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V 发帖数: 21731 |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635915
.祭坛与暗流
4.1一起同过窗
内战结束了,俄罗斯获得了重生,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开始复员
、整编,军人们在向往已久的和平岁月里休憩、总结经验。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将帅们理
所当然担负起军队领导重任,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两人先后担任过重要军区司令、
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布柳赫尔长期担任远东红军总司
令,负责盯着日本人。军事装备、军事理论都有了长足发展,以图哈、叶戈罗夫为首,
很多军事学术理论专著、新版战役战术条令得以发表、贯彻实施。
1935年,苏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叶戈罗夫、布琼尼、伏罗希
洛夫成为第一批5位元帅。叶戈罗夫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沙俄军队上校,1918年参加
红军、入党,一直在南方、西南战线作战,在邓尼金打到图拉威胁莫斯科最危急的时刻
被任命为南方战线司令,自此与斯大林并肩搭档在一口行军锅里舀汤喝,是位杰出的统
帅。布琼尼曾经是沙俄哥萨克骑兵中士,全套圣乔治章获得者,勇士中的勇士,一手组
建了以哥萨克为主体的最富盛名的第1骑兵军。伏罗希洛夫是工人出身的老资格布尔什
维克革命家,十月革命前曾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与布琼尼共同组建了第1骑兵军
并始终担任军事委员职务。
苏军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名称多变,一开始称为政治委员,后来还曾经实行过军政一肩挑
的“一长制”,大多数时间称为某某部队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
5位元帅中,图帅、布帅、叶戈罗夫元帅被证明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统帅,尤其是图哈和
叶戈罗夫,不仅善战,在军事学术领域也极有创新,是大纵深战役理论的鼻祖。在苏军
军语中,统帅一词具有特定含义,不像在中国使用得那么随意。按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
论述,“统帅既不是职务也不是军衔,只有战时指挥过战略性战役兵团——方面军、重
要的集团军、舰队并且在大规模战役、会战中赢得辉煌胜利的军事首长才能称为苏军统
帅,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履行过重大指挥职责的人是不能获得这份殊荣的”。布琼
尼一直保持了哥萨克的简单思维,勇有余而谋不足,后来在二战中毁了一世英名,容当
后叙。伏罗希洛夫一直是个政治人物而非军事人物。后两人是斯大林嫡系中的嫡系,军
队的“山头”现象也并不是中国特色。
对于身经百战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军官,最重要的是补课,就像李云龙同学建国后被送
到刘伯承元帅的南京军事学院一样。华西列夫斯基当了10年团长后去了总参军事学院,
毕业后任总参战役训练处处长,聆听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耳提面命,受益良多,直到二
战爆发。
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科涅夫,在1925年一次军区会议上做了关于严明纪律、正规训练的
发言获得伏罗希洛夫的赞赏,征询意见得到同意后,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深
造一年改作军事指挥工作。毕业后,科涅夫以从未担任过军事指挥职务为由,自请降职
担任步兵团长并不顾冷嘲热讽任职5年夯实基础,从此开始了军事指挥员生涯。仅此一
点就能看出他的过人之处,现在读着各种成功学鸡汤长大、信奉“成名要趁早”的年轻
人有几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科涅夫的磨难历程还很长,一直到二战前期。
最著名的班集体是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进修班1924级。在课余时间经常举行的项目繁
多的马术、马刀竞赛中,据朱可夫回忆,每次必到的有罗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杨、雷
巴尔科、尼基京等人。巴格拉米扬元帅回忆录里提到的其他同学还有叶廖缅科、博金等
。这期普通的骑兵团长进修班后来成了二战将星班。二战胜利时的苏军10个方面军司令
员占了4席: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两位元帅和巴格拉米扬、叶廖缅科两位大将,后两
位1955年晋升元帅。还有数位战时发挥了战略作用的战功显赫的集团军司令和数位在战
争前期惨烈搏杀中以将军衔殉国的忠勇将领。
(这是张很少见的照片,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进修班1924级,一排坐着的右一巴格拉
米扬、右三叶廖缅科,二排右一朱可夫、右五罗科索夫斯基,一排左五是班主任巴托尔
斯基(感谢评论区指正)。我认了半天,都很年轻啊!)
