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知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o
发帖数: 810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袁红冰:大良知者胡耀邦先生(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0 11:24:38 2015, 美东)
胡耀邦
值此大良知者胡耀邦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之际,摘发《杀佛》一书中袁红冰对胡耀邦先
生的评价,以寄哀思。——《自由圣火》编辑部
… …
然而,历史之轮并不总是按照极权者的意志运转。就在毛泽东之死引发的中共权力危机
的几年内,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英雄人格,胡耀邦,如海雨天风,闯入中国政坛中
心。胡耀邦性格率真、心口如一、勇于任事,且有古侠义之风,他的崛起乃是一个奇迹
。在这里,“奇迹”一词至少有双重含义:其一,在充满阴谋与私利计算的中共官僚体
系中,胡耀邦忠实于真理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辉,意味着人格的奇迹;胡耀邦是中国最英
俊的男人之一——在心灵的意义上最英俊。其二,胡耀邦这种美而高贵的人格能在鬼魅
成群、妖孽当道的中共官僚体系中脱颖而出,直上权力之巅,虽然有一些具体原因,例
如当时中共军队权力体系中硕果仅存的元老叶剑英,与...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袁红冰:大良知者胡耀邦先生(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0 11:24:38 2015, 美东)
胡耀邦
值此大良知者胡耀邦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之际,摘发《杀佛》一书中袁红冰对胡耀邦先
生的评价,以寄哀思。——《自由圣火》编辑部
… …
然而,历史之轮并不总是按照极权者的意志运转。就在毛泽东之死引发的中共权力危机
的几年内,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英雄人格,胡耀邦,如海雨天风,闯入中国政坛中
心。胡耀邦性格率真、心口如一、勇于任事,且有古侠义之风,他的崛起乃是一个奇迹
。在这里,“奇迹”一词至少有双重含义:其一,在充满阴谋与私利计算的中共官僚体
系中,胡耀邦忠实于真理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辉,意味着人格的奇迹;胡耀邦是中国最英
俊的男人之一——在心灵的意义上最英俊。其二,胡耀邦这种美而高贵的人格能在鬼魅
成群、妖孽当道的中共官僚体系中脱颖而出,直上权力之巅,虽然有一些具体原因,例
如当时中共军队权力体系中硕果仅存的元老叶剑英,与...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
《庄子·知北游》
【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1),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
若(2):何思何虑则知道(3)?何处何服则安道(4)?何从何道则得道(5)?”三问而无为
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
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6)。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7)。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
,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8),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
是也,狂屈似之(9);我与汝终不近也(10)。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
教。道不可致(11),德不可至。仁可为也(12),义可亏也(13),礼相伪也。故曰,‘失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14)’。
故曰,‘为道者日损(15),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
16),欲复归根(17),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18)!生也死之徒(19),死也生
之始,孰知其纪(20)!人之生
a*****y
发帖数: 3318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知者不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l***o
发帖数: 111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知者不博
那。。。圣人是知者还是博者呢。。。
g*********n
发帖数: 808
6
如何去处纳米碳管上附着的polymer?
刚买来的纳米碳管上附有polymer, 想它除去, 不知用何法?
望知者不吝赐教!
谢谢
Y**u
发帖数: 5466
7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Wed Aug 10 21:0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修禅的真正目的是为心灵带来宁静,
如果一个人无法用初步的方法缓和心境,
就必须用强制的方式驯服它。
换句话说,
依个人智能的熟练度,
来寻找与检查出那些事物让心黏着,
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管制不驯的心,
直到心屈服于智能,
而且看到黏着事物的真相,
然后不再混乱、不安。
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

