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发帖数: 177 | 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节课
前面说不管是预流果、一来果,都必须远离执著,证悟法无我空性,否则连自果的解脱
也无法获得,同时还提到沙门四果如何包括在“二十僧伽”中。昨天已经讲了两个,今
天接着讲第三个不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不来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不来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不来果虽然在名言中不来欲界,但胜义之中没
有来与不来的分别,这才是真正的不来果。”
〖阿那含〗:亦名不来果、不还果,是小乘三果。此果断除了五种“顺下分结”[ 顺下
分结:使众生不能脱离欲界的烦恼,包括坏聚见、戒禁取见、怀疑、欲贪、害心。]、
欲界的最后三品修惑,能安住于色界或无色界,不需要再来欲界受生,故称为“不来”
。不来果有10个僧伽位,即1个不来向、1个中般、3个生般、3个超越、1个现法寂静、1
个身证。
与前一样,不来果虽在名言中不来欲界投生,但依胜义理论观察,所谓“来”与“不来
”根本不可得。
按理来说,佛经理应由弟子提问,释迦...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2 金刚经的问题?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19103&extra=page%3D13
《金刚经》的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中佛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
见如来不”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
三十二相。”根据后来的态度,显然,须菩提回答对了。而在之后的第二十六品 法身
非相分中,佛再次问须菩提同样的问题,须菩提却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而佛说“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显然,须菩提的
回答不是佛所想要的答案。为何须菩提两次回答矛盾,且前者对,后者错?而且这个问
题只出现鳩摩羅什所翻译的版本中有,而菩提流支所翻译的版本中则无问题。是翻译的
错误,还是什么原因? |
|
p******1 发帖数: 177 | 3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5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6 西游记未解之谜 -- 作者: 吴闲云
----------------------------------------------------------------------------
----
* 1.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 2.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 3. 唐太宗地府还魂
* 4. 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 5. 取经难, 传经更难
* 6. 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7. 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 8. 唐僧的父母亲
* 9. 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
* 10. 殷小姐绣球招亲
* 11. 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 12. 江流僧复仇报本
* 13. 观音菩萨的黑帐
* 14. 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 15. 佛道相争
* 16. 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
* 17. 官封弼马温
* 18. 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 19. 大闹天宫的背后
* 20. 猪八戒戏嫦娥的真相
* 21. 猪八戒是怎样调戏嫦娥的
* 22. 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
* 23. 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
* 24. 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
* 25. 《四圣试禅心》的真相
* 26. 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7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1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3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4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5 第三十三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最好不要想,也不要说:‘我当度化众生。’为什么呢
?须菩提,实际上没有如来所度的众生,若有如来所度的众生,如来就有我、人、众生
、寿者四相的执著了。”
此处的意义与上面相同。在名言中,修行者应发无上菩提心,将来要度化众生,而且十
方诸佛也发过此愿,显现上也曾度化了无量众生,如《妙法莲华经》云:“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
佛度化众生的方式与我们不同。我们凡夫是依靠自己的分别念,而《大律经》中说,佛
以四种方式度化众生:一、法施度,即转八万四千法门,宣说十二经部来度化众生;二
、身力度,以佛身的相好庄严令众生欢喜,使其种下善根得以度化;三、神通力度,在
有缘众生前,显现种种神通而度化之;四、名号度,《贤劫经》中说:“若听闻释迦牟
尼佛的名号,此众生不会堕落。”因此在名言中,佛陀确有“我当度众生”的愿和行。
但在究竟实相中,能度与所度均不存在,所度的众生如梦幻泡影,再进一步抉...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8827 | 16 金刚经里面哪有故事啊。都是讲道理。
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
已敷座而坐。时长老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
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
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
来。 |
|
b*****l 发帖数: 3821 | 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
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
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
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
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
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 |
|
a*****y 发帖数: 33185 | 18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19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金刚经云: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
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
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
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
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佛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不是忍辱波罗蜜。这段经文其实都被世间人误会了。如
来所说的忍辱波罗蜜,其实是在讲金刚心的忍辱波罗蜜,可是世间人都把它当作是意识
心在修的忍辱波罗蜜, 所以永远都悟不了。
佛解释说: 我以前很多世修忍辱行,有一次在山林中,歌利王带着他的皇后 嫔
妃等女人出外游玩 打猎。后来国王累了坐下来休息, 不小心就睡着了; 他的那些嫔
妃们于是自己到树林中游玩,她们看见了我释迦如来的前身忍辱仙人正在那边打坐,
所以就去见他; 她们因为觉得这个人跟世俗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向他求法,这时忍辱
仙人就为她们说法。后来歌利王醒... 阅读全帖 |
|
j*****x 发帖数: 18139 | 23 上一篇玉狐梦话3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LeisureTime/730863_0_1.html
玉狐梦话西游记4---孙悟空出世
孙悟空的本事有哪些?