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是年都只有28岁。两位日后齐名的最功勋卓著的战神经常进行马
刀对决,传记作者不由得感叹,要是这种对决发生在20年后将是轰动世界的新闻。毕业
时,朱可夫与两名同学决定不坐火车骑马返回部队驻地明斯克,行程963公里田野道路
,历时7昼夜,马匹减重8-12公斤,人员减重5-6公斤,其过人体魄与意志可见一斑。
另一个著名的班级是,1936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改编为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当年第
一期的同学有华西列夫斯基、巴格拉米扬、瓦图京、戈沃罗夫、扎哈罗夫和安东诺夫。
后皆为二战名将。
除了知识,小伙伴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友谊,一起扛过枪、同过窗,后来一起经历了残酷
的战火和各种政治纷争的起起伏伏,很多人成了毕生的哥们,这一点后来也被证明极为
重要。
(骑兵团长朱可夫)
毕业后小伙伴们又回到各部队担任各种职务,快慢升迁各不相同。帅哥罗科索夫斯基升
任骑兵师长一度成了朱可夫团长的直接上级。巴格拉米扬的学员经历最丰富,先后毕业
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25)、高级首长进修班(1931)、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和总参军
事学院(1938),读成学霸后直接留校任教。二战前夕朱可夫都已经是军区司令了,他还
是教研室上校主任,实在憋不住了,给老同学写了封信请求去部队任职,调任基辅军区
第12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不久任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开始了战争历程。究竟是学
院派,他的战争回忆录质量极高,留下了很多丰富的史料细节。
他对朱可夫童鞋的回忆:“朱可夫在我们班的学员中被认为是最有天才的一个。当时他
的出众不仅因为他明显表现出了意志坚强的品格,而且因为他的思维特别新奇。……他
的成就并不使我感到惊奇。朱可夫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智力,而且有钢铁般
的意志。”
不止一个人看出了朱可夫的出类拔萃。罗科索夫斯基回忆:“只要去他的房间,总能看
到他匍匐于地上的大地图上。在那个时代,对他来说,视野与责任感就已高于一切。”
朱可夫一生都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在工农干部出身的红军将领中,他接受系统军事教
育的时间其实最短,但是小伙伴们都回忆说他最勤奋好学。
最耐人寻味的是巴格拉米扬对叶廖缅科的回忆:“他经过罕见地努力,掌握了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他一生都具有这种顽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潜台词大约
是说叶廖缅科差点挂科毕不了业。这也不奇怪,都是苦出身,跟李云龙同学类似,从小
没读过书,底子薄,好在还知道勤能补拙。后来的叶廖缅科也确实是二战方面军司令员
中表现相对最“水”的一个,回忆录也遮遮掩掩、水分连篇,人品也不太够,朱可夫回
忆录里面对他评价也不高,接替朱可夫担任骑兵军长时,被老同学评价为:“坦率地说
,他没有受到爱戴,一方面是由于他言行傲慢,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盲目崇拜。”他唯一
的优长确实是“一生都具有罕见的顽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后详述。
这也是苏军将帅跟德军将帅的一个很大区别。德军将领都是受过完备系统军校教育的,
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掌握新战法快。而苏军将领大都行伍出身,受教育程度有欠
缺,所以除了少数人外,大都学习能力差,适应新战争方式比较慢,都是在战争中经过
重大挫折逐渐学会了打仗。但是苏军将领的战争经历都比德军丰富、残酷、时间长,所
以都有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残酷万倍的内战使得他
们吃苦耐劳的耐受力比德军强许多,这在战争初期的灾难性艰难岁月里尤其可贵。
4.2祭坛
1934年,整个苏联历史上、世界共产运动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开始了,斯大林开始了“大
清洗”运动。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共产运动来说,这都是极其惨痛的损失。对这期间的
罹难人数,历史学家们有各种统计,大都以百万计。通过“大清洗”,斯大林用持续数
年的大规模镇压清除了所有党内的不同派别、反对者和与他同辈的老资格革命家、从老
布尔什维克到年轻一代干部中可能构成对其权力挑战的对象,特别是整肃了在十七大上
流露不满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应声附和者与他的晚辈、学生,形成
了他个人的绝对权威和绝对领导地位,稳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登上了权力金字塔
的顶端。
1937年,大清洗开始蔓延至军队,损失极其令人痛心。共有3.5—4万名军官被镇压,其
中包括高级军官的80%。5位元帅中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叶戈罗夫3人被处死;全
部11位副国防人民委员(即国防部副部长)、所有军区司令员被杀;15名集团军司令中
,13名被杀;85名军长中,处决57人;159名师长,110名被处决;4万多名营级以上高
中级军官遭到迫害。
最具才干与个性、对未来战争和军队建设与斯大林有不同意见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第
一个牺牲品。希特勒的盖世太保敏锐地嗅到了风向,伪造了一些图帅与德国人勾结想要
推翻斯大林的文件,通过类似蒋干盗书的途径到了斯大林案头,还敲了苏联情报部门一
大笔钱。其实斯大林和内务部心里都清楚,德国人伪造的文件很拙劣,但斯大林需要这
