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修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1
发帖数: 19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直到埋葬此身,我会一直的修行-顶果钦哲法王陛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7 23:04:22 2013, 美东)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藏区25大圣地之一宗学寺博客,原文标题为《顶果钦哲法王:生
活起居中的上师瑜伽》,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2f93f0102e2lf.html
一般来说,谈到“佛法修行者”一词,我们指的是一个人,能够面对任何状况,不
论好坏,甚至能够把最坏的经验拿来当催化剂,帮助他在修行道路上进步。人生的遭遇
应当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修行、经验和领悟,我们应当了解,所有遭遇,不论正面或负
面,都是修行道上的开示。
不论是好的和坏的经验,都可能使障碍生起,这些障碍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
或者征服我们。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不去分辨好坏、有利或不利,而同样地养育所有众
生;很单纯地,大地就在那里。当修行者面...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做修行
一般人以为我信宗教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因为他有在做善事。做什么善事?拿钱给教
会去帮助穷人。许多人以为我有做善事,这就是修行,这是做好事,有好报,但还不是
真正的修行。行善还不是修行,一般宗教家不知道,就算佛门里也有很多大师不知道。
有人说我会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怎么不是修行?有人说我会念佛号可
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修行?这些方法或是法门,只能方便说他也是修行,佛法
中所说的修行,有其标准,有方法有目标,而不是随便抓一个方法就叫作修行。
真正的修行方法,失传四百年左右,所以许多人不知道佛教的修行在讲什么?佛当
时所讲的修行,绝对不是只有叫您去西方就好了而已。修药师佛的人认为此生可以有钱
健康富足,那死后去西好或是东方好?还真难做决定。拿钱去布施就是修行的话,也不
是佛教才有,那这样看来信教也就不一定要佛教了。布施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善事,因
为接受布施的人也有可能拿去做坏事。想要不会做坏事就要守戒,所以佛法常讲布施持
戒。能布施持戒,行十善,死后可以生天,这跟信佛教,不信佛教,无关,同样可以生
天。但是生天不是永生,因为福报享尽了,又会掉下来。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们的修行Zz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6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庚四、攝義分三: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二、劣慧者將護修習之相
三、如何修習暇滿
辛一、具有四種差別的修行之相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一欲樂,須思四法。】
對暇滿人身如果想要發起一種具相的攝取心要之欲樂,就必須思惟以下四種法
,即:必須修行、堪能修行、今生即須修行、現在即須修行。
以下逐一解釋。
【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
故。】
其中,所謂“必須修行”,即由於一切有情都只喜愛安樂而不想要痛苦,但是
要獲得安樂、遣除痛苦也唯有依靠修行正法,所以必須修行。
【能修行者,謂外緣知識、內緣暇滿,悉具足故。】
“堪能修行”,即由於外緣的善知識和內緣的暇滿人身都已具足,所以堪能修
行。
【此復必須現世修者,現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滿之身極難得故。】
“今生即須修行”,即因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觉悟战士的修行次第--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演讲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01:36 2014, 美东)
首先,第一件事我要向这里的老面孔先说声:大家好!然后对新面孔也说同样的话。我
非常高兴能再回来见到大家,见到很多新的朋友。
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和台湾佛学界的朋友接触。当我在国外的时候,台湾的一
些朋友对我相当有兴趣并天天打电话给我,让我都不能睡觉,要求我一定要到台湾来给
一些教授。我自己虽然并不了解很多的佛法,但因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热情而殷勤地请
我,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来这里,尽量把我所知道的有关佛法的知识奉献给大家。
这次的课程中,会讲到轮回是战场,里面牵涉到“战士、武士”,也许是我看过很
多日本武士道的书,或者是中国的功夫片看多的缘故,无论如何在这次的教授里,我会
用很多跟战斗性有关的字眼,这种字眼对于很多正统的佛教徒来说,可能你会觉得非常
地惊讶!在这个课程里,你会...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8
闻思修
闻思
学佛不能只在表面,真正修持才有可能解脱,不修不可能解脱,皈依后就应该开始
修持佛法。
只要切实修行,肯定会有进步。上等修行者天天都在进步,中等修行者月月进步,
下等修行者也会年年进步。如果修行一直没进展,应该是没掌握要领。
只有了解佛法,才能真正地修持。了解佛法的途径首先就是听闻,经过闻思才能理
解,理解之后再修持,很容易获得成就。不懂就去修,一般根基的人很难修成。
闻思充分才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使全世界的人说因果不存在,你也不会动
摇。一个人即使已经剃度出家,也许还会贪恋金钱、名誉,这说明他的正知正见不够稳
固。如果闻思究竟的话,所作所为都会与佛法相应。
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心,坚
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会消失,并且如果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来支持这种信心,
我们恐怕很难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学佛一定要稳重,内心不稳重的话,今天学佛,明天就可能跑去学别的。
佛陀说的很多道理,非常深奥,不用功闻思,是无法理解的。自己都不明白,就更没
有办法弘法利生了。我从十几岁到二十五岁,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学;二十五岁开始一
