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长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s***e
发帖数: 60
1
四、梁启超-----从严父到朋友
在近代中国人物中,能够文章、事功、家庭兼顾的实在不多,梁启超是少数中的翘
楚。梁氏的家书打破了中国家书「庭训」的传统,在「规劝」,「针过」,「励志」
之外,别立了「谈心」、「抒怀」,和「思念」的新典型。这些家书不但可以当书
信读,也可以当梁氏的日记读,梁氏的自传读,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做「模范父亲指
南」读。
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信,大部分收在由丁文江、赵丰田所编的《梁启超年谱长编初稿》
之中,此书一九五八年由台北世界书局初版;一九八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另出修
订本,并删去「初稿」二字。一九九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梁启超未刊书
信手迹》,共两大册,九四八页,对《年谱长编》作了大量增补。
梁启超的婚姻是旧式的一妻一妾,但他与孩子的关系,却绝不是「庭训」式的「父
子责善」。在他的家书里,我们看不到疾言厉色的训斥,也看不到居高临下的道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爱、热情而又体贴的父亲,在窗前灯下,与他的孩子们娓娓话
家常,谈自己的悲喜,对子女的相思。梁氏在家书中也谈国家大事和孩子们的学业,
但即使这种比较严肃的题目,笔调还是亲切的。若借用林语堂的说法,则梁启超的
j********b
发帖数: 565
2
自1927年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民党)在南京开始其全国当政的历程后,奉行一党“训
政”理念,在政治上建立不受监督的“党治”,经济上创立由国家政权控制的经济体系
,企图经由中央统一的、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政策而达成其“建国”目标。国民党
在政治上的“党治”得益于北伐战争的疾风暴雨而一夕告成,而其经济统制政策的实施
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成效也不及政治上的“训政”和“党治”那般显然。不过,
抗战爆发后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战时集中资源支持战争的需要,使国民党实施经济
统制政策的进程明显加速,以“四行两局”(中央、中国、交通、农业银行和中央信托
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代表的国家金融资本和资源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家工业资本,逐
渐在中国经济的相关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而国民党“训政”体制下“党治”之无人、
无力监督的状况,使负责管理、运作这些国家资本的各级官员利用其权力寻租,贪污腐
败的情况不断出现并日渐严重,由此亦使国民党控制的国家资本渐以“官僚资本”之名
义而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并为舆论所强烈批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控制的国家资本力
量达至其历史最高峰,而同时社会各界对“官僚资本”的批判声浪...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一张照片拍摄时空的两种矛盾说法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094001.html
文|沈平子 2012年02月13日09:18 来源:《文史参考》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2年第3期(2月上)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图集》中的疑问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正式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
爆发。为配合袭击珍珠港,日军同时出兵中途岛、新加坡、马尼拉、香港等美英军事基
地。日军侵占香港后,大肆搜捕在港文化界抗战爱国人士,中共党组织为保存这批文化
精英、国家瑰宝,由东江纵队具体实施秘密营救行动。数十年来,有关中共党史、文史
资料集和报刊资料中编辑、发表了为数众多的介绍、研究东江纵队史的书籍和文章,特
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众多与此相关的文章以更加快捷的速度和覆盖面,将七十
年前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记录传颂着。
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纂、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精装巨帙《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图集》(上下)面世,其中就
有相关图文来展现、描述这一事件。查上册P.280中间刊布的一幅稍显模糊不清的...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
袁伟时
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袁世凯是五大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最杰出的推动者和支柱之一。就实绩而言,他所领导的直隶
在各省区中无出其右。辛亥革命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财政体系崩溃了,出现巨大赤字。
政治体系崩溃,与内地各省以反满为目的的“独立”不同,蒙古、西藏等分离势力在外
国支持下,先后宣布“独立”。南北内战激烈,汉口、汉阳先后被袁世凯军队夺回。谁
来收拾乱局?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没有这样的能力。[1]
国内外和朝野各方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经验及社会威望
而言,袁世凯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包括革命党人在内不少人期望他成为中国的“华
盛顿”。他不负众望,稳定了局势;出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可说是众望所归。但是,
只有一年多光景,他成了“二次革命”的讨伐对象。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任期未满,他走
上帝制自为的罪恶道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角度看,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罪责,尽管需要,但不能为后人留
下更多智慧。我们需要追寻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能顺
利踏上宪政的轨道?