样做。当时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忠诚的老布尔什维克加马尔尼克不相信图帅是敌人,
拒不签发逮捕令也拒绝担任法庭审判员,在与内务部人员争吵后当天饮弹自尽。最终
1937年6月,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及包括2名军区司令在内的7位将军以“德国间谍”罪名
被处决。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多年后,朱可夫说:“图哈切夫斯基是伟大的军事思想家,是红军优秀军事人员中的一
颗灿烂的明星。
……从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天起,我们就不停地受到图哈切夫斯基精神的感召。”
布柳赫尔元帅1938年死在内务部的监狱里,据说是被活活打死的,有目击者说他死前看
上去就像被坦克碾过。由于在国内及军内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斯大林不敢公开指控他
,甚至也不敢宣布他死亡的消息。许多人怀着美好愿望猜测他可能又去中国或别的国家
当顾问了。1939年,蒋介石向斯大林请求再派名将加伦来华,却被告知加伦已去世多年。
叶戈罗夫元帅也没有逃脱。从国内战争时开始,他就与斯大林共事,而且相互以“你”
相称(俄语中,“您”这个单词除去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尊重的含义外,还意味着距离感
,在有的时候还可能含敌意,所以,亲密的人之间只称呼“你”),彼此引为知已。因
此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清洗的矛头会对准叶戈罗夫。但是叶戈罗夫突然被免去重要职
务后永远失踪了,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被逮捕后不断给斯大
林写信,回忆当初两人一起在一口行军锅里喝汤的那个年代,力证自己不是人民的敌人
,但并没有什么用。另一种说法是,1939年2月,内务部人员来到叶戈罗夫元帅办公室
,出示了斯大林签署的逮捕令,元帅据理力争,但特工欲强行逮捕他,元帅忍无可忍,
拼死一搏,掏出列宁赠送的手枪,开枪打死了一名特工,随即与其他特工搏斗,不幸在
枪战中中弹身亡。特工随即向斯大林报告了此事,对斯大林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叶戈罗夫元帅)
所有将帅回忆录中,目前只看到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中详细回忆了当时的经历,其
他人都回避了。而朱可夫的相关篇章在1969年出版时被强行删除,元帅也唯有苦笑,直
到1995年新版时才根据手稿恢复原貌。
细读之下,不胜唏嘘,他眼看着自己尊敬的上级、袍泽,都是枪林弹雨中百战余生久经
考验的英雄,一个接一个被诬告、逮捕、消失在叶若夫的内务部卢比扬卡监狱,一种悲
凉的气氛弥漫在字里行间。朱可夫本人也差点被乌云笼罩,他30年代有段时间在总部任
职,直接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领导,当团长、师长时颇受军区司令员乌博列维奇赏识,
而乌司令是图帅集团同案遇难的二号人物,所以自是脱不了干系。
第一次是他当师长时,被政治部门审查。审查人是时任军区军事委员的戈利科夫,他后
来在卫国战争中担任过集团军司令、短暂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员,但是并不出色。朱可夫
在被问及孰人和朋友中都有谁被捕时,回答说:有乌博列维奇、军长谢尔季奇、军长魏
纳、军长罗斯科夫斯基、军长谁谁谁……等7个军长、1个师长。
接着问:其中你和谁是朋友?
回答:和罗科索夫斯基、谢尔季奇,……我认为他们都是热爱祖国的人,是最忠诚的共
产党员。
问:你现在还这么认为?
答:是的,现在还是。
戈利科夫猛地站起身,脸红脖粗:未来的军长这样去赞扬人民公敌,难道不是很危险的
事吗?
朱可夫说:我觉得一定是搞错了,而且虽然逮捕了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理由……
接着双方就大吵了起来,……最后是新任军区司令员穆林保护了朱可夫得以过关。令人
悲哀的是不久之后,穆林也遭到了不幸,被清洗枪决了。
第二次是朱可夫当军长时被诬告,召开全军党员大会讨论,议题为:军长朱可夫是乌博
列维奇、谢尔季奇团伙的人,应开除出党并抓捕。经过火星四溅的激烈讨论、辩护,最
终党员们保护了军长,结论认为军长和乌司令只是工作关系。
朱可夫也在类似的会议上保护过其他同事。
在这个严酷的时代,朱可夫受到过诬告,但从未告发过别人。二战后的赫鲁晓夫时代,
朱可夫元帅成了一位政治人物,某次在最高苏维埃大会上,他指责其政敌对军队的大清
洗负有责任。莫洛托夫大声喊道:“当时大家都这样!如果我们去档案馆查查,也能找
到你签名的揭发信!”朱可夫看着对手,坚定地回答:“没有!你去查吧,一张都没有
!永远也找不到我的签名!”
笼罩在朱可夫头上的乌云直到哈勒欣河战役之后才随着胜利烟消云散。
与朱可夫相比,一半波兰血统的高大英俊勇敢的罗科索夫斯基就没那么幸运了。1937年
8月到1940年3月,他一直呆在卢比扬卡监狱里,遍尝各种刑具,被打成骨折、打掉了牙
,而且被执行了起码两次假死刑,留下了终生的伤残,据说是仅有的挺过所有刑法而没
屈打成招也没乱咬人的两人之一,真大英雄也!他的死刑判决书直到二战后才从档案中
撤销,都推测是斯大林忘了。
随着战争危险的临近,闻鼙鼓而思良将,再加上铁木辛哥、朱可夫的不断努力,罗科索
夫斯基重回军中任机械化军长,开始了无比艰难而又辉煌的战争岁月,很快就以智勇过
人、果敢善战成为斯大林最倚重和欣赏的爱将,被称为是斯大林的“巴格拉季昂”。巴
格拉季昂是拿破仑战争时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俄军著名将领,备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大元帅苏沃洛夫与总司令库图佐夫的倚重,以及所有部下的拥戴,还是沙皇妹妹、罗
刹长公主的情人,方当壮年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罗季诺会战中重伤阵亡。
当罗帅成为方面军司令后,按惯例司令员的警卫卫队都由贝利亚的内务部队派驻。罗帅
是唯一一个坚决把内务部队顶回去、从自己的军人部下中挑选警卫建立卫队的司令员。
他还劝朱可夫元帅也这样干:“难道你不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吗?”