边...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5 09:17:49 2011, 美东)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http://buddha-spath.com/viewthread.php?tid=17472&extra=page%3D1
一、在家或出家
在修行歷程中,一个人可能选择出家,也可能维持在家形象。佛教是讚嘆出家修行的,
出家有它的优越性:
1.难捨能捨。捨的内容包括:家庭、妻子、财货及世间五欲之乐。捨了之后,牵绊减少
,生活朴素,易於修行止观。
2.「我為(解脱)法来」,专心与勇猛精进。
3.聚合有心人专业修行、弘法,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解脱法。
一般说来,在家的牵绊较多,但一个有心修行的人还是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修行止观,至
於有心弘法的人,亦可结合一群道友,经过一番修证成就,而组织修行弘法团体。
二、对象的选择
修行人既然选择在家身份,就可与异性交往,而发生爱情而同居或结婚。修行人的选择
对象标準是不同於世...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5 09:17:49 2011, 美东)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http://buddha-spath.com/viewthread.php?tid=17472&extra=page%3D1
一、在家或出家
在修行歷程中,一个人可能选择出家,也可能维持在家形象。佛教是讚嘆出家修行的,
出家有它的优越性:
1.难捨能捨。捨的内容包括:家庭、妻子、财货及世间五欲之乐。捨了之后,牵绊减少
,生活朴素,易於修行止观。
2.「我為(解脱)法来」,专心与勇猛精进。
3.聚合有心人专业修行、弘法,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解脱法。
一般说来,在家的牵绊较多,但一个有心修行的人还是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修行止观,至
於有心弘法的人,亦可结合一群道友,经过一番修证成就,而组织修行弘法团体。
二、对象的选择
修行人既然选择在家身份,就可与异性交往,而发生爱情而同居或结婚。修行人的选择
对象标準是不同於世...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11
金刚乘
金刚乘
在末法时期遇到佛法很难,遇到金刚乘的教法就更难,因为金刚乘的教法只在普严
劫先生王佛、贤劫释迦牟尼佛、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圣教中才出现。
莲花生大士是密宗的祖师,他从印度将金刚乘的教法完整地带入藏地。莲师之前也
有密宗大师进藏,但是因为各种违缘都没能广弘密法。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神通降伏了
当时藏地的邪魔外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无所畏惧的慈悲之心,面对被业力牵引的众
生愈硬愈强,毫无退却,所以他被尊为邬金第二佛。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要按显宗经典所说的
经三大阿僧祇劫,或肝脑涂地等极大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缺少耐心又
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社会上对密法有很多误解,比如学密法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
事实上,密法的行持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只有达到境界才能
做相应的行为,否则会造下严重恶业,果报惨烈。西藏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珈士
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
学习密宗需要以显宗为基础。藏传佛教中是显密共修,许多显宗的修法,都会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显密共修对修行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2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http://buddha-spath.com/viewthread.php?tid=17472&extra=page%3D1
一、在家或出家
在修行歷程中,一个人可能选择出家,也可能维持在家形象。佛教是讚嘆出家修行的,
出家有它的优越性:
1.难捨能捨。捨的内容包括:家庭、妻子、财货及世间五欲之乐。捨了之后,牵绊减少
,生活朴素,易於修行止观。
2.「我為(解脱)法来」,专心与勇猛精进。
3.聚合有心人专业修行、弘法,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解脱法。
一般说来,在家的牵绊较多,但一个有心修行的人还是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修行止观,至
於有心弘法的人,亦可结合一群道友,经过一番修证成就,而组织修行弘法团体。
二、对象的选择
修行人既然选择在家身份,就可与异性交往,而发生爱情而同居或结婚。修行人的选择
对象标準是不同於世俗的,他是找有共同理想目标的伴侣,亦即男女双方皆以三宝為生
命重心,否则在修行的歷程将会遭到阻力。一个修行人的婚姻,在婚前是要以如实、坦
诚、不欺、不隐瞒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身心状况,如实地展现自己五个世界(生理、感情
、理智、意志、意识),亦用分析五个世界...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7 11:43:34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8 22:04:26 1999)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修行-很多人都用和种各样的方法令自己觉得自己在修行, 到底如何才是佛法
所言之解脱修行? 个人认为所有的方法都可称为修行, 但是修行有修"世间法
", 和"出世间法"之别.
世间-乃指三界, 即欲界, 色界, 及无色界也, "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必须
依赖肉身才能觉知自我之存在, 故该等众生须极力维持肉身之存在, 由於肉
身须依赖外来物质维持, 故其对於自身及外物欲念极强, 实缘於怕自我之灭
亡也. "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时己能时刻实证无须肉身自我
亦能存...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7 11:43:34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8 22:04:26 1999)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修行-很多人都用和种各样的方法令自己觉得自己在修行, 到底如何才是佛法
所言之解脱修行? 个人认为所有的方法都可称为修行, 但是修行有修"世间法
", 和"出世间法"之别.
