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a
发帖数: 6723
1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11318
王庆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8-02-28 18:11
【编者按】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1期,原题为《荫昌南下督师及
袁世凯出山内情考》,作者王庆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原文注释从略。
辛亥武昌起事后,清廷迅派陆军大臣荫昌南下督师,镇压革命,并于1911年10月14日重
新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予以袁世凯“会同调遣”之权。这样,
在鄂清军就形成了“一军两帅”的局面。然而,仅仅过了12天,10月27日,清廷颁布“
统一事权”上谕,授予袁世凯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各军,并长江水师,暨此次
派出各项军队,均归该大臣节制调遣”,并以“部务繁重,势难在外久留”为由,将荫
昌调回。
清朝陆军大臣荫昌
袁世凯
清廷为何“临阵换将”?据时任内阁阁丞的华世奎对张国淦说:“荫昌督师,在当时已
有点勉强,荫虽是德国陆军学生,未曾经过战役,受命后编调军队,颇觉运掉为难。其
实此项军队,均是北洋旧部,人人心目中只知有‘我们袁宫保’。”细绎华...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今天是“双十节”,亦即“辛亥革命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自然就要谈到一个话题
:清廷为什么会灭亡?或者换一种问法:清廷灭亡的真实历史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民意所趋”、“腐败亡国”之类的说法,自然是扯淡的。没有“力量兑换机制”的民
意,必然是连狗屁都不如;没有“恶政惩罚机制”的腐败,同样也从来不会构成统治机
器的危机。
对帝制政权而言,真正构成致命威胁的因素,只有两类:
(1)外敌入侵,朝廷威望折损乃至趋零。
(2)蛋糕分配机制生变,内部利益集团发生分裂。
清廷在进入20世纪之际,恰恰完全满足了这两点。
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1890年代的中日战争,虽然对清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也使部分
体制内要人产生了变革的想法-——中法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张树声曾用遗折的方式呼
吁朝廷开设议院,建议一种新的“朝廷内部民主决策机制”,以之取代现有的最高层决
策模式——众人论政于议院,而非一、二人独裁于深宫。戊戌年的改革上书,也大体不
出这个范畴——但总体而言,此一时期,朝廷的威望仍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清朝最后一个藩属国就是尼泊尔,那么尼泊尔为什么直到1908才脱离和清朝的藩属地位
,清廷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不让尼泊尔带着大炮来支援呢?
清廷虽然和尼泊尔是藩属关系,可是历史上尼泊尔入侵中国多次,当然寡不敌众都以尼
泊尔求和而终结,可是虽然是人家求和,却从清廷捞了一堆好处走了,所以多次犯境。
那么就是这么个不听话的藩属国成为了最后脱离清廷的一个,为什么呢,主要是清末缅
甸等地都沦为英殖民地,而尼泊尔看到这些国家的处境,还不如跟着老大哥混,毕竟不
是殖民地,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比起西方的殖民统治,中国的藩属国制度要文明的多
”。是的,所谓的进贡其实都是朝廷损失的多。
所以,为了不成为英殖民地,尼泊尔竭力希望保持和清政府的藩属关系,因为这样英国
入侵尼泊尔在国际法上就有了些障碍。
当朝廷遇到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京师震动,尼泊尔希望带兵入境协助作战
为什么被清廷委婉拒绝了呢?
当时朝廷考虑的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无利不起早
不用说你肯定带着什么阴谋诡计过来的,我和平年代你都带兵来捞好处,现在过来岂不
是趁乱打劫,略我百姓又当如何。我且无法抵抗太平军,让你过来岂不是引虎驱...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3760
4
没听说咱大清还有这么一个番薯国,它是几年一贡啊?

:清朝最后一个藩属国就是尼泊尔,那么尼泊尔为什么直到1908才脱离和清朝的藩属地
位,清廷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不让尼泊尔带着大炮来支援呢?
