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相关主题
苦海无边之三苦、五苦、八苦[合集] 一切都在燃烧经
心灵之蘑菇汤[合集] 杂阿含470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是三明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48)-- 闲事要不要管集体禅修活动
咒語的力量從何處產生 ?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开示 因果
在家学佛并不是叫你就要舍弃一切的欲望诸部《阿含经》中的「受」-无著比丘著,苏锦坤译
在五欲中行走自如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三世因果是否容易导致“受害者有罪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乐受话题: 受蕴话题: 境界话题: 比方说话题: 苦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
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
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
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所以对于这个五项内容,我们在
了解的时候,除了要了解每一项的意思是什么之外,并且最好各位在听的时候,听了之
后最好能够自己反覆的思惟:我们是不是有执著在五蕴里面的任何一蕴,然后把这个其
中的任何一蕴当成是自己最宝爱的,乃至于说念念都执持不忘?甚至把五蕴中的任何一
项,把它当作是我们接下来的修行应该追求的目标,那这个就是刚好跟 佛陀所开示的
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要建立的就是说:五蕴的内涵,每一个蕴,当各位了解它的意
思之后,应该要思惟每一个蕴它本身是如何的虚妄不实,不值得我们把所有修行的法身
慧命全部都放在这里。所以这是要先跟大家说的。
上次我们谈到了,跟大家解说了色蕴。接下来,我们也是要想办法跟大家解释受蕴
。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用比较直接简单的方式跟大家说明。
首先,受蕴的这个“受”这个字,我们说最直接最简单的解释跟理解就是,它是感
受。那往往我们不妨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许许多多世间的人,其实大家都常常会讲说:
什么样才是人生呢?比方说我们会经历过一些时刻,那这个时刻呢,特别让我们觉得说
舒畅快意。比方说,我们也曾经看过一个人说,当然那个是一般的,我们说是一般闲聊
的场合,有些人就是说:什么才是人生呢?只要是这个工作做完了,没有太大的这个困
扰;并且做完了之后,能够舒舒服服的在公园里面摆一张躺椅,然后并且能够口中能够
喝著很好喝的饮料,然后看著夕阳,这个就是他认为说,这个就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了
!所以像这类型呢,这类型的其实就是在追求,我们说比方说面对境界的时候,有一些
舒畅、有一些快意的这些感受。除了这些感受之外,其实有更多的人,在谈到人生的时
候,往往许多人会说:什么是人生呢?人生就是由许多我们说许多感动的时刻,所串连
起来的,叫作人生。所以,这样子的说法不外乎是,就是把人生的许多许多比较具有深
刻感动的回忆,把它当成是人生的一个指标,甚至当成说人生最珍贵的部分。
当然这些部分,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讲,看起来我们许多的人似乎都是为了这些感受
而活著;当然对于许多世间的人来讲,我们说当大家面对世间的困苦的时候,没有接触
到佛法,不知道有更深更高更广更美妙的境界的时候,把这些片刻的这些感受当作是生
活人生的整个目的,那当然也是无可厚非。不过既然我们要谈的话,我们上次跟大家说
,我们跟大家谈的五蕴之中的一个受蕴,我们就直接要跟大家说,受蕴到底是什么回事。
前面我们所说的这些感受,它本来就是摄属于受蕴。我们如果更精确的来讲,受本
身就是领纳境界的意思。如果我们从佛教的观点来切入的话,我们说还有五种感官的受
。比方说我们的眼睛,当我们眼睛接触到了、看到了什么样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这些
状况的时候,我们会有生起的感受,眼睛方面的感受;那同样的,耳朵这个感官,当它
听到了什么声音之后,同样相应的也会有相应于耳朵方面的感受。所以,从五种感官来
讲,也就是从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跟我们的身体,这五种我们对外界接触的感官机
制来讲,这个五个感官,分别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我们说受的这件事情的话,其实我们讲的眼、耳、鼻、舌、身,跟我们讲的意根,
我们强调意根跟前面的五根不一样——前面的五根是划归在色蕴的范围,意根是心理的
作用;并且意根不是意识里面,不在意识里面。所以我们说,所有的眼、耳、鼻、舌、
身,包含意根,祂们面对境界的时候,都一定会有所谓的感受,一定会有感受;可是,
在这里由于意根,意根的本身的行相就比较细微,并且是在大乘法里面才会仔细的为大
家宣说;所以我们这里就暂时先略去了意根的受,我们就集中在五种感官的觉受。
那这个受,五种感官的觉受,很明显的它可以分成苦受、乐受跟不苦不乐受。
比方说,对于苦受来讲,比方说这个五种感官的苦受,大致上是什么内容呢?比方
说我们眼睛如果看到了,比方说我们眼睛看到了不想看的这些环境,或者是耳朵听到了
