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i******s 发帖数: 359 | 1 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民国大人物而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地问道:“皇上好!”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好!”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他们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本应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演绎了一段你来我往、相互利用的历史短剧。
早在张作霖千方百计接受清廷招抚起,便注定要与清廷皇室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而且张作霖内心是应该感谢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尽管该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但却让出身低微的张作霖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便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换取了清统治者的奖赏与重用。由此也有了他与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的初次接轨。小皇帝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并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此外,溥仪还赏赐给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其的肯定与重视。
辛亥革命之际,张作霖果断决策,保卫清廷,镇压革命。心机颇重的张作霖此时并非真心维护那个他从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仅是将此作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但此举却让风雨飘摇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对这位忠实护主的勇士进行破格升赏,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再次赏戴花翎。
一心热衷于升发的张作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封赏,不禁受宠若惊,马上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其电文说:“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愤,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不知其时的小皇帝是否懂事,如已懂事,恐怕也会被张作霖的“耿耿忠心”所感动。
不仅如此,当直隶张环芝来电约张作霖带兵进关“勤王”时,他“即电复允许,拟即自带巡防队数营赴直联合各军与民军交战”,只是由于赵尔巽认为他在“保安会甚孚众望,恐一日离省人心浮动,故特挽留”,因而未能前往。否则,张作霖其时便有机会挺进关内!
但张作霖的出兵并不能挽腐朽的清廷于倾倒,历史的车轮很快便进入了民国时期。
“隔岸观火”,张作霖“借刀杀人”
溥仪虽退位了,但很多清室遗民不忍清廷走向终结,故一直积极地进行复辟活动。曾沐浴着“浩荡皇恩”而爬上高官显位的张勋便是清廷的坚守者。纵观全国上下,张勋认为已升任为奉天省长的张作霖手握重兵,最主要是他曾深感张作霖对清廷的耿耿忠心,乃派人进行联络。张作霖欣然同意,并派代表副官长赵锡嘏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由于在各省军阀中,“尤以张作霖与皖省长倪嗣冲赞成最力”,其代表赵锡嘏于徐州也备受优待。这时,张作霖的谋士袁金铠为他出谋划策:“冯德麟因你升为督军,时有不平之色。莫若令其入京,暗中参加复辟,事成大帅不失戴诩之功,不成以冯当之,卧榻前免去他人酣睡,亦调虎离山之计也。”张作霖对袁金铠的进言,“深以为然”。权衡利弊,不久前还举双手赞成的张作霖马上转为“高骑墙头”,“暂行观望”。
1917年6月7日,张勋以13省军事同盟盟主身份,率“辫子军”北上,敲响了复辟的锣鼓,并于7月1日拥立溥仪为帝,重登宝座。顿时北京街头又高悬起清代黄龙旗,不少人又披上假辫,袍褂加身。紫禁城内重新热闹起来,并大加封官许愿,张作霖亦在其列:“任命执事为奉天巡抚,速向朝廷呈献贺表,并用宣统年号。”
张勋这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丑剧上演后,立即引起全国的一片声讨。张勋走投无路,乃同王士珍、陈宝琛等人商讨救急之策。他们一下就想起了奉天重兵在握的张作霖,于是马上拟旨,封张作霖为东三省总督,命他火速进京勤王。几天前还只授张作霖为奉天巡抚,如今用得上了,马上以高官相诱。写完上谕得加盖皇上的“法天立道”御宝才能生效啊,偏偏印盒钥匙在载沣手里。陈宝琛下令:砸锁取樱并命在北京参加复辟的奉军旅长张海鹏火速出关送信,请张作霖派兵救驾。张海鹏受命后便“化装从小路绕道热河一带逃回关外”。岂料,刚出京就被讨逆军截获,圣旨离张作霖还远着呢。
其实,即使圣旨如期送到,审时度势的张作霖也不会再来救驾的。聪明如他,怎会担着与全国人为敌的风险为处于逆势的清廷张目。一见风头不对,张作霖马上命令其前往天津“观望风色的代表赵锡嘏,晋谒段总理,”表示随时“听候总统吩咐。”段祺瑞听了大喜:“不料张雨亭,他还赞成民国。”就这样,张作霖摇身一变,又成了反对复辟的“进步人士”了。 | n*******w 发帖数: 6708 | 2 溥仪 那时候都不到15岁,知道干这些?
