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艺文志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s*p
发帖数: 3865
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负荷太沉,我只好中规中矩写读书笔记,而不是读后感。 古书湮没不计其
数,诚然可以为叹。
汉书艺文志读书笔记
治学首先要治目录。而想了解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那么根据刘向父子的《七略
》、《别录》辑录而成的汉书艺文志可以说是必读的经典性目录学文献。“歆于是总群
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
《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除了辑略,汉
书艺文志中详细辑录了后面六略,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每种之后有小序,
每略之后有总序,脉络分明,部分内容可以与史记太史公自序参照阅读。
一.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
毫无疑问,《易》因为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作为“群经之首”的。
而且介绍其它五艺的小序中也常引用《易》中的话来阐述观点。百度中关于《易》的介
绍越到后面越邪乎,几乎是涵盖今古,泛之四海而普适的宝典。
《书》最古的官方史书,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应该算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
总集。所以,艺文志说:“《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
者弗晓。”
M*********m
发帖数: 2024
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刚看见你的帖子。编辑得条理清晰,赞。
是,艺文志提供了当时书籍的概览,分析了各种思想的根源,从这点来说,对我们扩大
自己的阅读面,很有好处。有些人喜欢读小说,会发现自己主要受到稗官的影响,因而
思想偏狭,不能做到博纳兼收。广而言之,有人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也要看到其弊端
的表征是什么,以及怎样克服。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兼听则明”,只有听到不同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指导自己
的生活。
a*****y
发帖数: 3318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与庄周
第六节 老子与庄周
《道德经》五千言,确是战国时期的著作。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说,《道德经》的
著者是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李耳。李耳的儿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
段干。前二七三年,宗被秦白起击败,魏使宗献南阳求和。《史记·魏世家、六国表》
与《战国策·魏策》均有记载。宗(《魏策》作段干崇)是战国后期人,事无可疑,那
末,李耳的年代也可以推知。宗儿子名注。注儿子名宫。宫玄孙名假。假在汉文帝时做
官。假儿子名解,为胶西王邛(前一五四年邛死)的太傅,就在齐地住家。司马谈、司
马迁父子崇尚黄老,《史记》在《老子列传》记李耳世系,在《乐毅列传》后记道家传
授,体例略同《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史记》叙述李耳乡里世系及师弟传
授,如此明确,必有根据,决非虚构。
据《礼记·曾子问篇》,孔子师事老聃,是老聃确有其人。战国诸子创学说,多依托古
人,道家书依托尤多。《汉书·艺文志》道家:《老子邻氏经传》四篇。班固自注:“
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班固生在东汉初年,不曾怀疑《老子》非李耳所作。道家书
有《伊尹》(商汤相)五十一篇,《太公》(周文王师)二百三十七篇,《辛甲》(周
太史)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秦百家学说--互动百科
先秦百家学说开放分类:文化
目录
1 概况
2 儒家
3 墨家
4 法家
5 名家
6 阴阳家
7 纵横家
8 杂家
9 农家
10 小说家
11 参考资料
先秦百家学说 - 概况
先秦百家学说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先秦百家学说 - 儒家
先秦百家学说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
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
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
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秦百家学说--互动百科
先秦百家学说开放分类:文化
目录
1 概况
2 儒家
3 墨家
4 法家
5 名家
6 阴阳家
7 纵横家
8 杂家
9 农家
10 小说家
11 参考资料
先秦百家学说 - 概况
先秦百家学说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先秦百家学说 - 儒家
先秦百家学说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
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
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
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齐论语》长什么样?
