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佛法究竟是什么,宗教,哲学,神学,文化,抑或都不是?
相关主题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2013年贺岁祝福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转载)
關於<雙修>的問題《什么是密宗?》
上师行持菩萨行过程中,弟子加入其中可获得什么?什么是密宗?
法和教应该是不同的吧菩提心略修法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密宗的独特观点:净观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
《密勒日巴尊者传》:荨麻度日,艰苦修行Re: 再请教 oneac 兄几个问题
關於<雙修>的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zt密宗的诛杀法——揭密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顶礼阿弥陀佛时的观想要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师话题: 佛法话题: 没有话题: 教法话题: 众生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
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
。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握着茶杯。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所发展出来的,是人造的,但佛法并不是
人造的。当然,就相对的教法来看,它是由佛所说的,可是由绝对的教法来看,佛法不
是佛说的。
这个时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么,而不在乎佛法是什么,就像人们在乎茶杯,而
不管茶的内容,所以大家探讨红帽系、黄帽系如何做大礼拜,尽把重心放在人们所创造
的事务上。
在日本,我们看到眼睛细细、肚子大大的佛像;在印度,看到腿长、身体长、鼻子
挺挺的佛像;在阿富汗,看到有胡子、有胸毛的佛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佛像最接
进实相。真正的佛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除非他自己已经成佛。当然,佛也没有告
诉我们,他决定要像日本的佛、印度的佛、还是阿富汗的佛。所以,不要这么在乎文化
的差异,虽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就像茶杯可以让我们喝到茶一样,但更重要的是,知
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是不是一种宗教?一般的宗教相信宇宙存在一个创造者,以此来检视佛教,正
如一些佛学大师所言,佛教并不是宗教。虽然,佛教徒相信有神,但神也是六道轮回的
一种型态;神,并不是创造者。不管是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相信宇宙是由众生业力
扭结而成。
那么佛法是不是一种哲学呢?哲学是由人类智慧所创,以此定义来审视佛教,佛法
也不是哲学。那么佛法是什么?佛法是佛的教法,包括一切究竟的真理。若不了解佛法
的真义,每天只是念诵、修行,就不算真正跟着佛的教法而行。
一般人以为,学佛是一种自外于日常生活的状态,这是错误的。佛法就是生活,佛
法就是把生活真实状况说出来的教法。因为我们不了解实相,即使修行了很久,也没有
修成;就像我们修财神,修了半天仍然贫穷;就像我们灌了上千个顶,却没有培养出一
丁点善的品质。
也许我们曾经做了个怪梦,就认为这是受到某种灌顶或加持的结果,如果只是放在
心里,当然没有关系;但一般人绝对不会把它放在心里就算了,一定会到处嚷嚷。其结
果是让周遭的人嫉妒,为何只有少数人有此梦境。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在家人”身上
,“出家人”亦然。当我们在路上碰到一个疯疯颠颠的计程车司机而心生不悦,那就表
示以前的修行对我们并没有帮助。
另一个问题是时下认为修行一定要设佛堂,然后坐在禅垫上,每天花一个小时,甚
至更长的时间来修行。或者有些人做“无我观”,以减轻自己的我执,一上座就想,今
天“我”上座、今天“我”做的很好、今天“我”修得很高兴,这种“无我观”不但不
能减少我执,反而会使我执更加坚定。
一般情况是每天都花一个小时修行,用力看着上师,盯着佛像,闭着眼睛专心持咒
,但修完之后,就把上师、佛堂关在门后,心中再没有上师、没有佛,于是所有的贪嗔
痴慢疑都起来了,我们如何认为,一个小时可以对抗其余的二十三个小时呢?
当然,在上师面前发菩提心、修行也是很好的。透过这些修持使自己平静、快乐也
不错,但是,在佛堂外呢?有疯疯癫癫的计程车司机、有坏人、有和我们吵架的人,种
种状况无不刺激我们升起忿怒的情绪。
所以,一个人应该对我们周遭的事务敏感、关心,应该有好的发心(菩提心),应
该是出于自发的,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自发的去做任何事,我们像个小孩,被父母、被
社会影响,被人用汤匙一口口喂食长大。就像大家高高兴兴地“一起”吃饭,这是代表
一个好的社会,应该一起用餐。但有什么理由告诉我,为什么大家可以“一起”用餐,
却不能“一起”上厕所?在社会的观念里,身为一个绅士淑女就是如此行事。所以我们
依照“定律”生活,接受社会的规范,从未以自己的方式来决定前途,我们的生命是如
此受到众人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见容于社会中。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欺骗。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应世出生,他选择诞生在印度的第二个阶级——皇室,
以获得度化众生所需要的尊敬与地位。当他出生时,有一位星相算命家预言:“此儿若
