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8 发帖数: 8425 | 2 by 品花
标题:悲剧与无中生有
——现代诗与旧体诗的和解之道
诗歌是受限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和格律苦苦约束下,务求曲折生致而烟波浩淼。这件
理论上近似盆景艺术的精致小东西啊,人们对它的要求还真多。言近旨远氤氲舒展倒也
罢了,及至去匠气、求高古,玄之又玄,真也可以吓死人。
但诗歌正是形式本身。绝对的无限制导致绝对的无所适从(点菜的时候,有什么比“随
便”更恼人?),适当的限制是存在之必要。相较其他体裁,诗歌的形式约束更严格,
这样的约束施加于同样丰沛(如果不是更强的话)的情感流量和审美流量上,必然形成
更高的压强。这是诗歌的物理学。
一开始是体裁约束作者。当诗歌的形式规制深入写作者的骨血深处时,它便不仅是诗歌
,进而成为作者本身——他的品味、习惯、呼吸节奏和下意识。内化完成后,人反客为
主,将形式化为把玩对象,贡献出个人的气质品味。内蕴与外来力量碰撞、激荡、融合
——阳光混同矿物,微妙的比例差异酿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格意蕴。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了。
悲剧一:熟稔
然而,我们并不总是幸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百首后,沉积
下来的不过是对节奏和尾韵的稔熟,这甚至算不上语感,不过... 阅读全帖 |
|
f**z 发帖数: 186 | 3 他被鲁迅推为“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1905年9月15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一个败落的盐商之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幼年失母的他性格内向,敏感好学。
1921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德文。此时新文学已进入稳步发
展的时期,新文学社团层出不穷。
1923年5月,冯至在《创造季刊》上发表《绿衣人》等诗作
而引人注目,应邀加入了浅草社,在该社的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同时结识了一批爱
好新文学的青年同道,在文艺思想上受鲁迅、张定璜影响较大。1925年夏,浅草社陷于
停顿,冯至与好友杨晦、陈炜谟、陈翔鹤等发起沉钟社,成为该社的代表诗人。
这一时期,年轻的冯至贡献出了《我是一条小河》《蛇》等
传诵至今的抒情名篇。这些抒情幽婉、想象独特、音韵和谐的爱情诗,给人清新别致的
美感。
在1923年至1926年间即他18岁到21岁的时候,还接连奉献了
四篇相当成功的叙事长诗——《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寺门之前》。前三
篇“取材于本国民间故事和古代传说,内容是民族的,但形式和风格却类似西方的叙事
谣曲。”(冯至:《外来的养分》)
《寺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分享到:
时间:2017-09-30 09:3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斌
•浏览:64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郭沫若研究在80年代以来的遇冷,跟“非郭沫若”认识装置有关。“去革命化”“现代
化范式”“为学术而学术”“纯文学”是这种认识装置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学术和文学
创作为革命和现实生活服务的革命者郭沫若,被排除在这种认识装置之外,在相关的文
学史和史学史研究中被割裂、放逐、抛弃。同时,郭沫若研究受“非郭沫若”认识装置
的影响,一些成果出现了偏差。反思“非郭沫若”认识装置,需要反思80年代以来的社
会思潮,但又不是回到“革命史范式”,而是突破专业分工,重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
体感的研究范式,从而寻求知识分子跟政治、社会、阶层、种族、媒体等构建新型关系
的另一种可能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李斌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尽管自80年代以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
可讳言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斌 时间:2017-12-27
92 0 意识形态安全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提要:“重写文学史”、“为学术而学术”影响下的“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出现,主
要源自知识界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质疑。他们急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和左
翼知识界的历史,拥抱“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80年代以来,尽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可
讳言,在文史领域,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相当冷门的专业。在文学史专业中,郭沫若研
究不仅不能跟鲁迅研究相比,也无法跟周作人、沈从文研究相比;在史学史和近代思想
史研究领域亦如此,与研究章太炎、胡适、陈寅恪等人相比,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郭沫若研究一点都不为过。
郭沫若研究在近三十年来遭受遇冷的原因,与其说是郭沫若在婚姻生活、道德品质、人
生道路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不如说是我们关于郭沫若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