七十二变, 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武艺高强,善使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铜头铁骨,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之身,火眼金睛 能辨妖魔
三根救命毫毛,关键时刻能救危难。
孙悟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四处求仙访道才学来的。
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西游记》中介绍了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但菩提祖师其人十分神秘,不知从何而
来,在教授孙悟空一身本事后,又神秘消失,仿佛从未出现一般。他神通广大,却深藏
不露,平时教授的课程亦道亦佛,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他公开宣讲的内容极为普通,根本无法引起孙悟空的重视,但暗地里,却传授了孙悟
空通天彻地之能。孙悟空学成本领,明明可以替师门增光,但却被要求严格保密,否则,
“。。。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由于种种神秘的表现,大家对菩提祖师的身份有诸多猜测,除去龟仙人之外,还有不... 阅读全帖 |
|
j*****x 发帖数: 18139 | 24 上一篇玉狐梦话3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LeisureTime/730863_0_1.html
玉狐梦话西游记4---孙悟空出世
孙悟空的本事有哪些?
七十二变, 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武艺高强,善使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铜头铁骨,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之身,火眼金睛 能辨妖魔
三根救命毫毛,关键时刻能救危难。
孙悟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四处求仙访道才学来的。
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西游记》中介绍了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但菩提祖师其人十分神秘,不知从何而
来,在教授孙悟空一身本事后,又神秘消失,仿佛从未出现一般。他神通广大,却深藏
不露,平时教授的课程亦道亦佛,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他公开宣讲的内容极为普通,根本无法引起孙悟空的重视,但暗地里,却传授了孙悟
空通天彻地之能。孙悟空学成本领,明明可以替师门增光,但却被要求严格保密,否则,
“。。。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由于种种神秘的表现,大家对菩提祖师的身份有诸多猜测,除去龟仙人之外,还有不...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300 | 25 第一篇,红孩儿的父亲究竟是谁?
答案:太上老君!!
要想了解红孩儿,首先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铁扇公主罗刹女这个人。
借芭蕉扇一回中,罗刹女一出场就要杀孙悟空, 孙悟空叉手向前,伸着头,任她乒乒乓
乓砍了十数下,全不认真。罗刹女就害怕逃走了。第二次交手, 只打了五七个回合,罗
刹女便手软难轮。因此, 罗刹女的本事实在是低!
可是, 就这样一个本事极低的弱女子, 手里却拿着一件天地间的至宝芭蕉扇, 这就是一
个疑点。她拿着这把扇子并没有去称雄称霸, 而仅仅只是倚赖这火焰山谋生活, 这就又
是一个疑点。
罗刹女的芭蕉扇从哪儿来的呢?
灵吉菩萨告诉孙悟空:“她的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
灵宝,乃太阴之精叶。”这样的宝贝怎么可能被她得到?! 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其他神话
中,
可以从混沌开辟时活下来的人,
仅仅只那么有数的几个个而已。因此可以肯定, 罗刹女不是芭蕉扇的第一主人。
芭蕉扇的第一主人究竟是谁呢?
就是太上老君! 第53回讲了老君的五件宝贝, 其中就有芭蕉扇! 老君的童子银角大王说
:“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见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
上结着...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758 | 26 小麦你抄《金刚经》,有没有注意到开始一段佛陀和须菩提的对话有点搞笑?
