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胜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g
发帖数: 2689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http://www.zgfxy.cn/ztjj/zgfx/x/zdesjqeyn/2012/03/15/095839761.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讨论“尊”出家人的问题,那我倒要先要问你一个问题:出家修行者如何得以果腹?在
家修行者如何得以果腹?。。
接着的问题:未成就者,智慧是否已经通达?对供养出家人的理由是否自然就明了?供
养心愿是否自然就生就?不需劝导或设置?是否不说明要尊出家人他也明白了该供养出
家人?。。
如果不设置出家人的“尊贵”,光等那些明白人供养出家人,够不够养活出家人的?。。
所以,你理解的“尊”, 与我这里在说的“尊”。。。。。。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的出家者。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17]“胜义僧”的观念为
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应该重视“胜义
僧”是强调证果的贤圣,而非未证果的居士。
“胜义僧”是从证果来显示“俗”可能尊于“僧”;“在家阿罗汉”是否可能,则关乎
在家人是否能达到究竟的解脱;如果在家居士能证阿罗汉,出家人的修行解脱优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抉择二无我讲记9/10
三、辨别二种胜义
分二:(一)相似胜义 (二)真实胜义
(一)相似胜义
【所了解的这点仅遮止所破的无遮,即是所谓的相似胜义,其仅为趣入真实胜义的门径
,并非究竟实相。】
分三: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2、为什么取名为胜义 3、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的
关系
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相似胜义就是我们心所了解的这点仅仅遮止所破的无遮。
所谓遮止,遮是不许可,止是停住。比如交警一挥手,不许车辆前行,就是遮止。现在
不承许胜义中有人我而说无人我,就是遮止有人我。或者,不承许胜义中有生住灭而说
无生住灭,就是遮止有生住灭。像这样叫做遮止所破的无遮。
无遮和非遮是一对中观术语,讲的是破立的方式。比如这样遮:这不是宝瓶!这是非遮
,以“非”的方式遮止“是宝瓶”,但是在否定“宝瓶”之后,可以成立是其它法(如
:这不是宝瓶,而是瓦罐)。若说:这里没有宝瓶!这是无遮,以“无”的方式遮止“
宝瓶”,同时不引出其它法,这叫无遮。(所以,遮是遮止,遮的方式有两种,以“非
”而遮,叫非遮;以“无”而遮,叫无遮。)
一般人没有学习中观,见车就执著有车;见房子就执著有房子。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反
应方式,他从不会想“没有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Zz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3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1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4)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无从增长,但也要明白胜义中没有众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无从增长,但也要明白胜义中没有众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自赞毁他,诋毁古今大德法门,恶道挂号的附佛外道罢了,还谈什么地上菩萨。
举几个例子:
自赞毁他:
◎阿罗汉证得解脱果,说一句老实话:‘他来我面前没说话的余地。’(优婆塞戒经讲
记.第六辑278页)
◎纵使有朝一日能亲自证得解脱果之极果,成为俱解脱之大阿罗汉,于平实眼前,终究
仍无话语分;于我会中之初悟同修面前,亦无话语分。(楞伽经详解.第十辑252页)
◎每有愚人言曰:‘怎么就只有你们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别人就都不对?世间哪有
这种道理?’但是世间确实是有这种道理!而且必然如是(识蕴真义383页)
◎我知道无余涅盘中的境界。(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104页)
◎你看萧平实今天修到这个地步,已经开悟了的人。(起信论讲记.第五辑217页)
◎台湾号称有八九百万佛教徒,其中有几个人证得真如总相智?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
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会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读了《
悟前与悟后》悟的,因为住在南部,又被家业所绊住,没有来共修;只有这么一位,其
他就没有了。(邪见与佛法.第三章第四节48页)
◎以我们现在大家悟后进修的智慧来看,那些祖师们都还很肤浅。(起信论讲记....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开悟?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的出家者。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17]“胜义僧”的观念为
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应该重视“胜义
僧”是强调证果的贤圣,而非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为何重动物轻植物?
