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发帖数: 18158 | 1
骗子
鲁讯就很可疑,简直是疑点重重,真要是被方教主和方教徒们黑上了,早被打成草包骗
子了
转发——《质疑鲁迅》,作者方尺规。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1-30 21:04:48)
转载▼
标签:
杂谈
大家都知道方舟子先生崇拜的作家是鲁迅,但是今天有网友用方舟子的手段发现,鲁
迅也是假的。首先说明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叫“方尺规”网友的手。来自凯迪的猫眼看人
论坛。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个论坛,虽然因为年前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比较不符
合这个论坛里一些网友的观点,导致这个论坛里现在有很多辱骂我和帮方舟子一起找我
各种“疑点”的帖子(方舟子先生的几乎所有对我质疑的文章观点都是从这个论坛的网
友发的帖子里拼凑而来的,大家翻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是我依然向大家推荐这个论坛
。在这个论坛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进步之力量,社会之真相。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改变就像
一场汽车比赛,在谈论的时候就好像赛前的试车,总是要有更加的激进和多种的尝试,
而操作的时候就要像正赛开始,必须要往回找一些余地,以确保完成比赛不要翻车。因
为这场比赛只有一台车参加,所以完成比赛就能赢。这些都是题外话,下面请看鲁迅有
...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449 | 2 作者: 董楚平 来源: 吴越文化志
1、 声母
(1) 古全浊声母多数点今仍读浊音(后接气嗓音),与古清音声母今仍读清音有别。古帮滂
並[p、pʰ、b]、端透定[t 、tʰ 、d ]、见溪群[k 、kʰ 、g]今音在发
音方法上三分。以“端透定”为例,一般仍分读[t 、tʰ 、d ]。少数点如青田分
读[ʔd 、tʰ 、d],庆元分读[ʔd、tʰ 、t ] ,浦城分读[ l
、tʰ 、t ] ,铜陵分读[t 、tʰ 、ʔ] 也保持三分。是吴语最主要的
特点。
(2)古”疑”母今读鼻音,洪[ŋ-] ,细[-],不与“影”母混。如苏州“岳”[ŋoʔ]、“玉”[ȵioʔ]。
(3)古”微”母今有[v][m]文白两读,文读为口音,白读为鼻音。以下举例,斜线前为文读,后为白读。例如苏州”味”[vi/mi] ,温州“问”[vaŋ / maŋ]。
(4)古“日”母今有[n~ȵ][z~ʑ] 文白两读 |
|
w********9 发帖数: 8613 | 3 官方语音在历代发生了不少变化,当今在全国范围内,文读和白读是一团糟。
历史上的文读和今日的文读会有很大不同。今日不同地方的文读或白读也有很大的不同。
语言上的北方(包括西南很大的地区和部分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地方)的语音,由于人口
震荡更大,或地势相对平坦,不可能像南方一样有那么多地保留了古音的活化石(地方
语言)。
一般认为:闽南保留了不少唐音作为文读音。粤语保留的宋音更多。原来的大本营在广
东附近的客家话更接近唐音。
唐韵经典不存,隋的韵音资料不全,宋的韵音更广。这就造成了对唐音推断的一定困难
。虽然如此,基本上应该是可以在南方方言里找到。 |
|
l*****o 发帖数: 19653 | 4 大家都知道方舟子先生崇拜的作家是鲁迅,但是今天有网友用方舟子的手段发现,鲁
迅也是假的。首先说明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叫“方尺规”网友的手。来自凯迪的猫眼看人
论坛。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个论坛,虽然因为年前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比较不符
合这个论坛里一些网友的观点,导致这个论坛里现在有很多辱骂我和帮方舟子一起找我
各种“疑点”的帖子(方舟子先生的几乎所有对我质疑的文章观点都是从这个论坛的网
友发的帖子里拼凑而来的,大家翻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是我依然向大家推荐这个论坛
。在这个论坛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进步之力量,社会之真相。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改变就像
一场汽车比赛,在谈论的时候就好像赛前的试车,总是要有更加的激进和多种的尝试,
而操作的时候就要像正赛开始,必须要往回找一些余地,以确保完成比赛不要翻车。因
为这场比赛只有一台车参加,所以完成比赛就能赢。这些都是题外话,下面请看鲁迅有
人代笔的证据。
人造鲁迅
睿智的方舟子先生:
看到您在博客里质疑韩寒造假的博文,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万分的崇拜。从您的文章里
,我看到了您的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推理,犀利的言辞和不屈...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2042 |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0l4.html
大家都知道方舟子先生崇拜的作家是鲁迅,但是今天有网友用方舟子的手段发现,鲁迅
也是假的。首先说明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叫“方尺规”网友的手。来自凯迪的猫眼 看人
论坛。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个论坛,虽然因为年前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比较不符
合这个论坛里一些网友的观点,导致这个论坛里现在有很多辱骂我和帮方 舟子一起找
我各种“疑点”的帖子(方舟子先生的几乎所有对我质疑的文章观点都是从这个论坛的
网友发的帖子里拼凑而来的,大家翻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是我依 然向大家推荐这个
论坛。在这个论坛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进步之力量,社会之真相。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改变
就像一场汽车比赛,在谈论的时候就好像赛前的试车,总是要有更加的激进和多种的尝
试,而操作的时候就要像正赛开始,必须要往回找一些余地,以确保完成比赛不要翻车
。因为这场比赛只有一台车参加,所以完成比赛就能 赢。这些都是题外话,下面请看
鲁迅有人代笔的证据。
人造鲁迅
睿智的方舟子先生:
看到您在博客里质疑...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7628 | 6 本报记者 崔佳《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19日 01 版)
日前,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的3000多名师生,在学校操场观看了一场特殊的“文
艺演出”——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宣讲团的宣讲展演:声情并茂的红歌《聂帅颂》、
《聂帅与女儿》等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经典座右铭配乐诵读等展演内容,让广大师生
沉浸其中,深受教育。
“这已经是我们的第150场巡回宣讲了。”陈列馆馆长刁福久介绍,自去年7月以来
,宣讲团的足迹遍布全区城镇乡村,即使在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们也都聆听过精彩
的聂帅故事。
这是重庆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
个剪影。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唱读
讲传”活动,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场、参与市民超过7770万人
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2.8万多场、参与市民1275万人次;举行故事会7.01万场;
手机和QQ用户转发箴言1.3亿多条次、参与用户达1.63亿人次。
“红歌一唱,神采飞扬;经典一读,智慧十足;故事一听,明理舒心;箴言一看,
百读不厌”,“唱读讲传”活动受...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3176 | 7 一."寻找家园"(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版)。
我家有本"寻找家园"的2004年花城版。几篇写儿时家园的,实在是大家美文,多年来我
反复读过。写劳改和敦煌岁月的篇章,也有史诗感。年初,从小镇图书馆借来新版,读
到些旧版没有的文章。
新版加了他和第一任妻子茨林的故事。 看出他很爱第一位妻子, 可惜茨林急病惨死,
死时怀着八个月的第二胎。还加了他女儿高林的故事, 更惨了。读完,我心痛得都不喜
欢高尔泰了,觉得他没照顾好那个从小没妈的孩子 --- 才几岁的孩子,晚上害怕,要
爸爸晚上陪睡,高尔泰骗她说不走,但孩子一睡着,他就不得不去单位。小女孩半夜睡