金刚经里都是佛陀大段blah,blah地说,然后问须菩提一个问题,须菩提回答,佛陀接
者又大段blah blah。前面有点不一样。
开始对话时须菩提问佛陀:我们都发愿要成佛,但怎么才能把心定住?佛陀说你这个问
题问得好,我跟你说你好好听着。然后blah blah, 你就这样把心定住,这样降伏它。
说完就停了下来。
这时佛陀应该已经讲完了(看看,心就是这样定住了)。如果听着的是迦叶或舍利弗,
到这里对话就该结束了。须菩提比较钝鲁,没有拈花微笑的悟性,到这里什么也没听见
,看怎么不说了,就提醒到:'我听着呢,你快说呀。'
佛陀没办法只好又用凡人能听懂的话又说了一遍。
原文在这:"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
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7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
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你,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说,说,“如来作是念”:
你作这么一种的想法。作这样一种想法,“我当有所说法”:你说,佛有所说法。“莫
作是念”:“莫作是念”哪,是诫止之辞,就说,你不要这样想,你不要这样想。“何
以故”呢?甚么原因你不要这样想呢?“若人言”:假设要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
:说,如来呀,有所说法,他说过法。“即为谤佛”:这个人,他就不明白佛法,他就
是谤佛。那么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有的经典都存在,为甚么说没说法呢?佛,有一
次,文殊师利菩萨请佛再转法轮,佛对文殊师利菩萨就说,说我呀,四十九年,我没说
著一字,我一个字也没有讲过,你怎么请我再转法轮?莫非说我以前已经转过法轮了吗
?这是说啊,说而未说。
再这个须菩提,有一次坐到一个洞里边修行。这个天人就来给散花。须菩提就问,
说:你为甚么,谁来散花啊?这个散花的人,说是帝释天来散花。须菩提就问他,你为
甚么来到这儿散花呢?这个天帝释就说了,说,因为尊者善说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阿罗汉证一切智,见大智度论引摩诃般若经∶
须菩提言∶「佛说一切智,说道种智,说一切种智,是三种智有何差别?」
佛告须菩提∶「萨婆若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智,道种智是菩萨摩诃萨智,一切种智是诸
佛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是声闻、辟支佛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名所谓内外法,是声闻、辟支佛能知,不能用一切道、一切种智
。」
须菩提言∶「世尊!何因缘故,道种智是诸菩萨摩诃萨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道,菩萨摩诃萨应知∶若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应具足知,
亦应用是道度众生,亦不作实际证。」
......
「世尊!云何为一切种智相?」
佛言∶「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
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三智结断有差别,有尽有余不
?」
佛言∶「烦恼断无差别;诸佛烦恼习一切悉断,声闻、辟支佛烦恼习不悉断。」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84.htm
摩诃般若经说∶菩萨应知∶若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应具足知。不...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9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
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
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 |
|
p******1 发帖数: 177 | 30 索达吉堪布 讲授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六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见到真正的如来?”须菩提答道:“不
能,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以胜义理
来观察时,并不是如来的真相,只是名为如来的三十二相。”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杂染,现见的对境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凡夫只能看到不清净
的五蕴,而菩萨所见的,则是清净的圣者法相。所以有些人对如来的身相有一定的执著
,认为轮回是不清净的,而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具
足功德,理应值得希求。(三十二相,《大智度论》、《现观庄严论》及麦彭仁波切的
《智者入门》中讲得非常清楚,我讲《中观宝鬘论》时也介绍过,故没必要一一解说。
佛的“十力”,《入中论》解释得比较详细。“十八不共法”,在《智者入门》中讲得
很清楚。)
这种想法在名言清净量面前,也是合理的,名言中确实有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比如外
