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陈岱孙
1 (共1页)
G*******d
发帖数: 40
1
10月16日上午,“陈岱孙先生100周年纪念会”在北大隆重召开


陈岱孙先生,190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闽候一个书生门第。1919年
考入福州鹤岭英华中学,1918年赴上海考取清华学堂,1920年清华学
校毕业后赴美留学,1922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24和1926
年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28年任经济学系主任,1929年任法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奉
调主持新成立的中国财政经济学院,1953年受聘于北京大学任经济学
系主任,其间任系主任之职达30年。1980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委员,1981年任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纪念会由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胡坚教授主持。在纪念会上,校党
委书记王德炳教授、副校长何芳川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晏智杰教授以
及各界代表10多人先后发言,缅怀陈岱孙先生的生前业绩、学术精神
和人格风范。
t*r
发帖数: 15
2
来自主题: THU版 - 转载 史上最强备胎
清华历史上最强的备胎:陈岱孙前辈啊:终生备胎。那谁还轮不上吧。
“而四十多岁的陈岱孙还没有结婚,是因为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时爱上一个女同
学,回国后这个女同学成了周培源的夫人,导致陈岱孙终身不娶。但陈岱孙跟周培源的
友谊未变,倒成了周家的常客。周培源、冯友兰等的孩子都叫陈岱孙为“陈爸”。
据周家的女儿们回忆陈岱孙时说:“在我们眼里,陈爸总是一副模样,高高的个子,挺
拔的身材,稳健的步伐,慈祥深邃的目光,喜怒从不形于色。父亲常说陈爸是“
gentleman”(绅士派),学问好,为人宽厚、正直。妈妈说陈爸讲故事,听的人肚子都
要笑破了,而他依然平静如水,就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我家孩子多,母亲又体弱多病
,家里开销大,钱不够用,经常是陈爸慷慨解囊相助。””
b*******n
发帖数: 1267
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最爱林徽因的男人金岳霖 zt
最爱林徽因的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哲学家、逻辑
学家,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
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建筑学家、民
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加才女林徽因的情感世界中有三个重要的男人,他们是梁思成、徐志
摩,还有金岳霖。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在27年的婚姻生活中,二人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走了
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 000处古建筑结构,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
才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识,并且获得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
台山佛光寺等。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英国伦敦,当时林只有16岁,正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而
徐已经是一位两岁孩子的父亲。徐为林的聪颖美丽和绝世才情所吸引,为了追求林徽因
,徐志摩在妻子张幼仪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便急切地与其离婚,但林徽因与父亲提
前回国,不辞而别,并且最终选择了父亲为她作出的安排: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
梁思成。林从此成为徐心目中永恒女性的化身,于是便有了徐志摩的那首《偶...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
4月25日,《扬子晚报》(A2版)以“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为标题,骄傲地细数并
介绍了从清华之门走出来的29位大师。就在前一日,清华借座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以
“百年沧桑自强不息,世纪华章厚德载物”为主题的100周年校庆活动。党和国家领导
人受邀到场,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此刻,作为政府之脸的舆论媒体,总不失时机地大力配合宣传,试图证明清华人确实了
不起,清华之校确实是个伟业的地方。想一想,百年间居然有29位功勋卓越的大家闻名
于世,而29位中又有两位在国外生活的李政道与杨振宁(杨振宁晚年移居国内),获得
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多光荣呵!
这里,主办方用“百年沧桑”来形容清华百年之路走得不平坦;用“世纪华章”来形容
清华所创造的辉煌。“沧桑”一词我能理解,但“华章”这词儿该如何解释呢?静下心
来,我查阅了这些大师的个人资料。29位大师中,除去一些在部队里生活或受周恩来、
毛泽东保护的科学家,另外再除去因公殉职的科学家郭永怀和一直在国外生活的那几位
,其他那些大师——特别是人文领域里的研究大师,他们虽是响当当的清华人,但其命
运不约而同彰显了坎坷、磨砺和被羞辱一面。
各位,耐性听我讲解...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扒下“读书人”这层皮
贴第一部分。基本上就是个自传+散文。
"从现在起,我是为你们而活"(1)记季羡林先生
出生于一九一一年的季羡林先生今天已经是九十七岁高龄了,在我考进北京大学的
一九八四年,季羡林先生也已经是七十三岁,年过古稀了。撇开季羡林先生崇高的社会
和学术成就、名誉、地位不说,就单论年龄,他也已经是燕园一老了。大家称呼他,更
多的是"季老",而不是像门生弟子那样称呼"先生"了。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当时冯友兰、王力、陈岱孙等比季
老高一辈的人还都健在--季老是非常尊敬的。根据我的日记,一九九○年的一月三十一
日,先生命我随侍到燕南园向冯友兰、陈岱孙二老以及朱光潜先生的夫人贺年。路上结
着薄冰,天气是非常寒冷,当时也已经是八十高龄的季先生一路上都以平静而深情的语
调,赞说着三位老先生的治学和为人。先到朱光潜先生家,只有朱夫人在,季先生身板
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再到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只有冯先生的
女儿宗璞和女婿蔡仲德先生在家,季先生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
年。最后到陈岱孙先生家,陈先生倒是在家的,看到季先生来访,颇为惊喜。季先生依
然是身
w***u
发帖数: 17713
6
还是有很多不怕一身骚的.
