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间冰期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发帖数: 1
1
西安被废弃。 可能的几个原因。
直接原因, 长安城/皇宫被朱温烧了。 朱温的大本营, 汴州/开封 从此成了首都。
京杭运河挖通后, 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连成了一个整体。 关中一个小区域, 被比
下去了。
宋朝后期,占城稻传入后,长江下游水稻区人口暴增。 说到水稻, 我感觉越南/红河
流域,从此从中国独立,可能也跟占城稻传入,人口暴增有关。
唐朝是间冰期暖季, 新唐书说西安 “是冬,无雪”。 后面气候变冷,关中环境变差
。 人口和产出就更不行了。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安被废弃,跟气候变冷也有关
西安被废弃,跟气候变冷也有关
新唐书里面说, 西安“是冬,无雪”。 当时是间冰期/暖季, 气候比现在还缓和。
适合农耕。
后来气候变冷, 西安相对长江下游就不行了。 长江下游靠近海洋,气候变化没有内陆
地区不太明显。
一些中国人,担心气候变暖, 不让烧煤取暖,实在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m**y
发帖数: 522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安被废弃,跟气候变冷也有关
这个原因可以有,但西安作为废弃的政治中心在我看来跟经济或者气候关系不大,更重
要的是地缘政治决定的。真正的中国政治中心在长安以后或者说两宋开始整体是向北转
移,并不是像东南。杭州也好,南京也好,都时间不久,最后也都北迁。杭州就是典型
啊,经济发达么,也许发达。可赵家人并不是因为你经济发达才去的啊,是被人打的没
办法了只能跑路。换句话简单点说,古天朝在跟北方蛮夷的军事斗争中失败了,导致政
治中心北迁。
[在 F250 (帝城春欲暮,能饮一杯无) 的大作中提到:]
:西安被废弃,跟气候变冷也有关
:新唐书里面说, 西安“是冬,无雪”。 当时是间冰期/暖季, 气候比现在还缓和。
:适合农耕。
:后来气候变冷, 西安相对长江下游就不行了。 长江下游靠近海洋,气候变化没有内
陆地区不太明显。
:一些中国人,担心气候变暖, 不让烧煤取暖,实在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b******t
发帖数: 127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接下来不像是气候变暖
现在是间冰期1.1万年远低于平均2.5万年的数值。担心这个基本是杞人忧天。再说真不
幸跳跃进入冰期,那也没什么担心的原始人都挺过来了。


: 至少是个solar minimu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s5c-JfGibc

: 很可能是个bond event。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nd_event

: 运气不好,直接进入冰川期。

n********g
发帖数: 650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
用碳4植物标记,石峁附近地区是间冰期冰川消融时的“中国”。
注:尼安德特人和雅利安人消费碳4植物为主。埃及等中东人消费碳3植物为主。
n********g
发帖数: 6504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套用军版的话说就是
就像大堡礁。一帮人在那里咋呼。其实几万年来灭绝几次了。
5000年太短,就是间冰期气温不断下跌的历史。
工业革命后反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开始了。
气候、环境(病毒)就是巨大的屏障,别说蒙古人,外星人都受不了。
t******e
发帖数: 2504
7
关于K的后代,P 和NO的迁移路线, P比较明确,从东南亚,南亚,到中亚,因为一路
上撒落了Y-DNA证据,从东南亚的一堆兄弟,到南印度的P的早期下游,北印和巴基斯坦
的R2,到2万4千年前西伯利亚mal'ta boy 的R*,还有1万7千年前的Afontova Gora的Q

NO的迁移路线有争议,NO的N与O分离,现在学术界一致的看法是在现中国境内发生的,
但NO是怎么进入中国,历来分南线和北线,南线是走缅甸或越南北上,北线是中亚东
进。
北线的证据是,NO的上游K2a, 发现在4万年前欧洲的Oase和西部西伯利亚的Ust'-Ishim
, 但又说在现代入中没有直系后代,也就说说,这些分支是死胡同,仅仅是NO的叔叔
伯伯。
南线的证据是, K2a的兄弟们,在东南亚和澳洲有一堆,NO的直系上游,发现在东南亚
和南印度。O的分支, O1/O2都是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及南印,就是O3,在东南亚
也很多, 而N在北亚的分支,最早的,算了算,也就一万年左右,这说明N是在温暖的
间冰期开始之后才北上的。
b******t
发帖数: 1271
8
我倒,海拔没什么变化
唐代在间冰期而已
四川长荔枝
全球平均温度都高些。可种植青稞的面积广一些。


