也是自己挖自己墙角。 |
|
p******r 发帖数: 6213 | 31 楚属荆蛮,一直和中原关系很密切,现在的苗、侗、土家等族都是荆蛮后裔。越在很长
时期内都没被同化,勾践我觉得更多的算是个在浙江一带的大酋长,勾践之后再无越王
,山越或百越遍布华南和现越南。至于吴,我记得东周志里说它是蛮夷子爵,不是伯爵。 |
|
f****i 发帖数: 9419 | 32 钳制言论第一人个毛毛,焚书图书馆都有,有关民生的全国范围内都能找到,坑的儒大
部分都是骗子。钳制言论哪儿来的谏逐客书?东周的时候杀全家连坐的又不是没有过,
只是那个时候儒教实在诞生太晚不好说啥。这个东西就是政治斗争,都一个味儿,只是
当时作为士大夫阶层自己斗,儒家还太晚没赶上当时的斗争,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儒教
拿着这些当道德大棒实际上就是为了自己教派集团的利益,让皇帝不要轻易对自己下手。 |
|
|
d*****0 发帖数: 68029 | 34 周王也是奇葩,只剩一小块地还分封了一个叫西周的小国,后来又分裂出一个叫东周的
小国,两个国家经常窝里斗,周天子只能寄人篱下,完全被架空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
地里面都威信净失。 |
|
r**********g 发帖数: 22734 | 35 没戏,各地督抚都已经不屌大清了,老佛爷一死肯定要开闹。最多变成东周。 |
|
a****5 发帖数: 10854 | 36 东周古人的聚众野合是政府行为,孔夫子自己就是野合的精华
《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嵇留,……握手无罚,目眙不
禁,前有坠珥,后有遗簪…,日暮酒阑,杯盘狼藉,堂上烛灭…,罗褥襟解,微闻芗泽
…”
清人雀适《史记探源》曰:“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于尼丘扫地为祭天之
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曰野合”。
《吕氏春秋》:“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
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诗经载:
《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
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
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37 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畿内诸侯国是天子的家臣,东周最大的畿内诸侯国恐
怕就是郑国。我的理解是这些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封地,但是必须到王庭来上班并
且担任一定的职务。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畿内诸侯国在西周的时候有没有独立的军事和外
交权力,到底是类似于西汉的比较独立的藩国还是类似于明代那样比较受制于中央的藩
国。 |
|
|
c*****1 发帖数: 3240 | 39 ☆─────────────────────────────────────☆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于 (Thu Jun 16 17:00:18 2011, 美东) 提到:
包括繁衍几代后已经沦落到平民的,但血缘上还是跟君候有联系的
比如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算100个吧(春秋时期有两三百个国家),每代产四子,连续
繁衍十代(这时候大概东周初期,还没有诸侯兼并发生),这样就有一亿了。
恩,这样人口不make sense,那每代产三子,十代以后是590万,差不多那时候的总人
口了吧。那些原先没有贵族血统的平民和奴隶,因为生活资源所限,没法较多的繁衍子
孙,所以应该是有贵族血统的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到了战国,绝大多数的人往上追溯都应该是西周初年那些被分封的
诸侯国君的后代?
☆─────────────────────────────────────☆
MyFlowers (Flowers) 于 (Fri Jun 17 06:50:17 2011, 美东) 提到:
but they got much chance to be ...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0 ☆─────────────────────────────────────☆
milkswan (好花堪折直须折) 于 (Tue Jun 21 13:26:23 2011, 美东) 提到:
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地区。燕国国小,
位置偏僻,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乐毅伐齐。齐闵王时,是齐国的一个高峰,《史记
》乐毅列传第二十:“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
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
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后来燕昭王怨齐,请乐毅为将,当时苏秦也在期间使用离间计,
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结果是齐国大败,齐闵王被杀。
还有一件就是荆轲刺秦王了。秦和燕离得比较远,秦灭别国时,当时的燕王喜还派
兵夹击赵。但秦王既然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燕国也在被征服之列。《史记》燕召公世
家第四:”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当时的燕太子还算有点胆色,
派荆轲刺秦王。事败,秦伐燕,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后来燕国又残喘了几
年。
这...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1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Mon Apr 26 22:21:56 2010, 美东) 提到:
周而复始的农民起义是不是中国特色?
欧洲见过奴隶起义,要不就是蛮族入侵,诸侯互伐,好像没有农民起义
这是什么原因呢?
☆─────────────────────────────────────☆
ludwigpeking (路德維希陪客ing) 于 (Mon Apr 26 22:23:35 2010, 美东) 提到:
1848革命算不算?