1967年6月,国家经委、化工部和中科院的红卫兵组织揪斗吕正操时翻出熊大缜案
聂元梓的“新北大公社”不甘示弱,马上来人抄叶企孙的家。两大造反派争相游斗这位
年届70的老学者,把他押进设在原林学院所在地的黑帮劳改队,连报纸都不准看。叶企
孙常利用夜晚看管者不在之时,悄悄溜进物理系一般教师的“牛棚”借阅报纸。
1967年8月19日,叶企孙被迫写出第一份“交代”,北大革委会当即盖上公章转交化工
部造反司令部。12月的8、14、19及21日,他又写出四份“交代”,其中14日所书材料
上的标题是“我和熊大缜的关系”,有物理系文革会的批语和北大文革组织组的章,被
引用较多。
1968年1月,叶企孙去侄子叶铭汉家,说被“井冈山”揪去写交代材料。现在存档的有1
月17和22日两份手迹。2月9日专案组逼他揭发钱三强,他却写道:“我对于钱三强的总
的印象是:他对工作是努力的,他的思想是比较进步的。”
从2月开始叶铭汉发现叶企孙出现幻听症状,常说“井冈山”的广播台天天点名批判他
;以后又说“井冈山”和“新北大”两家电台不停地辩论他的问题。被“井冈山”拥戴
的革命领导周培源在3月对叶...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4936
7
看来这个问题过一阵子就会被一些真正自恨的傻逼拿来骂中国人自恨,94年就有过,10
年又有过南方系的妓者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假的。转一篇94年的文章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问题的来龙去脉
马福龙 徐国梁 虞骁
《世纪》杂志今年第2期发表了《揭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流传之谜》一文(以下简
称《揭》文)。《揭》文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所以被弄得像真的一样,是1932年
蒯世勋在翻译一本《中国的发展》中一段话时,“将Chinese and dogs not admitted
译成了中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蒯世勋是30年代柳亚子先生主持的上海通志
馆成员,是一位对上海史造诣很深的学者……。《上海通志馆期刊》是上海史研究的权
威性刊物,于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之事被部分报刊转载”,随之流传开来。《揭
》文接着又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50年代为配合形势教育”而制作的,
有些“老人确实看见过这牌子,但不是在解放前的外滩公园,而是解放后的博物馆里”
(事实上,解放后博物馆从未展出过这块牌子——笔者)。因此《揭》文作者认为,“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故事缺乏根据,或...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2015-12-25柴静民国文艺微信号minguowenyi
功能介绍
那是一个大时代,那是一个胡适、林语堂、沈从文、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张
爱玲等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代!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足迹,一起领略那个伴随着清
新壮阔的文艺复兴的民国大时代吧!
小文:他是中国物理之父,战乱烽火时代,在满地焦土上栽下桃李。却在“明朗的天空
”下乞讨流浪病死。
谨以柴静此文纪念叶企孙先生。
1
回来的飞机上看书,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儿,我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
很少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
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
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
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
爱护无尽”。
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
下的桃李。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1949年10月叶企孙(左一...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9
http://new.qq.com/omn/20180514/20180514A03LTM.html
2018/05/14
08:17
新京报
企鹅号
北京大学77级经济系同学们当时进行野炊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5月3日,北大77级经济系的老同学们高举双手,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点赞,为自己这
一代人点赞。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改革物语
北京大学77级学生当时的校徽。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1977年夏天,来北京出差的黑龙江知青海闻站在北京大学西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没
敢进去。他羡慕校园里的学生。他问自己:“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这辈子还有没有
机会上大学?”
一千多公里外的陕西眉县,22岁的教育局干事林双林正埋头给领导写报告,他盘算
着,要好好工作,说不定哪天就被推荐去上大学了。
在北京朝阳无线电厂当车间主任的潘慕平已经29岁,他也想上大学,但领导一直不
同意推荐。他几乎要认命了,以为自己会在工厂里待一辈子。
几个月后,他们等来了转机——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这几个年轻人考进了北京大
学经济系。这一年冬天,全国570万青年从四面八方涌进考场,27.3万人被录取。
“高考是永生难忘的经历、命运的转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数年来,关于高考的改革提了一番又一番,但文理之争一直处于困境中。拿高考举例,
无论哪个省份,每年高考文理科报名人数接近1:1(理科略高于文科),但就大学录取
的数据来看,文科生被录取的比例却远低理科生。
2013年安徽高考51.1万考生中,文史类考生21.4万人,录取51283人,不足24%;理工类
考生29.7万人,录取135930人,约占46%。可见,文科考生读本科的几率只有理科生的
一半。这样悬殊的差距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的隐形观念:文科生难上大学,文科生不如
理科生。
10大热门文科专业中,8项专业月收入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
最近热议的电影《无问西东》中,陈楚生饰演1923年的清华大学生吴岭澜,他英语和国
文成绩超群,物理却是不及格。
放榜后,校长找他谈心,问他:“你的文科成绩那么好,实科成绩不好,你为什么选择
了实科?”