世间-乃指三界, 即欲界, 色界, 及无色界也, "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必须
依赖肉身才能觉知自我之存在, 故该等众生须极力维持肉身之存在, 由於肉
身须依赖外来物质维持, 故其对於自身及外物欲念极强, 实缘於怕自我之灭
亡也. "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时己能时刻实证无须肉身自我
亦能存...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16
出离:出离心 放下 死亡 暇满人身
出离心
有个弟子跟我说不喜欢无常,有轮回就有无常,不喜欢无常就应该努力寻求解脱。
大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继续从事世间的工作,但不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把从
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缺少这份出离心无法脱离痛苦。
希求今生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接着享福,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
修行,无论怎样努力勤奋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出离心,在一开始就能纯粹地为了解脱而学佛,大多数人的起
点没有这么高。很多人刚入佛门时,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求佛菩萨帮忙,要不就是求福
报,求平安,希望这辈子能少点磨难多点快乐。出离心要一步步地培养。
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有人或许会想:是呀,轮回很可恶,的确应
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寻求解脱出离轮回,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辈子不会再生病,夫妻恩
爱,子女乖巧……一切称心如意,再也没有烦心事。至于下辈子,肯定更好,从一开始
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嘛。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恐怕没有比这
更真实的轮回。
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
的人...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17
行菩提心
愿与行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获得安乐,这
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
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
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摄为这六波罗密多。
愿、行菩提心统称为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行,不断积累福、慧资粮,我们最终
将见到诸法实相,即胜义菩提心。
布施
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若真的生活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
讨。就算被骗被利用,至少也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跟一个笑脸
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其实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
施就是供养,不用担心会有第三种情况。
为了布施而刻意争取、积累财物,布施便也成为一种执著。
修持布施的目的是减轻自己的贪执,如果因为布施的结果沾沾自喜,或者为了显示
自己高人一等而行布施,这都有悖于布施的初...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一位富家少女的觉悟和学佛修行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1 12:29:58 2013, 美东)
前言: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即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求学佛法以期了脱生死。佛陀就
曾说过:超越火海剑林,乃至死亡之前都应希求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赞叹传
馨的上下求真之举。她从新加坡先来到泰国,又前往印度,最后终于在这高原藏地住了
下来。来回奔波并非为了搜奇览胜,而是为了心中那执着的理想。
在藏地,她已经呆了六、七年。每当寒冬腊月到来的时候,看着这个来自热带国度的修
行者,呆在她那并不能遮挡风寒的小木屋里刻苦钻研佛法,我就感到非常欣慰。在一次
次的游历诸国的过程中,传馨渐渐对世间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并最终在佛学院落发出
家。我本人认为她的求学、求道、求真的精神确实可嘉,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整天高喊“
我为人人”,实则骨子里希望“人人为我”的社会里,这种发心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下面... 阅读全帖
x*****2
发帖数: 14
19
今天给大家讲“修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修行,那么修行人这几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 你们徒弟称不称职?“ 修行人”他必须要有一个境界,如果是一个修行人,首先要
对人世间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间发生痛苦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
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时期,要不觉得痛苦,因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你还不是一
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修行人。修行人,首先
要做到不生烦恼,你今天在修行,而烦恼四起,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
,就算烦恼已经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这才能称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
算生起烦恼了,为什么叫就算生起烦恼了,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烦恼障出来时,你
要立刻制止,告诉大家我们在修行中会有一个魔出来,这个魔在佛法里称为烦恼魔,烦
恼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须把这个魔障驱除。如何消除烦恼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
修行人,和别人不一样,不能痛苦,就算痛苦来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
烦恼魔来时,最好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 逆境来时也要平静不起波浪,不管
什么灾难来了,先平静下来,心中不起波浪,其实这就是佛法里讲的...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0
一篇很好的旧文。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8 22:04:26 1999)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修行-很多人都用和种各样的方法令自己觉得自己在修行, 到底如何才是佛法
所言之解脱修行? 个人认为所有的方法都可称为修行, 但是修行有修"世间法
", 和"出世间法"之别.
世间-乃指三界, 即欲界, 色界, 及无色界也, "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必须
依赖肉身才能觉知自我之存在, 故该等众生须极力维持肉身之存在, 由於肉
身须依赖外来物质维持, 故其对於自身及外物欲念极强, 实缘於怕自我之灭
亡也. "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时己能时刻实证无须肉身自我
亦能存在, 故能往生色界获得琉璃之身体(光体), 但色界众生却不能舍其琉
璃色 身而能觉知自我之存在也. "无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
时己实证能舍其肉身及其琉璃体亦能自我存在, 其人亦能物质互变及能化现