噪音,或者是说我们舌头尝到了败坏的食物。或者是说,比方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
体在接触的时候,如果我们接触到比方说有一些个境界是比较粗涩的,或者是有一些境
界接触到事实上你会觉得烫的或不舒服的,或者是有一些境界是寒冷的,让你不舒服的
,甚至是说我们一般大家所常常感受到的酸、痛、麻、痒这类型的事情,都是所谓的身
根所接触到的苦的受。
那跟苦的受相应的,当然就是乐的受。比方说,眼睛如果看到了俊男美女的话,心
里面会自然生起的欣喜,这个就是眼睛所带来的乐。又譬如说耳朵的乐,当然就是听到
了好听的音乐。当然如果是说身根所带来的乐呢,当然就是身体的触觉,接触到了快意
的境界,比方说接触到了细滑的境界。这些都是所谓的乐受。
除了苦受跟乐受之外,当然介于苦乐之间,没有什么特殊的倾向,没有什么特殊的
分别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叫它是不苦不乐受。比方说,我们碰到了许多的境界,我
们也许不是特别在意,就是过去而已,那样子仍然是有感受的,因为毕竟我们的五种感
官机制是不断的在运行。像这种状况下,就会有所谓的不苦不乐。
那么受这件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如同我们一开始跟大家说,要能够掌握五蕴,主
要是要掌握五蕴的每一个蕴是如何的虚妄不实,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看受蕴的本身。
首先,我们来看受,受蕴既然它在实际的体会上面,本来就可以分成苦受、乐受跟
不苦不乐受,而受的本身也是一样,它是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变化的一个过程,才能够完
成了让你感受眼前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这个特性,就可以直接断言,我们
说:所有的苦受、乐受跟不苦不乐受,这些三个受本身一定是交替互相含摄的。比方说
,我们如果今天吃到了一个非常美味的食物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面必然会非常的欣喜,
这个就是乐受;可是如果我们不断的吃、不断的吃,吃到最后,乃至于肚子饱了,还被
强迫要继续吃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原先所享受到的乐受,那就会从不苦不乐受
,然后接下来就变成苦受了。
其实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来看的话,正因为每一种的觉受它都是会变迁的,只要我们
的心思够细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每一个感受它都在变迁。所以,苦受之中必然会随
著苦受的减轻而有乐受,而乐受必然也会随著乐受的减轻而会带来苦受,那在苦乐之间
,则有相杂著不苦不乐受。所以我们说,苦受、乐受跟不苦不乐受这个三者,其实它们
是互相交替、互相含摄而发生的。那也就是表示著,不管是苦受、乐受或是不苦不乐受
,只要这三者的哪一样的受,您把它拿出来看的时候,您会发现,这个三个受,没有哪
一个受是能够在这个片刻之中恒常存在,维持它的既定的状态的。
不管是您在许多——也许会有一些的场合,有人告诉您说,透过某一个方式,所能
够体会的受能够恒常存在。如果您看到这样子或是听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其实您应该
心里面要建立正确的观念,通常这样说的话,其实是表示这个人心思不够细腻。如果心
思细腻的话,只要把任何一个受,仔仔细细拿来分析一番的话,必然会可以发现里面无
常变迁的状况。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所有一切的受,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古
时候有一句话说:“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这个谈的就是说,一旦我们习惯,我
们原先进入一个境界的时候,跟一个境界接触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初始的感受;可是这
个初始的感受,居然会随著我们的习惯适应之后,它再也不是那样的感受了。就如同我
们刚刚讲的,本来这个境界,我们刚入鲍鱼之肆的时候,理论上应该会觉得说:里面的
腥味真的是腥臭难忍!可是为什么到最后,久了之后,我们完全闻不到了呢?其实从我
们所受过的世间的科学知识来讲,这个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神经已经疲劳,
已经习惯了嘛!所以,我们就不再对于这个境界把它加于是腥臭的解释。
可是这样的解释——世间的解释已经是这样子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追究,既然我
们随著境界的觉受,会随著我们的神经疲乏与否,或者我们习惯与否,然后去界定这个
受到底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话,那这样子请问大家:这个受有哪一个是所谓的
真实呢?我们又怎么精确的掌握,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受,到底背后有没有任何一点点
恒常不变的因素在呢?其实它的答案很单纯、很简单,就是:没有。因为,所有的受不
外乎是我们心里对于境界的解释,当我们心里稍微有一点点变化的时候,这个受就会有
所改变,并且我们所接触到的境界也不是恒常不变的;所以境界在变,我们的心也在变
,境界跟心理两个接触所产生的受,又怎么可能是恒常不变的呢?
