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
相关主题
一切法空与天堂地狱“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9-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何谓“我”与“无我”?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 -- 上座部《大念处经》
帕奥禅师略说四圣谛欲界愛
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
醒过来 (转载)六百年来佛教只剩下解脱道 而且还是错误解脱道
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蕴处话题: 真实话题: 诸法话题: 开示话题: 非异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真心以及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关系,是非一非异。既然真心藉缘出生了蕴处界
及诸法等法为众生所领受,表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为真心的一部分体性,不曾外于真
心而有,所以将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心,蕴处界及诸法
等法也就不生不灭了。菩萨悟了以后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其实就是
非一非异,为什么?佛在《杂阿含经》卷3曾开示我与无我的道理: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
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凡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
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糙的、微细的、好的、丑的、远的、近的,它们都不是真实
我,也不异于我,虚妄我的五蕴与真实我的真心是和合运作的,佛在这部经已经很清楚
开示两个我:一个是虚妄我是五阴,所以是非我,一个是真实我,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所以是我;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不是像色法一样可以相混合,所以不相在。
也就是说,当二乘人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剩下的就是真实我的真心处于极寂
静的境界中,这也证成了前面所说,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
不仅如此,佛在《杂阿含经》卷16也开示我与无我的真实道理:佛告比丘:“汝云
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
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
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
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
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
佛开示:诸比丘所受持的四圣谛苦集灭道,统统是如,不能离开如,如是真实的,
可以详细观察到的,而且是没有颠倒的,也是圣人所依止的真实道理。这个如真实存在
,可以现前观察到,而且没有颠倒,所以 佛才会开示“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
实、审谛、不颠倒”,既然如是真实存在,当二乘人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当
然只剩下“如”独存。这证明了无余涅槃的本际就是如,既然如是真实存在,当然可以
为菩萨所亲证,及现前观察到祂真的是如如不动,也不分别六尘,是无我的,祂同时同
处配合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和合运作,从来没有颠倒过。因此菩萨证明了 佛所开示的
“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完全是正确的。
从 佛在《杂阿含经》卷3、卷16的开示,可以归纳成一个重点,那就是“我与无我
”,这可分为两点来说明:第一点、站在真心的立场而言,这个“我”是指一切有情的
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根本,不能外于这个真实我而有蕴处界及诸法
等法的存在;所以祂是真实的我,也是 佛在第二转法轮《心经》所开示的心,更是第
