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青苗法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a**a
发帖数: 416
1
Why not transfer other posts like following?
发信人: kanlee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从青苗法的失败看对政府行为的激励(全文)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13 10:55:14 2004), 站内
本文对王安石的青苗诸法评价地位太高。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这些制度,即便是宋朝初期
,常平制度也是存在的。而历史上无论周礼还是管仲等理财之策,无不重视常平之术。因
此把青苗法认为是王安石首创,不符合历史事实。
但历史上之常平,乃是抑制物价之稳定,国家取利并非根本目的。管子有把国家之钱帛散
之于民之主张。同时管子十分注重各种物品之间的轻重调剂。凡因为多而贱之物产,则国
家收购以抬高物价,并允许百姓以此实物上税。
中国历史上比较注重实物税。青苗法在历史上,本应是贷款出去之后,按钱取息,而还粮
食。如此则丰年之际,以粮食还之无忧,歉收之际,粮食价格上涨,以粮食还之压力也小
。而且此时国家抛售储备粮食,以弥补歉收。
而王安石之青苗法,得其形而不得其实。其借谷物出去,就要还谷物的本息,借
p*****0
发帖数: 3104
2
来自主题: Stock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byshev (chebyshev),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青苗法 vs 次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01:18:33 2010, 美东)
王安石的立意很高.他对经济,货币,市场等等的了解非常超前.
而且他有理论有实践.但他处理的是他的时代处理不了的问题.
青苗法其实和今天的次贷有类似之处.这个法,要求农民预估产
量和市场价格,以此为抵押去政府贷款,然后加利息还钱.
我基本上认为,在当时的经济规模之下,王安石这种人物,
这种思想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经济的推进也是必然的.
但是司马光对青苗法的批驳也非常牛B,基本可以套用到今天的华尔街.
司马光确实体现了大儒品格和学养.
司马光第一条:民间地主用高利贷都有数不清的手段盘剥干净小农民,
更何况政府这个庞然大物? 宋神宗说:咱这是自愿贷款
司马光第二条:金融机关,传播媒体,话语权都掌握在你们这帮精英手里.
你们这帮人天天宣传贷款好.农民能不上当么? 再者,人性贪婪,
谁不是只想着花钱的爽快,谁会去管还钱的事?
司马光第三条:农民要通
p*****0
发帖数: 3104
3
来自主题: _Hope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byshev (chebyshev),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青苗法 vs 次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01:18:33 2010, 美东)
王安石的立意很高.他对经济,货币,市场等等的了解非常超前.
而且他有理论有实践.但他处理的是他的时代处理不了的问题.
青苗法其实和今天的次贷有类似之处.这个法,要求农民预估产
量和市场价格,以此为抵押去政府贷款,然后加利息还钱.
我基本上认为,在当时的经济规模之下,王安石这种人物,
这种思想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经济的推进也是必然的.
但是司马光对青苗法的批驳也非常牛B,基本可以套用到今天的华尔街.
司马光确实体现了大儒品格和学养.
司马光第一条:民间地主用高利贷都有数不清的手段盘剥干净小农民,
更何况政府这个庞然大物? 宋神宗说:咱这是自愿贷款
司马光第二条:金融机关,传播媒体,话语权都掌握在你们这帮精英手里.
你们这帮人天天宣传贷款好.农民能不上当么? 再者,人性贪婪,
谁不是只想着花钱的爽快,谁会去管还钱的事?
司马光第三条:农民要通
c*******v
发帖数: 259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王安石的立意很高.他对经济,货币,市场等等的了解非常超前.
而且他有理论有实践.但他处理的是他的时代处理不了的问题.
青苗法其实和今天的次贷有类似之处.这个法,要求农民预估产
量和市场价格,以此为抵押去政府贷款,然后加利息还钱.
我基本上认为,在当时的经济规模之下,王安石这种人物,
这种思想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经济的推进也是必然的.
但是司马光对青苗法的批驳也非常牛B,基本可以套用到今天的华尔街.
司马光确实体现了大儒品格和学养.
司马光第一条:民间地主用高利贷都有数不清的手段盘剥干净小农民,
更何况政府这个庞然大物? 宋神宗说:咱这是自愿贷款
司马光第二条:金融机关,传播媒体,话语权都掌握在你们这帮精英手里.
你们这帮人天天宣传贷款好.农民能不上当么? 再者,人性贪婪,
谁不是只想着花钱的爽快,谁会去管还钱的事?
司马光第三条:农民要通过粮价才能变现成钱还给你们政府.但是粮价
又是你们政府操控的.这个自己跟自己玩的loop,就是纯粹的剥削和聚敛.
