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 发帖数: 398 | 1 《旧唐书》曾记载李世民有多宠爱这个儿子:“又以泰腰腹洪大,驱拜稍难,复令乘小
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这是心疼胖儿子行动不便,特准他采用交通工具来朝所。
大型历史女皇传奇剧《武媚娘传奇》正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热播,演员任山在剧中
饰演魏王李泰。此次饰演的李泰除了隋唐时期的风雅,更多了一份风流;除了皇室风度
文人气质,又多了份沙场骁勇宫墙阴谋。那么历史上的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几个儿子?
他的母亲是谁?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母亲文德皇后长孙
氏,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兄弟。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因“文
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他一出生的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621年)三月,李泰进封卫王
,又被授予上柱国。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
,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以继李元霸之后,这对
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贞观二年(628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魏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李泰,擅文能武加之胖圆憨厚深得太宗的宠爱,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
谏。因父亲唐太宗种种溺爱,因此也助长了其夺嫡的野心。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又细腻,
美好又邪恶,既是可爱可喜之皇子,又是可恨可悲之兄弟。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
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贞
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
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而纵观李泰的一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地位略亚于哥哥李承乾,不过受到
的宠溺却是不输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称是才华横溢,史载其“聪
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
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
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
集,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
b****r 发帖数: 17995 | |
w**p 发帖数: 4080 | 3 最宠的应该是次子李恪。
李泰没当皇帝是因为他和哥哥承乾斗,李世民给他们各打五十大板,放出的是这样的信
号:太子位置是皇帝给的,而不是靠争斗得到的。 |
t**c 发帖数: 7480 | 4 李世民自己却是靠争斗得到的
【在 w**p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宠的应该是次子李恪。 : 李泰没当皇帝是因为他和哥哥承乾斗,李世民给他们各打五十大板,放出的是这样的信 : 号:太子位置是皇帝给的,而不是靠争斗得到的。
|
l*****e 发帖数: 1633 | 5 李世民的三个嫡子,一个是瘸子,一个大胖子,一个病秧子,李世民的优点一点没遗传
到,估计是妈的基因不好,老话说的娘矬矬一窝,不无道理 |
l*****e 发帖数: 1633 | 6 李世民自个杀兄逼父霸占弟媳,给后代树立了这么一个好榜样,还指望能父慈子孝诸子
和睦?所以他的儿子们有样学样,谋反的谋反,骨肉相残的骨肉相残,李唐皇室简直是
人伦餐具的百科全书,他还写信骂谋反的五儿子(后来被他杀了)曰:“背礼违义,天
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这句话用在他自个身上刚刚好!
【在 w**p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宠的应该是次子李恪。 : 李泰没当皇帝是因为他和哥哥承乾斗,李世民给他们各打五十大板,放出的是这样的信 : 号:太子位置是皇帝给的,而不是靠争斗得到的。
|
S*******l 发帖数: 4637 | 7 这个问题一直到清朝秘密立储才解决掉。皇权交接,权力合法性的问题是帝王制度死结
。中国历史上为相关问题付出无数次巨大代价。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世民自个杀兄逼父霸占弟媳,给后代树立了这么一个好榜样,还指望能父慈子孝诸子 : 和睦?所以他的儿子们有样学样,谋反的谋反,骨肉相残的骨肉相残,李唐皇室简直是 : 人伦餐具的百科全书,他还写信骂谋反的五儿子(后来被他杀了)曰:“背礼违义,天 : 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这句话用在他自个身上刚刚好!