醒后,极度恐惧, 大雪天,光身子光脚丫,大哭着跑到他集体活动的地方,而他见了那
可怜的孩子,却恼怒地打孩子屁股;二十多年后,他和妻子小雨逃亡香港,答应女儿,
到了就写信。但因为怕暴露行踪, 好几个月也没给女儿消息,结果本来有精神问题的女
儿,在焦虑和绝望中自杀。我想,他们已经在还没回归的香港了,会有多大的人身安全
问题?怕影响抗议六四的画画项目,坚持托人捎个口信都不行吗?!但想想他自己的遭
遇,也许旁人没权指责他吧, 何况他也深表歉疚。但我读...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写在张爱玲去世20周年(上) – 读胡兰成的《我身在忘川》
2015-09-10 05:03:25
之秋
之秋日常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 7096次)
9
今年九月八号是旷世才女张爱玲去世二十周年,各类媒体上有不少纪念文章,每每提及
张爱玲的话题,张爱玲的前夫和乱世才子形象的胡兰成也必然会被连根拔起。胡兰成曾
经赠给张爱玲一句话“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而张爱玲予胡兰成的“因为懂得,所
以慈悲”则更为经典和惊艳。
今天傍晚路过公园捕捉到如图中墨尔本春天的信息,此情此景中,我于是想起来读一篇
一直存在手机里胡兰成的小短文《我身在忘川》。在繁琐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有时读一
下这样飞扬的文字,同听一首好听的歌,欣赏优美风光一样,都常常能使人心头滋润起
来。
这一篇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信《我身在忘川》,流畅的生花妙笔,真是美得不能再美。
当然文章后面的作者为人得另论。六七十年以前,这种寓情于文,言为心声的好文笔,
于今天都很少人能超越:-“我常以为,天空是湖泊和大海的镜子,所以才会如此湛蓝
。我坐在这儿,静静地等你,我的爱。而你,此刻在哪里呢,真的永不相见了吗?”还
... 阅读全帖 |
|
|
C****i 发帖数: 1776 | 10 http://cclw.net/gospel/asking/yiduanbianhuo/htm/05.htm
第 三 讲
假 基 督 文 鲜 明
文鲜明与统一教之历史
马太福音24:3-5「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门徒暗暗的来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
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耶稣所给的第一个预兆便是「你们要谨
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
多人。」24:24「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
民也就迷惑了。」可见这些假基督、假先知不单出来,而且他们能够有神迹、有异能,
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甚至连选民都会被迷惑。摩门教的创办人只是说自己是先知,是最
伟大的先知,但他从未说自己是基督、是弥赛亚。统一教的创办人文鲜明却竟然公开说
他是基督,并且所有统一教教徒都说文鲜明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他们在香港大学隔
壁买了一整座大楼,专门向大学生传教,有人访问到那些教徒时,他们说他们相信他们
的真父文牧师便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虽然他现在尚未征服、统一这个世界,但他们
相信那个时日快到了,文鲜明就要统治世界了...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1 何景明老爸也许是岳阳楼记的爱好者。春和景明,这名字给人印象很好。加上薛蕙说
,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 王士禛道,藐姑神人何大复,致兼南雅更王风
, 更加以姑射仙人风度许之,自然引发一下,由诗及人,让人想到何先生其人是否也
俊逸潇洒, 一如其诗。
可是,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居然说何,“形貌短小,且秃笄也。”这也太打击了。钱
谦益不喜欢何景明,是因为最痛恨何景明说”诗至陶而溺,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
。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 钱在他小传后愤慨批判道,
呜呼,诗至于陶谢,文至于韩,亦可以已矣,仲默不难以一言抹杀者,何也?渊明之诗
,钟嵘以为古今隐逸之宗,梁昭明以为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
直上。评之曰溺,于义何居?运世迁流,风雅代变,西京不得不变为建安,太康不得不
变为元嘉,康乐之兴会标举,寓目即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正所以畅汉魏之飙流,
革孙许之风尚。今必欲希风枚、马,方驾曹、刘,割时代为鸿沟,画晋、宋为鬼国,徒
抱刻舟之愚,自违合筏之论。昌黎佐佑六经,振起八代,‘文亡于韩’,有何援据?
其实读来,何仲默好像是说古文亡于韩,古诗亡于谢,不过也...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977 | 12 2017要过去了,回头检点一下读书笔记,竟然《中学图书馆文库》占了一大半。中学毕
业都二十多年了,品位能力还是中学生水平,而记性和汲取知识的能力比中学生远远下
降,哈哈。
1.《文言读本》,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编,“中学图书馆文库”之一,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北京1版3印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现在还能背诵第
一篇文言文《为学》。只是从来没有想想,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是谁选出了这些古文
当范文?读了这三位近代语文教育大家合编的《文言读本》,我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这部《文言读本》,是非常独立的一部文言教材。在假设读者(学生)没有文言知识背
景的前提下,本书在尽可能小的篇幅里面,完成了文言文的教育。可以说,现代中学语
文课本的文言文教育部分,是以本书为蓝本,或者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本书编成的。这三
位大家在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筚路蓝缕之功,不可磨灭。可以说,任何有小学以上语
文程度的读者,如果能够在适当辅导下,认真研习完此书,包括背诵关键篇章,就可以
独立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能够通习此书(白日梦!),我想我
的中文教育也就可以完美交卷了。
2.《兔...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13 ☆─────────────────────────────────────☆
bulletin (bulletin) 于 (Sun Apr 24 16:33:04 2011, 美东) 提到: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
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
,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
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
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
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
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
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
三爵。
曹振镛...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14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Aug 7 02:17:5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家都知道,李奇微属于较极端的国粉,蒋介石粉.并且很多人
长期坚持反驳,讽刺乃至谩骂李奇微.
但据我观察,李将军的工作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不知不觉,无数人被他洗了脑.不知不觉的,无数人开始把蒋介石当成可以和毛泽东相提
并论的super power.
事实上怎么样呢?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恐怕都能知道,国民党过去未来和现在,
从来没有过共产党延安整风之后的那种权力结构.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对比,其实压根是个
错位.校长毕生奉行独裁,但最终也未独裁成功.就是到了台湾,党内外也是危机重重.