:清廷虽然和尼泊尔是藩属关系,可是历史上尼泊尔入侵中国多次,当然寡不敌众都以
尼泊尔求和而终结,可是虽然是人家求和,却从清廷捞了一堆好处走了,所以多次犯境
。那么就是这么个不听话的藩属国成为了最后脱离清廷的一个,为什么呢,主要是清末
缅甸等地都沦为英殖民地,而尼泊尔看到这些国家的处境,还不如跟着老大哥混,毕竟
不是殖民地,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比起西方的殖民统治,中国的藩属国制度要文明的
多”。是的,所谓的进贡其实都是朝廷损失的多。

发帖数: 1
5
历史,是过去的记忆。
历史,也是未来的镜子。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大事件而忽略了小细节,可是,就是在这些小细节
中,却包含了美好与光辉。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斤斤计较于细枝末梢而对宏大背景熟视无睹,然而,正
是这些宏大背景,才是一切发生与发展的土壤。
这样说,似乎显得历史很难把握。
其实,也并非如此。
面对历史,首先,我们要全面。
全面认知历史,既要注重大事件,也不要放过小细节;全面认知历史,就要以宏大
的背景做基础,让细枝末梢开出花来。
面对历史,其次,我们要公正、公平、公允。
公正地看待人事物;公平地品评是与非;公允地坚持一以贯之的标准。
面对历史,第三,我们要破除迷信、抛弃妄信、不盲目自信。
破除迷信,就是要把一切历史人物当人看,不能将他们当神,也不能把他们当魔;
抛弃妄信,就是对于娱乐化的历史,笑笑就好,不要信以为真;不盲目自信,就是要放
下自我、放下偏见、成见、错识,认真对待各类历史资料,而不能是,自以为是的资料
,一概正确;自以为非的资料,全盘否定。
为什么要... 阅读全帖
O****X
发帖数: 24292
6
实力这个问题可以另外单说
但是讲到卖,不要只看到清廷难,也要看到北洋军、大头更难。假使清廷倒了,北洋大
头就是第二个山海关的吴三桂,地位和选择都尴尬的很
c*********d
发帖数: 9770
7
文|谌旭彬
距甲午战争爆发尚有七年之久,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已向天皇提交《征
讨清国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病及战力实情,有相当切实的调查与分析。其结论是:清
国不堪一战,无资格做日本的“唇齿相依之国”;现今“乃豺狼世界”,不能“对如此
国家动辄以宽仁相让”,相反,应赶在列强之前,“乘彼尚幼稚,断其四肢,伤其身体
,使之不能活动”。①
反观清廷高层对日本国力与战力的了解,则实有不可言说之痛。当日清廷最高决策
层,可大致分为三个梯次:最顶端者,乃垂帘已久之慈禧太后与亲政日浅之光绪皇帝;
其次者,乃帝党、清流魁首翁同龢与北洋领袖李鸿章;再次者,则系举足轻重之地方疆
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
上述诸人中,对日本情状了解最深者,莫过于李鸿章。早在1864年任江苏巡抚时,
李氏即注意到了日本对中国的潜在威胁,曾致信恭亲王等人:日本正派遣宗室、大臣子
弟出洋考察西学,已渐见成效,该国“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
我,窥伺西人之短;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②
鉴于日本正“广购机器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色技艺”,李氏
曾一度主张联络日...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897
8
现在的疑问就是大头为什么这样想了却没有这么干,而是愚蠢的在皇帝已取消,人心已
散之后才逆势而行,导致身败名裂为天下笑的下场,在我看来逼清廷退位时是篡逆的最
好时机,而且大头称帝的智囊杨度当时为什么没有动作?
