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一、徐光启的科学活动
徐光启,江苏上海徐家汇人,20岁考中秀才而后开始教书,在他31岁时有人聘他南下到
广东的韶关教书,得以接触传教士并初步了解一些西方学术。1600年(万历28年)徐光
启因事到南京,并会见了久仰大名的利玛窦神父,同时受洗礼入教。1604年(万历32年
)徐光启43岁考中进士,之后便留京做官。恰好此时利玛窦已到北京,并在宣武门外盖
了教堂,在那里传教。徐光启从此在与利玛窦交往中不断学习西方的力学天文学和数学。
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于1607年春译完了《几何原本》前六章,并于次年刊行。
由熊三拔口授,徐光启笔录,编写成《泰西水法》一书,并于1612年刊行。书中介绍
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与有关的器具,还有一些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如介绍了阿基米德的
螺旋提水机。 主持编写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参考援引的书
籍达250多种,是从古到今最全面的农学专著。其中在水利部分包括了《泰西水法》。
,主持修改历法,并编写《崇祯历书》。大胆起用西方传教士参加这项工作,如利玛窦
、庞迪我、邓玉函、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等。《崇祯历书》是一部长达137卷的历
法丛书,其中引进了不少西方历法,如采用了第谷的观测方法、引进了球面三角学计算
、把地球不再看为平面而看为球面等,使天文学一改中国传统历法,向现代天文学迈进
的第一步。为了使历法更符合观测,他经常亲自观测。据记载,在崇祯3年(1630年)
的11月28日的夜晚,又冷又下雪,他还是前去观象台观测,当时他已是69岁高龄的人了
,结果不慎失足跌伤了,但是经过一段休养,他又去观测了。
二、清初天文学上的一场生死斗争
清朝占领北京后,汤若望制作了望远镜、日晷,绘了地图连同修改了的历书进呈新皇帝
。他并且预先推算了1644年农历8月初1的日食,给出了日食初复时刻。届时,皇帝命人
验证,结果按旧有大统历与回回历分别差2刻和4刻,而汤若望预言的分秒不差。这一事
实使新历得到清廷的信任,并将汤若望进献的新历(即修改后的崇祯历)命名为《时宪
历》,颁布执行。此历后来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汤若望本人也因此得到朝廷的信赖,封
他为钦天监正,至顺治15年对他加一品封典。年幼的顺治帝对比他年长53岁的西洋官员
亲切地称为玛法。(满语为可敬的爷爷)
1661年,顺治帝去世,年方8岁的康熙登基。清廷的守旧派抬头,辅政大臣螯拜怂恿杨
光先诬告参劾汤若望。1664年,杨光先上书《请诛邪教疏》,罗织汤若望三大罪:潜谋
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杨将各省的教众诬为潜谋造反,将汤若望写的许多书诬为
妖言惑众。杨并且罗列新法十谬指斥新历法的种种错误,最厉害的是提出由于新历法使
吉凶时倒置,造成严重后果,使顺治的幼子荣亲王3月而殇,使荣亲王的生母董鄂妃不
久死亡,接着顺治帝也染天花而亡。杨光先将汤若望上纲到谋反与使皇族灭亡,当时汤
若望已经年过古稀,由于中风而失去语言能力,即便是巧辩之士也是难于分说了。1665
年4月13日,汤若望被判极刑──凌迟处死,同案犯多人下狱。4月16日,处死汤若望的
公文到了皇太后之手,适逢北京发生大地震,连续5日,合都惶惧,这时辅政大臣们以
为是天象示警即从狱中放出3人,其余原罪待死。这时,皇太后传谕:“汤若望向为先
帝所信任,礼待极隆,尔等置之死地,毋乃太过。”汤若望才被无罪释放,而同案的5
位基督徒仍被处斩。1666年8月15日汤若望病逝。杨光先在此案中得胜,被任命主持钦
天监。尽管他不懂天文而心虚,数次上书推辞,最后也只好硬着头皮担任了。
1667年14岁的康熙亲政,发现当时历法混乱,一年中竞有两个春分,不该置闰的置了闰
月。于是在1668年12月26日,组织了一场御前辩论会,一方是杨光先及其助手吴明烜,
另一方是原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钦天监全体参加。南怀仁比汤若望年轻30多岁,汤若
望受诬时,他来华不久,汉语还不流利,无法为汤辨诬。此时他以满腔对待科学的热情
,指斥杨光先历法的错误,杨不认错。康熙问有何法可判别是非,南怀仁建议双方各以
其法测日影移动,于是决定次日在观象台测日影。次日,有关人员齐集观象台,测量结
果,与南怀仁的计算丝毫不差,连续3天,南怀仁事先划定午时日影位置,到时验得正
午日影正合所划之界。而杨光先则支吾其词,根本就不会推算日影的移动。这次实测的
胜利为新历法重新出台扫清了道路。康熙接受了南怀仁的建议,下令取消了当年历书中
的闰12月,1669年,为汤若望平反,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正。后来康熙从他那里学习
了许多西方科学。而为鲁迅先生讽刺的那位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
洋人的杨光先也遭到了革职处分。
三、雍正的关门政策与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
1721年,雍正皇帝即位,开始执行排斥洋教的政策。那时,除钦天监留用少数洋教士外
,所有的洋教士一律驱赶到澳门看管。西人传教以及传播自然科学的活动一律停止。事
前,雍正皇帝召见一些传教士说:“当明万历初,利玛窦来中国也,(朕不论当时华人
之所为,概此不是问题。)当时教士不多,不若现在若是众多,及至教堂之遍及各省也
,试思一旦如此,则我等为如何之人,岂不成尔等皇帝之百姓呼?百姓惟尔等之命是从
,虽现在不必顾虑及此,然苟千万战艘,来我海岸则祸患大矣。”(《中国天主教传教
史概论》,徐宗泽著)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之中,各地驱赶洋教士,有时造成流血事件