☆─────────────────────────────────────☆
zeal2009 (zeal) 于 (Sun Aug 7 02:28:11 2011, 美东) 提到:
这应该不是李奇微的个人功劳,我在来历史版之前,就已经把蒋介石和毛泽东
相提并论了,而且二人在我心中一直是此长彼消的...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16989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benchmark (maine),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哈尔滨副市长朱盛文自杀内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7 22:05:01 2011, 美东)
发信人: benchmark (maine),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哈尔滨副市长朱盛文自杀内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7 22:04:57 2011, 美东)
http://hi.baidu.com/beyondhyl/blog/item/1e5a0e976e25b26054fb962
1977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10年的老三届毕业生朱胜文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到哈尔滨商学院。根据当时的规定,30岁以上的考生只能被师范院校录取。但朱胜文在数
学外语等主要科目上的考分几乎满分,总分名列全省前茅。商学院的招生老师便千方百计
将朱胜文网罗而去。四年后,朱胜文以超优学业毕业,随即前往意大利米兰马铁国际商业
管理学院留学。他苦读一年,获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便回到母校,担任商...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54 | 16 文在寅9日深夜在首尔光化门广场发表演讲时说,自己将与国民手牵着手,为了韩国的
未来一起前进。
右摆10年之后,韩国政坛再次回归。
“塞翁之马”,文在寅非常喜欢这个词。出身贫寒、两度落榜、两度入狱,他从未平坦
的人生经历堪称一部励志剧。
有人说,文在寅是前总统卢武铉的“影子”,也有人说,这是位要与平民一起上下班的
“光化门总统”,是可以带领韩国打破积弊沉疴的新希望。究竟如何?还是从新总统小
时候说起吧。
朝鲜战争期间,文在寅的父母为躲避战火从朝鲜南下逃难。1953年,文在寅在韩国南部
一个难民收容所里降生了。
身为难民的文在寅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小子”,为混口饭吃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比如
帮人送煤饼,甚至还跟着母亲倒过黄牛票。
上中学时,文在寅一度因沉迷烟酒,成为问题学生。或许是高考落榜敲醒了梦中人,他
发奋复读一年后以高分考入著名的庆熙大学攻读法学专业。
接下来,按照一般韩剧的故事发展,文在寅的人生将从此改变,顺利毕业后等待他的将
是令人羡慕的法官或者检察官生活……
但是现实却总出人意料。1975年,读大三的他因加入学生运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又被
强制征兵入伍。回到校园继续学业后,他还是...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7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
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
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
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
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
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
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
痛苦。
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九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 阅读全帖 |
|
M*********m 发帖数: 2024 | 18 前几天跟这里一个ID提到归谬法,提到为什么没有直接的物证,人证,依然可以依据事
理逻辑,对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篇长文说得更全面,更有系统。
另外,韩寒这件事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一个社会,在文化领域出现了这么大的
欺诈,出现了这样畸形的社会毒瘤,难到不应该反思滋生这种毒素的土壤?
下面是转文。
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韩寒很大可能是骗子
2012-02-25 22:16:17 来源: 网易读书 有593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
最近,因“打假斗士”方舟子指责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引发了方舟子阵营和韩寒阵营
之间的一场大论战。我也因为以下原因而关心起这一事件。
第一,方舟子打假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他这次却闯入了真伪判断比较困难的
文学领域。况且,韩寒成名已久,关注、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不计其数,他
们读过韩寒的东西,与韩寒也多有接触。如果韩寒作品大多数是他人写的,并且他的确
如方阵营人士所说的是个草包的话,俗话说文如其人,按常理那些接触过韩寒的媒体人
和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所怀疑才是,但是我们却从未听到他們发出怀疑的声音。基于这
些考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方舟子...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oneStory 俱乐部 】
发信人: MMJJ2008 (Adda),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读《杜甫诗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3 16:17:43 2010, 美东)
1
2010-03-12 20:55
写这个题目我很纠结,因为一直没弄清楚到底是喜欢杜老头还是不喜欢。
不过不管喜欢不喜欢,我读他的诗的次数竟然要超过读别人的。
我手上这本选集不算厚也不算薄,是按创作年代编排的。选诗者显然是经历过特殊年代
的,他在选到律诗时说,这些诗虽然没有三吏三别通俗而思想性好,但律诗需要一定文
化修养才能理解其美妙,不能不选。可见特殊年代实在是扭曲审美观啊。
其实我不太喜欢做选集的做法——我希望一本集子能尽量收录一个诗人的所有作品,何
必令有遗珠?何必使选诗者的审美影响到读者?不过话虽如此,我倒是只买过青莲和黄
景仁的全集。
就如这本杜诗选,如果选者只选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东西,那这本书就无甚可观了。正如
我在前面说过的,我对这些所谓“诗”的感觉如果没有100%的厌恶,至少也有90%的厌
恶度。
杜诗真正好的,就是律诗。
2...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20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10/23/683848_2.shtml
1961年3月,到美国已经十多年的夏志清终于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这也是英语
世界第一本严肃、全面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著作。1968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的出版再次引起学术界震动,这两本用英文创作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也奠定了夏志清的