革命幼稚病的恶果
对孙文说来...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8811
5
2月3日,孙中山会见充当日本政界、财界联络渠道之人森格时表示:“余等希望将满
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万一数日间无足够资金以救燃眉之急,
许多军队要离散,革命政府将遭瓦解的命运”,如在阴历年底得不到一千五百万元
,则只有把政权让给袁世凯。当天会谈的内容与结论,由森格以加急电报发给三井
物产顾问益田孝,电报稿先由森格写成中文,经孙中山与胡汉民修改后发出:“孙答
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之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一千
万元,以中止与袁世凯和议,故孙文或黄兴为了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孙文答
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一千万元并电告,即可与袁中止和议’
。”其后,2月5日、6日孙中山致电森格催促日本方面答复。日方深恐借款给临时政
府引起外国干预,2月8日,益田孝复电森格,没有允诺提供一千万元军费,相反劝
孙中山及黄兴与袁妥协。(藤井升三:《辛亥革命时期有关孙文的资料——森格关于
“满洲问题”的书信》,1982年,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部刊印。陈锡祺主
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页647-648)
w***3
发帖数: 387
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傅国涌:胡适眼中的毛泽东
续;
1957年6月7日,中国大陆“自由的假期”突然告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眨眼
变成了“控诉和整肃‘右派’人士”的运动,毛泽东说,这是引蛇出洞的“阳谋”,当
年和胡适一样怀抱自由理想的同伴纷纷落马。9月26日,胡适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长篇
演说,为大陆发生的“抗暴运动”而欢欣鼓舞。“有些人说中国共产政权已经抓住了青
年人的思想和感情,那是绝对不确的。……最近中国学生的抗暴运动,给了我们最好的
证明,就是经过八年的绝对管制和思想改造,中国青年学生还是几乎一致的反对中共政
权。”(同上,2598页)同时,“对于这些受到共产党的新的残害的牺牲者,对于成千
成万胆敢公开指责并且与共产党暴政斗争的同胞”表示诚恳的同情和钦敬。他无比沉痛
地指出:
“在今天中国大陆上,凡是想做一个独立的人,不分男女,都正被任意逮捕、拘禁、处
决,或消灭。千百万农人都正在被放逐或遭受到最残酷的奴役。千百万无辜的人民,都
正在驱作奴工,——共产党美其名为‘劳动改造’。儿女们被逼着控诉父母,家庭没有
温暖与私人生活。
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已被剥夺净尽。没有任何基本人权,甚至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2604)
这是胡...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7
——姜维平:江泽民大连之行丑闻追记
分享家打印版 【 阿波罗新闻网2009-08-27讯】 作者:姜维平
虽然时间的长河流逝了整整10年,但江泽民1999年8月的大连之行,还在记忆中清晰地
留存,由于中共操控的媒体的虚假报道,使许多接近其人的消息来源,如同水下的礁石
不得不深藏隐匿,但只需拂去水面的恐惧与胆怯的枯枝败叶,就会生动地展示它潜流般
的事实真相。
题词并非江泽民原创
号称北方明珠的大连,在1999年步入了百年建市的节日,大连市委市政府拟搞隆重的庆
祝活动,这并不为过,但野心勃勃的大连市委书记薄熙来另有谋略,他要借此造势,争
取当上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长,省委书记,而此前一方面他通过土地批租,国企转让
,资本运营,己结交了京城的众多权贵,另一方面以闻世震为首的辽宁地方势力,不买
他的账,与其明争暗斗,依然强占沈阳。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紧紧地卖身投靠江泽民
,才能力排众议,冲进省城任职,因此他绞尽脑汁,借大连百年庆典为借口,先亲自带
领马崽去北京江宅求见,美其名曰“大连百年,大连551.5万人民渴望领导亲笔题字”
,并且送上大份子“润笔费”,立即见钱眼开的江泽民欣然命笔,却枯...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4:18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45:13 2010, 美东)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的胡适
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的胡适
文章作者:范泓

1932年5月,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出版第一期。
这一年,胡适42岁,身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独立评论》是一本同人性质的政
论刊物,若从近代思想史的角度看,在二十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政论刊物中具有 “承前
启后”的作用,与之前的《努力周报》、《新月》杂志及之后的《观察》、《自由中国
》半月刊,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正好可构成那个时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的价值谱系,胡适则是这个“价值谱系”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时期的胡适,坚
守民主政治、渐进改革的理念,在其民主思想、外交问题、教育理念、社会思想、中西
文化观等方面多有论述,但发生在1933年12月至1935年2月期间,前后二个回合的有关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实为胡适在《独立评论》五余年中最重要的思想表征,“尽管
这种讨论是学术性的,但其含义却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讨论中反映了整个国家知识分
子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价值观。”(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第177页)
引发这场论战的是胡适的朋友蒋廷黻,1933年12月,他在八十号《独立评论》上...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见解。这次到浙大是他在大陆讲自由主义
的最后一场,事实上,在此以后,他追求的自由主义在大陆就要长时期地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2月17日,中国面临剧变,胡适将永远离开大陆,他跟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说过,他与共产主义“不...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1
摘要:革命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制造革命对象,神化革命力量,遗忘革命变革的根本目的
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牢固的制度保
障。这种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流毒很广。
辛亥百年,那么多人,说了那么多话,就中国大陆而言,可谓盛况空前!但有些问
题,总觉得没有说透。
20世纪中国,在辉煌或屈辱背后,包括胜利和失败的后果,是一亿多中国人成了非
正常死亡的冤魂!关节点之一是辛亥革命。
任何国家,每次大革命都会产生重要的思想和学术成果。20世纪中国连绵不断的革
命,至今没有得到彻底反思,仍然在等待巨著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中国史学家冲破意识形态枷锁,写出不少杰出的论著。应该以
辛亥百年为契机,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面对这次革命的成败得失,史学家应该写一部悲怆的命运交响乐,让中国和世界各
国的公民永远记住前车之鉴!