|
l*****f 发帖数: 13466 | 8 最宠的应该就是李治,一直身边带大的。说过李恪"类我" 但是看不出特别宠爱
【在 w**p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宠的应该是次子李恪。 : 李泰没当皇帝是因为他和哥哥承乾斗,李世民给他们各打五十大板,放出的是这样的信 : 号:太子位置是皇帝给的,而不是靠争斗得到的。
|
r******t 发帖数: 8967 | 9 细数数,发现从李世民到李隆基的儿子好像没一个正常继位的。偏偏那段时间还是大唐
盛世。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最辉煌的时间段。 |
w**p 发帖数: 4080 | 10 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过河拆桥,这桥只能我过,你们都得游泳。
【在 t**c 的大作中提到】 : 李世民自己却是靠争斗得到的
|
|
|
w**p 发帖数: 4080 | 11 没看出最宠是李治。李治是病秧子,多照顾照顾是没问题的,不等于宠爱。
太宗自己都知道李治这家伙水平不行。不过守成之君,不需要太能干,能干的反而会把
国家搞垮(隋炀帝)。中庸仁厚就是天下之福。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宠的应该就是李治,一直身边带大的。说过李恪"类我" 但是看不出特别宠爱
|
l*****f 发帖数: 13466 | 12 褚遂良说的吧,晋王是陛下亲自带大的,特别偏爱云云。从为人父母角度肯定也是越亲
历亲为的感情愈深。李泰是太宗曾经想让他搬进来住,李治则是后来太宗让他就住自己
寝殿旁边,褚遂良又进谏,才搬出去
【在 w**p 的大作中提到】 : 没看出最宠是李治。李治是病秧子,多照顾照顾是没问题的,不等于宠爱。 : 太宗自己都知道李治这家伙水平不行。不过守成之君,不需要太能干,能干的反而会把 : 国家搞垮(隋炀帝)。中庸仁厚就是天下之福。
|
d****z 发帖数: 9503 | 13 啥叫死结?皇权交接绝大多数都很平稳。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一直到清朝秘密立储才解决掉。皇权交接,权力合法性的问题是帝王制度死结 : 。中国历史上为相关问题付出无数次巨大代价。
|
r******t 发帖数: 8967 | 14 罗马帝国那才叫“在腥风血雨中交权”呢。
【在 d****z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死结?皇权交接绝大多数都很平稳。
|
r**********g 发帖数: 22734 | 15 类我可不好,自己又不是啥好人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宠的应该就是李治,一直身边带大的。说过李恪"类我" 但是看不出特别宠爱
|
l*****e 发帖数: 1633 | 16 李世民的原话是李恪“英果类我”,可见对李恪能力相当肯定
曾经还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要真成了,就没有武则天啥事了,废掉嫡子立庶子
,宗法制度上阻力很大,长孙无忌强烈反对,没想到后来反而栽在他力保的李治手里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类我可不好,自己又不是啥好人
|
l*****f 发帖数: 13466 | 17 太宗突然这个想法真是有点奇怪,一直以来他对李恪态度,就是藩王,谆谆教诲他要谨
慎做人,好好做事,为皇家为朝廷尽忠。反之对李治,是带在身边让他实习各种朝堂政
事。所以突然有这么一说,突兀的很。而且记得还是跟长孙无忌提的,非常之莫名其妙。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世民的原话是李恪“英果类我”,可见对李恪能力相当肯定 : 曾经还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要真成了,就没有武则天啥事了,废掉嫡子立庶子 : ,宗法制度上阻力很大,长孙无忌强烈反对,没想到后来反而栽在他力保的李治手里
|
l*****e 发帖数: 1633 | 18 李世民在废了李承乾后,手里还有李泰李治两个嫡子,之所以选了李治,是因为李泰立
,李治李承乾都会不保,他自己虽然杀了兄弟上位,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骨肉相残,权
衡之下立了李治,但是对李治的能力并不放心,从“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可见。
随着李治开始接触朝政,李世民观察下来,这种不认可越来越被放大,所以他越来越倾
向于“英果类我”的李恪,至于商量肯定不止跟长孙无忌一人商量过,史书之所以专门
记下了长孙无忌的反应,是为李治上位后长孙无忌迫害李恪做铺垫
妙。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宗突然这个想法真是有点奇怪,一直以来他对李恪态度,就是藩王,谆谆教诲他要谨 : 慎做人,好好做事,为皇家为朝廷尽忠。反之对李治,是带在身边让他实习各种朝堂政 : 事。所以突然有这么一说,突兀的很。而且记得还是跟长孙无忌提的,非常之莫名其妙。
|
l*****f 发帖数: 13466 | 19 嗯这么解释说的通,不过立李治一个不欲兄弟残杀,一个李治可为守成之君,就不会有
立李恪想法才是。可能跟长孙无忌就是试探一下,如果多与人商量,反而对李恪更为不
利。"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含混的很。又再翻查了下,很有意思,太宗诸子传,
旧唐书并无欲立李恪说法,新唐书写的绘声绘色,无忌力争云云。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世民在废了李承乾后,手里还有李泰李治两个嫡子,之所以选了李治,是因为李泰立 : ,李治李承乾都会不保,他自己虽然杀了兄弟上位,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骨肉相残,权 : 衡之下立了李治,但是对李治的能力并不放心,从“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可见。 : 随着李治开始接触朝政,李世民观察下来,这种不认可越来越被放大,所以他越来越倾 : 向于“英果类我”的李恪,至于商量肯定不止跟长孙无忌一人商量过,史书之所以专门 : 记下了长孙无忌的反应,是为李治上位后长孙无忌迫害李恪做铺垫 : : 妙。