学术地位。
在学术地位之外,夏志清颇像一位预言者。在张爱玲几乎被遗忘的1960年代,他把
张爱玲推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高度,但他从来不看这几年整理出来的张爱玲晚期作品,
认为“写的都是老东西,现在很多人靠张爱玲吃饭”;他欣赏的沈从文、钱锺书,他们
的作品依然在被人阅读,“如果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大陆还是台湾都要把沈从文
忘记了”。与此同时,夏志清把许多作家从神坛上拉下来。以历史的后见之明而言,当
时两岸各自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需要而曾推崇的作家,许多人的确只成了文学史上的一
个词条。
在纽约曼哈顿,夏志清已经住了半个世纪,在他老旧的公寓里,他接受了《上海书
评》的专访。尽管很多人认为夏志清对左翼文学的批评是出于偏见,但夏志清说,他的...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761 | 21 前两天有好几个好友转发了“"状元"在美读大学:现在的基础教育会把孩子教傻的”一
文(链接: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915411808&owner=234300405)。我自己不是状元,也没九所大学求着录取我。事实上,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学渣:国内语文不错的同时数学150分的卷子只能考38分。以至于老师当时下结论是我高考没啥希望。。。后来来了美国后因为当美军打仗的缘故,一个本科读了8年。。。上大学后继续延续理科奇差的习惯--物理作业基本是我家领导给我参考的(领导是理科博士。。。)。。。噢,我本科GPA 2.97...甚至不够研究生的最低申请标准。。。
不过。。。偶本科的时候读了24个研究生学分(30个硕士毕业)做了研究生一般才做的
tutor program manager啥的。最后老师还是破格把我留校读了硕士。(需要找dean
wave GPA 要求)
然后我拿着我的小研究报告去哈佛忽悠了一下后,9个月以3.91的GPA 溜达的去当了一
个小米国公务员。。。
当然,我这个绝对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但是好歹我在米国大学里泡的时间...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22 前两天说起清代大臣的谥号,因为太忙没时间,未能尽言,现在有点儿空闲,多说两句。
美谥有点像时尚,流行的原因有时也不太可考,就像后世以为最荣的“文正”,如果找
出它成为 No 1 的原因,大概源头还在司马温公那儿。《宋史·司马光传》上说:
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
司马光认为夏竦不能谥文正,而他自己后来又谥文正,大概正是因此,抬高了“文正”
的行情。宋人笔记《梁溪漫志》里也提到:
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国朝以来得此谥者惟公与王沂公、范希
文而已,若李司空(昉)、王太尉(旦)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世遂呼为文正,
其实非本谥也。如张文节、夏文庄始皆欲以文正易名而朝论迄不可,此谥不易得如此,
其为厉世之具,深矣。
所以到了清代,一般大臣的谥号,内阁拟定就可以了,唯独“文正”这个谥号必须要皇
帝特准,因此清代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当然这个数目比起宋代还是算多,正如上
面引文所言,宋代有些“文正”的谥号是因为避讳从“文贞”而来的,旧时“贞”、“
正”同音,不算真正的文正)。而这八位文正公除了一两位外,大概都未能和宋代的范
文正(仲淹... 阅读全帖 |
|
p****x 发帖数: 643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anghai 讨论区 】
发信人: pvglax (两机场), 信区: Shanghai
标 题: 南都周刊猛文:上海市民社会觉醒,赞上海还是上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 00:42:35 2010, 美东)
ZZ
上海大火后10万人自发献花 城市市民精神觉醒
11月21日,“11·15”火灾死难者的“头七”。微寒的上海,在刚遭受死神暴虐打击的
街区,10多万人,没有组织者,没有明确的政治或社会诉求,他们平静而温和地用鲜花
铺就了一座人们仿佛不认识的新上海。铺天盖地的鲜花点燃的乃是人心,是上海久违的
市民精神,也是上海市民社会重新复苏的一个信号。
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一种“非社会的社会运动”——没有组织者,没有明确的政治
或社会诉求,没有任何暴戾或非理智的情绪渲染,人们克制、庄严而又坚定地走向丑陋
的过火楼,端庄地低下头颅,鞠躬,或者点燃蜡烛,然后把大把的百合、菊花和玫瑰铺
满街道。
在鲜花中迅猛升起的新上海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还没来得及在盛会和狂欢的余兴中醒来,一场发生在静安区
胶州路一幢教师公寓的大火,突然把城市的主色...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4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25
是读文不细吗?呵呵,哄谁呢?如果战史里面是在别的地方提到非战斗死亡2万5,倒还
可以说是读文不细,问题是战史里面非战斗死亡2万5这句话就在总伤亡数的同一句话里
,这要都看不到,这眼神会不会太离奇了一点?事实上如果是别人这样说,或许我还会
认为有可能是读文不细,但是既然你李将军有偷偷篡改原文的“迫击炮事件”的前科,
拿个读文不细来搪塞,有几个人会相信啊?
问题是《抗美援朝战争史》里面并没有说没有其他死亡数字,事实上《抗美援朝战争史
》还提到有失踪的人员(实际数字是8千),这些后来也确定是烈士归入死亡数字了,
加上这部分人员就有15万了。所以,《抗美援朝战争史》里面只不过是没有提供非常详
细的死亡人数,并没有说14万就是所有的死亡数字。是你李将军自己给《抗美援朝战争
史》硬加了一个说法然后说战史造谣结果被我戳穿其实是你在造谣。更可笑的是战史明
明写的是11万6千阵亡,到你这里就变成11万4千了 --- 你还敢说你自己不玩篡改原
文的把戏?呵呵。
另外,我们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史》在数据的提供上不够详细(但是事实上《朝鲜战
争中的美国陆军》之《停战帐篷与战斗前线》最后总结战争时也没有提供美...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16989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benchmark (maine),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哈尔滨副市长朱盛文自杀内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7 22:04:57 2011, 美东)
http://hi.baidu.com/beyondhyl/blog/item/1e5a0e976e25b26054fb962
1977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10年的老三届毕业生朱胜文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到哈尔滨商学院。根据当时的规定,30岁以上的考生只能被师范院校录取。但朱胜文在数
学外语等主要科目上的考分几乎满分,总分名列全省前茅。商学院的招生老师便千方百计
将朱胜文网罗而去。四年后,朱胜文以超优学业毕业,随即前往意大利米兰马铁国际商业
管理学院留学。他苦读一年,获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便回到母校,担任商业系主任。可
以说,朱胜文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在西方获得商业管理学位,回国效力的海归派成员。
朱胜文在学成回国后,立刻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商业系主任。在他的经营下,商业系很快