愚意以为,妨碍我们如实认识百年历史的,是中国人尚未彻底摆脱革命史观或党派
史观。这是一个伪装得很好的陷阱。
近代中国歪曲历史为现实政治服务,孙中山是始作俑者之一。1904年,他为刘成禺
的《太平天国战史》作序说:“汉公(刘成禺)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俾读...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2
近日,关于离退休人员薪酬调整的话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退休养老古已有之,而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公务员”的退休待遇也有所不同:比如明代官员待遇较低,流行“裸退”;唐朝五品以上退休高官可以领取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可领全俸;宋朝对官员的待遇最为优厚,有功之臣和高官一律给予全俸,另有名目繁多的赏赐,为历朝之最。
陆游写过这么一首诗: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
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风紧春寒哪可敌,身闲书漏不胜长。
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楚狂。
诗后还有一句小注:“辛幼安每欲为予筑舍,予辞之,乃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辛弃疾跟陆游是好朋友,他见陆游住的房子太简陋,于是想资助一笔钱,帮老朋友盖一所新房子,陆游谢绝了他的好意。
写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已经八十多岁,辛弃疾已经六十多岁,俩人都已经退休,闲着无事,经常在一块儿喝酒聊天。
通过闲聊,陆游得知辛弃疾帮朋友办了不少事,花了不少钱。比如说大哲学家朱熹有一学生,得了很严重的眼病,没钱医治,辛弃疾听说后,自告奋勇请来名医给他看病。再比如说一位名叫杜旃的朋友想在山中买地隐居,钱不够,请辛弃疾帮忙,辛弃疾为他买了地皮。还有...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1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的是大历史吗?
看大家讨论热烈, 转我的一篇旧文
====
真的是大历史吗?
西瓜大丸子汤
(1)
2002-08-11
最近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感到有如下问题
1- 既然蒋介石日记原本并没有发表, 已经发表过的亦非第一手资料, 而是从别的几本书
, 如<蒋总统密录>,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 <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中辑出来
的, 如何能保证真实性呢? 黄仁宇自己也观察到有些日记条目是有出入的, 表明在发表时
作者或者编者为了某种目的, 篡改了当时的原文, 在这种基础上, 谈何编史呢?
2- 退一步说, 即使已发表的蒋介石日记是未经篡改的, 我们知道, 这种日记本身在产生
的时候就断非为自己而写, 而早就有了日后被后人查看与研究之戒心, 自有文过饰非的基
本目的. 而黄仁宇先生在几乎所有的段落都对蒋介石日记的话语与事实之出入不加怀疑,
往往不加以其他方面资料的引证, 不免有失黄氏一贯所秉承的对资料小心谨慎的原则(如
他对<明实录>统计数据之分析 - 见<明太宗实录中的年终统计>)
3- 黄氏一贯坚持的"不以道德为原则做评价历史的基础", 在本书中, 俨然成了为蒋介石
T****r
发帖数: 22092
14
不用胡思乱想了,你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缺陷。
满组的头发,不只是留长编辫子,而是要把头顶的,特别是前边的都剃光的。

统计
b*******k
发帖数: 1761
15
http://www.unitedcn.com/06jssj/12zsyj/scbzct/10.htm
十 宋朝军事指挥的若干评价
宋朝军事能力软弱的原因十分复杂。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多因素的合力,而在各次具
体的战争和战役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又是变化多端的。前面介绍宋军的种种弱点和弊病
,如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很差,军法的废弛,军政的腐朽,军纪的败坏,官员对
军士的役使和刻剥,军队的赢利性经营,对骑兵建设的轻视,实行以文制武,兵权的分
散,如此等等,都是宋朝积弱的重要原因。这里就宋朝军事指挥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宋
军的某些战术优点,作一些评述。
(一)将从中御
宋朝消极地接受唐末和五代军事政变的教训,着意提倡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对将
帅的防范和清忌,成了恪守不渝的赵宋家规,不敢委以全权,授以重兵,而是通过各种
制度和办法,削弱将帅的指挥权限,这当然也是宋朝积弱的重要原因。
按宋时的通信条件,与前方遥隔千里的皇帝和宰执大臣,要干预将帅的军事指挥,
甚至指挥将帅作战,自然是荒唐的事。然而宋朝皇帝和宰执大臣,却往往违背古代的军
事常识,实行“将从中御”(《长编》卷30端
p******y
发帖数: 2252
16
在百度的论坛上看到人贴的,也不知道本版有没发过类似的。看了之后感觉宋朝挺NB的
,虽然肯定多少有些水分。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
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3/唐朝最强盛的“开圆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
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丨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4/ 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
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
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 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
》《金史》《圆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
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
70% 是没问题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游牧民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
d******a
发帖数: 32122
17
看到这两个,就不往下看了
3/唐朝最强盛的“开圆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
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丨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4/ 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
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
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 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
》《金史》《圆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
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
70% 是没问题的。)
r*****y
发帖数: 5380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hct原话在此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编纂、日本防卫厅出版了《战史丛书》共102卷(东京,朝云新
闻社1969—1974年版),其中有关于中国部分的多卷,包括《支那方面陆军作?》(1)、(
2)、(3),《中国方面海军作?》(1)、(2),《北支の治安?》(1)、(2),《昭和十七、
八年の支那派遣军》,《昭和二十年の支那派遣军》,《一号作戟(1)河南の会?》、《
一号作战(2)湖南の会战》、、《香港·长沙作战》、《关东军》(1)、(2),《满州方
面陆军航空作?》,《中国方面航空作战》等。这套丛书因其史料价值,一直受到中国
学界的重视。
中国大陆首先翻译出版了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中译本改名为:《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译稿》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昭和二十
年的中国派遣军》、《香港作战》、《长沙作战》、《河南会战》、《湖南会战》、《
广西会战》、《缅甸作战》、《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华书局1979—1991年版;《
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
陆军部〉摘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台湾史政编译局随后
b*****2