(注:戒是 Sila 的翻译,它包括身体与语言的所有动作,依据这些动作引起一个人多
少情感的程度,
而评价为善的或恶的。)
戒就是对身体与语言活动的外放行为(注:外放行为是翻译自泰文的 Kanong,此字通
常翻译为「精
神愉快的」、「丰富的」,不过,此字在本文的用意较特殊,它指的是身、口、意的自
我展现,包含对自我
的幻想,以宣示自己与别人)设限,负责这些活动与其结果的是心(注:本文出现的
heart 都是翻译自泰
文 chai,此字通常翻译为「心」,由于心与思考器官──大脑的关系较近,容易引起
误导,泰文chai 较具
感情,心不是肉体或其中之一部分,甚至不是其功能──虽然与它有关,且两者之间有
很强的影响)。
对正确实践戒律的人而言,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愉快与自在的心情,清凉地生活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雍也第六
☆─────────────────────────────────────☆
john316 (约3:16) 于 (Fri Jul 22 14:45:06 2011, 美东) 提到: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
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
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
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2374
10
“车轱辘话话红楼”是一个长系列,这里就贴一小部分作为介绍,大家有兴趣的可以顺
着链接去看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80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15857
《脂评臆解》
据《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评语有数千条。多数未署名字;且为诸公之批,眼界各
异。研究时如不能分属妥洽,自然异说纷纭,难衷一是。同为爱好,强作臆解,不
敢自是,求正达者。
(一)畸笏不是脂砚
畸笏批语,除署名外,有的兼署时间;有署时相同而未署畸笏名者,亦可以归之。
共得八十余条。第二十二回批语: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悲夫。”
“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是一件事,“知者”是知道这件事的人。“知者”当是亲
身目睹这件事的人,不包括直接或间接听说过的人,因这类人无法统计。前条可能
脂砚自批,也可能知者之一所批,都能讲通。后条按署时为畸笏所批。
假设前条为脂砚所批,他是当事人,自不待言的知者
n**********r
发帖数: 4
11
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论述中的这些用典,意义非凡!
【编者按】1978-2018年,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40年飞跃万
重山。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这艘中国号
巨轮正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样一句古语,形容中国不畏艰险走过的
不平凡历程,穿越风雨取得的不平凡成就。他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还曾多次引经据典,寓
意深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对此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谈改革开放必要性:顺应潮流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
,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要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更加
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2013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 原典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
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
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2
当神游成为习惯,“遇见”也就成了必然。
我很高兴,在遇见既定“遇见”的同时,还可能遇见其他人。
在第“十三遇见”的途中我就偶然地遇见了他——一个流浪的歌者兼浪漫的诗人。
那是一个美丽富饶、人烟稀少的岛屿。我们在海边不期而遇。
他穿着一身又破又旧的袍子,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背着一个已经泛白的帆布口袋。
如果不是他的袍子还算干净、他的面容还算清秀、他的目光还算深邃,当他在我的身边
坐下之时,没准我会结束小憩,即刻赶路。所幸,他在拥有流浪者专属外形的同时,还
拥有诗人的浪漫气质,这成全了这篇“偶然遇见”。
风一样的男子,水一般的我心
有人问:需要多长的时间可以爱上一个人?需要多长的时间可以忘记一个人?
有人答:有时只须看一眼的时间就可以爱上一个人,有时只须一转身的时间就可以忘记
一个人,有时穷尽一生的时间也无法爱上一个人,有时哪怕生世轮转也难以磨灭对一个
人的眷恋——尽管,事主可能完全不知道他眷恋的人是谁又是什么样的人。
偶遇流浪歌者的时候,我正坐在海边独自思量:我时常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穿
行,遇见无数人为悲欢离合而怅惘、为爱恨情仇而纠结,缘何没有遇见自己的 前生缘
、旧时爱?尽管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子与圣经》
一、春秋末年,老子、孔子、墨子的哀叹:大道隐去了!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我指的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
立了道家、儒家和墨家1。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
多年间,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哲与圣贤,有了敬仰、骄傲和玩味
的国宝 2。