能从尘世中出离,将成为佛;若留在尘世中,将成为万王之王(kingoftheking)”。
国王为了避免释迦牟尼佛抛弃王位,用尽各种方法欺骗他,当然释迦牟尼佛还是发现了
人生的苦,亦从车夫口中得知,即使贵如国王也不可能避免老病死。这使释迦牟尼佛产
生强烈的出离心,当夜便舍弃一切离家苦行。最初他追随印度苦行僧的教法历经许多苦
修,后来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才到菩提迦耶,最后在菩提树下得证成佛。成佛后,释迦
牟尼佛并不希望将此体悟宣扬(有些教法无法以言语描述),希望继续在定中修行,在
帝释天王与大梵天王的祈请下,释迦牟尼佛才在鹿野苑传下了第一个教授(佛陀共有三
次传法)。
佛陀所宣说的第一个教法就是——“要知道痛苦”,这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可惜现
在有许多人都不重视它,只对大圆满、大手印及金刚乘所作的广告有兴趣。了解痛苦,
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为了离开这痛苦的六道轮回,才有修行佛法的必要,这就好像犯人
知道监狱的痛苦,想离开是一样的。如果不觉得监狱是痛苦的,就不会想离开,而我们
就是身在轮回的监狱里。
四加行也是要我们知道痛苦、了解痛苦。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错将痛苦当成快乐,
如果我们检视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不管是地位、权力、金钱、豪华或奢侈,其实没有一
件是快乐的。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是最大的痛苦,只是我们不了解;当我们还
是小孩子的时候,无齿无发,在地上爬来爬去,长大之后拥有年轻、美丽与健壮,老了
以后皱纹满布、头发稀疏,这些事都变了,我们却还以为自己跟以前一样。为什么会忽
略这些痛苦?因为我们有野心,以为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不再痛苦。
真正的情况是,痛苦不断,想除掉痛苦的心也不止,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这
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上,当我说“希望明天能见到各位来参加法会”
时,大家都理所当然地应允,因为我们下意识认为今晚我们不会死,但我们凭什么认为
明天还会活着?在我们的周遭,有许多足以致命的因素。当因缘成熟时,一张纸也可以
杀人,甚至是那些我们可以维持生命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同样也可以夺人命,食物
、空气、水亦是如此。在这个瞬间,有很多人正在生死边缘挣扎,有些人快渴死了、有
些人快淹死了;有些人正处于快乐、有些人正处于痛苦;有些人正以数百万元换取少许
的食物、有些人正以数百万元从事减肥,而你无法告诉我,是节食痛苦,还是饥饿痛苦
。其实,两者皆痛苦。
问与答
问:四加行是消除业障,还是为了增加修行的痛苦?
答: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四加行,佛从没有教过四加行吧!密勒日巴也没有修过四加
行!许许多多大成就者,像帝洛巴、那洛巴也没有修过四加行。虽然他们都没有真正修
过四加行,但他们确确实实做过上千次的加行。
“加行”是什么?是忍耐。使人坚定是很重要的,在理论上,一切都是本性清净,
无差别的。这在口头上谈得容易,但实际上我们并未真正去了解。如果我们用头去撞墙
,即使不小心撞到了,也会原谅自己。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会有敌人?因为有我,如果
世界上没有我,就不会有一个“我”的敌人存在。就像撞墙头会痛,是因为我们有头的
缘故。
加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坚持、忍耐。喜欢的就去做,那么和我们以往所造的业有什么
不同?喜欢杀人就去杀人、喜欢追求感官快乐就去追求、喜欢灌顶就去灌顶、不喜欢这
个上师就赶快换一个上师,所以我们常说这是“以前的”,以前的上师、以前的丈夫、
以前的太太、以前的女朋友……。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被宠坏了。对一个这样被宠坏了的自我,难道不应该去调
整、不应该去忍耐吗?这就像一头牛站在悬涯边,因为无知而不知闪躲走避。当我们告
诉它种种危险牛听不懂,所以不会走开。但如果我们鞭打它,牛就会走开,这就是忍耐
的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对许多人来说,修四加行是一件挺愉快的事,而且大家还把它
视为一项运动,可以减肥、可以锻炼胸肌,可以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止高血压,做完一
百个大礼拜会让人感到身心舒畅。如果是以这样子的心态来修四加行,即使修一百万次
,也不算是加行。
问:在哪里训练忍耐?
答: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我看你很喜欢做大礼拜,不喜欢静坐,那
么我会要你静坐,一个大礼拜也不让你做。现代人的悲哀是,上师和弟子之间都没有足
够的时间去互相观察,所以上师并不知道弟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问:忍耐是为了消业障?
答:是的,忍耐是为了消业障。消什么业呢?就是清净那个被宠坏的心,清净那个
想做大礼拜的欲念。从印度大成就者的传记可知,帝洛巴从没有教那洛巴四加行,帝洛
巴是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者,他叫那洛巴去城里偷汤,那洛巴遵守上师的命令,结果被人
逮到,给狠狠的揍了一顿,回到上师处所,也因为没有偷到汤,又被上师狠狠揍了一顿
。帝洛巴不像我们一样,给那洛巴上千个灌顶、上千个教法,他只是给他上千个苦行,
训练他的忍耐。忍耐(坚定)是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的,对一个人有意义的忍耐,对另一
个人未必有用。
问:如果上师不在身边怎么办?怎么判断该不该忍耐?