发帖数: 1110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
一个翻译长编,一个再抄翻译。。。。。
C********g
发帖数: 965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恩来秘闻点滴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69
梁木生
艰难的点评:周恩来,一个至今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依然是伟大的光辉的令人
心怀无限崇敬的共产党员,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历史上的非凡之人与之比较,诸葛亮最为
恰当,毫无私心,任劳任怨,仁慈厚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比诸葛亮更加崇高—
—没有子嗣,没有私产,骨灰葬海,死后干干净净。这样的人物哪里去找?然而,因为
那个主义,自他献身之后,他的生命就融化为其中了。当这个主义通过周恩来等一干人
等成就了他们的政权之后,周怀着绝对的虔诚去兑现这个主义的承诺。然而,当无情的
人性与社会使这个主义根本不能着陆后,周只好配合毛强制推行这个主义在人间不断走
向异化,并与毛泽东一道将所有阻挡这个主义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实施的人,“地
富反坏右”,历史、现实“反革命”,“走资派”,悉数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
不是叫你皮开肉绽,就是体无完肤,或者死无葬身之地,最后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这其
中周恩来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没多少人知道的,好像就是毛一人所为,还加一个“四人
帮”...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首豫中会战 韩声涛zt
一个是对日军估计不足,认为日军不可能发动大的战略攻势,有坐等胜利的想法。这个
tg也有。另一个围绕桥头堡一直有战斗,日军据险防守,国军拿不下。日军利用浮桥或
者船运送人员物资,双方炮兵也展开炮战。
进入44年以来,国民党和美国方面均认为日军不能够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不
仅如此,中共高层也不例外。因而,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中共,关于战略反攻的宣传已经
满天飞。当然,认为日军不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不代表日军不会发动攻势,所以对日
军之防范也一直未减。然而问题在于,对日军之防范措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日军动
向的判断。前面已经说了,关于日军的动向,中国方面的判断就是“不够能在中国战场
发动大规模的攻势”。问题在于,什么叫“大规模的攻势”?
简言之,就是类似于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第一次郑州战役等带有季节攻势性
质的攻击,这种进攻多带有试探性的尝试,日军使用兵力不多,攻击纵深不会太大。只
是打击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一旦受挫,日军一般都会撤回,恢复原有态势。
按说,一战区以及统帅部对日军企图判断基本还是正确的,但是却严重的低估
了日军的攻击纵深。对于日军之目的,亦估计不足。仅认为日军意在打通平...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22
太宗赵光义是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当年得位就有“烛影斧声”的故事,野史甚多猜疑。
虽然后来跑出“金匮之盟”的说法,但那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
,没准是编造的。
太祖共四子: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德秀、德林早亡。
太平兴国四年(979 )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
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更为不满。回朝后,
当德昭提醒他论功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年仅二十九岁。
赵德昭死后一年多,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宋太祖最小的儿子赵德芳神秘暴病
身亡,年仅二十三岁。史书上对他离奇的死没有做任何说明,成为又一桩疑案。朝野间
怀疑赵德芳死在宋太宗之手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从来无人敢公开议论。
宋朝的皇帝开始一直是在太宗赵光义一脉传承,后到南宋高宗,又传回太祖一脉,宋高
宗赵构的养子赵昚,就是后来的宋孝宗,他是赵德芳六世孙。而到宋宁宗时,皇位又传
到了赵德昭一脉,德昭九世孙为宋理宗。
赵光义为人阴鸷,又好药理(包括毒药)。好的一面是他设立了官立医...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佩孚拿苏联offer的谣传
我只找到这一个正经出版社的文。按此文,孙中山拒绝过苏联offer,
给吴佩孚offer,应属谣传,不然不会在在本书中不提及。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4957.html
节录孙中山拒绝结盟条:
从1921年11月契切林收到列宁的指示可以秘密同孙中山联系开始,苏俄、共产国际很快
就采取了与孙中山接近的步骤。一方面,苏俄政府对吴佩孚大肆批评而对孙中山大加赞
扬;另一方面,通知在华代表马林邀请孙中山派代表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张喜德: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第42页。
接着,马林于1921年底至1922年初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就苏俄与孙中山联合问
题进行会谈。1922年4月,当马林回莫斯科汇报工作后,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于4月26
日到达广州,正式代表苏俄政府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马林和达林都曾向孙中山提出苏
俄与其结盟的问题,孙中山虽有同苏俄结盟的愿望,但却认为目前是不合适的。他对达
林说:“如果我现在承认苏俄,英国人将采取行动反对我”。另外,“国民党内有一批
亲英美而反对苏俄的人”陈锡祺...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4
☆─────────────────────────────────────☆
didadida (滴滴嗒嗒) 于 (Mon Jun 20 16:11:46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不太可能吧?
☆─────────────────────────────────────☆
Ranma (ranma 1/2) 于 (Mon Jun 20 16:17:11 2011, 美东) 提到:
肯定没有啊,否则赵构也不用特地说要找太祖的后人,而不是太宗的后人了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20 21:32:52 2011, 美东) 提到:
太宗的后人确实被一锅端了,赵构因事不在汴京,得以幸免,可是惊吓过度不能人事,
没有后代。
☆─────────────────────────────────────☆
hinotori (一休哥哥) 于 (Mon Jun 20 23:44:22 2011, 美东) 提到:
是不是传说还有个...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729
25
——道学兴起对男风的排斥
既然同性恋者之间的爱情不被宽容,则同性恋者的情欲遂降低为纯粹的低级的生理
发泄,造就了营利性男妓的蓬勃兴盛。
唐人对男风的态度,大抵是不提倡不支持不鼓励。
我们在前文说过汉代的宫廷已经出现女同性恋者,到了唐朝,由于国泰民安,宫女
越进越多,据《新唐书·宦者上》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如果按当时人口比例换算,则全中国平均每600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宫女。可见白居
易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并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反而是大大地低估了。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代除了清朝规定宫女一旦年满22岁即可出宫,准其择配之外,其
他王朝都将宫女禁闭至老死。偶尔的例外无非是久旱不雨,皇帝才大发慈悲,将宫女放
出以求得阴阳感应之效。
深锁深宫的寂寞愁苦,往往成为文人笔下动人的辞章。元稹的《行宫》中说:“寥
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一诗
则写道:“……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
可是宫女的性寂寞与性苦闷又岂是诗词可以安抚的?只要一有机会,她们就会逃离
这“见不得人的所在”。有一年正月望...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356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lol
才这么几个书名就这么多错误,崇祯长编写成长篇,国榷写成国阙,明纪北略写成明略
北记,你真的不脸红吗?