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他个人也成为最早利用...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3623 | 27 http://data.sports.163.com/athlete/home/0005000ECQNF.html
成长经历
下岗工人撑起足球希望
1987年,黄博文出生于长沙新开铺一个编号为1103的兵工厂宿舍区。小楼修建于上世纪
五六十代,黄博文家位于一楼,面积不到30平方米。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这是他俩20多
年前结婚时分的,两口子至今仍住在那里。“这么多年因为要送阿文踢球,所以一直没
钱买新房。”父亲黄俊伟说。阿文是他们及邻居对黄博文的爱称。
黄俊伟说,阿文踢足球其实是误打误撞。因为一开始并没打算让他去踢足球,而且他自
己当时也对足球没有多大兴趣。“我的一位同事家在长沙市贺龙体校,而阿文那时候特
别喜欢打篮球,于是阿文满6岁那天,我就带他去体校考试。可是那时候篮球班只招8岁
的孩子。这时正好足球教练梁惠湘看到了阿文,就让他改学足球了。”
在长沙仰天湖小学,黄博文的足球生涯正式开始。到2000年13岁小学毕业时,他面临着
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是按正常途径升入雅礼中学,还是上足校继续足球之路?父母
商量后,决定让他去上秦皇岛的中国足球学校。
但是,对黄博文的家庭而言,足校一年近3万...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28 ☆─────────────────────────────────────☆
water123 (字符串) 于 (Thu May 2 18:12:51 2013, 美东) 提到:
为了实现诺言,我码了这篇长文,完全自带干粮义务劳动,要骂水军的请自己开贴。
我是从06年才看到这个案子,以前也没关注过,06年那会儿,我就没觉得指控孙维是凶
手的论断有多站得住脚,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太多了,这么些年过去了,这个案子重热
,可惜除了炒剩饭,和某些人的想象力更进一步的把集体作案这种神论抛出来,我还没
看到任何比较有用的新的证据。
06年我就怀疑过是不是真的存在二次中毒,因为这个问题太关键了,其实朱令第一次中
毒期间,正忙于129排练,应该在寝室的时间是很少的,估计也就是回去睡个觉,外面
的人有更多的投毒机会。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专家,所以我的立论基
础是,在朱令返校后,发生了二次中毒。
每次看到朱令的近况,我也觉得很难受,当年下手的人,心肠得是多么狠毒啊,但有时
想想,如果这个人不是孙维,而是我们视线外的那个,她(他)真的可以生活得好吗,
朱令奇迹般一直顽强的活着,就是... 阅读全帖 |
|
p********i 发帖数: 12365 | 29 读点鲁迅
拭去额头的汗珠,提起笔来,又是一阵惶恐。拈到的文题是"读点鲁迅",我知道此
非等闲文章可以轻易对待。我今年才十八岁,实在不该对先生发表一些什么看法,妄加
一些评论,但好在文题是"读点",我至少可以写一些读先生文章后自己的感受。
先生的文章绝非一些有闲小品文章,读时可置香茗一杯在案或侧卧于榻前。读先生
文章,须摒弃嘈杂,旋亮台灯,正襟危坐,逐行研读。每当在夜深人静时,读着先生的
文章,我总觉得有针芒在背,不断地接受着先生对我灵魂的拷问。每读一回先生的文章
,能使我抛弃一些旧的无用的,寻出一些新的,好似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先生最闻名的莫过于杂文。如先生自己所说,杂文好比斗争时所用的投枪与匕首。
先生的杂文,犀利尖锐,一针见血,荡气回肠。先生早年留学于东瀛,原想以医术疗救
像其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促使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却终弃医从文,提倡以文
艺运动来疗救国人的精神,即是新文化运动。先生提起笔来,摇旗呐喊,志在谱出一篇
篇向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旧制度的激昂的战斗的檄文。
先生自述半夜察看历史,终于在满本的"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 |
|
i***s 发帖数: 39120 | 30 5月24日,电视剧《如果蜗牛有爱情》在拍摄地昆明举行了开播发布会,身在现场的小浪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剧中饰演情侣的王凯、王子文互动的甜蜜,接糖接到根本停不下来……
毕竟,王子文都在媒体的追问下承认王凯算是自己的理想型了,“他人长得帅,身材好,有幽默感,又聪明”,那小浪索性就来说说这对三度合作的荧屏情侣戏里戏外都放了哪些虐狗大招吧!
粉红动作戏:三哥罩你!王凯护王子文回旋踢
剧中,王凯饰演冷静干练的刑警队长季白,王凯饰演犯罪心理研究天才许诩,是刑警队新来的实习生,也是季白的徒弟。二人在携手破获了一起起疑难案件,彼此的关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可能是头脑太过发达的缘故,许诩身材十分瘦小,于是为了保护这个小徒弟,季白可是费尽了心。
探班当天拍摄的恰是一场动作戏,王凯一步上前以身体护住王子文,同时迅速向后扫腿踢向持刀的凶犯,场面激烈又不失撩人的浪漫,大有“三哥罩你”的风范。(小浪注:原著中,当二人确定情侣关系后,许诩就称呼季白为“三哥”了)
导演张开宙在发布会现场透露,剧组会到缅甸取景,王凯要在赌场、火车以二对七、一对四的架势和人对打,还会把王子文扔出窗外,动作场面相当精彩。读过小说的网友一定知道,这... 阅读全帖 |
|
A*V 发帖数: 3528 | 31 流水落花都是梦
——读《晚明》《伐清》《临高启明》有感
by 东辑事厂
最近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把《晚明》《伐清》《临高启明》三部明季穿越作品从头至尾
看了两遍。三本书三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让人欲罢不能。看书日久,盗版居多,
于是便有了一发感慨,以敬作者的想法。
先从《晚明》说起。
认识《晚明》源于书荒,通过搜索引擎无意识得。书中包含的军事、抗清、明末等诸多
元素都是我私下最喜欢的调调。《晚明》无论是在文字素养、历史考据、叙事节奏都值
得称道,应该说它是部比较全面的好书。然而面面俱到恰恰也是它的弱点。历史考据的
严谨,阿越的《新宋》早已先声夺人;历史视角的切入,灰熊猫《窃明》中 “袁崇焕
叛国” 的惊世骇俗,在明末清初七十年的历史题材中恐已无出其右;而小说的布局,
故事的趣味,从《回到明朝当王爷》到《锦衣夜行》,月关的长袖善舞尽管透着一股脂
粉气却已是《步步生莲》。这种只能模仿无法超越的压力正是桎梏作品生命的恶症。四
年前。我曾自不量力的鼓捣过一本小说,这部名外《晚明迷失录》的穿越本在17K只更
新了两万余字。尽管存稿犹在,“绝不太监”的誓言也赫赫在目,但我早没了勇气。功
力浅薄、笔... 阅读全帖 |
|
m**x 发帖数: 75 | 32 不知道有麽有转载过,一共有三篇,这是第一篇。看了之后想到我的父母辈,我长大成
人的上海。。。有点恍惚。。。。。。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7224.shtml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
文\范海辛
世博会的召开,又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到了世人、国人的面前。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
上海都会大举入侵你的视觉与听觉。我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离不开上海的骚扰,无论
你是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何处。这60几年中,上海人曾两次占据这个国家的政治中枢,更
不要说文革期间与之后上海工业品在全国大受追捧的那段记忆与今日之世博了。中国确
实有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人类基因学家指出,中国南北方人在基因上的差别巨大。
但是上海人无论与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比较,的确有他与众不同之处。虽然我们可以说精
明是上海人最大的特点,但这仍然显得过于肤浅,因为城市化的普及,使越来越多地区
的人民显示出了市侩的精明。因此,精明能不能成为区别上海人与外的人的标志,已然
成了问题。在社科人文研究领域,有红楼梦学与敦煌学,同样也有上海学。但是这个...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33 揭秘领导人书单:邓小平爱读武侠 江泽民博古通今