我觉得依他起是胜义是世俗很难分,因为圆成实也以依他起为基础,只是抛弃了遍计所
执的妄见。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
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
依他起相,非是清静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
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
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解深密经在这里把依他起算作胜义了。
d*********d
发帖数: 19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七节课
如来的授记,若在实相中存在,不可能是真实的授记。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
中言:“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在
一切所知当中,如果有一法是成实的,形形色色的所知都不会显现,正因为不是成实的
缘故,各种各样的显现才合情合理。犹如镜子中的山河大地,由于不是成实的,才能在
小小的镜子中映出来,万法亦如是。
《金刚经》中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一会儿得授记、一会儿不得授记,好像一句
话中处处有矛盾,所以汉地讲《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讲得好的并不多见。这次
我传讲《金刚经》,稍微宣说了一点此经的密意,不敢说是全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
发大家对经文的深入理解。我以前看过很多讲义,也听过很多录音带,有些大德的语句
非常优美,听起来也很舒服,但从意义上观察,可能因为没有《金刚经》传承吧,有些
地方不太尽人意。不管怎么样,诸佛菩萨是通过不同形象来度众生的,究竟上当然没有
差别。
前面讲了释迦牟尼佛若真实存在,就不会得到授记,不真实存在才得授记。表面看来是
矛盾的,这是为什么呢?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为什么?...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分类
大圆满法网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想解脱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发慈悲心。发慈悲心就是从内心里下
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当这两种想法
特别强烈的时候才能发出来菩提心。之前都是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发的,实际上并没有
发出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如果不报答这个恩德,
以后还要继续互相伤害、互相结怨。只有报答他们的恩德了,我们才可以解脱,才可以
成佛,才可以不再互相讨债还债了。我们特别地想报答这个恩德,然后从内心里下决心
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
悲心。这两者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那么怎样才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怎样才能拔除一切众生痛苦?那个时候,为了救
度一切众生发誓发愿要成佛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叫发菩提心。所以在慈悲心的基
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从心力分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
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12486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jtuer (swjtu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周扬被韩国选手恶意犯规 重伤退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2 00:31:43 2010, 美东)
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3月21日,2010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单项赛继续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
亚进行。在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第一组出场的周洋在比赛中被韩国选手朴胜义带倒,
在摔倒的过程中,朴胜义的冰刀刮到了周洋的左脚踝。周洋在长时间倒地不起后,被单
架抬出了赛场。
周洋摔出赛道
在今晚的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周洋在第一组的比赛中率先登场,她被分在了第二道,
左侧第一道是韩国名朴胜义,右侧是美国名将鲁特尔。出发后,周洋没有抢到有利的位
置,而是在第三位滑行,朴胜义则冲到第二位,鲁特尔暂时垫底。由于1000米要滑9圈
,因此选手们都没有急于往前冲。
意外发生在比赛还剩最后两圈时。必须超越的周洋在一个弯道处从外道超越当时排在她
前面的朴胜义,并且身体已经压过了朴胜义。此时朴胜义试图内切反超,但她似乎有些
重心不稳,向赛道外倒去,并连累了身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胜义根】
又称正根。小乘有部等将眼、耳、鼻、舌、身五根,分为扶尘根与胜义根,扶尘根即我
们彼此可见的眼睛、耳朵、鼻子、 身体等可见部分,胜义根则以扶尘根为所依处,以
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之净色为体,具有发识取境之作用。故知扶尘根乃胜义根之
所依处,具有扶持助成之功能,如上记所说之眼球等,皆为色、香、味、触、四尘所成
之肉团,其体粗显,本身无感觉认识作用;胜义根则以扶尘根为所依处,取外界之境,
而于内界发起识,故胜义根质净而细,犹如琉璃,肉跟不可见,惟佛眼天眼可见之。乃
四大种所造极微之集合,系五根所据以产生感觉认识作用的实体,相当于现代所称之五
官的神经。唯识宗十大论师中,护法论师根据唯识大乘的教义,主张扶尘根为根之依处
,胜义根为四大种所造之现行清净色,此一说法与小乘有部大致相同,惟护法并未如小
乘所认为:根之极微乃具有实体之心外色法。又同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的难陀论师,则
主张眼等五根唯有种子,而别无现行之净色。见《俱舍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
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原来如此,是一些论师自行分类。
了解。
:【胜义根】
1. 可论师这里只说五根,没说意根也有”胜义根”呀?