我要是这么长篇大论的写东西,一段话里面这么多低级错误,我早一头撞死了,你老人
家还这么振振有词,真有你的哦
v*****s
发帖数: 2029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剑桥中国史值得入手么?
我觉得还好啊,读起来蛮有趣的,以前不还是有人写了剑桥倚天屠龙史嘛。
真读不下去的还是XX长编这样的,我看那个真是五分钟就要睡着。
v*****s
发帖数: 20290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明财政状况简单阐述
也不光是宋史,好像原始史料像长编这些里面就没有。所以脱脱也没什么办法吧。
你对汪圣铎的两宋财政史怎么看?我感觉好像只要是做宋财政专题的,对宋财政都颇多
批评。但要从大局上来看,宋的岁入和支出应该都还是很不错的。宋军一直到南宋末年
空饷问题才普遍化。
h*****5
发帖数: 566
29
古代的爱尔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家以及教会的神甫们,关于爱尔兰都讲述得很少。
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虽然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有许多爱尔兰的手稿
已经毁于战火。这些文献包括短诗、文法、辞典、年表和其他历史著作以及法律汇编。
不过,除去极少数的例外,所有这些至少包括了八世纪至十七世纪这一时期的文献,都
只是手写本。用爱尔兰语出版书籍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恰好是在这种语言已开始消亡
的时候。因此,原有的丰富材料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被利用。
在年表中最重要的是“提格尔纳赫神甫年表”(该神甫于1088年去世),“奥尔斯脱年
表”,特别是“四教长年表”。“四教长年表”是1632—1636年圣芳济派教士迈克尔·
奥克莱里领导其他三个seanchaidhes(编年史家)在多尼果耳修道院编成的,他们所根
据的材料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散失。这部带有批注并附有英译文的年表是奥顿诺凡于1856
年据现在还保存着的多尼果耳修道院原手稿出版的。[注:由约翰·奥顿诺凡博士出版
并附有英译文的“四教长编爱尔兰王国年表”七卷集,1856年都柏林第2版四开本(《
Annala Rioghachta Eirea... 阅读全帖
h*****5
发帖数: 566
30
少为人知的中国古代蔬菜-瓠、葵、薤 — 葵
冬葵,野葵, 锦葵科,锦葵属Malva verticillata .L
分布亚热带至北温带,包括中国各省、印度、缅甸及欧洲等。一至二年生草本,
冬春之际开花,因谓之冬葵。现在又叫冬苋菜、冬寒菜、葵菜、滑肠菜等。食用幼苗和
嫩梢。煮熟后口感滑利、柔软清香。我国的品种有紫梗冬葵和白梗冬寒菜,以重庆市较
多。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补充维生素A的蔬菜。并含药用成分锦葵酸等。其性味甘寒
,有清热行水、滑肠等作用。民间用作食疗,适用于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二便
不通、丹毒等症患者。脾虚、肠滑者忌食,孕妇慎食。
食用 宜做汤、肉炒、做粥。适宜打火锅(难怪重庆市较多)。
在古代菜蔬中,葵的处境可能是最惨的了。葵古代即为重要的蔬用植物,曾被称
为“百菜之主”.唐以后种植渐少,明代已很少种它,已经少有人知。本来是中国的主
要蔬菜。《诗·*"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我们中学古诗还有“
青青园中葵,朝露代日曦”汉乐府种关于葵的诗句比比皆是。后魏《齐民要术》以《种
葵》列为蔬菜第一篇,其中甚至说“一 升 葵 ,还...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怎样读史?