(二战前的罗科索夫斯基)
罗帅身材魁梧,运动员体魄,相貌堂堂,极具军官风度,标准的美男子。斯大林、朱可
夫都很偏爱英俊的军官,这也是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就开始的传统。有一次贝利亚心怀叵
测地密告斯大林,说罗帅在激战正酣的前线司令部与前去劳军的苏联著名女演员啥啥娃
传出过夜绯闻。罗帅纵横战场情场无敌也是公开的秘密,这样名符其实的英雄帅哥到哪
都是美女的目标。一向严厉的斯大林沉默片刻后说:“谁?就是那个美若天仙的啥啥娃
?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妒忌。”然后恶作剧地命令贝利亚火速找到罗帅疏散
在后方的妻子给他送去……
这事的另一版本是梅赫利斯,此人曾在大清洗阶段任总政主任,手下冤魂无数,被称为
是军队里的贝利亚,就连斯大林也认为他只能从事破坏性的工作,真让他干点正事只能
是败事有余。以后再细说他怎么毁了克里米亚战役,成就了曼施坦因的元帅功名。某次
,他跟斯大林打小报告说,罗帅跟那个啥啥娃有事。斯大林沉默,装没听见。过会等说
完正事要出门了,梅赫利斯站在门口又提这事,说总得有个办法呀,不然会对元帅的声
誉有不利影响啊,巴拉巴拉的。斯大林说:“怎么办?你说怎么办?你只能看着眼馋呗
。”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罗帅那么英雄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另一名二战元帅梅列茨科夫也进
去了三个月,当时他已经是大将了,被几名包括内务部将军在内的刑侦人员围殴,打得
实在受不了了,承认了强加给他的不实指控,他还劝同狱的一位上将狱友,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不然会被打死在这里的。他后来也屡建功勋,晋升至元帅。但是这三个月
的经历在他心底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他做事低调、没脾气,叫干啥就干啥,不图名
利、不计个人得失,总参谋长被撤了、被贬了,成了集团军司令,都毫无怨言。对斯大
林的错误指挥,朱可夫敢当面对着吵,罗帅、科涅夫元帅敢坚持己见,他坚决执行,因
此部队蒙受了巨大损失。跟政工人员关系极好,梅赫利斯当军事委员,跟所有的方面军
司令员都搞不好,到他这儿了,俩人配合非常默契,还帮助他的方面军解决了很多后勤
短缺的具体问题。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心机颇深,斯大林一直称呼其为“狡猾的雅罗斯
拉夫尔人”。就这样,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北极、卡累利阿等次要战线干脏活累活的梅
列茨科夫成了二战元帅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位。
还有一位元帅的经历简直就是黑色幽默。马利诺夫斯基同样也遭到了诬告。他曾经在白
俄罗斯军区司令部任职,与朱可夫一起被说成是“乌博列维奇的心腹”。西班牙战争爆
发,他志愿参加国际纵队去了前线,也许是想远离是非之地。莫斯科两次召回,他都借
故推脱没有回去,眼看着包括顾问团团长别尔津在内的几个同事召回后成了人民公敌被
枪决。第三次,马利诺夫斯基没法推脱了,他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想到,1938年
5月的莫斯科等待他的是鲜花、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未来的元帅由此躲过一劫。
曾经有人琢磨过,看是否能找出什么规律,结论是没有规律,全靠运气。不过相对而言
,斯大林对骑兵军官有些偏爱,特别是自己嫡系布琼尼的部下,包括朱可夫等人很多都
躲过了这一劫,后来成为二战苏军的脊梁,真是不幸中之万幸。
大清洗使得红军精华为之一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为了填补空缺,提拔了很多年轻、
没有经验、不具备能力的军官身居高位。共有984名1895-1900年出生的军官在战争前一
年被晋升为将军。朱可夫在1937-1938年一年之间即由师长、军长而至军区副司令员。
遗憾的是大多数火箭蹿升的军官都不像朱可夫那样具备与职务相符的能力,为后来战争
初期苏军的重大损失埋下了祸根。
整个军官队伍的气氛压抑而沉重,侥幸躲过此劫的军官大都战战兢兢,道路以目,噤若
寒蝉,唯思自保。华西列夫斯基与自己的神甫家庭断绝了关系。大家唯恐一举一动稍有
不慎就会招致灾祸,丧失了积极主动作为的意愿,也害怕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了算盘珠
子,万事都要请示、等待上级的命令行动。这也是战争初期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希特勒闻听了苏军大清洗的结果后,轻蔑地微笑评价:红军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一支军队
了。乌云逐渐逼近了……
4.3暗流
30年代末的欧洲,风云变幻,暗流奔涌。有几件事对后来的苏德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4.3.1牛刀初试
首先是1939年5月至9月,在蒙古与伪满洲国边境的哈勒欣河,发生了哈勒欣河战役(又