肉身, ...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8 22:04:26 1999)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修行-很多人都用和种各样的方法令自己觉得自己在修行, 到底如何才是佛法
所言之解脱修行? 个人认为所有的方法都可称为修行, 但是修行有修"世间法
", 和"出世间法"之别.
世间-乃指三界, 即欲界, 色界, 及无色界也, "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必须
依赖肉身才能觉知自我之存在, 故该等众生须极力维持肉身之存在, 由於肉
身须依赖外来物质维持, 故其对於自身及外物欲念极强, 实缘於怕自我之灭
亡也. "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时己能时刻实证无须肉身自我
亦能存在, 故能往生色界获得琉璃之身体(光体), 但色界众生却不能舍其琉
璃色 身而能觉知自我之存在也. "无色界"-乃指其中之众生, 以往生於人道
时己实证能舍其肉身及其琉璃体亦能自我存在, 其人亦能物质互变及能化现
肉身, 但无色界众生却未能断灭人我之念, 故亦不能出离三界, 世...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别和人争论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9 10:13:55 2010, 美东) 提到:
阿姜查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
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
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
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
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
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
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
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
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
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上汤下...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3
创古仁波切:修行人的八种心障
不利于修行的八种心障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的。这八种心障是由行
者的思考方式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使我们偏离正确修行方式的念头,而错误的
念头会制造修行的障碍,所以,审察自己是否有任何这类错误或缺点是非常重要的。如
果我们能加以辩识,就能将之净除,并免于可能产生的障碍。
第一种心障是对财产或名望、金钱、亲友产生极大的贪执。如果我们非常执着所拥有的
财物,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担忧失去它们,或希望得到更多的财物。贪执财物不能给予心
有关切其他事情的空间或时间,因此它会变成修持佛法的一种障碍。我们会变成萦念财
物的奴隶,而没有时间或机会去修去。如果我们贪爱亲人或密友,随着贪爱的增长,我
们将愈来愈无法离开他们,所花在修行的时间也愈来愈短,最后完全放弃了修行。我们
确实需要一些金钱及财物才能过日子,关爱他人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当我们对人
及事物变得过于贪执时,问题就应运而生。虽然我们依然拥有修行的自由,我们却无法
这么做,因为对人及事物的贪执使我们放弃了修行。因此,贪执变成一种障碍,所以,
行者必须放弃贪执的心。
第二种障碍是行为举止极端不善。具...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行之苦
索达吉堪布
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问题的方式”
,你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那种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肤之痛,深入骨髓。
如果你自认是修行人却从未经历过这些,那么请相信,其实你未曾真正修行过。并非得
到几个灌顶、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所有观念。如果你自认是修行
人却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观念,依旧使用过去的思维方式,那么你只是在假装修行。佛
法从来没有真正触及你的心。
在《教父3》里,一位梵蒂冈教士从水里捞出一粒石子,磕碎它并展示给教父:虽然在
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里面仍旧是干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
过很多灌顶,听过无数的开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块石子一样,只是表面湿润,里面一直
是干的。佛法的甘露从来没有进入你的内心。
很多佛教徒从未感受过修行之苦,那是因为他们从未相信过他们的信仰,他们并不认为
自己在轮回,他们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正在轮回这件事。你想过吗?“你正在轮回”,这
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确认自己在轮回,你有一大堆恶业在等着
清净,如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没有清净完的话,你就可能转生为一只猪,命运完全...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25
宇宙掀起的“当人热”,当人并不是目的,皆因人身与修行的大道连在了一起,人身也
就变得无比的珍贵,随成为了宇宙的抢手货。
宇宙“当人热”背后的“末世修行”
2011年03月07日张杰连
中国有个谚语:盛世藏古董 乱世买黄金,讲的是世人生财保值的应对策略,浅显易懂
,言简意明。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盛世与乱世的交替往复,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人
们在实践中对此一说很是认同。
盛世、乱世的轮转只是世间的常态,这个谚语也只是告诉人们在世间常态中,要保值、
增值自身的利益该如何处理。但是,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灭的周期,人类社会也会有走
到尽头的非常态之时,也就是佛经中所说的末法末劫时期的到来。那时人该怎么办?末
世中的人又该如何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呢?
触及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人类不是已经走入了历史的最后一页,谁也不会去触碰这个
莫大“忌讳”。正如上述的谚语,只谈到了盛世与乱世,其实,完整的谚语还应有关键
的最后一句:末世要修行。
保值人生价值的古训实际有三:“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末世要修行”
难道人类当前正处这个末世之世吗?有什么可以举证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对修炼中的
人来说已经不是个迷,只是红尘...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修行【净元禅师著】
什么叫修行
净元禅师
壹、前言
贰、我为什么要修行
参、我应抱持怎样的心态
肆、如何拣择修行的方法
伍、结语
壹、前言
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行善积德等事联想在一
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里面的意思。修行,应该是一种心性的锻练,
一种透过观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成圆融的、究竟的精神世
界的方式。不论你如何称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论用何法去修行,如它的结果相同
就可以了。
但身为一位修行者,在刚起步之前,必先认清一些基本的观念:
(1).我为什么要修行?
(2).我应抱持怎样的心态?
(3).如何拣择修行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看似易解,仔细研究却又十分模糊,如果不弄明白,一定会陷在
修行的泥沼里,卒至万劫不复。
贰、我为什么要修行
假如一个人生活十分优裕,所求所愿,无一不遂,那他想修行的动机应该是
最少的。因为耽于享乐,不知人生有痛苦,就无法感受修行的重要性。假如一个
人的生活不但贫病交迫、三餐不继、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这人的修行机
会也是很少的。因为食苦成习,已经不以苦为苦,同时日日与生活搏斗,根本自
顾不
a**u
发帖数: 8107
27
☆─────────────────────────────────────☆