都是隆裕太后或者其他人干的
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便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
换取了清统治者的奖赏与重用。由此也有了他与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的初次接轨。小
皇帝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并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此外,溥仪还赏赐
给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其的肯定与重视。
辛亥革命之际,张作霖果断决策,保卫清廷,镇压革命。心机颇重的张作霖此时并非真
心维护那个他从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仅是将此作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但
此举却让风雨飘摇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对这位忠实护主的勇士进行破格升
赏,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再次赏戴花翎。
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地问道:“皇上好!”溥仪做
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
好!”
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
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
空头衔。他们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本应是两个风马牛不
相及的人物,却演绎了一段你来我往、相互利用的历史短剧。
而且张作霖内心是应该感谢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尽管该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但却让出
身低微的张作霖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死换取了清统治者的奖赏与重用。由此也有了他与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的初次接轨。
小皇帝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并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此外,溥仪还赏
赐给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其的肯定与重视。
真心维护那个他从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仅是将此作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
但此举却让风雨飘摇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对这位忠实护主的勇士进行破格
升赏,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再次赏戴花翎。
臣”的身份,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
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其电文说:“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愤
,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
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
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
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不知其时的�: 』实凼欠穸拢缫讯
拢峙乱不岜徽抛髁氐摹肮⒐⒅倚摹彼卸�
自带巡防队数营赴直联合各军与民军交战”,只是由于赵尔巽认为他在“保安会甚孚众
望,恐一日离省人心浮动,故特挽留”,因而未能前往。否则,张作霖其时便有机会挺
进关内!
【在 i******s 的大作中提到】 : 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民国大人物而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地问道:“皇上好!”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好!” :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他们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本应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演绎了一段你来我往、相互利用的历史短剧。 : 早在张作霖千方百计接受清廷招抚起,便注定要与清廷皇室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而且张作霖内心是应该感谢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尽管该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但却让出身低微的张作霖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 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便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换取了清统治者的奖赏与重用。由此也有了他与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的初次接轨。小皇帝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并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此外,溥仪还赏赐给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其的肯定与重视。 : 辛亥革命之际,张作霖果断决策,保卫清廷,镇压革命。心机颇重的张作霖此时并非真心维护那个他从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仅是将此作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但此举却让风雨飘摇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对这位忠实护主的勇士进行破格升赏,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再次赏戴花翎。 : 一心热衷于升发的张作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封赏,不禁受宠若惊,马上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其电文说:“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愤,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不知其时的小皇帝是否懂事,如已懂事,恐怕也会被张作霖的“耿耿忠心”所感动。 : 不仅如此,当直隶张环芝来电约张作霖带兵进关“勤王”时,他“即电复允许,拟即自带巡防队数营赴直联合各军与民军交战”,只是由于赵尔巽认为他在“保安会甚孚众望,恐一日离省人心浮动,故特挽留”,因而未能前往。否则,张作霖其时便有机会挺进关内! : 但张作霖的出兵并不能挽腐朽的清廷于倾倒,历史的车轮很快便进入了民国时期。 : “隔岸观火”,张作霖“借刀杀人” : 溥仪虽退位了,但很多清室遗民不忍清廷走向终结,故一直积极地进行复辟活动。曾沐浴着“浩荡皇恩”而爬上高官显位的张勋便是清廷的坚守者。纵观全国上下,张勋认为已升任为奉天省长的张作霖手握重兵,最主要是他曾深感张作霖对清廷的耿耿忠心,乃派人进行联络。张作霖欣然同意,并派代表副官长赵锡嘏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由于在各省军阀中,“尤以张作霖与皖省长倪嗣冲赞成最力”,其代表赵锡嘏于徐州也备受优待。这时,张作霖的谋士袁金铠为他出谋划策:“冯德麟因你升为督军,时有不平之色。莫若令其入京,暗中参加复辟,事成大帅不失戴诩之功,不成以冯当之,卧榻前免去他人酣睡,亦调虎离山之计也。”张作霖对袁金铠的进言,“深以为然”。权衡利弊,不久前还举双手赞成的张作霖马上转为“高骑墙头”,“暂行观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