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上垢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w
发帖数: 39
1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2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众生无边
这个将分三个重点来说明,第一个重点:什么是众生?第二个重点:众生真的无量
、无数、无边吗?第三个重点:众生会度尽吗?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什么是众生?所谓的众生,就是有情——就是补特伽罗。每一
位有情都有如来藏,因为有如来藏的关系,所以才被称为有情。然而每一位有情身中的
如来藏都是唯我独尊、八个识具足,这八个识真妄和合运作似一,使得众生以为外境真
实有,不知见闻觉知等等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由于不知道种种外境虚妄,所以不断
地在六道当中轮回生死。每一位有情的如来藏——也就是因地有情的真心,与佛地无垢
识一样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别!所以 佛在初成道不久曾开示:“奇哉!一切众生具
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不仅如此,佛在经中也开示“心、佛及众
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所以,每一位因地有情的真心,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都是那
么清净,没有差别;只是众生没有证得如来藏,不知道如来藏自性清净。
或许有人会怀疑:“如果每一位有情的真心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那么清净,应该每
一位有情都像 佛一样那么自在,为什么我们无法像 佛一样自在,反而像一般众生不断
地在六道轮回生死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猜你喜欢《西游漫注》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1)洗心塔(2)纸灯笼(3)带枷行乞僧 (4)三年大罪灾(5)玄奘扫塔(6)问(7
)万圣龙王一家竟然不是原住民? (8)三藏变了(9)跟你想的都是反的
(1)洗心塔
懂得了真善,还要有识人之明,识人者当然首先得能深刻的辨识自己内心的种种。就像
前面一关,不懂得真善的家伙,首先祸害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闹得自己阴阳分崩、
五行错乱,空有神通,也终究要堕入魔类、堕入完蛋的深渊。
然后就得需要有识人之明,就是本回直言不讳的事情“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
身”,是的,善恶不辨的当儿, 是难于真正修心的,修也是只能浅层的打扫打扫。等
到懂得了真善,那么就会发现,自己跟唐僧一样,涤垢洗心只能扫到第七层,到得第十
层,就腰酸背痛,让你往 上去,也没那胆气、也没那力气往上走了。
在火焰山前,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在收服牛魔王后,
前来叮嘱鼓励唐僧,四大金刚就 说得很清楚,说唐僧是“十分功行将完!”看到四大
金刚这么说,您肯定会觉得,四大金刚的意思是唐僧的修行将要圆满结束了。或者,您
明明知道,这西游路途才 刚刚临近一半,四大... 阅读全帖
l***5
发帖数: 420
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妖刀20精校
