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 发帖数: 1803 | 1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天机门徒
【第二章】重归落魂谷
【第三章】散修营地
【第四章】女长老
【第五章】交易
出版I九星文化出版社
第一章天机门徒
夜色已深,但是大街上仍旧人来人往,甚至比白天还热闹,大部分店铺倒是
打烊了,但却有各式各样的小摊子开始摆出来。
这就是临海城的特色,很多人白天做工,晚上就在家门口摆小摊卖些日常吃
用的东西,这样既可以补贴家用,也可以以物易物,特别是吃食一类,你换我,
我换你,花费不但没有增加,还可以经常变换口味。
卢老板在大街上蹓跶着,他虽然小有身家,却舍不得坐车,反正他要去的地
方离这边不远,也就三、四里地。
卢老板很小心,不时会拐进旁边的巷子,这倒不是为了抄近路,而是他不想
让别人跟着他。
身为买卖人,而且是独门的买卖,卢老板当然很怕别人知道那些功法密录的
来路,那可是他的命根子。
临海城的小巷从来都不是僻静的地方,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混混。
卢老板并不在乎这些混混,他能打,要对付七、八个混混绝对没问题...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2 第七章
朱老头一直想让小紫列入门墙,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要正式成为黑魔海门下,
必须要参拜魔尊。可是巫宗从中作梗,藉着大祭的名义,要求小紫先找到被岳鹏举抢走
而失落多年的玄天剑,才可以参拜魔尊。
玄天剑早就消失得连影子没有了,根本无处可寻,换作程宗扬肯定要头痛无比。但
死丫头处理问题的方式别具一格——她压根就没去找,而是直接逮着巫宗门下的势力大
开杀戒。
结果就是现在的局面:巫宗作出让步,不再提必须找到玄天剑这茬,改成教尊出来
面试了。这说明,暴力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很多正常渠道不好解决的问
题。
程宗扬当然不想小紫离开,更担心此行的风险,但参拜魔尊这件事,对于朱老头和
小紫两个人来说,都不可能放弃。
程宗扬沉默良久,把自己的珊瑚匕首,案上的手电筒、幽海螺都递给小紫,然后解
下腰包,往案上一倒,翻捡里面能用得上的东西。
“匕首也给我?”
程宗扬从那堆物品里捡出一截光秃秃的剑柄,“我用这个。”
“那好吧。”小紫拿了块丝绸把匕首一卷,塞到雪雪嘴巴里。
程宗扬奇道:“匕首也能喂?”
雪雪白了他一眼,毫不含糊地把整支匕首吞了下去,甚至连体形都没有任何变化。
这小贱狗当垃圾桶还真是... 阅读全帖 |
|
f****m 发帖数: 7469 | 3 你知道明代税率多少吗?下面有很详细的计算,看完了再说。
我们这里只采用他对明代平均亩产量的估计:每亩田1.2石的米【特别说明:南方亩常
量高的多,北方亩产量低,这个平均亩产量的估计明显是偏低的。张显清提供了一些其
他学者的看法,余也非估计明代北方地区平均亩产1.302市石米,南方地区平均亩产2.
604市石米;郭松义估计明后期全国南北水旱粮食平均亩产256市斤,按照一石白米为94
.4公斤计算,则平均亩产在1.3石左右。但这里我们为保守起见,仍采用李隆生这个偏
低的估计】。
至于耕地面积,明初洪武时期的耕地面积约为8亿5000万亩左右[34]p304,明代16世
纪晚期到17世纪初期的耕地面积应该在11亿亩左右。按此估算,洪武时期的农业总产量
是10亿两千万石左右,而晚明时期全国农业的总产量至少是13亿两千万石左右(这个显
然是出于保守估计,偏少的一个产量)。
而明代的农业税收是多少呢?明初的时候,“田赋收入达到3227万8900石”[32]p055
;到明成祖以后,“每年的计划收入一直保持在2700万石左右”[32]p56;“1600年以
前,基本税额为粮食2600万石”[3...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 朱凯莉抱着周律锻炼走路。
27岁的宿州姑娘朱凯莉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就一直照顾着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江苏宜兴小伙周律。甚至从2008年开始,朱凯莉就去往宜兴,住在周律家照顾他。
二人曾谈过恋爱,但是因为朱凯莉家人的反对而告终。“现在更多的是把他看做亲人。”朱凯莉说,希望即使以后自己和别人结婚也带着周律,照顾他。
宿州姑娘照顾瘫痪小伙7年
在宜兴万石镇农贸市场,每天都有个卖手套等小商品的年轻女孩,清晨6点来,上午10点半走,下午3点左右再出现在市场,这个女孩就是朱凯莉。
27岁的朱凯莉是宿州萧县杨楼镇人,不过,她常年住在宜兴万石镇。最近一段时间,朱凯莉无私照顾一个患病男孩7年的故事,让很多宜兴当地人感动。
2006年,学习护理的朱凯莉来宜兴的一家疗养院做护理员,在这他结识了周律。从15岁开始,周律就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下肢渐渐变得无法动弹。母亲在他17岁时便去世了,父亲是个残疾人,无法对其进行照顾。
当时入院疗养的周律才22岁,在那期间朱凯莉一直照顾他。其间,二人产生好感。“当时瞒着家人和他恋爱了。”朱凯莉称,2007年两人甚至有结婚的念头。
好景不长,2008年朱凯莉的家人知道了她和周...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6122 | 5 我好像还猜对了,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8F%AF%E6%97%8F_(%E6%97%A5%E6%9C%AC)
1869年,日本各地方诸侯版籍奉还之后,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142家)、“大
名”(诸侯,285家)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1871年日本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
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华族成为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政治、
经济特权。
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其中,旧公
卿根据家格:摄家公爵;清华家侯爵;平公卿家族中有资格升任从一位权大纳言者伯爵
;其他的平公卿子爵;庶流与分家男爵。旧大名根据石高(俸禄额):将军宗家公爵;
戊辰战争后现禄米15万石以上的国守大名侯爵;5万石以上伯爵;5万石未满子爵;国守
的分家及付家老男爵。以此为基准,依据家族在明治维新以及历史上的勤王功勋,爵位
又有不同的调整。另外在明治维新中立下功勋的其他人物以及在历史上对天皇尽忠的家
族后代也都被封赐了爵位,如维新功臣大久保利通与木户孝允(当时均已去世)之子被
授予侯爵;伊藤博文、黑田清隆、 |
|
x*****a 发帖数: 7797 | 6 第八本:红楼圆梦 作者临鹤山人
本书同属复活系。
妙玉尸解成仙,赐芳官定魂丹一颗,从坟里把黛玉挖出来,然后黛玉复活,满棺
材都是珠子(为虾米一定要让黛玉很有钱?纠结ing)
话说黛玉顿时有了珠子十万八千颗,被洋人认识,告诉她那绛珠乃护身却病之宝
;那黄色的是蛇珠,能定风辟火;那黑色的是蛛珠,能破雾辟兵……然后洋人用十万石
米买了其中一颗珠子走了。(真是为了给黛玉搞钱不惜任何NC代价啊)
随后天下大灾,黛玉把十万石米捐出来赈灾(反正也是白来的),然后……
“盐运使林如海之女黛玉孤露庵居,清贞自守,乃能于斗米万钱之时,善继父志
,捐米煮赈至十万石之多,实堪嘉尚。黛玉着恩封‘淑惠郡主’,赏与北郡王太妃为女
;即着北郡王选择佳偶,奏闻赐婚。钦此。”另赏赐太监八个,宫女八个……
如果说宝钗有什么问题,那么作者也轻松的解决了……王夫人忙开看时,道:“宝
玉此番赐婚为郡马,已特谕甄应嘉就近办理。其先娶薛氏,如果明媒正娶,自当另为位
置。今闻其竟借郡主名目完姻,即为李代之谋,殊失桃夭之正。黛玉现已正位,瑾瑜在
握,焉用武夫?薛氏着即离异归宗,毋任鹊巢鸠占,致干察究。”
当然,那么纠结的话还是会出现一次...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7 ☆─────────────────────────────────────☆
xuxihua (xixi) 于 (Thu Mar 31 15:05:31 2011, 美东) 提到:
受人之托,转一个,没拜读,所以不代表我的观点。
高鹗死在沙滩上——818天雷阵阵的红楼续书大全
难道雷人的YY真的只存在于现在吗?