子的奋斗目标、人生路向及活动方式的认识装置发生了改变。新时期以来,对于中国独
特的现代化道路,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知识界...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57 | 6 当人们谈论抑扬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在讨论英雄体史诗,或者类似。但是,坦白地讲
,这类诗歌的韵律结构何其简单啊。
经典诗艺往往趋于严整,音韵就被简化,落实惩节奏的循环强化和力度变化,这并不能
囊括全部表达需求。现代诗歌的节奏更复杂、自由、灵活、精微,具有更强的表达功能
。——经典的经济学致力于在理想情况下构建模型,但我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理想条件。
现代诗艺是下定了决心的扬弃。然而这绝不是说与经典的割裂就是故意为之,并非现代
诗人们熟读诗书后的刻意忘记或系统革新。不是这样的,现代诗人们有些有很深厚的古
典底蕴,有些没有,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选择了一个新的起点出发,重新
推导、组织逻辑。古典的所有理论都是起点,绕不过,拘不住。新诗为体,经典理论为
用,而不是相反。
bigsail的问题在于,他恰恰搞反了,强调应该在系统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新技术,也就
是古典为体新诗为用。既如此,又何必搞什么新诗呢?——当我们研究金融学的时候,
并不一定要研究易经;从神学角度出发,我们得到的只是神学,而不是哲学。我们要发
展新的东西。当然,经典诗艺的拥护者们看到这里,大可说一句,本来就没必要嘛,我
煌煌天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9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736 | 10 谢谢!那我再强调一下排版功能的重要性。对于很多文章来说,格式是非常重要的,比
如在讨论徐志摩的诗歌时,如果不能排版,就没法欣赏徐诗的“诗形美”。而诗形美是
徐志摩诗艺的一个重要部份,它与意象美和音乐美一起构成完整的徐志摩诗艺体系。可
见是不能缺失的。
对了,提合理化建议是不是可以吃一个包子呀?:-) |
|
o***a 发帖数: 724 | 11 赵忠祥先生将他的本来就短的脖子缩得更短之后,沉默已近四年。近来突然重出江湖,
一下成为各媒体热点人物。
赵先生这次重出江湖是靠写诗来运作的,网上抨击如潮,称他的诗歌会埋藏中国诗歌。
其实这些批评者真的就此抬高了他,本来是贬斥他的诗艺,却无形中将他的诗歌水平抬
高到可以影响中国诗歌的命运!笔者想,率先批评他的人不是他一窝的鸟,就是真的无
知。一个老人写写旧体诗,是“夕阳无限好”的标志,让他自娱自乐得了,干嘛要扯到
中国诗歌的发展前景上来呢?
于是这段时间凡有关赵先生的信息,笔者只暗自发笑,不愿写之。忽然想起,笔者对此
事淡然,但有一个人会漠然视之么?
这个人就是赵先生的冤家饶颖女士。
那段时间,老赵与饶的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最终,饶女士撤诉了。2004年11月18日,饶
颖给赵忠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从投诉、控告到诉讼,历时2年半,我原本想通过
组织、司法部门讨个说法,保护我一个女人的合法权益……现实又使我的信心和愿望全
部破灭,……在你我的多次交谈和录音中你早有预言:告我,别人能相信吗?想告赢我
,地球倒转……你在感情上欺骗了我,玩弄了我,你面对媒体、公众,大言不惭,信口
雌黄,公然撒 |
|
c*****n 发帖数: 298 | 12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3041 | 13 童年时期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古称嘉应州)白宫镇阁公岭村。父亲林雨
农是传统的石匠手工艺人,略通书画,这让林风眠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
按着《芥子园画谱》自习不缀。15岁时,林风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学,在此期间,他和
好友组织了一个“探骊诗社”,切磋诗艺。当时,林风眠的绘画成绩深得绘图教师梁伯
聪的赞赏。
赴法留学
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
,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告别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铮一同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
俭学的学生,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两人转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
受赏识,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被时人誉为“最学院派的
画家”柯尔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
界认为的“东方艺术”。1923年春天,在同乡熊君锐的邀请下,林风眠与李金发、林文
铮、黄士奇等开始为期近一年的德国游学,这次游学极大地影响了林风眠的早年艺术风
格,他在游学中充分地接触了当时作为新艺术风格形式出现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
绘画...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14 作者:还学文
2012-07-08 14:45:58
德国的政治光谱
在德国,政治倾向各有其色彩符号:保守党派以黑色标志,例如基督教民主联盟(CDU
)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左倾则以红色代表,例如社会民主党(SPD)还有作为前
两德共产党后继的左翼党;与黑红黄三色国旗相应还留出黄色给自由民主党(FDP),
在需要凸显政党派别的场合他们清一色地佩戴鹅黄色领带。此外,德国从它的历史还因
袭了一种特别的政治颜色--褐色,那是右翼、新纳粹的标志,因为当年纳粹德国希特
勒党卫军的褐色制服。