第100 折 离缘而聚,凝琼霜华
奇异的变化却未停止。
李蔓狂脚下的地面,正以绝难想像的速度荒芜著,原本已是枯黄壹片,枯草
却又迅速乾萎,不住发出「劈啪」轻响,露出底下的泥土地来,旋即砂化。李蔓
狂忍不住仰天大笑,夹杂剧咳的嘶薄嗓音如嚎泣般,令人不忍卒听。
「浩劫!这是天降之浩劫啊!苍天,何以独我不死?何以竟独我不死!」天
佛血似感应他的悲狂,如邪兽张牙舞爪,血光益发炽亮。几乎同时,壹道耀眼白
芒自林中迸出,风篁诧异回头,见耿照双手掩腹、神情痛苦,那惊人的光芒穿出
指缝,毫不逊于师兄手中的天佛血。
「耿……耿兄弟!这是——」风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直觉是被天佛血的邪
能所害,回头大叫:「师兄!可否先收起那物事?耿兄弟受不住啦——」驀听壹
声虎吼,少年昂然而起,脐间白芒四向扩散,如光罩般于周身流转;被白芒映照
的时间壹久,原本那种精血元气迅速凋萎的不适竟大幅消褪,不觉愕然:「难道
这白芒……竟能抵御天佛血侵蚀?」未及开口,耿照已调匀气息,大步向林外行
去!耿照的感觉比他更为强烈。
原以为化骊珠又将失控,抑或感应危机,自行脱离宿主的身体;与天佛...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0087
7
仿佛碾死蚂蚁般的随手打发了几波自寻死路之人后,韩立带着血魄在两个时辰后,
终于出现在了一处巨型盆地上空。
此盆地四周全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小山峰,中心处是一片片低矮灌木。
一个几乎被灌木彻底遮掩的水潭中,正喷出一道直径里许的五色光柱,光霞艳丽,
直冲九天之外,仿佛通天巨柱一般。
而在盆地边缘处,却已经有三波人竟比韩立还提前一步的到了这里,并正自冷冷的
打量着其他人。
青光一敛,韩立和血魄一下并肩站立的出现在了另一方向上。
“唰”的一下,三伙人的目光全都一下望了过来。其中蕴含的恐怖气息,让血魄玉
容为之一变,情不自禁的想后退两步去。
但就在这时,韩立身躯微微一个晃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将血魄挡在了后面,
同时身上灵压也轻描淡写的放出了一些。
“噗”的一声。
血魄只觉扑面而来的强大气息顿时被韩立身上灵压一压而散,这才脸上一松,向其
他人偷偷一扫而去。
韩立则先向水潭上那道惊人的五色光柱看了两眼,才淡淡看了一下其他方向之人。
人数最少的是一对夫妻模样的中年男女,男的长的浓眉大汉,皮肤幽黑,似乎十分
老实样子,女的却生的千娇百媚,浑身都散发出惊人之极的诱惑之力。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并肩站在一...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68
8
吩咐了一声,身边近百名门人当即同时大喝出口,各自亮出了式样各异的法器来。
这些法器或幡或盘,明显都是布阵器具中的一种,同时阵阵咒语声一起。
顿时这些人头顶处霞光一闪,一个黄蒙蒙光阵凭空浮现而出,滴溜溜一转后,十几道白
色光柱连喷而出,瞬间化为一道直线全击在了巨门之上。
轰隆隆声大起,无数白色符文在门上狂闪飞溅,但巨门却一动不动,丝毫打开的意思都
没有。
其他人不禁有些骇然。
锦衣大汉见此,却不怒反笑起来。
“有些意思,没想到仅仅一道门户就有这般难开,看来不动用些真本事不行了。”
说完这话,锦衣大汉当即单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的冲空中光阵虚空一点。
“仓朗朗”声一起,光阵颜色蓦然一变,化为了银蒙蒙之色,同时里面寒光一闪,浮现
出无数道银色小剑,一眼看去足有数千柄之多。
“去”
大汉一声低喝,袖子冲巨门处一抖甩出。
光阵中破空声大起,所有银色小剑潮水般的一涌而出,并诡异的在虚空中凝聚一体,幻
化成一口千丈长银色巨剑,一闪之后,冲远处巨门狠狠一斩而下。
一声刺耳的尖鸣!
