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行菩提心
相关主题
[合集] 所谓障碍法所谓障碍法
當今時代,哪怕在短期內受持一分戒律,也有極大的功德 ─ 索達吉堪布 開示多多多修功德!! (ZHUAN)
[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希阿榮博堪布的微博 神變月第一天之開示
弘一法师开示集(二)慈济功德会於佛法上的几点缺失
为什么要持戒---大安法师开示达真堪布仁波切:忏悔的关键是什么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 由戒而生定什么是 六度 ?
关于五戒受持的问题忍与波罗蜜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杀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修行话题: 菩萨话题: 布施话题: 持戒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7
发帖数: 54
1
行菩提心
愿与行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获得安乐,这
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
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
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摄为这六波罗密多。
愿、行菩提心统称为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行,不断积累福、慧资粮,我们最终
将见到诸法实相,即胜义菩提心。
布施
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若真的生活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
讨。就算被骗被利用,至少也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跟一个笑脸
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其实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
施就是供养,不用担心会有第三种情况。
为了布施而刻意争取、积累财物,布施便也成为一种执著。
修持布施的目的是减轻自己的贪执,如果因为布施的结果沾沾自喜,或者为了显示
自己高人一等而行布施,这都有悖于布施的初衷,财布施、法布施或者无畏布施都是这
样。
持戒
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目的是不伤害一切众生,包
括自己。
慧由定生,定从戒来。善护身口意、远离贪嗔痴,就是持戒。初学者极易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身处愦闹中而不被外境所转,几乎不可能。
我见过一些佛教徒,完全没有学佛人的样子,居士五戒杀、盗、淫、妄、酒一条也
不守。如果家长里短、吃喝玩乐,百无禁忌,也是修行,那么可以说全世界的人都在修
行,这样的修行会有结果吗?无非在轮回痛苦中越陷越深,既然这样,也用不着修了,
不修也是这个结果。
很有些这样故作高深的人,学佛不持戒,也不信因果,口口声声“万法皆空,不必
执著”。佛将灭度时曾叮嘱弟子:佛灭度后,以戒为师。的确有一些大成就者示现在酒
肆乐坊度化众生,嬉笑怒骂、行为不羁,但是他们高深的修证境界一般人无法企及。普
通人几杯酒下肚,不要说不知道佛祖在哪,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了。
持戒的目的是去除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即是生死、轮回,除了习气便了却生死、出
离轮回。不持戒,这满身的习气如何除?
忍辱
行为适当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判、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
通过布施,我们学习放下贪著;当执著减轻,行为便不那么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
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
急于判断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由于缺乏觉察,我们看不清
事物的状况,无法了知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处于不必要的伤痛、焦虑和混乱中。
藏文中佛教徒一词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寻找真
理的人。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础是正念,即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
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
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这有时也被称为寡欲或甘于寂寞。
修行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而且事情也总不像我们期望的
那样顺利,如果不有意识地改变习气,很容易起嗔心。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停下来。遇到情况不立即
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
不希冀、不回避。这简直让你感觉走投无路。可是,觉察还不止于此,你还要清清楚楚
地看着自己是怎样试图寻找退路、出路却无果而终的。
当身处逆境时,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看看
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
可恶之人是我们的老师,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执著在哪里。对这些以怨敌形
象出现的老师,不论我们现在感觉多么难以接受,最终都会真诚地希望他们快乐。没有
他们,我们在仁爱的道路上真的无法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精进
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得更多。如果生活过
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
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甚至似乎
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修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从头到尾让你兴奋、惊奇、目不暇接。它也不是逃避日常
琐事的盾牌,因为它可能比你企图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琐碎平常。修行没有什么宏大的
目标,只是不再自欺而已。
修行是次第而行,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
衣服上的灰尘容易洗掉,心里的灰尘最难洗。在修行路上坚持不懈,做到这一点比
我们预想的要艰难得多。每一个修行人都会一再失败,一再跌回旧的习气中。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一辈子都在精进修行,不放弃也不逃避。
禅定
皈依三宝,说明我们决心无惧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不再寻求慰藉、寄托、照顾,
