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考试制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3
发帖数: 165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拥有使他有能力引领中国转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好些个人素质:权威、自身经历
的广度和深度、战略感、信心、人脉、以一定的成功来掌管中国转型所需要的政治判断
力。
当邓小平于1992年让位时,他已完成难住中国诸多领袖一百五十年的一项使命:他和他
的同僚找到了一条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并巩固这个国家的道路。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
程中,邓小平主导了中国自身----包括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性质、中国的治理体制以
及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邓小平退休后,中国的变化持续而飞快,但在邓小平领导下
形成的基本的结构性变革已经持续二十年,并且,经稍许调适后,那些变革或将延伸至
久远的未来。事实上,在邓小平领导下发生的那些结构性变革位居中华帝国自两千多年
以前的汉代形成以来最根本性的变革之列。
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中国社会的规模和多元性、当时世界性机构的性质、全球体系向
中国分享其技术和管理技巧的开放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以及为数众多富于创新精神
、辛苦劳作的人民的贡献,塑造了邓小平时代发生的转型。但这一转型发生在一个过渡
时代,在这个时代,最高领袖被他人赋予相当多的自由来引领政治进程并做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
不需十年,只要五年,请看下文: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
来源: liubei 于 2013-11-12 18:00:07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
被阅读:3494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2
编 者按: 面对勃勃崛起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国知
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五年
内 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子
;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 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指
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 算,2012年,中国的GDP为
8.3万亿美...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61
3
编 者按: 面对勃勃崛起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国知
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五年
内 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子
;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 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指
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 算,2012年,中国的GDP为
8.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5.6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52.6%。如果要在六年(2013-
2018)时间内超 过美国,则需要中国(以美元计算)的GDP每年比美国多增长11.3%。
由于对比的是以美元计价的GDP,因此需要把实际GDP增速 和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
变动三个因素考虑进来。2007年美国次贷...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71
4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历史永不终结: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编者按: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
国知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
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
子;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算,2012年,中国的GDP为8
.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5.6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52.6%。如果要在六年(2013-
2018)时间内超过美国,则需要中国(以美元计算)的GDP每年比美国多增长11.3%。
由于对比的是以美元计价的GDP,因此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ampo (temp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4 13:24:28 2014, 美东)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历史永不终结: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编者按: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
国知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
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
子;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ampo (temp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4 13:24:28 2014, 美东)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历史永不终结: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编者按: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
国知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
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
子;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32
7
http://www.theameric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chinese-social-
社会达尔文主义如何造就了现代中国
“中原国家”的千年任人唯贤
作者:Ron Unz
邓小平于1978年启动改革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规模以人类历史上最快
的速度翻了40倍,目前蓄势待发,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十亿华人在
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经济生活从用牛耕作、骑车出行,提升到汽车即将普遍
走入千家万户。
中国人的学业成就也同样惊人。根据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测试结果,上海(总人口1500万的
大都市)学生雄踞全球之冠。1 中国其余地区的PISA结果显示,那些地区的学生的优异
表现也相差无几,中国广大农村数以亿计的学生(大多出自年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农民
家庭)的平均成绩足以与欧洲最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的学生相匹敌,甚或
超过,与美国比较更是远远胜出。2
在上一代,邻近中国的多个小型华人国家或地区(比...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651
8
http://www.theameric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how-social-darw
邓小平于1978年启动改革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规模以人类历史上最快
的速度翻了40倍,目前蓄势待发,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十亿华人在
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经济生活从用牛耕作、骑车出行,提升到汽车即将普遍
走入千家万户。
中国人的学业成就也同样惊人。根据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测试结果,上海(总人口1500万的
大都市)学生雄踞全球之冠。1 中国其余地区的PISA结果显示,那些地区的学生的优异
表现也相差无几,中国广大农村数以亿计的学生(大多出自年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农民
家庭)的平均成绩足以与欧洲最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的学生相匹敌,甚或
超过,与美国比较更是远远胜出。2
在上一代,邻近中国的多个小型华人国家或地区(比如台湾、香港、新加坡)也取得了
