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dom版 - 《普賢行願品講記》趣入佛語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
|
|
|
|
n**********a 发帖数: 438 | 1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
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
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
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
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同類的語言。
三、佛只說出隨順眾生根機的一種語音,聽者卻各自聽到合乎自己根機的各別
法門。
四、佛只說出隨順佛法的一種聲音,聽者卻各自聽到不同的法門。
五、在佛胸中有清淨大種,功德最為殊勝,能發出清淨的梵音聲相。
六、佛有無心之音(不起分別的聲音)。如果佛起心動念,聲音就表現為特定
的相,由此會像凡夫發音那樣有各方面的限量,不可能以一切音回應。正因為佛不起念
發出特定的聲音,所以能顯現一切音而普遍回應,就像谷響無心,能一時相應無數人的
能感因緣而一一回應。其它如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演奏者隨著心念推動以手彈奏而造作
種種特定的聲音,所以無法以一音回應一切。
七、佛是唯一圓遍的妙音,沒有宮、商、角、徵、羽等音,或者平、上、去、
入等的四聲差異。出於增上緣的力量,佛音順應眾生的機感而成為眾多音聲,就像一輪
圓月自然在千江萬河中流現眾多的月影。
八、佛具有眾多音聲,一切眾生所有的語音,沒有一音不含攝在如來法輪的音
聲之內,這是由於心無障礙,一音即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的緣故。《華嚴經》說:“
一切眾生語言法,一音演說盡無餘。”
九、香山大師說,所謂一音,就是無音。如果有音,就不能說“一音”,因為
有體的法都不是一的緣故,由佛無音,才說“一音”。如果佛有音,則成了特定的一類
音,怎麼能普遍回應一切音呢?正因為佛無音,所以能隨眾生的機感出種種音,就像鐘
聲隨打擊的輕重而發出種種聲音。
佛音本來無二,但聽者聽到很多種的聲音,這是眾生各各以自己的心顯現的,
並非以心親自取他人的境。(意思是說,以佛力為增上緣,每個眾生都隨著自己的因緣
而在心前顯現相應的聲音,不是以心去取到佛自身的聲音。)經中說“自心取自心”,
處處都說唯心,所以以無音相的法音普應一切眾生的機感。
十、一音即是一切音,一切音即是一音。
如果不是一即一切,佛就不可能在演說一音時讓眾生各各領受到自己的理解。
(意思是,如果不是一音即一切音,那就在這一音中缺少某些語言,由此使用這些語音
的眾生就領受不到佛所說的法義。事實上,從“佛說一音能令一切眾生隨類得解”可以
證明佛的一音中具足一切音。)
其次,如果不是一切即一,如來的一音就不可能普遍具備一切。(意思是,如
果不是一切音即一音,那就有部分音聲沒有含攝在這一音內,這樣佛語就有欠缺,不是
一音普遍具備一切音。)
正因為“一多相即”(一法和多法相互蘊涵),所以佛演一音就普遍完備,能
讓一切眾生都有領受理解。
所以,如來以消盡障礙的緣故,語的妙力任運施展,不必勤作,就自然按無數
聽法者的意樂,在彼彼心前顯現為最適合的聲音。如來語言如此微妙,我們應當祈願以
耳根聽到,趣入如來的音聲之海。
我們凡夫語言境界狹隘、有限,執著使我們的靈知狹窄短促,只能起極有限的
作用。比如,一言中發不出兩種聲音,以一音不能隨順多個有情的意樂說法。事實上,
我們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包括佛語的德相,只不過以執著障礙而不得顯發。現在要恢
復本有,就應該從起點上發大願來求證,以願力推動就能趣向目標。心性如車,願力如
司機,司機能駕御車駛向終點,願力能引導行者趣向目標。
或許我們做夢也沒想過要發願趣入佛語境界,現在能隨著經文發起此願,確實
很難得。比如,地球上六十多億人,對世間種種事業都會謀劃、追求,不遺餘力地去成
辦,但他們對這件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的根本大事,卻表現得茫然無知、如聾如盲。世
人久久陷在迷亂中,自性是佛,卻不知道發心作佛。相比他們,我們能發願很稀有、難
得,能在無邊的妄想中出現這樣珍貴的願心,就像從滿天烏雲裡放出了一線陽光,是佛
性最初的甦醒。
(4)趣入轉法輪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三世一切諸佛轉妙法輪的語言海。
佛的語言海如何呢?佛恒轉理趣法輪的妙音是無窮無盡的,對這無窮無盡的語
言海,願我以大智慧一念間就同時趣入。什麼是理趣呢?就是佛以種種方便說種種法門
,在某時間針對種種意樂的有情,一說此法就能令其趣入真理,轉為所化。
總之,這些願文都是描述佛的境界,願願都以佛境界為目標,內心希求趣入。
學習《普賢行願品》,務必要把握好發願這個重點,能把握好,就落到了實處
,也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