如果你以前历史都没有读过,自然读这个挺好的。
林汉达的东西很容易读进去, 读着玩儿。。
如果你英语特别好, 可以读Johathan Spence的东西,据说他的文笔好,西方的学生读
到爱不释手, 我英语一般,能读懂,读不出文笔的味道来。他的东西有中文的。
当然, 如果你要深奥的,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也行, 就很学术的了。
。有电子版的, 也有中文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深奥的,你再按图索骥, 这本书把基
本深奥的著作都囊括在他的bibliography里面了, 你可以在其中遨游。
如果有时间,我觉得读清史稿也不错, 我读过, 为了翻译成白话文挣钱的,但也算有
意思,其他我读过资治通鉴的一点和资治通鉴长编的一点, 我都是用来装样子用的。
K**********i
发帖数: 2209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石达开真是少年英雄啊
"关于周世宗子嗣的问题,站在就史论史的立场上,感觉现在流行的什么赵宋如何厚待
柴氏后人的说法与真实的史料一对照,简直是天差地远的两码事。世宗崩后留有四子,
长子(实为第四子,世宗早年三子被后汉刘氏所残害)即恭帝宗训,禅位后废为郑王,
九岁时被迁往房陵贬居(房陵,就是那个武则天发配李显,赵光义流放赵廷美的地方,
被流放到那儿的人,都没有善终的。当然,他们是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只是恭帝更无
辜,因为他根本什么也没做过,也做不了什么,他唯一的过错,就是不该有个英雄父亲
!)宋开宝六年(973),19岁的恭帝就不明不白地夭折了,根本没成过婚,更别说子
嗣了。他死后赵匡胤倒是发“慈悲”了,追谥“恭皇帝”(感觉赵这个人不会放过任何
一个作“仁厚”秀的机会,只是做的和表面完全相反。)宋仁宗时的李淑曾作恭帝诗曰
:“弄盾牵车挽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荒坟断陇才三尺,犹认房陵半丈来。”读之无
限悲凉。"
"世宗另三位皇子的下场,据新五代史:皇朝(宋)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
诲不知其所终。”这就是宋廷对世宗后人的“厚待”,两个不夭折,两个不知所终!看
看熙谨死时才几岁啊?!如果再说这都属巧合跟赵匡胤...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比崇祯强多了吧

本文为转载,作者:李镇(同治帝主治御医,花翎二品顶戴食三品俸太医院左院判李德
立四世孙),文章原名:《同治究竟死于何病》。
同治帝载淳死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年19岁。 其死因有三种
说法:一说死于天花,一说死于梅毒,还有人说死于疥疮的。比较有档案可稽的论证,
是近年《紫禁城》杂志社出版的《故宫轶事》中徐艺圃所写的《同治帝之死》。他从清
室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查阅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载淳得病召御医李德
立、庄守和入宫请脉时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载淳病死时止,前后共37天的脉案、处方
及106帖服药记录,肯定同治是死于天花无疑,而绝非死于梅毒或其他病症。台湾出版
的《玉座珠帘》一书,是一部传奇式的历史小说,作者高阳也查阅了大量有关档案史料
,参考了不少清宫轶事,取精去粕,编纂成书。他说同治是以借查园工之名,微服出游
,结果身染梅毒,走马牙疳,溃烂穿腮,梅疯入脑,不治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呢?照理分析,脉案是皇室档案记录,是官方文件,应无可非议。但
事实未必尽然。因为在某种条件下,由于某种不可公诸于世的原因,必须回避当时的真
实情况,有意识地弄虚作假,以掩盖...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1990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不是隔代修史,在那个朝代也有人写本朝史,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
d*b
发帖数: 418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修当朝史,其目的是讨今上欢心而谋个人前程(该作者做到了),其作品不可能传世(续资
治通鉴长编从来就没有全面发行,最后大部分失传),传世之作,如资治通鉴/唐书/新唐书
等绝不会是当代人修当代史.
S***p
发帖数: 1990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隔代修史的规矩太对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研究宋史最重要的资料,比宋史稿都重要~
只不过没那么有文采和私货,只是在学术界重要
r**o
发帖数: 4614
37
竟然被抽到示爱. 这个sm情节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谁立论谁举证。问你第三遍,你的证据呢?
哈哈哈哈,同级能管同级, 这个要你这样智力的人证明才对, 你说刘兴祚被
副将管, 那袁大炮有毛病分2协,让一协统领被另一协统领管。 以后别人问师长
不能管师长, 你也一定要被人出示证据,这要多智障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2. 我上次问你的是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你给我来个“代副将职”,找不着就明
前面写得那么清楚, 刘汉奸是领一协代副将职, 到现在还嘴硬。 说过n遍了, 再说
一遍就不是汉语不行,是眼瞎的问题的。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我就哈哈了,别人是讨论历史,你是创造历史啊。
你说刘兴治你他兄弟杀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你才是创造历史了
《明史》“龙(指黄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指崇祯四年,1631 年)三
月复作乱,杖其弟兴基,杀参将沈世魁家众。世魁率其党夜袭兴治,乱乃定。”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他女儿嫁给毛文龙了。
4. 人头问题。后金语焉不详地说自己损失了几十个蒙古人,地点经过都没有。明朝方
面记载说在太平路青山寨斩首592+11,共六...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8
呵呵,你脸皮厚是不,每天上来扒你的皮。想起来,当年某个ID被我天天抽,后来斑竹
都不当了。希望你不要学他,要挺住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你要能找出明朝这方面的规定才行。我这边可给你
干货了,刘兴祚给陈继盛当副手的证据: “七月乙酉……平安监司毛都督接伴使驰启: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这个证据是我第三遍贴了,有"眼瞎的问题"的是你。
同是协领,有主副之分,有那么难理解么?现在不是一样有某市长职位定不下来,某个
常务副市长主持工作的?陈继盛也只是代管东江事务而已,虽然有被架空的嫌疑,但名
义还在那里的,要不凭啥他能在上报刘兴祚之死和抚恤问题上恶心刘兴治?
另外,你仍然没有找出刘兴祚当副将的证据。事实上他领一协的时候只是游击。如果刘
兴祚不是副将,那你提出的副将不能管副将的理论也就是全当放P,鸟用没有。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代副将职”不等于是副将,这里那么大一个"代"字你看不见?你知道官、职和差遣的
区别么?你知道副将和协领之间什么关系么?你去查一下明清的武官升迁,游击参将之
类的“管副将事”太多了。事实上,刘兴祚也是当了协...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39
示爱不成转羞成怒了?玩玩的,天天上来怕只有我一个雷锋回你贴了。
1. “七月乙酉……平安监司毛都督接伴使驰启: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陈继盛也只是代管东江事务而已,虽然有被架空的嫌疑
擦,一个任务分正副到你嘴里就变成职位分正副?也承认架空了? 笑死我了。会数数吗
?哈哈。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代副将职”不等于是副将,这里那么大一个"代"字你看不见?你知道官、职和差遣的
区别么?
