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袁瑞娟
1 (共1页)
b********n
发帖数: 38600
1
日前,网评人士杨恒均一家三口,由美国飞抵广州机场,被国安部人员拦截带走扣押,
其妻女获释。杨被抓事件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而其妻被曝光是染香(袁小靓),亦引发
关注。
1月23日,杨恒均的朋友、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向电台透露,19日早上5点多钟,杨
恒均一家三口,从美国纽约抵达广州后,杨没有按照计划飞往上海,并与外界失联。微
博和推特等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也没有更新。
冯崇义相信,杨恒均目前身在北京。
冯崇义说,杨恒均一家三口抵达广州机场一出海关就被10多个国安人员当场抓住,他的
现任妻子袁瑞娟(笔名袁小靓)和14岁继女也被国安人员控制。
目前可以确认杨恒均使用的是澳大利亚护照,他的妻女已经自由,并已抵达上海家中,
但他们被警告不得对外发声。
冯崇义说:“显然不是哪个小部门想立功,而是很大的统筹安排,把他从广州抓到北京
,计划得很周密。”
杨恒均曾任职中共外交部,2000年入籍澳大利亚,近年经常在网上发表散文和时评。
2014年底,在北京创办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并担任主席。
冯崇义认为,杨恒均可能是因为在孟晚舟案中支持加拿大,而变成中共手中的人质。目
前澳大利亚官方已向中方交涉,暂时还没有结果...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2
杨恒均被捕半年后 妻子袁小靓也被抓 现禁止离境(图)
文章来源: KZG 于 2019-07-08 07:57: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
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2144 次)
半年前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在广州机场被当局抓捕后,其妻袁小靓日前被曝也被国安带
走审问,并被禁止离开中国。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袁小靓于7月7日早上被国保带走两个小时后放回。她被禁
止离境。7月5日,袁小靓试图飞回澳大利亚,但被边境安全官员拦住。她接到过警告,
不许与外媒记者接触。
据与杨恒均素有交情的冯崇义博士说,她被抓后被没收了至少三部手机,里面有来不及
删掉的信息。
袁小靓现在看起来是“安全的”,尽管据信这次的磨难令她“沮丧”。
“我担心的是,他们是否会让(袁小靓)交代一些她丈夫的事情或是把她当做人质来威
胁她丈夫,” 冯崇义博士说。
报道称,袁小靓是澳大利亚永久居民,其丈夫杨恒均是澳大利亚公民,半年前被关押在
北京一个秘密地点,近六个月当局不准家属委托辩护律师。
袁小靓被抓,引起网络热议。有网友表示,她就是那位在电视上说中国有民主,“民主
集中制” 也是民主的,这回看看她能...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3
网民人肉发现,袁小靓即是早年活跃于中国网路的首领“染香”,真实姓名袁瑞娟。
m***a
发帖数: 13878
4
53歲的楊恆均曾任職中國外交部,並在1997年香港政權移交前派駐香港工作,繼而赴美
。其博士導師,悉尼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馮崇義稱,楊恆均上星期六(1月19
日)自美國紐約飛往中國廣州後與外界失去聯繫。
楊恆均被拘押的理由與前不久被抓捕的兩名加拿大公民相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星期四(24日)證實,楊恆均已被國安人員控制。正在訪華的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克里斯
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表示,楊恆均目前受到「監視居住」。
楊恆均此次被抓捕正值中加華為風波,引發西方擔心外國公民在中國遭隨意抓捕之際。
與此同時,派恩預料將與中方商討澳洲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電訊網絡問題。
楊恆均從香港赴美後,2000年代成為針砭中國時弊的評論人士與作家,自稱「民主小販
」。這是繼2011年以來,楊恆均再次在中國境內與外界失去聯繫。
