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佛制的叫戒律。
中国祖师制定的叫清规,如「百丈清规」。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适应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或应供),难说。
汉传比南传多的,是菩萨戒与清规。
南北传的出家戒律,主要差别在条文解释与重视程度不同,条文没有差很多。菩萨戒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汉传的出家人拥有土地、寺庙、金钱,自己煮食,自己耕种,在南传认为违反出家戒。
在家人持的五戒、八戒,南北传相同。汉传在家人如果持菩萨戒,倒是会比学南传的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
b**d 发帖数: 7644 | 2 不轻易变通,难道是个优点吗?
基督教倒霉就倒在这儿啦,那个圣经到现在还在说妇女进教堂要蒙头发,如果不变通,
估计早没法传播下去啦。
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
或应供),难说。
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
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
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制的叫戒律。 : 中国祖师制定的叫清规,如「百丈清规」。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适应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或应供),难说。 : 汉传比南传多的,是菩萨戒与清规。 : 南北传的出家戒律,主要差别在条文解释与重视程度不同,条文没有差很多。菩萨戒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 汉传的出家人拥有土地、寺庙、金钱,自己煮食,自己耕种,在南传认为违反出家戒。 : 在家人持的五戒、八戒,南北传相同。汉传在家人如果持菩萨戒,倒是会比学南传的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
d******e 发帖数: 4192 | 3 看来前面提问的那个人把清规和戒律搞混了,
关键是上座部现在使用的戒律和佛陀当年的直接制定有无区别变化,
我相信是保留相对完整的.佛时代,僧团已经形成,当然戒律就已经形成.
经文是后来才有的.
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
或应供),难说。
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
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
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制的叫戒律。 : 中国祖师制定的叫清规,如「百丈清规」。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适应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或应供),难说。 : 汉传比南传多的,是菩萨戒与清规。 : 南北传的出家戒律,主要差别在条文解释与重视程度不同,条文没有差很多。菩萨戒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 汉传的出家人拥有土地、寺庙、金钱,自己煮食,自己耕种,在南传认为违反出家戒。 : 在家人持的五戒、八戒,南北传相同。汉传在家人如果持菩萨戒,倒是会比学南传的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
Y**u 发帖数: 5466 | 4 戒律是用来调伏习力的。 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不同时代, 地域, 文化, 种族的人
更是不同。 怎么可以用同一个内容去套。 这正是缺乏智慧的体现。
每个家也都有家法,你能认同父母亲对孩子从小到大都用一套管理方法吧。。就是虎妈
, 狼爸也都不会那样。。
要了解戒律的精神, 而不要拘泥于形式和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