然而,事实令人难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中
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他们无力回天、痛心疾首、遗恨终生,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
奈中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已!
孔子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
国。齐国大夫想害他,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然去了卫
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
。卫君爱美色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到郑国,郑国人称
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
过蒲邑,孔子被一伙...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686
16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Polynesian Tan - 水至清,山至灵
游记总目录: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Travel/31258905.html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Bora Bora 这个山
清水秀的地方,仁者知者可以皆乐了。
Bora Bora的水真清,清可见底,清盈秀澈,清凉透明,清洌可鉴,总之,把所有表达
清澈的成语用上来,都不及我对这里海水的印象和感觉;Bora Bora的水真蓝,蓝到沉
入你的心底,又浮上你的心头,蓝到最纯真,最洁净。虽然我去过不少知名的海滩,碧
海银沙的加勒比海,蓝白相间的爱琴海,如墨如漆的日本海,碧绿透亮的印度洋,清冷
湛蓝的加州太平洋沿岸,而如此至清至蓝的水,却是第一次见到。
最喜欢坐在水上的小屋子里,看海水的变化,任时间流淌。这里的海仿佛有魔力,不同
时间,不同深度,能显现出不同的颜色,让人百看不厌。以前见过一张 Bora Bora的照
片,一条小船漂在水面上,小船的影子落入水底,清晰可见;小船就仿佛漂浮在空中一
样,非常梦幻。我还以为只有梦中才能看到的景致,不成想,当LD划着kayak从远处过
来的时候,这么奇异的景致也出现了!
n*****w
发帖数: 1325
17
☆─────────────────────────────────────☆
jinselan (景色) 于 (Mon Nov 18 10:24:59 2013, 美东) 提到:
去梦版溜达,看到有人提起陆毅,说他老了,心生感慨。
时光不饶人,当年的陆毅可是大帅哥一枚,台湾有F4,大陆有陆毅,都是青春偶像的领
军人物。
我觉得吧,陆毅形象阳光俊朗,为人温和沉稳,比花瓶四人组有内涵多了。当花瓶四人
组还在演狗血童话的时候,陆毅已经饰演年轻有为的精英,脱去花瓶的称号。
2002年,陆毅和林心如主演现代都市时装剧《男才女貌》,算是大陆偶像剧的先驱。当
年这剧在中央8套放了N遍,收视率排第一。
一直以来,总记得主题曲里陆毅和林心如在地铁里的片段,陆毅一身得体的西装,敞开
领口,精英范儿里带着休闲,特帅气。
此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少年包青天2》。这剧拍了三部,换了三批演员,周杰版的包
拯太呆,邓超版的一路卖萌,陆毅版的从头帅到尾,把一个意气风发的包拯演绎得活灵
活现,又不失聪明机智,最最喜欢啦。
随着年纪渐长,陆毅的容颜没有当年那么正,但时光沉淀下来的魅力更迷人。
最后放两张新剧剧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6
18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
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
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
卑的始作俑者。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
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
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
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
,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
了就会怨恨。
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
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
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
修习自己的德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6
19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
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
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
卑的始作俑者。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
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
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
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
,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
了就会怨恨。
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
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
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
修习自己的德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經傳釋詞
經傳釋詞
作者:王引之[清]
《經傳釋詞》,王引之撰,共十卷。是一本解釋經傳中所出現虛詞的專著。