你视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雷人传统为何物!
譬如说清朝、民国时期红楼梦的续书,那真是一本比一本雷,雷到你一佛出世二
佛涅槃。
所以,看了那个红楼后40回的帖子,我真诚的想说:你们都错怪高鹗了!
不信,听我818这些红楼续书。
具体开八这些书,先提示一下:这些书基本有几个大类,第一类复活类;第二类
转世类;第三类神鬼穿越类。基本上复活系是王道,神鬼类也不错,转世类好像另外一
部小说,完全无感,所以基本很少八。
第一本:后红楼梦。作者逍遥子(真的不是金庸笔下那个逍遥子,不然天山童姥
李秋水会哭死)
这本的情节一开始接120回贾政看到僧道夹宝玉走,随后追了上去,原来空空大士
和渺渺真人二位是人贩子(看到这里我就囧了,他们救贾宝玉那次白救了),宝玉被喂
了迷药然后救了回来,僧道...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8 吴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4 9:30:00
长期以来,学术界将漕运置于经济的范畴,从经济制度或赋税财政的层面展开研究。然
而,漕运尤其是清代漕运,政治
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漕运指令自朝廷下达之后,即对地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
地方社会构起种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因此,对于漕运在地方社会运行的考察,完全应该纳入国家事务的范畴,如此才能使我
们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漕运的本质及
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清代漕运成为朝廷在地方持续最久、最具规模的活动。作为一项国家事务,清代漕运具
有鲜明的特征与属性,这些特征
与属性决定了清代漕粮征运在地方社会运作中的基本走向及其社会意义。
清代漕运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清代,漕运的政治意义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漕粮被称为“天庾正供”、“朝廷血
脉”(光绪《户部漕运全书》卷1
《兑运额数》),这种意义在朝廷的反复强化之下,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共识
,正如一些官员所言:“京师满汉
军民所仰给者,东南数百万漕粮也”(光绪《户部漕运全书》卷1《兑运额数》);“
国之大事,惟兵与漕”(林起龙:
《请宽粮船盘诘疏》,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46《户政》...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京杭大运河简史——王朝生命线的兴衰 [ ★洒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7 01:12:28 2012, 美东)
京杭大运河简史——王朝生命线的兴衰(申请认证) [ ★洒落 ] 于:2012-06-12 06:
46:30 主题帖
这是以前写的关于京杭大运河的一篇短文,申请认证会员,还要请大家多多支持!!!
---------------------
京杭大运河历经2000余年沧桑,肇于先秦,兴于隋唐,完善于元,极盛于明清,衰败于
清末,复兴于建国后。它曾经是帝国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衰。它更是中华水
利工程史的丰碑,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它还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运河两
岸一个个名城的繁华和兴衰。
我国东部的水系河流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流,各水系之间又有山脉隔绝,农业时代
南北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人们自然想到开凿运河沟通各个水系,以缓解陆路交通的艰辛
。京杭运河历史上大规模的开凿和扩建共有三个时期,分别是先秦、隋和元。
... 阅读全帖 |
|
N***i 发帖数: 4104 | 10 “江南就是基本上不上税,而且多桑丝,少粮”这个是笑话么?明朝辛辛苦苦漕运原来
是从北方往江浙运粮?