http://ru.qq.com/a/20160901/022872_all.htm
文/徐建委
按:江西海昏侯墓出土有《论语》简,有《知道》篇,则其多半是消失一千八百年的《
齐论语》了。笔者数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讨论的正是《齐论语》的模样,故翻出来凑
凑热闹。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文献可见的《论语》传授始自西汉。《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
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齐论》、《鲁论》、《古论》三种传本,均见于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
终两汉之世,三种传本的《论语》都有流传,其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所言最为详细
,也比较可靠。他引用刘向的说法,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
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
二篇”,《问王》篇实际即《问玉》篇也。汉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发现了《古论语
》,有二十一篇,编次与《鲁》、《齐》不同,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
故有两《子张》篇。
我们今天所读乃是汉成帝的老师张禹以《鲁论语》为基...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1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十二章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mousederby (北京人,没都宝抽的老鼠), 信区: Belief
标 题: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十二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7 15:04:53 2007)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本书第二章说过,阴阳家出于方士。《汉书·艺术志》根据刘歆《七略·术数
略》,把方士的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六种术数
第一种是天文。《汉书·艺文志》中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
,以纪吉凶之象。”
第二种是历谱。《艺文志》中说:“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
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
第三种是五行。《艺文志》中说:“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
第四种是蓍龟。这是中国古代占卜用的两种主要方法。后一种方法是,管占卜
的巫史,在刮磨得很光滑的龟甲或兽骨
c*c
发帖数: 239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http://theory.gmw.cn/2010-12/29/content_1506249.htm
王晓渔 http://www.gmw.cn 2010-12-2913:56:30 来源:《财经》杂志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不仅儿童读物如此,各种经管励志、职场指南类的
读物也贯彻着兵书的精神,全民皆兵。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等,纷纷登堂入
室,构成国人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主要用于两国交战的兵书,成为一个国
家的内部规则,这说明“人民内部矛盾”一律被上纲上线为“敌我矛盾”,全民皆兵的
结果是人人自危,“兄弟阋于...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北大撕逼文,不知道房德邻有没有领到NED的狗粮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北大房顶在此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文《咸有一德》正文开头的一段话当作...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17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6240
18
国内真是文科叫兽们的天堂亚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0-12-19/110596812.html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本文见《财经》杂志2010年第26期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更像恐怖主义培训教材。而有些理想主义的《司马法》,却
很接近普世价值,比长城、兵马俑和地动仪更值得追忆
王晓渔/文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不仅儿童读物如此,各种经管励志、职场指南类的
读物也贯彻着兵书的精神,全民皆兵。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 等,纷纷登堂
入室,构成...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3519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禹陵的窆石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食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来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石笋行》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
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
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
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石笋的发现
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胜古
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人传说的
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无怪有人将
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
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 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
http://jinan.dzwww.com/whcyw/tpbd/201609/t20160902_14862503.htm
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
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
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
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
论》。
如今,大家看到的《论语》是张侯之后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
齐论》到汉魏的时候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
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海昏侯墓里面就发现了《知道篇》。专家
认为,如果真正释读出来这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
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发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王楚宁在其撰文《海昏侯...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854
21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中国曲艺的起源与发展zt