稍早前,澳大利亞外長佩恩(Marise Payne)表示,澳洲駐華使館於星期三晚間接獲楊
恆均被拘押通知。澳方將要求中方進一步說明楊恆均被拘押原因,並尋求領事探視。
佩恩的聲明說:「我們將繼續與中方交涉,確保事件得到透明和公平處理。」
中國的「監視居住」一...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7937
5
叫袁瑞娟,目前定居纽约。
杨恒均,又名杨军,湖北人,党员,曾任职中共外交部和国安部,自称民主小贩。现任
老婆袁瑞娟,网名袁小靓、染香,俗名五毛,与司马南、孔庆东、周小平、吴法天等人
较为亲密,其名言: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澳大利亚公民杨恒均今年53岁,出生在中国,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进入中国外交部
。1992年杨恒均开始在香港为一家中国国企工作,直到1997年香港政权移交。
d**e
发帖数: 2420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习惯性说谎者傅苹
那是环球网组织的活动,碰巧两个都邀请了,方事后给证据揭露
染香就是一个微博营销帐号。
“【染香穿帮】这是“染香”在1月22日18:48和20:19用华为手机发的两条香港夜景的
微博,其实当时“染香”形象代表袁小靓(袁瑞娟)刚好正在从河内飞往胡志明市的飞
机上,不可能发微博,而且她只带了一个iphone手机。可见发“染香”微博的另有其人
,并非出场的袁小靓。”
在一些人眼里方是五毛,一些人眼里是美分,这两帮人得先打一架,确定到底是五毛还
是美分。
t*****n
发帖数: 362
7
中共政治局委员、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倒台后,为其“造势放风”的毛左代表们也
开始互咬。连日来,大五毛孔庆东、司马南、方舟子及乌有之乡“四大金刚”等“薄粉
”的丑闻满天飞,乱作一团。网传高级五毛司马南跑路、孔庆东被双规,但消息尚未得
到官方证实。另还传乌有之乡要活埋200名人的名单。
9月28日,薄熙来被当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指控其在担任大连市、辽宁省、
商务部长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与多名女
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罪。此外,调查中还发现了薄熙来其他涉嫌犯罪问题线索。
据法广报导,为了不给下一届领导班子添麻烦,当局将于15天内解决“薄粉”的问题。
树倒狐狲散 高级五毛丑闻满天飞
薄熙来倒台后,其余党们开始互咬,而网络上掀起围剿毛左们的行动,越来越多关于司
马南和孔庆东等的各种传言放出。
10月1日,在网上活跃的知名毛左@染香发出消息,刚刚向有关方面坦白分两次送给@司
马南 500万,分三次送给@孔庆东 600万。现在我终于可以轻松地长出一口气,对不起
两位主席了,我接下来可能还会……
江苏网友“韩议员”揭露了毛左染香的真实身份,他说,首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不是听说是个超级白富美五毛么
@jbkk988
12h12 hours ago
More
臭名昭著的中國人五毛头子袁小靓真实姓名叫袁瑞娟。
网络上与其他五毛头子遥相呼应,疯狂诋毁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
这个反美逗士离开让她热爱得死去活来的中国,来到曾经被她骂得一无事处的美帝资本
主义国家,打算赖在这里不走了。
推友們向美國FBl、移民局等機構舉報中國五毛頭子,遣返中國。
l***o
发帖数: 7937
9
大五毛染香(袁瑞娟、袁小靓)在广州被讯问了12个小时,回到上海的家中后,给司马
南、孔庆东、吴法天发文:“好久不见,泪眼婆娑。”
l*******g
发帖数: 27064
10
“单身父亲给10岁女儿洗澡被警方击毙”新闻真相
楼主 :流星雨72 发表于: 13-10-24 10:30
“单身华裔父亲给10岁女儿洗澡被警方击毙”新闻真相
------《侨报》造谣,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和中新网传播谣言,误导中国读者
昨天,一则“单身华裔父亲给10岁女儿洗澡被警方击毙”的新闻散布各大媒体和论坛。
新浪博主 @染香 由此评论道:“女童的父亲被射杀,美国的儿童福利真好!”
与吴法天热络的染香也是一位母亲,据说真名为袁瑞娟,也与前夫有一个8岁的女儿。
真想问问她,她的女儿被继父性侵后老师警察不管,她是否会觉得她中国儿童的福利更
好?