我们主要说的是意根。
只说五根,也是可以,如下。
2. 论师这里分类的”胜义根”,也属五种肉体器官喔。
论师这里的分类法,是把五根器官,更细的分成两类器官,
就这样而已,没有什么特殊或神秘之处呀?
就是分为 ”接受器”(e.g.耳朵器官、鼻子器官)+这些器官后面的呈相神经,
这些后面的神经有取出相或呈相、呈现出声音、影像…特色。
但我认为,这”胜义根”略有侵犯到”识”的功能之嫌,属很接近”识”的”色”(
器官)。
即使细分成两类,也还是肉体的器官呀。(与轮回没有关系。)
这细分说法,也不能说错,只是我目前认为没有必要,看不出来要干麻,是多余的
。 而且修行用不上。


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不是信仰热过头了? 把很平常的事,说成带神秘色彩 : )
之五
是呀,就是这样
综合说,
我的看法是
1.只看五根,还是属肉体、器官,只是更细分成两部份而已。很平常的事。
2.再细分五根,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不知细分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robbin (robbin) 于 (Sun Sep 4 01:14:17 2011, 美东) 提到:
憨山老人梦游集
予年三十。正月自河东同妙师上五台。过平阳。师之故乡也。师以少贫。值岁饥。父母
死。葬无殓具。至是山阴与一二当道助之。予为卜高敞地为合葬。作墓志。师俗姓续。
居平阳东郭。盖春秋续鞠居之后也。太守胡公号顺庵。东莱人。闻予至寓城外。欲一见
不可得。及予行。公送邮符。予曰。道人行脚有草屦耳。焉用此。公益重。及予行。公
后追之。至灵石。乃见。同至会城。留语数日。差役送至台山。于二月望日。寓塔院寺
。大方主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最幽峻处也。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
居之。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未几。妙峰往游夜台。
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
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
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
意根。当...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0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师与僧宝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5550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jtuer (swjtu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周扬被韩国选手恶意犯规 重伤退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2 00:31:43 2010, 美东)
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3月21日,2010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单项赛继续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
亚进行。在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第一组出场的周洋在比赛中被韩国选手朴胜义带倒,
在摔倒的过程中,朴胜义的冰刀刮到了周洋的左脚踝。周洋在长时间倒地不起后,被单
架抬出了赛场。
周洋摔出赛道
在今晚的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周洋在第一组的比赛中率先登场,她被分在了第二道,
左侧第一道是韩国名朴胜义,右侧是美国名将鲁特尔。出发后,周洋没有抢到有利的位
置,而是在第三位滑行,朴胜义则冲到第二位,鲁特尔暂时垫底。由于1000米要滑9圈
,因此选手们都没有急于往前冲。
意外发生在比赛还剩最后两圈时。必须超越的周洋在一个弯道处从外道超越当时排在她
前面的朴胜义,并且身体已经压过了朴胜义。此时朴胜义试图内切反超,但她似乎有些
重心不稳,向赛道外倒去,并连累了身
f****2
发帖数: 31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z7622,问你个问题啊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
【要义】
《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
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
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
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
。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