O****X
发帖数: 24292
9
因为一点机会都没有啊
先说民意思潮,其实清退位的时候反而才是帝制思想的最低点,当时民间和精英皆以再
也没有皇帝,大家自己管自己。到大头称帝的时候,其实精英们已经认识到自由主义民
主这套不行,还是要搞威权,所以当时帝制思想回潮非常严重,大头并不是完全没有民
意支持的而只是猪油蒙了心要给自己家里谋福利。所以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其实都是袁
大头和大炮的学生,大头也是先行者之一啊
再说清廷这边,其实满清直到退位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历史上被禅让的一般都是绝对木
偶傀儡了,清奸只是要买个好价钱,而大头可以说是一个买办中介,大头要是要的太多
了,清奸大不了直接和革命党谈,大头想玩禅让一点戏都没有
其他的方面的有时间再灌了
总之还是一点,零,大头要做皇帝一点机会都没有
a*******t
发帖数: 10093
10
有个毛线的实力
东南几省互保,汉人实力派政治家已经把清廷的小内裤给完全扒下来了
f****e
发帖数: 24964
11
清廷退位的时候才是最排斥帝制的,搞民主乱成一锅粥之后,倒是有可能部分人怀念起
帝制了
跟前苏联后,叶利钦乱来,搞得人民开始怀念苏共一样
f****r
发帖数: 511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廷海外谍报能力几乎为0
象孙大炮这样的,除了在英国那次,都没有一次象样的暗杀。
比较一下补丁大帝克格勃出身的历史,暗杀利特维年科
天朝海外追杀能力也是很强
清廷海外谍报能力估计被辫子耽误了,不好开展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1月24日,于赫尔辛基出席欧盟峰会后,回应了这次事件。他说:
以谋杀的恐怖方法作为政治挑衅的手段,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策划这次事件的人不
是神,而利特维年科先生也不幸地不是拉撒路。
利特维年科遭遇的可能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投毒——价值三千万欧元的钋-210,创造了另
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f****r
发帖数: 511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廷海外谍报能力几乎为0
象孙大炮这样的,除了在英国那次,都没有一次象样的暗杀。
比较一下补丁大帝克格勃出身的历史,暗杀利特维年科
天朝海外追杀能力也是很强
清廷海外谍报能力估计被辫子耽误了,不好开展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1月24日,于赫尔辛基出席欧盟峰会后,回应了这次事件。他说:
以谋杀的恐怖方法作为政治挑衅的手段,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策划这次事件的人不
是神,而利特维年科先生也不幸地不是拉撒路。
利特维年科遭遇的可能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投毒——价值三千万欧元的钋-210,创造了另
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r*****m
发帖数: 3619
14
清廷退位的“文明”模式,“和谐”模式,最近又被地产党反动派等各类牛鬼蛇神翻了
出来,作为非法资产洗白的依据。
在政治上为这些牛鬼蛇神背书的有汪洋李源潮,属于党内在职人员中最强硬的两个代表
,目前控制着几个媒体,在千人计划内还养了一批特务,压制质疑者,伪造进步团体的
意见。
唱赞歌的有茅于轼胡德平。两个文人其实自己也做了一点失败的产业。胡德平搞地产,
茅于轼搞证劵,都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烂事。要搞大完全可以抓起来。但是党内目前其
他更大的烂事更多,懒得去管他两。
辛亥革命的谈判模式退位是非常有害的,这个是旧中国失败的全部根源。后来的四大家
族无非是踏上了皇族的老路。改开党现在走到这一步,也同样是因为这种捣糨糊的模式
。中国是从来不缺少捣糨糊的人的。
激烈的法国革命模式,以一批批的人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谓官员贵族,富
豪暴发户,头砍下来一看,就教育了法国公民。
法国大革命的200年中,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发现了氧气,发明了
化学,细菌学,外科学,等永垂青史的成果,拿到了欧洲一半的诺贝尔奖。库图佐夫的
性命,还是大革命中的法国医生手术救的。所以法国大革命是建设性的,不...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37364
15
其实英军占了南京清廷也能存活,但英军是外夷,好打发,割地(不毛之地)赔款就行
了,他就回老家了。但太平天国是内患,你打发不了他,割地赔款没用,只能硬抗了。
z**r
发帖数: 365