runsun02 (runsun) 于 (Sat Dec 12 15:57:41 2009, 北京) 提到:
DHITI
经常有人,甚至是某些佛教徒,经常指责隐居在雨林、山洞、闭关房中的佛教隐修者。
他们指责这些佛教的退隐修行者对于社会有什么贡献?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些社会财富?
应该正确回答这些朋友的是说:这些隐退的佛教修行者,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是一种精
神理想和精神的超脱,并以此清凉来平衡世俗的物欲.他们所创造的是更可贵的精神财富

一般社会上的人不管如果夸耀自己为社会创造什么,但许多其实是为自己的欲望而创造
了什么。其实是为自己的世间名誉、财产增加些什么而已。
例如佛陀,如果他当时没有隐退而修行以获得觉悟的话,世间历史上多的可能只是一个
有作为的国王。
而如现代的玛哈希尊者,他如果没有退隐修行成为一位阿罗汉,世间多的可能只是一个
才子。
如果孙伦尊者没有去隐退,世间则可能仅仅是多了一个农夫。
但他们以隐退和精神实践获得心灵的净化,虽然他们没有制造物质的财富,但他们为人
类社会创造了更伟大的精神...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8

大乘小乘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行为的动机就是发心。在
修行的时候,发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的
过程。
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行,这是下士道人天乘的发心。发善心、做善事,自然会修
得善果,下士道非常强调做人要正直善良,因为这是获得人天福报最关键的要素。为了
自己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而修行,是中士道声闻缘觉乘的发心。为了一切众生究竟解
脱而立志成就佛果,是上士道大乘的发心,也称为菩提心。
人天乘的出离心表现在厌离三恶道的痛苦,希求今生来世得善趣的安乐;声缘乘和
大乘共称为解脱道,声缘乘的出离心表现在厌离轮回的痛苦,希求涅槃的安乐,而大乘
则是进一步认识到轮回、涅槃皆为浮想,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痛苦,由此生起无伪大
悲心,希求所有众生断尽无明、究竟解脱。
皈依后是趋入大乘还是趋入小乘,最主要就是看有没有生起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菩提心以出离心为基础,是对出离心的扩展和深化,不求个人独自解脱,而求众生
解脱;不仅摆脱轮回的束缚,还要出离一切无明执著。因此,认为大乘不讲出离心、学
大乘可以不修出离心是错误的,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无...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9
三殊胜
修持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修行的方法。在修持善法时怎样发心?修法时心是不是被外
缘所转?修法后有没有如理如法回向功德?这些都关系到修行能否成为解脱和成就之因。
行持善法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
失。这三个修法按顺序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其中发菩提心
要贯穿修法全过程。
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
向功德给一切众生。缺少三殊胜的摄持,这四者当中任何一个都能耗尽我们的善根。
一念嗔心能摧毁一千大劫里上供下施积累的所有福德善根,,凡夫遇到违缘,很容
易起嗔恨心,损毁自己的功德,无始以来修法的功德都可能灭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好像都不屑于有耐心,比着看谁脾气大、爱发火。
如果事情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样子发展,马上就急了。大家下意识里都觉得只有事情都符
合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快乐。说实在的,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结果不还是在轮回里不快乐着吗?可见随心所欲并不能保证快乐。既然如此,不称心
如意的时候也没必要大动肝火。
堪布阿琼仁波切在他的大圆满前行讲义里说:有些...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在工作中修行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生活、工作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将修行的时间与生活、
工作的时间分开,抽出时间专门修行,那在一天中也抽不出来一个小时。所以要将修行
和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把修行融入到生活、工作当中。这样修行不影响生活,不耽误
工作,生活、工作也不会影响修行。修行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形式。发心清净,身心
一致,修行、工作两不误,一切都会越来越圆满。
修行就是转念。在工作之前,要观察自己是为了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工作。工作结
束的时候也要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不如法的行为。你可以这样思维:国家是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众生,我的同事和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有缘众生,所以我工作就
是为众生服务,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你发出了这样的心,就是在断除自私自利,
就是修行,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尽多大的能力。把自己的心胸打开,不去看
别人,就看自己。如果你能从内心里什么都不要,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要的时候,你
什么也得不到。人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忍不住、让不了,总计较,所
以心苦、心累,人就会...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31
中国有个谚语:盛世藏古董 乱世买黄金,讲的是世人生财保值的应对策略,浅显易懂
,言简意明。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盛世与乱世的交替往复,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人
们在实践中对此一说很是认同。
盛世、乱世的轮转只是世间的常态,这个谚语也只是告诉人们在世间常态中,要保值、
增值自身的利益该如何处理。但是,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灭的周期,人类社会也会有走
到尽头的非常态之时,也就是佛经中所说的末法末劫时期的到来。那时人该怎么办?末
世中的人又该如何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呢?
触及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人类不是已经走入了历史的最后一页,谁也不会去触碰这个
莫大“忌讳”。正如上述的谚语,只谈到了盛世与乱世,其实,完整的谚语还应有关键
的最后一句:末世要修行。
保值人生价值的古训实际有三:“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末世要修行”
难道人类当前正处这个末世之世吗?有什么可以举证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对修炼中的
人来说已经不是个迷,只是红尘俗世的人受到固有观念的束缚还不愿意认真思索,或许
接踵而至的是,会有更多的人大梦方醒。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所有著名预言,写到人类的这个时期就统统的嘎然而止了。如果不
是这些古人串通好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2
大宝法王:压抑情绪和烦恼,不是修行
摘自2014年法王教授《大手印禅修》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
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
苦」,当心中过于痛苦时,就以修行来压抑等等,这些也都是对于「修行」的误解。
「压抑」并是不正确的修行方式。作为修行人,也还是会有生气、嫉妒等情绪,会有贪
心等等烦恼生起的。
但旁人会说:“你都是修行人了,怎么还会生气呢?”这种问法,就如同认为「修行人
不可以生气」一样,让行者也会因此有「必须压抑」的感觉,觉得“我不应该生气,不
可以烦恼”,并对于「自己还是有烦恼」的状态,觉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可告人
,只好装模作样,结果外在看起来很平静,内心却充满烦恼。
这种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久而久之,是会憋出病来的,哪天暴发出来时,是