巨门表面一道银线闪亮而出。
接着整个天空一阵颤抖后,巨门表面金银符文一闪后,从银线处缓缓打开了一道缝隙来。
虽然看似不宽,但...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2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十地(摘录)
从八识规矩颂讲记中摘录的关于十地菩萨内容。
菩萨修行,进入见道位,已算是登地菩萨,唯还是在十地的初地
入心修行。到了修习位,则是由初地住心,修至十地满心,。十地满
心,已经是妙觉菩萨的地位,在此位中,以金刚心、无间道,便证得
转依----转八识成四智,就是究竟佛果了。
十地,是修唯识行最後十个阶位,十地的名称是:
一. 欢喜地: 始入见道位,见证我法二空,能自利利他,生大欢
喜,曰欢喜地。
二. 离垢地: 修行菩萨,在此地时,一切戒垢,无论粗细,尽皆
远离,名离垢地。
三. 发光地: 此地菩萨,成就胜定,能发无边妙慧,曰发光地。
四. 炎慧地: 此地菩萨,得最胜定,以智慧火,烧灭烦恼薪,曰
炎慧地。
五. 极难胜地: 此地菩萨,其根本智与後得智,互相违返----即
根本智无分别,而後得智辨析世俗诸法则有分别,在此地使之融摄,
此事甚难,故曰极难胜地。
六. 现前地: 此地菩萨,观诸法缘起,以胜智力,引发最胜般若
现前,故曰现前地。
七. 远行地: 此地菩萨,修迥向方便及济拔方便,以已所作一切
善法,回向广大菩提,此即大智; 以种种方便九济拔众生,此即大
悲。有此士悲智二种方便,故能远行
g**r
发帖数: 4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勇猛精进与大爷愿意
大家都喜欢说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和依我奉行、依师奉行之间
有差别,大家也都知道,犯不上小可罗嗦。J兄提到“大爷愿意”,
我觉得很有味道。不妨闲谈两句。
其实勇猛精进里多少含些大爷愿意的味道。永嘉禅师云:但自
怀中解垢衣,谁敢向外夸精进。自己怀中解垢衣,也自然是自己
愿意,不干他人事。不过这勇猛精进用在自怀中解垢衣上,当然
是勇猛精进。而这勇猛精进用在别的地方,也便成了“大爷愿意”。
比如古印度有人看到鸟住在树上,便觉得住在树上真好,于是也
在树上搭巢做窝。别人怎么劝,他还是觉得树上好。搭的很勤快,
后来真的住在了树上,而且子子孙孙都住在树上,都很勤快的
搭窝,这个也可以叫勇猛精进了:勇猛的住在树上,精勤的搭窝。
这个完全符合一旦决定了,就这么做下去的勇猛精进的定义。
正如弘公上人所说之非匹夫匹妇之所能为之境地也。
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有个良好的习惯固然好。比如每天定时
睡觉定时起床,是个好习惯。好习惯能够做为修行的助缘,但即不
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但对有些人,可能习惯会成为必要:
比如习惯养成了不按时睡觉不按时起床就浑身乏力困的要死,
而因此就得出结论来说只要想精力充沛就必须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心修悟要法(憨山)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
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
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
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
,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
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
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
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
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
,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
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
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
r*****d
发帖数: 922
12
黑 蛇 总 义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
利的梵语,包括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
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
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
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
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
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
、《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藏的大圆满教法,唯一依靠的书籍,就是
龙钦巴(无垢光尊者)的这些著作,不仅相当殊胜,而且知名度也很高。荣森班智达的
著作虽然在他的传记里提到过,不过,因为他生活在九百多年前,当时的印刷技术还很
落后,所以有些著作因受到损坏而绝版,故没有保留下来。目前只剩下大概三四本、四
五本的样子。在他的论著中,绝
O*********9
发帖数: 552
13
发信人: lixiaoyao (逍遥公子), 信区: Wisdom
标 题: 百丈语摘3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Aug 27 22:57:58 1999) WWW-POST
夫语须辨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辨清,不了义教
辨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净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假
人雕琢。若于聋俗人前说,直须教渠出家持戒,修禅学慧。若是过量俗人,
亦不得向伊与么说,如维摩结傅大士等类。若于沙门前说他沙门,已受白四
羯磨讫,具足全是戒定慧力,更向他与么说,名非时语,说不应时,亦名绮
语。若是沙门,须说净法边垢,须说离有无等法,离一切修证,亦离于离。
若于沙门中,剥除习染,沙门除贪嗔痴病不去,亦名聋俗,亦须教渠修禅学
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贪嗔痴病去,尽依住无贪将为是,是无色界,是障
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须教渠修禅学慧。须辨清浊语,浊法者,贪嗔爱取
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盘解脱等多名也。只如今鉴觉,但于清浊两流凡