给你举个例子,江南的税赋有多重。苏州府六十万户(按政府数据),光秋粮就征收两
百万石,加上夏粮差不多三百万石。全国才征粮合不到三千万石,苏州户口不到全国二
十分之一,赋税占了十分之一多,人均是两倍还多。
你们就只会盯着江南那点点手工业矿业,以为这个该是税收的大头?明朝还没有工业革
命吧?农业以外的经济部门规模本来就可以忽略不计的。 |
|
w**********i 发帖数: 847 | 11 “你能再张嘴就胡说么
你的宠物angus的数据已经是在最lower end的了,但是公元1000年左右, 整个欧洲gdp
还不到11000,中国是27000
你再继续做一下功课再胡喷吧”
lz老说别人不读书,自己读书的水平是任凭百度知道的网贴跟yy之文洗脑,还坚信无疑
,可笑可笑。
lz做没做功课我不知道,但我可是认真虚心的按lz要求去做功课咯。
成果如下啦,
你嘲笑学者的研究,也给个别的可信的研究啊,张嘴一来倒是挺容易的。
你给出的引用文献里面,我全部看了,除了复制过来的那一段以外,没有任何一篇直接
指出80%这个数据,wiki等引用文献基本都只给出了结合史实定性分析,并没有直接折
算为现代货币概念的美元gpd,我都怀疑你都有没有读自己引用的东西。
宋代的繁华没人否认,但没有可信来源的失实说法,真让人怀疑你其实是宋黑。
就你引用的人均gdp峰值$2280,知道来源么?你自己的引文里面我找到了:
Song dynasty (1000 AD): US$2,280 (according to http://zhidao.baidu....890.html?si=10)
喏,赫然就是百度知道... 阅读全帖 |
|
k**a 发帖数: 1181 | 12 第一次冲突[编辑]
第一次朝鲜之役
描绘日军在釜山登陆情形的朝鲜画卷・釜山镇殉节图
(原作成于1709年;此图重绘于1760年)
日期:
1592年4月—1593年7月
地点:
朝鲜半岛
结果:
日本陆军占领朝鲜南部四道,
明、朝联军收复平壤、汉城,明、日实质停战、展开议和
参战方
大明
朝鲜
日本丰臣政权
指挥官和领导者
大明:
经略宋应昌
总理军务李如松
总兵杨绍勋
副总兵李如柏
副总兵李如梅
副总兵祖承训
李宁
副总兵查大受
张世爵
副总兵杨元
副总兵刘綎等
朝鲜:
柳成龙
申砬(阵亡)
权栗
金命元
金时敏(阵亡)
元均
李舜臣
朝鲜民兵:
郭再祐(义兵)
金沔
郑仁弘
高敬命
金千镒
赵宪
休静和尚
惟政和尚
处英和尚
灵圭和尚等
军团长宇喜多秀家
军团长小早川隆景
军团长加藤清正
军团长福岛正则
军团长小西行长
代军团长毛利秀元
军团长黑田长政
军团长森吉成
军团长丰臣秀胜等
兵力
大明:号称43,000人,实际约34,000人
朝鲜:200,000人
(战争初期正规军)
约158,700人
伤亡与损失
参见第二次信息框
参见第二次信息框
丰臣秀吉于1590年...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4614 | 13 东林党都是正规官僚体系培养出来的,治理国家像屎一样。 太监自学读书?你知道明
宣宗开内书堂是干什么的? 明朝有名有能力的内相还是有几个的。萧敬黄锦冯保田义
的操守有哪个东林党的能比过。 有能力能治理国家还要看出身,笑话!
明末松江一府的田税就占了天下10分之一,都转嫁给底层农民了?浙江湖广江西南直隶
四省在明末每年交1300万石,天下的一半, 那么重的负担, 造反了没有?
重八可是一直打击文官系统的, 大诰都出来了农民都能绑县官告御状的。 空印案那么
狠是让文官独大吗?
还养宗室了, 这个问题我打满遗的脸打了n次。 到万历末年在玉碟上的宗室也不过15
万7, 吃到国家财政1半,你以为都是共产党干部了。亲王郡王之下第三级别的镇国将
军, 1年也不过1000石粮食,放现在也就年薪10万到30万。 到了奉国中尉只有200石,
连农民打工族都不如, 很多宗室都吃不饱还有人饿死, 很多都要放弃宗室待遇去打工
。 而万历每年田赋就能收到2600万石。1半就是1300万石, ft,难道每个明朝宗室都
是红三代级别, 1年有800石? |
|
w****2 发帖数: 12072 | 14 京杭大运河简史——王朝生命线的兴衰(申请认证) [ ★洒落 ] 于:2012-06-12 06:
46:30 主题帖
这是以前写的关于京杭大运河的一篇短文,申请认证会员,还要请大家多多支持!!!
---------------------
京杭大运河历经2000余年沧桑,肇于先秦,兴于隋唐,完善于元,极盛于明清,衰败于
清末,复兴于建国后。它曾经是帝国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衰。它更是中华水
利工程史的丰碑,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它还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运河两
岸一个个名城的繁华和兴衰。
我国东部的水系河流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流,各水系之间又有山脉隔绝,农业时代
南北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人们自然想到开凿运河沟通各个水系,以缓解陆路交通的艰辛
。京杭运河历史上大规模的开凿和扩建共有三个时期,分别是先秦、隋和元。
京杭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486年,即春秋时期鲁哀公九年。吴王夫差为北上和齐国争
霸,在今扬州和淮安之间,开凿了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水系,以便于输送粮草和军
队。开邗沟后3年,吴国又继续向北开凿,在商鲁之间开了一条运河,名荷水,使沂水
(泗水支流)、古济水相连通。于是...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15 新闻来源: 南周知道 于 2017-07-03
南宋是南北方状元人数置换的分水岭。南宋的政治重心南移与农业重心再一次重合
,使得南方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进一步向高处走。
“知道”跟你谈谈,南方状元为何多于北方?
高考季谈状元是常态。如今的高考状元,本质上跟古代的状元性质已完全不同了。
古代状元的地域性分布十分明显,具体表现是由唐及清,状元和进士数量逐步呈现南多
北少的趋势。换言之,南方学霸多过北方在古代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南方比北方多呢?这是一个吃的问题。
“天命所在地”的北方
老管早在战国就告诉世人,仓库有了粮,身上有了衣服,才会去考虑礼节和道德,
这跟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不谋而合。科举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由于士族门阀牢牢把持
着社会上升通道,基层人才的流通处于一潭死水状态。然而科举一开,一个地区的富裕
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投入的多寡,进而该地区的人才的产生,也就表现出了对前者的强
烈依赖。
西晋之前,无论是政治还是农业和商业经济的重心,都绝对在北方地区。八王之乱
后,黄河流域的世族大家们首次成规模的南迁。北方原有的农业生产技术理念被带到南
方,于是在农业上,南方头一次可以和北方平起平坐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作者: 张鸣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风云际会,做了皇帝,别的不讲,对自己家人,可是另眼相待,好
得紧。先往上封了七代,都算是皇帝。其实,一个叫花子出身的人,祖先是哪个,哪里
会那么清楚,这不要紧,有烂眼子文人,他们怎么都能搞清楚,搞不清楚,就胡编呗。
更要紧的,是对朱家的子孙好。别看朱元璋疯狂杀功臣,但对自己家的子孙,却好得不
行。凡是自己的儿子,都封为藩王,所有的大臣无论地位多高,都得以君臣之礼见藩王