你王安石搞的这套迷你华尔街,目的就是为了一圈一圈的从人民群众身上吸血.
o*****p
发帖数: 2977
5
发信人: napolen (随风而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青苗法的失败看对政府行为的激励(全文)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Nov 2 22:56:55 2004), 站内

从青苗法的失败看对政府行为的激励

d****z
发帖数: 9503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这个有一个本质差别。当年大萧条的时候,基本就是政府补助农民,政府亏空很大。但
是政府哪里来的钱?印钞票通货膨胀。而这一切都基础就是政府发行的纸币是主导地位
的货币。罗斯福时期曾经通过立法,私人拥有黄金必须兑换成纸币,私藏黄金是违法的
。这个就是要确立政府发行的纸币的唯一合法货币地位。宋朝虽有纸币,但是金属货币
仍然是主导地位,政府无法大量造钱。政府的青苗法必须是挣钱的,至少是不亏空的。
罗斯福的农业补助从一开始就是想亏钱的。王安石的青苗市易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挣钱的
。有本质的差别。而美国的农业问题从本质上说直到现在也不是真正被解决了。解决的
是人吃饭的问题,农业本身是巨额亏损的。只不过现在农业并非最大的产业,政府还可
以通过在其它行业征税来补助农业。而宋朝农业就是最大的产业,无法通过对其它行业
的大量征税来补助农业。
l****h
发帖数: 34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
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
c*******v
发帖数: 2599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那青苗法比唐朝复杂多了
北宋那青苗法,伴随了一整套推广货币适用范围的措施,
还有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措施.
这套贷款办法,在当时,等于开了迷你华尔街.然后政府雇员都去推销
这个次贷.
唐朝那种初级阶段的青苗法,和北宋是没法比的.
s**********e
发帖数: 2888
9
看到书上写,当时的青苗法,年利息30%,后来有的官员半年放一次,这样每半年30%的
利息。而且到了后来,贷款额度成了官员考核的一部分,不需要贷款的人也要被贷款。
这个政策本身就很可怕,私有银行或者地主,你不爱贷款可以不贷。国有金融体系,不
贷款不行。
即使出发点是好的,官僚体系下面必然成为暴法。
z***y
发帖数: 1381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老王的搞法在他哪个时代注定失败.
不过今天有可能成功的.
h***i
发帖数: 89031
11
青苗法
就是剥夺地主和士大夫阶级的放贷权利和收益,
一句话,实施金融国有制度
E******u
发帖数: 392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安石变法 札记
我对王安石变法的一点心得,贴在下面。
一、青苗法
变常平法为青苗法。这一项内容在朝中和各地的争议最大,反对声也最为强烈。
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本着抑制富人的高利贷,实行国家借贷,扶助农人。目的是好的,
但是在王安石变法推行全国的时候,由于各地政令失策导致了很大的问题,给无论穷富
的农人都造成了困苦。
青苗法最早是参考了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陕西发放“青苗钱”的经验,而王安石在
浙江鄞县任地方官时也推行过,效果良好。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
司颁布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
谷,以补助耕作。启动资金的基本来源是过去的《常平仓钱》和《广惠仓钱》。当年借
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二分。本质上青苗法是一种国家借贷形式,而借贷的利息
二分要低于一般民间富人的借贷利息。为了保证借贷顺畅,实行担保政策如下:借户贫
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不超过十五贯、二
等户十贯、三等户六贯、四等户三贯、末等户一贯五百文。
虽然梁启超称青苗法的本质为“国家银行”的借贷,但是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问题。问
题的本质是国家垄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谌旭彬 中国古代历次变法
原创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2018-05-11
文|谌旭彬
中国古代历次变法,基本上是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为中心的财政变法。换句话说,这些
变法几乎无一例外,是奔着“富国”而去,解决民生疾苦、实现税负公平的口号虽然喊
得很响,但并不是变法的核心动力。
试以较为著名的几次古代变法,分别言之。
商鞅变法:贫民、弱民
在中国的“伟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及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人物
,曾被长期誉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先驱。
实际上,商鞅其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
消失过的恐怖幽灵。据《商君书》所载,其变法理念有三:
(1)欲求国家强盛,须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
(2)欲求国家稳定,须造就一套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的社会机制。
(3)欲求国家长久,须秉持并实践“弱民”、“愚民”理念。
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
(1)按军功受爵;
(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
(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及因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
商鞅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人。他所推行的三大...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夏恩 司马光死了
短史记2018-05-21 09:39:59
2018/05/21
09:39
短史记
企鹅号
文|李夏恩
司马光死了。
这一天是1086年10月11日,元祐元年九月初一。
对七天后葬礼上吊唁的宾朋和同僚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早在年初,司马光
就已罹患重疾,1月31日的谢表中,这位年已六十八的老人就向刚刚登基十个月的新君
表示,自己“去春以后,疾疹屡生,入冬以来,饮食渐少,迨兹岁序之首,顿觉筋力之
衰,拜起绝艰,朝请殆废”,七天以后,他不得不请假。
从此以后,疾病就日削月割地蚕食着他的身体,直到他完全被死亡攫走,留下那具
被寄予了无限期望和失望的躯体,被套上象征权力和荣耀的一品官服,灌进皇帝和太皇
太后钦赐的防止腐烂的水银,装殓在安放着龙脑等香料的棺椁之中。
图:司马光像
尽管这一切隆重的丧仪绝非司马光所乐见——众所周知,这位一向清介自守之人对
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有着天然的排斥——但他如今已经被关在黑暗的棺椁中沉默不语,
所以就必须忍受他昔日的同僚和朋友在他的葬礼上公开讥讽争吵。他葬礼那天恰好是明
堂大飨礼,皇帝在躬亲斋戒后,君臣上下应当在举行大典的大庆殿举行典礼,大赦天下
,对帝...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5
华章经管20周年
传播知识提升智慧创造美好
导读:“王安石变法”是怎么被KPI搞死的?这场变法又与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关联?