卷一

㠯、以、已

由、猶、攸
繇、由、猷




于(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二

粵、越

欠(音聿)、聿、遹、曰
安、案



卷三
惟、唯、維、雖
云(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員


抑、意、噫、億、懿
一、壹

伊繄



台(音飴)
卷四
目录
惡、烏

遐瑕
號(音豪)
曷害
盍、蓋、闔


況、兄、皇
鄉(音向)、嚮
汔(音迄)
歟、與
邪(以遮反)




於(音烏)

噫、意、懿、抑
嘻、譆、唉、誒、熙
竽(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五



憖(魚覲反)

宜、儀、義



豈、幾




其(音記)、記、忌、己、䢋(正文此字待改)
其(音姬)、期、居

詎(巨遽二音)距、钜、巨、渠、遽
固、故、顧




卷六
乃、迺(正文此字待改)








儻、黨、當、尚




疇、[C120]、[1234]
卷七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南怀瑾:自在从容中道难
文/南怀瑾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
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
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一节所引用孔子的话,先称孔子的字以表示慎重。依先秦以前的礼仪,对父祖长辈,
可以称呼其字,而不直呼名讳,所以首先提出“仲尼曰”,表示慎重。但这些文字都很
明白,本来不需要再加解释,只是为了诸位青年同学们都是从白话文的教育起步,因此
,再来大概作一番说明。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两句,是说明中庸就是人们从天然本有的自性中,直心而行
,坦然合于大道作用的名词。但是天性纯良的君子之人,随时都能住于率性而行、从容
中道的境界。如果是天性并不纯良的小人呢?他就任性妄作非为,会向相反的方面发起
作用。
因此又进一步加以说明,“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所谓天性纯良的君子之人,
他的身心行止,随时都会率性而行在中和的境界之中。至于禀性并不纯良的小人呢?他
就会毫无忌惮的任性妄为。因为他自己觉得,这就...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2
☆─────────────────────────────────────☆
runsun03 (runsun) 于 (Tue Apr 27 11:04:06 2010, 北京) 提到:
基督教:神创造了世界,有第一因,有主宰(有我)
佛教:没有什么神和万能的力量创造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彼此依存,无始以来就是如此
,无第一因,无主宰(无我)
基督教:信徒因为相信基督而上天堂,永生。
佛教:佛弟子通过自我修行而涅槃,永死。
基督教:信上帝的上天堂,不信的下地狱。
佛教:只要行八正道,就能解脱成阿罗汉,不分宗教和信仰。恶人行恶下地狱。
基督教:上帝是全知全能的。
佛教:解脱者非全知全能,佛陀说,如果有人说他是全知全能,就是诽谤他。佛陀如一
个常人一样,生老病死。最后因得了重病而般涅槃。很多阿罗汉都得过重病,有个女阿
罗汉半夜还被强奸。还有个阿罗汉被牛撞死。
基督教:只要信耶稣,信上帝就能得拯救
佛教:信佛陀没用,需要经过漫长乃至累世的自我修行才能真正解脱。
基督教:向上帝忏悔祈祷就可以免罪。
佛教:向佛陀祈祷没用,佛陀也听不见(已涅槃),通过自我修行,证果才能解脱。而
解脱后如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二篇 厚黑原理
自序一
民国元年,我在成都《公论日报》上发表一文,题曰《厚黑学》,谓:古今成功之
英雄,无一非面厚心黑者。这本是一种游戏文字,不料自此以后,厚黑学三字,遂传播
四川,成一普通名词。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心想:此等说法,能受一般人欢迎,一定与
心理学有关系,继续研究下去,始知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在学理上是有根据的,然
私心终有所疑。遍寻中外心理学诸书读之,均不足解我之疑,乃将古今人说法尽行扫去
,另用物理学的规律来研究心理学觉得人心之变化,处处是跟着力学规律走的。从古人
事迹上、今日政治上、日用琐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数学上、中国古书上、西洋学说
上、四面八方,印证起来,处处可通,乃创一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民国
九年,写一文曰《心理与力学》,藏之箧中,未敢发表,十六年方刊入拙著《宗吾臆谈
》内。兹特重加整理,扩大为一单行本。
我这《心理与力学》一书,开始于民国九年,今为民国二十七年,历时十八年,而
此书渊源于厚黑学。我研究厚黑学,始于满清末年,可说此书之成,经过30年之久。记
得唐朝贾岛做了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己批道:“二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我今日发表此...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荀子 性恶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荀子 性恶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4 20:19:35 2011, 美东)
性恶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
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
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
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
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
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
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
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 阅读全帖
j*****6
发帖数: 1059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
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
,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
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
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
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
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
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6
1.师兄的看法能代表南传的看法吗?你同意SeeU的解释吗?
2.“在原始佛法里面,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代表识知了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五
蕴当中的六识。还有一种含义,只是对名法现象的代称,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意
识”
请说说六识跟精神意识的不同。
3.“这个心解脱,是第二种,它是一个方便说法,不是一个究竟说法,那究竟的角度,
本来就很难谈。”
请说说能不能谈,怎么谈?
4. “心解脱,不是心从不解脱状态变为解脱,不是从被污染的状态变为纯净,其中没
有一个本体的心。没有什么本心,本觉。
这里的心解脱,仅仅是指熄灭了烦恼,熄灭了贪嗔痴的意思。”
请说说跟心解脱后是知是无知?
5.“这里的“自知”的自,是对轮回状态下那个相续生灭的五蕴的代称,是“它”在知。
此能知者在轮回状态下,是“有”,是刹那刹那变异,轮回熄灭后,此能知者,即五蕴
,包括前面所说的心,全部消失灭除。很多人以为这是断灭了,这是由于它不能明白五
蕴和涅槃的互补特征。
以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来说,当在观察测量条件下,电子出现在时空当中,有真实的