。封了王之后不再降格,做王的,嫡系子孙祖祖辈辈都是王。支派降格,也只降到奉国
中尉为止,相当于六品官,世世代代享用国家的俸禄。凡是朱家的子孙,一辈子不用干
别的,国家必须养着。凡是宗室,除非有叛逆行为,否则不受处罚,即使因叛逆降为庶
人,俸禄也不减,照样得养着。
养自家子孙,所费不赀,亲王的俸禄,每年1万石米,郡王2000石,依次降到奉国中尉
,每年也有200石。除了禄米,还有俸银,以及丝绸布匹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供给。亲
王和郡王,还有王庄。皇帝还对他们有大量的赏赐,只要是心爱的儿子,一次赏赐可达
巨万。万历皇帝宠妃的宝贝儿子福王,就藩之后,婚费30万两,营造王宫又给了28万,
再加2万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传统文化故事(四)取义(8):孟子仁义治国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
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
?’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
’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
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
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
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
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
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
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梁惠王点头说:“对。” (取材自《孟子》、《资治通鉴•卷第二》)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8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9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0 “连续发生十五次……数百万石食盐损折”
就算2百万石,1石是120斤,隋唐的1斤跟现在差不多了,我们少算点,算现在的7两半
吧,那1石是45千克,2百万石是9万吨。
我操,15条船装9万吨盐,这样的船,能在运河(邗沟)里走?我们还假设那时候能造
这么大的船,而且假设盐都是在water-proof的容器里。 |
|
Z*****i 发帖数: 1888 | 21 大宋绍圣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河北路,冀州州治信都城。
虽然此前在黄河边上大破萧阿鲁带,但唐康殊无半点兴奋之色。事实上,战局的
发展,也的确让他无法高兴得起来。两天前,七月十九日,一直被骁胜军拖得无法顺利
渡河的萧阿鲁带眼见着粮草将尽,终于按捺不住,他下令将本部兵马分成两部,四千人
马搭浮桥摆出强行渡河的态势,余下三千人马结阵保护。萧阿鲁带并不知道此时耶律信
已经突破宋军的防线,进入到永静军,更不知道萧岚会在武强大败仁多保忠,他一支人
马,孤悬敌后,消息断绝,被唐康与李浩率军阴魂不散般的跟着,晚上连睡个安稳觉都
难。在他看来,实已是到了非要摆脱掉唐康、李浩不可的时候了。
但萧阿鲁带却没有想到,论及水战的本领,宋军的领先是全方位的。辽国虽然也
有一支水军,甚至还建立了小规模的海船水军,可这些水军实在无法与宋朝水军相提并
论,因此也并未一同南征。而其余诸军,对于水战的理解,也就仅仅限于搭浮桥了。但
宋军即使是马步禁军将领,懂得的水战方法,却几乎可以到辽国的水军中当将领了。
萧阿鲁带以为如此布阵,可以引诱唐康、李浩来进攻。他此前也曾与唐康、李浩
有数次...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22 “也非我西河会一家给山东郡司诬为叛军,”孙文婉拼着最后一股子意志没有让自己昏
迷过去,有气无力的说道,“二月中旬,江东接到督粮特旨,西河会及江宁其他十六家
河帮便立时依旨开船运三十六万石漕粮北上,维扬、平江、海陵等府县河帮稍晚一些。
行至宿豫时,才知道黄河决堤,平原府境内漕运河道已无法通行。诸漕船都停在宿豫以
南等候消息,直到二月末,朝廷直接派钦差要员来宿豫督粮。除部分漕粮继续北上赈济
济南府、平原府等府县外,西河会及其他河帮漕船大约有六十万石漕粮都被要求从淮河
口出海运抵山东即墨,其他运漕船只都停在宿豫以南河道待命……”
林缚对这个情况是清楚的。
黄河决堤及平原府河道受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拖上一年半载,是一点都不奇
怪的事情,所以他们才急迫的在津海建大仓,将山东漕粮往登莱地区集中,再将漕粮从
登莱运到津海储仓。山东东部地区多丘陵,产粮有限,只能短时间内满足津海的储仓需
求,更大量的粮食,就要从其他地方补充。户部的想法是既然有大量装满漕粮的漕船给
堵在宿豫一带不能北上,不如使这批漕船直接从淮河口出海,贴着风波稍平的近海航线
,将漕粮运到山东半岛南端的即墨待命。
...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23 第一章
江州城南,金明寨,宋军大营。
一阵强劲的北风吹开厚厚的帐毡,涌入中军大帐,干冷的气流带来刺骨的寒
意,帐内的气氛却如同滚油浇在火上。
一名姿表雄毅的将领勃然大怒,拍案吼道:「四日前筠州常平仓失火,为何
今日才报至军中?」
「回将军。」前来报信那名官员微微躬身,然后直起腰,不卑不亢地说道:
「常平仓正月十日夜间失火,下官次日便押运粮食离开筠州,直趋军中,一路不
敢稍停留。」
「筠州至烈山,沿途均设有兵站,四百余里路程马递两日可达,急脚递一天
便能赶到!军情如火,岂能延误!」
「下官带有一千余石粮食,六日路程四日走完,不知下官哪里可有错处?」
那名官员不动声色地说道:「急脚递是御前专用,一日疾行五百里,枢府尚不得
与闻。即使将军有令,下官也不敢动用。」
发话的武将是龙卫军右厢都指挥使葛怀敏,他身为禁军大将,整个宋国比他
职位高的武将也不过十几个,前来报信的只是筠州一个提举茶马的九品小官,却
敢当面顶撞,不由怒火更盛,高声道:「急脚递本就是军兴之用!你们这些鸟文
官--」「怀敏!」坐在上首的主帅夏用和拦住他的话头,然后和颜悦色地对那
名文官说道:「提举一路辛苦。来人啊,请提举到后帐安...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19981 | 24 第五章
接下来几天,食盐、粮食、种子、布匹、铁器……源源不绝地运抵荆溪的村寨。
其他物品数量不大,粮食却有十万石之多。荆溪人驯养的猛玛派上大用场,那些巨
大的生物毫不费力就能背起数吨重的货物,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程宗扬为之头痛的乱石
滩,那些巨兽走来轻松无比。
后来程宗扬才知道,这些被荆溪人称为长毛象的猛玛巨兽,已经与荆溪人共同生活
无数世代。猛玛喜寒畏热,平常都生活在高寒区域,听到号角才从山上下来。
若非如此,失去戒心的村民也不可能毫无反抗地被乡兵屠杀。
易彪对这些猛玛大为倾倒,他曾经提醒家主,如果把这些猛玛带到江州,立刻就是
一支无敌的奇兵。但程宗扬否决这个主意,这些荆溪女子刚刚失去丈夫和父兄,他不想
再让她们背井离乡。
江州和谈的消息在正月底达到最高峰,如果仅仅是粮价波动,筠州粮商还能拿着粮
食硬撑下去,但令他们雪上加霜的是,借着王团练一案,筠州官府查出不少商家向常平
仓售粮时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暗盘交易。滕大尹铁面无私,断然向各商家开出巨额罚
单——程宗扬心里明白,滕大尹还背着挪用军费的亏空,不拿这些奸商开刀,拿谁开刀?