16

洪秀全不是没画过大饼的,列强也考虑过。只是后来考察后发现长毛不比清廷好在哪,
而且动辄自称上帝的二儿子,宗教上实在接受不了。

发帖数: 1
17
1900年6月21日,清廷正式向列强发布宣战诏书。诏书说:“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
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
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
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
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
威。”​​​​
b****n
发帖数: 6896
18
清廷幸运在于融入了汉族。
历史告诉我们,但凡得志猖狂的最后死得都很惨。没有例外
M******a
发帖数: 6723
19
金陵春秋 金陵春秋 微信号 jinlingd1911
功能介绍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请大家先看一组图:
这是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日本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图。
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
覆没而告终。
消息传到京师,举朝震惊。为尽快善后,慈禧太后应日本政府的要求,派李鸿章和他的
长子李经方,代表大清天朝赴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条约》。
当时讯息尚不发达,天朝战败的消息,在民间只是以小道消息的形势传播着。尽管如此
,真相的传播,已对大清形成了致命的威胁。为继续愚民,更为了大清国的稳定和光辉
形象。慈禧传下密旨,全面封锁北洋水师战败的消息,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大力宣扬
,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日本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壮丽篇章。
旨意一下,大小官员立即高效的行动起来,当时的中文报纸早已接到禁令,不得报道大
清惨败的真相,而是继续宣扬大清军力天下无敌的英姿。于是诸如一些,大清发明的新
式床弩。已正式装备八旗军队,小日本吓尿了的新闻满天飞,让...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4964
20
那是割完清廷,分奖金的问题
t******z
发帖数: 2929
21
清廷根本就是被西方列强打蒙了。其实中国制度本身稍微改改就比洋人的制度先进。
就是这样制度没改,搞搞洋务运动都很有起色。更何况利用自己的特点,改进一下制度。
举例来说,甲午海战,就算那几艘船,一艘也不添,就是从汉阳兵工厂多买了几门速射
炮装到船上,另外没有贪污腐败,炮弹充足能爆炸,就足够打赢。
而清朝的制度怎么改?那当然是反腐。而单纯用监察御史不可靠。因为是官场自己管自
己。
那么搞选举大清的民众和社会条件又不可能。那么只能是利用中国民众自古按照任期作
为判断清官的习惯,有监察部门举办任期末的留任罢免投票针对在任官员,其实也就是
把万民伞变成正规的制度。这样一做,必然有官场清明的连锁反应,而且还立刻实现了
直投。那么甲午就能打赢。孙中山本来没有机会。
去西洋学宪政,纯粹多此一举。那样搞,越搞,就愈会把自己搞死。于是最后真的把自
己搞死了。
f*******e
发帖数: 354
22
既然美国人要求偿还清廷债券,可以啊,那么继承责任的同时自然要继承权利,鸦片战
争开始的所有几十亿两白银“赔款”够了吧,多出来的捐给联合国办公。清
廷又没有派一兵
一卒去欧美,所有的问题都是被侵略造成的,那叫强奸,然后还要被强奸者赔他腰肌劳
损和不够配合愉悦不够。
I*3
发帖数: 7012
23
清廷债券变成黄金运台湾了,台湾作为经济实体现在还在。

发帖数: 1
24
1900年6月21日,清廷正式向列强发布宣战诏书。诏书说:“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
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
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
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
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
威。” ​​​​
A*******m
发帖数: 157
25
这是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日本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图,实际
上这场战争打输了!!