谈论文学家的颜色,似有不恭之嫌;文学家,独立而落拓不羁之士,怎容政治颜色绑架
?!但是在德国,我惊异地见证了文学家的政治颜色以及变色。文学家,怎么能够把弥
足珍贵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让渡给一种意识形态、一个政党?也许,是德国历史的命
定、是德国民族精神的特异;也许,那独立自由原本不存在。
君特-格拉斯的颜色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著名小说《铁皮鼓》的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的文名,在中文世界也如雷贯耳;他还以其政治色彩著称,中文读者却未必了
解。战后几十年来,格拉... 阅读全帖 |
|
h***a 发帖数: 1773 | 15 埃米莉·伊丽莎白·狄更生(英文: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又译艾弥莉‧
狄瑾荪或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
,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于不顾。生前只发表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后近70年
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
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后世对她的诗艺、恋爱生活、性取向多有揣测。
狄更生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安默斯特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显赫家族,性格内向,不爱露面。
年轻时,她曾在安默斯特学院学习了七年,此后,又在曼荷莲女子学院度过了一段短暂
的时光,最终返回到位于安默斯特的家中。当地人认为她似乎格格不入。大家都知道她
偏爱白色衣着,不愿见客,晚年时甚至不愿迈出自己房间一步。因此她与大多数朋友的
友情都靠通信维系。
作为一位高产却孤僻的诗人,狄更生的1800多首诗歌作品仅有十几首在她在世时得到出
版。[1]这些在她生前出版的作品常常会被出版商大肆修改,以符合当时传统的诗歌规
则。在狄更生所处的时代里,她的诗歌是独特的。她的诗歌包含短句,略去标题,韵脚
不齐...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25533 | 16 (在台湾一个网上书店转过来的,繁体转简体的过程中间可能出了不少错。)
成果而甘
—— 九歌最新版序
《白玉苦瓜》是我的第十本诗集,初版于一九七四年,也就是三十四年前,正当我
的盛年,可称我的代表作。生命走到这一站,诗艺探到這一层,我自觉已达成熟的稳境
,以后无论怎么发展,自信已有相当的把握。这些作品都写于我赴港定居之前,对于我
以前的诗集可以算一个结论:
一首诗,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当年決定去香港,多少有一点冒险:环境变了很多,挑战当然不少,好在生命正旺
,诗兴不竭,不久也就进入了情況,找到了新的坐标,在大陆与岛屿之间定了位。
《白玉苦瓜》里的五十多首诗,主題与诗体相当多元,其中有好多首格律工整,语
言单纯,有意无意之间近乎歌词,颇受我在丹佛那两年爱听美国民谣与摇滚乐的启发。
当时我发现:现代诗主知多年,太冷了,怎么能比摇滚乐的热力。所以就半自觉地写下
了从〈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到〈江湖上〉、〈民歌手〉、〈搖搖民謠〉的
系列作品;结果竟引起了戴洪轩、杨弦、李泰祥等音乐家的共鸣,並转而激发了所谓现
代民歌与校园歌曲的运动。
诗与音乐结婚,乃生歌,与绘画相恋,乃有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7 噢我还没来得及考那儿的古。就贴这儿吧:
发信人: qicheji (阿J),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林逋先生的烦恼(我的告别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20:30:17 2008)
To:娇娇,
是我自己删了,文章太长的缘故,你提起来,我就贴出来吧。接下来我要潜心论文了,
大家努力灌水啊!
林先生这几天有些心神不宁。
春天了,湖边的桃花开了,林先生的心情,就变得烦闷了起来。桃花是一种妖
冶之花,桃色是一种淫荡之色,春天的西湖荡漾着尘世的暖意,在柳枝的撩拨下散发着
令人窒息的气息。不远处白堤上踏青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竟然有女子的笑声从
断桥处传来,引得笼中的双鹤不停地拍打翅膀。罪恶的季节啊,这风俗是多么的轻靡啊
,林先生对自己呢喃着:“只待春来看雪天!只待春来看雪天!”
林先生知道自己又要开始长长地等待,等待冬天的到来了。冬天才是林先生的
季节。冬天的湖边,通常只有麻雀在雪上点缀出一串串脚印。 孤山上梅花开的时候,
如果再落点雪,林先生总是会让童子在山脚临湖处点上一个小火炉,热上一壶酒,然...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18 于坚的MP如下
“突然,漫游者在此遇上年迈
高大的橡树――像一头石化的
长着巨角的麋鹿,面对九月的大海
那墨绿的城堡
北方的风暴。正是楸树的果子
成熟的季节。在黑暗中醒着
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
在厩中跺脚”
——托马斯·特郎斯特罗姆《风暴》;李笠译《特郎斯特罗姆诗全集》
与其说这是一个瑞典诗人的作品,不如说它更像一位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或者说更像
我们时代诗人们想象中的那种“诗意的”“纯粹的”而又“洋气十足”在现代主义的旗
号下神气活现的东西。然而不幸的是,这首杰作确实不是当代中国诗歌。而且在某些方
面,当中国当代诗歌已经给人“就是这类东西”的印象,我们还是很难发现可以和这首
诗歌已经达到的水准相当的作品。
就在我出生的那年,1954年,以此诗为首的17首诗在瑞典发表,轰动西方诗坛。
杰出的诗人终于在瑞典语中出现了,用这种语言写诗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左右。对于瑞典
人来说,托马斯·特郎斯特罗姆的出现,犹如在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也是的,诗人作为