这一记重拳打在粮商的命根上。前期粮价飞涨,各家都下了重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329 | 25 商成决定帮常秀的忙,但这个忙如何帮,却需要费一番思量。玻璃、白酒、新农具
新作法,技术、商业、政策,三件事三种难题,每一件都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
技术上他不懂,玻璃的事情就只能先放到一旁;新农具新作法的推广牵扯着朝廷政务,
这个更不能胡言乱语指手画脚。他能说的就只有白酒这一桩。
他先问常秀:“你们工部的白酒作坊,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会攥了百万石的
粮食到手里?”
“认真细数,倒也没有那么多。”常秀哭丧着脸说道。但百万石粮食的话是田岫片
刻之前才说的,他也不能直言田岫的话就是错的,在商成面前,他必须要维护自己的下
属。他含混地跳过具体的数字,把工部当下的难处述说了一遍,末了言道,“如今的局
面就是这样。我们工部的作坊都起了,酿酒的粮食也都囤了,可别人的作坊已经蒸出白
酒拿来发卖,价钱也比我们的低许多,所以……”他难堪地抬起头,望着商成。
“那你们如今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作坊和粮食?”商成问他。
常秀把嘴一咧把手一摊。他哪里来的打算?要是有打算,他还跑这几十里路做什么?
商成沉吟了一下,说:“我有个建议,一一只是个建议啊,成不成的你们再...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63 | 26 商成并不相信常秀会走什么绝路。因为在半个月前,为了玻璃的事,常秀曾经带着田岫
和杨衡一起来找过他。他记得,那天常秀临走的时候很严肃地说,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
阻,都会把玻璃烧出来,哪怕做不成工部侍郎,也一定会坚持下去一一大不了就自己掏
腰包!商成想,既然常文实有如此的雄心壮志,怎么可能轻易言死,去走什么绝路。很
显然,这是真芗在替古人担心帮工部心疼钱粮,所以故意跑来危言耸听,目的就是希望
借此打动他,让他出面去劝说一下常秀。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踏实下来,正想说几句宽真芗心思的话,忽然想起另外一种可
能:该不是小洛驿那边的工部作坊出了什么事,把常秀搭进去了吧?
这个蓦然冒出来的可怕念头惊得他浑身一个寒噤。小洛坊要是急着赶工抢进度,塌
窑崩火的事故就很有可能发生,难道常文实他……他顾不上回应真芗的指责,首先关心
常秀的情况。他着急地问道:“常文实出事了?”要是为烧个破玻璃而教常文实出个好
歹,他可真是百死莫辞了!还有田岫和杨衡他们,他们呢?他们会不会也出了事?
大约是因为商成在惶急之中的真情流露,真芗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他还是冷
着面孔,从袖囊里掏出一份公文。
...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27 小瀛洲一战,郭大貂珰身受重创,不料太皇太后对伺候自己三十余年的老太监弃如敝履
;程宗扬好心想替郭槐养老送终,谁知太皇太后更要求程员外先纳下一房小妾?股东大
会日期渐近,星月湖、建康纨裤、筠州商号三路人马先后到来,更有金兀术的叔公随队
而来,这位「兽蛮族中最伟大的术者」,一见面居然对程员外做了什么!各路豪杰纷纷
到场,翠微园固若金汤,程宗扬志得意满之际,不料后院起火,李师师忽然失踪不见了
? !
第一章
临安。西湖,翠微园。
沿湖一段粉白的短墙垂满藤萝,叶间开着淡黄的木香花。透过扇形的窗孔,能看到
两个少女并肩坐在花墙下,絮絮私语,旖旎的风景宛如图卷。
「『风住尘香』一阙,是表姊在燕尾洲闲居时写下的。」王蕙道:「当时姊夫出知
湖州,相隔千里,李家表姊独守空房,只能以诗词自娱,才有了这阙《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师师吟哦着词中的句子,轻叹道:「易安
居士夫妻和睦,志趣相投,也免不了这些伤感。」
王蕙暗叹一声,拉住她的手,「实话告诉你吧——那日姊夫来信说,已经在湖州新
纳了两房小妾。表姊接到家书,虽然不至于以泪洗面,但也郁郁寡欢。」
李师师讶道:「既然两...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9576 | 28 邓名本想休息半天就走,但在龙泉停留的时间比他预料的要长。十几天的奔波下来,
邓名和卫士都已经非常疲惫,在路上还不觉得,一旦有了歇脚的地方,这一身的疲劳就
都涌了上来。烽火台的士兵给他们烧了水,等洗完澡休息一段后,大家就都不想马上走
了,邓名也是如此。
最后邓名决定在龙泉这里住一天,顺便把衣服也都洗一洗:这一路上没有太多的时
间从事清洁工作,每个人的衣服闻起来都有一股刺鼻的yīn沟味,好不容易洗干净后,
邓名也没有勇气再往自己的衣服里钻。
在有屋顶的地方睡了一觉后,第二天起床后邓名感到腰腿都开始酸痛,这时烽火台
已经向成都进行了汇报,刘曜、杨有才和刘晋戈已经得到了邓名一行前来的消息。成都
派了一队人来迎接,见到邓名后就为首的使者就向他报告道:“提督,刘帅已经派人去
剑阁方向打探了,虽然剑阁不敢说,但昨天江油那里还有使者回来报平安。”
“嗯,如此就好。”邓名听使者这么说,心里也踏实了不少,他和卫士们穿上已经
烘干了的衣服,和刘曜派来的使者一起前往成都。
上次来成都的时候,郊外一个人影都没有,但这次气象大不相同,到成都附近后,
邓名看到了大片开垦出来的田地,还...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329 | 29 正月底,于佑明带着一支船队溯岷江而上,抵达成都,和于佑明一起来的有三千多浙江
人、一千多湖广男丁,以及一些家属。
见这队明军运来了几万石的粮食,邓名不禁有些惊讶:“你们为何要运粮食来?重
庆哪里不需要军粮吗?”
“我们不知道成都这里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运来了一些,不过提督放心,重庆
那里的军粮是肯定够吃的。”于佑明回答道,忠县、铜锣峡等地已经被清军弃守,明军
先锋也抵达重庆附近,正在构筑营地准备接应后方的大部队。
不过邓名还是有些不解,因为他原来交代的是明军先全力拿下重庆,然后就可以不
急不忙地运输人口和物资:“为何要你先来都府?这是文督师的意思吗?”