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
覆没而告终。
消息传到京师,举朝震惊。为尽快善后,慈禧太后应日本政府的要求,派李鸿章和他的
长子李经方,代表大清天朝赴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条约》。
当时讯息尚不发达,天朝战败的消息,在民间只是以小道消息的形势传播着。尽管如此
,真相的传播,已对大清形成了致命的威胁。为继续愚民,更为了大清国的稳定和光辉
形象。慈禧传下密旨,全面封锁北洋水师战败的消息,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大力宣扬
,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日本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壮丽篇章。
旨意一下,大小官员立即高效的行动起来,当时的中文报纸早已接到禁令,不得报道大
清惨败的真相,而是继续宣扬大清军力天下无敌的英姿。于是诸如一些,大清发明的新
式床弩。已正式装备八旗军队,小日本吓尿了的新闻满天飞,让人心民心为之一振。
英文报纸因不受朝廷管辖,顺天府便派出兵丁和衙役,沿街高价收购所有报道甲午海战
的报纸,争取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6
老師在教清朝歷史,發現有個學生在睡覺。
老師把他叫醒,問道:「清廷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學生睡眼惺忪的回答:「青蛙」
i*****s
发帖数: 4596
27
老師在教清朝歷史,發現有個學生在睡覺。
老師把他叫醒,問道:「清廷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學生睡眼惺忪的回答:「青蛙」
f*****e
发帖数: 939
28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清何以亡:改革为什么走向反面
清何以亡:改革为什么走向反面
马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引起天翻地覆的巨变,不仅一个拥
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王朝走进了历史,而且顺带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一并终结。经过最
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我们对晚清的历史已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再认为晚清十几
年二十年就是一味腐败一味卖国,晚清政府其实在政治变革上已经做得不少了,君主立
宪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即将成功,何以到了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呢,一个还算
具有活力的大清帝国何以在一夜之间顷刻瓦解呢?
清廷的觉醒
正如我们早就知道的那样,近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不是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外部
引发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大航路开辟之后的必然后果。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中国没有在第一时间追踪西方工业革命,实现社会转型,待到1840年被英国打败而走上
近代化道路,无论如何都具有一种被动的感觉不太舒服的别扭,所以中国在那之后半个
多世纪里虽然要学西方,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保留,并不愿意像稍后的日本那样转身向
西,脱亚入欧,将中国变成一个彻底的近代国家。
中国有选择的学习西方在很短的时间里也确实取得不小的实效,到了1891...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3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正文 第三十三节 试探
一年多以前,皇太极的遗孀、悍然侵犯了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权力,向全天下人宣布
邓名为大明近亲宗室——承认某人为大明宗室,这已经是永历天子手中为数不多的权力
了。
要不是依旧住在缅甸的那些被释放的禁卫军伙同暹罗这个大明的铁杆盟友,夜以继
日地琢磨从莽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永历天子现在连午餐吃什么的选择权可能都不会有
。当然,现在朱由榔可以向缅甸护卫人员讨要他想要的食物,但却失去了吃还是不吃午
饭的自由——在邓名扶持莽鲁之前,瓦城并不太关心朱由榔的死活,所以很长时间朱由
榔赖以果腹的食物都是附近寺庙的僧侣施舍的。不过在莽鲁分裂集团出现后,莽白政府
突然对大明天子一家的健康关注起来。
现在平均每两个月,缅北的大明禁卫军和杨在大学士就要炮制一次谣言,称天子驾
崩或是杨在的老岳父马首辅被折磨至死,然后就声泪俱下地宣布要讨伐瓦城;暹罗察觉
到晋王和保国公都忙于对付眼前的敌人,无意邀请他们参与讨伐缅甸后,就和杨大学士
取得了联系,暹罗同样乐此不疲地制造朱由榔受到莽白虐待而亡故的假消息,他们不是
两个月一次,而是一个月两次!
莽白为了澄清事实,只能不停地请朱由榔写信,每个月给...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1
来自主题: China版 - 晚清新政为何走向反面
马勇
百年之后回望,晚清在政治改革上的图谋和努力,不容忽视。清末,朝廷逐渐放弃
专制,实施新政,意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些努力让中国渐有现代国家的形态。不过
,皇族保守势力的顽固断送了政改,并被革命党人发起的辛亥革命所摧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引起天翻地覆的巨变,不仅
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王朝走进了历史,而且顺带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 制一并终结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我们对晚清的历史已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再认为
晚清就是一味腐败、一味卖国,晚清政府其实在政治变革上做了不 少努力,君主立宪
经过十几年发展即将成功,何以到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呢?一个还算具有活力的大清帝国
何以在一夜之间顷刻瓦解呢?