诗人的时代,战争、革命、分裂都已经结束,现代化已经完工。他既没有艾略特那样对
现代化的焦虑,对“荒原”的恐惧,也没有艾伦·金斯伯格那样对资产阶级人间乐...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Poetry
标 题: 博尔赫斯与日内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1:03:41 2012,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20 我怎么赶脚在好久之前就在本版看过楼主的诗?要是那样楼主的诗艺真是不可限量,给
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这么鲜明、稳定的风格,一直都是现在这样有点逗又
不太逗的样子。。不过现在脑子不在家,说乐算不了数~ |
|
C***3 发帖数: 2226 | 21 越来越觉得你在诗艺上浸淫良多、造诣非浅,不是我所能及的。一下没查着双抱耳的,
还是找着了文天祥的,以前没看过,原词如下: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
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
淮应是孤月。
如果叫针的话,这个孤月的用法,我觉得和你的还是有一点不同。因为前边说了他是一
人睡,后边再说到孤月,人们应该自然地想到他说的是月亮也孤单的比喻意思。
可你的诗里是这么说的:妈妈 今天秦淮又是孤月么,上来就问今天秦淮是不是孤月,
有可能会使读者产生不是孤月还是什么,难道还能是双月么,这种数量上的联想。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差别,而且懂诗的人会不会说,这是你不知道
有这个典故才会产生的问题,要是提高一点文化修养,就不会问出这种傻问题。这当然
也没错,可是如果从让诗歌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接受的角度,而且更重要的是,现代人写
的诗歌居然还要用古代的典故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感情,已经严重阻碍了诗歌的发...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22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图
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译文流畅,且发行广泛,影响最为深
远,译林出版社也有陈中梅译本。
罗念生是古希腊文学的专家,有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行世,其译著
涉及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的大部分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希腊抒情诗
和碑铭体诗歌,译文典...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3 你也不喜欢林和靖呀。他是不是有点矫情?浙版高士qicheji写过一篇嘲文,哈哈很逗:
发信人: qicheji (阿J),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林逋先生的烦恼(我的告别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20:30:17 2008)
To:娇娇,
是我自己删了,文章太长的缘故,你提起来,我就贴出来吧。接下来我要潜心论文了,
大家努力灌水啊!
林先生这几天有些心神不宁。
春天了,湖边的桃花开了,林先生的心情,就变得烦闷了起来。桃花是一种妖
冶之花,桃色是一种淫荡之色,春天的西湖荡漾着尘世的暖意,在柳枝的撩拨下散发着
令人窒息的气息。不远处白堤上踏青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竟然有女子的笑声从
断桥处传来,引得笼中的双鹤不停地拍打翅膀。罪恶的季节啊,这风俗是多么的轻靡啊
,林先生对自己呢喃着:“只待春来看雪天!只待春来看雪天!”
林先生知道自己又要开始长长地等待,等待冬天的到来了。冬天才是林先生的
季节。冬天的湖边,通常只有麻雀在雪上点缀出一串串脚印。 孤山上梅花开的时候,
如果再落点雪,林先生总是会让...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2926 | 24
全文在此,那几句是我一口气默写的,嘻嘻
(练了朗诵后,记忆力也好多了,腿也不酸,腰也不疼了,视力更是保护的特别好)
发信人: LeiFive (雷五哥:不堪盈手赠,回家带孩子), 信区: ComeToTreeHole
标 题: 博尔赫斯 Broges 寄予新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31 11:21:25 2013, 美东)
《诗艺》
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
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
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
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
要觉察到清醒是另一场梦
梦见自己并未做梦,而死亡
使我们的肉体充满恐惧,不过是那
被称为睡梦的夜夜归来的死亡。
要看到在日子或年份里有着
人类的往日与岁月的一个象征,
要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
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
要在死亡中看到梦境,在日落中
看到痛苦的黄金,这就是诗
它不朽又贫穷,诗歌
循环往复,就像那黎明和日落。
有的时候,在暮色里一张脸
从镜子的深处向我们凝望;
艺术应当像那面镜子
显示出我们自己的脸相。
人们说尤利西斯厌倦了奇迹
当他望见了葱郁而质朴的伊撒加
曾因幸福而哭泣。艺术就是伊撒加
属于绿色的永恒,而...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7016 | 25 无病呻吟不好。有病呻吟也不太好。诗不是呻吟,诗是无声的歌唱。