“是靖国公让我先来的,”于佑明告诉邓名,文安之目前还坐镇奉节,监督粮草输
送,袁宗第又一次被任命为攻打重庆的前锋,现在正在指挥先头部队与重庆清军对峙:
“靖国公觉得重庆恐怕一时半刻拿不下来,跟我来的都是些没有战斗经验的辅兵,靖国
公觉得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先带他们来都府了。”
“重庆有多少敌兵,为何靖国公会这么说?”邓名对重庆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年多以
前,那时重庆内只有几千清军,根本没有出城扎...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329 | 30 被邓名击败后李国英并没有在重庆呆多久,很快返回保宁坐镇,驻扎在重庆的清军虽然
没有跟着他一起返回,但从重庆撤离也是迟早的事情。吴三桂离开陕西南下云贵后,清
廷每年给陕西的拨款只有白银三十万两、粮食三十万石,这根本不够清军进攻四川所需
,剩下的都要靠陕西的税收和军屯也解决。
李国英召集的辅兵被邓名俘虏数万,披甲也损失万余,几年来积攒起来的辎重损失
无数,这不但使得清军失去了进攻能力,而且让川陕总督的军屯收入锐减。李国英认真
计算了一番,认为在三年之内清军无法恢复到原先的实力。在李国英的估算里,邓名会
在一年半到两年之内发起进攻,处于劣势的四川清军无法同时坚守重庆并保护嘉陵江航
运。既然如此,放弃重庆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把主力退回汉中、广元一线后,清军的损
耗也会减少,有助于陕西绿营更快地恢复实力。
现在一百满洲八旗都跟着李国英返回了八旗,赵良栋、王明德等人在重庆没有动。
之所以没有立刻放弃重庆,就是李国英觉得不好向朝廷交代,上次顺治额外拨给了李国
英一批军费,要他尽可能地把邓名拖住,结果不但没有攻入成都,反倒损兵折将连重庆
都岌岌可危。前不久李国英刚轻描淡写了一篇奏章,称军...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375 | 31 冯双礼及建昌众将和成都的交情是通过这两年不断的往来逐步加深的,无论是之前的交
换人口,还是后来狄三喜增援成都,邓名都有合理的回报,而且给建昌留下了诚实的印
象。比如邓名就坦白地告诉冯双礼成都如何从人口的交换中受益,以及能够获得多大的
利益。这次邓名还给建昌带来了一些金子,贵重金属总是受欢迎的,建昌可以用来和藏
人交易。
现在建昌的军事化程度和昆明差不多,甚至还要高,十万男丁统统都是军队的辅兵
,养着一万甲士,全力修建哨所提防昆明的进攻。由于有刘文秀留下的库存、工具和军
屯,建昌的日子过得比昆明强,甲士的装备也不错。邓名建议冯双礼和李定国缓和关系
,这点冯双礼倒是不反对,因为如果缓和关系的话,建昌就不用投入那么多财力在边境
哨所上;邓名还建议建昌出兵协助成都作战,事后按比例分给建昌战利品,这个建议让
冯双礼有些心动。
冯双礼代表建昌势力向云南提出的要求就是,李定国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向朝廷取得
合法的建昌统治权,除了这个名义以外,昆明还要先把边境上的警备部队都撤走。其次
,建昌要求云南保证不诱惑、容纳建昌的逃亡人口,如果建昌有辅兵逃到云南,李定国
应该拦截并且归还。在这个基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2 作者:萧军 来源:共识网
萧军先生在鲁迅塑像前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既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吉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作和生
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立场比
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可以讲
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实度、
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移默化
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需要深
入,萧军长住边区,与「党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客观需要距离...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2019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ynold (吾爱真理,但吾更爱吾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合集] 转载-818天雷阵阵的红楼续书大全-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4 01:55:36 2011, 美东)
☆─────────────────────────────────────☆
xuxihua (xixi) 于 (Thu Mar 31 15:05:31 2011, 美东) 提到:
受人之托,转一个,没拜读,所以不代表我的观点。
高鹗死在沙滩上——818天雷阵阵的红楼续书大全
难道雷人的YY真的只存在于现在吗?
你视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雷人传统为何物!
譬如说清朝、民国时期红楼梦的续书,那真是一本比一本雷,雷到你一佛出世二
佛涅槃。
所以,看了那个红楼后40回的帖子,我真诚的想说:你们都错怪高鹗了!
不信,听我818这些红楼续书。
具体开八这些书,先提示一下:这些书基本有几个大类,第一类复活类;第二类
转世类;第三类神鬼穿越类。基本上复活系是王道,神鬼类也不错,转世类好像另外一
部小说,完全无感,所...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1205 | 34 第六个故事 - 骏河夫人
司马辽太郎著 陈生保 张青平译
转自"飞樱流文"网页
三
南山城郊的一仗剿灭了明智光秀的秀吉继续向北进兵。在北陆地方
又打败了柴田胜家,从而奠定了织田政权继承人的地位。
但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却认为这不是继承而是篡夺。从这一立场出
发,他在尾张国举兵抗战,同时呼吁东海道的德川家康支援,并与他取
得了联系。
天正十二年,双方在小牧、长久手进行会战。
当时秀吉已经拿下京城,以大坂为根据地,其势力范围已达二十四
国,领地的面积已超过六百二十万石,版图比原来的织田政权还大。
与此相比较,织田信雄只有一百零七万石,德川家康是一百三十八
万石,双方势力相差悬殊。但是秀吉对于家康的才干以及他部下将领的
勇猛善战,评价很高。他认为在这场大会战中必须谨慎行事。
甚至可以说秀吉是过于谨慎了,他从能够动员的十五万人中,把可
以抽调的兵力全部抽出来投入了美浓、尾张平原的大会战中。但是秀吉
告诫全军,不让他们首先出击,而是要他们到处构筑野战用的城堡,建
立了一条占地广大的要寨线,采用以阵地对峙的作战方式。家康也一
样。由于双方都凭借精心构筑的阵地据守不出,在这种情况下,谁先动
手谁就要吃 |
|
h******n 发帖数: 3599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中三木),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鼎盛时的清缅战争,居然打平了,缅军战力很强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8 12:16:47 2015, 美东)
背景[编辑]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1]。在对原缅属
各掸族土司确立统治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配合这些掸族土司的部队向中国管辖的内地
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
司在历史上为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这贡赋)。这些内地土司有些屈服于缅甸的
兵威,有些并不屈服。这些不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乾
隆皇帝忙于统一新疆,无暇南顾,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绥靖的政策
。而当乾隆皇帝成功统一新疆后再也不能容忍缅甸的这种侵犯。
乾隆皇帝
导火线[编辑]
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因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正式点燃
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缅兵入境骚扰[编辑]
公元1762...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恤民济民善报 渎职害民恶报(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8 15:50:52 2015, 美东)
恤民济民善报 渎职害民恶报(1)
作者:静远
(Fotolia)
3
0
0
0
0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15-04-27 11:15:37 AM 標籤: 敬天 , 保民 , 恤民