三转法轮所开示的阿赖耶识、所知依、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只
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而已。既然“我”是真实的,当然不是某一位被学
术界称为导师者所说,与外道神我、梵我相杂。然而,外道神我、梵我所指的心,是生
灭不已的意识心,而不是能生意识的真心第八识,这两者的体性绝然不同,又如何是同
一个心呢?显然这位被学术界称为导师者,说法错得非常离谱了。为何他会有这样离谱
的说法出现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相信喇嘛教应成派中观宗喀巴的六识论说法,因为
宗喀巴不仅否定了能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真心,而且也认定意识心是常住法。因为这
样缘故,他不得不歪曲能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真心与外道神我、梵我相杂了。
又,“无我”就是指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祂本身是生灭不已的法,没有真实的我,
所以是虚妄的我,也因为有这个真实我的存在,才有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我存在,
两者的关系是非一非异,这也说明了三个要点:我、无我以及我与无我之间的关系。如
果能够掌握这三个要点,看经典就容易懂了,就不会有文字障出现。
第二点、站在空相的立场而言,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法,
没有真实的体性,祂有众生所认知我的存在,所以有我,也因为众生有这个我的存在,
不知这个我是虚妄的,所以被生死所系缚而无法出离;而真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法,祂
从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本身离见闻觉知、如如不动,没有众生所认
知的我的存在,所以是真实的无我。也因为有这个无我的真心存在,祂配合著蕴处界及
诸法等法的运作,才有一世又一世的我的存在,这也是 佛在《杂阿含经》卷3“非我、
非异我、不相在”,以及卷16“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所开
示的真实义理,如果菩萨们能够掌握我与无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再深的佛法也就迎
刃而解了。
又菩萨证悟了,如实了知我与无我的关系,并分别站在真心与空相的立场,来说我
与无我都说得通,都没有违背 佛陀的开示。又菩萨能够深入佛法,以及有了善巧方便
与譬喻,不仅能够为不同根性的众生宣说我与无我的真实义理,而且对于 佛所开示较
深的道理,就能渐渐融会贯通而无所障碍。
S******g
发帖数: 225
2
接著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11中的开示: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
、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这段经文的语译为:
对于空掉眼根、色尘、眼识及心所法的种种行阴的内容,是应当了知的;……心中
要记得常而恒住的身中真实我,住于这个不变易法之中,住在蕴处界空的无我、无我所
境界中。
在上述所引《杂阿含经》卷11,其中有四点是我们所必须要留意的:
第一点就是说,首先我们必须要了知,眼根、色尘、眼识等十八界法,它们都是因
缘所生的生灭法,包括说在知见上,我们要确认蕴处界它的虚妄性,虽然这种种的蕴处
界法,它们在现象界是有、是存在的,可是因为它们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是因缘所生
法,所以它们都是无我性的;既然蕴处界是无我,那当然也是无我所,因为没有真实不
坏之我所,所以上述所引《杂阿含经》中之开示里面说“空无我、我所”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不管是我或者我所,都没有真实不坏体性;那这个生灭性之无我法,它也不是众
生究竟之依靠,因为是因缘所生的缘故,尤其是意识心,不是说把祂修到一念不生,就
变成是究竟不坏之法,因为生灭法永远是生灭法,生灭法不可能把它修行成功,变成不
生灭法。在《大智度论》卷75中也有这样的开示:“生灭是相待法,有生必有灭故,先
无今有、已有还无故。”也就是说,有很多人想要把这个生灭性的法,修成不生灭的法
,这个是作不到的。可是这个是有很多人的错误的知见,这个必须我们要特别留意,菩
萨虽然不应执著五阴十八界,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这个五阴十八界全部灭除掉,而想要进
入无余涅槃,而是应该好好利用五阴来修学佛法。
第二点是说,我们必须要了知,众生都有这个不变异法,也就是说这个不生灭的如
来藏心,因为祂具有真实如如的真如性。那这里面包括说,我们在知见上必须要了解,
如来藏是三乘菩提可以成就的根本原因,二乘人他也是要信受这个如来藏心才能够断我