叫哈拉哈河战役、诺门坎战役),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完胜日本关东军,苏蒙总兵力5
万7千人,伤亡1万8千人,日军总兵力7万5千人,伤亡6万1千人。
5月,关东军开始在中蒙边境哈拉哈河东段挑衅。28日,日军2500人开始向哈拉哈河推
进,29日日终前被击退至出发地域。6月,双方摩拳擦掌,都在为下一步的战役行动做
准备。日军集结了重兵集团38000人,310门火炮,135辆坦克和225架飞机。
6月1日,时为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的朱可夫接到指示,进京受命。朱可夫这时正在检查
骑兵部队演练,他沉默了一会,艰难地一字一顿地说:“知道为什么召见我吗?”回答
是不清楚。朱可夫作了最坏的打算,甚至给妻子打电话作了必要的交代。等到了莫斯科
,弄清楚任务后,悬着的心才落地。
千里赴戎机,朱可夫5日抵达前线指挥部后发现部队态势并不好,军备废弛,军指挥部
距离前线居然超过120公里,军长也不掌握情况。于是开始接替指挥、整顿集结部队,
调整部署。至月底,共有兵力12500人,109门火炮,266辆装甲车,186辆坦克和82架飞
机。
7月2日开始,日军倚仗其数量上的明显优势转入进攻,在哈勒欣河东岸对苏蒙军构成包
围威胁后又强渡至西岸占领巴彦查干高地。朱可夫当机立断,未请示上级,主动承担全
部责任,行进间调集装甲部队投入反击。在大清洗余波未了的特殊时期,不是每个指挥
员都具备这样的毅力与勇气。
整个7月的战事大致可概括为日军进攻——失败——增兵——再进攻——再失败,如此
周而复始多次。仗越打越大,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鬼子上了牛劲,撞了南墙也不
回头。
至8月10日,鬼子集结兵力约75000人、500门火炮、182辆坦克、300多架飞机,准备于8
月24日发动新的攻势。而苏蒙方将兵力合编为第1集团军级集群,司令员朱可夫,编成
内计有:57000人,542门火炮和迫击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515架飞机。
8月20日,朱可夫抢先动手发动反击,以标准的两翼包抄战法合围了日军,战至9月16日
,全歼了包围圈内的日军主力并重创日增援部队。战事遂告结束。
(哈勒欣河战役中的朱可夫)
此战规模并不大,但意义和影响深远。战前日军自视为日俄战争的胜利者,一直很轻视
苏军,一仗下来明白了双方差距实在太大,从装备到战争理念、战法都存在代沟,自此
确定了南进的国家战略,再不敢觊觎北方。日后希特勒再三邀请鬼子进行东西两面夹攻
,日本人都婉言谢绝了。等到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急盼日军再加把火水就开了,日军
仍思忖再三,最后答复德国人说,以德军占领莫斯科摔杯为号,日军开始进攻苏联远东
。希特勒内心崩溃了,憋出内伤无可奈何。苏联从此保证了远东地区的安宁,拥有了一
个稳固的战略后方。
对于苏军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了朱可夫这尊战神。回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与朱可
夫进行了一次带有考察性质的长谈,然后立刻委以重任——大将、基辅军区司令。自此
,斯大林开始倚重朱可夫,直至战争中被称为斯大林的“救火队长”,官至苏军最高统
帅部(亦称大本营)副最高统帅。除此之外,还发现、锻炼了一批军官队伍。如费久宁
斯基、波塔波夫等,后皆为一时风云人物。
对朱可夫而言,这次战役是一次极其成功的预演和彩排,他像个首次执掌剧组的导演,
第一次将自己的战争理念和战法付诸实践并大获成功。前面之所以列出很多枯燥的敌我
双方数字对比,细心的同学们可以发现,其实苏军在总兵力上始终处于劣势,但是坦克
装甲车、战斗机居于2倍甚至2倍以上优势,装甲力量是决定性因素啊。火炮双方大体持
平,但据鬼子战后总结,苏军火炮性能比日军好很多,射程远、射速高,弹药基数储备
比日军多很多,这意味着步兵的伴随火力比日军强很多。藉此,朱可夫组建了装甲突击
集团,采用与德军相同的标准闪电战战法,在空中优势的俯冲轰炸伴随中,装甲部队两
翼钳形攻势向心突击,合围对手,然后用步兵粉碎包围圈里的敌军。这种战法后来被德
军、苏军多次使用,教科书般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朱可夫确实比同时代的大多数苏军
将领更早的掌握了当时不同以往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最先进的战役法,其他隐蔽企图、多
军兵种合成突击、各种保障等战役诸多环节也充分表现出朱可夫的战役组织能力,胜利
是当之无愧的。
还有一个小段子,说某次某师强攻一个日军据守的山头,久攻不下,师长心生倦怠。这
时,师指挥所接到朱可夫电话,询问师长能不能攻克,师长说能,组织部队又进攻了一
次,但是没有成功。朱可夫又来电话,问能不能攻克,师长说他认为不能,朱可夫立刻
命令将电话交参谋长接听,然后问参谋长,你认为能不能攻克。参谋长说,我认为可以
,但是需要火炮等等支援。朱可夫立刻命令,解除师长职务,由参谋长接替,配备其所
要求的增援,再次进攻。遗憾的是,进攻又失败了。朱可夫又来电话,原参谋长认为无
法攻克,朱可夫说,你们收拢部队,就地等候新师长到达。最终新师长率部攻克了鬼子
阵地,取得了胜利。
现在谁也说不清这件事情是否真实,但是却在二战苏军中广为流传,甚至传到了西方盟