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形式。曲艺的艺术特征,是通过说唱敷演故事和刻画人物形象。它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产生了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艺人,并以地区、民族和曲艺艺术流派的差异发展衍变成多
种曲种,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一)曲艺的起源与形成
古代艺术中的曲艺艺术因素、曲艺与古代民间的说故事、笑话和叙事诗歌的歌唱有一定
渊源关系。古人或以为说书源于汉代的稗官小说。《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家”
著作,包含:①稗官采集的民间里巷风俗,其中有的带有故事因素,由于是“残丛小语
”,而被称为“小说”;②以巫医魇祝为业的方士所说的神仙故事;③战国游说之士借
故事、笑话以为譬喻,来阐述自己的学说。凡此对后世说故事、笑话均有一定影响。有
人以为先秦时代的成相已为曲艺的形成肇其端。《汉书·艺文志》将成相歌辞列于杂赋
之类,作品已无传。从荀子《成相篇》来看,它是可以联章歌唱的。先秦民间流行的“
赋”,是用经过艺术加工的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朗诵的文体,后被汉代文人利用,增加
了格律、对仗等雕琢文采的成分,成为文学体裁而流行甚久。文人赋的艺术特色,被后
c*c
发帖数: 2397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2752
24
先看维基关于科举: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
,“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极为讲究形式。只有
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
很多时都并不重要,清朝便惯以试卷的书法高下,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热衷科举的人只识四书五经,其他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学”,很多读书人都是
一概不通。讽刺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进士出身的山东学道范进
的幕宾对范进讲了个笑话,说有一个四川学差在上任前其老师说:“四川如苏轼(苏东
坡)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该学差后来向老师汇报,他在四川三年,查不到苏轼
来应考。范进不知谁是苏轼,答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
而就算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格式
的漂亮文章,近乎文字游戏;不能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
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不少考生索性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而设,称为
“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本。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 阅读全帖
X*V
发帖数: 1431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tzer (乌衣蓝帽),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晓渔:《孙子兵法》违反普世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8 11:20:40 2010, 美东)
国内真是文科叫兽们的天堂亚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0-12-19/110596812.html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本文见《财经》杂志2010年第26期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更像恐怖主义培训教材。而有些理想主义的《司马法》,却
很接近普世价值,比长城、兵马俑和地动仪更值得追忆
王晓渔/文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2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海读书会11月份的活动
(lhr 添加:报名、请假,小说文本下载等事宜请见二楼)
在牛筋的要挟之下,我来组织第二次的读书活动。我的一个想法是,我们可以读一篇格
雷厄姆-格林的小说,《The Innocent》。文章描写一个人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回忆
起以前的一段感情,然而,事实和回忆中的现实迥然不同。文章的主题是关于人的变化
,以及怎样看待过去的那份纯真。小说很短,只有4,5页,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会发
现丰富的韵味。这位作家本身也有复杂的经历,他的小说《第三个人》曾经被改编为一
部表现主义风格的电影,里面扭曲的视角,是20世纪那个年代欧洲国家集体意识的一种
表现。
http://www.megaupload.com/?d=FY41KL27
另外一个推荐是《汉书-艺文志》。好学深思的小柯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算过帐,我们一
生能读过的书也就是几千本。确实如此,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怎样才能在有限的
时间里,尽可能的多读一些书,建立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呢?《汉
书-艺文志》讲的是汉朝时期图书的划分,里面的一些评点,分析了各种流派的思想根
源,分析了各种流派思想的得失。例如,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
C********1
发帖数: 217
2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海读书会11月份活动读书笔记
参加mitbbs文海版第二次读书活动。主持人Microsystem选了两篇文章,“the
innocent”和班
固的”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介绍了刘向父子主持编撰的“七略”的篇目,分类为“六艺略”“诸子略”“诗
赋略”“兵书略”“术
数略”“方技略”,七略之一的“辑略”相当于篇首的概要,分析六略的思想流派。这
个分类应该概括了
中国当时主要的文明成果,概要如下:六艺的读者是国家政要,”诗经“在现在是被认
为属于文学类
别,当时的政要得会背诵里面的句子和熟练使用比喻,”不学诗,无以言“;诸子,百
家争鸣中存活下
来的大家作品;诗赋,诗赋等文学类作品;兵书,权谋和用兵;术数,天文地理历书玄
学和杂家等;
方技,医学典籍等。书籍分类肯定对读者如何选择读物是有影响的,对社会思潮也应该
有所影响,局
限研究者视野。
大致可以看出,当时重视的东西要能够学以致用,能用到政治上,能用在生活中。小说
应该是例外,
但孔子也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没有出现对应古希腊的戏剧,
技术和科学等
更高层次的分类。
同时,也是这种学以致用的风格让人深思。著述在古代知识分子中不算最先的选择,比
p****t
发帖数: 11416
2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石笋行
石笋行
作者:童恩正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食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来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石笋行》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
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
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
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石笋的发现
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胜古
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人传说的
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无怪有人将
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
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石
笋行》了。
石笋是成都古城最古老的一处遗迹。在晋代(公元5世纪左右)的一部历史书籍《