分2协的时候,我这个可是写了n遍了,远大于3,按你的逻辑你早瞎了。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没错,但是毛文龙死后他女儿就改当刘兴治的小妾了,所以刘兴
治杀陈继盛的时候就他一个没事。沈世魁一个牙行商人,没啥武力,因为女儿而有的地
位,大家都称他沈太爷。
崇祯长编里面四月十一日黄龙的奏疏说,"次日,刘三、刘四、沈世魁齐入刘五家,候
至更深時,杀死刘五"。杀刘兴祚的主力是他的两个哥哥,沈就是个打酱油的,不过因
为他运气好,最后活的是他,名字也列上去,沾功而已。
这个好像你说沈世魁杀刘兴治是创造历史哦,这个抽了自己几次了,而且你在现...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0
呵呵,"打脸","醉了",你重复多少遍了?你能来点新鲜的不?这么贫乏的词汇量,你
还好意思提中文水平吗?
"谕将毛文龙印剑,东江事权,令陈继盛代管"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中军副总兵陈继盛暂摄其事。”
这么多条史料明明白白记载,东江事权,陈继盛代管。
说的这么清楚,某人就是看不明白,"中文那么烂我也是醉了"。你到底悲愤什么呢?“
眼瞎啊?”
还有"故意不提的引文",就是那个陈继盛“畏缩不敢自擅",呵呵,就算“畏缩不敢自擅
",那也是陈继盛代管。"自擅"不正说明陈继盛有自擅的条件么。
不是你提出的副将不能管副将的理论吗?好,干货又来了,
崇祯长编卷36: “赠阵亡参将刘兴祚三级,荫一子,本卫指挥佥事。”
刘兴祚死的时候级别只是一个参将,哪来的副将? 这脸打得爽不?不要谢我,我是雷
锋。
古代小妾没地位, 小妾的家庭和夫并没有亲戚关系。 何况明朝最重礼法,嘉靖的大礼
议就是例子。你管小妾叫丈人是你的无知。
提小妾这茬都是欺负你。 我说刘兴治的两个哥哥杀了刘兴治, 依据是明黄龙的奏章。
前面某人整个 "刘汉奸就是因为杀了50个蒙古人才做岛帅的", 找不到依...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41
【01】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又名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
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
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02】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这两人对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保留了他们的
祖国。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可是真正的中华历史、中国之魂又有几个人去研究过,现在很多史
料的记载错误被以讹传讹,以至于我们这些大众都差点将错误的历史认为是正统!这
【03】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
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
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04】清太监自述阉割过程
太监自述:净身一... 阅读全帖
y***f
发帖数: 34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人可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现在很多史料的记载错误被以讹传讹,以下66个历史上鲜为人知的真相,看你误会了多少?又懂得了多少?
[01]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又名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02]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这两人对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保留了他们的祖国。
[03]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
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04]清太监自述阉割过程
太监自述:净身一般选春末夏初,净身过程要遭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43
真实的宫斗比影视剧要血淋淋得多。
先用几张影视作品截图来直观地展示古代后宫斗争的血淋淋。
#1
宋哲宗后宫,婕妤刘清菁指控孟皇后行巫蛊。由于此段历史没有影视作品,所以我截选
的是韩剧里朝鲜仁祖后宫赵贵人指控庄烈王后行巫蛊的这段,正好内容惊人相似。
当时孟皇后宫殿里的三十多个宫女太监们都被逮捕了,被刘清菁同党的梁从政残酷逼供
,手脚折断,舌头都被割掉。到了御史董敦逸来审查的时候,发现这三十多人都已经不
成人形了。
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
,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
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
但根据另一本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的记载,当时审查的结果对孟皇后、尼姑法
端等人行巫蛊细节记得特别清楚,包括用驴驹媚等物制媚药,把病死者骨灰放到刘清菁
宫室,用大钉钉在刘清菁画像上等等。一个小小婕妤不可能有能力去布那么大一个局,
找来那么多证物来陷害皇后。由此判断,孟皇后确实如陈阿娇等皇后一样,的的确确行
了巫蛊。只是由于日后出于政治考虑,南宋皇室塑造了孟氏的无辜形象。看来宫斗真是
你死我活之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18
44
曾经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由于媒体
对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一段讲话进行了错误的翻译。
前段时间香港财经作家杨卫隆的新作——《三割志:后美国时代的大国博弈》(此书大
陆版今年4月出版,原版于去年10月在香港问世),再次谈到了这段历史。杨先生以“
人类史上最严重的错译事件”为标题,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分析。一些网站还以
“日本吃两颗原子弹竟因首相文件翻译出错”为题予以转载。
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
据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所讲,是由于日本拒绝了同盟国敦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
茨坦公告》,所以才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三割志》先是引用了日本官方同盟社的英
译文,继之又拿出铃木讲话的日文原文,最后又对比路透社和美联社的译稿(未说明来
源),从而得出结论:首先是同盟社“错译”铃木的讲话,之后路透社和美联社又“错
译”了同盟社的译文。总之,在作者看来,正是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导致美国政府
“误读”日本的意图,使日本“吃了两颗原子弹”。
而所谓的“错译”,主要是针对铃木讲话中使用的“黙殺”(mokusatsu)一词。“默
杀”在日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不...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句丽和高丽貌似没关系吧?