道本师见释迦牟尼佛具足十八种丑相,而迦叶尊者见佛有三十...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3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4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六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见到真正的如来?”须菩提答道:“不
能,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以胜义理
来观察时,并不是如来的真相,只是名为如来的三十二相。”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杂染,现见的对境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凡夫只能看到不清净
的五蕴,而菩萨所见的,则是清净的圣者法相。所以有些人对如来的身相有一定的执著
,认为轮回是不清净的,而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具
足功德,理应值得希求。(三十二相,《大智度论》、《现观庄严论》及麦彭仁波切的
《智者入门》中讲得非常清楚,我讲《中观宝鬘论》时也介绍过,故没必要一一解说。
佛的“十力”,《入中论》解释得比较详细。“十八不共法”,在《智者入门》中讲得
很清楚。)
这种想法在名言清净量面前,也是合理的,名言中确实有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比如外
道本师见释迦牟尼佛具足十八种丑相,而迦叶尊者见佛有三十...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5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九节课
关于五眼的功德,六祖在《金刚经口诀》中有不同的解释,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中也讲得
比较广,和我昨天讲的有点不同,这可能是汉传佛教的解释方法。
佛陀具足五眼功德,对胜义中远离八边戏论的本相、世俗中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
毫不混杂地照见。下面接着讲五眼能了知一切众生的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恒河中的所有沙,佛说是不是沙?”“是的,世尊。如来说
是沙。”
此段经文,在唐玄奘的译文中也有,但藏文和义净的译本中都没有。按理来说,这段跟
前后文并没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一下。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恒河,这些恒河中沙子数量的佛世界
多不多呢?”“非常多,世尊。”
〖佛世界〗:一尊佛所调化的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包括百俱胝的小世界,数
量相当多。
〖甚多〗:鸠摩罗什的翻译中只有一个“甚多”,而藏文中是“甚多,甚多”,玄奘的
译文...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6 第三十六节课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有人说‘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这种人并没有了达我所说佛经之密
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没有来也没有去,所以叫做如来。”
〖如来〗:指“如”理如实地“来”到诸法本地的补特伽罗。如来与众生有很大的差别
,凡夫众生不能叫如来,因为其尚未断除迷乱的显现,仍漂泊在生死轮回中。
稍微了解佛教历史的人,大多数都认为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其理由是:释迦牟尼
佛首先从兜率天来到人间,在人间住了八十年后,示现圆寂去往清净刹土;在转法轮期
间,于鹿野苑、灵鹫山、舍卫城等处皆曾驻足;佛陀日常的行住坐卧,在小乘戒律中也
有详细记载。然而,名言中虽然有这些现象,但这种判断并未了解如来实相,因为如来
是无来无去的,如经云:“诸法自性无所住,无来无去如虚空。”
诸佛无来无去的问题,《般若经》中也有一个公案:常啼菩萨四处寻觅智慧波罗蜜多法
门时,一次来到一片旷野,有位如来现身,指点他去找法胜菩萨,随即就消失不见了。
后来他历经千辛万苦见到了法胜菩萨,当时他问:“前面见到的如来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由于应成派中观自月称以来之传承者,皆把识蕴中生灭性之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
灭之中道心,因此于穿凿附会大乘般若无分别智时,仅能以不离意识心分位差别之分别
相貌,而高谈引发无分别智或者悟入无分别。声称莲花戒于八世纪时,在西藏与中国禅
宗住持和尚对于所悟之空性兴起争辩,以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意识心为宗旨的无分别
、蕴处界空相法,摧破中国禅宗和尚所主张禅宗所悟菩提心如来藏之无分别。今姑且不
论当时事件发生之确切性,纯粹就法义上是否符合世尊之圣教为准则,来检验莲花戒是
否真的摧破了中国禅宗所悟之无分别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兹举示记载于《顿
悟大乘正理决》中双方之若干往来问答,作为解析判别之根据: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
皆云
,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顿悟大乘正理决》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第4646号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注3),其所记