见。那在大乘法呢,当然它是以如来藏心为证悟之目标,因为有如来藏,也才能够令修
学者成就真如熏,因为修学者信有这个真实法可证,以及信有这个真实法祂具有无量无
边的功德能够执持诸法种子,因此修学上就会功不唐捐;因此能够生起修学上的动力,
也就是能够产生善法欲,因为能够信受真实法的关系,信受真实法具有清净离染性,所
以修学者才能转依如来藏体性,能够依据这样的体性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如来藏也是
众生的究竟依靠,因为祂是不生灭法的关系,所以修行究竟成就之后,因为有这个不生
灭性的如来藏作依靠,就不会再落入生死轮转之中,这个就是在《杂阿含经》中开示的
“住不变易法”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安住在这个道理上,要能够精进修学;对这个不
变异法的究竟了知,也只有到佛地才能够作得到,也就是说只有 佛世尊才能成就究竟
转依。
第三点是在上面所引《杂阿含经》中,它把这个不生灭法跟生灭法,放在一起来看
,能够产生对比作用,能够令修学者离开生灭法之执著,而趣向究竟法。也就是说,这
里是应用对比的方式,因此能够产生很大的力量,因为对比的关系,所以能够兼具离开
染污法跟趣向善净法,有这两种力量可以结合在一起,这个就是属于观行上的方便善巧
,能够令修学者深心信受,因此可以真正转变身口意行而生起解脱受用,因为不只是意
识表面上的了知而已;所以这个是属于观察功德过失的善巧,能够令修学者远离种种过
失法而趣向善净法。所以由上面的说明,我们也可以知道说,修行不是“单纯放下”只
有这样的概念就可以成就,而是需要方法的,否则就无法在深心中心得决定以及产生解
脱受用。
第四点是在上面所引《杂阿含经》中,里面说“当念空诸行”,也就是说,我们必
须要成就念心所,成就念心所之后,才能把种种的法义忆持在心中;也就是说,要能够
真正理解道理以及配合观行,因此才能产生胜解、才能成就空诸行。以菩萨来说,并不
是要把诸行灭除掉,而是要远离对于诸行的染著,修除因为诸行产生的种种遮障跟染污
性;这里面“当念空诸行”这个“诸行”的内涵有很多、很广,它们都是摄属于行阴,
这里面包括大部分的心所法跟心不相应行法,所以它的范围很广泛,我们应该要好好精
进去观行,这样才能逐渐把这个染污性的部分修除掉。所以上述所引《杂阿含经》中之
“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已经牵涉“我与无我”的重
要法义,这是大家不可忽视的,这也代表在阿含经中,早已经有开示“真我”不变易法
,真我绝非所谓的方便施设或梵我思想。
在同样《杂阿含经》卷11中亦开示:“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
、实去。” 语译为:眼根、眼识、色尘,以及触、受、想、思等心行都犹如幻化、犹
如阳光下的地面热炎一样,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尽而朽坏,不曾真实的来到此世、
或真实的去到后世。
首先,当我们看到经教中所开示的“刹那时顷,尽朽”,这个真的是非常令人震撼
,因为诸有为法、诸行都是刹那生灭,所以真的是不应该对它们产生执著,而这里面有
为法、诸行刹那生灭,是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因为一般人都以为:这个有为生灭法可以
常住,或者它只是慢慢地转变;其实它们都是刹那生灭,因此这个是我们首先要认清的
真相。同样的在《瑜伽师地论》卷34中开示:“彼彼众缘和合有故,如是如是诸行得生
,生已不待灭坏因缘自然灭坏。”这里面就是开示说,因缘聚合而有之诸行,它出生以
后刹那就会灭失,它是不需要等待灭坏因缘,而本来就会灭坏;因为这样的道理,如果
期待意识心不灭,或者期待色身长生不老,或者诸行能够久住,这些都是虚妄想而已。
那我们再来看,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3中的开示:“何等相续相?谓无始时
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故。”也就是说,有为法或者诸行的相续相,它竟然只是假相,它
只是生灭生灭的相续,不是说这个法可以不变的相续。同样的在《成唯识论》卷2中,
圣 玄奘菩萨开示说:“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生已相似相续名
住。”也就是说,这个有为生灭法它是暂有还无,它并非完全不变,而是刹那刹那生灭
,它只是因为前后相似,所以我们说它是相续,只是相似相续,而不是说有一个法不变
的相续,所以我们把这个相似相续施设为住。这个就好像说,这个世间法的日光灯,其
实它的灯光并不是连续不变的,而实际上是刹那闪烁不停,只是我们没办法分辨而已。
所有的物质之法它是四大所造,它是地水火风——一切四大还有四大所造的这一切色,
事实上它是刹那生灭的!也就是说它才一出生,它就暂住、变异而朽尽;朽尽之后,如
来藏再出生下一个法,然后再生住异灭——又朽尽了!可是我们的观察就会以为说:“
这前面的生住异灭,跟后面的生住异灭是有连续性的。”所以这种连续性,是我们对于
刹那生灭的一种错解。也就是说,如来藏祂是变生我们的器世间是刹那的生灭;可是因
为祂的法性的坚固,让我们错以为刹那变异的这些现象它是连续性的。
乱造所谓波性意识粒性意识,除了自嗨,以为发明了什么伟大的理论外,还可能造下大妄
语业.