查了一下,原来假新闻的源头是统战部的《侨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和中国
新闻网则传播了谣言:单身华裔父亲从小帮女儿洗澡,女儿长到10岁也依旧。老师获知
后报警,法庭判决父亲丧失抚养权。这位父亲挥舞菜刀抗拒,被警员掏枪击毙。
而事实真相却是:该父亲是个继父,与妻子和四个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不是从小帮女儿
洗澡,而是被两个继女指控性侵。不是挥舞菜刀,而是声称战斗,开枪袭警,在枪战中
被击毙。
真的不知道,那些传播假新闻的五毛,自干五们会如...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256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44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与传统的差异,生存条件也比其它剧种要强。
比较南北两大剧种很有意思。我好有一比,京剧像大家庭中大哥的角色,庄严又有威望
,对家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越剧像娇嘀嘀,婀娜柔弱的小妹妹,在家庭中只是锦上
添花。记得当红京剧女老生王佩瑜感叹:“京剧是男人的艺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所有演员全是...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24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52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246
18
貌似是踢场子的声音。。。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52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 阅读全帖
e**5
发帖数: 645
19
·老 达·
越剧与沪剧是上海最大的两个剧种,越剧诞生在浙东,成长发展都在上海,沪剧是上海
土生土长本地剧种。上世记四五十年代上海是全国最大码头,经济繁荣,土洋杂什,各
色人物都闯荡大上海,戏曲舞台五彩缤纷。据1954年的统计,经常在上海演出的剧种有
14种,京,越,沪,淮,扬,甬,锡,粤,潮,滑稽戏,昆曲,苏滩,评弹等,各种剧
团有近140个,其中越剧37个,沪剧24个,淮剧10个,滑稽戏9个,京剧5个,每天观众
达十万人,(当时全市人口约500万)剧场数达110余,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心繁华商
业区,当时号称东方百老汇,加上影院,书场,舞厅,我看比纽约的百老汇还热闹。
京剧在上海仍是占老大地位,虽本地剧团不多,多演机关布景连台本戏,全国京剧名家
似走马灯地闯荡上海,在上海唱红才算红,京剧长期占据全市最大的四个场所:天蟾舞
台,大舞台,中国大戏院和共舞台,还都集中在最闹猛的西藏路地段,相隔几分钟的路
程。越剧场所众多,但档次分明,一流剧团可进黄金大戏院,丽都戏院等,四十年代末
,袁雪芬,范瑞娟的雪声剧团入注一流影院——大上海电影院,1950年范瑞娟,傅全香
组建的东山越艺社与徐玉兰,王...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8245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ngngogei (你我他),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越剧各流派之特点,创始人及最近传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1 16:51:59 2008)
越剧目前主要流派有:
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戚派,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
(1)袁派 (旦角流派)
创始人:袁雪芬
现传人:方亚芬、陶琪、华怡菁等
特点:多演出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袁派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
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经典形象:祥林嫂
(2)尹派 (小生流派)
创始人:尹桂芳
现传人:尹小芳、赵志刚、茅威涛、王君安、萧雅、蔡浙飞等
特点: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
潇洒而不飘浮。尹派唱腔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
经典形象:何文秀
(3)范派 (小生流派)
创始人:范瑞娟
现传人: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孟科娟等
特点: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有阳刚之美。
经典形象:梁山伯
(4)傅派
d*****l
发帖数: 8441
21

不谢,可见越剧的唱腔基础和流派的成型还是很“现代”的:
【流派艺术】
唱腔基础
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
”。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
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
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
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二胡,主要伴奏乐器,一
人为主胡,二到三人为二胡
流派形成
1960年5月,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于写《越剧唱腔研究》一稿,稿中对袁雪芬、
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等6人(尹桂芳已调去福建而未列入)的唱腔
特点作了分析,称之为“流派”。1962年4月,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
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之后浙江越剧团周大风则将袁雪芬、范琐娟、
