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发帖数: 176 | 1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b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 菩萨之行愚不信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c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 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 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 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 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 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 使阿难寻道果成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6) T02, p0626a
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
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
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
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
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
得。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
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
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
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20) T02, p0653a
由法在世。则贤劫中有大威王出
世。从是已来便有四姓在世。若法在世。
便有四姓在世。刹利.婆罗门.工师.居士种。
若法在世者。便有转轮圣王位不绝。若法
在世者。便有四天王种.兜术天.艳天.化自
在天.他化自在天便在于世。若法在世者。
便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于世间。
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
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乘便现于
世。
是故。比丘。当善恭敬于法。彼比丘随时
供养。给其所须。当语彼比丘作是语。善哉。
善哉。如汝所言。今日所说者。真是如来所
说。是谓。比丘。有此四大广演说之义。是故。
诸比丘。当持心执意行此四事。勿有漏
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41) T02, p0773b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
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45) T02, p0792b
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
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
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
皆出乎众。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45) T02, p0792c
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五 622.3
世尊告曰。如来在世间。应行五事。云何为五。一
者当转法轮。二者当与父说法。三者当与
母说法。四者当导凡夫人立菩萨行。五者
当授菩萨别。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p645.b
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
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
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佛告弥勒。若
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
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
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
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
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复次。菩萨
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
不生著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
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
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著。复次。弥勒。菩萨
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
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复
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
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
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
戒。不兴嗔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
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
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
成就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
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
萨欲施之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
弥勒。当作是学。尔时。弥勒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 W*********E 发帖数: 197 | 2 不只增壹阿含經,长阿含经也有開示,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b :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 W*********E 发帖数: 197 | 3 大乘佛法肯定是佛所說,
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都只是佛的声闻弟子们因对法义认知的不同而產生的结果, 大乘
佛法也不是后来“大眾部”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為声闻解脱道的经典由声闻弟子们集结
完成在先, 而大乘佛法的经典则由佛的菩萨弟子们集结完成在后, 两者之间并没有互相
记载集结的过程, 所以阿含经中并无记载般若方广唯识诸经的集结, 这并不能証明大乘
经典非佛说呀
《大智度论》
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盘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
说。答曰。摩訶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訶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
。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
復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為九百六十万言。摩訶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
品有二万二千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
命长久故。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诸余大
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
是故所说无量。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
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等诸大经。无量无边如大海中宝
。云何可入三藏中。
小物应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问应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訶衍中。摩訶衍能兼小乘
法故。是故不应如汝所问。復次有人言。如摩訶迦叶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
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訶衍。又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
是故不于声闻人中说摩訶衍。说则错乱无所成办。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
。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
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為二种。三藏是声
闻法。摩訶衍是大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