诗人为什么多自杀?那是因为,不自杀的诗人你不知道。比如这个许立志,他不自杀,
你就不会知道他。诗人多自杀,并不是事实,而是一个媒体传播现象。这个现象反映了
大众的渴望。大众渴望看到有人死,然后,他们就看到了有人死。
正如芙蓉姐姐、凤姐的走红,正如梨花体、羊羔体的走红,都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公众
内心的渴求。是无数个你我,是当前这个畸形的社会,造就了这一切。
所以人要有定力,要有自己筛选信息的一套办法。不然,你看到的,就只能是你的本能
想让你看到的。你将看不到事实,也将看不到自己。
死亡不会给诗歌增色,死亡只会给八卦添料。
中国几千年历史,有几个伟大诗人是自杀的?李白的洒脱,杜甫的坚韧,王维的空明,
陶渊明的闲逸,苏东坡的豁达……历史选择一个人,永远是基于一个人积极的那一面。
所以海子和顾城不可能成为永恒的诗人,历史和文化最终会过滤掉他们。
这个人的诗怎么样?人都死了,就看两眼吧。说实话,自杀的诗人,他文字中肯定藏着
黑洞。一般我不会去主动研究这些作品,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我也不相信一个自杀的
人,会有多么横溢的才华和成熟的技艺...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6191 | 26 lz以为诗人有个目标是“将诗艺推到极限”?那人人都要死不瞑目了
为了写诗而写诗才写不出好作品呢
另外 lz解释一下梵高吧 |
|
s**t 发帖数: 17016 | 27 何必跟版四较劲呢。
诗版是买买提仅存的原创版面。主要是看作品,大家都写诗的,心高气傲,没人将权利
放在眼里。版四写的东西,在我眼里没意思。
慎重选择对手。你的对手是我。我正努力钻研诗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赶上你。^_^ |
|
s**t 发帖数: 17016 | 28 我们只要写诗就行了,谁做版务对我们没影响。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影响力来自于优秀的作品。诗版还有几个高手在创作上刻苦求索,
相互借鉴、鼓励、交流,这是最重要的。版务怎么样无所谓。这论坛也就诗版还有这种
精益求精追索真理的精神。雷版当然很好,人多,热闹,但毕竟是娱乐的地方,呆久了
文字气质会受影响。回想我这么长时间在诗艺上仍然无长进,根本原因就是呆在人多的
地方太久了。
旺红是古诗词高手,当她出手写古诗词的时候,相信你也会喜欢的。你担心版四将版面
变成古诗词版,他根本没有那个影响力,那么多大神在呢。当然变成古诗词版也没大关
系,当我们也出手写古诗词的时候,你会发现很惊艳。
高手脾气都大,能聚集几个高手在一起创作,是很难的事。能有这个局面很珍贵。
关于性和政治,尽管写。谁要真敢因此欺负你,我来挺你。 |
|
m*******t 发帖数: 482 | 29 转贴一篇不错的挺韩文章,多看看不同的观点也挺长见识,比这个版上那些韩粉只会胡
搅好得多。其实,韩的问题主要还是他龟缩着不敢出来。
顺便提提,这个方韩网似乎挺好,好像是从以前的倒韩网来的。有些挺韩文章写得也不
错。虽然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韩寒事件研究网
一个纯学术资料分享网站
http://www.hanhanresearch.com/
http://www.hanhanresearch.com/post/168.html
挺寒文章一篇:为什么说韩寒的小说确系原创无人代笔
韩寒的作品跟现代主义小说大师卡夫卡的作品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作品带
有一定的自传性。韩寒的出版人路金波在评价《他的国》时指出,在《他的国》中,韩
寒“已经能够写别人了”,“具有了虚构能力”,“反映了韩寒的成熟”[①],言下之
意是说小说的自传性不是啥好东西。不过自传性并不必然就意味作者的写作水平低,卡
夫卡小说的自传性并没耽误这哥们封神,成为世界作家和读者的偶像。
卡夫卡作品的自传性表现在,作品中某些主人公或多或少带有作者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烙
印,展示着作者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经历。其中很多作品用“我”为主人公...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82482 | 30 不负如来不负卿”并非是仓央嘉措的诗
(2008-07-07 10:57:30)
转载▼
标签:
不负如来不负卿
文化
分类: 泊堂随笔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名气很大,完整版是“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南怀瑾的《习禅录影》
,王芸孙的《诗艺丛谈》 中都曾提及,前些年又被鬼才导演刘镇伟用到了娱乐片《情
癫大圣》里,更一时广为流传。一部分细心的人会去关注它的出处,在网上一查:其作
者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但这种说法存在问题: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仓央嘉错情歌是藏文写作的,我们看到的都是译文。
其次,译文有很多种,有的相对专业,有的则非常自我。
其实仓央嘉错情歌中有名气还有一首,就是“从东边的山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少女
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于道泉译)”。这一首几经润色,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
名作, 2006年,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看这两首情歌的翻译,一首是毫无雕饰的白话,它来自于道泉先生1930年的翻译,这版
翻译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的先河,可以说是汉译仓央加措情歌的蓝本。于先...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42175 | 31 可能我的诗艺大大提高,河马的一些作品明显的出律了,我就很难赞扬。
下, |
|
M*********m 发帖数: 2024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crosystem (clam), 信区: Poetry