确定的物理量,但观察测量条件消失以后,电子在时空当中消失了,没有任何实体的存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子罕第九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Mon Jul 25 13:14:35 2011, 美东) 提到: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
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
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了义及不了义
学佛法不在于说听闻熏习时即能究竟了知,乃至于说就能够成就实证的智慧;得要
能于法的义理,经过思惟、筹量、观察,才能进一步受持运用。而观察义理时,要依止
于法的究竟义、真实义,而不依止于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说。那么了义指的就是真实义
,不了义指的就是说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够到达真实义。佛所说的经,函盖了了义以及
不了义,佛有时祂会宣说往善趣之人天善法,有时宣说往涅槃解脱生死的四圣谛。因为
当到人间来的时候,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 佛陀要先来让
这些善根缺乏、烦恼深重的众生,能够先避免入到、生于三恶道之苦;要能够远离三恶
道之苦,那么大家要先能够修学往人天的这个善趣去,所以要先宣说往善趣的人天善法
。之后呢,然后乐意于这个善因善果以后,再告诉大众们说,怎么样来往这个涅槃、解
脱生死的这些法是什么?
佛陀的究竟说,其实指的就是众生皆有如来藏、皆能成佛,这才是这个佛法的真实
义理。那么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一段经文来说明,经中说:“云何了义不了义
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
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尽业...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68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verseas 讨论区 】
【 原文由 richwin 所发表 】
那我们来看看这硬币的第二面呢
这种政治,或者民主说白就是智者政治
也就是说一切最后决定是依靠少数的知者。
但是如果这些知者出错了呢?
所以美国律师会非常有钱,因为即使他的当事人真的有错,只要依靠他的舌头打动了
陪审团,有罪的也可以变无罪,这样的事例也就很多了
言论自由这条知者设立的条约无疑是还合理的,但是有没有不合理的存在呢?
只怕是有的吧,那么如果不合理的关系到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那么民众将如何?
就比如说六十年代的黑人事件
也许说到底这也不是民主,只不过是层次高一点的独裁
d***e
发帖数: 4864
30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智者乐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也, 宝宝; 仁者也, 爸爸妈妈.
j******n
发帖数: 21641
31
一.无题诗与唯美
唐朝诗人李商隐做过十几首无题诗,大多晦涩难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李
商隐为何独出心裁,以无题为标题?通常的说法是作者有难言之隐。比如高阳先生就认
为:“义山‘无题’,十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锦瑟详解》)。为何难于
著题?无非是诗的内容涉及党争或男女私情,不便明言。问题是有类似遭遇的古代诗人
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像李商隐那样写出那么多晦涩难解的诗。如果仅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那么随便给一首诗冠以春望秋思、昼咏夜叹之类的题目,并不会使作品更容易明白。
事实上,无题诗中有些是比较浅显的,而一些有标题的诗,其主题深隐玄奥,比无题诗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提起无题诗,只是个笼统说法。清朝学者纪昀曾将李商隐的
无题诗分为五类:确有寄托者;戏为艳体者;实有本事者;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
;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偶合为一者。他指出:对这些诗“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
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纪晓岚的说法有道理,如《
锦瑟》、《为有》、《碧城》、《哀筝》、《瑶池》、《昨日》、《玉山》等,都是取
诗中二字作为标题,并无提示作品内容的作用。还有...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3176
32
True.
I'll post two more chapters:
六 言文距离
前面曾经谈到“写话”,谈到用普通话写,其中都隐含着作文中的言文距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言文能不能尽量相近甚至重合;二、如果可能,应该不应
该尽量相近甚至重合。显然,作文,提起笔,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好,就不能不先
想想这两个问题。问题相当复杂,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能够轻易定案的。这里先
从能不能谈起。
有人说,言文分家是战国以后的事;之前,言文一致,说出来是言,写出来是文。
这看法也许是对的,但也不免有疑点。《论语•述而》篇有“子所雅言”的话,
这说明孔子并不处处用雅言;孔子是“从大夫之后”的上层人,尚且如此,平民之言就
可想而知了。文当然是雅的,雅,就不免与俗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是“质”的方
面的。还有“量”的方面,当时记言工具笨重,书写困难,为减少困难,不能不求简。
《论语》是“语”的集存,可是像《颜渊》篇所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似乎并不是原话,因为这样硬梆梆,近于失礼且不说,
意思也显然欠明晰。原话可能是委婉而细致的,到...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3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二章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mousederby (北京人,没都宝抽的老鼠), 信区: Belief
标 题: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二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9 19:06:14 2007)
http://www.phil.pku.edu.cn/res/files/fengyoulan/chph/index.htm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在前一章我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
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
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
就个人说是如此,就民族说也是如此。这一章将要讲一讲中华民族的地理、经
济背景,以便说明,一般地说中国文化,特殊地说中国哲学,如何成为现在这样,
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论语》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r******3
发帖数: 58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和基督教的几个根本不同
再来看中部第七十一经
============================
‘世尊!予如是闻:沙门瞿昙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也,以认完全之知见,自称
‘予之行、住、眠、寤,常时现起不断知见也。’世尊!沙门瞿昙是一切知者,一
切见者,以认完全之知见,自称:‘予之行、住、眠、寤,常时现起不断知见也。
如是说者,世尊!彼等对世尊是实语者耶?抑或以非真实诬谤世尊耶?又对于法以
语适法者耶?又同行者,种种议论时,应不至被诃责耶?’[世尊曰]:‘婆蹉!沙门
瞿昙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以认完全之知见,自称:‘予之行、住、眠、寤常时