清廷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不由社会内部自发产生,而是由外部引发,是西方工业革
命和大航路开辟之后的必然后果。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中国没有在第一时 间
追踪西方工业革命、实现社会转型,待到1840年被英国打败而走上近代化道路。这无论
如何都具有一种被动的感觉或者不太舒服的别扭,所以清廷在那之后半 个多世纪里,
虽然要学西方,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保...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2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33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3
第三章“借师助剿”及其对洋务运动兴起的作用
一、“借师助剿”的正义
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军队和外国军事人员之力,在江浙、上海等部
分沿海地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清王朝把这一勾结帝国主义的特殊形式
称之为“借师助剿”。“借师助剿”与洋务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把
“借师助剿”列为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不是为了分析和说明“借
师助剿”具有镇压人民革命的反动性,勾结和借助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力
量的买办性,而主要是因为“借师助剿”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引进
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期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
之所以这样说,可用几个“为什么”来表达。为什么要“借师”?因为
清军不是人民起义军的对手,而“洋兵”却有可能战胜起义军:为什么“洋
兵”能战胜起义军而清军却不能?因为清军除士气低落外,装备很窳陋,而
“洋兵”的武器精良,训练亦系新式;为什么“洋兵”武器装备能那样精良?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先进,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借师助剿”
给清政府及其官吏们以一系列启迪:要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必须有一支
用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要拥有一支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35
清帝国在亚洲腹地
十八世纪发生了三个决定中国此后历史命运的变化。最为学术界注意的
是欧洲人的到来,并牢牢地在这里扎下了根。不过从长远观点来看,另外两
个变化可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其一是中华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其二是
中国汉人人口增加了一倍。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便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
的方向。
到了十九世纪初年,中国主权的有效控制范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
大,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开始发生质变的阶段。这种质变通常被
看做是“现代化”,这不仅是受到欧洲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
是中国内部社会演化的结果。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大所造成的它本身社会经
济的发展过程,其力量不在外来压力之下,它们决定了中国向现代转变——
这种转变至今仍在继续中——的基础。
在 1800 年以前,清代历史的焦点集中在亚洲腹地,即集中在它的征服,
它的政治活动,以及一个幅员辽阔而文化迥异的地区被一个单一的、不断汉
化的中华帝国所吞并和消化的过程。在 1800 年以后,重心开始转向中国本土
和沿海。清代的亚洲腹地在十九世纪开始慢慢地被吸收入扩张中的中国版
图,并且开始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直到十九世纪六十...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谌旭彬 短史记
原创:谌旭彬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文|谌旭彬
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廷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的调查,已相当细致,对其战
力有相当客观的评估。清廷对日军战力的了解,则可谓一塌糊涂,充满了“日吓尿”、
“清必赢”的盲目自信。
细致的《征讨清国策案》
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
明治二十年(1887),小川又次向当局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该《策案》对清国内部
弊端和具体实力,有很准确的判断。
《策案》开篇谓,“敦厚信义、避免干戈”这类见解很荒谬,现今世界乃“优胜劣败弱
肉强食之时”,希望日本当局能够“自本年开始,以五年为期进行准备,时机到来,则
(对清国)加以攻击。”
对清廷的陆军实力,《策案》的评估是:
“八旗兵大约三十万人;绿营兵大约四十七万人。此两者之内,练军约十万人。蒙古兵
大约十万人。勇兵大约三十万人。合计大约一百一十七万人。”
其中,防勇、练军四十万人,战斗力较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部队“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而辖之”,“教... 阅读全帖
p********k
发帖数: 8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王朝的最后时刻