圣等法,色声香味触法,世间出世间法,都不得有纤毫爱取。既不爱取,依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中論第二[月称论师]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彼戒圓滿德淨故 夢中亦離犯戒垢
身語意行咸清淨 十善業道皆能集
如是十種善業道 此地增勝最清淨
彼如秋月恒清潔 寂靜光飾極端嚴
若彼淨戒執有我 則彼尸羅不清淨
故彼恒於三輪中 二邊心行皆遠離
失壞戒足諸眾生 於惡趣受布施果
生物總根受用盡 其後資財不得生
若時自在住順處 設此不能自攝持 墮落險處隨他轉 後以何因從彼出
尸羅田中長功德 受用果利永無竭
諸異生及佛語生 自證菩提與佛子 增上生及決定勝 其因除戒定無餘
猶如大海與死屍 亦如吉祥與黑耳 如是持戒諸大士 不樂與犯戒雜居
由誰於誰斷何事 若彼三輪有可得 名世間波羅蜜多 三著皆空乃出世
佛子月放離垢光 非諸有攝有中祥 猶如秋季月光明 能除眾生意熱惱
p****y
发帖数: 2373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祖师著
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
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
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
。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
,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
: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
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
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
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8
唯识经典佛陀所说的【常】与【无常】
《入楞伽经》卷7 :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经典原文,有兴趣的朋友请花点时间阅读,应该不会有困难
以下恭录 :
《大般涅槃经》卷10:「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
《瑜伽师地论》卷52:「无常性相:本无今有、有已还无所显。本无今有,是名为生
;有已还无,是名为灭。」
凡是本来没有后来出生了,或者是本来有后来坏灭了,都名之为【无常】;有生则必
定有灭,唯有本来就在的,从来都没有出生过的,才是永远不灭的,不生不灭才能称之
为【常】。
《大方等大集经》卷2:「如实智者,知一切法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出时、灭时,
无所系属;从缘而出,从缘而灭;以是义故名之为道。断是道故名为菩提,凡夫众生不
知如是真实道故,如来于此而起大悲,宣说正法为令知故。」
三界中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灭之法,所以都称之为无常之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例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65
21
谢谢。
那请问如何能成为菩萨呢?从具体修行上来说应该怎么做?有何次第?
古狗了一下,见如下。
不知道这十地和四道果有没有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
「十地」菩薩是真正的大菩薩,大菩薩為什麼要稱做十地呢?
「地」,能生萬物,樹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薩以地
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因地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就快要成佛了。
1.歡喜地: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
、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
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為本,以布施為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為
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2.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
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3.發光地:三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
精修定學,得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定,不再為貪瞋愚痴闇蔽,聖格昇華,像光明一樣
,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4.燄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
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3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4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5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志者

效仿长篇小说贴家,贴个偈子: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說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  除世癡闇冥
梵聲語深遠  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眾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故我願往生  阿彌陀佛國
無量大寶王  微妙淨花臺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如來微妙聲  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眾  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夫眾  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7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