答:上师不在身边,就是一种要忍耐的状况。
什么是“上师”?上师就是告诉你本来面目的人。
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和结婚不一样(倒有点像恋爱),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上师和弟
子间该如何如何。上师和弟子间有宿世业力的牵引。如密勒日巴尊者在跟随马尔巴之前
,向卓千喇嘛学习,他是一个教大圆满的上师。他说“这是最殊胜的法,如果你早上听
闻,就可以早上成就,如果你晚上听闻,就可以晚上成就,如果你是最上根器的弟子,
你可以在听闻的当下成就”,他给过密勒日巴这些重要的法,可是密勒日巴从山洞中修
行回来却没有太大的觉受。当他告诉卓千喇嘛这个情况时,卓千喇嘛推荐马尔巴上师,
密勒日巴一听到马尔巴之名,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这就是一种有缘的示现。最初的相
见,马尔巴是以农夫之姿出现,他要密勒日巴把田耕完、把酒喝完才带他去见马尔巴。
密勒日巴虽然不知眼前的农夫就是马尔巴,但他见到农夫时,仍产生乐的觉受。当然马
尔巴并不像卓千喇嘛一样,给密勒日巴很高深的教授,而是无数的苦行与磨难,经过几
年的折磨都无法动摇密勒日巴对马尔巴的强烈信心,最后马尔巴将密勒日巴的自信引出
来,这就是上师。
上师不一定是一位非常高的喇嘛,高低并不能帮助我们成就;上师也不一定得年高
德绍,白发和皱纹也不能帮我们成就;有时候上师会隐没在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以极
卑贱低下的样子出现。在白教中堪称是最伟大的传承之父之帝洛巴,他只是一个渔夫,
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坏渔夫,因为他老是不等鱼死掉就把它们吃掉。萨迦派的传承之母是
毕瓦巴,一个醉鬼。只有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身上闪闪发光的上师。
问:为什么上师要示现这些奇奇怪怪的相?
答:有些人认为佛给了八万四千个教法,不是把人都给弄糊涂了?因为人有八万四
千种烦恼,所以佛用八万四千种法门对治。你想想看,如果一个医生不管你生什么病,
都给同样的药,你会感觉如何?
举例来说,在对治“贪”的问题上就有许多不同的教法,小乘提出“不净观”,大
乘在不净观上再增加“空观”,金刚乘提出“无二教授”。以前有一位和尚将不净观修
得很好,也获得大家的赞赏。文殊菩萨为了要试探他的功力,便化身成一位非常美丽的
小姐来引诱他。最初他不为所动,但他的对手(文殊菩萨)实在太强了,知道各种引诱
人的怪招(如果文殊菩萨不知道如何引诱人,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人会引诱人了,因为他
是智慧之主),慢慢的和尚把持不住,干脆站起来跑出去,文殊菩萨也跟在后面紧追。
一个不小心,和尚摔了一跤,他心想“完了”,担心美丽的女子靠近。结果什么事也没
发生,他紧张地向后看,却见美丽的女子碎成千片、消失,最后化成文殊菩萨。以小乘
的观点来看,和尚的不净观修得很好,但他应再加上“空观”。金刚乘的教法有些类似
,但更微妙;“她漂亮”,是一种概念,“她丑”,也是一种概念,真正的事物是一样
的,不需要去抛弃,也不需要去攫取,因为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平等的。
佛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法。小乘是比较小的车乘,给求自己解脱的人,大乘
是比较大的车乘,给求众生解脱的人,我们无法判断哪一种教法比较难得可贵?两种都
是佛的教法,同样难得可贵,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动机”。
问:生命是如何形成,如何进行的?不同型态的生命从何而来?
答:我们可以从轮回图来了解。轮回最外围是由一个死神所控制,中间有六道,天
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佛法相信有不同的宇宙存在,即使在
同一宇宙中,也有不同的星球存在,因此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佛来度化众生,六道中也
有不同的佛存在,目前我无法将六道生活的情况展现在大家眼前。
每一道对明和时间长短的感觉(认知)都不同,例如饿鬼道的众生对冬天的太阳感
到冷、对夏天的月亮感到灼热;有些动物一辈子没有看过自己的身体、没有见过日月;
地狱道的众生则随时处于火烧、滚水及地裂的痛苦中;修罗道则时时战斗与妒嫉之中;
天道应该是最快乐的,他们有“全知”的智慧,但心意总是东奔西跑,无法专注,在死
亡前七天可知下辈子投生所在而造成极大的痛苦。时间也是一样,人类的一年,在地狱
道也许只是一天。
要看真实的六道,也许我无法展现;但在心里,我们都知道它确实存在。印度寂天
大师曾说——“六道不离本心”某些人现在很快乐,好像快乐了一整年,但事实上只有
一个月得时间。不管在哪一道,都免不了受死神的控制,不要以为死神是有三个眼睛的
怪物,因为大家怕死,就把他丑化,所以我们不会看到有人把死神画得很美。
在中间有三种动物,分别是猪、鸡、蛇,表示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脱离不
了忿怒(蛇)、愚痴(猪)、贪婪(鸡)的情绪。此外,还有两个动机,好的发心,有
善业,会投生到善道,不好的发心会造恶业,投生到恶道。在六道中有三善道与三恶道
,所谓的善恶与好坏,只是比较上的差别,并不是究竟上的差别,不表示成佛,所以不
管是在善道或恶道,都离开不了贪嗔痴的控制。但不要误会自己是由猪鸡蛇变来的,这
只是一个象征。为了表示善道,在右边画上白色的部分,为了表示恶业,在左边画上黑
色的部分,在善业的部分是头朝上,在恶业的部分是头朝下。
目前我不准备谈地狱道的情况,因为大家在人道就已经够苦了。不过一般来说,下
面有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共十八个地狱。中间是大威德金
刚,有人恨他,称他为死神、地狱之王,有人喜欢他,称他为天王。但他什么也不是,
他是每个人业的力量,真正审判你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业在欺骗你。如果有好的业
就会生在善道,如果有不好的业就会生在恶道。不过,佛菩萨也很慈悲,会到地狱救度
众生。如果我们的业是由强烈的嗔恨心所引发的,那么就会投生到地狱道里。
问:我找不到心,没有心?