载者,乃是八世纪时中国僧人释摩诃衍与印度僧人莲花戒,双方在西藏拉萨对于禅观之
来往问答质难;由法国戴密微先生加以注解,取名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二节课
昨天讲了如来在整个世间中是唯一的真实语者,平时我们认为某个人很老实,不会说谎
,但他毕竟没有断除妄语的因,为了某种目的,可能会说一些妄语。然而,佛陀与之完
全不同,他断除了语言障碍,所说的话语究竟圆满。当然,由于众生的根基不同,佛说
话的方式肯定不同,但这并不代表佛说妄语。比如一个人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编了不同的教材,每种教材对相应的学生都会有利,同样,佛陀在第一、第二、第三转
法轮中讲的法肯定不同,但其决不会欺骗众生,真实义对众生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之法,既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
乍一看来,似乎这里有点矛盾,因为按照平常人的思维,不是实有,就应该是虚无;不
是虚无,就应该是实有。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后,才知道那种境界
多么不可思议。
“如来所得之法”有多种解释方法,从一方面而言,如来在因地时舍弃过很多次头目脑
髓,经历过难以忍受的苦行,最后获得了甘露妙法,这就是如来所得之法。这种甘露妙
法是诸法的本性,也是一切法的实相,但它不是实有的东西,用胜义理论观察时,并没
有所得...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二节课
昨天讲了如来在整个世间中是唯一的真实语者,平时我们认为某个人很老实,不会说谎
,但他毕竟没有断除妄语的因,为了某种目的,可能会说一些妄语。然而,佛陀与之完
全不同,他断除了语言障碍,所说的话语究竟圆满。当然,由于众生的根基不同,佛说
话的方式肯定不同,但这并不代表佛说妄语。比如一个人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编了不同的教材,每种教材对相应的学生都会有利,同样,佛陀在第一、第二、第三转
法轮中讲的法肯定不同,但其决不会欺骗众生,真实义对众生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之法,既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
乍一看来,似乎这里有点矛盾,因为按照平常人的思维,不是实有,就应该是虚无;不
是虚无,就应该是实有。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后,才知道那种境界
多么不可思议。
“如来所得之法”有多种解释方法,从一方面而言,如来在因地时舍弃过很多次头目脑
髓,经历过难以忍受的苦行,最后获得了甘露妙法,这就是如来所得之法。这种甘露妙
法是诸法的本性,也是一切法的实相,但它不是实有的东西,用胜义理论观察时,并没
有所得...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1 萧平实语录:
然胎昧不障修道,若遇法缘,便能自行悟入,往世所修证般若智慧,又复现前,继续修
证,转更超胜前世。如余往昔多世出家于印度,虽得明心,未能见性;复于九百年前,
于先师(圆悟)克勤大师座下破参,又见佛性;虽未离胎昧,转生密宗觉囊派法中,亦
能自参自悟,而符佛旨;多世之后,生于江浙,现居士身,潜隐修道,唯度少数有缘人
,亦不造论著书,于世没没无闻,死已转生台湾。生台湾已,虽受名师知见所误,以致
学佛参禅六年方能自悟,然悟后复能渐修渐证,今得道种智,发起法眼,能辨诸方大师
邪见。”(《宗通与说通》)
——这段文字来自网络,如果与萧平实的书有出入,请提出异议!!!
《大智度论》中道种智的定义,看看菩萨证得道种智了,都可以作些什么!!!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道,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何等是菩萨道种智?”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一切道种净智。须菩提,何等是道种净智?若诸法相貌
所可显示法,菩萨应正知;正知已,为他演说开示,令诸众生得解。是菩萨摩诃萨,应
解一切音声语言,以是音声说法,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响相。以是故,须菩提,菩萨
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
道智具足已,...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42 这首中国风蛮好听的,歌词歌曲都不错
法源寺
演唱:陈艺鹏
一柱香烧一念佛
一钟声响一念空
无量殿香火,古藏经阁
曾经的佛陀
舍利宝塔慈悲诺
风雨燕都起与落
听见佛在说,是非因果
本源无对错
须菩提说,无争无欲 无妄即无我
须菩提说,念慈悲心诚 然生死无祸
须菩提说,得法正律 曰受戒清净 轮回界锁 谁能超脱 躲避得过
须菩提说,无色相无声无空 然法无定夺
须菩提说,缚束千百 律规终始 然法源未拓
须菩提说,万律是流 寻诚是源 溯源无法 得法则果 失果则堕
一千年,匆匆过
一瞬间,人向佛
潜心默,岁月倒着流 追本溯源 佛法律规带着我走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间,无对错
心忘我,虚静则现佛 蒲地而坐 且听禅法分说
宋徽钦宗院寺锁
天上人间且未卜
劫后尽烟波,却道看破
叶落秋水过
一千年,匆匆过
一瞬间,人向佛
十指合,梵经渐入耳 心如止水月映平湖镜水无波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间,无对错
佛言里,无诤三昧 离欲阿罗 人中第一便是我
如是佛说,亦喜亦悲 是非缠错 俗尘耽福祸
如是佛说,名利污浊 色相迷惑 虚华化心魔
如是佛说,世如浮萍 繁华一揭歌 善根深种 是非无错心存善果 恶念蜕脱 你便是佛!