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己四、執著經論非教授之過患
【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
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
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
如果這樣理解:諸大經論只是講說的法,並沒有可修的要旨,在經論之外,才
特別有開示修行心要真實義的教授。由此便對正法執著有彼此無關的講、修二法。要知
道,這是對無垢經、續、論生起大敬重的障礙。而且,如果說:“此等經論中並沒有顯
示實修內義,只是拓廣外在知識”,由此執教典為可輕視之處,便是集聚誹謗正法的業
障。
比如,認為《俱舍論》、《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阿毗達磨雜集論
》等,只是講說之法,並非實修之法。或者認為《釋量論》只是破除外道邪見的論典,
...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8
曾经在印度,嘎绕多吉和蒋华西宁的时代,大圆满特别兴盛。后来在藏地首先弘扬大圆
满的是布玛莫札和莲花生大师,中间是全知无垢光尊者和荣索班智达继承发扬了大圆满
的教法,再后来全知麦彭仁波切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也是着重弘扬了大圆满法。
在荣索巴和龙钦巴的时代,大圆满非常保密。比如当时无垢光尊者正在传法,有时护法
神会亲自降临阻止。但现在护法神给我们作了比较大的开许,并非现在没有护法神,也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也明白在现在末法时代,把大圆满稍微给大家公开,那些难以
度化的业力深重的众生,也可藉此获得利益和解脱。
因此我想,我就着重弘扬大圆满,在这方面尽心尽力。即使在藏地雪域,从理论到
修法、直至具体的观想等各方面详尽系统地传授大圆满的上师也比较罕见。去年我对索
达吉堪布作了特殊开许,已经翻译了《大圆满直指心性》和《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
等等。
全知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我们每次传授,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违缘,我
相信此中的原由,是因为三根本乐意开许的缘故。因此一方面我不敢说不传大圆满法,
另一方面我想,大家基本上也符合作为大圆满弟子的条件。
j*******1
发帖数: 18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2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3
总之,在生死轮回之中,一切的幸福和圆满都是欺惑性的,唯有业因果才是真实不欺的
,只有对因果生起定解才有实义。所谓的因果法则,从广义上讲,就是凡有因则必定有
果,也就是说诸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从狭义上讲,就是众生所感受的苦乐果报,都是以
往昔的善恶业导致的——造善业会感受快乐,造恶业会感受痛苦,就像播下甜种会收获
甜果,播下苦种会收获苦果一样。因果法则既不是造物主的创造,也不是佛陀的发明,
它是一切万法本有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像没人能否认水往低处流一样
,再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否认因果法则。
可惜的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因果法则,所以举手投足都在造恶业,一辈子下
来积累了无量的罪业,这些人的前途是无边的黑暗,等待他们的是无量的痛苦。尤其是
现在许多人,由于对业因果存在愚痴无明,造下了许多杀生的恶业。有些佛教徒在学佛
之前,因为没有善知识的教化,也在无知的状态下杀了许多众生。这些杀业的果报正在
等着每个造业者,想想这些可怕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改过自新。因此上至高僧大德、下
至乞丐的所有人,都有必要学习因果法则,尤其要深刻地认识到杀生的过患。
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到杀生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My two cents.
这个题目试图研讨佛教的现代意义,应该是好的。要注意到佛教是哲学,也超哲学。
《心经》里说“无无明”,无明都没有,这是什么境界。可以参看下面的《心经》讲记:
http://www.jingtu.org/dd/xlj/shiyi1.htm
A few quotes below for convenience: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
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
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释尊初成正觉,讲《华严经》,“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
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之后,放小接
人,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后期所讲《法华经》开权显实,与最初之华严,均
为圆教...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很冒昧纠正一下,
这里说的”无我”,并非佛陀说的”无我”
可能是这位法师方便之说? 或一时口语失误?
这里的”无我”,改成’忘我”较合适。
因为众所周知,佛陀说的”无我”与无念,没有关系。
从下文,我相信法师知道,但法师这么说,会引起误会。
这个观念应该是扩大解释了,
是否是佛陀的观念,有争议,有待商榷。
也可能法师这里的”宇宙”也是方便之说
如果把”宇宙”改成”生命”,更好。
good
很认同
我所理解,这里的”空性”是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就是佛陀说的涅盘。
涅盘的三个特色 : 空 无相 无所有
good
如果是说”生命现象”,我接受。
Good
每一次当执着的想法生起时,常思维这世界是因缘所生 因缘所灭,思惟无常。
这是正思维。
修行过程中间是有一段无分别现象,
但是否需要用这方法一直思维”自” ”他”如一,倒不一定,要在不同时机运用不同
方法。
佛陀提了其它重要方法。
这位法师说了ㄧ件重要的事,
“当执着于「我」或「他人」,我们就会生起种种二元对立(二取) -- 苦和乐等--
的想
法,我们要明白,如果跟随生起的烦恼转,继而作种种业,果报一定会来临,例如如果
我们生...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7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修上师瑜伽。