标 题: 千家注杜,十家注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7 15:05:52 2006)
唐诗的巅峰是李白杜甫,一个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以雄奇的想象力,对生命的高昂
的讴歌和博大的胸襟来征服别人,另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圭阜,是对人世和命运的怜悯,
是一种承载,一种宽容。两个人相见恨晚,曾经畅谈诗艺。杜甫在一生之中屡次提到这
件事,"渭北春天树,江南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在同时代的人中,真
正地理解李诗真髓的,廖廖数人。杜甫不禁感叹到,"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在
历史的长河中,从韩柳的古文运动,到元白的新乐府诗的发展,到宋诗的江西诗派,到
清诗,形成了对杜诗的崇拜,千家注杜,十家注李。
为什么是这样呢? 杜诗是可学的,而李诗是不可学的。例如,"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
吴。" 注家就说,石不转,用的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诗意,这就是出处,要生
吞活剥,要点铁成金。而李诗呢,完全是出自李白瑰丽的想象力,是不知其可而为其然
也,他 |
|
s*******n 发帖数: 452 | 33 仓央嘉措情歌及其早期汉译本(一)
仓央嘉错情歌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有两首,一首是它的第一首“从东边的山上,白亮
的月儿出来了。少女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于道泉译)”。这一首几经润色,
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名作,“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
在我的心上”。2006年9月13日,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另一首则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缄译)”
。南怀瑾的《习禅录影》[1],王芸孙《诗艺丛谈》[2]都曾提及这一首,“世间安得
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堪称警句,成为了一种终极遗憾的象征而广为流传。
不难看出,这两首情歌的译本,一个是只求达意的白话,一个是格律整饬的绝句,
在翻译手法上大相径庭,那么是谁翻译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版本,在他们之外还有几种
不同的译本呢,而历史上的仓央嘉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的情歌又是如何形成
的呢?笔者做了些浅显的研究,权作抛砖引玉。
一 仓央嘉措小传
仓央嘉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于藏南沃域松(vog-yul-gsum)或以
三湖著名之错那(mtsho-sna), |
|
c*****g 发帖数: 1856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ST 讨论区 】
【 原文由 citieeg 所发表 】
从观网友雷立刚、王怡等人的诗作而引发的有关诗歌的思
本帖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其他网站转载或转贴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作
者署名。
传统媒体转载请事先与原作者及清韵书院(恩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
作者 zt
时间 12:57:24 27-4-2001
主题 从观网友雷立刚、王怡等人的诗作而引发的有关诗歌的思
作者:长江后浪 发表日期:2001-4-11 17:51:00
从观网友雷立刚、王怡等人的诗作而引发的
有关诗歌的思考与商榷
这几天在茶舍同雷、王等网友切磋诗艺,获益匪浅,
但同时也觉得有很多话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王怡认为本人的诗作是一种古典的风格,这一点概
括得很准确。事实上我的确是有意去走这样一条创作之路
的。最早的时候我也写过一些很现代派的诗,但后来很快
就转变了观念,因为我深深体会到艺术的真谛不在于形式
(当然也很重要),而在于其内在的精神。我觉得自己的
性格比较矛盾,也许在思想上我这个人比较异端激烈,但
在艺术创作上则显得有点保守。我总觉得(当然这或许也
是我的偏见),在形式上的探索创新,成 |
|
c**m 发帖数: 1632 | 35 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是拉美世界里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取材于女
性的生活,视角与众不同,笔触细腻,感情深沉,文笔多变。她的主要作品收集在四个
诗集之中,包括早期取材于自己爱情悲剧的《绝望》,描写女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柔
情》,风格转变时期的《有刺的树》,还有贴近现实主义的《葡萄压榨机》。
死的十四行诗(其一)
你被放在冰冷的壁龛里,
我让你回到明亮的人世,
他们不知道我也要安息在那里,
我们的梦连在一起。
我让你躺在阳光明媚的地方,
象母亲那样甜蜜的照料熟睡的婴儿。
大地变成一个柔软的摇篮,
摇着你这个痛苦的婴儿。
然后我去撒下泥土和玫瑰花瓣,
在蓝雾般的月光里
轻盈地覆盖住你。
我放心地远去,
因为再也不会有人到这墓穴中
和我争夺你的尸体!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矛盾着的意象,构成一种温馨的迷离,抒发一种既爱又痛苦
的感情,其中“婴儿-尸体”,“摇篮-墓穴”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表现出诗人难以割舍
,然而在面对现实时无法挽回的悲伤,从诗艺的角度讲是非常成功的。
她的散文诗描写了女性在怀孕时的心理,主观的感受溶入到目之所及的所有物体之中,