: 唐朝的时候据说西藏不像现在这么贫瘠,初唐吐蕃还能出动四十万军队围歼唐军
。军队

: 能动员出四十万,这生活环境应该没这么严酷。估计当时海拔还没这么高

n********g
发帖数: 6504
9
你问反了。地球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冰川期。
我们人类现在生活在只有一万年前开始的间冰期。
两三百年前才又小冰期。随时可能重回冰河期。
l****z
发帖数: 29846
10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全球变暖真的是危机吗?
作者:James Taylor
2012-01-17
《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1月刊
关于全球变暖危机的争论,其实偏离了问题的核心。全球变暖或许是事实,但它未必就
意味着危机。
全球变暖争论的核心议题,与气温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是否升高没有什么关系。几乎所有
的科学家都认为,气温在过去100 年里确实升高了,就像此前的数个世纪曾经多次变暖
(和变冷)一样。更重要的议题是,从长期来看,目前的温度是否高得反常,目前的全
球变暖趋势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造成灾难的危险。
我们应该记住的首要原则是大背景。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结束后,尽管全球气
温在过去100 多年中确实上升了一些,但气温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很小。从大约公元1300
年持续到1900 年的小冰河期,为这个星球带来了过去1 万年来气温最低的时期。认为
自小冰河期结束后气温上升了一度左右的说法,并不能说明气温的长期大环境,因为小
冰河期这个衡量基准是个主观的武断看法,它是气候异常寒冷的反常时期。
我们经常听到某个月、某年或者某十年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说法,但考虑到温
度的长期变化,这种论断...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108
11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Global Warming Cancelled
现在当然不是最暖的时候,这没什么好争论的。
说全球变暖的科学家也不会白痴到说现在最暖。
10万年那次来的有多快,这个基本上你也是在扯淡,因为那之前的记录只能靠一些其他
手段反演,并没有直接观测。冰期间冰期的时间尺度是多少你知道吗?太阳活动的几个
时间尺度你清楚吗? 你回头再说现在几十年的变暖快不快,猛不猛。
好了,全球变暖的核心concern根本不是暖没暖,还是暖了多快。
它的核心concern是,很有可能这个变化是因为人类造成的,如果是的话,那非常危险
。因为自然的变化都是周期的,振荡的。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是线性增加的,人
口增加,工业活动等等。这是核心concern。
那到底是不是人类造成的?争论在这里,大家可以放开吵。
你扯那些历史上的事件对这个争论真的没有太多直接意义。
w*********r
发帖数: 2095
12
地球在过去的冰期、间冰期之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80ppm和280ppm之间循环。今天短短
150年的时间里,人类将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了400ppm, 40%的增长啊?今天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以4.5万亿吨碳/每年的速度增长。
谁是这个二氧化碳增长的罪魁祸首呢?我们可以计算人类每年燃烧的煤、石油、天然气
等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等活动的数量,从而计算排放的二氧化碳。数据显示,人类一年
大约排放8万亿吨碳的二氧化碳。这一项就超过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长的两倍。还没算
上毁林开荒的大约1.5万亿吨。另外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和陆地作物吸收。
说到这里,二氧化碳增长是人类造成的有何疑问?
那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吗?我么可以计算人类造成的radiative forcing和自然造成
的。这是结果。大家自己看吧。人类活动造成的radiative forcing变化大约是自然变
化的15倍左右。
Figure 14.6: Radiative forcing of climate between 1750 and 2005. Estimated
global averages and ranging for...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095