☆─────────────────────────────────────☆
puppylsy (ベーコンの野望) 于 (Mon Apr 26 22:28:13 2010, 美东) 提到:
我印象中就只有法国的扎克雷。让人家查理的精锐骑士跟屠耗子似的。
☆─────────────────────────────────────☆
petersun (皮特君主立憲國王加臣民) 于 (Mon Apr 26 ...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42 个人来说,我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几年前的时候,我还是纯感情上的希望中华文明是自发酝酿出来的,为此还特地一连看
了好几本有关夏商的专业论著,包括殷商史、中华上古史之类的东东,希望找到点能反
驳这个外来说法的东东。结果,我只好无奈地说,根据目前确定性的已知事实,和必要
的理性推理的基础上,能确定的是夏如果真的是在中国本土的话,那么其文化大约真的
并不那么辉煌。
除了后人记裁的文献外,几乎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目前唯一对证
明“夏”朝存在的有利证据是二里头文化。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二里头的一、二期属于
夏时期的文化,而三、四期属于商早期的文化,根据是地质年代,其他的说法比如把三
四期都硬说是夏的文化的,很难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个年代问题。即便如此,出土的能确
认是夏时期的文物和遗址都是石器、陶作坊、村落(较真地说,这样的说是文化可以,
算文明实在勉强),这和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对夏的印象有很大落差。
同商相比(为了避免分歧我这里一般指先商)夏(以下为了避免分歧一般指夏朝的假想主
要活动地区包括山西南部、洛阳谷地、豫西平原等)缺少三个文明的重要东东: 文字,青
铜器, 马车(马车...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43 很多史书都被秦始皇烧掉了,从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方子也在东周王室内乱的时候随周
天子在楚国避祸的时候毁掉了。太史公走访了很多地方,不少史料是在田间地头里采风
得来的,这些口耳相传的史料真实性如何? |
|
t*n 发帖数: 14458 | 44 秦始皇自己图书馆都存着,只是外边的烧掉了而已
真正损失巨大的是项羽一把火
但很多东西还是流传下来了,不光是历史书,包括尚书之类里头都很多史料
此外还有无数的地方志,家传家谱等等
司马迁的那个牛逼的商王世系就已经证明他选择史料的严谨性了
很多史书都被秦始皇烧掉了,从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方子也在东周王室内乱的时候随周
天子在楚国避祸的时候毁掉了。太史公走访了很多地方,不少史料是在田间地头里采风
得来的,这些口耳相传的史料真实性如何? |
|
m******r 发帖数: 4351 | 45 有的
按照周礼,诸侯国要有自己的史官,记录各种事项,文献档案之类的工作
有很多文章讲这个,挺繁琐的。
前面讲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都叫《春秋》。可惜这些官方的档案都被秦始皇的一把火
烧没了,下面这个是我以前写的:
焚书坑儒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意义是几乎彻底摧毁了华夏的上古史。
本来中国上古的史是很详细的。
夏朝我们不知道了,商朝极其重视祖先,祖先的事迹自然不能遗漏,有专门的史官的设
置,很多时候由征战四方的武官兼任(看看史字的写法与戈有关就知道了);《尚书多士
》里面也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大意是说,你们殷的先人有记载历
史的文献典册,记载了成汤灭夏的事--所以现在不过是历史重演罢了。
到了周朝,有个典故叫做“天子无戏言”,说的是晋的祖先唐叔虞受封的故事,史记里
是这么写的: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
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
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时的史官要把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记下来,可以想象得记...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46 东周时期各国肯定是有史官的
我主要好奇的是西周时期有没有。我们关于西周的历史描述几乎都是周王室的,涉及到
各诸侯国的很少很少,给我的感觉似乎各诸侯国在西周时期没有自己的史官 |
|
m******r 发帖数: 4351 | 47 要搞清秦朝焚书这个事情,需要知道如下几点:
第一,目的为何?
第二,执行力度如何?
第三,结果如何?
第一,焚书的目的。关键在于李斯的话
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
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
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
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
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
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大家需要了解一点背景知识,即春秋战国一直蔓延到秦朝时的华夷之争。这一点如果仔
细读史纪的话是可以深刻体会出来的。当时的几个强国,秦楚都是...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48 嗯,古代藏书多在官方少数几个点,多以孤本形式存在,这个我信
不过我怀疑秦那个时代的法令执行严格程度,它刚刚征服天下 |
|
t******o 发帖数: 2792 | 49 内容大部分同意,但结论有异议。
孔子应该是支持“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没有那么强的血统之见。对于齐国也不
至于那么鄙视,否则就不会赞扬管仲了,楚国要是那么落后,他又何必问礼于老子。
即便春秋时若视秦楚为蛮夷还说得过去,到了战国末期,都过了好几百年还有那么强的
门户之见?
法家源于儒家,但其后基本价值观完全是背道而驰,法家学说很对秦国的路子,严刑酷
法,加强控制,建立一套如臂使指的高效中央集权体制适应大帝国。而儒家则是希望温
情脉脉的和谐社会,所以好复古,希望回到三代之治。对法秦这一套是深恶痛绝的,孔
鲋投身陈胜起义死于战事也是儒家反对暴秦专制的一个旁证。
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法儒之争而不是华夷之辨。 |
|
m******r 发帖数: 4351 | 50 当时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名等
名家是逻辑家,玩诡辩的,不成气候。
墨家和儒家对立。
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是不争,回到原始氏族社会
总之,儒墨道主张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厚古薄今,法先王
而法家是法后王,打倒无功受禄的贵族,让人民直属国君
为了消灭儒墨道的依仗,法家发起毁灭上古史是顺理成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