01 病急乱投医的宋神宗
公元1067年,19岁的太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
皇帝即位,按例要赏赐群臣,可是很快宰相韩绛就带来一个“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的坏消息,自己原来继承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大公司。
神宗把先帝留下的老臣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既不增税又能
增加财政收入?
老臣们群策群力,有说“二十年不打仗”的,有说“要对内稳定”的,神宗一听,
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还说这些道德文章,难怪国家治理不好。
神宗将目光转向群臣中最德高望重的司马光,这位老臣不慌不忙地说出六个字:“
官人、信赏、必罚”。
神宗失望之余,想到一个人,当时朝野有这么一种说法:“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
平可立致”,“介甫”就是王安石的字。
神宗很快召王安石进京,一场改变帝国命运引发后世无穷争议的变法运动就此拉开
帷幕。
其实,神宗在启用王安石变法之前,本应好好想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宋百姓富足
,国家却没什么钱?
02 “冗员”和“冗兵”
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那么最好的年代可能就是在宋朝...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55
16
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有责任。宋神宗太急功
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则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但就事论事,就法论法,这些新法
本身却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这次变法,
不该是这个结果。

就说青苗法。
平心而论,青苗法应该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一种了。我们知道,一
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
”。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农民又其实是有钱有粮的。这个“钱粮”就是地里的青苗,
只是不能“兑现”而已。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
,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
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作担保,是一种“抵押贷款”。当然,如果遇到自然灾
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了。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所谓“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
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
户为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摧兼并,济贫乏”,既免除农民所
c*******v
发帖数: 259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要睡觉了,最后作个总结吧
王安石时代,我国自然经济模式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范仲淹,王安石两次改革,可以看作我国集权体制下商品经济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当时的经济规模和复杂度已经非常高,所以宋朝经济改革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因为我挖了这个坑,请斑竹给点伪币.
参考文献如下:
1.农村信贷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以王安石青苗法为核心
作 者:
王曙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2.王安石"青苗法"对农金工作有何借鉴

<<金融经济>>2005年 第11期
3.论美国新政"常平仓计划"受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兼与卜德先生商榷
通过史实的发掘和比较发现,大萧条期间华莱士执行的"常平仓计划"的思想原型是王安
石变法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当时的商品信贷公司和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就是根据青苗法和
市易法建立的.由此证明,卜德认为"常平仓计划"与王安石变法无关的看法是错误的.
4.家电下乡与“青苗法”
等等等等.
e*u
发帖数: 10016
18
http://zh.wikipedia.org/zh/%E7%8E%8B%E5%AE%89%E7%9F%B3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銳行變法,但因性格、運氣、
舊黨及富豪反對和用人不當,導致變法失敗,其人亦被舊黨標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
殃民」,所促成的黨爭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
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
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
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
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
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錡、章衮,入清后有颜元、
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
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9]。如蔡上翔以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
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9
有一定道理。党争的问题就是党派的政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最后为反对而反对。
比如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就算他自己也承认新法也存在很多好的地方,比
如青苗新法就是利民而不是扰民的。最后还是决定置"国计不足"于不顾,罢废青苗法.王
安石被废置后不以为意,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新法一定会有几项会保留下来的,结果没有想
到保守派做得这么绝, 国家利益都不管了.
保守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一事两用之"的态度, 即同一件事,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 改
革派做了是扰民,保守派做了则是便民。以这个后来被废了的青苗法为例,王安石的时
候取利二分,保守派攻击这是官放高利贷,保守派重行青苗法,还是收息二分,还自我
辩解说"收息至薄"。其他的免役法市易法等无不如此。
e*u
发帖数: 10016
20
1,当时首要问题是面对外敌金兵。中国目前的迫切问题依然是面对外强,否则都是随
时灭国之祸。
2,宋朝当时作为第一强国,当然没啥向蛮夷投靠的想法,但是人性贪婪,精英想要权
势财富依然和现在的买办精英是一样的德行。
======================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通过大量海外贸易获得钱财富国并不会带来强国。所以王安石的变
法本身只会让皇帝更加糜烂,让精英更加醉生梦死罢了。王安石并没有实现精兵和多产
粮食,反而因为变法不完善让百姓更穷困了。这跟现在民诛精蝇说得好听但故意插管吸
血造成的效果是一样的。
==============================
wiki说了一部分变法失败的原因。总之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在中国政治家历史上并没有
留下美名,所以温相拿王安石名言自喻,实在是很2X。
======================
失败主因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
可惜实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不能完全
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五方面论之:
政...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0016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祸国殃民的王安石
区别就在于,张居正变法是公认的成功的,王安石变法是被北宋认为葬送国家的。
被骂多了就一定对?新党都是道德君子?