类似的经济和技术成就。而在以白人为主导的国家(如美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革期间北京出题考教授小记
陈徒手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为贯彻毛泽东“七二一”指示,全国高校开始从工农群众中间选拨
学生,招收了一批批工农兵学员。由此改变了文革前长久实行的招生制度,相应的考试
方式也变得简易。但就是这么简单应付的考查办法,遭到辽宁朝阳市农村生产队考生张
铁生“一张白卷”的冲击,他在1973年大学招生的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但却在考场写
了一封愤怒抨击考试的信件。时任辽宁省革委会负责人、毛泽东侄子毛远新抓住这个由
头,在幕后运筹中央级媒体,有预谋地刊发了《一份发人深思的答卷》长篇报道,在全
国范围内掀起了“反潮流”的运动。
“交白卷”事件在高校酿成不小的波澜,相当多的高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心中的不
解,民间的抵触还是隐约地呈现出来,高层觉察到这种涌动的敌意和抵制暗潮。如何看
待张铁生的白卷?旧的考试制度是否可行?有的地方悄悄地对教授、副教授进行突然的
文化考试,试题大都是1973年高校招生中的理科题目,让教师出丑,以此来弹压学校教
师说怪话的风气。
毛远新闻讯后也想尝试一下效果,就把沈阳医学院做为试点单位,突然召集基础部38名
教授、讲师到教室考试,果然有不少教授当场答不上考卷,事后被迫承认“张...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0
好文共赏。
“”“”“”“”“”“”“”“”“”“”“”“”“”“”“”“”“”“”“”
“”“”“
取消招生指标是众望所归
张千帆
【学科分类】法律社会学
【出处】作者博客
【写作年份】2010年
【中图分类号】0
【正文】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和腾讯网合作,就大学招生与考
试制度对350多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网友认同教育机会平等的宪
法理念。取消招生指标、实行统一考试、保障地域平等,已是中国社会众望所归。
招生指标的地区分配是目前中国大学招生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
的焦点。指标分配制度直接造成了广为诟病的部属高校招生本地化现象,严重歧视了广
大外地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北大、清华等在京部属高校对北京考生的招生指
标一般占总指标的百分之十几,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是外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复旦
、浙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京外部属高校更是为本省市的考生保留了百分之三四十
乃至百分之五十的招生指标,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是某些外省的几百倍。大学招生地方
保护主义如此严重,自然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众矢之的。在这次...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1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但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拟从校日制度、周课时数、课程难度、家庭作业、心理负担等方面,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对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帮助。
校日制度比较
校日制度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学生在校学习天数。一年有52个周,但由于各国在学制、学期、寒暑假和节假日制度上的不同,各国中小学学生在校学习天数有很大的差异。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年鉴局对世界各地70个国家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41个国家的教学天数为180-200天,19个国家超过200天,10个国家少于180天,其中最少的是中非共和国,只有150天。
从世界各国政府规定的中小学教学天数来看,我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天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学生实际在校学习天数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周课时数比较
周课时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生学习负...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2
文革前的高考也有政审条件
在很多人看来,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有条件限制源于文化大革命,其实是错误的。新中国
建立以后,高考政审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公民考试权利做出的制度性规定,在当时称
之为“不宜录取”。也就是对一些考生要通过政审,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大学或者很难
进入大学。比如父母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地富反坏右的,亲戚中有杀关管的,或者有
海外关系港台关系一般通不过政审,即使能读大学也不能读保密专业(军事院校、军工
院和校涉及军工的专业都属于保密专业)。
文革推迟高考始于刘少奇
1966年6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反对教育考试制度的文章搁在了时任
国家主席,中央一线领导人刘少奇的案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并决定将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中央
认为: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
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有不少大专学校和中学,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根深蒂固,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在大专学校和高中,把文化革命运动搞深搞透,将对
今后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高等学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考的取消和恢复,历史给邓小平开了个玩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2 07:16:57 2017, 美东)
文革前的高考也有政审条件
在很多人看来,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有条件限制源于文化大革命,其实是错误的。新中国
建立以后,高考政审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公民考试权利做出的制度性规定,在当时称
之为“不宜录取”。也就是对一些考生要通过政审,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大学或者很难
进入大学。比如父母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地富反坏右的,亲戚中有杀关管的,或者有
海外关系港台关系一般通不过政审,即使能读大学也不能读保密专业(军事院校、军工
院和校涉及军工的专业都属于保密专业)。
文革推迟高考始于刘少奇
1966年6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反对教育考试制度的文章搁在了时任
国家主席,中央一线领导人刘少奇的案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并决定将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中央
认为:鉴于目前大专学校...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verlap (过火地),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77年,邓小平如何决策恢复高考[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1 17:23:04 2017, 美东)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49256?group_id=857383252393066497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
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高考改革也一直牵
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高考是一个万众瞩目、影响重大的教育考试制度,而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
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
诺曼底登陆”,[1]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确实,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
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
种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
突破坚冰的举措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以后,开始终结持...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15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49256?group_id=857383252393066497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