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敬天保民是人们一直传承的美德。上天有好生之德,造就生
命与万物,天心是最慈悲、仁爱的,至德至善。古之圣贤君子无不敬天体道而爱护人民
、仁民爱物。
上天主持着公道,赏善罚恶,报应昭然,也是劝善的用意,惟行善向善最能够得到上天
的肯定与保护,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古籍中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以下举几个
例子。
论事害民遭绝嗣
宋孝宗淳熙初年,林机任职给事中(属于门下省,掌管上奏诸事)。有一天清晨,司农
少卿(掌管金钱及谷物)王晓来林府拜访林机,当时林机在门下省处理公务还没有回家
。林机的妻子是王晓的侄女,流...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3599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中三木),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鼎盛时的清缅战争,居然打平了,缅军战力很强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8 12:16:47 2015, 美东)
背景[编辑]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1]。在对原缅属
各掸族土司确立统治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配合这些掸族土司的部队向中国管辖的内地
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
司在历史上为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这贡赋)。这些内地土司有些屈服于缅甸的
兵威,有些并不屈服。这些不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乾
隆皇帝忙于统一新疆,无暇南顾,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绥靖的政策
。而当乾隆皇帝成功统一新疆后再也不能容忍缅甸的这种侵犯。
乾隆皇帝
导火线[编辑]
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因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正式点燃
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缅兵入境骚扰[编辑]
公元1762...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8 一九四二:我的家族记忆
李从吾
八十四岁的老母亲有些脑萎缩,新事记不住,小时候老事反而清清楚楚。一说话,总爱提“蚂车吃那年”。“蚂车”是老家土话,就是蝗虫,“蚂车吃那年”是一九四二年。
故乡在中原腹地,“蚂车吃那年”的秋天,蝗虫扑天盖地,从黄河决口后形成的黄泛区的西南方向飞过来,眼睁睁的,就要收获的庄稼,被第一批蝗虫吃掉未成熟玉米穗、谷穗,又一批来了吃光叶子,再一批连杆也不放过,一群又一群,眼睁睁的,庄稼地里一无所剩。
“老天爷把人往死里逼”,母亲说蝗灾之前,春天大旱,靠天吃饭村里人,眼看着麦子没有了收成,就指望着秋天能够得点玉米高粱,挨过这一年明年能够好些。
今天,村里在世的不多的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一九四二的蝗灾,在他们童年少年时刻下了烙印,而漫长坎坷一生中,无尽的苦难还在后面。“蚂车吃那年”,成了村里七八十岁老人随口而出的词。我的一个远房堂叔在这一年出生,被父母起名为"荒",侥幸活了下来。
老人们不懂耶稣纪年,一辈子哪一年生活出了大事便成了纪年方式,她记得“合食堂那年”,也就是一九五八年;“吃榆树皮那年”,就是一九五九年;“分地那年”,就是一九八0年。
那乌云一般的蝗虫过去七十年了...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9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可谓是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电影《一九四二》海报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河南的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换言之,报导灾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在《大公报》被停刊之前,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灾荒的报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实上,对于河...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25 | 40 隋大业8年,公元612年,正月癸未(初三)这一天,帝国的边境城市——涿郡的蓟城见证
了一场自己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盛大场面。这座城市虽然注定将以北京这个名字成为中
华帝国的首都和象征,但此时,它还只是处于帝国的边陲。尽管随着不久前永济渠的开通
,交通条件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由于时间有限,这一改变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充分显
现出来,蓟城的地位仍然远远及不上长安、东都等国家的心脏城市。虽然地位有所不如,
但今天蓟城所经历的恢宏场面却是长安、东都这些城市所从未经历过,而很可能也永远不
会再经历的:大隋天子杨广集结的1133800大军,正在这里誓师,准备东征负隅顽抗的“
高
丽小丑”。大军分左右两翼,共24军,准备同时攻击高句丽的24道。大军每天从蓟城发一
军,每军相去40里。历经24天才发尽,大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
。接着又发天子亲率的6军,前后相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
”
。这一百多万大军之后,又有上百万民夫丁壮将无数粮草辎重从储粮2400万石的洛口仓,
以及回洛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黎阳仓等其他五大官仓和储盐20万石的子罗仓等
储存其他 |
|
n*****n 发帖数: 25 | 41 隋大业8年,公元612年,正月癸未(初三)这一天,帝国的边境城市——涿郡的蓟城见证
了一场自己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盛大场面。这座城市虽然注定将以北京这个名字成为中
华帝国的首都和象征,但此时,它还只是处于帝国的边陲。尽管随着不久前永济渠的开通
,交通条件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由于时间有限,这一改变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充分显
现出来,蓟城的地位仍然远远及不上长安、东都等国家的心脏城市。虽然地位有所不如,
但今天蓟城所经历的恢宏场面却是长安、东都这些城市所从未经历过,而很可能也永远不
会再经历的:大隋天子杨广集结的1133800大军,正在这里誓师,准备东征负隅顽抗的“
高
丽小丑”。大军分左右两翼,共24军,准备同时攻击高句丽的24道。大军每天从蓟城发一
军,每军相去40里。历经24天才发尽,大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
。接着又发天子亲率的6军,前后相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
”
。这一百多万大军之后,又有上百万民夫丁壮将无数粮草辎重从储粮2400万石的洛口仓,
以及回洛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黎阳仓等其他五大官仓和储盐20万石的子罗仓等
储存其他... 阅读全帖 |
|
y*******9 发帖数: 360 | 42 明朝垮掉是因为朱元璋的子子孙孙太多了,崇祯的时候,各地皇族后裔要消耗800万石
粮食,国库每年只有400万石入账,根本不够打仗的消耗。朝代久了必垮就是这个原因
在作怪。 |
|
d*****g 发帖数: 1616 | 4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62ba10100ek8a.html
《第三只眼睛读水浒》序
● 丁永林
黄河流过梁山泊,奔腾在齐鲁大地。左岸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右岸则是绵延起伏
的山岭。在黄河南面的群山中,巍峨的泰山拔地而起。泰山是五岳之一,因居东,故名
东岳。主峰海拔一千五百二十多米,周围一百六十华里。泰山耸立在齐鲁大地,高摩云
天,下接平原,睥睨黄河,俯瞰大海,在群山拱卫下显得无比雄伟、庄严、挺拔,被古
人尊为诸山所宗,故又名岱宗。
实际上,在我国众多的山岳中,泰山也算得上最古老的“长辈”了。古地质学称泰
山是华北古陆的中心,也是全世界著名的古陆中心之一,全山由最古老的变质岩 ——
片麻岩组成,推算起来,它至少在七亿年以前就耸立在地面上了。那时侯,我国的许多
名山大川还没有“出世”,地球上也只有低等的原始生物。此后,地壳经历了许多大的