13
看看人类是如何在短短200年的时间里将二氧化碳含量几十万年不变的稳定冰期间冰期
循环throw out of balance的:
m**********6
发帖数: 459
14
童年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之长的未成熟期,在漫漫幼年时光中需要如此巨大的投入。我们人类
的漫长童年(以及与之相随的亲代保育投入)是人类在进化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与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相同的是,我们人类依靠学习能力维生。当下的观点是,促使
人类大脑和学习能力进化的最重要诱因,是为了应对变化。
似乎是更新世(译者注:又称洪积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冰期与间冰期
明显交替,人类祖先开始出现)中一段时期变化莫测的气候,突然触发了人类的进化。
那时的天气不仅仅是变暖一点或变冷一点,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不可预知的极端
。如今,人类活动影响着气候,但在进化史中,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
此外,人类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由于这种文化,我们每
一代人都得创造和改良自己的环境。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不得不去适应各种不同环境中
的未知境况。
人类如何进化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物种?途径之一可能是培育性格、技能各不
相同的孩子。这有助确保下一代中,有人具备应对将来某种未知环境的能力。
人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造就了孩子们的差异性。父辈的投资和奉献让新一... 阅读全帖
m**********6
发帖数: 459
15
童年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之长的未成熟期,在漫漫幼年时光中需要如此巨大的投入。我们人类
的漫长童年(以及与之相随的亲代保育投入)是人类在进化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与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相同的是,我们人类依靠学习能力维生。当下的观点是,促使
人类大脑和学习能力进化的最重要诱因,是为了应对变化。
似乎是更新世(译者注:又称洪积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冰期与间冰期
明显交替,人类祖先开始出现)中一段时期变化莫测的气候,突然触发了人类的进化。
那时的天气不仅仅是变暖一点或变冷一点,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不可预知的极端
。如今,人类活动影响着气候,但在进化史中,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
此外,人类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由于这种文化,我们每
一代人都得创造和改良自己的环境。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不得不去适应各种不同环境中
的未知境况。
人类如何进化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物种?途径之一可能是培育性格、技能各不
相同的孩子。这有助确保下一代中,有人具备应对将来某种未知环境的能力。
人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造就了孩子们的差异性。父辈的投资和奉献让新一...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2906
16
间冰期要结束了
西雅图的同学们,酝酿往墨西哥移民吧
D***s
发帖数: 168
17
啥是间冰期,结束后是啥期?
l*******u
发帖数: 12906
18
结束后,当然是冰期了
要不怎么叫间冰期
d*********2
发帖数: 48111
19
最大的气温周期好像是15亿年. 下面好像还有个3-5亿年的小周期.
第四记以后是个几百万年周期的冰河期, 中间夹个百万年的"间冰期".
然后太阳黑子还带来一个11年周期的气候变化周期, 还有个20年的是因为什么来着.
从极地冰盖上看, 1920, 1979是两个极大, 1940年代是个极小, 2007又是个极小.
看起来又是个30年左右的周期.
这么多复杂的科普, 文科生会不会又要追着我问一个SO2分子了?
理解个吸收截面, 反应截面之类的东西对文科生就那么难吗?
cross section嘛, 不懂中文, 看英文也行.
h***i
发帖数: 89031
20