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高考改革也一直牵
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高考是一个万众瞩目、影响重大的教育考试制度,而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
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
诺曼底登陆”,[1]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确实,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
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
种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
突破坚冰的举措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以后,开始终结持续十年的混乱状况,社会要逐渐走向正轨
,要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必定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而恢
复高考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高考迟早会恢复。但在1977年就恢复,则是必然
中的偶然,与邓小平的英明决断密切相关。
现在人们才了解到,1977...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作者: 张鸣
清廷1905年废科举,在具体落地之前,动静挺大。人们早就传说,科举要废,于是赶末
班车的人呜呜泱泱的。但科举真的废了,大体波澜不惊。只有极少数落后地区,出现过
秀才抗议的现象。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很兴奋,觉得连一个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制
度被废除,都能这样,可见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十分顺利。
然而,后来的新政改革,并不顺利,革命发生了。革命断送了清王朝,也断送了清廷的
新政改革。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
一个传统王朝,改革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
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
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
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
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
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
。说成是纽带...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17
北大教授:京沪大学招生对人口大省考生不公平
本报记者 堵力
翻看各个版本的2009年十大教育新闻,一半以上与高考有关。高考,既是中国教育
最受关注的一环,也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病灶。在民间各界给高考改革开药方的热潮中,
以北大法学院张千帆教授为首的法律界人士,日前也推出了一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
革建议书》。建议书含有一套详细的高考改革方案,力图打破中国各省之间存在的倾斜
的分数线,倡导给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平等的录取权,给西部边远省份考生更多的倾
斜。
这剂针石,敲中了多年来高考的隐痛之一,但高考已被捆绑在错综复杂的各方利益
之间,似乎动弹不得,这份方案将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改变现状?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
了张千帆教授。
缺乏公民参与,高考改革必然停滞不前
中国青年报:作为法律界人士,您和您的同仁都属于教育的圈外人,为什么将目光
聚焦高考改革?是想达到激活现有的考试改革思路的效果吗?
张千帆:长期以来,高考改革似乎只是教育圈子内部的问题。当然,从“专家治国
”的角度看,高考改革确实应该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但高考改革不只是教育专家关心
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民关心的、涉及每个家庭利益的问题,所以必... 阅读全帖
r**********1
发帖数: 221
18
《零八宪章》很好,告诉了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但它没有告诉我们怎
样才能实现、
如何进行过渡。本文试图去弥补这两个空缺,主要回答了下面几个问题:
茉莉花运动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宣传、扩大茉莉花运动?大规模群众集会之后的
道路应该如
何走?如何在原有的政治框架里进行改革?如何具体地过渡?民主之后,如何处理巨额
国有资产?如
何清算现在的专制者?民主化对中国各种职业、各个阶层有什么影响?
本文目录
1.世界民主之路
2.茉莉花之路
2.1第一步:群众集会
2.2第二步:迫使政府改革
2.3第三步:改革的步骤
3.宣传
3.1宣传内容
3.2宣传对象
3.3宣传方法
3.4安全事项
3.5茉莉花运动的扩大方法
4.中国应该如何改革?
4.1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共产党的改革
4.3议会制衡
4.3.1方案一:英国模式
4.3.2方案二:党委选举全民化
4.3.3方案三:赋予政协实权
4.4过渡方法
4.4....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9
公安部:明年起驾驶人实习期内不得独自上高速
2012年10月08日21:47 公安部网站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为进一步严格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管理,改进驾驶人考试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
务群众水平,公安部修订发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
以下简称123号令)。
123号令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23号令中的其他规定将
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提门槛 严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申请
零容忍 限吸毒驾驶机动车资格
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大多驾驶营运车辆,在社会交通中承担重大的交通安全责任,
其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大中型客
货车驾驶人肇事率较高,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道
路交通事故中,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肇事导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70%以上。新部
令严格限制有严重危险驾驶行为的驾驶人申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保证驾驶经验丰富
、安全守法的驾驶人进入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队伍。规定:造成死亡交通事故负同等以
上责任、醉酒驾驶记录的终身不得申请;被处以吊销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北宋年间,两位我们熟知的大臣,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一位是砸光的司马光,一位是醉酒的欧阳修。
他们吵架的话题,是关于高考名额分配的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司马光是北方人,来自山西。欧阳修是南方人,来自江西。

自从唐代恢复科举这个高考制度之后,一直是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而来自京城的本
地考生,更是占了大大的光——长安分配的名额远超其他地区。
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都是读的孔夫子的教材,都是去京城考的全国统一卷。但是,如
果你出生在江苏这类地方,那么不好意思,每次去京城考试的江苏考生,只能有2-3个
名额。而如果你出生在长安,那么恭喜你,每次你们的名额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
过百人。
当时这种情况,连柳宗元都看不下去了:“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全国的
考生加起来,还没长安一个地方的多。

但长安学生的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结束了。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北方就没消停过。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北方人,
更加尚武。
而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搬迁,日子更安稳的南方人,读书的风气却越来越好,学霸
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时代,崇文的南方学生,在高考...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580
21
崔永元要不要舔舔?