时政新闻
曾会生2015-09-30 06:30
习近平访美结束了,他跟老美们谈论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书单仍令人难忘。“领导人看什
么书?怎么读书?”也因此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领导人的书单里藏着什么秘密?领导人读书不仅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最大的爱好”
,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干革命、打天下乃至治国理政的工具。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书单及其背后的密码。
毛泽东:寻找革命和斗争的指导工具
自打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转述毛主席关于读书的佳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
少奇”。貌似刘少奇回敬了一句“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据其秘书张玉凤说,毛泽东的“菊香书屋”藏书凡一万余种,10万余册(不一一列举啦)
。光张玉凤受命主编的《毛泽东藏书》就有24卷,多达5000万字。
毛泽东不仅爱读书,往往还从中有所发现,用来指导干革命,指导阶级斗争。他最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他研读《二十四史》的故事异常闻名,其批注的《二十四史
》出版,全书共达91册。《资治通鉴》一书,他读了多达17遍。
毛泽东也喜欢看小说。读《红楼梦》,...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1249 | 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882834.html
我所见过的老先生教授们,无不强调在科研的起步阶段要读文献,而且要多读文献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耳朵都听起老茧了。
在此,我要反其意为之,来陈述我的观点。那就是,博士生读文献应慎之又慎,宁
少勿滥!(真正意义的学术型硕士生较少,我视同为博士生)
博士生入学,首先要选题开题。最常见的模式,是导师大概指一个方向,然后给学
生至少一年的时间,自己选题。这段时间,学生主要的活动就是大量阅读文献。
但是,叫一个未入门的科研新手去大量阅读原始文献,其实是不妥当的!常常听到
有教授抱怨,自己的某某学生,都三四年了,还没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这与不够科
学的方法不无关系。只要方法得当,博士前几年的彷徨、无助、苦闷、老虎吃天无处下
手阶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叫一个本科毕业程度的学生直接去阅读自动控制理论前沿领域
的论文,基本是看不懂的!相信新手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篇论文,看一天,不懂;
翻来覆去看三天,还是不懂;不信邪!再看一个星期。好像有点迷迷糊糊的感... 阅读全帖 |
|
b******3 发帖数: 183 | 35 河南漯河市市民被要求每人要读一遍「说文解字」,每人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也至
少要知晓500个常
用字的形、音、义。漯河市从2004年已连续多年推动「经典教育」,鼓励学生与市民重
温古代重要典
籍。
人民日报网表示,河南省漯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6个部门日前发文,要求全市展开
「读『说文』、识
繁体、解汉字」活动。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说文解字」进校园、进教材、
进课堂;当地日
报要开辟专栏专页,电台、电视台要开专题讲座,详解「说文解字」,对常用字的繁、
简字体进行对
比,并注解形、音、义。
对于漯河市「识繁书简」的规定,新浪网的调查显示,认为此举可弘扬中华文化占54.4
%;反对、认为
这是兴师动众占41.8%,3.8%的网友认为未表意见。
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解释,这只是一种提倡,文件希望每个市民要认识500
个繁体字,但并没
有规定必须讲几节课、参加几次会,也与师生的课业成绩或干部职工的考核无关。不过
有人认为,漯河
这次之所以重视「说文解字」,是因为作者许慎是汝南召陵 (今漯河市召陵区)人。
据了解,由漯河官方组织的「经典教育」活动自2004年以来已开展6年。 |
|
b*******k 发帖数: 16989 | 36 http://hi.baidu.com/beyondhyl/blog/item/1e5a0e976e25b26054fb962
1977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10年的老三届毕业生朱胜文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到哈尔滨商学院。根据当时的规定,30岁以上的考生只能被师范院校录取。但朱胜文在数
学外语等主要科目上的考分几乎满分,总分名列全省前茅。商学院的招生老师便千方百计
将朱胜文网罗而去。四年后,朱胜文以超优学业毕业,随即前往意大利米兰马铁国际商业
管理学院留学。他苦读一年,获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便回到母校,担任商业系主任。可
以说,朱胜文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在西方获得商业管理学位,回国效力的海归派成员。
朱胜文在学成回国后,立刻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商业系主任。在他的经营下,商业系很快
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他个人也成为最早利用西方理论阐述商业发展的知名人物
。就在他踌躇满志,要在家乡也创办出一所哈佛管理学院之时,他的命运出现转机,也为
最终的毁灭埋下祸根。
1986年,朱胜文参加了一个振兴哈尔滨商业的研讨会。他在会上的演讲中,大胆提出东北
人必须消除懒惰,从根本上改变经商态度,...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37 难得有个人愿意好好就文字风格啊遣词造句什么的讨论讨论,赫赫,还是咱俩有话说。
我还真是跟你相反,特别喜欢“初夏清晨露水明灭,后来他便觉得动心” 这句。这个
“便”字我也觉得用得好,除了节奏感,我当时读到这儿是停了一下的,想了想这是什
么意思,为什么“露水明灭”小伙子就动了心。这儿还的确是你说的“不懂”,意思要
转一个弯。但不同的是我觉得这个弯转得好,因为它给这个叙述加入了字里行间的另一
层味道,它要求你必须停下来咂么一下,品品想想,才得出另外一层的意思。这个另外
一层的意思,得出来了,就很有趣味。
我上次写那个东方式情感表述,就是说这种字里行间的趣味。这个趣味,我觉得就是文
字里的写意。
这种写意跟小说里的留白不太一样,不是基于情节/人物行为的不告知,激励读者自己
去做合理推断;而是像画一样,在写实的基础上那么虚晃一笔,就那一点点虚,一点点
修饰或者升华,把场景叙述推升到情绪描述上去。我挺喜欢读散文里的这种手法,比直
接的情绪宣泄更有乐趣跟回味。那一句话,要是不把“露水明灭”和小伙子的心思联系
起来,一整段不带情绪的白描,我读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停,不会想,读了就忘,就没有
后来再次回味的...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38 最近翻李零这部(《何枝可依》2009)读书笔记,看今日读书人如何读书,如何绕树三
匝。
1 屠门大嚼
关于这部“读书笔记”集结的小书,李零很客气前前后后一再强调“我对xx(比如考古
)旧情难忘,一直徘徊逗留于它的大门外,对屠门大嚼,聊以快意”',十分客气。所
谓屠门大嚼之作,我有同感,无关于一连串笔记无法形成一贯主题,而在于笔记内容点
到为止,疏陋不深入细致。
另一方面,关于学术,李又兜售说:时代弄人,(19世纪)80,90后(的大师)们应时
造书,拔头筹执牛耳。学术不能妄言,最近是恰巧读了民国大师们的“学术随笔
”(梁启超、金岳霖),觉得单看这几部随笔小书,李零这样“浅陋”的作品,隐隐
有凌驾前人的味道呢。文字上相之民国人文丽可观,虽然粗砺,还夹杂许多
儿化音,初读令我十分厌烦,然而几十年里积郁的深刻洞见,什么语言也无法掩饰?