心之所在,万物生情 |
|
s**t 发帖数: 17016 | 36 要不要再重新考虑一下呢?我肯定不会勉强你的意见,就先将你的名字取下了。我也有
些过意不去,没想到这样会给你们造成不舒服。
这里其实没有大碗。两个月前诗版几乎是一片荒漠。最近因为旺财和红点努力搞活动才有了
点人气。现在没活动了,人气都不知道维持多久。
我弄这个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过家家的游戏。大家有个由头和话题,有助于增进感情,能心
情愉快地提高诗歌欣赏,评论,写作的水平。如果大家只是单纯发帖子,展览自己的作品,
用不了多久,就没人看了。再用不了多久,帖子也没人发了。每个人都回到家里自产自销
了。
无论是专业创作,还是业余爱好,小团体的作用是很大的。艺术史上,有很多这样著名
的例子。我们当然不是什么艺术家,但小团体的帮助也是有用的。小团体最大的作用就
是让写字和创作这个过程本身因为有互动而变成快乐。毕竟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开心。
至于水平究竟怎么样,完全是次要的了。诗艺本身也只是我们讨论的由头而已。写的好,
就多给些喝彩,也就仅此而已。要是作者本身不讨人喜欢,就算写地好,也不一定会有人
鼓掌的。
当然也有在孤独中熬成大成的人物,比如梵高,卡夫卡和费罗斯特这种异类。但这种人
毕竟极少,而且充满了...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7016 | 37 有些诗友对诗版积分制和体裁问题有不同意见。他们的意见都有道理。但从版务出发,
我还是希望能延续既有的习惯。
这里集中解释一下我的动机。
先谈积分制。
有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财务问题。旧的包子制已让我们版破产了一次。版面越繁荣,破
产越快。跟其它体裁比,诗歌更短小,所以制造起来也更快。导致版面库存经不起消耗
。以前那么长时间诗版几乎是空版,跟买买提包子制大有关系。没有钱做不了事,虽然
只是假钱。诗版几次大的冲突就由钱而起。
就算对钱的态度,在诗版也分成两派,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不希望诗版变成名利
场。但也有人是喜欢名利的,没有奖励,他们会造反。我偏向哪一边呢?最后我选择了
支持后者。原因有三。(1)我本人就是名利之徒。我觉得只要是正当努力得来的东西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2)追求名利的人讨人喜欢,我觉得都蛮可爱。(3)不喜名利
的诗友因为声明了‘淡泊明志’,这使得他们无法造反。对版务来说,他们的不满和异
议更容易对付。为了省事,就偏向好名利的了。
积分制一方面为了解决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诗友们多产出。提高诗艺的唯
一途径,就是多写。写多了,就算缺点,也能写成特点。其它的任何方...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7016 | 38 心底深处,
总有一些无法躲开的
黑。
它们被我研成了墨,
在白纸上
写字。
走近了,
会发现这些黑里有着
深浅和层次。
没有一块黑是
密不透风的。
因为有灵魂
在后面呼吸。
没有一块黑
是不干净的。
这是朝圣者的诗艺。
不幸总会发生,
但并非等于悲剧。
经由这些痛苦,生命
成了玉器。 |
|
C********g 发帖数: 9656 | 3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彩石勾勒出最初的日内瓦共和国。这个国家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却也
是城堡钟楼俱全。1694年12月的一个寒夜,城堡内的妇人听到窗外的响动,探身即见攀
墙而上的士兵。她机警地泼下滚汤,士兵被烫得大叫。叫声警醒了城中居民,众人奋起
抗敌。这场...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40 站务赞助12.20-12.28期间的圣诞活动,版大这两天未上网,我来发个包子帖吧,请回
帖说一句应景的诗词,可自创,可引用。有效回帖奖励双黄包,28日子夜(西部时间)
截止,届时申报站务,由站务统一发奖。
谢谢网友们切磋诗艺,祝福节日快乐。 |
|
|
s**t 发帖数: 17016 | 42 哈哈。
你这一首很好哎,我读了很多遍。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诗艺》。博尔赫斯的那一首
更丰富思辨,你这一首更有张力和动感
《诗 艺》
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
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
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
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
要觉察到清醒是另一场梦
梦见自己并未做梦,而死亡
使我们的肉体充满恐惧,不过是那
被称为睡梦的夜夜归来的死亡。
要看到在日子或年份里有着
人类的往日与岁月的一个象征,
要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
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
要在死亡中看到梦境,在日落中
看到痛苦的黄金,这就是诗
它不朽又贫穷,诗歌
循环往复,就像那黎明和日落。
有的时候,在暮色里一张脸
从镜子的深处向我们凝望;
艺术应当像那面镜子
显示出我们自己的脸相。
人们说尤利西斯厌倦了奇迹
当他望见了葱郁而质朴的伊撒加
曾因幸福而哭泣。艺术就是伊撒加
属于绿色的永恒,而非奇迹。
它也像河水一样长流不息
逝去而又留存,是同一位反复无常的
赫拉克利特的镜子,它是自己
又是别的,像河水一样长流不息。 |
|
L****o 发帖数: 1642 | 43 拿我跟博大精深的博大师比,汗颜啊。咱们还得磨练诗艺,不断精进,有朝一日才有可
能跟大师们平等对话。他这首是眼瞎后写的把,我读的版本感觉没你贴的版本流畅,你
贴的是谁译的? |
|
C***3 发帖数: 2226 | 44 (美)安敏成:
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
诺曼·梅勒 卡尔维诺 格拉斯 马尔克斯 艾特玛托夫 品特 库切 福克纳 海明威 纳博
科夫 博尔赫斯 辛格 格林 萨特 肖洛霍夫 索尔·贝娄 罗伯-格里耶:
心智:大作家访谈录
王诜 编:
