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玻尔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d
发帖数: 192
1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928
4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这个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构成是氢。由于氢原子的质量小,振动很强烈,氢气迟至1898年
才被液化,液化温度为20.28 K,仅高于氦气(1908年被液化)的4.2 K。人们利用液化
方式获得了高纯氢,从而获得了明锐的氢原子发射光谱。图1为可见光范围内的氢光谱
线,从右向左可见间距渐小的四条分立的谱线(眼尖的读者可以看出第五条, 有了理论
的帮助有些人能看见第六条)。这分立的四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2.10Å (红
色),4860.74 Å(绿色),4340.10 Å(蓝色)和4101.2 Å (紫
色)。这四个数值,藏有大自然的什么秘密吗?
图1,现代光谱学获得的氢原子在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五条谱线。
1885年,瑞士小城巴塞尔,一位60岁的中学老师巴尔莫(Johann Balmer,图2)盯着这
几条谱线的波长值(此前的氢光谱不如图1中的那么明锐)陷入了沉思。经过一段时间
的冥思苦想,巴尔莫发现这四个波长近似地是常数值b=3645.6 Å的9/5,4/3,
25/21和9/8倍...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811
5
尼尔斯·亨里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
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
,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
响。
目录
[隐藏]
* 1 早年
* 2 青年
* 3 二战与战后
* 4 参见
* 5 参考资料
[编辑] 早年
玻尔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母亲
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玻尔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爱好足球,曾经和弟
弟哈那德·玻尔共同参加职业足球比赛。1903年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1911
年获博士学位。随后,他曾在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的实验室短期工作。基于卢瑟福的原
子核理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说,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一模型电
子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外层轨道比内层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较外层轨道的电
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果外层轨道的电子落入内层轨道,将释放出一个带固定
能量的光子。
q**w
发帖数: 782
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
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粒子和波的叠加状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
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光子学》上,英国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Adesso教授和Girolami教授在同期杂志的《新闻与观察》栏目以《波
-粒叠加》为题撰文评述了这一研究成果。《自然-物理》杂志也以《选择的问题》为题
在《研究高亮》栏目报道了该成果。
光是什么?这是个古老的科学问题。三个世纪以来粒子和波的概念就一直是对立的,比
如牛顿最初的粒子说和胡克及惠更斯的波动说。现在我们对光的理解可以归结为玻尔的
互补原理,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属性即对立又互补,一个实验
中具体展示哪种属性取决于实验装置。比如在由两块分束器构成的马赫-曾德干涉仪中
,单个光子被第一个分束器分到两个路径上,在第二个分束器所在位置重合。如果我们
选择加入第二个分束器,则构成干涉仪,有干涉条纹,观测到波动性,反之如果我们选
择不加第二个分束器,则不能构成干涉仪,没有干涉条纹,观测到的是粒子性。马赫-
曾德干涉实验...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5
7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谈谈昨天拉科对玻尔图的比赛
以前没看过拉科的整场比赛,还以为它是支很有激情的队伍.昨天看到出场阵容的时候,就

点奇怪:为什么这么保守只上了一个前锋?难道教练不知道这场比赛的关键任务就是先进球
吗?开始还以为这是拉科的固定阵型,等后来看到特里斯坦上了以后掀起的十分钟的进攻狂
潮,觉得要是早早就派两个前锋也不至于这么被动,而且队员似乎更适应于打二前锋,球路

变化也更多.当我就在以为拉科要扳回一球,甚至有可能反败为胜的时候,教练又做出了一

我不理解的换人:弗兰换下卢克,这样一来唯一能往中路起内旋的弧线球利用二前锋冲击
力的攻击点也没了(右路的2号根本不会起球).弗兰是个右脚球员,他上场之后没有一次左

的传中,唯一的方式是用右脚内切到禁区前沿乱搞一气,弄的两个前锋反而不知道如何跑位
接应.其实玻尔图的那个老中卫的正面阻截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缺点是横向移动比较慢.如

能从边线附近起球,在禁区前至少安排两个点接应,该老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实际上,全场比
赛最有威胁的那记头球正是这种配合的体现:卢克的左脚内侧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香蕉球,
越过了两名中后卫落到了特里斯坦的头上,只不过稍微偏了一点点.总之,这场比赛我