除了切实地经验当下,不再企图另寻出路。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
相反的方向走。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
贴近本心。
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
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
放松而尝到自由的滋味。
期望和恐惧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有期望就会有恐惧,而回避则会加强恐惧。
不迎不拒使我们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
这时,我们才更有可能瞥见一切思想行为、一切欢喜哀愁背后的那个东西,这实在是最
为重要的修行。
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如果能安住,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
之中不散乱,几乎不可能。对初学者而言,远离诱惑和嘈杂的寂静处,是帮助生起禅定
的理想环境。
你们不要以为只有面目可怖、张牙舞爪的形象才是魔鬼,其实所有干扰修行、障碍
解脱的事物都是魔王波旬的化现。它经常隐藏在看似平常的事物后面,扰乱我们的心,
如果不能认清它的本质,就很难得到解脱。
不少学佛人只学打坐,以为坐功到了就是得道,对闻思、磕头、忏悔、放生、念佛
持咒等善行,都未得要领。禅坐只是入定的一种方法,不是学佛的目的。由定生慧方能
入道,否则坐上千万年也还是在轮回中未得解脱,更不要说圆满证悟。
智慧
佛法中所说的智慧是空性智慧,不是指世间为人处事的聪明灵巧。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
阔、不固著、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金刚经》和《心经》在汉地流传得很广,这两部经所宣讲的般若法门,在显宗里
可以说是最高的法门,文字不多,却是整个般若法门的精华所在。
般若法门中经典非常多,光是大般若经就有十二部,念诵一遍至少要一两个月,但
念一遍《金刚经》、《心经》最多一个小时,佛陀说过这两者功德一样。念诵《金刚经
》对遣除修行中的障碍、开启智慧有很大加持。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历史上都有许
多人依靠修持《金刚经》获得成就。
证悟空性与生起大悲心是同时的,生起大悲心与断除恶行是同时的。“一悟便休”
,休的是妄想,不是菩萨的六度万行。真正悟道了,处世待人,和光同尘,见地比虚空
高,但取舍因果比粉尘细。
菩萨戒
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要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
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因为你的心胸足够宽阔。
如果把菩提心比喻成一粒种子,那么菩萨戒就是土壤、阳光、雨露,呵护种子生根
、发芽、成长。
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单向的,人生是一条单行道。任何事情发生了就无法重来
,我们也无路可退,菩萨戒帮助我们放下早先的自欺。
受持菩萨戒意味着我们不再以为自己与众生是割离的,不再相信自己与众生能割离
开。
第一次受持菩萨戒时,一定要在一位具德上师前受持,以后每天培养自己的菩提心
,并在佛菩萨面前受持菩萨戒,使菩提心不断增上。
藏地寺庙一般会在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日传授菩萨戒,我曾经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受
持过三四次菩萨戒,第一次是在1987年法王去五台山前,藏历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初转
法轮日,我在法王面前得到了圆满的菩萨戒体。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具德上师,我受戒
的地点喇荣山谷是宁玛派修行的圣地,曾经有十三位大成就者在那里获得了虹身成就,
与我同时受戒的一千多名道友,也是清净的僧团。
从法王如意宝那里得到清净的菩萨戒体后,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尽自己的努力修持
菩提心,但并没有具足菩提心,不是很具德的授戒上师。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正式传授过
菩萨戒,但是多呷堪布再三要求,所以今天才同意给你们(札熙寺僧众)授菩萨戒。今
天是个很殊胜的日子(藏历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得到
圆满的菩萨戒体,对你们将来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
凡夫人修持菩提心,刚开始时,要在好好守持戒律的基础上,每天精进修行,以后
在自己的相续中会自然而然地生起菩提心。
《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大成就者无著菩萨所作,这是佛法中的精华,加持很大
,里面写了很多怎样生起菩提心的教法,八万四千法门全包括在这里,最好能背诵。无
著菩萨说听一百零八遍可以生起和增上菩提心。很多大德都修这个法,法王如意宝也是
,他从多位上师那里得过这个法的传承。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一直传讲这个法,按此修行
。我自己听过一百多次,在法会上也都先传这个法。
你们可能认为我平时说话比较严厉,管理也很严格,但实际上在我心里,没有记恨
过任何人,没有舍弃过任何一个众生。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高深的境界,
而是希望你们受戒后,好好地守持菩萨戒体。
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希阿荣博堪布
大恩上师“希阿荣博堪布”的微博:http://weibo.com/xirarongbo
菩提洲网站:http://www.ptz.cc
菩提洲微博:http://weibo.com/putizhou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国际佛学会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guojifoxuehui
【免费】菩提学会简介及招生简章(欧洲组):http://forum.kaiyuan.de/forum.ph ... ;amp;amp;tid=731685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杀生为什么要持戒---大安法师开示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中观·唯识·大圆满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 由戒而生定
本心到底是啥 ?关于五戒受持的问题
[合集] 推荐阅读 - 戒淫(上篇)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合集] 所谓障碍法所谓障碍法
當今時代,哪怕在短期內受持一分戒律,也有極大的功德 ─ 索達吉堪布 開示多多多修功德!! (ZHUAN)
[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希阿榮博堪布的微博 神變月第一天之開示
弘一法师开示集(二)慈济功德会於佛法上的几点缺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修行话题: 菩萨话题: 布施话题: 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