傅全香、徐玉兰、尹挂芳、戚雅仙等6人的唱腔,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写成《
越剧流派唱腔》一稿,油印成册,后在198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4]
1964年,浙江的
I********l
发帖数: 8702
22
文革电影戏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袁雪芬、范瑞娟)
小姑贤(评剧,韩少云)
拾玉镯(桂剧,尹羲)
天仙配(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
打金枝(晋剧,丁果仙、牛桂英)
秦香莲(评剧,小白玉霜、魏荣元)
荒山泪(京剧,程砚秋)
十五贯(昆剧,周传瑛、王传淞)
花木兰(豫剧,常香玉)
刘巧儿(评剧,新凤霞、张德福、赵丽蓉)
李二嫂改嫁(吕剧,郎咸芬、杨瑞乡、靳惠新、林建华)
小借年(吕剧,李贷江、刘艳芳、张玲)
穆桂英挂帅(豫剧,马金凤)
女驸马(黄梅戏,严凤英、潘景莉)
红霞(歌剧,蔡培莹、杜明)
西厢记(越剧,金宝花、张茵、高佩)
百岁挂帅(扬剧,王秀兰、华素琴、高秀英)
追鱼(越剧,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宝莲灯(舞剧,赵青、傅兆先)
杨门女将(京剧,杨秋玲、王晶华)
空印盒(丝弦戏,王永春、李小楼)
柯山红日(歌剧,崔永昌、张越南)
红珊瑚(歌剧,晓军、周祖同)
刘三姐(彩调,黄婉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六麟童、筱昌顺、白艳秋)
洪湖赤卫队(歌剧,王玉珍)
野猪林(京剧,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
尤三姐(京剧,童芷苓、童祥苓、王熙春、黄正勤)
杨乃武与小白菜(曲剧...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3
先来说第一条。
文革时候的小说 (不完整)
金光大道四卷(长篇小说)
艳阳天三卷(长篇小说)
杨柳风(小说)
白山红缨 (小说)
百舸争流(短篇小说集)
长缨在手(小说)
春满钢城 (小说)
春泉(小说)
春意正浓(小说)
众志成城(故事)
大刀记(全三卷) (长篇小说)
沸腾的矿山(全三卷)(长篇小说)
青竹吐翠(短篇小说集)福建人民出版社
渡江侦察记(电影文学剧本)上海人民出版
高高银杏树(儿童文学作品集)
盐民游击队(70年代版)
惊雷(百花文艺出版社 1976)
革命的号角 战斗的武器(1972年版)
激流红心(报告文学集)70年代版.
雁翎队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4)
英雄的姐妹(革命回忆录)吉林人民出版社
忆长征(春风文艺出版社 1959)
小兵闯大山(1976年版)
雨涤松青(济南部队政治部宣传部编 1972
门板背后的秘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387
2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越唱越羞愧脸红的歌
2010-11-05   作者: 林明理
“红歌”,又被称为“红色经典歌曲”,或“革命歌曲”。中国大陆民众,可以说人人
都唱过几首——没唱过起码也听过。笔者因为喜欢音乐,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
参加工作三年后又以“社会青年”身份报考过两所师大音乐系(均初试、复试,文化课
成绩则远超录取线,但最后在录取一关被“潜规则”涮下,此后便 “死了心”改为带
职进修中文),所以唱过、哼过、奏过,还带领我的学生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唱过的“红
歌”,更是无法计数。但是如今一一回想,当年那些也曾 “激荡”过我的情感、“振
奋”过我的精神的“红歌”,许多竟然让我不时感到羞愧脸红。特别是看了黄万里先生
之子黄肖路的文章《纪念父亲黄万里去世七周年》以及相关的黄万里与“三门峡工程”
抗争的著作之后,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就从那首流传日久、家喻户晓的《祖国颂》说起罢。此大合唱曲原系1957年冬天为彩色
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所作的混声合唱曲,由乔羽
作词,刘炽作曲。影片在1958年元旦公映后,这首歌就“广泛流传”至今。让我们重新
回顾一下此歌极有抒情风格的男女声领唱伴以合唱形式的... 阅读全帖
t****z
发帖数: 8931
25
越剧一开始非常土,土得掉渣
后来袁雪峰和范瑞娟和他们琴师在唱法上有很大改革
以至于后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出现
何占豪说是改编自尹派唱腔
B*****s
发帖数: 492
26
快说对不对吗?人家忍着一直没google, hehe.
不知道那年拍的,记得主演是范瑞娟,袁雪芬
y****5
发帖数: 20
27
Bingo!
是啦,对啦!
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戏曲片。
Baileys你能知道这个很难得的哦!这里都没有人看过的。
有人提起怀旧电视,才在这里怀起旧来。想必当年戏曲片很是盛行才会被拍成彩色电影
,可惜现在没人问津了。
回答一下我自己设的问题吧:
哪一年拍摄的?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谁演的?主演是范瑞娟,袁雪芬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拾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
I***d
发帖数: 1023
2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转载)
梁兄是范瑞娟,英台是袁雪芬.
I***d
发帖数: 1023
29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转载)
其实舞台上最多的梁祝的搭档是范瑞娟和傅全香,现在经典梁祝还是范傅两派的,不知
道拍电影的时候为什么找了袁雪芬而不是傅全香。这个确实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周
恩来带到日内瓦的会上去了。
c*******g
发帖数: 2472
30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31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