[ZT] 作者:雷颐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义20天后,清廷一天之内连下四道上谕,做出大幅度让步、妥
协,企望渐成燎原之势的“乱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这四道上谕是:
——《俟简贤得人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汇
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7-598页)。此谕终于承认
,半年前惹众怒的“皇族内阁与立宪政体不能相容”,而“本年设立内阁,仍令王公等
充国务大臣,原属一时权宜之计,朝廷本无所容心”。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许诺“一俟
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并将内阁办事暂行
章程撤销,以符宪政而立国本”。
——《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同上,第95-96页)。此谕先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党
禁”:“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独戕贼人材,抑且消沮士气”,但是“况时事日
有变迁,政治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则为谠论者。虽或逋
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微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明
白宣示,特沛恩纶,与民更始,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
...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71
38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2013-11-17 20:00:42)下一个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作者:刘淇昆)
八国联军之战,是被华人歪曲或误解最严重的一段中国近代史。本人对这段历史一句话
的概括,就是本文的题目: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八国联军为什么进军北京? 两句话可以概括 (1) 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国正式宣战(这场
战争由清廷一手挑起),外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 威逼京城, 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2)
西方各国并无灭亡中国的打算;进军北京,除了向清廷施压之外,主要还是为了解救被
困京城、危在旦夕的各国外交官和传教士。
为行文方便,首先需要给这场战争起个名字。“八国联军”不能作为战争的名字。“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颠倒黑白,强奸历史,本人绝不采用。若遵循“甲午战争”的
命名法,这场战争应称“庚子战争”,因为战争发生在庚子年,由“庚子之乱”引起。
庚子之乱,乱自拳匪。“拳匪”是对义和团最准确的称呼,其首领(李来中、张德成、
曹福田等)及骨干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流氓、骗子。他们以反对外国传教、抵制洋货、
铲除洋人、二毛子(汉奸)为名,聚众闹事,为非作歹。...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2964
3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五十五节 报纸(上)
索尼把报纸拿到朝堂后,鳌拜等人也觉得有必要购买这些东西,他们还记得几十年前,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前期都认真收集明廷的邸报来获得情报。只是后来明廷在战争中越来
越偏向防守,最后完全是被动挨打,至于在防守战中又歼灭了几千、几万清军的吹嘘,
皇太极也没有兴趣看了。等到多尔衮入关后,南明的朝廷邸报系统彻底崩溃,本来就停
止收集报纸的清廷占尽上风,自然也必要重新把老习惯拾起来。
邓名虽然不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恢复攻势的,但明军这次的战略反攻态势在他手中已经维
持了好几年了,而且邓名好像还在重建报纸系统。因此鳌拜几乎立刻就得出了索尼一样
的结论,那就是要设法订购邓名的报纸,并送入朝廷进行研究。对鳌拜和索尼这种从努
尔哈赤时代混过来的人来说,入关二十年固然让他们也开始有了朝廷颜面这个感觉,但
远比邓名前世的满清末世要务实得多,一旦觉得形势有变,立刻就想到把努尔哈赤、皇
太极的经验再加以利用。
“这个东西有用么?”苏克萨哈要比索尼和鳌拜经验浅很多,从未遇到过明军拥有战略
主动权的时候,所以他遇到邓名反击时显得更加不知所措:“这种报纸上的东西还不是
随便邓名说,他可能会趁机用这个东西诬陷我们的官员,或是自吹自...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36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汪精卫 (ZT 超长 慎入)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2964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三十六节 方向(下)
江南的明军退到扬州庆祝新年,正月十五邓名也通过崇明等地辗转返回扬州,他和卫队
在海上渡过的新年。进入长江后,苏州等地的清廷官员一拥而上,贺使多得都快把邓名
的旗舰压沉了。
见到邓名后,赵天霸立刻告状:“巩夫子不但不许我们追击溃逃的清军,还说服了虎帅
他们不追击。”
击败杰书并不奇怪,杰书拿到的情报基本就没有对的,最简单的比如地图上表明是引水
的护城河,绿营千辛万苦拖着木筏来了,却发现河底干得都裂了;而扛着梯子打算翻越
壕沟的时候,却发现满满的都是长江水。至于营墙的高度,明军屯军的数量,道路的走
向,凡是依靠两江、漕标细作拿到的情报无不错误百出。
反过来,明军对清军的布置了如指掌,给杰书送机密军情的很多使者实际上就是明军的
测绘员,把明军这边的军事部署“报告”给杰书、遏必隆后,转身就把清军的军事部署
都带回来了。整场杰书的试探性进攻,就是指挥劣势清军穿过最崎岖复杂的地形,冒着