国。西方据此指责朱可夫冷血、残酷、不计代价、不体恤士兵。而战争中苏军一听说朱
可夫亲临指挥,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人人奋勇向前,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窃以
为,这不是冷血,是铁血!这体现了意志,钢铁的意志与顽强!对西方来说苏德战争是
发生在别人土地上的事,对德军来说是征服战争,对苏军来说,这是一场居于劣势的保
卫自己世代生存家园的不能输的血战。意志和自信是会感染人的。当战争打到莫斯科城
下时,甚至斯大林也开始怀疑了,但就是这种意志,鼓舞了所有人,成为胜利的重要原
因之一。
此次战役对朱可夫的另一个影响是,使他免遭可能的厄运。有资料说,此时的朱可夫已
经被列入拘捕计划,是哈勒欣河战役拯救了他,拘捕令随之而撤销。
朱可夫曾回忆:在1937和1938年间一直有人在搜集有关我的资料,想必这些资料已经足
够,并已放入正在某地奔走的某人的公文包内。总的来说,我的结局会和那时许多人一
样。就在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时,突然奉命奔赴哈勒欣河。能去那里我很高兴,就算现
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我也很高兴。不只是因为我指挥了一场至今令我非常满意的战役,还
因为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无罪,回击了过去那些年累积起来的所有针对我的诽谤
和控告,这些诽谤和控告有些我知道,有些只能猜测。
4.3.2牛刀初试之德国版
第二件事是波兰战役,1939年9月1日德军开始进攻,至10月6日波兰亡国,政府流亡海
外。这次战役是西方公认的二战起点。战争过程就不细表了,简单说,就是德军首次开
始进行大规模闪电战,世界为之震惊,波兰骑兵与德国装甲部队的对抗虽然只是局部战
斗,却因极具象征意义成为战役的经典画面。此次战役德军的闪击其实还有很多不完善
的地方,瑕疵甚多,幸亏波军弱小。而德军打一仗进一步,以日耳曼人的精细和认真严
谨,不断总结改进提高,经西欧诸国、法国战役、到苏德战争前期,将闪击战法锻造得
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使苏军吃尽了苦头。
战前苏德两国其实关系很近。一个因意识形态被西方封锁、另一个是战败国备受欺凌,
两个国际社会的弃儿一拍即合,各取所需。苏联得到了德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尤其是军工
技术,德国得到了苏联的能源,甚至在苏联的工厂里试验生产新型飞机、坦克,在苏军
军校里共同培养双方的装甲军官,以避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1932年白俄罗
斯军区举行演习,包括曼施坦因少校在内的8位德军军官观摩并参与,与朱可夫、马利
诺夫斯基等谈笑甚欢。谁又会预料到后来的事情呢。
战前德国曾派密使到莫斯科就波兰问题取得谅解并达成一致。最终在德军胜利大局已定
的情况下,苏军以保护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的斯拉夫居民为由进军波兰,吞并波兰东
部,将苏联边界向西推进了300公里。后来,内务部又将此战俘虏的2.2万名波兰军官、
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秘密杀害,史称卡廷惨案。
对于波兰这样一个人口、国土面积都很弱小的民族、国家,2万多人的民族精英就这样
死了,实在是莫大的损失,说是切肤之痛都不足以形容。凡此种种,波兰到现在还对俄
罗斯很厌恶,一个劲向西方靠拢,也是情有可原。
对乌克兰来说,统一自然是好事,但是没有独立却并进了苏联又让某些人不爽。历史上
从沙皇俄国到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独立势力一直存在,终于趁苏联解体时建国。而西乌克
兰人亲西方,东乌克兰人亲俄罗斯的民族情感也始终存在,就是说,乌克兰其实就是个
民心分裂的民族,这也是直到今天还在内乱的原因之一。
对苏军来说,将帅们大都是二十年前苏波战争的亲历者,正好报了一箭之仇,还拿回了
被分裂出去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当然感觉倍爽。朱可夫从军事角度分析,认为此
举使苏军后来的战略防御纵深拉大了300公里,军事价值极大,不然德军的闪击战打成
什么样还不好说了。苏联也一直都很清楚与德国的合作是暂时的,双方心底里都在酝酿
憋劲,这就是国际政治啊。
希特勒很不爽,觉得自己费了那么大劲,到头来为斯大林火中取栗,咽不下这口气,憋
着等着,心里碎碎念着: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2009年波兰在纪念战争70周年时,指责苏联和纳粹德国一样,负有同等责任。普京回应
说:“确实不光彩,但在当时没有别的选择。”每次看到普京的回答,我都禁不住微微
一笑,普京真是敢说敢当的妙人、性情中人,总让我想起宋太祖对前来苦苦哀求的南唐
使臣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波兰确实过分了,按他的逻辑推算,那与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的英法
两国也负有同等责任,你怎么就不说话了呢?