吴岭澜回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最好的学生都在实科。”
当时的实科,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理科。从有文理这两种概念分化以来,几乎任何一个
普通人都有这样的偏见——好的学生都在理科,他们聪明,脑筋转得快,所以能攻克数
字、几何、方程式难题;而文科生只需要死记硬背...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11
我开了个头,也结个尾。统一一下思想,分清主次。
梁启超家族纵横百年: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他交代了自己出生的时代
背景:“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
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清末民初,帝国的衰亡,极权的崩溃,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
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梁启超半个世纪中的所有追求与
惶惑,困境与出路,误解和洞见,皆因时代而起。正如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的概述: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
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
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
》,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
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
以...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谢宁:我在北京大学三十年
我在北京大学三十年(一)
作者:谢宁
(2014-12-17 10:26:30)
这是迄今为止,我在自己博客里转发的唯一一篇他人的作品,是我一个好朋友写的一篇
长文。这个好朋友在北大学习、工作、生活了三十三年,其中二十九年是在北大历任最
高领导人身边和北大学校党委核心机关任职,因此他对北大三十年来的成长历程、演进
步伐、发展脉络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对北大三十年历届领导人的所作所为、颠三倒四
、秽迹劣行洞察入微,铭记于心;对北大从一个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圣地最终蜕变成为
八卦新闻笑柄的堕落过程了如指掌,铁证如山。因此,由他来为北大和北大领导人立此
存照,言之凿凿,辩无可辩,堪称信史。
也许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值此乱世,北大还不失为一个象牙塔。但是北大人自己知
道——当然除了本文作者,大家都“皇帝的新装”——,燕园只有西门外两个石狮子是
干净的了。对今天北大的肮脏,九十年代初以来的历届北大领导人负有不可逃脱的罪责
。这些领导人在倒行逆施、祸校秧学的时候,肆无忌惮,利令智昏,全然不记得中国的
古话“人在做,天在看”。他们更全然不知道,他们的作恶一直在被一双锐利的眼睛一
滴不露地注视着、记录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枪版依然深情饱和的《无问西东》
赞美。找到了原型陈岱孙:
关英(清华大学化学教授、地质出版社编审、1940年进入西南联大化学系)在回忆录中
讲到:我进入西南联大化学系学习时是1940年,当时化学系有13个女生,是女生比较多
的系。这期间我因为从广州沦陷区把弟弟妹妹接到昆明,休学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毕
业也推迟了一年多。
我进入西南联大学习时,物质条件很差,教室是泥墙,铁皮房顶,下雨的时候,雨点打
在铁皮上“叮叮当当”地响,老师们讲课时要提着嗓门喊。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
课时,因雨声太大,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陈教授无奈便在黑板上写了“静坐听雨
”,并笑称“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后来经济条件愈发困难,学校为了
维持运转,无奈只好把铁皮房顶卖掉,改成了稻草房顶。每次下雨时,教室漏雨很厉害
,大家只好打着伞上课。
还找到了王力宏的原型:
沈崇诲,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飞虎队”飞行员。1911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祖
籍江苏江宁。家庭富裕,父亲沈家彝是中国著名大法官,曾是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
。母亲善良博学,不仅教他识字、算术、写作,还经常给他讲岳飞、文天祥等英雄的故
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490
14
来自主题: Love版 - 又仲秋了哈
半个太阳,半个月亮
小说背景是陈岱孙、周培源爱上同一个女人
两人相约谁先在国外拿到学位回到中国谁就娶
结果等陈岱孙回来时发现伊人已有所属
终身未婚
y******n
发帖数: 421
15
来自主题: NKU版 - 中国经济学界的七大门派
中国经济学界的七大门派
2016-06-08 来源:打脸啪啪啪微信公众号 作者:佚名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别。经济学界当然也有派别,之所
以叫派别必然有其特点,本文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经济学界的“七大门派”。这“七大门
派”各有特色,以“七大门派” 来看中国经济学界,也不失为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本
文是作者一家之言,各位看客请客观看待所评价之事物,如有得罪还请忽视。
一、祖宗庇佑的清华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别。经济学界当然也有派别,之所以叫派别
必然有其特点,先从清华派说起。
清华派的特点是祖宗打下的基业庞大,同其他院系相比大有骆驼与马之比。但是其历史
短暂,除了民国老字辈陈岱孙名扬江湖之外,目前尚无厉以宁(北京大学)、吴敬琏(
国研中心)等老一辈学术上的掌门人。
在经历过一长段时间的沉寂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在1984年正式创立经管
学院,并一直担任院长到2001年。此时的经管学院才算新中国成立后,清华真正建立的
自己的经济学院,朱镕基作为首任掌门,名满江湖。
朱镕基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后来又位居总理之位,使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成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经济系77级:站在拐点上的一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23:17:44 2018, 美东)
http://new.qq.com/omn/20180514/20180514A03LTM.html
2018/05/14
08:17
新京报
企鹅号
北京大学77级经济系同学们当时进行野炊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5月3日,北大77级经济系的老同学们高举双手,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点赞,为自己这
一代人点赞。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改革物语
北京大学77级学生当时的校徽。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1977年夏天,来北京出差的黑龙江知青海闻站在北京大学西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没
敢进去。他羡慕校园里的学生。他问自己:“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这辈子还有没有
机会上大学?”