代?
1. 奚剥睐人自己的历史文献本来就是由教士一类人记录,编辑的。
2。 大禹治水的年代,在小间冰期最暖的年代引发的冰盛期大陆冰川彻底消退而导致的洪

是全球性的。
c****t
发帖数: 19049
2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没有我们的世界 by Alan Weisman
第六章 非洲悖论(2)
但是,当有些东西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现代人不断发育的大脑想出
来一些发明创造,挑战着食草动物的防御策略:比如说,紧密的动物群实际上增加了投
掷手斧命中目标的概率。事实上,许多在奥罗格塞里遗址中发现的物种现已灭绝,包括
有角的长颈鹿、大狒狒、长牙向下弯曲的大象,还有一种河马,它们的体形比起今天的
河马来显得更为壮硕。然而,我们不清楚到底是不是人类把它们赶上了灭绝的道路。
这毕竟是更新世的中期。这个时期中,冰川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了17次,全球气温忽上
忽下,没有结冰的大地要么水深,要么火热。地壳在冰川重量的不断变化下时而收缩,
时而松弛。东非大裂谷变宽,火山爆发,其中有座火山周期性的爆发将奥罗格塞里掩埋
于灰烬之中。从事奥罗格塞里地层研究两年之后,史密森学会的考古学家里克·保茨发
现:有些典型的植物和动物在气候和地质的剧变中坚强地存活下来。
我们人类便是其中的一种。图尔卡纳湖是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边境上的一个裂谷湖泊。
里克·保茨记录下大量祖先的遗骸,他意识到,每当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得反复无常的时
候,早期现代人的数量都会增加,最终取代了更早的原始人类。...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01
2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尼安德特人(ZT)
气候变化毁灭了尼安德特人时间:2009-09-24 09:52
来源:《环球科学》2009年第9期
尼安德特人曾是欧洲大陆上盛极一时的古人类,有着20多万年的辉煌历史。然而在2万
~ 6万年前,一场剧烈而又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把他们逼上绝路:森林变为草原……
而适应能力更强的现代人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群古人类的灭绝。
撰文 凯特·王(Kate Wong)
翻译 杨宁宁
尼安德特人为何消失
●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
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讨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最新理论认为,导致尼安德特
人消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气候突然变化;现代人的祖先在某些生物特征上全面优于尼
安德特人,逐步取代了他们。
大约2.8万年前,在如今的英属直布罗陀地区,一小群尼安德特人在遍布岩石的地
中海沿岸艰难地生活着——他们很可能是最后一群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和西亚的其他地
区,尼安德特人早在此前几千年就已销声匿迹,尽管他们在这里有着20多万年的辉煌过
去。由于气候相对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伊比...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3
[原创]三星堆和山海经证明华夏文明升起于广汉起源于西亚
缙云樵夫 于 2012/10/23 17:00:0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最近三联周刊出了一本《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十年》的专刊,翻了一下,居然没有关
于三星堆的专篇,感觉这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是一个政治工程,因为他们对三星堆这
一震惊全世界的考古发现轻描淡写,把中国文明的正朔定位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
,这是与考古事实的很大不相符合的。
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任乃强在其《羌族源流探索》中天才地推断,延伸到缅甸的横
断山脉三条大山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碧罗雪山——怒山,宁静山
——云岭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大通道,古人类从缅甸一支向中国境内的横断山脉挺进,至
中国西藏和西北(羌塘)一带,寻找盐,后往东北迁移至青海河湟地区,渐至进入山西
盐池融合为华夏族。另一支从越南沿海进入中国中南地区,也是寻找盐,形成了百越族
。任乃强的伟大在于,在没有分子生物学的定性分析之前,他就远见地看到了人类的迁
移路线。这两条路线基本被后来的人类学研究所证实。
在河湟地区的部分羌氐族在甘肃发展之后,必然沿岷江流域进...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78
24
来自主题: LZU版 - 你们相信global warming 吗?
gazi讲得真好。这个帖子要是贴在GeoSpace估计会反响更热烈。
的确Global Warming更像是一个社会学,政治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
记得考口语的时候看图说话,画面是环境的破坏让小鸟失去了森林。我blah blah了两
句就没词儿了。想啊想,说,。。当然,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个因素,不过我认为温室
效应,沙尘暴更多的还是气候大周期的结果。比如我们现在就处在一个间冰期,,看到
我的考官很迷茫,就问她,你知道什么叫冰期吗?冰期就是blah blah... 该死怎么时
间还没到,只好又挖肠搜肚的想课上的内容。。。你知道米兰柯维奇是怎么解释地球公
转轨道和冰期关系的吗。。。? 外语系的女老师已经被我折磨得不行了,直接说,行
了行了,你可以走了:P