再者,1938年10月欧洲各大流氓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时,德国侵占了捷克的苏
台德地区,并得陇望蜀磨刀霍霍准备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而波兰则趁火打劫出兵占
领了捷克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理由是切欣地区大概有55%左右的居民是波兰人,而且
是当年捷克趁波兰和苏俄打仗时以武力占领的。并且还鼓动了周边邻国有领土争议的大
家一起来分了一杯羹。波兰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前半句跟当时德国侵占苏台德、后来苏
联占领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的理由一样。后半句嘛,不错,但是苏波战争应该是波兰
趁着苏联刚成立,感觉苏俄体弱无力仗着有英法撑腰先动手的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
处。
4.3.3芬兰的冬季
第三件事是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苏联军队入侵芬兰。斯大林
原本以为,以大击小,数十万兵力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压上灭此朝食,年底就打完收工了
。没想到大清洗后的苏军实在是战五渣,再加上芬兰举国上下的顽强抵抗,导致损失惨
重。此时的崔可夫指挥第9集团军伤亡大半,直接被撸掉调任重庆当了外交武官。1940
年1月,铁木辛哥来到前线任方面军司令,重新制定战役计划,调整部署,2月发起进攻
,突破芬兰军队防线,3月签署停战协定。最终苏联付出巨大军事代价打败芬兰,芬兰
割让了10%的国土和30%的经济资产。芬兰2.2万人阵亡,而苏联则付出了12.6万人阵亡
的惨痛代价。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大清洗的恶果,苏军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希特勒心里
乐开了花,更加印证了自己以前的判断,更不把苏军放在眼里。
4.4整军备战
面对不断迫近的战争危险,斯大林心急火燎,时不我待,一切开始步入正轨。由图哈切
夫斯基元帅倡导组建、后被解散的装甲部队开始重建,部队开始根据实战需求更新装备
,实战表现突出的有经验将领得到提拔,并开始大规模培训更多的可塑之才。只是一切
都需要时间,时间!斯大林在战前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拖延战争开始的时间,直到1941
年战争已经爆发了也不愿意相信,总觉得能拖到1942年甚至43年,“到那时情况就大不
一样了”。
1940年,苏军晋升沙波什尼科夫、铁木辛哥、库利克3人为苏联元帅。
(1940年的苏联元帅,左起: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库利克、沙波什尼科夫)
沙波什尼科夫是著名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曾任沙俄军队上校团长,1918年参加红军后
一直在总司令部指挥机关运筹帷幄,参与了对邓尼金、波兰等多项作战计划的指定,
1928-1931年、1937-1940年两任参谋总长执掌军机,著书立说上百万字,诲人不倦,苏
军年轻一代的二战元帅们都对他推崇备至。斯大林也对他极为尊敬,从来都是称呼他的
名与父名,是唯一能当着斯大林的面抽烟的人。(俄罗斯人的名字全名是:名+父名+姓
,例如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当称呼别人名+父名,如鲍
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是表示对对方的极大尊敬)可以认为斯大林是从他这里系
统学习了军事战略和战役学。
对于苏军来说,他还代表了俄罗斯军队古老传统的延续与继承。某次,斯大林对他抱怨
,原因是某个下级军区司令部犯了很大错误,而沙波什尼科夫仅仅是通过电报对其工作
表示不满,斯大林认为这样处理太轻松了,应该严厉训斥、撤职、送内务部去打耳光等
等。沙元帅说,按照俄军悠久的古老传统,当总参对某个方向的司令部工作表示不满时
,该司令部参谋长就要主动辞职。斯大林听了唯有苦笑,说恐怕现在的工农干部不会有
人知道这样的传统了。沙元帅的不足在于性格软弱,缺乏统帅的钢铁意志,对斯大林的
错误指挥也不敢反对。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最终于1945年3月病逝,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
和苏军的最大光荣,享年63岁。
当布琼尼组建第1骑兵军时,铁木辛哥是骑兵师长,以后一直跟着布琼尼转战四方,战
后也一直跟着扶摇直上。在苏芬战争中表现出了统帅才干,此次晋升元帅后被任命为国
防人民委员(即国防部长),成为战争初期斯大林最倚重的元帅。
库利克是第1骑兵军的炮兵指挥官,在内战时期战功和才干得到承认,和平年代长期主
持红军军械工作,发展出了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等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器。但是在后
来的残酷战争中被证明是个能力平庸、不称职的前线指挥官,数次被降职降衔,最极端
的一次被降至列兵,一个月后又觉得过分了恢复为少将。
后来,在卫国战争中久经考验战功卓著成为元帅的有8人:朱可夫(1943.1.18),华西
列夫斯基(1943.2.16),科涅夫(1944.2.10),戈沃罗夫(1944.6.18),罗科索夫
斯基(1944.6.29),马利诺夫斯基(1944.9.10),托尔布欣(1944.9.12),梅列茨
科夫(1944.10.26),都是最后胜利时的方面军司令员、苏军统帅。最后胜利时,不算