交叉火力,向严阵以待的优势川军的重点防御区上撞。而当明军发起反击后,每一记重
拳都打在清军毫无防备的地段上,甚至有不少防线的通道入口,在清军发起攻势后就被
化妆成清军的川军接管了。
不过在清军开始溃败后,巩焴却坚决...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907
43
作者:马勇
所谓”近代中国”,可能有很多解读,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中
国面对西方挑战而给出的回应。西方的挑战,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传统中国文明面对
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中国能不能在西方全新的工业文明挑战后给予积极回应,能不能
在精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文明,确实一度成为中国人的焦虑。不过从过往
一百多年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想想,并不那么可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是
一个不必怀疑的主题,关键只在于中国怎样走上世界?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取得
了巨大成就;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并将这些制度文明拣择性地融入中国既成制度架构
,中国也在甲午战争之后做了认真的尝试,直至维新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发生,中国
终于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沉痛反省,开始了新政,进而开始了预备立宪。应该承认,
中国在这个时间段的尝试并不错,踏准了世界历史的节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全
新的宪政国家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皇族内阁,一个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
将先前努力付之东流,中国还能走上宪政之路吗,成为许多中国人1911年下半年的现实
焦虑。
忍不住发难
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4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孫文與辛亥革命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誤認
為:孫文對...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孫文與辛亥革命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誤認
為:孫文對...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孫文與辛亥革命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8
来自主题: Salon版 - 孫文與辛亥革命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8525
4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第十节 默契
题目好像和以前的重复了,
半年前刘体纯的驻地就从巴东转移去夷陵了,听袁宗第说,刘体纯目前也是在忙着
种地,生产粮食。刘体纯和袁宗第都是商洛十八骑的骑士,关系本来就很好。攻打chó
ng qìng是袁宗第提出来的,因此刘体纯对chóng qìng的战事一直很关注,屡次派人
来询问。
而袁宗第返回万县后,也给刘体纯去信,仔细讲述了一番chóng qìng之战的过程
。除了对方兵马众多外,袁宗第还告诉刘体纯chóng qìng城难以攻克。和湖广的几座
城池不同,chóng qìng是典型的山城,城墙下面是坚固的山体,就算清军人数稀少,
明军想进行城墙爆破也会比较困难。再说chóng qìng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狭长半
岛上,让地道挖掘变得更加困难。
“刘将军前不久回信说,虽然夺取chóng qìng最终还是要靠巷战打败鞑子,但爆
破城墙他又有了新的妙计。”袁宗第对邓名说道:“刘将军说他想出了能够迅速突破城
墙的办法。”
刘体纯没有说出具体是什么办法,不过邓名去武昌,中途肯定会路过夷陵,到时候
一问便知。
相比武汉那边的战事,袁宗第对chóng qìn...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3
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
一、水师的历史溯源
近代海军海防建设,是与以求富为目的办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提出的,同
是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海防议起”而于1875年提到实践日程的。显然是与鸦
片战前清王朝设水师的目的不同。这里首先叙述清政府设水师的历史渊源。
清代自康乾以还,在沿海和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至两广,西至两湖等十
二个省区没有水师,这些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①。它不仅
“官制同于内地”,军事技术水平也与陆军一样,当然够不上海军的称号,
而且很多地方的水师还有时建时废的现象。1839年英国进犯广东,先进的炮
火船舰教训了清政府统治者们,“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①。敢于面对
现实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林则徐,积极筹办海防。他认识到军火技术与洋人
的差距,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的真理。乃谋赶造西洋先
进的船炮,因制造时间来不及“且不如法”,于是只好“先雇船”和“先购
买夷炮”以应急需。他在所谓“获咎之后”犹念念不忘此事说:“要之船炮
水军断非可已之务。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
久远之谋。”②这表明林则徐充分认识到建设先进的海军的重要性。在他的倡...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