一千多公里外的陕西眉县,22岁的教育局干事林双林正埋头给领导写报告,他盘算
着,要好好工作,说不定哪天就被推荐去上大学了。
在北京朝阳无线电厂当车间主任的潘慕平已经29岁,他也想...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轮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转载)
你们把49年后大陆的几千所大学,60年的成就浓缩一下,都比不了西南联大一所大学,
短短八年的成就,人还是在战争环境下办的学。
著名教师
吴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陈省身 王力 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 陈寅恪 沈从文 陈岱孙 闻一多 钱穆 钱钟书
费孝通 华罗庚 朱光潜 赵九章 李楷文 林徽因 吴晗 吴宓
潘光旦
著名校友
杨振宁 李政道 朱光亚 谢玮 邓稼先 黄昆 彭佩云 汪曾祺
王希季 陈芳允 郭永怀 屠守锷 吴讷荪 陈忠经 戴传曾 王浩
杨凤 何兆武 李长之 何其芳 吴大观 任继愈
c***s
发帖数: 70028
18
核心提示: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锦涛发表庆祝演讲。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中新网4月24日电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据新华社电昨天上午,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共8000多人参加庆祝大会。
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其中包括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栋梁之材。
充分肯定清华人突出功绩
胡锦涛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
胡锦涛指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htd (孩儿她爹), 信区: THU
标 题: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1 11:27:18 2011, 美东)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在旧书店购得一册《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2
月第一版。随便翻阅中,觉得隐约其辞、语焉不详之处颇多。例如,对“西安事变”爆
发后的校内情况,《清华大学校史稿》有这样的叙述:“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一二’示
威游行的同一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将蒋介石扣留,要求停
止内战,团结抗日。消息传来,人心大快。校内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右派学生则垂头丧气
,如丧考妣,有的破口大骂,以至变态似地发狂,四处寻衅。”①(下引此书只注明页
码)这种表现的“右派学生”,当然已难一一确认姓甚名谁。但这种表现的“反动教授
”,要弄清楚却并不困难。不过,我们不忙着揭开谜底。还是先从“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清华大学的师生关系说起。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的学生运动是特别有声有色的。清华不但成为北平学生
运动的中心,甚至也...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zz]
2011-02-25 00:30:40
最近一个网名blee1的网友发了两篇关于燕京大学的帖子,帖子是用繁体字写的,但是
仍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很早就读过司徒雷登传记,但是还是不太明白,闻名中外的燕
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为什么被撤销?这个学校是司徒雷登一手创建的,资金主要来自美
方。名义上是教会大学,实际上是一所综合大学。由于管理有方,资金充裕,燕大吸引
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来校任教。爱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燕大短短三十年便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著名学校,和美国很多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
都建立了关系。燕京大学培养出了大批顶尖人才,当时中国新闻界90%以上记者都出自
这所大学,当年参与报道日本投降仪式的记者就毕业于燕大。
blee1在文中谈到了燕大复校的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燕京大学是私立学校,投资方
主要是美国人,解放后燕京大学被取缔,也没有给美国的托事部打招呼。司徒雷登曾为
燕大受到的不公平遭遇感到非常伤心,也表达过抗议,但是,由于中美敌对,几乎没有
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商讨的空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燕京大学是被没收充公,然后
取消的。我不知道国际法上是如何规定的...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作者:牛虻的博客 2016-02-24 07:34
栏目:默认栏目
标签: 社会 热点 文学 生活
761 58
昨晚,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两篇与大学教授相关的文。
一篇写的是50年前清华教授的罪,一篇转的是50年后法大教授的言。看完第一篇,牛虻
欲哭无泪!原来这样的人,也是可以成为共和国罪人的 。看了第二篇,牛虻肃然起敬
!原来今天的大学教授,也是可以这样说话的!。
好,今日本文,就来说说这二位大学教授的罪与言。
先说说五十年前清华教授的罪。
他已逝去40年矣!尽管他生前曾为我们的“新中国”(唉,现在再说“我们的”三个字
,我着实有点心虚,因为牛虻姓牛且并不姓党,而当今之国,好像是姓党且是党国哩)
,培养了79名院士,但他仍然最后还是不得好死!
直至如今,这位培养了79名院士的教授大名,却仍然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功劳若在今日
赵媒眼中,与那赵家推崇的正能量大师某某某主席相比(请读者谅,此公英名在本站皆
不能提也。若不慎提及,本文必删无疑,断无商量!),怕是要差上十万八千里哦!
关于这位清华教授的描述,原文是这样展开的…...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定义的国家罪人 - 叶企孙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作者:牛虻的博客 2016-02-24 07:34
栏目:默认栏目
标签: 社会 热点 文学 生活
761 58
昨晚,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两篇与大学教授相关的文。
一篇写的是50年前清华教授的罪,一篇转的是50年后法大教授的言。看完第一篇,牛虻
欲哭无泪!原来这样的人,也是可以成为共和国罪人的 。看了第二篇,牛虻肃然起敬
!原来今天的大学教授,也是可以这样说话的!。
好,今日本文,就来说说这二位大学教授的罪与言。
先说说五十年前清华教授的罪。
他已逝去40年矣!尽管他生前曾为我们的“新中国”(唉,现在再说“我们的”三个字
,我着实有点心虚,因为牛虻姓牛且并不姓党,而当今之国,好像是姓党且是党国哩)
,培养了79名院士,但他仍然最后还是不得好死!
直至如今,这位培养了79名院士的教授大名,却仍然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功劳若在今日
赵媒眼中,与那赵家推崇的正能量大师某某某主席相比(请读者谅,此公英名在本站皆
不能提也。若不慎提及,本文必删无疑,断无商量!),怕是要差上十万八千里哦!
