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相关主题
持戒功德与犯戒过失——虚云老和尚[合集] 吴闲云『煮酒探西游』第2回----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西游记》中的政治路线图【转载】
[合集] 所谓障碍法净土宗理论基础 龙树菩萨 易行品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行菩提心索達吉堪布-打開心扉的密鑰(大学演讲系列)
真修者渴望当下必成三界以上佛《阿难七梦经》
与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商榷:关于答济群法师男女双修的论据问题佛祖当年在印度是靠谁供养的?
唐僧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留学生Re: 学佛基本问题
唐僧取经Re: 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唐僧话题: 旃檀话题: 西游记话题: 取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o
发帖数: 491
1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在 “ 四大名著 ” 中《西游记》看起来似乎显得情节单一,思想内涵不够;其实并非
如此,《西游记》隐示了很深的佛法真意。
首先,从整部作品来说,借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说明了大乘佛法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唐僧原来自己修的是小乘佛法,由于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一个
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显然整部《西游记》隐示的是大乘佛
法是究竟之道。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也是唐僧师徒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在这里最典型
的例子就是观世音菩萨教唐僧所念的《心经》,心经是大乘般若类经典的精华,每当遇
到艰难困苦时唐僧都是依靠《心经》来坚定自己的志向。
其次,从唐僧三个徒弟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来看,他们正代表了修行佛法所必须克
服的 “ 贪 ” 、 “ 嗔 ” 、 “ 痴 ” 三种业障。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众生,贪色
、贪财、贪名、贪吃、贪睡 ...... 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必须持戒。就戒律而言
,世尊宣扬佛法时根器高者能自觉履行戒律,但随着学佛人根器日益低下,不能根据具
体情况来处理自身行为,反而因学佛而起烦恼,于是世尊施设各种具体戒律。唐僧西天
取经之时先求得的是 “ 无字真经 ”(说既不是道) ,如来说 “ 这原也是好的 ”
,但是考虑到人心不古,不能悟得 “ 一句佛号即弥陀 ” 的道理,故不得不以有形有
相的文字真经示人;其实一切相皆是虚妄,实相者,真如也;不过世人根器参差不一,
故世尊随缘施教。
持戒(行十善业道)是成佛的根基,不能持戒则人身不保,况复学佛?其中最难戒的是
邪淫,猪八戒的 “ 贪 ” 最典型表现就是贪色,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通常
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淫欲。猪八戒一开始就因为调戏嫦娥而受到惩罚,失去人身投身猪
胎;接着在取经途中也是他的态度最不坚定,一遇到困难就想着 “ 散伙回家 ” 。结
果他的果位很低,是净坛使者。为什么猪八戒不能进入菩提道呢?因为如果是解脱道的
话,那么只要在事上并不犯戒就行了,但是菩提道的关键是 “ 制心 ” ,必须不动犯
戒的念头,动念即是犯戒,比如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碰到美女就 “ 心自摇摇不能谴,只
恨无邪缘相凑耳 ” 即是如此。
孙悟空代表那些虽然有本事但脾气大的人, “ 嗔 ” 是众生无始劫来的习性,完全克
服非常困难,而危害却非常大,所谓 “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
诸福善。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 。孙悟空每每遇到妖魔鬼怪,一言不合立刻大打
出手,而且最受不得别人的讥笑(如被人称为 “ 猢狲 ” 或 “ 弼马温 ” )。瞋恚
心是最不好的, “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 , “ 瞋火能烧功德林。 ” 给孙猴
子取名悟空的道理就是要他明白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以 “ 空 ” 去除他心中
的怒火,只有 “ 空 ” 才能显现真如本性。在持戒上来说,虽然孙悟空打杀妖魔不少
,但没有杀错好人。而且随着取经进行,他的自我克制能力也不断提高,不再如先前那
样无法无天,想怎样就怎样了。所以根本来说,虽然孙悟空尚有缺点,但由于功德大最
后获得了 “ 斗战胜佛 ” 的果位;不过从这个名号上也可以看出,孙悟空尚有执着,
只有完全去执着,才能成究竟佛。
沙和尚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 “ 老实人 ” ,思维不多,往往陷入 “ 愚痴 ” 的业障
,比如取经前他在流沙河就以吃人为生。唐僧给他取名 “ 悟净 ” 就是要他修净行,
因为要想出三界就必须首先做到慈悲不杀;对于沙僧来说,他不贪、不嗔,但却因为
“ 痴 ” 而不能明白佛法的道理。这个痴也就是 “ 无明 ” ,这种人很多(比如有
的人为了求长寿,过生日却以杀生为代价来大办酒席)。但是沙僧有一个好处,就是意
志坚定,虽然无明,但是能够听从师父的教诲,而且能够严格守持戒律,不仅不在现实
中犯戒,而且在思想上也不犯戒,所以尽管他没有完全明白菩提道的真谛,但能够修到
四大皆空,成就 “ 金身罗汉 ” 的果位。