看看要搞p民的是谁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决心彻底闹革命 热情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强
烈要求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
[新华社北京17日电]: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
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党中央,亲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北京女一中的高中毕业生。我们满怀革命的激情,给您写信,是想表示我们彻底
闹革命,彻底砸烂一切旧教育制度的决心。
随着世界革命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我们这
一代年轻人的的确确是中国革命、世界革命继往开来的极其关键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
的历史,把我们推向世界革命的舞台,把北京推向世界革命的中心。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成为当代世界革命的伟大旗手。我国人民成为世界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和
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要我们保;老一辈们坚决革命、彻底革命的精
神要我们继承;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消灭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对派
,将世界革命进行到底的重担要我们承担;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要我们接过来... 阅读全帖
N*V
发帖数: 350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alpatriot1 (realpatriot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雪松:茉莉花和中国民主运动的行动纲领 (第一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23:12:21 2011, 美东)
《零八宪章》很好,告诉了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但它没有告诉我们怎
样才能实现、
如何进行过渡。本文试图去弥补这两个空缺,主要回答了下面几个问题:
茉莉花运动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宣传、扩大茉莉花运动?大规模群众集会之后的
道路应该如
何走?如何在原有的政治框架里进行改革?如何具体地过渡?民主之后,如何处理巨额
国有资产?如
何清算现在的专制者?民主化对中国各种职业、各个阶层有什么影响?
本文目录
1.世界民主之路
2.茉莉花之路
2.1第一步:群众集会
2.2第二步:迫使政府改革
2.3第三步:改革的步骤
3.宣传
3.1宣传内容
3.2宣传对象
3.3宣传方法
3.4安全事项
3.5茉莉花运动的扩大方法
4....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知乎:为什么中国人数理化学科成绩秒杀外国人,但世界相关的顶级科学家几乎全是外
国的?
第一,没秒杀。第二,别看那些竞赛,有应试套路国人还是挺擅长的,这跟科研是
两码事。第三,目前牛逼科学家的确不够多,数学看看菲尔兹奖,别的看看诺贝尔奖。
我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获奖人数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第四,科学都是爆发性增长,
有点类似文艺复兴,1850-1950你能想得到的巨匠,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百年间爆发的。
我国那一百年啥鸟样大家都知道。我国聪明人没赶上好时光。第四,科研需要大量长时
间投入才能有成果。另外学术环境,传承太重要。我国已经在加速了。再来个三十年积
攒。应该会不错,米国肯定超不过,超过日本,英国,法国,还是挺有可能的,毕竟人
口基数是10倍。
题主的前提:“中国人理科成绩秒杀外国人”。
不太赞同这一点。。。所以先讨论这个问题吧。
(虽然问的是60亿“外国人”如何如何,很笼统,但我这里主要讲的是欧美人,比如英
国人)

“东亚人天生就是数学强得吓人”。跟“东亚人天生都是功夫武术大师”差不多的性质
。欧美娱乐界很喜欢用到这些梗。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好笑,是刻板印象,也是地图炮。
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说辨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5 09:42:16 2016, 美东)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xsg/8348/2013/20130821104616
清华大学校史馆 刘惠莉
吴晗 (1909-1969)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考入清华
大学,目前研究吴晗的所有论著基本上都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吴晗于1931年首先报考北
京大学史学系,尽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一百分,但数学得零分,而北大规定考生有一门
科目得零分就不能录取,因而他没有被北大录取。为此,他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大学历史
学系,考试结果相同,数学还是零分,文史和英文是一百分,清华大学也有与北大相同
的规定,但却以吴晗文史成绩特别优秀为理由,将他破格录取。[1]这一说法在社会上
广为流传,已经成为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段佳话。然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5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xsg/8348/2013/20130821104616
清华大学校史馆 刘惠莉
吴晗 (1909-1969)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考入清华
大学,目前研究吴晗的所有论著基本上都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吴晗于1931年首先报考北
京大学史学系,尽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一百分,但数学得零分,而北大规定考生有一门
科目得零分就不能录取,因而他没有被北大录取。为此,他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大学历史
学系,考试结果相同,数学还是零分,文史和英文是一百分,清华大学也有与北大相同
的规定,但却以吴晗文史成绩特别优秀为理由,将他破格录取。[1]这一说法在社会上
广为流传,已经成为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段佳话。然而,笔者通
过翻检材料,发现上述说法与历史事实有相当距离,兹特考辨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
指正。
一、 报考过程
吴晗本来在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辞职赴北平,深受胡适
学术影响的吴晗也于1930年8月离开中国公学,北上赴北平求学。他原打算直接转学进
燕京大学历史系,但因他...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26
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10/31/c31asians/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诉。他们指出,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对学生的歧视,因
为在其他学生通过补习功课来提高分数的同时,许多非洲裔或拉美裔学生却上不起这样
的补习班。和其他一些来自亚洲的家庭一样,施庭一家上个月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入学
考试,他们并不否认自己为这场考试做了大量准备。...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27
新华社调查韩国济州岛量产“速成”驾照:威胁中国道路安全
发表时间:2015-07-19 22:20:42
0 字号:A-AA+
关键字: 韩国韩国济州岛济州岛韩国驾照济州岛驾照韩国济州岛驾照中国驾照韩国韩国
驾照换中国驾照韩国驾照怎么换中国驾照外国驾照换中国驾照外国驾照怎么换中国驾照
济州岛购物济州岛驾照购物
5天,几千至1万元左右的价格,简单的上路考试通过,你就能轻松拿到韩国驾照。回国
通过理论考试(科目一)后,即可换取国内驾照。
许多中国旅行社都推出了“驾照+观光”的旅游产品。今年1-5月,已有900名左右的中
国人在韩国济州岛通过此种方式获得韩国驾照。
新华社客户端调查后发出担忧:拿着这种“速成”驾照回到国内开车,真的安全吗?