《阿含经》之中,可以看到的经文是:【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
、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中阿含经》卷54)这表示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
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法;所以若是建立细意识、极细意识,包括所谓波性意识粒性
意识,为常住不灭法,仍然是离不开识阴的范围,其实还是生灭之法,因为 佛早已经金
口所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更何况想要
以意识心去到未来世再轮回生死?一者都显示出是痴人说梦,再者则是不愿意放下“我
”的缘故,而其实绝大部分的状况是同时落在我跟我所之中,而执取着能够领受以及所
领受的种种色声香味触的境界。
主要内容摘编自 正国 我与无我
c***h
发帖数: 2262
3
刚好看到,举以下例子说明作者错误引用阿含
(不是全盘否定作者的一切,只是对引用经文的部分有些意见)
非我 非异我 不相在
不是这样
1首先,这是内观缘起法时,实修的指导经文,”正观”色,要这样观察。
2其次,因为一般人总认为有个”我”的观念,所以要破除有”我”的观念,
所以一直说 这个(色)非我,那个(受)非我 …
就这么简单,并不复杂,作者想太多了
可没说 非”我”之外,有一个甚么样子的”我” (e.g.”真我”)
从这段经文延伸出有一个”真我”,或”两个我”,说不过去
3.再其次,”非异我”
有另一种翻译叫 “不异我”,白话说就是,没有另外一个我
也有翻译成 “非我所”,就是没有”另一个我”,而五蕴是”那个我”的
而作者的意思是,有另一个我,叫”真我”
这与所引的阿含经文的意思刚好相反。
“它们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我,虚妄我的五蕴与真实我的真心是和合运作的”
”非异我”,并不是 “不异于我”,前面说过
作者表示的“不异于我”,却有一种与 “某个我”(e.g.真我)合一,这样的概念
也就是 : 不一样,又合一。
看不出来经文有这样的意思
因为误解名词,似乎产生错误推导 : “假我(五蕴)、真我” 分开,又合一
而作者这个推导,看起来似乎与佛陀想说的相反。
4.再其次,作者误解”不相在”
“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不是像色法一样可以相混合,所以不相在”
“不相在”是说 :
这个色,不在那个色中。
这个色,也不在受中。受也不在色中。
受不在想中,想不在受中
是说,五蕴,不是互相谁在谁的里面。
且针对”五蕴”而已,佛陀只教观察五蕴。
并且,可以推演一下是,五蕴之外没有一个我 (非异我,不异我,非我所)
“不相在”并不是作者表示的 :
”假我”、”真我”不像色法可以混合。
”假我”、”真我”是不能可以混合 (作者认为的”不相在”的意思)
也许作者可以找到另一些阿含经文说明有”假我”、”真我”也不一定
但不是这段经文
S******g
发帖数: 225
4
说实在的,我等未悟凡夫对佛经文字 必迷惑于文字相, 而且是公说公的对,婆说婆的
对。都认为自己理解才对。
一听这话, 你又不高兴了,怎么就你悟了,别人都没悟,就你对佛经解释的对,别人
的都不对?