再次,从六度诠旨看,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中,猪八戒始终停留在
持戒的阶段,比如回到高老庄还是念念不舍自己的妻子,所以连基本的 “ 四谛缘生
” 都难以做到;孙悟空虽然在取经中不断增长有对般若智慧的认识,但需要完成的是
“ 忍辱 ” 的阶段;沙僧能够持戒,也能够忍辱,但不能明瞭佛法第一义。而唐僧作
为师父,六度皆行,最终得以成就 “ 旃檀功德佛 ” 。(最后如来佛封唐僧为旃檀功
德佛,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早在唐代的时候,楚州地区有个文东塔,供奉旃檀佛。吴承
恩认为,旃檀佛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
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旃檀,香木名,古有旃檀树,用来做佛
像。 佛不是封官职,而是一种授记。 授记,就是佛以无碍天眼,遥见无量劫的未来,
得知某弟子应在某某世界,化度若干众生,成佛时名号是某某佛,住世多久时间。然后
给面前的弟子授记,你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世界成佛叫什么住世多久,等等。 )
最后,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也说明了 “ 神通不是佛法,佛法是般若而不是神通 ” 的
道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
佛想把大乘经典交给唐僧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由孙悟空去取不就行了吗?所以
说修佛的目的不是为了神通,而是为了求得大智慧。神通本身是有限的,只有般若关乎
的才是 “ 如如不动 ” 、 “ 恒常不变 ” 的真如佛性,所以即使是大闹天宫的孙猴
子遇到妖怪手里的宝物时也往往没有办法,只能到处去请救兵,而一心念佛的唐僧遇到
生命危险时,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帮他逢凶化吉(这也说明了念佛人能够得到佛菩萨加被
的道理)。那些妖魔鬼怪制造的障碍从客观上来说能够帮助唐僧师徒克服心中的贪、嗔
、痴,能够帮助他们忍辱、精进,最后明瞭般若智慧 — 这其实也就是学佛所必须经过
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在学佛过程中迷恋神通,这就是 “ 贪 ” ,就有可
能陷入《楞严经》里所说五十阴魔的困境;如果以神通显世,未开悟自以为已经开悟,
以此高己卑人,这就是 “ 慢 ” ,就是 “ 妄语 ” ;不明白这些道理,这就是 “
痴 ” 。
所以,从整部《西游记》来看,显然它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刻、非常丰富;佛法在世间
,当我们重读《西游记》时,若能从中体会到一些佛法的真意,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http://wenku.baidu.com/view/9c76f217a21614791711284b.html
b**********r
发帖数: 408
2
受教
M*******A
发帖数: 14451
3
写的不错哦
W**N
发帖数: 1037
4
有见地。
----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s*********7
发帖数: 58
5
能渡河的船都是船。。。
西游记是道家一位祖师写的。。。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 在 “ 四大名著 ” 中《西游记》看起来似乎显得情节单一,思想内涵不够;其实并非
: 如此,《西游记》隐示了很深的佛法真意。
: 首先,从整部作品来说,借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说明了大乘佛法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 唐僧原来自己修的是小乘佛法,由于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一个
: 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显然整部《西游记》隐示的是大乘佛
: 法是究竟之道。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也是唐僧师徒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在这里最典型
: 的例子就是观世音菩萨教唐僧所念的《心经》,心经是大乘般若类经典的精华,每当遇
: 到艰难困苦时唐僧都是依靠《心经》来坚定自己的志向。
: 其次,从唐僧三个徒弟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来看,他们正代表了修行佛法所必须克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戒真修者渴望当下必成三界以上佛
杀生与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商榷:关于答济群法师男女双修的论据问题
Re: 心得 -- waichi 兄忍辱得目的?唐僧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留学生
[合集] 持戒一日一夜了生死,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八关斋戒(ZT)唐僧取经
持戒功德与犯戒过失——虚云老和尚[合集] 吴闲云『煮酒探西游』第2回----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西游记》中的政治路线图【转载】
[合集] 所谓障碍法净土宗理论基础 龙树菩萨 易行品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行菩提心索達吉堪布-打開心扉的密鑰(大学演讲系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唐僧话题: 旃檀话题: 西游记话题: 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