...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43 给你2段试验下?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
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
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
j*****x 发帖数: 18139 | 44 哈哈,是啊是啊,当然紧张了
说说下面的问题,须菩提不能跟准提划等号,一个是徒弟,一个是师弟
如果一定要拿须菩提来说,其实生硬一些也能说过去,不过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须菩提必须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这点我不太赞成,菩提既然隐居,不应该用跟自己本名太接近的名字,除非是吴承恩有
意为之,
那样的话就说明他不想挖太深的坑。后面应该有明显的呼应,可是他后面介绍唐僧时,
他说唐僧是二徒弟,这就搞复杂了,还不如说是四徒弟直接呼应过去更好,或者干脆说
是我徒弟,让大家猜出是四弟子更符合逻辑。
第二,根据封神榜里和西游记里诗文的对比,菩提祖师跟准提道的诗文一模一样,我觉
得至少可以说,封神榜的作者是试图把菩提解读为准提道人的,我个人也觉得这样更合
理,如来所说的二弟子的二,实际应该是二教主的二,二师弟的二
第三,本章中镇元子的说法,应该说明金蝉子的地位和辈分高于镇元大仙这个地仙之祖
,须菩提就实在不够分量了,准提道人是菩提祖师的话,正好符合 |
|
j*****x 发帖数: 18139 | 45 哈哈,是啊是啊,当然紧张了
说说下面的问题,须菩提不能跟准提划等号,一个是徒弟,一个是师弟
如果一定要拿须菩提来说,其实生硬一些也能说过去,不过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须菩提必须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这点我不太赞成,菩提既然隐居,不应该用跟自己本名太接近的名字,除非是吴承恩有
意为之,
那样的话就说明他不想挖太深的坑。后面应该有明显的呼应,可是他后面介绍唐僧时,
他说唐僧是二徒弟,这就搞复杂了,还不如说是四徒弟直接呼应过去更好,或者干脆说
是我徒弟,让大家猜出是四弟子更符合逻辑。
第二,根据封神榜里和西游记里诗文的对比,菩提祖师跟准提道的诗文一模一样,我觉
得至少可以说,封神榜的作者是试图把菩提解读为准提道人的,我个人也觉得这样更合
理,如来所说的二弟子的二,实际应该是二教主的二,二师弟的二
第三,本章中镇元子的说法,应该说明金蝉子的地位和辈分高于镇元大仙这个地仙之祖
,须菩提就实在不够分量了,准提道人是菩提祖师的话,正好符合 |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
p******1 发帖数: 177 | 49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三节课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
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第十五品比较重要,主要讲持诵本经的无量功德。以前有个猎人只诵过一遍
此处的经文,堕入地狱后就免除重罪,只感受了一分痛苦。
佛陀以比喻说明《金刚经》的功德:“在这个世界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
河沙等身体作布施,中午同样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下午仍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如此
布施身体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无量百千万亿劫,其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若有人听到《金
刚经》后信心不退,功德已经超过了前者,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功德
就更无法衡量了。”
布施财物与布施身体相比,功德相差成千上万倍,以身布施有无量功德,《大圆满前行
》中说:“除了得地菩萨之外,凡夫普通人不能直接实践。”故其功德非常殊胜。我们
不要说无数次布施身体,就算只是一两次,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与法布施比起来,无
数次施身的功德,还不及对空性法门生起一念信心的功德大。...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