所以这只能信不信由你吧,没啥太多好争论的。大家讨论讨论,晒晒各自理解就好。
无我与真我、非有我亦非无我
上我们引用这一段经文说: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杂阿含经》卷3)
来探讨无我与真我,用意在为大家来证明,世尊在一开始宣讲的《阿含》圣教经文中,
就已经为弟子们说明:五蕴诸法虽然都是无我的法性,但它的背后确实有一个真我,跟
五蕴诸法非一非异,彼此不相在。这段经文前后,世尊不厌其烦的一一为弟子们说五蕴
一一法,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彼”在说五蕴,“彼一切”说五蕴所有一
切法,意思很清楚在说,不论是色蕴的一切法,如现在、过去、未来色、远近色、粗细
色等等,乃至识蕴所有一切法,不论现在、过去、未来识、粗识、细识等等,都是“彼
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佛这个地方的开示在说,识蕴所含摄之一切法——眼
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心的识蕴,不论是把当中再分成粗意识
、细意识、极细意识等等,这六识心“一切法非我,都不是我,不是真我,都是无我法
性,但又说彼法与真我非异,彼此是非一非异、不相在。
下面我们为大家再引用《中阿含》圣教,佛同样有开示上面《杂阿含》经文中所说的“
彼”与“我”,而且开示说这个真我是“常、不变易;恒、不磨灭”的法。卷54说到:
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
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经文在说:所有这样的亲见,这就是真我精神体,这才是真正的世间,这才是我(就是
真实我),这个真实我会去到后世继续存在,祂才是常住不变易的法,祂是永恒存在从
来不会坏灭的法。佛又开示说:有一个彼法(另外一个法彼),也就是在讲五蕴十八界
诸法都不是真实我所有,而真我也不是五蕴诸法彼所有,五蕴我不是真实我精神体;能
作这样智慧观行就能知道:五蕴我跟真实我真妄和合似一,但五蕴我却不是真实我。世
尊这段经文谈到我,还是在说无我与真我;谈到我,正确说还是说“非有我亦非无我”
,并不是在讲五蕴诸法无我之外,就没有开示有一个真实我“常、不变易;恒、不磨灭
”。这一段经文很明白开示:有一个我是真实,因为祂恒常不坏、从不变易,也可以去
到后世,所以说祂真实、恒常在;也在讲祂不是如同祂所出生的五蕴诸法,是非常、会
变易,最多一世有,终归坏灭的法性。
世尊在另外一段《杂阿含》圣教也有开示:有另外一个识是名色七识心之所缘,讲的就
是入胎识——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出生名色五蕴我的真我第八识如来藏。卷12说到:
“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
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
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
、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所以上面经文在讲:因为有一个识(就是本识入胎识的缘故),所以才会有名与色;有
这入胎识的缘故,才有名色的出生与存在;我作这样的思惟时候,最后都只能到达那个
识,也就是本识入胎识,就必须退回来,因为在那个识的前面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
,再也没有任何一法了;因为这个识(本识入胎识),本来没有一法作所依,一切法都
由祂所出生。这也在说,缘于本识入胎识才会有名与色,而缘于名与色才会有六入处,
而有触,而有受,而有了爱,而有了取,乃至缘于这四取才有后有的种子,缘于后有的
种子就会有来世的出生与老病死忧悲恼苦;因为这样的缘故,世世有种种大苦聚集起来
。世尊在四大部阿含正教中,也是依众生心八识心王来宣讲阿含期解脱道法理,解脱道
法理是要教导弟子们不去执著现象界诸法为实有,因为现象界诸法都是无常、苦、空、
无我法性;但阿含圣教在上段经文中,就开示五蕴诸法无我的背后,有一个真我——本
识入胎识,是诸法出生之所依,是名色五蕴我出生之所缘。