构造运动,地覆天翻,沧海桑田,而泰山却安之若素,巍然屹立在华北古陆的中心。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代帝王有七十二个来过泰山,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禅
。帝王登泰山,封禅祭天,无非是以泰山为...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44 规模大了之后,复杂度上升不是成倍的。当年老毛亲自管中央根据地的经济,管陕甘宁
边区大生产,也是风生水起。就那么大地方,亲自搞几个亲信排查一下,自己视察视察
就行了。一个星期看一个县,4个月就能看个遍。 国家大了,消息政策层层传达,再如
果有刘少奇这样的人别有用心,很可能就歪曲执行不力了。
看看现在台湾粮食自给率多少,不足50%了吧,小地区可以这么搞,中国敢降到50%,立
马就废了。
发展农业生产
苏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
根据地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经济建设中头等重要的任务。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调
剂劳动力的使用。
1931年夏收期间,上杭县才溪乡群众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耕田队的基础上,创办
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社,成为我国农业合作运动最早的发源地。劳动互助社有组
织、有计划地统一调配劳动力,互助互利,深受群众欢迎。1934年5月,瑞金县互助社
社员达8987人,兴国县达5.17万人,长汀县达6717人。
苏区农业生产中的头等重要大事是粮食问题。为此,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多次作出
...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124 | 45 有可能是指精神上的“玉玺”?
南泥湾,是共军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这是一个悲壮又浪漫的
励志故事。1940年5月,朱德从前线回延安后,面临敌人要“困死、饿死八路军”的边
区封锁和严重的经济困难,去了一趟城东南近百里外的荒山野岭。因为土地太肥沃,野
蒿居然长到一人多高。朱德带人经过土壤、水质、森林资源的勘察,向毛泽东汇报了开
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并建议调三五九旅屯垦的打算。毛泽东连声称赞,并补充说,延安
的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学校和留守部队都要抽人进去,还可以动员逃难到边区的外地
农民也进去,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明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
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
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
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
众,要担负起几...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46 太祖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
“ 1933年2月26日,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省、县三级设立国民经济部。从4月
起,各级国民经济部陆续建立。人民委员会还先后在中央根据地召开两次经济建设大会
,一次是8月12日至15日在瑞金举行的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一次是8月20日至28日在
博生县举行的北部11县经济建设大会。毛泽东在南部17县大会上作了题为《粉碎敌人五
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论述了在战争环境中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
意义。经过两次大会的号召和各级政府的具体指导,根据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众性的
经济建设热潮,各项建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根据地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经济建设中头等重要的任务。在根
据地的生产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村青壮年参加红军、耕牛又十分缺乏的情况下,
苏维埃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调剂劳动力
的使用。到1934年5月,瑞金县互助社社员发展到8987人;兴国县发展到5.17万多人;
长汀县发展到6717人。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
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03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crazyman (荒神),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最真日本史-水户黄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1 03:37:51 2012, 美东)
一切都是为了科学
(挖坟行动00001号)
享保五年(1720)十月二十九日,水户藩向德川幕府献上了240卷《大日本史》,该书的
作者是当时水户藩的藩主,德川光圀,在日本,他还有一个名号,叫水户黄门。
这人在中国没啥知名度,除了知道他收留过明朝遗臣朱舜水之外,很少有人再知道他别
的事迹了,但是在日本,这家伙属于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就算是不知道丰臣秀吉也不会
有人不知道他水户黄门,当然,这主要得归功于一部拍摄于多年前的同名电视剧。
这部叫做《水户黄门》的电视片,主要讲的是水户藩的大人德川光圀带着随从阿介和阿
格微服出访四处巡游,并以天下副将军的身份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成为了当年老百姓
心目中的青天和英雄。
这片子一播就是四五十年,重播重拍了好几次,可不管怎么重拍,这剧情基本上都不带
变的,往往都有固定模式,就是水户黄门一帮子人或走在乡间或穿梭于街头,接...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48 昨天,听dire straits的歌曲ride across the river, 说得是两种不同的军队。
一个是为了自由而战的,一个是为了金钱而战的,双方的士气截然不同:
I'm a soldier of freedom in the army of man
We are the chosen, we're the partisan
The cause it is noble and the cause it is just
We are ready to pay with our lives if we must
I'm a soldier of fortune, I'm a dog of war
And we don't give a damn who the killing is for
It's the same old story with a different name
Death or glory, it's the killing game
不由想到了明朝的辽人守辽土。明朝的失败,首先是军事上的失败。军事上,明朝的一
个主要问题就是军队的士气不高。
明朝实行募兵制而...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22099 | 49 本版人说的很对,司马迁绝对是数学老师死的早,动不动几十万人就蹦出来了。包括长
平之战,秦军赵军相加100万人,有点夸张。
所以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晋朝以前,中文中的“万”相当于英文的thousand,所谓长平
坑杀赵军40万其实是4万而已。4万也不少了,因为赵括带的可是赵国精兵。历史可不是
玩游戏,兵营呼呼出兵而且战斗力都一样,精兵要训练、作战多年才能培养出来的,而
且古时部队跟将领协调也非常重要。拉农民上阵可以,但是效果就是四散而逃。
因为看看汉武帝征匈奴、隋炀帝征朝鲜、沈括的《梦溪笔谈》就知道,一个士兵(尤其
是远离本土作战时)所需要的后勤是很惊人的。比如隋炀帝30万人征辽,需要200万民
夫;汉武帝几场战争下来,全国马都没多少了人口也减半;沈括的书说好像运一单位粮
食需要几十单位消耗在路上(主要是运粮人)。
那说回到长平之战,秦国人口600万,能出55万兵?这个是我高度怀疑的。尤其那时候
的技术、动员能力(跟政治有关)肯定比后来落后,就更费劲儿了。
所以另一方面我想说的就是,很可能55万人指的不是作战部队,而是全部人员。就是说
部队+后勤+民夫。这个相对make sense一点。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