========================================
政策本身之缺點:如青苗法之實行,與理想相去懸絕。如果貧困民戶自願請貸官錢
,尚有可說,但實際上是地方官強迫農民五家互保後在逐家派定數目,稱為散青苗,地
方官為了保障秋後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對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貧下之戶,蓋怕貧下戶無
力償還,這還談什麼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這數目是
一般平民所不能負擔的。
托古改制:王安石說他的新法皆出於先王及孔子遺訓,以塞反對新法之人的口,如
將青苗法比之「周禮」之泉府;免役法本之於「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祿
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於先王之農為兵,市易法比於漢之平準。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
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
剛愎自用:王安石性剛,與神宗議論國事,有所抗辯,聲色俱厲,神宗每為之改容
聽納。創行變法之初,司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過,自信太厚,王安石覆書抗議,
深不以為然,二人本是極要好...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599
22
蔡京就是因为废新法废的快,所以被司马光赏识和火箭提拔的。
如果说北宋亡于蔡京,那司马光的责任显然更大。
反对王安石的一派,常说王的措置不实用。其实如果看政治手段,
司马光更是一个二百五---他还不如王安石。
就算新法不好,那也执行了那么多年,你不可能一夜之间全废阿。
司马光 + 女中尧舜 高太后,极短的时间就废了全部新法。
这下好了。你保守党作初一,我改革派就做十五。党争越来越烈,
司马光应该承担首要责任。

有一定道理。党争的问题就是党派的政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最后为反对而反对。
比如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就算他自己也承认新法也存在很多好的地方,比
如青苗新法就是利民而不是扰民的。最后还是决定置"国计不足"于不顾,罢废青苗法.王
安石被废置后不以为意,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新法一定会有几项会保留下来的,结果没有想
到保守派做得这么绝, 国家利益都不管了.
保守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一事两用之"的态度, 即同一件事,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 改
革派做了是扰民,保守派做了则是便民。以这个后来被废了的青苗法为例,王安石的时
候取利二分,保守派攻击这是官放高利贷,保守派重行青苗法,还是收息二分
U********n
发帖数: 1010
23
青苗法:
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之一。宋朝初期,在
各地设有常平。惠民等仓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
,各地仓库积存钱谷1500余石贯石。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
,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
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
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
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
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
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
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
停止执行。
d*****g
发帖数: 1616
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iaca.html
当今全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的活动中,都能见到一个词汇,国家
粮食储备。西元2008年,当全球粮价飙升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消息说,全世界的粮
食储备只够50天。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供应商,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比较充裕,因
而也能对世界粮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国家粮食储备的观念和一整套制度,来自于
中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美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更是直接受益
于中国古代的智慧,只不过到了今天,与中国古代相比,美国的粮食储备政策已经有点
走样,但毫无疑问,粮食储备制度是中国对于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称其为伟大,毫不
过分。
西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了粮食储备,并且从那时起,粮食储备就具有了今天的主
要功能,一是稳定粮价,二是防备凶年歉收,三是应对国家大事,例如军事或工程建设
。春秋战国时期的李悝和范蠡都制定过具体的措施。到了西汉武帝年代,正式形成了“
常平仓”制度。常平仓制度简单说就是,国家在各地设立仓库,丰收之年粮价较低,国
家便以比市场价...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54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news.ifeng.com/a/20161109/50226508_0.shtml
2016年11月09日05:54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人笼统地把公路今天的窘况归结为国进民退,归结为行政操作不讲究。这有道理,但
今日与王安石年代又有不同,今日官员是有任期的,公路收益是当期的,而公路的财务
负担是由后任来承担的,于是更加不讲究。
千年前我有个异父异母的兄弟王安石,在北宋他可是个人物。我上中学时,这位王老兄
被现代人尊为法家的代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极具正能量。然而,虽然王安石没什么
绯闻,也没因贪腐被调查,但他最看重的改革,实际上是很郁闷的,此恨绵绵。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过去的说法是由于保守势力和地主阶级的阻挠所致,这是传统的
阶级论。后来各种史料证实,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不仅是地富反坏右,还有农民。大家都
不高兴,这事就成不了。
在唐朝,大家的日子挺好,美中不足的是,那会儿长安夜市是有钟点的,到时候一声号
令就得收摊走人。而到了宋朝,市场经济超级发达,汴梁的坊墙被推倒,人们沿河设市
,临街开铺,官民混居,整夜营业。宋人会玩,相扑就是那阵子兴起的,后来被日本人
学了去。球那... 阅读全帖
e*******o
发帖数: 2271
26
第一,广惠仓制度。宋代于常平仓、义仓(社仓)之外,专设广惠仓,以为社会福利救
济粮的基本储备。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采纳枢密使韩琦建议,将原先例由官府出
售的绝户(无子孙者)田产改为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以救济州县郭(城)内
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曰广惠仓。由提点刑狱官主管之。具体规定:凡绝户之田,州县
户不满万者,留租千石之田为广惠仓田;万户以上倍之,户二万留三千石田,三万留四
千石田,每增一万户增留一千石田,至十万户留万石田。其余田亩,仍旧由官府出售。
嘉祐四年(1059年),令广惠仓改隶司农寺,"州选官二人主出纳,每岁十月遣官验视"