某网站推出的韩国州岛5日考驾照项目。摄于济州岛某驾校
旅行社联系韩国驾校违规办“登陆证”
相对国内愈加严格的驾考流程,韩国几十年来却不断简化驾考制度。2011年,韩国政府
规定只要接受13个小时的正规培训,通过考试,就能获得驾照。此后,中国赴韩旅游考
驾照的人数持续增加。由于韩国驾驶员事故增多,从2015年1月起,韩国政府又提高了
驾考难度。
不过,多名韩...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2539
28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诉。他们指出,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对学生的歧视,因
为在其他学生通过补习功课来提高分数的同时,许多非洲裔或拉美裔学生却上不起这样
的补习班。和其他一些来自亚洲的家庭一样,施庭一家上个月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入学
考试,他们并不否认自己为这场考试做了大量准备。相反,他们谈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时似乎有一种自豪感。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招生机制对移民来说是一块至关重要的跳板;他们也有点闹...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2539
29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诉。他们指出,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对学生的歧视,因
为在其他学生通过补习功课来提高分数的同时,许多非洲裔或拉美裔学生却上不起这样
的补习班。和其他一些来自亚洲的家庭一样,施庭一家上个月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入学
考试,他们并不否认自己为这场考试做了大量准备。相反,他们谈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时似乎有一种自豪感。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招生机制对移民来说是一块至关重要的跳板;他们也有点闹...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2539
30
看看左逼媒体对华人教育方面成就是什么个态度,华人继续舔左逼和黑民权的鸡巴,就
等着吃刀子的事情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诉。他们指出,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对学生的歧视,因
为在其他学生通过补习功课来提高分数的同时,许多非洲裔或拉美裔学生却上不起这样
的补习班。和其他一些来自亚洲的家庭一样,施庭一家上个月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入学
考试,他们并不否认自己为这场考试做了大量准备。相反,他们谈到自己所付出的努...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40035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esesperado (Esto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NYT: 美国公立重点高中“亚裔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1 11:32:03 2012, 美东)
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10/31/c31asians/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 阅读全帖
r******h
发帖数: 248
32
转一篇文章,挺有意思的
发信人: garnetcrow (kikicoco), 信区: USANews
标 题: Re: 华裔如果不能争取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讨论勤奋不勤奋有什么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0 17:02:59 2012, 美东)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7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当时史岱文森高中以
白人学生为主,非洲裔学生占10%,波多黎各等拉美裔学生占4%,亚裔学生占6%。今年
,亚裔学生在这所高中所占的比例为72%,而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加起来还不到4%。
亚裔学生占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的14%,如果他们今年再次收获名校的大部分录取通知
,而通过入学考试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寥寥无几,人们也不会感到意外。纽约有八所
重点高中通过入学考试招生,上一学年它们的招生人数为14415人,其中8549人是亚裔
学生。
受这种不均衡局面影响,已经有人呼吁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上个月
,民权团体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诉。他们指出,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对学生的歧视,因
为在其他学生通过补习功课来提高分数的同时,许多非洲...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3
电影《决裂》——文革后期被勾兑的“政治贺岁片”
潘天强
(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提要:建国60周年,中国的电影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60年的中国电影史的滚滚画卷
是一部浓缩了的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和斗争史。在众多引发争议的影片中,作为
1976年的“政治贺岁片”(元月一日在全国上映),电影《决裂》是一部特别值得去分
析和回味的影片。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电影史家汤普森和波德维尔在《世界电影史》中
用了近一页的篇幅来讲叙这部电影,把《决裂》定位“一部关于一所所谓农业大学的极
具戏剧性的影片,极好地图解了毛泽东的思想”[1]。更奇怪的是30多年过去了,最近
不时地有人拿这部影片中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来诟病当前几乎要走入死胡同的教育乱
象。在人们提出现代化大学要追求“大楼、大师、大气”之时,有人用影片中的台词“
看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能只看有没有高楼大厦,也不能看有没有专家教授,要看这个学
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来寻求一种对旧有理想主义的追思。并且看好这部影片的人还不
在少数。因为在《决裂》中被不断否定和批判的所谓资产阶级教育的一系列恶果似乎在
当前都成了活生生的实例。工...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34
美国的教育有什么可取之处?首先美国是一个剥削社会,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的社会,
因此,上不上大学是和有没有钱有关系的,你只要有钱,你就有可能上名牌大学。当然
也要看考试,但是那个竞争就不太激烈了。
中国的社会是不是剥削社会先不说,但是,这个高考制度,却大体上比美国平等,就是
说,在中国你有钱也上不了清华北大,而无钱的穷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上清
华北大。那么,中国的高考制度最大的缺陷在于哪里?就是两千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
的缺陷,当然我说中国封建社会,意思就是,欧洲封建社会是没有的。而且,这是中国