关于这位清华教授的描述,原文是这样展开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钱伟长先生曾用激动的语调谈起了一位老人——他的老师,一位培养大师的大师。
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
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杨振宁、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与这位“培养大师的大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
遭质疑不问政事专心教学
解放前夕,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叶企孙也赫然在列。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
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
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叶企孙回绝了国民党,决意留在清华。
1949年5月,在清华学人的一致拥戴下,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
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
1951年底,清华、北大发出通知:该学期的期末考试暂停,学生配合教师做好思想改造
运动和“三反”运动。
1952年1月16日,叶企孙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作第一次检讨:“办公时间很少,每天只一
点半到两点半”,“过去对政治学、经济学一向不感兴...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629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烟枪同志的帖子没有可读性
毛派资料:六七十年代人民收入水平及关于前三十年行政级别工资的若干数据
偶然翻到了一本《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这本书我们可以对六七十年代人
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有基本了解。
对相关资料,有以下几点感受:
1、行政级别和工资制照搬自苏联,毛主席后来曾对过多的行政级别和过大的差距提出
多次批评,这种等级差别显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的,我倒八宝山就十分反感按照
死人的职务高低分排安葬的形式,这必然也是要打破的,文革时期取消了军衔制,也是
毛主席的尝试。
1958年,毛泽东视察了河北徐水时指出:“搞供给制好,过军事共产主义生活好,农村
作风游击习气好。靠这些,二十二年的战争都打胜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行呢?
我们不马上废除工资制度,但将来要取消。恢复供给制好像是倒退,倒退就是进步。我
们要提倡政治挂帅。”
2、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虽然不高,但收入情况还是很高的。右派们被下放的时候
虽然有些事降了级别的,但他们的工资水平仍然是较高的……
3、当时的差别并不像某些反动文人所说的的最高和最低工资差别与国民党时代还要大
,杨奎松的有些话不足信
4、选拔像吴桂贤,陈永贵这样的干部是中国...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312
25
请楼上的回去好好看看资本论第一二卷。或者看看罗莫的论文。如果英文太难懂,去找陈岱孙先生的书来看看。
marx的political economics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没有资格评价他对错的。你会说
某某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的工作是放屁吗?
M******8
发帖数: 10589
26
王彬彬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中外震惊。共产国际闻讯
立即指示中共,要“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西安事变能和平解决,蒋介
石能安全地回到南京、主持全国抗日大局,与中共中央的努力是不无关系的。撇开其时
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不谈,仅从其时国内的民意来看,中共中央最终确立了积极促成事
变和平解决的方针,也无疑是绝对正确的。换句话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其时国
内的人心所向。事变一爆发,许多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人们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张
学良们的行为,因而纷纷对张学良们发出非议、谴责、声讨。在事变次日的日记中,朱
自清写道:“得知张学良在西安扣蒋消息,惟详细情形仍不知,此真一大不幸。”(姜
建、吴为公编:《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167页。)
在陈福田、萧叔玉、陈达、潘光旦、萧公权等八位教授的倡议下,12月15日,在清
华大学工字厅召开了清华教授会临时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会议决定发布《清华大
学教授会为张学良叛变事宣言》,并成立由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张奚若、吴有训
、陈岱孙、萧公权七人组成的电报宣言起草委员会,朱自清...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629
27
第一个不知道貌似是新的。第三个是燕南园里的陈岱孙,第四个是西便门那边的塞万提
斯。
t*******y
发帖数: 21396
28
名人故居强拆风波不断:拆的是房子 痛的是文化
梁思成夫妇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故居,是19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会场所
,如今被迁除已成废墟。
文/本刊特约撰稿 沙可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
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
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
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
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内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日前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起社会各
界的强烈反响。没想到当年林徽因竭尽全力保护北京城墙时所说的话,无意中却成为了
“梁林故居”今日惨遭“维修性拆除”命运的注脚:“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
,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太太的客厅”随风而逝
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
设计的国家奖就被命名为“梁思成奖”。
1931年到...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635
29
——“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并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
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
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已经解放了,而解放大军对北京的包围正紧。一
天,突然有两位解放军来到家中求见,请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军用地图 上,用
红笔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军万一被迫攻城时尽一切可能予以保护
。生平第一次同解放军的直接接触,使这一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 的夫妻激动得
热泪盈眶,并彻底消除了他们对共产党的一切疑虑,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
了一起。”
(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文/刘心印)
林徽因,民国人物中的话题女王。身前、身后,她总是人群中的焦点,人们热衷于谈论
她的家世、美貌,尤其是爱情,至于她的才华和学问,因为懂的人不多,干脆就略去,
或者当作是美女的一种别致饰品。八卦总是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但是,八卦之外的林
徽因是什么样子呢?
林徽因算生逢其时,在民国初年的环境下,她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自由...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作者:牛虻的博客 2016-02-24 07:34
栏目:默认栏目
标签: 社会 热点 文学 生活
761 58
昨晚,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两篇与大学教授相关的文。
一篇写的是50年前清华教授的罪,一篇转的是50年后法大教授的言。看完第一篇,牛虻
欲哭无泪!原来这样的人,也是可以成为共和国罪人的 。看了第二篇,牛虻肃然起敬
!原来今天的大学教授,也是可以这样说话的!。
好,今日本文,就来说说这二位大学教授的罪与言。
先说说五十年前清华教授的罪。
他已逝去40年矣!尽管他生前曾为我们的“新中国”(唉,现在再说“我们的”三个字
,我着实有点心虚,因为牛虻姓牛且并不姓党,而当今之国,好像是姓党且是党国哩)
,培养了79名院士,但他仍然最后还是不得好死!
直至如今,这位培养了79名院士的教授大名,却仍然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功劳若在今日
赵媒眼中,与那赵家推崇的正能量大师某某某主席相比(请读者谅,此公英名在本站皆
不能提也。若不慎提及,本文必删无疑,断无商量!),怕是要差上十万八千里哦!