答:是谁在找心?是谁在感觉?
问:无心是本体,谈无心是把心放到另一个主体上?
答:那你现在又有心了?
问:刚才是说对自己无心,但对别人仍有心?
答:你像杯子一样无心,你成佛就不是你成佛了。
问:对自己无心是不执着,还是因为把心放在众生上?
答:如果你已无心,又如何将心放在众生上,为众生做事?你不能用你没有的东西
去做事,你的第一个问题已经证明你无心了。当有一个概念,一个觉知时,就表示有一
个主体在感觉;你没有耳朵,就无法听,耳朵是主体,你有耳朵,你就是觉知的主体,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听到我,这就是你的觉知。你第一次见到、听到我是在何时?
答:今天见到,昨天听到。
答:过去你从未听过我,对你而言,我并不存在,现在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你也已
经看见过我了,所以现在你可以揣想我过去的样子,我的所做所为;甚至你可以认为我
是魔鬼,会吸血、伤害人,你也可以认为我是佛,可以加持你、让你成佛,但这些都只
是概念。
问:现象是真?还是假?
答:我站在你的面前,你认为我是好的坏的、真的假的,都只是你的觉知,真正的
我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变。超出好坏之上的状态才叫做空性,现象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那是你给的定义。就像我们认为大便是脏的,但自己的大便却比别人的大便香。
问:修行是净化我们的思想?
仁波切:所以修金刚乘要观想,观想我们的身体不净。你怎么做观想?你观想过哪
些本尊?
师兄答:药师佛。
仁波切:你现在“看”我,事实上你是在“观想”我。因为我们有个坚固的念头,
认为这是“看”,这个身体是真实的、可以和他说话、可以触摸到,但如果你对观想也
同样用这样坚固的想法去做,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和药师佛说话,可以摸到他,以后也不
必上医院了。
问:是不是最后还是要把这些都空掉?
仁波切:对。观想是把不净的习惯去掉,如果你是迷信的人,说昨晚床前有个鬼,
要请我修法解决,那么我只会在绳子上吐点口水(其实什么也没做),你把绳子带在身
上就可以睡得安稳。为什么?就是因为观想有效。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坏的人,慢慢
把这种概念发展出来,而不要老是在发展“自我”,这样就可以转化出比较好的习惯,
最后再把好的及坏的习惯都丢掉。成佛就像一条船,到了彼岸就要离开船,如果一直待
在船上,就永远也无法到岸,所以修法,修到成就之后,就要把这些都放掉。当我们说
“佛在定中会知道所有的事”时,我就想笑,佛为什么要入定?佛从来也没有忘记任何
东西,为什么要靠入定来记得某些东西?
问:这是意味着把假的当真来修行,但最后要把真的也否定掉?
答:修到最后,不管是假的、真的都要放弃。两者都是又真又假,既不真也不假的。
问:到一定的境界就要度众生,赶快结缘?
答:从现在开始就要和众生结缘。
问:心真一切真,还是在中间的过程一切都是真的?
答:当你没有心的时候,你根本不必担心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问:如何分辨真假?