。关于发放救济,规定"应受米者书名于籍,自十一月始,三日一给,(每)人米一升
,幼者半之,次年二月止"。这说明广惠仓无偿发放救济粮只在冬季,春夏秋三季不救
济。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常平仓粮发放制度有所改变,除少量仍无偿颁给老疾贫
穷者外,其余粮储均与常平仓一样平粜,即"遇贵量减市价粜(卖出),遇贱量增市价
籴(买入)"。为此,各路置提举常平广惠事务专官,一并管理二仓出纳之事。未几,
王安石又力主将常平广惠两种仓储一并作为"青苗"本钱...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97
27
宏观经济调控指的是政府实施某些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和国家经济的运行,这虽然是现
代经济学的观点,但中国古代也有商品经济,并用在不同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也
存在着对宏观经济如何调控的问题。
两种主张
在如何管理宏观经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始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主张政府不要干
预,如司马迁总结的“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其
争”,即对国家经济最好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加以教诲,再次是通过制定法
规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才是直接与民争利。另一种看法是政府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干
预和介入,实行国家调控,如管仲所主张的“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工立三族,
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即国家利用货币、价格和市场等手段来调控经济。
前一种看法可以叫做“善因论”,后一种看法可以叫做“轻重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
宏观经济管理思路,它们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早期几乎同时出现了。
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商品经济兴起,政治上又呈现出诸侯争霸的局面,内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实现经济发展的突破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迫切要求,管仲于是提出
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主...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599
28
原文在,这段中的引用1-5,都是司马光的文章。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5747/3
且看变法十年后的事实。新法实施十年以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财政上讲,府藏不是空虚,而是比以前充盈①;从物价来说,米、绢等价普遍下跌;其他方面如农田水利的兴修也取得很大成就,应当说新法起了增加国家财富的作用。至于富人要想照旧肆行兼并,多少要受到一些限制。他们要出助役钱,又被青苗法切断了放高利贷的广阔门路。特别是米价下跌,对大地主的影响颇大,富人要想出借自饶、贵粜致富,那便困难得多。十几年变法出现年丰谷贱的局面,司马光当然心中明白,可是他闭口不谈,我们得从他的同伙的笔下找到有关资料:“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②“今者谷贱伤农,民卖田常苦不售。……钱积于官,常苦币重。”③“今青苗、免役,皆责民出钱,是以百物皆贱,而惟钱最贵,欲民之无贫,不可得也。”④“今帛、米粟价日益贱,而钱之行于市者日益少,有钱重之弊。”⑤变法后十年以至二十年间,物价下跌,以至“卖田常苦不售”、“田日益贱”,看来富人受到一些损害,有如司
e*u
发帖数: 10016
29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苏轼、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
意而行,“熙宁变法”以司马光的“元祐更化”结束。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
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
,复差役,愕然失声曰:‘亦罢及此乎?’良久曰:‘此法终不可罢也。’”[9]元佑
元年二月,罢青苗法。到了三月,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复之。八月,司马光奏称:“
散青苗本为利民。”
苏轼在反对免役法时说,“自古役人之必用乡户,犹食之必用五谷……行地之必用牛马
,虽其间或有以它物充代,然终为天下所可常行”;还说“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
官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乐……若厨傅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圣观
”,但是后来苏轼又认为免役法确实可行,他在《与滕达道书》中承认,“吾齐新法之
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
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十余年后元祐更化时,苏轼反对司马光废除免役法,他说
“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10]。
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二)——东晋门阀政治
2017-10-31 16:35:55 来源: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点击:2205 评论: 0(查看)
0
本系列第一篇: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见附文)
(一)司马诸王的疯狂
我们评价西晋司马政权叫“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相比较于同样唱了一千多年白
脸的曹操,司马家族是真正的“窃国者”。曹丞相不管怎样,北方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
来的,北拒匈奴,东征乌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军民同垦;唯才是举,提
拔寒门。可以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然而司马氏接盘了曹魏政权之后,虽然统一了中国,但马上就玩砸了。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王朝由贵族地主阶级统治向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过
渡期,士族力量是一股蓬勃向上在很多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曹操死后,曹丕没有
能力全面打压士族,同时为了代汉自立的政治野心像士族全面投降,颁布了“九品中正
制”,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陈寅恪语)可以说寿终正寝。然而士族阶级并不需要一
个代理人,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士族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也是注定之事。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
http://jiliuwang.net/archives/61039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激流网 来源:见水印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中国封建王朝的兴亡有一个内在的周期闭环:土地兼并周期律