人发现不了蒸汽机,而英国先发现了的原因。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对人有一个重大的判断失误,就是认为天下的人,不是为名,
就是为利,不是想升官,就是想发财,象我前天看到的一篇所谓莫言的文章,也是这种
老套,很没意思。因此,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完全按照天下的人都在追名逐利这个判断
上进行管理和设计的。我把这类人称之为逐利派,追逐利益。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
的缺陷,就是误以为社会上只有逐利派。当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是这种判断,就是
说,社会上都是经济人,都在为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奋斗。
但是...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方与中国到底谁抄袭谁
西方与中国到底谁抄袭谁
字号:小中大2013-09-25 15:42:31
更多
114
关键字 >> 山寨西方抄袭中国科学技术冷战思维种族主义茶叶
今年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美国主管考试的机构怀疑中国学生
得到GRE、托福等英语测试的高分是抄袭的结果。其实,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抄袭的怀
疑不仅限于考试方面,而包括了各种技术发明的领域,近年来美中、欧中之间关于专利
和知识产权的纠纷增多,西方人的这种怀疑心态是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观察家报》网
站9月22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在抄袭我们的发明?你在开什么玩笑吧?》的文章,批评
了很多西方人看不到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想当然地把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指
责为抄袭西方的思想倾向。
冷战思维加种族主义:怀疑中国抄袭西方的思想根源
英国观察家网站文章的作者称“从我记事起,西方人就一直对东方过分猜疑,尤其是中
国。这种猜疑导致杜鲁门卷入朝鲜战争;十多年后,又导致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陷入越
南丛林。尽管尼克松和基辛格1972年采取了与中国恢复关系的举措,但对中国的猜疑一
直延续到现在。”可见,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 阅读全帖
d****8
发帖数: 454
3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美国有中医专业吗?
答案是有的,可以在网上找找看,一般把国内的每科成绩拿过来评分,一般要找一所中
医大学补一点学分,再参加考试拿执照即可。
美国针灸执照的规定
目前美国各州对处方中药并未正式立法,仅对针灸有较完整的立法。美国的中医执
照主要是指针灸执照。美国各州均有各自的法律,因而各州针对针灸执照的规定也有不
同。但大致有如下几项必备要求:
1.通过针灸专业考试:自1985年起,全国针灸和东方医学委员会(NCCAOM)每年进行
2~3次针灸师资格认定考试,美国目前有34个州承认NCCAOM的考试,作为申请各州针灸
执照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有少数州如加州则自行命题考试。
2.通过洁针训练和考试:1991年开始,每个执照申请者均必须经过洁针训练和考试。
3.接受正规中医针灸教育
4.签署遵守职业道德保证书,并有2名推荐人。
目前中医药在美国仅针灸是以州法律形式,列为一种医疗手段。中医暂隶属于针灸之下。
在美国尽管各州对针灸立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针灸已经逐渐?美国卫生行政
部门所接受,并批准为公众的合法的医疗保健手段。合法的针灸实践在美国广泛传播,
许多州都通过了有关法律。到1984年时,除了俄克拉马荷州和南...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10318
37

你读读这段:
邹容在《革命军》书里说:“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于朝
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而有余。今试以京官满汉缺额观之。自大学士侍郎尚书满
汉而缺平列外,如内阁,则满学士六,汉学士四,满蒙侍读学士六,汉军汉侍读学士二
。满侍读十二,汉侍读二,满蒙中书九十四,汉中书三十。又如六部衙门,则满郎中员
外主事缺额约四百名,吏部三十余,户部百余,礼部三十余,兵部四十,刑部七十余,
工部八十余。其余各部堂主事皆满人,无一汉人。而汉郎中员外主事缺额不过一百六十
二名。每季缙绅录中,于职官总目下,只标出汉郎中员外主事若干人,而浑满缺于不言
,殆有不能明示天下之隐衷。是六部满缺司员,是汉缺司员而三倍,笔帖式尚不在此数
。而各省府道实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道府者布满国中。若理藩院衙
门,则自尚书侍郎迄主事司库,皆满人任之,无一汉人错其间。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
、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
缺额,未暇细数。要之满缺多于汉缺,无一得附平等之义者。”
邹容这一番话,真描出了清代部族政权之实相。中国考试制度之用意,本在开...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8594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朝巨大的制度输出:科举制度
西方哲学家对科举的思考和扬弃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在东学西渐的过程中,西方世界是如何接受中国思想的,是欢迎
?是抵触?如果有批评的话,批评的视角如何体现?从手头相关的史料来看,大体上讲
,当时的欧洲似乎是满腔热情地拥抱中国文化,以至于到了18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学术界
研究中国问题已成了一种风尚。法国尤其如此,据说在当时的法国几乎所有上流社会的
妇女都摇着中国式的折扇,许多人家里的玻璃灯罩上都画着一个对他们来说奇异的中国
人物。汉学是当时的显学,尤以法国为重镇。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耶稣会士通信集
》、《中华帝国全志》和《中国杂撰》均在法国出版,此三书共同奠定了欧洲汉学的基
础,直接催生出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当中也包括欧洲的洛可可艺术。
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欧洲人吸取中国科举制度的精华,即平等竞争、公开考试
、择优录取的原则后,对中国科举的内容并不热衷。以下让我们来听一听当时西方一些
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是如何评价中国科举制度的。
先听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评论。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
法兰西思想之王”和“最优秀的诗人”。从他的诗歌和其他作品中,我们不...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41
39
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
作者:李晓原 李泽湘 励建书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
队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
作。三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独家发表此篇文章,阐明与朱清时校长
在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
宠,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
和口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
会名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