答: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是真的,那只是我们的习惯,一个好梦,很真实,但并不是
真的。在梦中你感到饿,吃了东西,你真的饿吗?你真的吃到东西吗?等到我们成佛,
就会知道现在的一切就像梦境一样,都只是我们的心和经验投射出来的,只是一种想像
。我们认为佛是最好的,是成就者,在实相中佛和众生一样,成就只是让我们证悟到这
一点,让我们了解到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这三个时态只是众
生的习惯而已。
现在来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道?当我们在学佛或听闻佛理的时候,我们不应该
把佛法当成是生活以外的东西。尤其是谈大乘或金刚乘,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归于道,一
个人应该把心胸放宽。之前我已经谈过文化和佛法的不同,文化把我们的见地变得狭小
,向我们常说这是西藏式的,这是中国式的、这是印度式的,这种分类把我们的观念变
得狭窄,当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杯子时,就自然会产生好坏的分别心,所以学佛
最重要的是“心胸广阔”。
以前在印度有个修行人是骗子,他的师兄弟都不喜欢他,他难过地哭了起来,当上
师问他原因时,他说“因为我说了很多谎话,养成习惯,大家都讨厌我”上师回答“其
实你说的是真话,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当你说谎话时,反而变成真的”。
最后这个经常说谎的弟子也成佛了,因为他变得更开阔。
我们很少有自发性的行为与思考,大家就像二手车一样,是个二手人。我们接受文
化的教育,很少把心打开,不管我们生在何处,接受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我们从生下来
就注定要接受别人的概念。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去追寻别人所给的真理”,所以我们
想做绅士、淑女,也不过是为了被他人所接受,以便获得最好的对待。当我们要这样做
的时候,我们就要接受别人给的概念,尽力去讨好别人。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斗争、内
战、国际间的战争都开始了,因为每个人都要独立,要自主,但越要独立的人(国家)
就愈得依赖别人。
很多人不肯接受上师的命令,以免过份依赖上师,反而搞错了,如果真想独立,我
们自然要依赖某个人,为什么不依赖上师或佛呢?事实上,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是使一个
人争取独立的最重要关键,金刚乘的修行者在修上师瑜伽(上师相应)时,最后要把自
己的意念和上师的意念溶和在一起,这不是告诉我们,自己和上师是不可分的吗?在实
相中,上师和弟子并没有分别,在道上我们是非常肮脏污秽的,和上师不同,但经由这
些特别的修持,我们和上师就没有差别了。
法(或佛法)具有两种意义,一个是可以被执持,被捉住的东西;一个是可以保护
我们的东西。比较好的说法是前者——“执持”,表示法可以指所有的现象或真理,因
为任何现象都具有执持本身的特质。
什么是真理?别人认为的真理,另一个人不一定认同。“法”如果可以因人而异,
那么法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先谈相对的法,再谈究竟的法。相对与绝对并不是从哲学的
范畴来看,而是从我们的生活基础来谈。如果一个吃迷幻药的人现在看到满室的鳗鱼(
其实是地毯),对我们而言他看到的是相对的真理,因为他使用药物,这有许多意义在
其中,必须非常小心,当我们说这是相对真理时,并不是指他所看到的这些鳗是相对真
理,而是指他的心被外物迷惑。对我们来说,我们并没有使用药物,所以我们的看法是
绝对的真理,大家要注意相对和绝对的差别,并非在于客体(地毯和鳗),而是在于主
体,那个了解事物的心不同。
另一种状况是,这是个多数人所统治的世界,从无始以来,大部分的人都使用药物
,都看到满地的鳗,这就变成了绝对的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们都是二手人的意
义。从无始以来,金子并没有理由变得昂贵,大家为了金子争夺打斗,但因为我们的业
,所以金子愈来愈稀少,业是非常奇怪的东西,业会经常使人陷在极大的困难中,如果
我们从无始以来就认为石头才是珍贵的宝物,那么我们现在就会为了石头打得头破血流
,因为我们的业会使石头愈来愈少,没有价值的金子反而愈来愈多,这就是“业”的准
则。
饿鬼道的众生因为业的缘故,即使在冬天,也会觉得太阳非常寒冷;在夏天,也会
觉得月亮非常炎热。我们并不知道太阳究竟是冷还是热,对人类而言它是热的,那是我
们的业,是我们的心所感受的。
回到“药物”的例子,如果我们把“药物”改为“烦恼”,我们被烦恼染污,看到
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真理。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升起无穷的贪欲,看到一个
丑陋的敌人,就想和他战斗。如同你带着女朋友出席一场宴会,穿金戴银无非是让人嫉
妒羡慕,想炫耀一番,如果有某个陌生人和你的女朋友说话,光是远远看到,就会惹得
你满心不快,也许他只是在问“到台北的路怎么走”而已。因为你嫉妒,你以为他们在
说你的坏话,即使他们笑一笑,也会让你嫉妒,或者他们打起来了,也会让你嫉妒,因
为你的心会想“也许他们以前很要好,现在分手了”。这样看来,我们是被烦恼严重地
影响着,佛菩萨没有被烦恼染污,所以他们所见所闻都是超越美丑、好坏的对立,这才
是绝对的真理。
问:仁波切一直在转世度众生,为什么众生还是那么多?
答:你认为众生很多吗?(回答“是的”),那你为何不认为佛也一样多呢?你有
多少的信心敢说在场的人都不是佛,而是众生呢?就我自己而言,也只有这一点勇气,
敢说在座中只有我是众生。我从来不说别人是众生,如果你说别人是众生,那你对佛的
化身就有很大的侮辱。
问:为了避免引起嫉妒,而不能说出观想上的问题,我们到底可不可以说出来?
答:你觉得应该要说就可以说。佛教的圣哲曾说,当别人说“了解”时,这就像一
件破洞的衣服被补丁一样,迟早这个补丁还是要再换一个补丁的。我们的见地,也许是
个好梦、也许是个好征兆,但就像晨雾一样,早晚要走。对于任何好的、坏的、奇怪的
感觉,都不应该执着,要既不充满希望,也不失望。我的父亲曾说,“在希望和绝望之
中,就是佛法”。
佛法可以分成理论性的佛法和实际的佛法。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理论性的佛法,许
多人常说,为什么我们每天修财神,还是贫穷如故?这个问题就是不知道理论的缘故。
你以为财神的身上有角,屁股上有尾巴?这是不对的,这是迷信,是魔术,是一种低级
的宗教。许多人听过爱因斯坦,他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佛法非常惊讶,这不是指
他知道财神、知道文殊菩萨,而是他对佛法的理论、见地、修行的方法感到惊讶。如果
我们知道这些理论,百分之七十五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就不会再问“应该修什么本尊
?”、“修白财神会不会让黑财神不高兴?”、“以前修萨迦派,现在修宁玛派好不好
?”