远东的3个方面军和后方军区,苏德前线共有10个方面军,还有两位是前面提到过的巴
格拉米扬、叶廖缅科。除此之外,另有9人在战后10年之内晋升为元帅,除贝利亚和布
尔加宁两位,其他7位都是凭借战时军功而晋升:索科洛夫斯基(1946),崔可夫(
1955),格列奇科(1955),叶廖缅科(1955),比留佐夫(1955),巴格拉米扬(
1955)和莫斯卡连科(1955)。这里面有3位战时已经成为大将的,即叶廖缅科、巴格
拉米扬和索科洛夫斯基,他们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走到了元帅的门槛前。毫无疑问,这些
人都是经过残酷考验遴选出来的战争英雄。
1940-1941年,战争的阴云更加浓郁。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当日,哈尔德得到希特勒
与布劳希奇关于制定对苏战争计划——巴巴罗萨行动计划的指示,屡经修订后开始将军
队重新编组、部署、展开于苏德边界。
苏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备战。1940年开始对所有适龄青年开展普遍军训,对基层军官开展
院校培训,从内陆腹地组建新的集团军充实各边境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科涅夫中
将1941年5月底率部整编为第19集团军开赴基辅军区,后来大名鼎鼎的卢金中将从外贝
加尔率部赶赴基辅军区任第16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担任了第
9机械化军军长……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生产、装备新型坦克、飞机需要时间,构
建防御阵地体系需要时间、组建装甲部队、训练熟练掌握战术的军官和熟练操作技能的
士官尤其需要宝贵的时间。从各种回忆录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战前紧张
氛围。
1940年12月,苏联组织召开了高级指挥员会议,基辅军区司令员朱可夫、西部军区司令
员巴甫洛夫上将做了关于新战役法的学术报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理论集训。平生第一
次做理论学术报告,会前朱可夫深感不安。即便是朱可夫,也会因为没有学历,时常暗
自怀疑自己理论素养不够。他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准备,找来时任军区作战部长的老同学
巴格拉米扬进行长时间探讨,后来朱可夫说学霸同学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报告不出所
料大获成功,得到广泛关注。
会后组织了大规模战役战略演习,演习背景是苏联西部边界遭到德军进攻,朱可夫担任
蓝方(德军)进攻,巴甫洛夫上将担任红方(苏军)防御,朱可夫大胜。不可思议的是
,演习充满了戏剧性情节,朱可夫的很多进攻战术与后来德军进攻时发生的情况极其相
似,实在是太悲剧了。演习又一次证明了朱可夫比其他苏军将领提前一步掌握了机械化
战争的新战法,他的战争理念已经与德军将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演习讲评在克里姆林宫进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大将作总结,朱可夫说他“语无伦次
、前言不搭后语”,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是“搞砸了锅”,然后将领们开始就战争威胁
、战法、部队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争辩,气氛一度很火爆。最终斯大林总结发言,严
厉斥责了失败的巴甫洛夫、能力不足的梅列茨科夫和军事观点落伍的库利克等人。
会后进行了人事调整。第二天朱可夫又被叫去见斯大林,斯大林直截了当说政治局解除
了梅列茨科夫的总长职务,任命朱可夫接替。朱可夫有点不知所措,沉默了一会说自己
一直在部队任职,没干过司令部工作,不适合当总参谋长。这倒是实话,朱可夫当团长
期满时,军长罗科索夫斯基给他的工作鉴定就是哪哪都好,就是不适合、甚至是痛恨办
公室工作。斯大林说,这是政治局的决定。决定,斯大林亲自当面宣布!朱可夫没招了
,最后说了句:要是干不好请求回部队工作。斯大林笑而遣之。
朱可夫回到国防人民委员部,铁木辛哥冲着他乐:我知道你不想干总参谋长,斯大林刚
给我打过电话了。你赶紧回军区交接一下工作,然后赶紧来干活!1941年1月,朱可夫
出任参谋总长。
梅列茨科夫的经历与其他苏军将领大体一样,1918年参加红军,从基层干起,历经内战
、苏波战争、西班牙内战,因在苏芬战争中率军英勇突破芬兰防线表现突出获得“苏联
英雄”称号,得以重用为参谋总长。实践证明,其能力与职务不符,被免职后于当年6
月被内务部逮捕,备受折磨,至9月,因前线吃紧、缺人被放出。当他到克里姆林宫时
,斯大林吃惊地发现都已经认不出他的模样了。经斯大林好言安慰,12月,梅大将被任
命为第7独立集团军司令,自此开始了战争历程。
(1940年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右)和梅列茨科夫大将(左)在列宁墓上)
朱可夫继任总长后,以其一贯的坚强意志、过人精力,继续进行繁忙而紧张的战争准备
工作,每天工作15-16小时。要补课的地方实在太多,而留给俄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开始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了……
题图:1935年苏军首批元帅,前排左起:图哈切夫斯基、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后排
左起:布琼尼、布柳赫尔。
编辑于 2017-04-2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