|
m******O 发帖数: 596 | 20 “英果类我”在当时的语境下可绝对不算好话,表明李世民甚至没有让李恪作为候选人
之一的意思。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这么解释说的通,不过立李治一个不欲兄弟残杀,一个李治可为守成之君,就不会有 : 立李恪想法才是。可能跟长孙无忌就是试探一下,如果多与人商量,反而对李恪更为不 : 利。"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含混的很。又再翻查了下,很有意思,太宗诸子传, : 旧唐书并无欲立李恪说法,新唐书写的绘声绘色,无忌力争云云。
|
|
|
l*****e 发帖数: 1633 | 21 旧唐书李世民欲立李恪写在长孙无忌的列传里,再者新唐书内容本来就比旧唐书丰富,
旧唐书残缺散佚,现在流传下来的篇幅比新唐书小,李世民废李承乾后如何在李泰李治
间犹豫,如何担心儿子不能保全,如何不放心李治的能力这些旧唐书里都没有。
李世民在立李治时就质疑李治的能力,守成之君是后来李世民欲废治立恪长孙无忌力保
李治时的措辞,“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是旧唐书里的,新唐书对李恪也有类似评
价如“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长孙无忌是众所周知的铁杆李治党,对李恪最不利的就是让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既然
都找长孙无忌商量了,也不在乎多几个人知道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这么解释说的通,不过立李治一个不欲兄弟残杀,一个李治可为守成之君,就不会有 : 立李恪想法才是。可能跟长孙无忌就是试探一下,如果多与人商量,反而对李恪更为不 : 利。"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含混的很。又再翻查了下,很有意思,太宗诸子传, : 旧唐书并无欲立李恪说法,新唐书写的绘声绘色,无忌力争云云。
|
l*****e 发帖数: 1633 | 22 李世民一大堆缺点,但是英武果断算是他身上最显著的优点了,他自己也很得意这一点
,把英果用来形容儿子怎么会不算好话?不知你觉得下面的语境哪里有问题?“帝初以
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
保护舅氏,未可知。”
史书写的很清楚,“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是立李治为太子后又起了换人的
念头,如果不想立李恪,还要去跟长孙无忌商量,首先动摇储君地位,再者让长孙无忌
嫉恨李恪为日后迫害李恪埋下了种子,李世民吃饱饭闲得没事干了?从李世民死后长孙
无忌迫害李恪的手段来看,长孙无忌当初受的刺激可不轻,李恪被杀,四子流放岭南,
海内冤之
【在 m******O 的大作中提到】 : “英果类我”在当时的语境下可绝对不算好话,表明李世民甚至没有让李恪作为候选人 : 之一的意思。
|
l*****f 发帖数: 13466 | 23 哦是了,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里是有提,“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
辍”。密争,应该还是私下里。恪传未提,远不如新唐书恪传详细。然后关于决定立李
治,“汝舅许汝”这一段又大同小异。还有参考通鉴,按司马光说法,十一月太宗跟长
孙无忌提了一句李恪,长孙坚决反对,十二月太宗居然对李恪说,
“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
,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可不戒”
真是有意思....
新旧唐书,新唐书表很有用,志也有添补,不过记事有不少是旧唐书记得更详细.即使立泰
立治,旧唐书里也有,李泰传,褚遂良传里都有提到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旧唐书李世民欲立李恪写在长孙无忌的列传里,再者新唐书内容本来就比旧唐书丰富, : 旧唐书残缺散佚,现在流传下来的篇幅比新唐书小,李世民废李承乾后如何在李泰李治 : 间犹豫,如何担心儿子不能保全,如何不放心李治的能力这些旧唐书里都没有。 : 李世民在立李治时就质疑李治的能力,守成之君是后来李世民欲废治立恪长孙无忌力保 : 李治时的措辞,“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是旧唐书里的,新唐书对李恪也有类似评 : 价如“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 长孙无忌是众所周知的铁杆李治党,对李恪最不利的就是让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既然 : 都找长孙无忌商量了,也不在乎多几个人知道
|
o*******k 发帖数: 357 | 24 李二夺位确实不算什么光彩的事,但是这样类比还是不恰当的。
皇权继承从来都是腥风血雨的,不从李二开始,也不从李二结束。
但是李唐的建立李二的功劳怎么算半个开国帝王了---政治上他做皇帝问题其实不大
;这个和李渊自己立储没有掌握好关系也很大的。不能都记在李二头上。
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 做到李二那个地步,真的有退路吗?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世民自个杀兄逼父霸占弟媳,给后代树立了这么一个好榜样,还指望能父慈子孝诸子 : 和睦?所以他的儿子们有样学样,谋反的谋反,骨肉相残的骨肉相残,李唐皇室简直是 : 人伦餐具的百科全书,他还写信骂谋反的五儿子(后来被他杀了)曰:“背礼违义,天 : 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这句话用在他自个身上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