发帖数: 1
8
撰文 | 刘爱生(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编 | 李晓明
摘要
美国高校相对较低的学术不端发生率,与其健全的调查程序和严厉的处罚机制是紧密相
联的。埃里克·玻尔曼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案例。在此案
调查的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严格遵照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关于学术不端处置的文件,
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针对玻尔曼的处罚,涉及到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责任。
本案的特殊之处是:行为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学术不端而被判重罪入狱之人。
此案带来的启示是:在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的过程中,高校与政府机构等部门需密切合
作、完善法律法规、坚持程序正当原则、发挥“吹哨人”的关键作用,并辅以严厉的处
罚。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大学自身坚守很高的道德准则。
● ● ●
在美国高校,学术不端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马丁森(Martinson)等人2005年的一项
针对美国中青年科学研究人员的大规模、匿名调查发现,过去三年内,自我报告有伪造
、篡改和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不足2%。[1]其他的调查研究基本上也坚持这个结论。
例如,法那林(Fanelli)200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平均有...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09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澄清德布罗意一页纸博士论文zz
一页论文根本是子虚乌有:
http://tel.archives-ouvertes.fr/docs/00/04/70/78/PDF/tel-000068
《一页多纸拿到诺奖》一文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演义”类文学作品,而非严肃的史学作
品。该文歪曲了物理学史,有损多位知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名人容易成为人们聊天的话
题,该文的读者较多,有可能以讹传讹造成混乱,需要澄清。
○“德布罗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来混日子的花花公子……历史上德布罗意到底花了多少
精力去读他的研究生也许已经很难说清,事实上德布罗意在他的5年研究生生涯中几乎
是一事无成。事实上也可以想象,一个此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中世纪史爱好者很难真正
的在物理上去做些什么”
德布罗意出身于贵族家庭,“不愁吃不愁穿”是事实,但这能说明什么?能成为“德布
罗意是混日子的花花公子”的证据吗?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文艺复兴时代的伽利略、
资本主义时代的开文迪士不也是出身于贵族豪门吗?
德布罗意固然是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同时又是出身于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学者家庭,他
家里有私人的实验室。他的哥哥莫利斯· 德布罗意公爵是杰出的X射线物理学家,兄弟
二人经常讨论X...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10
来自主题: Joke版 - 量子纠缠的那点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ugrav (船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量子纠缠的那点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8 23:34:01 2016, 美东)
这不,随着天朝打了一颗叫“墨子”的卫星,人们忽然开始纠缠起量子来了,知道我当
年走过一段歧途,就有人些人就跟我打听嘛叫量子纠缠啊?量子力学是咋回事儿?介个
墨子靠谱不?
架不住他们这么三问两问,就勾起俺一段尘封de记忆,玩着玩着手机俺就忍不住开始写
这个来,只是也不知道能写到哪儿.
量子纠缠嘛,自然是和量子有关系了,屈指一算,这套东西也有百十年历史了。 从上
古到百年前人们整出来量子这个概念之前,是没有量子这个概念的(这句瞅着象废话,
是不?),人们认为世上万物,都是连续的, 所以古人就云:一根棒槌,一天剁一半,
万世剁不完。就是说物质能量等等都是连续的。但这事到了1900年就变了,德国人普朗
克研究黑体辐射时发现,他弄出来的方程怎么都跟实验对不上号,但是如果他假设辐射
出的能量是不连续的,那么他的方程立马和实验符合的挺好。可能量是不连续的,这种
观点在...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11
....//还有更多...
《一页多纸拿到诺奖zz》一文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演义”类文学作品,而非严肃的史学

品。该文歪曲了物理学史,有损多位知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名人容易成为人们聊天的话

,该文的读者较多,有可能以讹传讹造成混乱,需要澄清。
○“德布罗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来混日子的花花公子……历史上德布罗意到底花了多
少精力去读他的研究生也许已经很难说清,事实上德布罗意在他的5年研究生生涯中几
乎是
一事无成。事实上也可以想象,一个此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中世纪史爱好者很难真正的

物理上去做些什么”
德布罗意出身于贵族家庭,“不愁吃不愁穿”是事实,但这能说明什么?能成为“德
布罗意是混日子的花花公子”的证据吗?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文艺复兴时代的伽利略

资本主义时代的开文迪士不也是出身于贵族豪门吗?
德布罗意固然是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同时又是出身于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学者家庭,
他家里有私人的实验室。他的哥哥莫利斯· 德布罗意公爵是杰出的X射线物理学家,兄