佛教导修习缘觉法道,会先教导要完成“十因缘法”之观行,观行的时候要依法逐一往
前去探究,最后探究到一个识——就是本识入胎识的时候,发现你再往前没有任何一法
可以超越祂,必须退还回来——齐识而还;这是因为作因缘法观行的时候,必须先探究
出诸法出生的本源,否则因缘法观行会一直往前推究而无穷无尽,那就没有办法还灭诸
法来成就因缘法观行的解脱。所以经文中教导要去推究“识有故名色有”,说名色之所
出生是缘于名色以外的另一个识,而众生名色中的“名”就已经含括七个识心,也就是
前六识心加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心,所以名色七识心之所缘的另外一个识,当然就是第
八识本识入胎识,也就是出生名色五蕴我背后的真我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三转法轮都
是依八识心王来次第宣讲开演诸佛圣教,在初转的阿含期,世尊也是依众生八识心王的
法理来宣讲阿含解脱道,说明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之法性,所以阿含解脱道时期,
佛世尊谈到了“我”,还是同时在讲“无我与真我”;谈到“我”,还是要说“非有我
亦非无我”。不可以如某位佛教导师错解这部经文,而强说 世尊只说诸法无我,只有
讲六识,没有同时宣讲无我与真我,没有开示众生的识心是有八个识心,这是错误的解
释。
由以上经文可以证明,佛法当然是依八识心王来开演,都在说现象界蕴处界诸法无常、
苦、空、无我背后,确实有不空的真我——第八识如来藏,祂是真实存在、恒而常住,
而这才是众生不生不死的真实我,才是阿含诸经中所宣讲的“我、识、入胎识、如、实
际、如来藏”,也是解脱道所证无余涅槃中常住不坏独存的“本际”;二乘解脱道圣者
最后能于内、于外无恐怖,不会害怕堕入断灭空当中,舍报之后愿意灭尽“蕴处界我”
来证入无余涅槃,就是因为信受佛的开示“无余涅槃当中还有‘本际’独住不灭”的缘
故。
五蕴我与这个我是不相在,这是在说:这两个我彼此不是混合在一起,五蕴我不在这个
我之中,而这个我也不在五蕴我当中,祂本不属于五蕴我任何一法。
这样的说明,就能够了解 世尊在这段经文中,确实说五蕴我的背后还有一个我与五蕴
我非一非异。确实,五蕴我背后有另外一个真我,所以阿含诸经并不只在教导蕴处界诸
法无我;而是在说诸法无我背后,还有另一个真我。这样繁复来解释这段经文,是要让
大家仔细思惟经中所隐含的义理,因为 世尊在原始经文当中用词简略,佛也是有祂隐
说的用意,所以都是用一个我字,没有真善知识来注解开示,是很容易误会 世尊这一
段经文真正的义理。
c***h
发帖数: 2262
5

我没有说作者不能说”假我”、”真我”,
或者”假我”、”真我”一定是错的
这是两回事,我对此点不评论
这是每个人自己相信甚么体系,个人的自由,都ok
因为阿含经文的意思有它明确之处,不是各说各话的,或迷惑于文字相这回事
也还没到迷惑于文字相那么高的程度,只是基本的明确的文义,经文在写甚么意思
若弄错了,对作者是一大伤害
其实,我写这些,对作者是有益的
一般我是不常对很厉害的作者写很长,要花时间的,
你不要把我写的这篇认为是恶意攻击作者或针对性的攻击你们
若你认识作者,请一定要把我上篇写的阿含文义的解释转告给他
作者弄错经文的意思,对他自己的可信度有伤害,也对他推广大乘佛法不利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在的,我等未悟凡夫对佛经文字 必迷惑于文字相, 而且是公说公的对,婆说婆的
: 对。都认为自己理解才对。
: 一听这话, 你又不高兴了,怎么就你悟了,别人都没悟,就你对佛经解释的对,别人
: 的都不对?
: 所以这只能信不信由你吧,没啥太多好争论的。大家讨论讨论,晒晒各自理解就好。
: 无我与真我、非有我亦非无我
: 上我们引用这一段经文说:
: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
: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杂阿含经》卷3)

S******g
发帖数: 225
6
好吧,还是谢谢你的评论, 至少转文你还是认真读了,没有说你恶意攻击,如你所说每
个人自己相信甚么体系,个人的自由,点到为止吧.
大概明白你的意思: "也许作者可以找到另一些阿含经文说明有”假我”、”真我”也
不一定, 但不是这段经文".