,“土地兼并一一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一一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
地所有权的调整(再分配)一一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
息一一恢复和繁荣一一土地兼并”。
这一周期律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土地兼并,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特权阶层的扩张。这一特
权阶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在汉朝为外戚和地方豪强,在两晋南北朝为士族阶
级,在唐朝为藩镇武将,在南北宋为文官集团,在元朝为蒙古贵族。但是无论这个特权
阶层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自朝代建立之初都表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特权
的膨胀,无论是权力的广度和强度,都是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类似于不可抑制的土地
兼并;第二,特权的去中心化,慢慢的,特权阶级的触手开始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他
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开始变得多元化,统治精英们已经很难再维系一个主体意志,伴随着
主体意志土崩瓦解的是特权阶级在群体无意识下的盲动,最终的结...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6643
32
韩毓海教授北大讲演 主权货币与现代国家
日期:2010-03-22 作者:韩毓海 来源:文汇报
中国与西洋之间真正的“大分流”就发生在1570年代之后,因为从那个关键时刻起
,西方不但在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中产生出民族(国民)国家政体,且更要紧的是:西
洋国家通过发行信用的手段为战争牟取财政资源,从而推动了围绕着国家生存而建立起
来的金融业的发展。然而,此时的中国,却恰恰放弃了国家货币主权。如此一来,中国
亦再无通过发行信用的方式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能力,中国与西洋各国国家力量之间的
大逆转,中国命运的大逆转,亦由此奠定。

讲演者小传

韩毓海

1991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任纽约大
学东亚系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授。

著有《新文学的本体与形式》、《锁链上的环: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摩登者
说》、《红玫瑰到红旗:变迁的中国现代观》、《五百年来谁著史》等。

一、国家货币主权丧失导致明清灭亡

明清两朝败亡的教训自然很多,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国家发行信
用...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33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
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
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
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
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
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
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
痛苦。
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九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599
34
1楼
文章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6月第21卷第2期
[摘 要] 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一、问题的提出
王安石变法和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新政同为世界经济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1000 年来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历史意义 ,后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世界上对王安石进行积极评价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少人对王安石变法对当代的启示意义给予全面评价 。王安石变法和新政农业政策之间的联系 ,少有人给予像美国新政农业部长华莱士对之的关注。在华莱士看来 ,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问题 ,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同样面临的问题;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新政农业政策同样可以借鉴。
1944年 , 华莱士访华期间 ,有关的报道写道:“华氏研究中国历史 ,对于吾国王安石之农政 ,备致推崇 ,迭次言论中皆有向往之词。在迪化 今乌鲁
b*******s
发帖数: 1919
35
知乎用户
其实这两本书完全展示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各自的思维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新宋》这本书由于写的比较早,所以说在我们现在看来不能忍受的。比如抄诗,比如
很随便就著书立说这些点,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在意。而作为后来者的《宰执天下》在
这方面就很好地规避了。
不过《新宋》的主体脉络还是很清晰的。通过诗文或立功等方式进入权力中心。有了权
力之后再使用,包括著书立说等方式引导舆论,开启民智,建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开明
的政治框架。有了框架之后,再通过各个政策提升国家实力。甚至稳步进入资本主义,
这也是大部分的历史穿越小说的套路模板。然而这些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通过个人是
很难改变历史的。这中间甚至会出现退步,就比如像罗马共和那样开历史倒车。因为个
人所做的毕竟有限,所以主角们只能散播各种思想。在各个地方都埋下一点先进的种子
。这样哪怕开倒车也总会有希望。算是文科生特有的浪漫主义吧。(大体上是通过政治
制度的改变来改变国家)
而《宰执天下》就更是简单,从头到尾主角做的只有一个事情————发展生产力。不
同于《新宋》建立制度顺便发展科技,《宰执天下》里面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最
重要的事来做优先...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234
36
王安石误国,司马光利国,基本是史实。但不变也不行呀,看看80万禁军教头头衔,后
来经康耻,这80万人在那里?教头又在那里?多少军饷糜费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一半是用人有误。只要支持新法就升,反对的就贬。是很多小人打着
变法的旗号得利。
蔡京就是王变法是第一个实行青苗法,司马光当政,他有第一个废除青苗法。大母体,
谁是蔡京呀。
c***c
发帖数: 6234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羽生的小说哪几本最好看啊
青苗法最祸害人了,想法挺好。可王拿青苗法实施情况考察官员。老百姓不需要借贷也
得借贷,反而便宜了官员。蔡京就是靠这个上位的。
司马光就是个有道德的书呆子,我从来就评论他的通鉴,不说为政。
国企脱困,把老弱病残下岗就完了?解决三角债,把欠的钱转成股份就完了?这是系统
工程,需要有配套措施。没有条件硬上就是害民。大跃进的想法不好?