华阳国记》中,就有了记载,据说当时成都共有石笋“三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武侠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流风所及,不少老外都认为中国人个个会功
夫,一言不合就在大街上动起手来,太极八卦连环掌、南拳和北腿…打的煞是好看,而
且不打个几百合绝不罢休。其实真实情况是:包括所谓武林掌门在内的中国人,并不是
那么爱打架,就算真动起手来,打的也是难看至极的王八拳。
其实武侠世界只停留在文学家的想象中,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可是很多浸染其
中多年的中国人沉迷于此不能自拔,无数人对易筋经、降龙十八掌等武功真实性都深信
不疑,一个纯粹由文人想象出来的中国功夫渐渐被神格化,最后上升到了民族图腾的高
度。
所谓武林高手,在现代能不能打,似乎已经不需要证明了。那么问题来了,那些
在武侠世界中纵横江湖、快意恩仇的武林高手们,假如真的存在的话,在古代到底能不
能打?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骑射、马上枪术等战斗技能受到高度推崇,拳术毫无存在
感,武侠小说里那种绝顶高手凭借一双肉掌横行于千军万马之中的桥段,事实上不可能
存在。正史上形容一员将领武艺高超一般是“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三
国志·吕布臧洪传》)、(李广)“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司
马贞《索隐述...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593
3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谁记得《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食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来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石笋行》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
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
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
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石笋的发现
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
胜古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
人传说的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
无怪有人将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
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
...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3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石笋行
石笋行
作者:童恩正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食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来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石笋行》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
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
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
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石笋的发现
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胜古
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人传说的
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无怪有人将
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
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石
笋行》了。
石笋是成都古城最古老的一处遗迹。在晋代(公元5世纪左右)的一部历史书籍《
华阳国记》中,就有了记载,据说当时成都共有石笋“三株”。...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2 19:12:54 2011, 美东)
刘晓东: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作者:[刘晓东]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浏览:[432] 2010-07-30
摘要: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
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
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就一般情形来看,大凡一种学说,在其泛化性承传中,既有与其他学术思想的交融
,又有其自身的分化,正如一条河流,在其流经过程中,既有与异流的交汇,又有其自
身的歧出。尤其当这一学术具有较长时期的社会需求时,其承传过程中的历史境遇便规
定了它盛衰承变的命运,也正如一条河流,其所流经的地势通塞形成了它直huí@①
流演的状态。对学说来说,社会要按照时代的需求对它...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3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四大经典
http://www.zhzyw.org/zycs/zz/08121816KBD9A44GG439BC1KC.html
中医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
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
医经典了。什么是医经呢?《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
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
之所宜。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这就
是说:医经是根据人身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情状,用以阐发百病的根源
、死生的界线,而度用适当的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适宜的药剂。最好
的药剂之功能就像磁石取铁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高明的医者违反医学理论,致
使当愈者反剧
a*****e
发帖数: 305
3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2014.11.04 刘卫红 讲六纲与八纲
2014.11.04 刘卫红 讲六纲与八纲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56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六纲与八纲
接触汉传中医之前,大家可能对“六经”和“八纲”这两个概念比较熟悉。六纲是汉传
中医学区别于其他经方学术的第一个概念。为什么汉传中医学提出六纲这一概念呢?我
们下面从提出“六纲”概念的重要意义、六纲的实质以及六纲与八纲的区别三个方面来
认识六纲这一重要概念。
一、提出“六纲”概念的重要意义
阴阳是区分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分类法则。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认识
事物本质执简驭繁的法宝。伤寒论中辨证用方所用的阴阳学说,其内涵实质是三阴三阳
。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阴三阳学说指导着六纲、经络、运气三个体系的分类和定位。虽然与经络、运气使用
相同的名词,但其内涵完全不同。“六经”本是经络用语,最早出现于《素问•
热病论》中的经络六经理论。隋代巢元方将六经热病内容与仲景的伤寒论条文混杂一处
,形成了用六经经络解伤寒论的初步理念。宋代的朱肱,最早确定...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854
36
来自主题: _AudioBook版 - 中国曲艺的起源与发展zt