。在学术上,没有人敢于向西方学习,也没有再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知识分子对于文
字狱的恐惧,使他们钻故纸堆,兴起清朝中叶的考据之学。这就是史称的乾嘉学派(指
乾隆和嘉庆年间以考据、注释古文经典为主的一批学者)。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失败和西人的船坚炮利,提出师夷之
长以制夷的口号。之后从上世纪60年代起形成全国范围的洋务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聘
请洋技术专家教学生、办工厂、买枪炮、买机器。如1865年成立江南制造总局与金陵机
器局,1866年成立的福州船政局,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1866年同
文馆又设天文与算学二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并入)。李善兰与伟烈亚力
、王韬与伟烈亚力、徐建寅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西方的力学著作,就是这一时期的事。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遗憾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
多年。如果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康熙时代,与西方的差距还不大的话。现在,在闭关
锁国之后一百多年,西方人正是在这一阶段取得科学上的巨大进步的,他们的力学学科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达到成熟的,中国人比起西方人落后得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后,随着教育的改革,新式学校的成立和普及,力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开始进入学校教
材。不过,由于封建皇权的统治,进展仍是缓慢的。洋务运动虽然号召一些人向西方学
习,但学习什么,还是见仁见智,各不相同。大部分人只是看到设厂、买炮而已,对于
西方的力学与科学仍然没有认识。清末一位洋务热心人胡燏棻在《上变法自强条陈疏》
中说到这种情形。各省设立造船政枪炮子药等局,不下数十处,向外洋购置机器物件,
不下千百万金,而于制造本原并未领略。由于变法的失败,这种情形在清亡之前,没有
明显变化。只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科学、民主口号提出,力学才开始在少数人中
受到重视。
四、同文馆的力学教育与研究
1862年(同治元年)在恭亲王奕訢(1833-1898)等人的提议下、经两宫皇太后核准,以
培养翻译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同文馆开办了,它实际上是一所向西方学习的综合性学校。
在同文馆开办4年之后,随着洋务活动的开展,洋务派深感科学技术人才的缺乏,他们
意识到必须在同文馆内开设算学馆与天文馆,以培养"奇技异能之士!"。围绕是否开设
这两馆,在洋务派与保守派之间开展了一场长达半年的辩论。
保守派以同治皇帝的老师倭仁为首,向皇帝上书指斥学习天文、算学为:“以咏习诗书
者而奉夷为师,其志行已可概见,无论所学必不能精,即使能精,又安望其存心正大、
尽心报国乎?恐不为夷人用者鲜矣。且夷人机心最重,狡诈多端,今欲习其秘术以制彼
死命,彼纵阳为指授,安知不另有诡谋?奴才所虑堕其术中者,实非过计耳。”
洋务派以恭亲王奕訢为首向皇帝委婉陈词:“自道光20年以来,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
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迄无成效。近年臣等与各疆臣悉心讲求,仍无所获,往返函
商,不得已议奏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受知彼知此之效。并以中国
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
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这场辩论最后以洋务派得胜,于1867年
6月举行公开招生考试、并录取30名学生而告终。 | h***i 发帖数: 89031 | 2 不从元朝开始讲,都属于没有文化
学。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徐光启的科学活动 : 徐光启,江苏上海徐家汇人,20岁考中秀才而后开始教书,在他31岁时有人聘他南下到 : 广东的韶关教书,得以接触传教士并初步了解一些西方学术。1600年(万历28年)徐光 : 启因事到南京,并会见了久仰大名的利玛窦神父,同时受洗礼入教。1604年(万历32年 : )徐光启43岁考中进士,之后便留京做官。恰好此时利玛窦已到北京,并在宣武门外盖 : 了教堂,在那里传教。徐光启从此在与利玛窦交往中不断学习西方的力学天文学和数学。 : 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于1607年春译完了《几何原本》前六章,并于次年刊行。 : 由熊三拔口授,徐光启笔录,编写成《泰西水法》一书,并于1612年刊行。书中介绍 : 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与有关的器具,还有一些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如介绍了阿基米德的 : 螺旋提水机。 主持编写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参考援引的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