起不断知见也。’如是语者,彼等对予是非真实语,彼等以不实,虚伪而诽谤予也
。’
[婆蹉曰:]‘世尊!我等如何记说者,则对世尊是真实语,对世尊非以不实诬谤者,
且对于法语适法者,而同行者种种议论时,不至被诃责耶?’[世尊曰:]‘婆蹉!
于记说‘沙门瞿昙有三明者。’则对予是语真实者,非以不实诽谤予,且对法是语
适法者,而同行者种种议论时,应不至被诃责也。婆蹉!若予随意则可,忆念种种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鬼谷子--维基百科
鬼 谷 子
《鬼谷子》序言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鬼
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
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
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
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
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
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
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
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
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
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 阅读全帖
j*****6
发帖数: 1059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
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
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
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心,了别。
心有世间心,出世间心两种。世间心缘五蕴,出世间心缘涅盘,或说无所缘。心解脱,是指世间心(解脱五蕴)转成出世间心。
“自知不受后有”, 谁自知?此能知者是有是无?
出世间心生起后,世间心生起,知道刚才体验到「解脱」境界,称为「解脱知见」。这是圣者「五分法身」中的两个。
世间心有。
出世间心五蕴灭尽,不可思议,言有言无皆戏论。
能知者是缘起、生灭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能知者。
r****n
发帖数: 8253
38
原始佛法里面的“心”,和中国佛教包括儒道思想的“心”完全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想
当然的将佛陀所说的心,理解成了一本本体性质的心,演变成神我见。
在原始佛法里面,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代表识知了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五
蕴当中的六识。还有一种含义,只是对名法现象的代称,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意
识。
这个心解脱,是第二种,它是一个方便说法,不是一个究竟说法,那究竟的角度,本来
就很难谈。
心解脱,不是心从不解脱状态变为解脱,不是从被污染的状态变为纯净,其中没有一个
本体的心。没有什么本心,本觉。
这里的心解脱,仅仅是指熄灭了烦恼,熄灭了贪嗔痴的意思。
“自知不受后有”, 谁自知?此能知者是有是无?
这里的“自知”的自,是对轮回状态下那个相续生灭的五蕴的代称,是“它”在知。
此能知者在轮回状态下,是“有”,是刹那刹那变异,轮回熄灭后,此能知者,即五蕴
,包括前面所说的心,全部消失灭除。很多人以为这是断灭了,这是由于它不能明白五
蕴和涅槃的互补特征。
以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来说,当在观察测量条件下,电子出现在时空当中,有真实的确定的物理量,但观察测量条件消失以后,电子在时空当中消失了,没有任...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9
1.师兄的回答是南传公认的观点吗?你的看法跟runsun的看法一样吗?
2.从你的回答来看,你只是用两个名词(世间心出世间心)代替了一个名词,可是什么
是出世间心呢?
3.出世间心还能生起?生起以前有没有?生起以后有没有?与世间心是什么关系?出世
间心必依世间心才能有所察觉吗?出世间心说有无皆戏论,为什么还要说呢?
4.如果能知者是缘起、生灭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能知者,那么知晓这件事也应该是随生
随灭的。如此,缘灭则不能有“知”发生。如此,则佛不应该通晓比丘的心里。但事实
是,佛不但知道当时比丘的心念,还能知道他们的前世来生。问题就成了,如果“没有
独立不变的能知者”,是谁把彼此不相关的缘起“知”在一处了呢?