这个上师瑜伽,是祈祷莲花生大士。大家应该清楚,藏地密法中大多数的上师瑜伽,都
与莲花生大士的修法有着密切联系。加行组修“不共加行”时,本来应该先修皈依、发
心、金刚萨埵、曼茶罗,再修上师瑜伽,最后是颇瓦法,这么一个次第。但有时为了修
行方便,也有些传承中规定,最好能先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是前行,也是正行。这次依靠种种缘起,我提前介绍一下莲师的上师瑜伽
,同时要求有信心的道友,平时多修这个上师瑜伽,常念莲花生大士的七句祈祷文和心
咒。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作为显密双修的行者,祈祷莲师非常重要。在末法时代,不管是
为了自己修行顺利成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
加持。尤其对汉族四众弟子而言,若能广泛弘扬莲师法门,在各地建造一些莲师像,异
口同声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将来应该会有不可思议的兴盛佛法之缘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9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绕塔之功德
绕塔之功德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节课,介绍一下转绕佛塔的功德。佛教徒都明白绕塔有很大的功德,但有些
细节问题若没有介绍,极个别人可能不太懂,所以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
佛塔是诸佛的意所依,从历史上看,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塔了:《百业经》中有个国
王叫哲巴,他前世造过拘留孙佛涅槃后的舍利塔;迦叶佛时代有个直智国王,他也造了
许多佛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是在清净佛塔面前出家的;尼泊尔的香根佛塔,也是好
多佛之前就存在了 ……所以说,佛塔的历史跟佛像、佛经的历史有所不同。
在印度,佛陀涅槃以后,阿育王于世界各地修了八万四千座佛塔;龙猛菩萨造了释迦牟
尼佛的舍利塔;印度金刚座那里也有一座佛塔……印度大乘和小乘的塔相当多。佛塔传
到藏地时,国王赤松德赞在卫藏造了以桑耶塔为主的许多佛塔,后来又传到安多、康区
,逐渐遍及整个藏地。在汉地,...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修捷要
净修捷要
2011-08-27 10:43:21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三
净宗一法,易行难信,非探教海,莫窥津涯。虽华严以十愿为归,天亲以五念为门,而
末法浅学,未易遽入也。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然而今之修净业者,大率仅持
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能持唐译且诵大经者,殊不易睹。此其所以号称习净者多,
而具深信切愿者少。信愿未深,而欲得真实受用,不亦难乎?庚辰之岁,病中发愿,敬
集经文,副以祖意,作为简课,俾授初机,约自他感应于三业之间,括赞观愿向于一礼
之际,妄想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现前,需时既少,收效良多。是以付印以来,已历四
版,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节时省力,行者称便。果能随文运心,久习纯熟,则于性修
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再读大经,于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
扬帆逞渡矣。但每条均系经文法语,万勿滑口率意,致蹈轻慢。务宜诚敬虔恭,如觐慈
光,方合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之旨,自能获密益於潜移默运中。如嫌简略,则有大经五念
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也。适届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之期,勉循同修善信之请,略
题...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2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8i7k.html
虽然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不是一个具体的修法,而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却
与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十分重要;另外,除了少数一心念佛的老人之外,很多佛
教徒也极其关注这个问题。鉴于这两个原因,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一、轮回的起源
(一)、总说
首先提出问题,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
、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对宇宙的产生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
,所以很多人也想瞭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瞭解
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无论对修习密法,还是显宗的空性和如来藏都会有
一定的帮助。所以,今天就以生命的开始或者诞生,即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为话题来
进行讲述。
对于这个问题,显宗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
同十二缘起中所讲的一样,在十二缘起的最后是老死,老死结束之后,又是无明,就这
样周而复始、轮转不息。
对于这个问题,密宗...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
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
所谓中观,即是中道之观行;中道之观行,乃依如来藏之中道性而作观行;若离如来藏
之中道性而言中观者,必堕断灭见之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堕於戏论而自以為已
知。
首先来讲般若的中观,般若(法界实相的智慧)必定是中道观,中道观必然是般若。所
谓的中观,就是讲中道的观行。中道就是不偏不倚、不落於任一边!