m***e
发帖数: 428
38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39
青苗法基本就是胡扯,收两分的利息,那要种什么能回本?鸦片?这些法案都是听起来
有道理,实际根本不可行的,这还不包括这么搞必然要带来的腐败。而且青苗法不是王
安石独创,前朝已经有了,下场就是成为敛财工具,王安石连历史教训都没吸取,不能
不说太理想主义了。
T****r
发帖数: 22092
40
青苗法成功的前提是,
第一,发贷者理想化地不主动或者被动地增加农民负担,不在贷款上起敛财的心思
,最好是完全慈善捐助式的放款,社会道德如同共产主义般纯净。
第二,老天爷必须要完全理想化,年年丰年无天灾,庄稼收成要保证。
第三,最好农业技术发展到现代化的水准了。
这三点保证不到,而那些变法的法令中对这些影响结果的突变因素没有应对措施,
一个天灾,就会起雪崩式的连锁反应。
比如,一个大旱,青苗不收,同时米贱,存米不能售,但是还贷又是必须的,米贱
钱贵,还得更多……如此一个蝴蝶效应,最终结果就是乱民。
这种理想化的论调见得太多了,都审美疲劳了。
我仍旧看不出来怎么还能有那么高的自信心。
t**********k
发帖数: 511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有感(鸡鸣狗盗)

以前讲过信陵君,今天来讲齐国的孟尝君,“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则是从他的故事而来
的。
孟尝君有一回出使秦国,不料秦昭王看上了他,不过不是要断臂,而是要他做相国。当
然,其他大臣不知是感到了威胁还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就不高兴了,于是就劝秦王
,说:孟尝君是王族,在齐国有封地,为秦国干活难道不会有利益冲突吗。秦王觉得有
道理,但放走却担心孟尝君为齐国所用,就把他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这就是
搞政治的高手。
其实这二者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因为国家说到底是由个人组成的,而个人的利益则是相
互冲突的,基本上不存在所谓共同利益。比如说,国家强大是每一个国民的愿望,当然
不错,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强大就是富裕,那么就有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钱应该是在
个人手里还是国家,因为钱之所以是钱就是只能有限,这个矛盾就难以简单处理。现在
的西方国家大都有巨额债务,但是,你能说它们的老百姓都过很穷吗?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总是认为自己就代表了国家利益,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我
知道,把国家利益看成是某些人的利益,是理解实际政治的第一步...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1279年,在元军的猛攻之下,雷州失守,逃至崖山的赵昺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策。
当元军的撕杀声渐行渐近时,丞相陆秀夫毅然负上8岁幼主赵昺,面向大海,纵身一跃
,自此南宋灭。
300多年后的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朱由检在极度悔
恨之中自缢煤山,明朝亡。
不管是南宋赵昺,还是明末崇祯,他们可能至死都不明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葬
送了他们的大好河山。
穿越千年的历史薄雾,重温这些王朝更迭的悲剧结局,看似刀光剑影的力量对决,背后
都有一条神秘的税负曲线,勾勒出王朝大致相同的兴衰轨迹:
立国之初,吸取前朝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府库充盈殷实,并达
盛世状况;盛世之时,享乐奢靡之风日盛,官府消耗逐年猛增,税负也就水涨船高,人
民开始不堪重负;盛世之后,官府开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致税收枯竭,民不聊生
,直至灭亡。
税负松紧看兴衰
作为维系王朝运转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税负之松紧,不但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也是
万民苦乐的温度计。
赵宋之殇,朱明之亡,原因杂陈,而其中一个关键,正是明末黄宗羲所说的“税负积累
莫返之弊”,也...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3
zhangcanmoujia 微信号 zhangcanmoujia
功能介绍
公元1079年,也就是北宋元丰二年,阳春三月,43岁的苏轼接到中央组织部调令,由徐
州知州调任湖州知州,即刻赴任。
这是一次正常的平级调动。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古已有之,不仅是为了锻炼队伍,激发干
事创业热情,也体现了朝廷对广大干部的爱护,在一个地方干太久的话,容易出问题对
不对。
依照惯例,这个时候,轮岗官员需要给皇帝写一份报告,大概内容就是表个态,感谢领
导信任,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自己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差
得很远,还有很多不足,今后一定加强学习,紧紧围绕在皇帝周围,提高政治意识,提
高业务能力,在宋神宗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成绩,为振兴大宋王朝
作出新的贡献……吧啦吧啦诸如此类的套话。
公文嘛,大家都是这么写的。
但苏轼就不一样了,享誉全国的文坛领袖,大宋朝第一支笔,豪放派诗词开创者,散文
唐宋八大家,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跟他们一样?