质性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
以正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只是“表”,而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
量才是“里”。无论国...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36
40
全球化国际论坛(IFG)简报
使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
——中国与通往经济全球化之路
访问学者Dale Wen 博士 著
献给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他们为了新中国“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不是
为了让少数人先富起来。
目 录
执行概要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改革政策及其结果
第一节 农村的困境及其形成
专栏A:糖的味道并不总是甜的
第二节 城市改革与血汗工厂的增加:中国崛起的明显矛盾
专栏B:中国视野中的纺织品贸易
第三章 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贫困与不平等
第二节 健康与教育
专栏C:快餐业的入侵
第三节 环境
第四章 来自中国国内的不同声音与行动
第一节 中国的环保运动
第二节 新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节 中国的新左派
第四节 最近政府所采取的进步措施
第五章 结束语: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
附录A:恢复草原——中国环境危机的一个案例
附录B:中国真的己经加入WTO了吗?
执行概要
(作者: Debi Barker 和 Dale Wen)
这份提要简要地描述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分析了1978年以来的改革进程。
毛主义时期(1949—1978)
1949—1978年之...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1
近日,在国内首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创作分享社区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里,一位名叫冯邵一的十岁男孩发表一篇《申请书》称,“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文章不仅展现了这个10岁儿童对“理想”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学校各种僵化制度的不满。他的表达随即引发了天空城内小朋友、老师以及家长的关注及讨论。
与以往的“愤世嫉俗者”不同,他并不排斥“万恶”的高考制度,也并非不热爱学习,但他所希望的是“更舒服、更自由地去读书”。
在“虎妈”、“狼爸”的风潮过后,这次人们的关注直接指向学校教育的主体儿童究竟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能不能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更加柔软一些,为不同的孩子留下一些‘自由选择空间’?”这是学校、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思考和讨论的。
缘起??“除了考试排名次,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几十年青春花在上学路上,最终只是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儿的工作,有意义么?”“无数战争,多少血泪和家破人亡,哪种破坏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干的?”“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这些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出自...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660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各位来说说文革有什么好处
“白卷英雄”张铁生从囚犯到富翁
2012-03-26 09:58:00 来源: 金陵晚报(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头戴几十年“白卷英雄”的帽子,却很少人知道,其实张铁生并没交过白卷。他的一封
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改变了1973年全国大学招生的路线,一代青年的命运被重写,而他
自己也被绑上了一辆无法掌控的战车。
1973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英雄”张
铁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招生的路线,导致考分越高越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
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而彼时梦圆的张铁生更无
法料想,他此后的人生将画出何等跌宕的曲线。
特殊的高考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张铁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
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实际上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
1966年6月1日,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
告当时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 阅读全帖
w*q
发帖数: 1544
43
http://www.mitbbs.com/mitbbs_postdoc.php?board=Military&ftype=0
南方周末: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成员为何退出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核
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
三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独家发表此篇文章,阐明与朱清时校长在办
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
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
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
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以正
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44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
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
。三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独家发表此篇文章,阐明与朱清时校长在
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
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
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
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以正
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只是“表”,而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才