可以把问题问得更清楚一点,关键是两个问题:
1)王氏高丽是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2)高句丽的人口是什么人?后来哪里去了?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王氏高丽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高句丽的人口和女真、
满族的祖先是同一批人,大半变成了汉族。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变成了一个问题,中韩两边都有责任。在韩国,是恶性膨胀的民
族主义。在中国,是朱元璋的责任最大。
以下拷贝:
-----------------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
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
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
。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
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
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
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
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为何在教科书中贬低岳飞、为秦桧鸣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7 19:43:24 2017, 美东)
2017-05-07 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注:据宋史学者邓广铭考证,岳飞最著名的战绩“朱仙镇大捷”确非史实
吕思勉“贬岳崇秦"风波始末
文|谌旭彬
在今天,如果有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岳飞和秦桧:
“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抗金)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
,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的追逐”、“我说秦桧一定
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
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
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①
会引发怎样的舆论争议呢?
在1923年,商务印书馆真的出版了这样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书...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洪武和崇祯的性格缺陷
四大案分开发生,今年这个案件死个几千,在过几年那个案件再抓个几千, 官场总有
新人补充进来,怎么会官场为之一空? 其中蓝玉案抓得还不仅仅是文官,这么简单的
道理。
按你的说法变态杀人狂都是精神病,都不用坐牢的,哈哈哈哈哈哈。我还等着按你的逻辑
骂习近平是变态的雄文了。
宋朝不杀文官? 你是看小说看多了吧。太祖本纪里面就杀了20个左右,太宗杀了10多
个。 这些还不算全部,长编里面太祖干掉的加起来上百号了,上至枢密直学士、殿前
都琳侯、州刺史,下至指挥使、监察御史、县令等,皆有被杀者。
有点脑子的想想看,谋反案哪个朝代都是人头滚滚的。
v*****s
发帖数: 20290
48
你显然搞错了,李敖早就考证的很清楚了。常校长自己也从来没敢公开说过他是士官学
校毕业生。他上的是士官学校预备学校振武学校。
蒋介石日记:“二十一岁春季送往日本,直入东京牛込区振武学校。此为余平生惟一之
愿望幸得达成,自足欣慰。”“廿三岁冬,由振武学堂毕业,送入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
三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黎东方《蒋介石序传》:1908年春,“再度乘船到日本,顺利进入了作为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之振武学校”(《蒋介石序传》,第22页)。1910年,蒋“已经从振武学校毕业,在新泻县上越市‘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联队’作为士官学校候补生”(《蒋介石序传》,第24页)。
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
(1908年)赴日本,肄业于振武学校。时我留日习军事学生,例须先入振武学校,既三年
,始得再入联队为士官候补生也。
(1909年)仍肄业于振武学校。
(1910年)卒业振武学校,升入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时天寒
雨雪,朝操刷马,夕归刮靴。……
(1911年)春间,仍在日本联队,由一等兵弁升为上等兵。夏间,托故回国,与陈其美在
沪密谋于江浙举义。至秋间始回日本联队。嗣得八月十九
I********l
发帖数: 870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解决西藏问题首先要清算胡乱邦
可以说,当前藏独的根子不在于达赖,而在于胡乱邦三十年前的一次讲话。胡这次讲话
为藏独大开绿灯。请看这段讲话的摘要。
“1980年5月29日,胡乱邦在西藏自治区县以上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提出西藏要办好六
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两条:
一是提出给予西藏以“充分的,独立的自主权”,,对于中央的政策,凡不符合西藏情
况的尅有不执行,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可以不执行。
第二条更是操蛋无比。胡乱邦强调要加强汉藏干部的团结,办法就是“逐步撤出汉族干
部,以藏族干部取代,两三年内使国内脱产干部中的藏族干部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对
于进藏工作的干部,胡乱帮提出”百分之八十的汉人撤出西藏”。
这篇讲话过后,1980年到1981年底,就有两万人进藏干部被调回内地,而这些都是熟悉
西藏工作的老西藏,是五六十年代就一直工作在西藏的有经验的基层干部。
1986年又调动了1.7万名进藏干部到内地,彻底摧毁了毛时代在西藏经营数十年的干部
队伍。
资料来源:《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 页483-486
I********l
发帖数: 870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乱邦三十年前的一次讲话
可以说,当前藏独的根子不在于达赖,而在于胡乱邦三十年前的一次讲话。胡这次讲话
为藏独大开绿灯。请看这段讲话的摘要。
“1980年5月29日,胡乱邦在西藏自治区县以上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提出西藏要办好六
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两条:
一是提出给予西藏以“充分的,独立的自主权”,,对于中央的政策,凡不符合西藏情
况的尅有不执行,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可以不执行。
第二条更是操蛋无比。胡乱邦强调要加强汉藏干部的团结,办法就是“逐步撤出汉族干
部,以藏族干部取代,两三年内使国内脱产干部中的藏族干部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对
于进藏工作的干部,胡乱帮提出”百分之八十的汉人撤出西藏”。
这篇讲话过后,1980年到1981年底,就有两万人进藏干部被调回内地,而这些都是熟悉
西藏工作的老西藏,是五六十年代就一直工作在西藏的有经验的基层干部。
1986年又调动了1.7万名进藏干部到内地,彻底摧毁了毛时代在西藏经营数十年的干部
队伍。
资料来源:《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 页483-486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