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并非硬生生地去压制住情绪,那样是没有用的。
我个人有一个经验分享。由于我被认证为噶玛巴,大家都会想说,我是噶玛巴,觉得我
好像是佛、是神,因此应该完全没有情绪、烦恼,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气的话,他们大
...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2988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Lostatlantis (馥笙),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修行与修身养性 —— 摘自 林清玄“平常心有情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0 11:59:14 2010, 美东)
当一个人刚开始进入修行之道,还很狂热的时候,他会有很多的话要讲,有很多的众生
要度,就像要赶快把不喝水和不吃草的牛赶去喝水和吃草,如果不这样,就会觉得有愧
于做一个修行人。但是时间一久就会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急切,没有什么特别急切的
法,也没有什么特别急切的众生要度。
释迦牟尼佛将要圆寂的时候讲过一段话,他说:“我这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事实上没有
说过一次法;我这一生度过很多众生,事实上没有一个众生可度。” 我读了以后觉得
心有戚戚焉。真的,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法可讲,没有什么众生可度
。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会劝别人说:“你要修行,你要吃素,你要做东做西,你要每天念佛一万次
。” 可是却很少去照顾自己的心。这样子久了以后,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心跑到外面去
,而不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Wed Aug 3 14:48:11 2011, 美东) 提到: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我们的寺院旁边有个道观,桃园观,出家前我去那里转悠过。觉得道家的气质非常好。
有时候在寺院里也听一些师兄弟们说起道家的修行方式,很好奇,他们中有的了解
的还很深,常常告诉我一些基本常识,读《道德经》以及儒家的经典,发现至少在一个
阶段上,各家都是相通的,都在讲述一个道理,但终极目标有差异。
宗教事务以前由统战部门管理,现在好像划归民政部门管理,设有民族和宗教事务
管理办公室,这个机构在2010年组织了创建和谐的活动,让各宗教之间进行交流。
那天早上,寺里派出了六名僧人,一名居士,旁边的桃园观的张道长搭我们的车,
去北京市海淀区基督教堂,参访那里的宗教活动。
张道长穿着很传统的道士装束,别着发髻,很有气质,也不多话。按戒律,比丘出
行,三人以上就要排队,一下车,前面五个比丘就整齐地排成队,我是沙弥,也整齐地
跟在后面,张道长走在我们身...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戒律与修行的关系 ZHUAN
戒律与修行的关系
在《如何选择明师》那篇就已经谈到了关于戒律方面的重要性。末法时期除开吃素,没
有修行可言;除开吃素,没有戒律可言;除开戒杀,没有人性可言。所以不教人吃素的
明师免谈;不讲戒律的明师,一定不是明师。这是个试金石。
我们张着一个嘴说修行,就是要修改我们的行为。要修改我们的行为,可是从哪里修
起?用什么来修?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我们的孩子上学校去学习,老师不仅要
教给他知识,还要教给他《学生守则》,要告诉他学校有学校的纪律,课堂有课堂的纪
律。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知不知道国家有法律?工厂乃至家庭都有纪律。佛门把
纪律叫戒律,怎么可以不持戒?法律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起到一个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规范大家的自我追求,使之服从于一个整体利益,使社会安定、团结、和睦、向上。
如果都是我行我素,社会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佛门的戒律尤为严格。它是从我们的心性着手,让我们自愿地规范自己,不是别人强
加给我们一个什么。国家的法律是强加你接受,你违背就制裁你。在僧团,如果我们违
背了戒律,也是要受制裁的。但是今天大家都是在家里修,有很多人也知道戒律重要,
到庙里找一个师父,皈依,领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hu May 24 22:35:36 2012, 美东) 提到:
开个贴收集一下。
正统的也好,旁支的也好,巫术的也好,学院的也好。希望都来分享一下。
东方的,佛阿道啊什么的,大家多少都有了解和耳闻。那西方的体系呢?
假定是 - 东西方都是有过修行方面的圣人地,那么,自然历史上应该有他们留下的道
统的痕迹。也许,这痕迹已经很淡了,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很多东西不能平民化...
俺是研究过一些,但是总觉得有些东西已经湮灭在历史里了...
☆─────────────────────────────────────☆
leonana (Nana) 于 (Thu May 24 23:44:44 2012, 美东) 提到:
不是很了解,知道点基督徒的“灵修”,我觉得其实就是打坐的村野阶段
☆─────────────────────────────────────☆
waving (如果没有如果) 于 (Fri May 25 09:15:46...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37
别解脱:居士戒 八关斋戒 出家
居士戒
修行的方法很多,但基础是戒律,根本也是戒律。无论修什么法,都要以清净的戒
律为基础。戒律就象树木的根,树根长得好, 树干肯定会生长。有了戒律,功德自然会
增长。
皈依以后成为佛弟子,具体而言,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四众弟子分别为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和在家女众。
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在家人受居士戒,否则很难得到菩萨戒、密乘戒。能够
守出家戒的话,最好守出家戒,守不了出家戒,应该守居士戒,那怕只守一条。
末法时期众生贪嗔痴烦恼粗重,守戒很难,但功德也大。释迦牟尼佛说过,末法时
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比佛陀在世时守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的功德还大;以三
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不如在末法时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
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即使只受一条居士戒,在不破戒的前提下,即使没能精进修行
,最迟也会在贤劫第五佛弥勒佛示现成佛后出世转法轮时,成为首批眷属而从六道轮回
中获得解脱。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来世往生到了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修行密法成就了
,即身成佛,怎么还会成为弥勒佛的眷属呢...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8
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希拉,
也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
往昔释迦佛等曾作过授记,当巴桑吉尊者是弥勒佛的补处法王子,将来成佛号狮子佛。
为了利益众生,曾在印度多次受生,此生转世为七世大菩萨,约于公元八世纪降生于东
印度,曾五度进藏,兴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扬《息结般若能断教授》并创立息结
派,度化了无数众生。
尊者曾对弟子说:“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
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摩尼宝自己已原有
,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
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摘录尊者到汉地的事迹:
随后尊者又给多康上下部的众生,各各开示了相应的法,将他们安置在成熟解脱道上后
,就到摩诃支那(汉地)去了。
在往支那五台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手里拄着拐杖的文殊菩萨化身的老仙人,对当巴桑
吉尊者说道:“在印度金刚座有《尊胜陀罗尼经》,你需在今天取回来,这里在闹瘟疫
,必须在今晚息灭瘟疫。”尊者答说...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修行危害最大的是什么?