所以提醒大家,如果任何一个人跟您说受的部分,不管是哪一种的修行所带来的受
,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说,这个受是恒常的话,那么很显然的,我们要说这个人的修行恐
怕还不到位,因为他的心思实在是太粗糙了!
接下来,我们就依照这个思惟,我们继续给大家说。因为所有的苦、乐、不苦不乐
受都是互相含摄、互相变化的;并且这些受本身,由于我们的境界在变,由于我们的心
理活动在变,所以说没有哪一个受是能够真实恒常存在的。所以,这两项内容加起来的
话,其实每一个受本身都在无常的变化,乃至于说它简直就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只要您
的心思细腻,修行到位,您必然就可以完全认知到它确实是刹那刹那的变化了。既然是
如此的话,我们可以说,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在声闻菩提里面给大家讲的,苦圣谛的其中
一项特征,就是:有受皆苦!为什么有受皆苦呢?因为苦圣谛的一个特征,描述的一个
特征就是,这个描述的对象一定都是变迁不止的,正因为变迁不止,所以我们无从掌握
它;所以我们乃至于说,我们心里面生起了妄想,想要把它牢牢的执持的时候,却发现
说没有办法执持,所以我们会生起了因应的烦恼;这因此就是苦圣谛所谈的有受皆苦的
这个状况。所以关于受蕴的部分,大家应该要用这个方式去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说对于一般人所在乎的受蕴来讲,比方说,我们刚才讲
的人生的舒畅快意与否,或是人生的诸多感动时刻也好,那关于这些,如果说您的人生
福报很大,如果您能够这么快意、这么样的深刻感动,并且也都没有什么烦恼的话,当
然我们要恭喜您,因为您的福报很大!不过,我们要更进一步的跟您说,除了眼前看到
的福报之外,其实我们说,佛法真的教我们看的东西是要把我们的视野眼光都要放远;
从现在当下的这个状况,我们要放远,放远乃至放远到未来的无量世。所以,眼前我们
所能够经历到人生的这些快意感动,不见得能够永远维持如此,因为它是会不断变化的
;并且这些快意感动到底会不会在后来的人生,又碰到了人、碰到了诸多的困难,乃至
变成烦恼呢?一旦到变成烦恼之后,恐怕当时我们所执持的,我们所牢牢以为是真实的
这些受蕴,恐怕我们就应该要回归佛教所教的这些道理,好好的去看受蕴它的本质是什
么。
除了一般的观众之外,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修行人,修行人常常也会在意,比方说
修行的过程中的一些觉受;比方说,许多人会去非常在乎说,修行就一定要有轻安的觉
受,或者有沉静的觉受,或者心里平常的觉受。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这些所谓的
轻安、沉静跟平和,它都应该是修行得力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功德的受用,我们不应该为
了轻安而去求轻安。有一些人就是太执著于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有什么样境界;所以乃至
于说,当他在修行的时候,当他在用功的时候,如果家人吵闹的话,往往都会生起很大
的脾气来,这个就是舍本逐末了。又或者有各式各样的觉受,比方说在修行的过程中,
可能有机会会闻到了非常香的香味、异香,或者是听到了非常好听的天乐;这个当然就
如同我们刚才讲的,受蕴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在修行乃至于打坐的过程中,如
果碰到了有什么异香、天乐的话,那都是我们不应该去执持的境界。
乃至于说,有一些人特别重视气功的修行,这些气功的修行,一样的会在修行过程
中,会有许多的觉受;比方说,气是怎么运行的,或者气今天运行到哪一个脉轮,然后
让我们会感受到有什么样的觉受。那这些觉受呢,请各位仍然要记得我们刚才讲的受蕴
的基本的性质:所有一切的受,它的所有一切的受,本质上都是苦。所以,哪怕您的气
功练的多好,或者什么样的脉轮运行的多好,那都不会是我们修行所要追寻的目标。因
为这个本身呢,受蕴——所有一切的受蕴都是无常,不应该是我们执持,不应该是我们
执著的标的。
那最后仍然是告诉大家,以《金刚经》的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
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话,所有的受它当然就是相;所以,凡所有受,皆是虚妄。希望大家
能够得著受用。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三世因果是否容易导致“受害者有罪论”?咒語的力量從何處產生 ?
佛是大贪在家学佛并不是叫你就要舍弃一切的欲望
灵媒的种种在五欲中行走自如
贪嗔痴到底是什么?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苦海无边之三苦、五苦、八苦[合集] 一切都在燃烧经
心灵之蘑菇汤[合集] 杂阿含470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是三明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48)-- 闲事要不要管集体禅修活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乐受话题: 受蕴话题: 境界话题: 比方说话题: 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