很快,一篇文采飞扬的《湖州谢上表》,递交到了神宗皇帝的手上。
让苏轼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篇文章,无意间闯下杀身之祸,拉开了“乌台诗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王安石有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加上“拗相公
”这个绰号,如果安在特朗普的头上,是不是也很惊喜很合适?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须弥山主人
我有些走火入魔了。
这段时间听江湖传闻,听到唐纳德·特朗普的消息,总是想起王安石。
其实他俩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是吧——除了穿衣服品味都不咋的。
特朗普在钱财女色上故事很多;王安石是个不爱财没绯闻的人。
特朗普爱享受,喜欢各种高配置加长豪车各种游艇和直升机私人飞机;王安石仿佛不知
享受为何物,骑骑驴,坐坐江州车,不搭朋友时候搭仆人。
特朗普爱零食爱垃圾食品爱全熟牛排;王安石钓鱼会吃光鱼饵,吃石莲吃光接着咬手指
头,忽传他爱吃獐脯,一问,只因为离他最近。
特朗普给人的感觉是没文化;王安石是世上最有文化的人之一。
特朗普赢下了总统大选据说facebook等社交媒体功不可没;王安石的营销方法,则是与
韩绛、韩维兄弟和吕公著等巨族名流深交,让他们到处称扬,获得名声。
只是,他们做的事情,常常会让我发生胡乱联想。
1
最近有个传说,特朗普开掉国务卿蒂勒森,开出了一句流行语:“我被蒂勒森了。”用
在恋人从网上得知被分手了。
特朗普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不折腾不死 肉烂在锅里的宋朝
各位网友好,我们今天来读读宋代的著名变法,大家自然会想到王安石变法。作者也就
是吴晓波老师说,王安石变法是神州的一个转折点,变法之前,神州是一个充满自信的
国家,一个开放的国家,一个敢于攻击别人的国家,而变法之后,神州就没有自信了,
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更愿意闭关锁国的国家。
有学者说,汉唐宋明清这些统一的长时间的朝代里,宋朝是最贫弱的一环,当然这是在
制度和军事实力来说,但在经济和文化上,宋代又是中华文化的巅峰。四大发明中有三
项都在宋朝成熟,而宋朝的工商业可以用发达来形容。甚至出现了最早的股份公司,最
早的纸币。人口也第一次突破了一个亿,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内需为主的市场。
说起宋朝就得从杯酒释兵权开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天下,然后必然是狡兔
死走狗烹,他怎么得来的皇帝,也就最忌惮什么,于是趁着喝酒就把藩镇的兵权给夺了
,开始了中央养兵的思路。可以说赵匡胤这招,基本解决了上千年地方对于中央的威胁
,从此再没发生过藩镇威胁中央的局面,而整个往后的上千年历史,也只发生了两次,
一个是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登基,还有一次就是吴三桂造反。然后直到1860年之后,曾
国藩筹建湘军,地方藩镇军...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46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再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
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
社会,同时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
不能停止。――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一个博学善思的民族而言,爱一个人不
是指爱他给我们留下和提供的结论,而在于爱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对我们的批
评。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类,他的批评今天依然有力量。自这个伟
人逝世后中国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已经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就不可
能不是一个毛主义者,无论'葛兰西派'(Gramscian...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4434
47
为何没有?方田均税法和青苗法是很典型的对大地主下手的法啊。
他不是反土地兼并现象,因为土地兼并浪潮已过,而是对大地主下手抽其脂膏。
d**********6
发帖数: 4434
48
为何没有?方田均税法和青苗法是很典型的对大地主下手的法啊。
他不是反土地兼并现象,因为土地兼并浪潮已过,而是对大地主下手抽其脂膏。
n*******w
发帖数: 670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年间的政党轮替
王安石,
吕惠卿,曾布,章惇都是民主党,要求对富人加重税
可惜他们搞得对低收入者的福利优惠政策,例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又被各个州里,县里
的小官用来中饱私囊,
所以导致,富人,精英,著名媒体人和记者被掠夺了财富,恨他们
穷人光看到所谓好政策,却发现根本不执行,这些政策反而成为贪官们敛财的凭借
也恨他们
不过王安石的变法,在宋代就知道 货币总量和货物不变, 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可以
促进经济发展,还是很牛的
a****a
发帖数: 5763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安石变法 札记
去看看青苗法免疫法
再看看司马光怎么送国土的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