佛说过许多不同的教法,有些教法需要解释,有些教法不需要解释。例如点香为什
么可以成佛,这是需要解释的。有的众生需要点香或供花;有的众生需要把头发剃掉穿
上红袈裟;有的众生不需要出家,但应该到人烟罕至的地方,盘起腿、闭起眼睛打坐;
有些人为了破除贪要修不净观、破除嗔要修慈悲观。
以前有个印度国王因渣菩提请佛给他一些教法,佛告诉他不净观及无常,但他希望
仍能保有妻妾、宫殿、儿女,同时也能成佛,他说“你是佛,一定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
不放弃五欲仍可以成佛”,佛说“你不须要放弃,你只要把这些欲望当成道就可以了”。
回到刚才的例子,点香可以创造一个环境,帮助你成佛的一个环境;佛有许多弟子
,有些不适合谈论空性,一个简单的教法,例如点香,反而是个最适合的教法。观音有
男相、女相,有红、白、黑不同的观音,有二臂、四臂、八臂、十六臂、千臂,所以大
家要了解,以后根本不用再问要修什么本尊,也不用再问修二臂会不会让其他臂的本尊
生气之类的问题。在理论上,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不过是不同的教法而已。
另一种分类方法,称为三藏,谈智慧的论藏、谈戒律的律藏、谈禅定的经藏。佛有
些教法是相当直接了当的,有的则是间接的。理论上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常
问,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产生不同的派别、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哲学家、意识理论家都尝试寻找答案。
以下的内容,我希望大家能以一个纯粹的自己来聆听,不要预设立场把自己当成佛
教徒,不要被任何宗教所影响。当我指着桌上的香蕉问这是什么?你们的心中会出现几
个概念,这是香蕉、可以吃…。,所以当你去买香蕉时,你的脑中会浮现这些概念,然
后走出去买它,这就是我们修的禅定,吃掉它,就是我们的行为。在这个例子,“见”
识对香蕉的概念、“行”是出去买它、“果”是吃掉它。所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见地
”?见地是一种盲目的决定,我们说它是香蕉,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如果我们问一个
基督徒这是什么,他会说这是香蕉,更进一步还会说:“这是上帝所创造的,如果你不
知道这是上帝创造的,那你真是罪恶”很明显地,他对香蕉的看法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对他们而言,这是他们的真理、他们的见地。对佛教徒而言,又不同了。小乘经部的人
会说:“这不是上帝创造的,如果上帝可以创造任何东西, 为何不创造一切都是平等
的?如果 有全知、智慧,就应该把大家都带到天堂,为什么 的态度是不公平的?”
小乘有部的人会说:“实际上,万物都是由最小的质点所组成,无法再细分(现在这是
哈佛、牛津的学者都认为有部的论点非常科学),一切主观的现象都是由不可分的心识
所构成,如果你认为有上帝,那是你的认为。”有部的学者很会讲笑话,有一次印度教
和佛教徒辩论,印度教徒认为一切是由神所创的,有部的学者就说:“好吧,我相信有
神,但神也是由我所创的”。大乘唯识派会说:“即使是这个最小的粒子都是愚蠢、不
真实的。大小只是心的概念,在我们外面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一个大或小的东西,真正
的是你的心识”。中观应成派会说:“我们从来没有做任何错事,因为我们从不允诺任
何事”。这一派又会击败唯识派,心识也是不存在的,心识只是个名字,它没有颜色、
形状,,它不存在,没有东西是存在的。照这样看来,哪一种看法最合逻辑呢?有时候
一个普通人的看法还比基督教好,至少他知道这是香蕉。
问:打坐时像有点空,但又好像不空?
答:如果经常静坐,会有三种不同的经验,乐、明与无念。乐是快乐,快乐得不想
动;明示知道许多事情;无念是连平常的妄念都会停止。
问:请解释六道轮回的状况?