?: 点。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在谈到“global warming”的时候所举的例子是冰
川的
m**t
发帖数: 40
25
来自主题: LZU版 - 你们相信global warming 吗?
反正在大气科学界没有争议。。。除了几个老早就不正经做科研,收了石油公司钱的。
气候系统的确受到天文因素和地球轨道变化的影响,那是自然的。正如你说我们现在在
间冰期,本来是应该变冷的。。
现在的增暖是人类引起的(IPCC说90%可能性,因为毕竟科学总是要留有余地的),因
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将亿万年被植物固化的C释放出来。
对于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估计,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变暖几度
是肯定。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和沿海低地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且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很
有可能这种变暖在很长时间内(几个世纪)不可逆转的。
气候变迁和沧海桑田一样本是自然界变化,只不过影响到人类社会就不是自然科学了。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总是会有一些夸张的,不符合科学表述。
J*****v
发帖数: 314
26
安芷生校友也是今年中国当选的唯一一位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安芷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我要分享
文章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5-04 【字号: 小 中 大 】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科学院通过其官网宣布了2016年度新当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
名单。84位来自美国本土的科学家新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另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
的21位科学家新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在其官网中称,新当选的美国
科学院院士都在原创研究中做出了杰出和源源不断的贡献。
在21位外籍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位列其中。他也是本年度当选的我国唯
一供职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安芷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50余年,他基于中国黄土和其它生物地质记录的野外观测
和大陆环境科学钻探的研究,将野外观测、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突破经典全球
冰期-间冰期理论,提出东亚环境变化的季风控制论和亚洲季风变迁的动力学,解析了
亚洲环境变化的机理,得到国际认可。他指出我国季风区和干旱区现今自然环境是亚洲
季风-干旱环境系...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2012
27
三星堆和山海经证明华夏文明升起于广汉起源于西亚
缙云樵夫 于 2012/10/23 17:00:0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最近三联周刊出了一本《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十年》的专刊,翻了一下,居然没有关
于三星堆的专篇,感觉这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是一个政治工程,因为他们对三星堆这
一震惊全世界的考古发现轻描淡写,把中国文明的正朔定位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
,这是与考古事实的很大不相符合的。
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任乃强在其《羌族源流探索》中天才地推断,延伸到缅甸的横
断山脉三条大山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碧罗雪山——怒山,宁静山
——云岭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大通道,古人类从缅甸一支向中国境内的横断山脉挺进,至
中国西藏和西北(羌塘)一带,寻找盐,后往东北迁移至青海河湟地区,渐至进入山西
盐池融合为华夏族。另一支从越南沿海进入中国中南地区,也是寻找盐,形成了百越族
。任乃强的伟大在于,在没有分子生物学的定性分析之前,他就远见地看到了人类的迁
移路线。这两条路线基本被后来的人类学研究所证实。
在河湟地区的部分羌氐族在甘肃发展之后,必然沿岷江流域进入四川盆...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8251
28
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充分发展的新石器文化就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十分广
阔,其中也包括河北平原地区。但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区,是在陕西的渭河流域以及山西南
部和河南西部。
如前所述,第四纪更新世冰川期和间冰期轮番交替,气温的几度激烈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大
风,大风吹起黄土,最终形成了甘肃、陕西和山西西部高原上的黄土堆积。更新世气候的
总趋势是渐趋干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十分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这种风成黄土的
矿物成分复杂,但成分及颗粒十分均匀,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得到高度混合,被称为“经典
型”黄土。不像华北平原上的黄土主要是由冲积而成的,气候环境也较为湿润,被称为次
生黄土或黄土状岩石。
黄土高原的气候较河北平原地带为干旱,生态资源较为缺乏,土质为风成的“经典型”黄
土,文化遗址全都是建立在大河支流附近高出河谷的台地上。各种自然条件综合在一起,
决定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必然要选择旱地耕作的方式。然而农耕方式的选择是一回事,要想
使这种方式成功、健全地长久保持下去,不断地有所发展,并进而扩大和影响到周围的其
他地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旱地农耕作业较之大河流域中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上的农业经
g****e
发帖数: 612
29
地球走向寒冷人类停止进化 第五纪冰川何时会来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28日 10:06 环球时报
日前,美国《发现》杂志撰文说,有迹象表明,第五纪冰川期即将来临。此前,一些加
拿大科学家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风雪以后也公开宣称,地球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冰川期。与
此同时,美国一家电视台的科学频道也暗示说: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第五纪冰川
期。
2001年,美国中西部到大湖地区经历了一场由于蜜蜂大量减少而造成的灾难。美国威斯
康星州的农民普遍抱怨,因为可恶的冷冬,蜜蜂都冻死了,结果使得他们的农作物因授粉不
充分而大量减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第五纪冰川期的表现。
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
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