比如李零语评价牧野之战说“'血流漂杵可能吗?我说,怎么不可能?这样的事,历
史上太多太多,就是今天也没断。历史一直很血腥,我说过:血流成河,泪流成河,逝
者如斯夫。'”
好个血泪成河,好个逝者如斯夫。儒生书写、干预下的中国历史概括起来岂非血泪
成河几字概括?又...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2461 | 39 我老开始看穿越文的时候, 才发现穿越已经走上电视荧幕乃至被广电部发文禁止了,
而穿越文也似乎走向了没落。看了几本穿越文后,想再找些看看,结果随便一搜就出来
“穿越网文合集100篇”之类的包包,可是我老没有那么多时间逐篇去看啊。于是想先
找些书评好按图索骥,结果坑爹的,广告居多,综述甚少。在寻找书评的过程中,心中
对穿越文的分类也慢慢清晰起来。穿越文应该是这样分类地:
首先要分是男穿还是女穿。开始都是男的爱穿,如《寻秦记》等,不过巾帼不让须眉,
女人也开穿了,还一穿而不可收拾,于是出现了《宫》,《步步惊心》等。
其次要分是爽穿还是虐穿。顾名思义,爽穿就是怎么爽就怎么穿,虽然主角有困难波折
,但大体上,结局上,带给读者的感受是爽为主。此类型多为男穿;而女穿多为虐穿,
所谓不虐不穿(遥指《宫》、《步步惊心》),让女读者们读后在被虐的同时体会到强烈
的爽。不能不说女性比男性更进化,连情绪反应都更复杂更高级,完全不是男性那种简
单条件反射型的。当然,男穿也有虐心的,据说一个叫做酒徒的作者写的《明》就属于
此类,原因是作者一方面让男主穿越后启动金手指,在明朝普及20世纪的科技、军事,
然而却一直担... 阅读全帖 |
|
p****x 发帖数: 643 | 40 ZZ
上海大火后10万人自发献花 城市市民精神觉醒
11月21日,“11·15”火灾死难者的“头七”。微寒的上海,在刚遭受死神暴虐打击的
街区,10多万人,没有组织者,没有明确的政治或社会诉求,他们平静而温和地用鲜花
铺就了一座人们仿佛不认识的新上海。铺天盖地的鲜花点燃的乃是人心,是上海久违的
市民精神,也是上海市民社会重新复苏的一个信号。
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一种“非社会的社会运动”——没有组织者,没有明确的政治
或社会诉求,没有任何暴戾或非理智的情绪渲染,人们克制、庄严而又坚定地走向丑陋
的过火楼,端庄地低下头颅,鞠躬,或者点燃蜡烛,然后把大把的百合、菊花和玫瑰铺
满街道。
在鲜花中迅猛升起的新上海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还没来得及在盛会和狂欢的余兴中醒来,一场发生在静安区
胶州路一幢教师公寓的大火,突然把城市的主色调变为黑色:58条生命在众目睽睽之下
被烈焰夺走,数十人受伤,至今尚有数名失踪者难以核实。
横暴的死神用突如其来的迅猛打击这座素来欢欣和骄傲的城市。作为政府发起的工
程项目,城市的各级官员在刚刚享受世博成功的表彰之后,遭遇此横祸无疑陷入无措的
境地,社会、媒体,以及...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1 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5-06-24/1047121808.shtml
2015年06月24日10:47 新浪历史 作者:朱永嘉
近日,我一直在反复地读孔子的《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应答孔子
之语录,这本语录是孔子去世以后,诸弟子记载的孔夫子与其弟子之间的问答之语。《
论语》成书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参预的弟子亦较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本子,共二十篇,
篇名皆以篇首之二、三字为题。各篇定型的时间亦有先后,作者亦非某一家弟子,故难
免有前后矛盾之处,各篇的主旨亦不尽相同。全书仅有一万二千七百字,二千多年来,
注释本不下五六百种,为了便于今人阅读,我萌生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把它按内
容重新分类编排,分为论学、为人、为政三大类,每类又各分成若干小类,以便今人翻
阅,并能便于今人比较完整地掌握孔子的思想,更准确地切合当时和当今的时代意义。
我自己在阅读《论语》时,情不自禁地会联系到自己经历的往事,往往感慨系之。
记得在1974年元月12日,王洪文、江青联名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向全国转发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汇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2 1913~1919,十九岁至二十五岁,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时余虽在小学任教,心中常有未能进入大学读书之憾。
余又读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因其为北京大学教本,故读之甚勤。余对此书
得益亦甚大。如三皇五帝,夏氏各列经学上今古文传说各别。余之知经学之有今古文之
别,始此。
又余读夏书第一册,书末详钞《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等,不加减一字,而
篇幅几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当时虽不明夏氏用意,然余此后读史籍,知诸表之重要,
则始此。及十年后,余为先秦诸子系年,更改《史记》六国年表,亦不可谓最先影响不
受自夏氏。P97
(1914,往返梅村荡口两镇)沿途湖泊连绵,秋水长天,一望无际。犹忆第一次上
船,余坐船头上,读《史记•李斯列传》。上下千古,恍如目前。余之读书,又
获深入新境,当自读此篇始。P98
及来梅村,一日上课,课文劝戒烟。余告诸生,余已染此习,已无奈何。诸生年幼
,当力戒。下课后,终觉今日上课太无聊,岂得以无奈何自诿,他日何以教诲诸生。遂
决心戒烟,竟形之梦寐中。后遂数十年更不抽。P99
某日下午,遇学校假期,余移一躺椅置大门东侧向北走廊下卧读范晔《后汉... 阅读全帖 |
|
a*****9 发帖数: 48 | 43 陆克文,一个中文名,但不是一个中国人。是读过几年中文的澳洲前总理,不花钱
自己给自己起的中文名。他要是有马克思的能耐学过五种外语,那他一定会有五个国家
的姓名,以此类推,不打住地推下去,他要是学过一百种外语,那他一定会有一百个不
同的名字,好玩死了吧,一百个不同音调的名字,一口气读下来,感觉怎样,想想还真
有点刺激。在澳洲,一个人可以有多少名字上不封顶,你要是犯事遭员警盘问,员警只
认驾照上的一个。同样的事在原则问题绝不含糊的和谐政府手里,有一个算一个,有多
少算多少,较真到没商量余地。如公审黑帮分子,姓名xxx,曾用名xxx,小名xxx,绰号
xxx,一一会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吼出来,休想漏掉一个,哇塞,起过一百个外国名字,叫
起来岂不更过瘾,一个一个叫下去,非听得被告人后悔到晕过去为止。
名多好玩,钱多好用。老陆在总理的宝座上没坐满一任,是个半吊子货,他的钱多
不多,实在不好说。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与我们小民百姓一样,钱多多益善,30万年薪
他是不会轻易让出,被同事抢班夺权实属时运不济。自认晦气降职降薪做了外交部长,
不料歪打正着,学以致用了,克文精通一门外语,可少雇一名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刘项原来不读书,所以国家领导人读不读书,并不太重要。但是,进入近现代,完全不
读书也是不行的。既然不重要,咱们就可以胡扯一番无伤大雅。
读书指数呢,必要分两种:一种是读书绝对数量;一种是理解程度。反正这些也没有个
绝对标准,所以我大致和近代以来的著名领袖们之间比比。数量指数是和总平均数相比
,理解程度也和平均数比比,以百分比为单位。
第一我们谈谈毛泽东:数量指数360,理解指数200。首先是读书量,说他读的书是领袖
们平均数的三倍多,应该是个保守估计。他读书年龄长,又特别嗜好。到老了眼睛看不
见,还让别人读给他听,可谓不可一日无书。古代也就昭明太子可以一比,可惜太子生
年太短。世界上那个杰佛逊总统也博览群书。但是从他的图书目录来看,该总统的数量