关于这位清华教授的描述,原文是这样展开的…...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培养了79名院士的共和国罪人

傻弊太无知。百度百科:
叶企孙
叶企孙(1898.7.16-1977.1.13),英文名为 Chi-Sun Yeh,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
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iron and nickel”。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
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
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等。文革期间曾受残酷迫
害。叶企孙还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此外的三位则是潘光旦、陈寅恪、梅
贻琦。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叶企孙
外文名
Chi-Sun Yeh
别 名
叶鸿眷[1]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
18... 阅读全帖
n**********1
发帖数: 1148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喜讯,各位将军报国有门了
各位将军报国有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以下简称“
欧美同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统战性的群
众团体,是党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广
大留学人员之家。欧美同学会应当成立党组,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意见》要求,欧美同学会要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
针,落实党和政府的留学人员政策;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进
国情认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吸引和举荐归国留
学人才,做好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服务工作;引导支持归
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宣传鼓励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关心归国留学
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反映其愿望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同海外留学人员和
留学人员组织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往交流活动。
《意见》指出,要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作用。建立归国留学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
归国留学人才情况。中央...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郝斌:截屏再瞥周一良
周一良先生生前所用印章[1]
1987年初,时在农历岁尾,按照校长办公室的安排,我到燕东园24号周一良先生寓所拜
年,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谈话。于今快三十年了,当时的尴尬情景时时涌动心头。现
在,依据我的记忆,把这次晤谈追记下来,同时也以我现在的认知做一点必要的诠释。
周一良,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已有不少学者对他给予关注、
研究,我写的这些,或许可以作为研究者的参考。
现时的北大,每到农历年末,都有一场春节团拜会,数百人的规模,校内的教职员工,
方方面面,都有人受邀出席。这一举措,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初,而后成为定制
,延续至今。在此之前,春节到来,只是因袭旧俗,登门拜年。受拜的,先是一、二级
教授,后来因人事代谢,一、二级教授凋零的不少,遂延扩至三级教授。登门拜年的角
色,由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充任。有时一人独往,有时二人同行。一个上午拜
望一家、两家,最多三家。至于谁去拜谁,全依平日交往熟识的状况,由校长办公室协
调确定。最早是空手登门,仅是叙谈和礼数而已;后来,办公室加备了一点礼品,也不
过苹果二、三斤。那个时候,冬令时节,市场上只有国光苹果可见,...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2188
34
http://xw.qq.com/cmsid/2014123001849400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示的迷雾与真相(图片来自网络)
外滩公园是否存在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示?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不时被人重
新提起、容易引起公众兴趣的大问题。日前,文艺评论界对作家陈丹燕《公家花园的迷
宫》等作品进行讨论。有媒体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示被陈丹燕“证伪”了,网上
亦有很多转帖。(相关阅读:陈丹燕:“华人与狗不得进入”被她证伪)于是,这个话
题又被人们说起。有友人来电问:“那牌子是真的假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十年以前,历史博物馆薛理勇先生发表《揭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流传之谜》一文
,称那一牌示“纯系误传”,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其后,英国毕可思、美国华志建、日
本石川祯浩等学者,都写过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上海学者所写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更
多。我以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比较清楚的。陈丹燕的贡献是,她立在
历史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文学与史学结合起来,深挖这一故事背后的人物生平与
思想,特别是颜永京等人反对租界歧视华人的活动,对于人们理解那段历史,理解有关
那一牌示问题,很...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073
35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解放前有滋有味的海归教授生活
“(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
当做仇敌。”李健吾还加以举例说明:“我记起她(林)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
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
谈论时代应有种种现象和问题。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
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






梁、林从海外归国时,家中已为他们准备了新房,即梁启超在东四十四条北沟沿胡同的
住宅(南按:即今北沟沿胡同23号),但这对新婚的小夫妻在此住了不长时间即赴东北
大学任教。当他们从沈阳回来后,全家搬入地安门内米粮库2号居住。当时米粮库胡同
一带住着大批清华、北大的学术界名流,如陈垣、傅斯年住在米粮库胡同1号,胡适住
在4号等。后来,梁、林认为米粮库胡同住宅过于狭窄,又搬到北总布胡同3号。同米粮
库胡同相比,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四合院,宽敞明亮,安静适宜,确是难得的佳处。
自搬到北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梁、林夫妇所具有的人格与学识魅力,很快吸引了一
批当时中国知识界文化精英围聚而来,如当年在英国狂...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9
36
来自主题: Germany版 - Re: Vielen Dank!
5555,没看到我说是自己用来安慰自己的么?
再说了,偶说的是现在针对偶们这个青年群体,板斧你说的是人的一生,讨论范畴不同啊
!而且,呵呵,吴仪是独身,据说是当今中国第一女性呢。偶还知道北大一位老前辈用情
专一而终身未娶,似乎是陈岱孙老先生??
照板斧的逻辑,男人,单身如我,不是身高原因,不是性格原因,那就肯定是精神有问题
了。 我倒……
呵呵,有人吵架玩了!