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冰川学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有数次冷暖变化,冰川作用随之重
复发生。气候寒冷时,降雪量增加,发育大规模的冰川,巨大的冰盖掩盖地球,称为冰期;
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大规模消退,叫做间冰期。
在5.7亿到
u***s
发帖数: 318
30
来自主题: Astronomy版 - 轨道参数变化,地球在变冷?
《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是在变冷还是变暖?》,表达了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她把此
问题化简,只谈论地球倾角的变化及后果。她的结论是:地球倾角在变小,所以,工业
化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地球变暖的效应没有显得那样严重。
这个结论固然不错,但地球的气温受到几个天文参数的影响,许多眼光敏锐的科学家对
此问题有明确的结论。我曾在此问题上花费了若干时间,我把科学家们在此问题上的结
论拿来,显一下丑,班门弄斧了。
首先,地球的气温是恒定的吗?绝对不是的,它是持续变化的。如何变化的?我们仅看
简单一点的。
地球自诞生以来,或者从地球上海洋完全形成后,由于火山的剧烈活动,空气中充满了
二氧化碳,氮气及大量的水蒸气和非常低的氧气(也许只有今天的百分之一,那是太阳
紫外线分解二氧化碳产生的),有的天文学家推测,可能气压高达几十个,地面的温度
也许有二百摄氏度之高。随着二氧化碳被固定在岩石中这一过程的持续,地面的温度持
续下降,但和今天比,还是很高的。
后来,曾发生了所谓的“雪球期”,就是地球上在纬度很低的地方都发生结冰的现象,
有的人认为所有的地球海洋都结冰了,其他人认为在赤道附近,还有小的条状地方没有
结冰...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233
3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2011-1月28日《科学》杂志精选
1月28日《科学》杂志精选
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土的史前器物可以回溯到10万年前,这意
味着现代人第
一次离开非洲的时间比研究人员所预想的要早得多。现代人走出非洲的时间和其弥散到
各地的时间一
直是人们长期以来争辩的源头,尽管大多数的证据指向他们是在大约6万年前沿着地中
海或沿着阿拉伯
半岛海岸离散开来的。如今,Simon Armitage及其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提出,人类可
能在早至
12.5万年前就已经来到阿拉伯半岛了,他们是直接从非洲来的,而不是像研究人员在过
去所提出的是
经过尼罗河流域或近东地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Armitage及其他的研究人员说,从阿拉
伯联合酋长
国的杰贝尔法亚(Jebel Faya)考古遗址发现的一个古代人类的工具包所用的技术类似
于东部非洲
的早期人类所用的技术,而不是类似于那些在中东出现的技术。该工具包包括相对原始
的手斧以及与
其在一起的多种刮削器和钻孔器。这些包中的内容物意味着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不是早期
人类迁徙到阿
拉伯半岛所必需的。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该地区的历史上的海平面及气候变化的记录并确
认... 阅读全帖
F*Q
发帖数: 3259
3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晓东、一公这些人没有去参选还是被有意打压了?多篇CNS还抵不上人家一篇甚至是子
刊的?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1-18 邢宇皓
2011年,哪些中国科学进展最令学界瞩目?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成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的投票结果今日揭晓。最终入选的“十大”,与生命科学、纳米材料有关的各有三项,两项与物理学有关,航天工程和气候变化研究各占一席。颇耐人寻味的是,除拔得头筹、国人耳熟能详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外,其余九项科研成果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或英国《自然》及其系列期刊。
这九项成果是——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组、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大张杰研究组及其他合作者,“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证明了强激光实验室对天文现象进行实验模拟研究是可行的;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为其应用于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骆清铭研究组,“显微光学切片层析成像获取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15215
33
罕见的冻尸:这具在俄罗斯发现的非常罕见的小长毛象冻尸距今已有42 000年,包
含大量有用的信息。不过,想要了解这种动物曾经赖以生存的生物机能的精确细节,只
能依靠DNA。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重新构建灭绝动物的古基因,并进而研究古生物机体活
着的时候如何运转。利用这种方法,科学家揭开了史前巨兽长毛象如何适应冰河时代严
酷环境的谜题。
撰文 凯文•L•坎贝尔(Kevin L. Campbell) 迈克尔•霍夫瑞特(
Michael Hofreiter)翻译 黄修远 李辉
150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主要依靠骨骼和牙齿化石,来重塑史前生物。骨架能够
告诉科学家这些古生物的体型大小和身体形态;骨骼上的肌肉附着点显示了这些生物究
竟有多么强壮,以及它们可能的移动方式;牙齿形状和磨损程度则揭示了它们的食物种
类。总而言之,研究者们必须想方设法从这些坚硬的化石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某些偶
然的情况下,他们会有机会获得保存完好的干尸或者冻尸。这使得研究者们能够得到更
多细节用以重塑,例如毛发的长度、耳朵的形状、动物最后一顿晚餐所吃的东西等等。
尽管科学家已经能够...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612
34
地球走向寒冷人类停止进化 第五纪冰川何时会来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28日 10:06 环球时报
日前,美国《发现》杂志撰文说,有迹象表明,第五纪冰川期即将来临。此前,一些加
拿大科学家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风雪以后也公开宣称,地球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冰川期。与
此同时,美国一家电视台的科学频道也暗示说: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第五纪冰川
期。
2001年,美国中西部到大湖地区经历了一场由于蜜蜂大量减少而造成的灾难。美国威斯
康星州的农民普遍抱怨,因为可恶的冷冬,蜜蜂都冻死了,结果使得他们的农作物因授粉不
充分而大量减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第五纪冰川期的表现。
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
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
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冰川学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有数次冷暖变化,冰川作用随之重
复发生。气候寒冷时,降雪量增加,发育大规模的冰川,巨大的冰盖掩盖地球,称为冰期;
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大规模消退,叫做间冰期。
在5.7亿到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