指数应该在200左右(同时代比)。也是殖民地条件限制,他不像毛这样古今中外,文
史哲科技都读。
毛泽东的理解指数是200,也是极限了。他不仅读出作者言里言外之意,还能发前人所
未省之意。翻用别人文句都能出新意和更高远的意旨与境界。从他自己写的文章和书籍
,更可以看出他站在旧书作者们的肩上,更高明一层。
邓小平:数量指数90,理解100。邓小平也...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45 徐祯卿原是吴中四才子之一。传说中王老虎抢亲里的主角周文宾,与唐寅,祝允明,文
徴明一起称江南四才子,可能只是杜撰。但是徐祯卿自赴考后就一直在北京,直至早逝
,所以似乎又脱出了江南四子的圈子,而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一起号称七子,主盟文坛。
明人爱写诗话,动辄数卷,徐祯卿也写,名谈艺录,(后钱钟书先生借用),篇幅很短
,但是短而精当。钱谦益瞧不起七子,对徐祯卿这位同乡先贤还是青眼有加,列朝诗集
选徐诗一百二十三首,小传中提到他的谈艺录,”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
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谈艺录这一段写的好,
“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渺,必因
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
因质以定其移。此诗之流也。“
还有这一段,
”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骚深永
,可以裨其思。”
可能还可以加上:六朝绮丽,可以藻其词,盛唐雄浑,可以畅其气。
明史文苑徐祯卿传很简略,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发表时间: 2017-03-16 00:42:56作者:高天韵
廖祖笙多次提出了申办出国护照的请求,但一再遭拒。(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3月16日讯】廖祖笙是闽籍作家,曾在广东生活多年,现居老家福建泰
宁。2006年,廖祖笙的儿子廖梦君遇害。廖祖笙坚持追查杀害儿子的真凶,结果惨遭广
东政法委等部门的打压。他和妻子的生存之路“被一再公然下流堵塞”,“只能是无尽
举债度日”。夫妇两家的亲友都遭到国保的骚扰和恐吓。
据廖祖笙叙述,他被“执法”机关明确告知,“只有在十年之内不写政论性文字,才能
享有出境自由,被连续非法断网2191天,被公然带有凌辱性质地置于监控探头之下!廖
祖笙被迫颠沛流离期间,风烛残年的母亲和岳母蹊跷被摔至大腿骨折、股骨碎裂……在
令人发指的残酷迫害中,幕后迫害的操纵者能非法控制全国的媒体和网络,能控制公检
法,能控制广东和福建,能控制电信,能控制银行,能控制学校,能禁止廖祖笙使用谷
歌和推特账号,能任意操弄无脊梁的百度……”
3月10日,廖祖笙撰写了“致泰宁政法委、公安局公开函”。信中表明,在2011年,他
就已经向相关单位,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多次提出了申办出国护...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6053 | 47 转别人的,很多书可以带,尤其是故事书。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都很喜欢魔法车之类的
课外阅读。
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ABC娃中文班的摸索
阅读:18802015-09-24 04:08
标签:育儿
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个ABC娃中文班的摸索
By JO妈 2015年9月——转载请注明作者
自己教娃和娃的同学们(大部分是美国小学二年级)学中文完全是因为对海外所谓学中
文教材彻底失望。某品牌教材可以ABC娃学到七、八册后连一篇幼儿读物都无法独立读
下来,七八年的每周去中文学校两小时、回家写作业若干小时的所有时间最终完全浪费
。 象这样学中文不如不学,有那七八年每周两小时干点其他什么不好。
在教材上,无论国内的教材如何有争议地被吐槽教不出国学大师,还是比海外教材高出
一筹。如果我们的目标放低,不是培养国学大师,初级目标识字来说,国内小学语文教
材完全胜任。
我们的ABC班用了一年时间把拼音教完(同时还在教其他内容),那些所谓说让ABC学拼
音会混淆ABC学英语phonics,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开始孩子们是有可能会搞混一些时
间,但是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提醒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快就会明白拼音是拼音的系...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8 也是从wh谐音而来:“尝于草堂春睡,诗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
睡足,窗外日迟迟。乡民闻之,乃呼为卧鼾(WH)先生。”文豪、伍豪也是他取的绰
号。给你看他的全篇,跟你和西北狼的文言可以呼应。莲花当时给西北版的很多id做列
传本纪(男的是列传,女的或斑竹是本纪);后来我再看到西北狼给文情弟兄们写的文
言传记,还有你的这篇,很叹无独有偶。三个人的文言都光彩流溢,功底扎实;文章风
格似乎不太一样。莲花的好像更像说书,生平事迹常常是打仗立功。西北狼的更有神话
风格似的。莲花的开头倒也常常是某人出生,天现神迹,不过后面的发展不像西北狼的
那么神乎其神。你的更有赋啊骈文的味道噢,对仗多,辞采丰满。哎呀反正都很好玩,
但我古文不好,说不出更多比较。你们仨要是能在一起互相切磋分析就好了,我们这些
外行就能学到好多东西。
发信人: lotuskeeper (FBI--FU BAI INTERN), 信区: Northwest
标 题: 西北版志之十WH列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5 16:46:30 2007)
WH者,江南才子也。世称文豪(WH),而总理独称其为...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9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一 要认真阅读
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
我们苏州地方流行着一首儿歌:
咿呀咿呀踏水车。水车沟里一条蛇,游来游去捉虾蟆。虾蟆躲(原音“伴”,意义和“
躲”相当,可是写不出这个字来)在青草里,青草开花结牡丹。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
姊姊做媒人。桃花园里铺“行家”(嫁装),梅花园里结成亲。……
儿童唱着这个歌,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水车转动了,蛇游
来游去了,青草开花了,牡丹做新娘子了。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
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另外有一首民歌,流行的区域大概很广,在一百年前已经有人记录在笔记中间了,产生
的时间当然更早。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
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
,感动当然更深.回想同居的欢乐,更见离别的难堪,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
,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
可见...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