对修行危害最大的是什么?---索达吉堪布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
我们独自来到世间,从母胎里出生时,与骨肉本是连在一起,可是死后也得各自分离—
—在尸陀林中,头、四肢、身肉一一地割下来,骨头被全部砸碎,最后整个身体东离西
散、四分五裂。既然与生俱来的骨肉尚且有支离破散的一天,个体相异的亲友就更不用
说了。
很多人对感情非常执著,希望与喜欢的人永远不分开,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平时发愿也
是:“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秒死。”实际上,即使两人一起
死,死后也会随各自业力而在中阴长道中分离。世间上的很多观念,都是颠倒的邪念,
完全不符合实际真理。
在修行的道路上,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
的亲人才可怕。”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人与非人的外在袭击,可以
通过念咒语、依止正知正念来遣除,然而亲朋好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离开这个道场,他不
一定会言听计从。但若亲人打电话哭诉:“我身体痛得不行了,你可不可以回来照顾我
?”他可能就不得不...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40
依靠闻、思、修行的智慧超越轮回---索达吉堪布
一、闻慧;二、思慧;三、修慧。
智慧度,与前五度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认为,只要有智慧就够了,不必积累世俗资粮;
有人只重视世俗资粮,忽略智慧,其实这都不合理。萨绕哈巴说过:“离悲空性见,非
获殊胜道;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因此,对于真实的解脱而言,智慧度与前五度
,二者缺一不可。
对此,有些经典也以眼目与双足为喻:只有眼目而没有双足,则到不了目的地;只有双
足而没有眼目,则不知方向。智慧如眼目,五度如双足,也就是说,只有智慧而不修五
度世俗资粮,则不能到达彼岸;只修五度不修智慧,也无法获得涅槃。因此,只有二者
双融,才是真正的殊胜之道,也是智慧与方便双运。
可能是前世串习不同的缘故吧,有些人只喜欢空性,一听《中论》、《入中论》就感兴
趣,但听到《前行》、《藏传净土法》就兴致全无:“我只想听空性,加行修不动。”
但有些人正好相反,一听空性,就有点“高山反应”,云里雾里的:“我还是念咒吧,
我就喜欢布施、持戒,光发心多好啊!”昨天有个人听完《释量论》后,说:“这一堂
课,我都念了‘超越轮回的心咒 ’,非常感谢您!”(众笑)
但实际上,智慧和...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2988
41
当一个人刚开始进入修行之道,还很狂热的时候,他会有很多的话要讲,有很多的众生
要度,就像要赶快把不喝水和不吃草的牛赶去喝水和吃草,如果不这样,就会觉得有愧
于做一个修行人。但是时间一久就会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急切,没有什么特别急切的
法,也没有什么特别急切的众生要度。
释迦牟尼佛将要圆寂的时候讲过一段话,他说:“我这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事实上没有
说过一次法;我这一生度过很多众生,事实上没有一个众生可度。” 我读了以后觉得
心有戚戚焉。真的,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法可讲,没有什么众生可度
。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会劝别人说:“你要修行,你要吃素,你要做东做西,你要每天念佛一万次
。” 可是却很少去照顾自己的心。这样子久了以后,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心跑到外面去
,而不是在修行。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号称修行的人,他们的心都是在外面。如果你
的心真的在里面,你就比较不会在意要去说什么法,或者要求度什么样的众生。
最近几个月我很倒霉,要很多报纸和杂志不知道为什么都拿我当箭靶。我一向都不在乎
别人怎么讲我,批评我。可是很多读者却很热心,只有哪里有人骂我,他们就...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2988
42
摘自:20101107丁师禅院对话视频5 文字记录 五乐(无悦)
时照:老师,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修行和生活是两回事。修行一定要在深山老林里才能修
成。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丁师:远离人间的修行,不是真修。
时照:那么我们如何能在生活中如理如法的修行?
丁师:如果知道修行到底在修什么,就很好理解了。修行,不就是修的一个心嘛,一心
干当下的那一点事就是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吃饭一心吃,走路一心走就是了。当你写
文章时,站在那篇文章上,想像的一切都不为过。当你不写文章了,想的一切的事,即
便是再好的事,也是不对的。因为你没制心一处,就这么简单的事。没有事了,就这么
一坐,不再胡思乱想就可以了。所谓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这颗心,让自己的心无欲,有
事只管当下,制心一处,把心放在要干的事上就可以了。这就是佛法运用到生活中来了。
时照:老师,大家说佛法佛法,那佛法指的是什么呢?
丁师:降伏自己的心,制心的过程就是佛法,让自己的心能不动就是佛法,心无挂碍就
是佛法。有别于当下的所有这一切事都不是佛法,
时照:离开当下想修行的法,都不是正法。
丁师:是的。正邪以什么为标准?就是以一心为标准!只要让你降伏其...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嗔痴烦恼。因此,若能做到烦
恼不生起,便不用著意于修行的细节,这种以目标为本而提倡“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
行的见解,本来是合理的:然而若错解烦恼的定义,则会衍生流弊。
有一个譬喻,说把欢乐带给他人,就像向人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一身香气,让自己生
活在愉快的氛围之中,所以弥勒菩萨亦以大慈兴乐作为其修行法门。然而,有一种狭隘
的看法,认为能不动嗔念、保持心境愉快,就等于不起烦恼、就不用修戒定慧,却是一
种谬误。
诚然,若动念起嗔心,是烦恼的表现:如能为周遭的人营造愉快的环境,则是一种功德
。可是,这种看法只讲求不起嗔烦恼,而忽略了贪、痴烦恼。若只需心境愉快、嗔心不
起便算是修行,则悉达多太子在宫廷中已过着这样的生活,何需舍弃王位、过六年的苦
行生活呢!