r****n
发帖数: 8253
7
《阿含经》之中,可以看到的经文是:【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
、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中阿含经》卷54)这表示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
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法;所以若是建立细意识、极细意识,包括所谓波性意识粒性
意识,为常住不灭法,仍然是离不开识阴的范围,其实还是生灭之法,因为 佛早已经金
口所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更何况想要
以意识心去到未来世再轮回生死?一者都显示出是痴人说梦,再者则是不愿意放下“我
”的缘故,而其实绝大部分的状况是同时落在我跟我所之中,而执取着能够领受以及所
领受的种种色声香味触的境界。
===========
我所说的意识,显然不是佛教里面狭义的意识,而是哲学层面的广义意识概念,包含所
有的心灵活动或者主体,无论是经验性的,还是先验或超验性的。
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本身也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实际上它是对先验的波性意识的扭曲认知。
波性意识在全时空范围内的连续性演化,被扭曲成了阿赖耶识的种子如瀑流,波性意识
以及和它相干叠加的物质波函数坍缩而成的粒性意识和粒性物质,被扭曲成了阿赖耶识
的见分和相
分,而无穷的波函数被扭曲成了阿赖耶识的种子。
波性意识的相干性,弥散性和可以坍缩成现象等永远不变和长存的特性被扭曲成了如来
藏的常住不灭(包括真如性)。
波性意识的非定域性,无限广延性,被扭曲成了心的遍在和遍知。。。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接著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11中的开示: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
: 、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这段经文的语译为:
: 对于空掉眼根、色尘、眼识及心所法的种种行阴的内容,是应当了知的;……心中
: 要记得常而恒住的身中真实我,住于这个不变易法之中,住在蕴处界空的无我、无我所
: 境界中。
: 在上述所引《杂阿含经》卷11,其中有四点是我们所必须要留意的:
: 第一点就是说,首先我们必须要了知,眼根、色尘、眼识等十八界法,它们都是因
: 缘所生的生灭法,包括说在知见上,我们要确认蕴处界它的虚妄性,虽然这种种的蕴处
: 界法,它们在现象界是有、是存在的,可是因为它们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是因缘所生
: 法,所以它们都是无我性的;既然蕴处界是无我,那当然也是无我所,因为没有真实不

r****n
发帖数: 8253
8
包括所谓波性意识粒性意识,为常住不灭法,仍然是离不开识阴的范围,其实还是生灭
之法,因为 佛早已经金口所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
===================
只有坍缩后的粒性意识(见分,能缘)和粒性物质(相分,所缘)才是分立性的生灭,
它们实际就是佛教里面的名法(包含六识)和色法(被感知经验的物质现象)
波性意识是没有分立性的生灭特征的,它能连续性的演化,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就波
性意识整体而言,它确实是常住不灭的(可以常住不灭,但未必一定能常住不灭)。
物质波函数也是连续性的演化,没有间断。
现象分立性的生灭,是间断的,每个刹那都是间断分立的。这个间断并没有时间。它和
两种实在以及两种时空的自否定性的转换有关
T1和T2是分立间断,但它们中间并无时间单位了。
r****n
发帖数: 8253
9
不要吃相太难看,这种乱解经文也太离谱了。
阿含经里面大量经文提到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正是对五蕴中有真我,和五蕴外有
真我的否定。
非我:(五蕴)不是我
非异我:(五蕴)不是我的,rupavantaṃ va attanaṃ,直译为“有色的
我”(错认为五蕴之外有我),
不相在:或以为五蕴在自我中,或以自我在五蕴中,attani va rupaṃ, rupasmi
ṃ va attanaṃ,直译为色在我中,或者我在色中。
南传经藏里面这个句式的经文有很多,你觉得那些精通巴利文,很多都可以全部背诵经文
的尊者都是傻瓜吗?至少他们也不会在这种地方犯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8.htm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真心以及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关系,是非一非异。既然真心藉缘出生了蕴处界
: 及诸法等法为众生所领受,表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为真心的一部分体性,不曾外于真
: 心而有,所以将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心,蕴处界及诸法
: 等法也就不生不灭了。菩萨悟了以后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其实就是
: 非一非异,为什么?佛在《杂阿含经》卷3曾开示我与无我的道理:
: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
: 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
: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凡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内观第五天开示被误解的大乘修行
直接指明涅槃是五蕴灭尽的经文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杂阿含九五六经醒过来 (转载)
量子江湖风雨录:光是波还是粒子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
一切法空与天堂地狱“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9-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何谓“我”与“无我”?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 -- 上座部《大念处经》
帕奥禅师略说四圣谛欲界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蕴处话题: 真实话题: 诸法话题: 开示话题: 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