答:畜生道有很多不同的动物,有的动物被驱役、被食、被剥皮、被骑或被当成宠
物,有的从出生至死都未看过自己的身体。我们所做的事情,若最强烈的念头来自痴,
就会投生到畜生道。就像我们自夸,我们的宗教是最好的,这也是一种痴。不管萨迦、
宁玛、大乘、小乘,都是佛说的,喜欢大乘、排斥小乘,认为大乘比小乘好,可能下辈
子你就会生在头上有角、屁股上有尾巴的地方。
恶鬼道的痛苦来自贪,他们有许多不同的痛苦要受,其中最主要的痛苦是没有东西
吃、没有东西喝,这就是因为贪所造成的。
依俱舍论来说,三恶道在我们之下;依大乘来说,三恶道存在我们的心识,不必改
变外在的情况,有些人因为痴而做出愚笨的行为,有些人因为贪而吝啬,有些人因为憎
而杀人,这三种人即使面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见地;充满憎恨的人认为这间房子
像地狱一样、地板像火在烧,但这一切只是我们的想像。
台北市对某些人而言,美丽得像天堂,对一个在台北犯了罪的人来说,一看到台北
就害怕,想逃开。对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想像,有的人觉得如
同身在天道、人道,有的觉得如同身在三恶道。
阿修罗道是三善道中最坏的,他主要的痛苦来自嫉妒;有一棵树,根在阿修罗道,
花及果实开在天道,这是因为他们的业所造成的。如果我们充满嫉妒,就会出现一种情
况,想要的东西都得不到,即使得到,也会和自己的敌人共享。所以阿修罗和天神常有
战争。
天道有许多快乐,但缺乏佛法,也不能再充电,而前生所充的电(累积的善业),
在这一世都消耗殆尽,死后就会投生到三恶道,再加上有预知的能力,死前便得忍受极
大的痛苦。相形之下,人道才有让我们充电的机会。
现在来谈业,业有许多种。在西方把业当成一种“能”,业不是神,而是我们心识
的力量。如果动机是善的,就是善业;如果动机是恶的,就是恶业。
对中国人来说,业的解释较为方便,因为中国人相信佛教、相信轮回。想想有二个
人受同样的教育,生长在同样的家庭,受同样的外界事物影响,但一个人可能只需要花
点时间,做点事,就可以享有富裕;另一个人虽然拼命工作还是穷得要命,饥饿受冻,
为什么?这个差别不是神造成的,一富一贫,可以说明背后有一个业在推动。
业是一种能量,业本身不会消失。如同一杯水,如果没有人去喝它、没有阳光去照
它、没有风来吹它,没有任何外界力量的干扰,水可以保持原状甚至千年,心的能量也
是如此;但如果有外力来干扰,水就会消失。
我们造业,业本身并不会消灭,但如果有一个力量——“忏悔”,就可以把业消灭
。今晚你造了个恶业,又忘了忏悔,这个恶业的力量就会保留上千世,就像我们在银行
存钱一样,没有人提钱,钱会一直存在那里。业会等待机会成熟,显现力量。如龙树菩
萨的弟子想砍他的头,没有刀子,龙树菩萨告诉他可以用吉祥草,这是他几百万生以前
杀了一只小动物而未对治的业果,仅仅是一根草,因为业的缘故,便取了龙树菩萨的性
命。
问:如果忏悔可以消业,那杀人全家岂不是太便宜坏人了?
答: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碰你一下,没有说对不起,你会想,多奇怪的人,为什么
一句抱歉都不说。另一个人用力撞了你一下,说了对不起,你就会原谅他。这就是忏悔
有用的地方,这就是心识的力量。
问:如果龙树所杀的昆虫正处于痛苦,是不是可以杀它?
答:昆虫觉得痛苦,那是昆虫的事,龙树菩萨杀它,就是龙树菩萨的事。
问:曾经在庙里打破碗,当时住持要我赔偿,是不是有这条规矩?
答:在佛所制的戒律中,一个受比丘戒的比丘不能积聚东西,当时佛有六个非常顽
皮的弟子,所以佛才会制定出很多戒律,当然这些都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制定戒律而化
现的。有一个叫恰达的人非常调皮,当时不准受戒的比丘与非亲戚关系的女子坐在房间
里,可是恰达常和他的前妻坐在房间里说话,造成僧团各种耳语。因此佛说:“不能和
非亲戚关系的女子坐在房间里说话”,但恰达依然故我,只不过他不是坐着说话,而是
站着。隔天佛又说:“不能和非亲戚关系的女子站在房间里说话”,恰达又依然故我,
只是他改成一边走路一边说话。像这些戒律是佛所说的,也有一些戒律是自然产生的,
例如不杀生,因为杀生会伤害其他众生。在二百五十条戒律中,我并没有看到打破碗要
不要赔,但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个自然法则,因为你如果在餐厅打破碗,也一定要赔。
问:对于一些假装是乞丐骗钱的人,应该如何自处?
答:如果你只是判断这个人是装的,这是无记业,没有好也没有坏。如果你因此而
生气,有坏动机,就有业。乞丐要如何做,是他的事,为什么你要将他的业当成是自己
的事?他做什么只会伤害他,而不会伤害你,这就是业的好处,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美
,罪恶的美就在于可以让人去清净它。
问:观想时脑中会出现一些肮脏的事,怎么办?
答:这就是观想,修法时大家都应该期待有些障碍,这表示你修得还不错,如果没
有障碍,可能表示你修得不好,很懒惰。障碍的责任就是要来打扰你,如果你本身修法
就没有进步,障碍会想“这个人已经有够多问题了,何再去麻烦他呢?”,就像有些人
观想时,会观到自己上吊自杀,你仍应该继续修下去,不过,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这
一类的电影你看太多了。
问:我不知佛菩萨的长像,因此我在持咒时并不会特别去关想佛的样子,只是相信
他有很强的力量会加持我,这样可以吗?