在佛世时,有一种思想,不相信有来世,认为人只有一生,应尽量的享受,才不枉此生
,佛陀指出这种想法没有考虑因果业力,是一种断见。所以“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不单指嗔烦恼,还包括不起贪烦恼和痴烦恼。如果放纵自己的行为,只求一己的顺
心而任意行事,甚至引导他人过放逸生活,还以为这样就是不起烦...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27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chanworld (chanworld), 信区: Wisdom
标 题: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1 22:17:37 2018, 美东)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2018年11月04日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美国佛教会庄严寺由开印阿阇黎主持的四念住禅七。宏伟的
大佛殿和菩提大道,别致的观音殿与和如图书馆,以及美丽的七宝湖,在这个庄严的佛
教道场,我常常有回家的感觉。庄严寺方丈慧聪大和尚是我的皈依法师,美国佛教会会
长尊者菩提比丘曾就巴利佛经的翻译施教于禅世界的中文译者,而这次主七的开印阿阇
黎,兼通北传和上座部佛学,深入经论和禅修,为我辈学人所敬仰。这次上座部风格的
禅七,其教法追随南传佛教的风范,与北传中国禅宗的方法和道风十分不同,令人向往。
禅七的安排包括了开印阿阇黎的四念住的禅修教导和开示,以及关于正见和邪见的充满
学术气氛的研究探讨。每天有禅真法师主持的上座部早课和瑜珈放松,而大多数时间是
分段的密集禅修实践。庄严寺的常住法师包括尊者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坚持打坐修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qxc (法界闲人),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如何坚持打坐修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4 03:04:43 2013, 美东)
很多人好像都有这这个发心不行, 不能坚持打坐, 三天打鱼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根
据自己的体会看法是这样的。
这事情强迫是很难的, 就和戒毒一样 -- 据说开始的痛苦期过了, 其实物理上痛苦
是可以强行截断的。 但是问题是戒毒为什么这么难? 据说就是因为心理习惯 -- 你
拒绝一次可以, 但是如果有个东西每天没小时都来搞你一下, 就那么一小下, 时间
长了就难了。 所谓一时英雄易, 长久英雄难。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和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什么关系呢? 修行也是个习惯。 不修行, 到处耍,或者
就是发呆, 也是个习惯。 而且后面这种习惯是我们非常习惯的, 你要逆行, 而且每
天逆行强迫自己, 非常不容易。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一旦有了逆缘(包括生活非常快
乐充实这种修行的逆缘), 打坐就去天外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还是养成习惯。 如果打坐成了习惯,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坚持打坐修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qxc (法界闲人),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如何坚持打坐修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4 03:04:43 2013, 美东)
很多人好像都有这这个发心不行, 不能坚持打坐, 三天打鱼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根
据自己的体会看法是这样的。
这事情强迫是很难的, 就和戒毒一样 -- 据说开始的痛苦期过了, 其实物理上痛苦
是可以强行截断的。 但是问题是戒毒为什么这么难? 据说就是因为心理习惯 -- 你
拒绝一次可以, 但是如果有个东西每天没小时都来搞你一下, 就那么一小下, 时间
长了就难了。 所谓一时英雄易, 长久英雄难。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和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什么关系呢? 修行也是个习惯。 不修行, 到处耍,或者
就是发呆, 也是个习惯。 而且后面这种习惯是我们非常习惯的, 你要逆行, 而且每
天逆行强迫自己, 非常不容易。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一旦有了逆缘(包括生活非常快
乐充实这种修行的逆缘), 打坐就去天外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还是养成习惯。 如果打坐成了习惯, ...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48
皈依:皈依 戒杀茹素 祈祷 善良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
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修持
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
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昔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
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
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
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
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
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
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做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开示:
修行一定要有目标与方向,要有方式方法,并且要有把握。最好对即身成佛有把握
,最起码也要对临终往生有把握,不能糊里糊涂地盲目修行,不能欺骗自己。但我发现
很多人学佛都是不伦不类的,说没信佛也信了,说信佛了也没真信。

信佛,是要信佛讲的这些道理。最基本的道理都没弄明白,一点佛理都不懂,还天
天拜佛、念佛,这根本不是信佛。看似佛门弟子,实际上却不是;说不是佛门弟子,看
上去却也像是。说学了也没学到什么,说没学也学了一点;说修了还没修,说没修也修
了。每天都上早晚课,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也念了很多咒语、佛号,每天忙忙
碌碌,但相续一点变化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不能这样修行!信就要好好地信
,学就要好好地学。若不信,就干脆别信,干脆别修,不要用佛法来造业,否则罪过非
常严重。

以前那些高僧大德是怎么修的?就是观察自己的相续。相续中生起一个善念,就放
一个白豆;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一个黑豆——这样观察相续,每个起心动念都不错过!
刚开始黑豆多,没有几个白豆;逐渐的黑豆、白豆一样多了;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
了。这个时候已经成就了。这样修行非常扎实!...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做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修行一定要有目标与方向,要有方式方法,并且要有把握。最好对即身成佛有把握
,最起码也要对临终往生有把握,不能糊里糊涂地盲目修行,不能欺骗自己。但我发现
很多人学佛都是不伦不类的,说没信佛也信了,说信佛了也没真信。

信佛,是要信佛讲的这些道理。最基本的道理都没弄明白,一点佛理都不懂,还天
天拜佛、念佛,这根本不是信佛。看似佛门弟子,实际上却不是;说不是佛门弟子,看
上去却也像是。说学了也没学到什么,说没学也学了一点;说修了还没修,说没修也修
了。每天都上早晚课,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也念了很多咒语、佛号,每天忙忙
碌碌,但相续一点变化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不能这样修行!信就要好好地信
,学就要好好地学。若不信,就干脆别信,干脆别修,不要用佛法来造业,否则罪过非
常严重。

以前那些高僧大德是怎么修的?就是观察自己的相续。相续中生起一个善念,就放
一个白豆;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一个黑豆——这样观察相续,每个起心动念都不错过!
刚开始黑豆多,没有几个白豆;逐渐的黑豆、白豆一样多了;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
了。这个时候已经成就了。这样修行非常扎实!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