是“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从根本上能支撑高校“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的是
一个学校建基于教授质量教育质...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45
“白卷英雄”张铁生从囚犯到富翁
2012-03-26 09:58:00 来源: 金陵晚报(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头戴几十年“白卷英雄”的帽子,却很少人知道,其实张铁生并没交过白卷。他的一封
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改变了1973年全国大学招生的路线,一代青年的命运被重写,而他
自己也被绑上了一辆无法掌控的战车。
1973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英雄”张
铁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招生的路线,导致考分越高越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
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而彼时梦圆的张铁生更无
法料想,他此后的人生将画出何等跌宕的曲线。
特殊的高考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张铁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
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实际上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
1966年6月1日,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
告当时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46
陈丹青再批中国英语教育制度:都是权力教育的后果
2014年07月31日 08:37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747人参与 161评论
27_42
27_36
在2000年回国之前,画家陈丹青并未料想到“英语”会对他构成困扰;自从8年前他从
清华大学辞职后,几乎不再谈论“英语考试”话题。不过,作为“炮轰”英语考试制度
的第一人,他至今仍对应试教育感到绝望:“十多年了,讲了根本没用嘛,巍然不动。”
“我是知青,不懂英语”
“英语”对少年时代的陈丹青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的父亲一辈,不少人精通外语。
在广东老家上高中时,他的父亲已经有很好的英文教材和英语教学。1947年陈家老父考
入上海海关学院,教授清一色是英美人,包括当时还很年轻的费正清。学校课程全部英
文,“我父亲的高中英文程度就能考入洋人在上海办的大学”。
“上海是殖民地,1949年前,很多佣人都会讲英文,不跟外国人接触的市民也喜欢胡诌
英文。为什么?因为很多上海口语夹杂英文,没受过教育的市井之徒也能讲几句英文。
”陈丹青以他的老师之一、连环画大师贺友直为例,“他1949年前是个苦孩子,做过学
徒、... 阅读全帖
O*******d
发帖数: 20343
47
中国人还发明了考试制度。 西方的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科举考试学来的。 欧洲在很长
的时间里,是贵族统治。 一般小民没有机会做阶级流动。 英国从19世纪学到中国的从
平民中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制度,后来成为现在通行的文官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制度
又流入社会,成为学校里的考试制度。 19世纪之前的西方学校一般不考试。 技工学校
就是做一件产品,所谓的毕业实践。
M*V
发帖数: 3205
48
发信人: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9 14:39:46 2011, 美东)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
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
。三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独家发表此篇文章,阐明与朱清时校长在
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
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
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
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49
“白卷英雄”张铁生从囚犯到富翁
2012-03-26 09:58:00 来源: 金陵晚报(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头戴几十年“白卷英雄”的帽子,却很少人知道,其实张铁生并没交过白卷。他的一封
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改变了1973年全国大学招生的路线,一代青年的命运被重写,而他
自己也被绑上了一辆无法掌控的战车。
1973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英雄”张
铁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招生的路线,导致考分越高越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
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而彼时梦圆的张铁生更无
法料想,他此后的人生将画出何等跌宕的曲线。
特殊的高考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张铁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
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实际上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
1966年6月1日,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
告当时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50
《南方日报》教育周刊于11月20日发表的《十岁“优等生”申请退学争取“自由空间”
》封面文章在全国引起轰动。随后三天内主人公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在微博上引发
了2.4万余次的转发和评论,网友围绕教育理念进行热议。
随后,全国几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华社、中央教育电视
台等重量级媒体也进行跟踪报道,新华社发表《小学生发文叩问中国教育》后又引起大
量报刊转载和讨论形成第二波高潮。文章指出: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比成绩单
重要,陈旧的教育方式和传统观念应早日革新。
与此同时,人民网、新华网还发表评论。评论文章认为《退学申请书》不仅展现了
孩子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现行中学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满。为何《申请退学书
》触动中国式教育的神经?
确实,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人人皆知教改重要,然而为何依然步履维艰?为何教
育体系不能更加开放、多元?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和国家的
未来,教育改革是否可先行一步?
反响
家长[微博]述说孩子“苦难的童年”
“看到孩子成天为作业和排名焦虑不安时,我的心好痛。”安女士说当她看到《十
岁优等生申请退学争取自由空间》时...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