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形式。曲艺的艺术特征,是通过说唱敷演故事和刻画人物形象。它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产生了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艺人,并以地区、民族和曲艺艺术流派的差异发展衍变成多
种曲种,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一)曲艺的起源与形成
古代艺术中的曲艺艺术因素、曲艺与古代民间的说故事、笑话和叙事诗歌的歌唱有一定
渊源关系。古人或以为说书源于汉代的稗官小说。《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家”
著作,包含:①稗官采集的民间里巷风俗,其中有的带有故事因素,由于是“残丛小语
”,而被称为“小说”;②以巫医魇祝为业的方士所说的神仙故事;③战国游说之士借
故事、笑话以为譬喻,来阐述自己的学说。凡此对后世说故事、笑话均有一定影响。有
人以为先秦时代的成相已为曲艺的形成肇其端。《汉书·艺文志》将成相歌辞列于杂赋
之类,作品已无传。从荀子《成相篇》来看,它是可以联章歌唱的。先秦民间流行的“
赋”,是用经过艺术加工的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朗诵的文体,后被汉代文人利用,增加
了格律、对仗等雕琢文采的成分,成为文学体裁而流行甚久。文人赋的艺术特色,被后
f*****e
发帖数: 939
37
[ 国士 ] 于:2010-06-30 03:01:04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2997045 www.6park.com
1967年1月13日晚上,文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
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关于这次谈话,2010年5月16日何新在其博客中以
《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出题难之——要刘读三本怪书》为题写了一
篇文章对毛泽东推荐的三本书进行了分析,6月7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浙江大学署名散木的
政治学教授的文章《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几本书》。具体内容可见http://blog.qq.com/qzone/622002641/1276043071.htm。从这两篇文章内容来看,在两篇文章共同关注的焦点:毛泽东推荐这三本书用意何在,散木完全没有论述,而何新在给出几个猜测之后,也以“毛泽东竟要刘少奇回去读这三本特殊的书,是耐人寻味而别具深意的。”作为全文的结尾。
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毛泽东的喜爱,本人查阅了这几本书并试图在何新文章的基础之
上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关于这几本书的书名
刘少奇的女儿...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38
[ 国士 ] 于:2010-06-30 03:01:04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2997045 www.6park.com
1967年1月13日晚上,文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
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关于这次谈话,2010年5月16日何新在其博客中以
《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出题难之——要刘读三本怪书》为题写了一
篇文章对毛泽东推荐的三本书进行了分析,6月7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浙江大学署名散木的
政治学教授的文章《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几本书》。具体内容可见http://blog.qq.com/qzone/622002641/1276043071.htm。从这两篇文章内容来看,在两篇文章共同关注的焦点:毛泽东推荐这三本书用意何在,散木完全没有论述,而何新在给出几个猜测之后,也以“毛泽东竟要刘少奇回去读这三本特殊的书,是耐人寻味而别具深意的。”作为全文的结尾。
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毛泽东的喜爱,本人查阅了这几本书并试图在何新文章的基础之
上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关于这几本书的书名
刘少奇的女儿...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387
3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类如何顺利度过2012?(二十五)
作者﹕向真整理
中国七大预言通解
结语 假如真有2012,人类如何自救?
我们从预言的角度来思考一个最严肃的问题:假如真有2012,人类应如何自救?
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读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这些预言是不是后人杜撰的?这些
预言真的准确吗?如果这些预言都是准确的,那么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
些预言家又怎么会具有这么大的能力?他们又为什么要给人留下这些预言呢?
关于预言是否是后人杜撰而伪托前人所著的问题,其实历代学者首先就关注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疑问的最好方法就是寻找最古老的版本。由于古代的书写与印刷技术没有今天
这么发达,也由于年代久远与历代战火不断,难免会造成原本的失传。在本书所辑的中
国古代大预言中,每个大预言都有现存的最古老版本,如《推背图》有清初金圣叹批注
本,而且在《宋史·艺文志》中已提及该书。《马前课》与《乾坤万年歌》都有清代学
者的批注本。《推背图》的金圣叹版本,现在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里都还有收藏,就是
当时的那种印刷技术所印刷出来的。那么这就说明至少这些预言不是今天的人所杜撰的
,至少是在存本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作品。当然,很可能是更早期的作品,只不过那个更
...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173
4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失传南宋医书在日被发现
【共同社东京8月18日电】记者18日从千叶县馆山市市立博物馆获悉,中国南宋时期出
版的医书《孙真人玉函方》日前在该市某世家被发现。这是该书的实物首次得到确认。
专家表示,这将是“了解中国出版史的宝贵资料”。
据该博物馆介绍,中国14世纪编纂的《宋史•艺文志》中记载了该书。但据悉,
该书的实物在中国已不存在。
《孙真人玉函方》被认为是由7世纪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编汇而成,记载了治疗头痛、传
染病等30种疾病的药方及服用注意事项。
该书为木板印刷品,分上中下三卷,共38页。虽然封面已经脱落缺失,但文字依旧清晰
,没有虫蛀,品相完好。卷末等处的印章显示,该书曾是镰仓时代建立的“金泽文库”
的藏书。
馆山市的世家是直至昭和初期的医师家族,该博物馆研究人员在该世家的仓库里发现了
此书。
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的医史学研究部长小曾户洋对该书进行了鉴定。他表示:
“在日本战国时代散失的金泽文库藏书究竟是如何流传入馆山市的,这很有意思。”
w****n
发帖数: 25644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杀,顺帝最后二十年
左右的皇帝荒淫与政治紊...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刚正不阿 为民造福
蔡襄,字君谟,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从小立志高远,十九岁即以
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以正直端方、敢于坚持正义
而名垂青史。
一、正义敢言
景佑三年,时任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因上书条陈时弊触怒朝中权贵,被贬至饶州任知州
。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不敢说话。唯有秘书丞余靖和太子中允尹洙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致信谏官高若讷《与高司谏书》,指出其虚伪、谄媚,身为谏官不但
不救护忠良,反而迎合权贵进行诋毁,欧阳修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三人均被流放边