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
(美)比尔·摩根:
垮掉(关于“垮掉的一代”的最完整冒险史)
(美)菲利普·罗斯:
行话:与名作家论文艺
(美)安德烈·艾西蒙 编:
我们都爱普鲁斯特——28位英美作家解读《追寻逝去的时光》
(美)安德烈·伯纳德 编:
退稿信
(美)哈罗德·布鲁姆 主编:
圣彼得堡文学地图
都柏林文学地图
伦敦文学地图
纽约文学地图
巴黎文学地图
罗马文学地图
(美)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沉默的美学
(美)哈罗德·布鲁姆 等著:
读诗的艺术
崔道怡 朱伟 王青风 王勇军 编:
“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
李凤亮 编著:
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
王逢振:
交锋:21位著名批评家访谈录
(美)刘剑梅:
革命与情爱: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与主题重述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堂吉诃德》讲稿
文学讲稿
尼古拉·果戈理...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exponentc),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14:39:23 2012, 美东)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46 有人转过这篇吗?07年写的,写的人是复旦的;提到的九个网络诗人中,第二个flyer/
feel是复旦1999-2005年的。其他都是各个大学的。记得复旦诗刊还有高晓涛、马骅、
韩博等人。
发信人: iidd (林安·爱安不安), 信区: Poetry
标 题: [转寄]1996-2006,校园BBS上的诗人们 by foot@fudan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2 13:15:12 2007)
发信人: post (自动发文系统), 信区: Poetry
标 题: [转寄]1996-2006,校园BBS上的诗人们 by foot@fudan
发信站: 一见如故 BBS (Thu Mar 29 22:50:09 2007), 站内信件
本文由 bbs.cug.edu.cn 的 chengjikuang 转发
发信人: Marlboro (克莱默), 信区: Poetry
发信站: 侏罗纪公园 (Thu Mar 29 22:28:25 2007), 转信
1996-2006,校园BBS上的诗人们
by foot @ fudan BBS
1996~2006中国诗...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Poetry
标 题: 博尔赫斯与日内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1:03:41 2012,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39279 | 48 转发几个帖子
--------------------
1918年春,西子湖上雾气氤氲。
水天一色的灰蒙晨雾里,一南一北划来两艘木舟。
一男一女各立船头,一人着素朴僧衣,一人穿异域和服。
两艘船缓缓靠近,女子盯着那僧人凝视许久,开口道: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电影中的李叔同
僧人道:好。
女子含泪悲唤:叔同···
僧人答:请叫我弘一。
电影中李叔同的日本妻子
女子低头,沉默良久,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答:爱,就是慈悲。
答闭,转身而去,再未回头。
从此,世间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师”。
这是电影《一轮明月》里的场景,镜头转过,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
苦寻他心中的佛。
《一轮明月》剧照
加诸于李叔同身上的标签和头衔有很多:
文学上,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
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
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是中国油画之鼻祖
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书法上,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领风气之先
教育上,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大批著名...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25533 | 49 成果而甘
—— 九歌最新版序
《白玉苦瓜》是我的第十本诗集,初版于一九七四年,也就是三十四年前,正当我的盛年,可称我的代表作。生命走到这一站,诗艺探到這一层,我自觉已达成熟的稳境,以后无论怎么发展,自信已有相当的把握。这些作品都写于我赴港定居之前,对于我以前的诗集可以算一个结论:
一首诗,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当年決定去香港,多少有一点冒险:环境变了很多,挑战当然不少,好在生命正旺,诗兴不竭,不久也就进入了情況,找到了新的坐标,在大陆与岛屿之间定了位。
《白玉苦瓜》里的五十多首诗,主題与诗体相当多元,其中有好多首格律工整,语言单纯,有意无意之间近乎歌词,颇受我在丹佛那两年爱听美国民谣与摇滚乐的启发。当时我发现:现代诗主知多年,太冷了,怎么能比摇滚乐的热力。所以就半自觉地写下了从〈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到〈江湖上〉、〈民歌手〉、〈搖搖民謠〉的系列作品;结果竟引起了戴洪轩、杨弦、李泰祥等音乐家的共鸣,並转而激发了所谓现代民歌与校园歌曲的运动。
诗与音乐结婚,乃生歌,与绘画相恋,乃有意象与比喻。纪弦当年大声疾呼,强调诗是诗,歌是歌,两者必须分家。他强调现代诗该用散文來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