,是指世间心(解脱五蕴)转成出世间心。
这是圣者「五分法身」中的两个。
s********h
发帖数: 938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向seeu师兄请教出世间心
一则回贴,未得答复。剪出来。
****************
1.师兄的回答是南传公认的观点吗?
2.从你的回答来看,你只是用两个名词(世间心出世间心)代替了一个名词,可是什么
是出世间心呢?
3.出世间心还能生起?生起以前有没有?生起以后有没有?与世间心是什么关系?出世
间心必依世间心才能有所察觉吗?出世间心说有无皆戏论,为什么还要说呢?
4.如果能知者是缘起、生灭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能知者,那么知晓这件事也应该是随生
随灭的。如此,缘灭则不能有“知”发生。如此,则佛不应该通晓比丘的心里。但事实
是,佛不但知道当时比丘的心念,还能知道他们的前世来生。问题就成了,如果“没有
独立不变的能知者”,是谁把彼此不相关的缘起“知”在一处了呢?

,是指世间心(解脱五蕴)转成出世间心。
这是圣者「五分法身」中的两个。
E******u
发帖数: 392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鈴木大拙答胡适博士
禅:答胡适博士
【这是答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的一篇文章;胡适的文章为《中国禅宗,其历史与方
法》。("Ch'a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这篇回答原刊于一九
五三年四月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hilosophy East and West(卷三,第一期),并
附胡适本文。本书所录为胡适博士原文的提纲,以及铃木博士的回答全文,并此致谢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的编辑Charles A Moore博士的惠允。编者注言】
对于一篇文章的回答,若非把原来的文章一起刊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胡适博
士对于中国禅宗史意见,铃木博士在回答中已经完全述及,因此可以自成一个整体。铃
木博士认为要把禅钉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以求解释,是徒劳无益的。下面我们把胡适博
士的文章做一个重点提示,以便读者可以知道铃木的答文中所指的是什么。
胡适的文章启首这样说:
“禅是否超乎我们的了解?
“四分之一多世纪以来,我学问渊博的朋友,铃木大拙博士,前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教授
,就在把禅宗向西方世界做介绍并做解释。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和他许...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42
多识仁波切答:有人说佛是不分善恶、没有分别见的,这话对吗?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来源: 作者:多识仁波切
22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多识仁波切答:
这种说法不对。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体包括胜义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
全可以见到事物的二谛。而认识事谛必须要有分别见,假如佛没有分别见,就等于说佛
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说佛只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么叫作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我们的五官
是无分别的,如眼、耳等见到色相、听到声音都是现观无分别的东西,要认识事物就必
须通过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比如说“这是朵红牡丹花”,对颜色的知觉乃至对
这朵花的认知,眼睛本身是办不到的,是意识的作用,依靠经验回忆、分析推理等对事
物进行鉴别。
人的智慧不是现观,完全是分别见,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到佛地的时候,对于法
性的认知变成现观,而对于法相的认知则是分别观,也称妙观察智。思维运载的工具是
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佛说法的时候也是用这两种语言,佛经也是以语言文
字的形式存在下来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错误的,...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堪布曲乔尊者传
作者:班玛贤瑟塔益堪布
译者:迦造(觉海)堪布