远僻地。
当时,任职馆阁校勘的蔡襄年仅二十五岁,他见正直者被贬,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作
《四贤一不肖诗》组诗,诗分五首共计1300多字,分别赞扬范、欧、余、尹为“四贤”
,高若讷为“一不肖”,褒贤贬奸。此诗一出,京城内外,士人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
贵之势。就连契丹使者也买回去张贴在幽州馆。诗中写道:“君子道和久以成,小人利
合久以倾”,将“四贤”与“一不肖”的行为进行了对比,赞“四贤”有气节、讲道义
;称高若讷“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蔡襄因此诗遭到泗州通判陈恢的弹
劾,幸得左司徒韩琦弹劾...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dcard (将Joycee红牌罚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 21:30:07 2011, 美东)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4
农历丁酉鸡年将至,天文专家表示,这一年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长达384天,并且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2017鸡年为何多出19天?农历到底怎么算?昨日,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傅燕宁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为大家详解我国传统历法,以及农历幕后“推手”的秘密。不过对于“现代钦天监”的叫法,傅燕宁表示:“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不仅编写年历还预报大行星运行轨道
中国现行的农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编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是农历的官方出版机构。
“历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部门,部门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员有10个。编制农历其实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宁说,在推算农历前,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一架精密计算机必不可少。
“现在是用电脑模型推算农历。比如算天体的位置,是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标准模型。用模型来计算农历,过程很快。”他表示,现在的计算方法相对准确,误差还是有,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模型。
他们的工作除了编订农历外,大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升降时间,日全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小...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研究工作备受各界关注。5月23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海昏侯墓青铜器、漆器和竹简的相关修复和研究正有序进行。
其中,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齐论语》完成扫描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木器中,竹简是最核心文物之一。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站内,一个百余平方米的房间被专门用来存放竹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5200多枚竹简的剥离、第一轮扫描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扫描技术已经知晓,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八个部分,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论语》。
据了解,《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如今看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齐论》到汉魏时就失传了。
《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知道篇》、《问王篇》。
据央视新闻1月12日报道,在主墓出土的众多竹简中,公布了两张竹简图片,这两张竹简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
竹简反面写有“智道”,正面写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左传是吴起写的么?
杨善群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记述春秋时期周王与
各诸侯国事迹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有18万余字,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前后长达259年。《左传》不仅记事详备可靠,是研究春
秋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文笔精练,描写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价值。然而
这样一部史学和文学的名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自西汉以来的许多记载,都说《左传》是左丘明撰的。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
表序》中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即《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左氏传
》三十卷”。班固自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刘歆亦谓:“《春秋左氏》,邱明所
修”。(《汉书·楚元王传》)然而这个税法是大成问题的。《论语·公冶长》篇载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
亦耻之”。据此,左丘明是孔子尊重的前贤,不是孔丘的弟子,年龄不会小于孔子。但
《左传》记事,却说到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a*****y
发帖数: 33185
47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3:47 2011, 美东)
叶行昆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
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
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
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
设计的“礼制”思想,为后来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以为,荀子的“礼制”思想既是“荀学”的核心,
又是其经济思想的基石,更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制度思想。
关键词:荀子、 “礼制”思想、 制度安排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即是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封建地
主制确立的时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西周社会...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924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哓,音肖,话多也。战场初歇,杀气犹寒,金鼓在耳,谁耐烦尔秃驴之喋喋也。诗如其人,非秀才故
作壮语可能得者也。>
此诗是朱元璋在转战江淮中于行军时小憩所作。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身着戎装、雄姿英发的青年将
军...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50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