g*******a
发帖数: 6484
37
来自主题: Tennessee版 - 女人心目中的爱情的最高境界
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
岳南  刊发时间:2008-06-13 07:01:48 书摘

1925年夏,冰心(左)和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由于夫妇二人所具有的人格与学
识魅力,很快围聚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如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在学
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
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
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等。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
品茗坐论天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
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但也有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成就赫然者,特别是一些女性不但不把林氏放在眼里,还
对此予以嘲讽。与林徽因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曾对林徽因的为人做过这样的描述:“
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为此,李健吾还加以举例说明:“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
写了一篇小说《太太
n****b
发帖数: 744
38
mitbbs 网友(一个也没见过她本人)的话, 是绝对没有见过林徽因本人的名人的话
有分量的。
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称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
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著名作家沈从文赞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林徽因:“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
清新,一时无二。”
哲学界泰斗金岳霖的评价语是:“极赞欲何词。”
著名作家萧乾说林徽因:“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作家文洁若说林徽因:“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想得益彰。”
诗人,翻译家卞之琳说:“她天生是诗人的气质,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
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是后者的得力协同者,实际上
是他灵感的源泉。”
林徽因的美国朋友费正清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
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
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是围绕她转。”
如果以上...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文豪来看薪水帖
旧时教授的薪水与酬金 [转载]
作者:岳南
1943年,正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授的语言学家王力在《生活导报》上发表了一篇
叫做《清苦》的短文,针对当时物价升腾的局面回顾了抗战前清华大学教员们的生活:
“抗战以前,常听人说大学教授是清高的。‘高’字有三种意义,第一是品格高,第二
是地位高,第三是薪金高。关于品格高,自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也就撇开不提。关于地
位高,我们应该感谢达官贵人的尊贤礼士,使一个寒儒也常能与各方权要乃至更高的官
员分庭抗礼。关于薪金高呢?正薪四百至六百元,比国府委员的薪金只差二百元,比各
省厅长的薪金高出一二百元不等,比中学教员的薪金高出五倍至十倍,比小学教员的薪
金高出二十倍至三十倍。虽然住惯了外国的人对于区区每月四五百元的收入不觉得多,
甚至于有‘芸阁官微不救贫’之感(自注:芸阁,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掌握图书的
官),但是,像我们这些‘知足’的人看来,每日有人送菜上门,每周有人送米上门,
每月有人送煤上门,每隔一二十天有书贾送书上门,每逢春天有花匠送各种花卉上门,
也就可以踌躇满志的了。”这里说的是清华大学的一般教员的情形,比王力高一级的大
牌教授其条件还要好。...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40
mitbbs 网友(一个也没见过她本人)的话, 是绝对没有林徽因本人的名人的话
有分量的。
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称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
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著名作家沈从文赞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林徽因:“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
清新,一时无二。”
哲学界泰斗金岳霖的评价语是:“极赞欲何词。”
著名作家萧乾说林徽因:“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作家文洁若说林徽因:“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想得益彰。”
诗人,翻译家卞之琳说:“她天生是诗人的气质,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
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是后者的得力协同者,实际上
是他灵感的源泉。”
林徽因的美国朋友费正清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
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
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是围绕她转。”
如果以上诸多...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谢宁:我在北京大学三十年
赵存生在1990年代初期兼任了新成立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当初调他兼任这
个职务时,听说他为此琢磨了很久,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有些患得患失。到了1994年
北大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时,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赵存生担任了校党委副书记,主管宣传
工作。赵存生个性比较软弱,属于那种给他权力也不知道怎么用的领导,在下属面前也
没有多少威严。虽然他当上了副书记,但平时出头露面的时候并不很多,经常是在办公
室里看书、看文件,有一两次还借过我的书在办公室看。往往是其他领导都忙不过来时
,有些活动才请他出面圆场。不过赵存生为人确实比较和善,在副书记的任上也中规中
矩,没有多少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情。
赵存生对我虽然没有特别的关照,但也还说得过去。大概在1990年代中后期,听说赵存
生也提出过对我的职务安排问题,不过他毕竟比较软,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旦其他
人说一句否定的话,他也就没有其他话了。1999年底我离开了办公楼去了统战部,赵存
生当时也分管统战工作,经常会参加统战方面的活动。2001年我开始在北大校报上写专
栏评论,校报的清样要经过赵存生审批,第一篇文章见报时他还亲自给我修改了题目,
此后我写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2
上次贴了在昆明的最后一天转悠据说是西南联大地点之一——云南大学的照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80981.html
之二就是云南师范大学,联大的纪念碑、亭都设在这里。那天时间很紧,下午两点二十
分的飞机,朋友建议十二点半开车去机场。而我们离开云南大学已经十二点一刻。幸好
两个学校仅一路之隔。开车路过云大附中时我还掐了个校门:
楚图南我听说过,但能记住这个名字绝对是因为楚昭南……
然后看到云师大的校门,也是毛体字:
右首还有西南联大旧址的题词。
进门但见校舍多为高大的现代建筑,和云大的民国建筑很不一样。倒是很容易就找到联
大纪念碑所在的草坪:
旁边有三座三角亭,分别为北大、清华、南开所建,又叫三校亭。
每座亭子都挂着一样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红匾:
对联则各自撰写。北大联为“滇海笳吹心系中兴业,燕园弦涌胸怀四化图”:
又是四化,又是中兴,最是堂皇。
清华联为“西山苍苍清芬挺秀,南国煦煦华夏增辉”:
最为俊逸。
南开我没拍正面,借张网图:
其联云:
“误国恨愚顽,茅舍土阶,看寇骑纵横,南渡岂甘循覆辙
育才集贤俊,藜羹布...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那年夏天】昆明之三:云师大和西南联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31 22:06:59 2017, 美东)
上次贴了在昆明的最后一天转悠据说是西南联大地点之一——云南大学的照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80981.html
之二就是云南师范大学,联大的纪念碑、亭都设在这里。那天时间很紧,下午两点二十
分的飞机,朋友建议十二点半开车去机场。而我们离开云南大学已经十二点一刻。幸好
两个学校仅一路之隔。开车路过云大附中时我还掐了个校门:
楚图南我听说过,但能记住这个名字绝对是因为楚昭南……
然后看到云师大的校门,也是毛体字:
右首还有西南联大旧址的题词。
进门但见校舍多为高大的现代建筑,和云大的民国建筑很不一样。倒是很容易就找到联
大纪念碑所在的草坪:
旁边有三座三角亭,分别为北大、清华、南开所建,又叫三校亭。
每座亭子都挂着一样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红匾:
对联则各自撰...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438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ngshan (梁山),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徽因:最看不起一类人,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8 15:39:24 2015, 美东)
——“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并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
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
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已经解放了,而解放大军对北京的包围正紧。一
天,突然有两位解放军来到家中求见,请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军用地图 上,用
红笔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军万一被迫攻城时尽一切可能予以保护
。生平第一次同解放军的直接接触,使这一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 的夫妻激动得
热泪盈眶,并彻底消除了他们对共产党的一切疑虑,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
了一起。”
(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文/刘心印)
林徽因,民国人物中的话题女王。身前、身...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45
,林徽因是百年一遇的女人,这样的评价我赞同。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林徽因是一个
可爱的女人,我对她的评价是十“有”:有事业、有家庭、有丈夫、有孩子、有美貌、
有智慧、有学历、有修养、有爱情、有理智。林徽因把女人们的优点都占尽了,故说她
是女人中的精品,女人中的佼佼者,一点也不过分。这样的女人不但梁思成爱,徐志摩
爱,金岳霖爱,男人都会爱。
林徽因有这么好吗?林徽因真有这么大魅力吗?如果你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会回答你:
是的。我会告诉你,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女人,如果能爱这样的女人,我会倾我所爱。
我说的话不能令你信服,心服。那就让一些名人说一下他们对林徽因的印象。
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称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
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著名作家沈从文赞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林徽因:“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
清新,一时无二。”
哲学界泰斗金岳霖的评价语是:“极赞欲何词。”
著名作家萧乾说林徽因:“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作家文... 阅读全帖
u*****y
发帖数: 239
46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究竟什么样的人长寿
除了享受特权,靠人工维持的某些革命家,我觉得大概有两种。一是生活环境简
单,单纯,自然环境好,或许也会有一些遗传因素。很多乡村长寿老人文化不高,但生
活简单,心境放松,和天地融为一体,饮食禁忌也不是绝对的。
二是一些学者作家艺术家。周有光活了111 岁;陈翰笙107岁,杨绛105岁,薛暮桥101
岁,巴金101岁,马寅初100岁,冰心99 岁, 周小燕99岁,季羡林98岁,钱谷融98岁,
陈岱孙97岁,王朝闻96岁,冯友兰95岁,费孝通95岁, 钱穆95岁,梁漱溟95岁,贺麟90
岁,俞平伯90岁。书画家也容易长寿,比如齐白石93岁。补充一下:文史大师饶宗颐
2018年2月逝世,享寿100岁。历史学家汤志钧1924年出生,至今健在。 (90岁以下的就
暂不列入榜单了,那都属于“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的。假如没有文革造成的非自然死亡
,榜单还会延长。)
后者其实按性情来说,倒不一定特别锻炼身体,特别是过度锻炼,除了马寅初据说坚持
洗冷水澡,其他的想必也就是读书写作之余散散步而已,难不成杨绛还天天在家举杠铃?
但是这部分人应该有一些共性,就是志趣高洁,生活简单,心情平静,饮食均衡,一切...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12
47
hox说的是三个学院,怎么你只举了理科一科啊?怎么不把文科法科说出来看看?
陈岱孙金岳霖是哪里去的?周一良王瑶林庚李赋宁是哪里来的?北大的同学就是这
么严谨法啊?占了燕京大学的校园是事实都不敢承认,何况这里是在说发生在1952
年的事情,不知道你牵扯上后来两所学校校园的扩展干什么。当然北大某些同学的
逻辑是我们不可以猜度的,比如前两天在chinanews被揭发的oldworm等,我们只好
当笑话来看了。
至于北大理科师资到底如何,嘿嘿,看看下面的名单比较,46-52年北大学生
评上院士的只是清华一半,连中大和浙大都比不过,但是1952年以后立刻跃居第一,
比第二名(另一个在调整中受益最大的学校,解放前的野鸡大学复旦)第三名总合
还多,居然还不承认北大理科得益之大,真也是奇闻了。我们不得不问,自称46-52
年理科师资就跟清华一样好的北大,怎么培养出的学生这么不成比例呐?难道是北大
的学生太笨的缘故?也不象,这些考证来考证去的ID我看都逻辑‘严密’聪明得很啊,
不过中国文人一向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传统,过去有文科教授陶希圣等,现在网上
的写手更是层出不穷,如此代代相传,所以也不
g*******s
发帖数: 77
48
当然有啊,宗璞还在三松堂。陈岱孙家给李政道了,院子里立了个陈老的像,虽然李政
道也不常来。
另外还有一些家,90年代初搬进去的吧。
j****n
发帖数: 307
49
院系调整造成北大迁出院士列表:
王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张宗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师范学院
朱光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于 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兼助教,195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
理研究所
唐敖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蒋明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曾昭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年调至教育部
朱起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张树政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助教,1950年调至重工业部
袁翰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年调任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局长
苏 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庄孝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1950年调至中国...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