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
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
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
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
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
对方辩驳道:“佛在《百业经》中说:‘诸比丘,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
、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5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6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三)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2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五天,接着给大家讲《噶当教言》的内容:贡巴瓦格西讲了学
佛修行中的十一种根本。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了解、都明白了,才能知道怎样得
到这些功德,怎样达到这种境界。贡巴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修行非常好,关
于他的很多故事非常有加持力,非常有感染力。
格西讲,想成佛,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资粮圆满了,就能成佛了。
成佛要靠积累两种资粮,积累两种资粮要靠菩提心。如果缺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的摄持,无论学佛修行,还是行善积德,都不是成佛之因。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才是
如法的,最终才能成佛;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能变成成佛的因。如果没有菩提
心,无论是学佛还是修行,无论怎样精进,最终也不能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无论怎
样行善积德,最终也不能成佛。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指利他心。这种利他心不是普
通的利他心,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2662
49
来自主题: AHU版 - 逝者篇章4
周星群

刘胜义步入“白玫瑰”大酒店餐厅的“湘妃园”包房时,黄武德和兰莉已在等侯。
宾主入座后,黄武德恭请刘胜义点菜。“客随主便啦。”刘胜义打哈哈说。黄武德转向
兰莉,话中有话:“兰小姐,你知道刘总的胃口,你给刘总点菜吧?”兰莉也不推辞,
须臾就点好了菜。黄武德接过菜单,边看边说好。然后,故作神秘地跟兰莉讲:“我再
为刘总专门点个菜。”说毕,将菜单递给服务小姐。
包房里安静下来,三人都有心事,一下竟相对无言了。黄武德略显尴尬地笑笑,问
刘胜义:“刘总,看你气色比我上次见你时差多了?”
“家里有事,忙累了。”
“人过中年万事忧。刘总,要保重哟!”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黄老板,你生意如何?”刘胜义也不想兜圈子。
“手头紧哪,刘总,能不能从‘国信’再贷点给我?”
“我已经给你贷了2000万,黄老板,‘国信’可不是我刘某开的哟!”
正说着,菜上来了。黄武德忙着进酒,招呼吃菜,贷款的事暂且放在一边。酒过三
巡之后,他才旧话重提。
刘胜义只是表示目前国家银根紧缩,“国信”资金很紧,也很难。
黄武德只得点头,表示理解。他对兰莉说:“兰小姐,我和刘总光顾谈生意,没有
招呼你,不好意思,这一杯敬你
f*******a
发帖数: 2662
50
来自主题: AHU版 - 逝者篇章7
逝者篇章
周星群
(中)
刘胜义人靠在沙发里,脑子里想着今晚过不了韩丽凤这一关,眼睛却看着她一步步
过来。
韩丽凤款款搂住刘胜义的头,温柔地让它贴近自己的胸怀。刘胜义的记忆似乎被唤
醒,这是女人让他最喜欢的动作之一。他想,兰莉的胸围不亚于韩丽凤,但兰莉却不会
这么干。
“你还不来?”
韩丽凤对刘胜义耳语,将手从他的领口伸进,沿背细细摩挲。
这个女人曾让他心醉神迷,他紧贴着韩丽凤,心里好像答应:“来吧。”
……
究竟是久别,还是新奇,刘胜义说不清楚。他原以为自己不行了,居然在韩丽凤身
上畅通无阻,他很满意。
他还在回味刚才的一幕:当时韩丽凤骑在他身上,他突然问:“赵孟给你多少钱?

韩丽凤怔了一下,马上伏下身来,用手在他的心口处划圈,眯着眼反问:“别说得
难听。难道我们没有真情?你当男人的那一套,很多还是从我这里学的,没忘吧?”
这时楼下门厅有人声,似乎赵孟和女伴回来了。刘胜义下意识挪动身子,想躲避,
但韩丽凤半个身子压住他,使他动弹不得。
韩丽凤看透了刘胜义,朝他吹口气,嘻嘻笑;“不会进来的。
“赵孟现在不一样了。想当年,他来贷款都排不上号。”
“好汉莫提当年勇,人家现在有几亿家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