有大法师说「中庸之道就是中道」,但是其实两者差异很大;因為,孔老夫子是世间圣
人,他所说的都是在世间法上讲中庸之道,是在世间法中如何避开过於偏激而產生的过
失,所以他的中庸之道只是世间法裡的中道。佛法所讲的中道是函盖世间与出世间的中
道,不落在世间法的一边,但也不会落在出世间法的一边,却同时双具世间与出世间法
的。必须是全面函盖出世间法与世间法,但不会落於其中的一边,才是佛菩提中的世出
世间法的中道。这是只有在大乘法中才有的,二乘法中并没有真正的中道,因為这是大
乘法中已经实证心真如的菩萨才能拥有的实相般若智慧,不共二乘圣人;而实证心真如
的人就是亲证如来藏的人,外於如来藏时就没有任何真如法性可以观察了。
所以,中道就是函盖三界万法(也就是函盖一切有為法、一切无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4
正如诸多经部、伏藏部授记的那样,藏历十五胜生铁猴年(1920年),曲恰尊者(白玛
曲英乔达尔尊者)诞生在多康冈境内色达河右岸佳拉多勒的一对青年夫妇家中。父名玛
·多洛,与宗喀巴大师同宗族。他正直、勇敢、有智慧、善射箭、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心胸似草原般宽广。母名童萨·洛布吉,聪明、勤劳、善良、贤慧,特别同情无依靠
的穷人。夫妇都虔信佛法。
母 亲怀孕期间,总觉得身心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感到自己体内有一部经书。婴儿
降世的前一天晚上,梦见开启经书念诵。临产时没有丝毫疼痛,当时正值严冬季 节,
但出现了大地盛开各种鲜花,天空布满彩霞,室内充满虹光,山谷香气扑鼻等许多奇异
瑞相。婴儿诞生不久,母亲带他去拜访大成就者嘉西珠陀仁波切,早结法 缘,祈请加
持。仁波切看见他们前来十分高兴,急忙带众弟子迎上去说:“我的上师来了。”康东
伏藏大师吉美多杰慧眼发现尊者的本尊护法是黑金刚橛后,亲自教 他念诵黑金刚撅,
并赐名为普巴多吉。
尊 者幼年便具足对上师的信心,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以及圆满无碍的智慧,从小就懂得
行善得乐、作恶受苦的道理,该做或不该做什么十分清楚。《现观庄严论》中说: “
对三宝有信心,...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6
九识
[简介]
(名数)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
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
[详解]
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
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
波。’大乘密严经卷中曰:‘心有八种,或复九种。’是也。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
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
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此外见金刚三
昧经,密严经,转识论等。其如前所举,以阿摩罗识为第九,总立之为九识者,似至真
谛三藏,始见其说。圆测之解深密经疏第三曰:‘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九
识品如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
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者解性梨耶,成佛之
义。二者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尘根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依彼论等
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者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
...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47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其实藏传佛教的大德不到快圆寂的时候也不称自己是佛菩萨的;都是有经续授记,或者
以前大德的授记,弟子信众这样认为的。
比如法王如意宝
法王如意宝就曾自谦地说过:“我并不是列绕朗巴的转世,只不过受过尊者的加持,人
们才称我是他的化身。”
比如全知麦彭仁波切(1846~1912):
壬子年(1912)春,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其弟子堪布根霍尔,给予甚多教诫。一日告诉弟
子:“于此浊世未法之时,若说真实语,则无人听,若说诳语,则反以为真实,故我从
来未向人说及此事,今实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和众生
,尤其是对旧密,应作极大饶益的缘故,而来应世。但是宁玛派诸子,福德少而障碍多
,受此缘起影响,令我身染重病,故对各方利益,尚觉未达理想。在解释论等方面,已
成功不少,但现在对《中观总义之广大详明疏解》一书,本拟着手起草,惜未能成,但
已无关重要了。”
比如全知无垢光尊者
尊者在此极为广泛地传授了灌顶、修法,讲法的最后一天,嘉追作巴手托香炉,将尊者
请到住舍里。尊者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如果没有什么急事,就将《空行心滴》要剪
的纸张裁剪好。待他剪好之后又说:“将门关起,不要让别人知...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9
2、建立佛教的观点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
,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
,所以说是“远在天边”;
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
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
,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
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
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
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
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
星球、没...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