严密刹土法界宫殿中,三世一切诸佛总集体,
无缪直指自心法身者,根本上师足前我祈请!
远离世间八法的我的大恩根本上师堪布曲恰尊者在佛陀时代就被预言,在《大乘言教》
授记说:“此译师嘉瓦却央,生在印度北方一个外道盛行的地方,那时他的名字叫德瓦
赞扎,末法时代,他降生名号为曲英。”这个授记与《伏藏授记》中“莲师座前您是嘉
瓦却央”完全一致。
马头明王的化身嘉瓦却央转世持明者仁增邓登多杰说:“朗钦白胜的化身名为达玛(法
),来世与金刚持无别。布玛木扎到康区南方,生于猴年名为达玛(法)班杂(金刚)
,他将为妙乘佛法做出无比殊胜的功德。”此处预言了尊者的属相和名字。
《香如宝藏》中说:“贝玛拉米扎的转世,他修持、弘扬佛法如阳光一样。”《打开空
性密藏窍诀的钥匙》中说:“一个护持正法,诸多授记赞美持法(曲)名的人,从东方
出现。”在《住世祈祷文·不坏金刚之音》中说:“法界(曲英)无戏论,遍满(乔达
尔)虚空。示现幻化文殊麦旁,转世化身殊胜上师。”这里授记了尊者是布玛木扎(无
垢友)、莲花生大士和麦彭仁波切等圣者化身。
成就者多知钦授记说:“玉扎转世...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958
45
【梦之浮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尚小三乐山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先转一段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
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
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
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
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
,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仰视某三
i***s
发帖数: 39120
46
“丝袜文化关注者多,评论者少;穿者多,知者少……”昨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自办的浓情中南BBS上,一篇题为《中南大丝袜文化研究》的帖子受到热捧,网友跟帖上百条,点击超过1.1万人次。
记者联系上发帖者“General”得知,他是一名研究生。“丝袜之神韵,全在一‘丝’”、“丝与袜相连,恐怕别有风情”、“至于为什么穿丝袜,思想界已经有无数前人论及”、“研究丝袜文化,不得不提弗洛伊德”……文中,“general”通过旁征博引,用了3000多字,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对丝袜文化做了全面论述。
“general”在文中还说:“为什么穿丝袜?这个问题恐怕一时难以搞清。因为真正穿丝袜的人不会告诉你她或他为什么穿丝袜。谈及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层幽暗暧昧的气息流转。”“general”认为,一些不适合穿丝袜的同学也穿丝袜,让人费解。“每个人都是美的,但是美有不同的侧面,不必盲目跟风”。
“general”还从哲学角度进行了思考:“毫无疑问,丝袜的存在,把人的物化提到一个新高度。”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丝袜文化其实反映了一种浮躁的、集体无意识的心态。丝袜文化的根源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装束问题,它反映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钟健强在印刷厂看新出炉的《豪情夜生活》
香港是弹丸之地,在文化上却呈现出大气象。这里曾容纳过渊停岳峙的钱穆,出现雅俗共赏的金庸,养育任侠的黄霑、倪匡,追捧健朗的周润发,喜爱不羁的周星驰……
以上数人中,钱穆与金庸同属中国古典文化播迁香港的最后遗响,属“正经”一端。其余多为“香港制造”。钟健强与黄霑等人同属“不正经”一端,是世俗香港的一个剪影。他的人生鼎盛于1989-1997年间,在那段时间内,他惶惶不可终日,但又做出令自己至今骄傲之事。
色情杂志是香港的合法存在,它与色情场所、黑社会以及警方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行当里,钟健强展现了许多“有所不为”:不收“黑钱”,不写软文,不利用职务之便嫖娼……
千禧年后,“桨声灯影”里的深圳和东莞,攻陷香港的夜生活,港男携金北上寻欢,本地色情业急遽颓唐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互联网兴起了。钟健强本可转型做色情网站,但觉得色情网站“没有制度”,挑战了自己的“道德观念”,遂不参与这一潮流。
钟健强的身上折射出了香港“性情”,表面是上世纪90年代香港色情业的盛况,背后则是港人在惶惧下的放任。同时,他也展露了老港人那种“有所不为”的风骨。他的命运浮沉,或能...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48
高阳的书里面不靠谱的也不少。
比如说他写李莲英是30岁入宫,但是现在根据内务府的档案,李莲英是9岁入宫的。
还有他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工于宦术,但是知者不多;为什么知者不多呢,
因为他工于宦术——这TMD不是循环论证么?
l*r
发帖数: 79569
49
哈哈,是你客套,你说的这些我完全不入门啊,我原本就是蒙(meng1)
杜骗新书里边的骗术也不怎么高明,很多就是盗抢淫诱的情节了,就是故事性差点。。
。骗局里掉包、假银是比较常见的局,三言里边也有讲这样的故事,记的有一段算是黑
吃黑吧(强得利贪财失采),更过瘾些
杜骗新书作为工具书的好处是,对于银色及作假专有一大段总结,我干脆抄了吧,有志
于收藏银锭者也许有用,或者读到古代手抄本也知道些都是些什么货色:D
=========================我抄我抄我抄抄抄======================
按:棍之用假银,此为商者最难提防,必得其梗概,方能辨认。余于壬子秋,在书坊检
得一小本仔,辨说银之真假,甚是明白。故录之,以为江湖诸君览之,则假银若一入眼
,灼然明白。略陈其一二于左:
夫元宝者,坑淘出而原宝。今之官解钱粮,亦倾煎如坑淘出厚色,而成元宝也。俗云“
圆宝”是也。
松纹,与细丝一样,其皆足色也。
摇丝,色未甚足。银泻入,以手摇动而成丝也,曰摇丝。
水丝,又名曰干丝,自七成、八成、九成、九五止,通名曰水丝。
画丝,即水丝。泻出而无丝,以铁锥画丝于其上,曰画丝。
吹丝...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5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钟鸣 最后更新:2009-06-11 12:14:20
标签三星堆甲骨文蝌蚪文打印小字体
大●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在何
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在夏后
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后
,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文
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图1
民间收藏的玉石铭文拓片(文字未破译)
图2
蝌蚪文龙玺印拓(文字未破译)尺寸:12×9.5厘米
图3
蝌蚪文龙玺 尺寸:通高121厘米 现藏于民间
图4
彝文 直译:鹰眼守家 意译:鹰眼守护疆域 彝族学者阿余铁日2009年4月15日所破译的
印文
图5
神龟负洛书玉雕尺寸:通高50厘米 现藏于民间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堆文
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史上
“中国”的说法很晚。这...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