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差别。(如本法师)
相关主题
居士林: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其差别何在?宗萨仁波切简谈大乘与小乘
大乘佛法像狮子,小乘佛法像狗!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转载)
一个建议:关于大小乘的问题,佛法是什么?
几点建议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希望新的版主和未来新版副跑日是上座部的传承?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我错了,我就会改的,但我不歪曲辩护
我理解的佛与儒Re: 大乘小乘,度众自度,普提心。。。ask waichi
「佛法」与大乘(佛法)- 我的看法[合集] [合集] 西藏的仁波切们多可爱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大乘话题: 梵語话题: 小乘话题: 梵语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d
发帖数: 7644
1
以修證果位而論:小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阿羅漢果,大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佛。
大乘(梵語maha-yana)與小乘(梵語hinayana)所修持之法門,略有偏重之別,以小乘修
持法門而言,著重自覺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語 duhkha)、空(梵語sunya)、無常(梵語
anitya)、無我(梵語anatman)、五蘊、四聖諦(巴利語ariya-sacca)、十二因緣(梵語
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語bodhi-paksika)為進修的道糧
,勤修空觀,斷見思惑,出離三界,證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後成就阿羅漢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啟示,往往厭離心較強,所謂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
,因此,對五欲六塵極為厭惡,隱居苦行居多,對弘法利生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不會
積極濟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獨善其身為小乘行者的風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濟世的熱誠,不但自利而且還要利人,乃至自覺又要覺他,如此兼
善天下的悲願,是大乘佛法的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萬行,不二法門,中道實相義諦為
進修的道糧,大乘行者廣修中觀甚深義理,頓破無明惑,實證一切種智,成就三德,最
後圓滿佛道。
大乘佛法很強調修行不離世法,若證悟世法,世法即是佛法;若佛法不能證悟,佛法即
是世法;佛法不離世法,離世法求佛法,窮盡未來,佛法終不可得。因此,大乘佛法之
義理著重不二法門,中觀思想,比起小乘佛法要來得圓融無礙,這是大乘佛法特別偏重
的一環。
S**U
发帖数: 7025
2
这个说的很不严谨,作者应该对阿含不熟,任意把大乘概念套在佛法上。
四圣谛中∶
苦(梵语 duk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
十二因缘属于集谛。
三十七道品属于道谛。
<转法轮经>说修证,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说勤修空观,也不恰当。阿含是以四圣谛现观为核心,空观说得不多。见空得道,还是
见四谛得道,部派意见不一,正因为阿含没有明说。怎能说都修空观?有部说的,正是
见有得道呢。
用圆融无碍来形容中观思想,让人摇头,印度中观师没有圆融的。圆融无碍的是如来藏
思想。
J******s
发帖数: 7538
3
以苦(梵语 duh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anitya)、无我(梵语anatman)、五蕴
、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
至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为进修的道粮勤修空观,断见思惑。
=================
这个表述有问题。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说的很不严谨,作者应该对阿含不熟,任意把大乘概念套在佛法上。
: 四圣谛中∶
: 苦(梵语 duk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
: 十二因缘属于集谛。
: 三十七道品属于道谛。
: <转法轮经>说修证,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 说勤修空观,也不恰当。阿含是以四圣谛现观为核心,空观说得不多。见空得道,还是
: 见四谛得道,部派意见不一,正因为阿含没有明说。怎能说都修空观?有部说的,正是
: 见有得道呢。
: 用圆融无碍来形容中观思想,让人摇头,印度中观师没有圆融的。圆融无碍的是如来藏

r****n
发帖数: 8253
4

阿罗汉也证一切智了?这个大乘都没这么说啊。
作为一个法师,应该学好基础知识。否则不是害人吗?
为啥现在南传在整个世界的弘扬,比汉传大乘要好得多。自称慈悲度众的汉传大乘,是
佛教里面最弱的。
想着利人,想法挺好,但是连基本知识都学不好,就不必惦记利人吧。
害人害己。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以修證果位而論:小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阿羅漢果,大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佛。
: 大乘(梵語maha-yana)與小乘(梵語hinayana)所修持之法門,略有偏重之別,以小乘修
: 持法門而言,著重自覺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語 duhkha)、空(梵語sunya)、無常(梵語
: anitya)、無我(梵語anatman)、五蘊、四聖諦(巴利語ariya-sacca)、十二因緣(梵語
: 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語bodhi-paksika)為進修的道糧
: ,勤修空觀,斷見思惑,出離三界,證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後成就阿羅漢果。
: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啟示,往往厭離心較強,所謂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
: ,因此,對五欲六塵極為厭惡,隱居苦行居多,對弘法利生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不會
: 積極濟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獨善其身為小乘行者的風貌。
: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濟世的熱誠,不但自利而且還要利人,乃至自覺又要覺他,如此兼

S**U
发帖数: 7025
5
阿罗汉证一切智,见大智度论引摩诃般若经∶
须菩提言∶「佛说一切智,说道种智,说一切种智,是三种智有何差别?」
佛告须菩提∶「萨婆若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智,道种智是菩萨摩诃萨智,一切种智是诸
佛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是声闻、辟支佛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名所谓内外法,是声闻、辟支佛能知,不能用一切道、一切种智
。」
须菩提言∶「世尊!何因缘故,道种智是诸菩萨摩诃萨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道,菩萨摩诃萨应知∶若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应具足知,
亦应用是道度众生,亦不作实际证。」
......
「世尊!云何为一切种智相?」
佛言∶「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
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三智结断有差别,有尽有余不
?」
佛言∶「烦恼断无差别;诸佛烦恼习一切悉断,声闻、辟支佛烦恼习不悉断。」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84.htm
摩诃般若经说∶菩萨应知∶若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应具足知。不是光学大乘,
不懂声闻法,或是对声闻法略知一二而已。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罗汉也证一切智了?这个大乘都没这么说啊。
: 作为一个法师,应该学好基础知识。否则不是害人吗?
: 为啥现在南传在整个世界的弘扬,比汉传大乘要好得多。自称慈悲度众的汉传大乘,是
: 佛教里面最弱的。
: 想着利人,想法挺好,但是连基本知识都学不好,就不必惦记利人吧。
: 害人害己。

l********r
发帖数: 1175
6
小乘就是小船,大乘就是大船。
小乘度个人,大乘度众生。
你说度个人的福报大呢还是度众生的福报大呢?
a*****y
发帖数: 33185
7
runsun的意思是说,大船度人多,但是如果度错方向了,那福报就变孽报了,而且是大孽报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乘就是小船,大乘就是大船。
: 小乘度个人,大乘度众生。
: 你说度个人的福报大呢还是度众生的福报大呢?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合集] 西藏的仁波切们多可爱啊希望新的版主和未来新版副
对WaiChi言论之评论(4)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我理解的佛与儒
曲女城法会-- 历史故事--玄奘法师与当时小乘教派的辩论「佛法」与大乘(佛法)- 我的看法
居士林: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其差别何在?宗萨仁波切简谈大乘与小乘
大乘佛法像狮子,小乘佛法像狗!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转载)
一个建议:关于大小乘的问题,佛法是什么?
几点建议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大乘话题: 梵語话题: 小乘话题: 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