答:实际上没有人可以真正将佛的形象表达出来,因为我们都是很愚笨的,我们所
做的观想也是以自己的心识为出发点,用这个被污染的心识来观想,即使我们观想到一
尊美丽的佛,这也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美丽。在究竟上来说,佛可能没有我们认为的美;
在相对上来说,佛有不同的美。日本佛像是眼睛细长的,阿富汗的佛像是长胡子长胸毛
的。对你来说,你也可以创造自己认为最美丽的佛。就像献供,我们无法提供究竟上的
供品,佛不会饿,佛不需要我们供的食物,但是我们会饿,是我们要吃,所以我们要供
。为了积聚自身的功德,所以花了很多钱买最好的东西来供佛。如果你生长在一个鞋子
可以吃的国度里,你可能会把鞋子放在佛桌上。一般来说,供比较便宜的食物,功德会
比较少,这是因为我们如此想的缘故。
问:如果有个坏人拿枪要杀我们,仁波切会杀了这个坏人来救我们,还是会谨守杀
戒?
答: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五百个商人(也是菩萨)到岛上
来求珍宝,在回程有个坏人想杀掉他们独占财宝,但释迦牟尼佛不忍坏人造如此大的恶
业,便杀了这个坏人,承担这份恶业,因为这件事反而使他累积了九十九大劫的功德。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文殊菩萨身上,在文殊菩萨还是比丘的时候,严守色戒,一位公主
求爱不成想自杀,文殊菩萨知道如果公主自杀,势必会引起许多人对佛教的不谅解,为
了不使众生受损害,不得不放弃戒律和公主结婚。在你的例子中,我是很软弱的,可能
会吓得先跑掉,或者在还没有想到要跑之前,就已经昏倒了。
l**a
发帖数: 5175
2
佛法是真理,佛法什么都能做到的,否则就不是真理了.
佛法可以做很多事.
佛法可以用来赚钱,但是要符合业力的法则,就是没问题的.
给人带来的是希望.
假的佛法只能用来骗钱,也是符合业力法则的,
但是,给人带来的是痛苦.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
: 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
: 。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握着茶杯。
: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所发展出来的,是人造的,但佛法并不是
: 人造的。当然,就相对的教法来看,它是由佛所说的,可是由绝对的教法来看,佛法不
: 是佛说的。
: 这个时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么,而不在乎佛法是什么,就像人们在乎茶杯,而
: 不管茶的内容,所以大家探讨红帽系、黄帽系如何做大礼拜,尽把重心放在人们所创造
: 的事务上。

B***o
发帖数: 133
3
八大人觉经略解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0/008/008-6.htm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明 蕅益释智旭解
----------------------------------------------------------------------------
----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
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湻熟。记忆不
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
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
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
我所。但是生灭之法。刹那刹那迁变转异。不实故虚。非真故伪。递相乘代故无主。则
于正报无可贪著。又此正报身心。不惟空爱惜之。于事无益。而且一迷六尘缘影为自心
相。则心便为众恶之源。一迷四大为自身相。则形便为众罪之薮。倘不直下觑破。害安
有极。若能如是观察。则身心二执渐轻。即渐离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觉降伏见惑。次以第二觉降伏思惑也。思惑虽多。欲贪为首。能修少欲。则
可以悟无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觉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
业。
此既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
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四常行精进觉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夫所谓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办出要耳。倘托言知足。而反坐在懈 怠坑中。则
坠落不浅矣。故必常行精进。以破见思烦恼。烦恼之魔既破。则阴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
。而五阴十八界狱乃可出也。
五多闻智慧觉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虽云精进。若不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则成暗证之愆。又有闻无慧。如把火自烧。有慧无
闻。如执刀自割。闻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觉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虽有智慧而无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须具行三檀也。知贫苦之多怨。而行布施。
即财施也。知怨亲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无畏施也。法施已于上文明之。今以财及无
畏。圆满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惴ㄆ鳌V驹赋黾摇J氐狼灏住
h笮懈咴丁4缺磺小br />
虽修智慧福德。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僧宝。住持佛法。当知三世诸佛。无
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会。二优多罗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虽出家。
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则为窃佛形仪。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济觉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 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
生毕竟大乐。
虽复出家。不发大乘普济之心。则慈心不周。不发代众生苦之心。则悲心不切。慈悲周
切。方是绍佛家业之真子也。
三结叹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
乐。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结成名义。精进行道下十六字。结成自觉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
德。涅槃岸。指修德所显也。复还生死下三十二字。结成觉他功德。惟自觉。方能觉他
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结成诵念功德。能诵其文。必能精思其义。能思其义。必能
以此自觉觉他。故能灭罪而断生死苦。趣觉而证常住乐也。
八大人觉经略解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
: 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
: 。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握着茶杯。
: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所发展出来的,是人造的,但佛法并不是
: 人造的。当然,就相对的教法来看,它是由佛所说的,可是由绝对的教法来看,佛法不
: 是佛说的。
: 这个时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么,而不在乎佛法是什么,就像人们在乎茶杯,而
: 不管茶的内容,所以大家探讨红帽系、黄帽系如何做大礼拜,尽把重心放在人们所创造
: 的事务上。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顶礼阿弥陀佛时的观想要求密宗的独特观点:净观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转载)《密勒日巴尊者传》:荨麻度日,艰苦修行
《密宗断惑论》信心与成就關於<雙修>的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我们也能做到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2013年贺岁祝福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转载)
關於<雙修>的問題《什么是密宗?》
上师行持菩萨行过程中,弟子加入其中可获得什么?什么是密宗?
法和教应该是不同的吧菩提心略修法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师话题: 佛法话题: 没有话题: 教法话题: 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