二人经常讨论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在大学本科时代本来是攻读历史。在1913年大学毕业之时,正逢第一次世界
大战即将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远泊
现代物理学几乎对于人类社会的所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已成为自然科学的
基础。而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使我们地球上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管
这种变化是采用有益还是有害的方式。现在很难找到一门工业没有利用原子物理学的成
果。人们也清楚地知道,原于武器的应用,对于世界的政治结构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现代物理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领域,它扩展到了思想与文化的领域,从而导
致人们对于宇宙及与它有关的观念进行重大的修正。20世纪对原子与亚原于世界的探索
揭示了经典思想意想不到的局限性,这就有必要对我们的许多基本概念进行根本性的修
正。例如,在亚原子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的概念与经典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的传统思想截
然不同。象空间、时间或者因果关系这类概念也是这样。但是这些概念在我们观察周围
的世界时带有根本性的意义。它们的彻底变化就使我们的整个世界观也开始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讨论了由现代物理学所引起的这
些变化,但是人们很难认清这一点。它几乎总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即趋向一种与东方
神秘主义所持观点非常相似的世界观。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宗教哲学所表现出来...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143
13
阅读次数:284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7-05-21 13:24:38
世界名人与浙大

汉斯·玻尔

1937年夏,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访问中国,玻尔之子汉斯·玻尔在日记中记
载了跟随父亲左右的中国之行,他在日记中写道:

“束博士、王博士和何博士陪着我们走了一程并和父亲说着话。看到他们
对自己的事业和对我父亲的那种深深的真诚,真是美好和令人感动。”

尼尔斯·玻尔 (NielsBohr,1885-1962)是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
核物理学创始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1937年夏天,玻尔夫妇和儿子汉
斯访问中国,在前中央研究院、浙大、北大等研究机构和大学做了关于原子和
原子核的演讲。

1937年5月23日中午,尼尔斯·玻尔在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胡刚复陪同下,
离开上海到达杭州,会见了浙江大学许多著名的学者。5月24日,王淦昌陪同尼
尔斯·玻尔游览了西湖,听取了尼尔斯·玻尔关于原子核的复合核和液滴模型
的谈话。当天下午5时,尼尔斯·玻尔在浙江大学新教室楼三楼大教室演讲《原
子核》,听众二百余
f***e
发帖数: 5443
14
张宗燧,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物
理系教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一九一五年六月一日出生于上海,
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日辞世于北京。父张东荪是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母吴绍鸿贤
惠持家,兄宗炳居长,宗燧次,下有弟宗颖,妹 宗烨 。 幼时家居上海,宗燧五岁进
学,好强争胜。后入育才中学,受戴铁君先生启蒙,对数理产生兴趣,表现出卓越的学
力。
一九三〇年,宗燧年十五岁,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次年转清华大学,受吴有训、赵忠尧
等名师指导。一九三四年入清华研究院,同年报考庚款出国留学。一九三五年物理专业
名额仅一人,吴师建议宗燧改考天文专业,宗燧从命,经短期速成,即考取美庚款,后
去紫金山天文台实习半年,准备赴美。然而,宗燧有宏志于数学和理论物理,以当时国
际学术水准,欧洲高于美国;于是他放弃“美庚款”,次年报考“英庚款”数学专业,
第四届“英庚款”数学专业两名取生为许宝騄和张宗燧。
一九三六年,张宗燧于剑桥大学数学系,受业于著名统计物理学家福勒(R.H.Fowler
),两年发表了论文七篇,获博士学位。宗燧在“合作现象”领域,特别是关于“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http://hx.cnd.org/?p=120088
摘要
人究竟能不能被改造,灵魂究竟能不能被阉割,一部东方知识分子的“苦难的历程”,
如一柄尖利无比的探头,扎进时代、社会和我们身体的根部。翻开“束星北”这部大书
,我们该想些什么呢?这样的悲剧,我们还会演多久?
2015年10月8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
率。她成为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在屠呦呦引起国人轰动的时候,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就有
一位最有希望向诺贝尔物理奖冲刺的科学家,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对他极
为器重,他的天赋极高,他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的老师。李政
道曾经多次说过,没有他的这位老师,他就不会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
他向物理学的前沿发起过一次次冲刺,但是,他的美梦被一次次的政治运动碾得粉碎:
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极右派,被管制分子。他被整整改造了20年,他写过无数次检查
,他拉过平车,修过水库,打扫了厕所许多年。
他的名字叫束星北。
...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560
16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丹麦的诺贝尔奖-科学家球星
刚看到这个,波尔实在太牛了!要放现在,得轰动多少年啊。
---
1885年10月7日,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
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爱好足球,曾经
和弟弟哈那德·玻尔共同参加职业足球比赛。1903年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
1911年获博士学位。随后,他曾在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的实验室短期工作。基于卢瑟福
的原子核理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说,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一模
型电子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外层轨道比内层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较外层轨道
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果外层轨道的电子落入内层轨道,将释放出一个带
固定能量的光子。玻尔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很快就成了哥本哈根大学足球俱乐部的
明星守门员,他习惯在足球场上一边心不在焉地守着球门,一边用粉笔在门框上排演着
公式。玻尔后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原子物理研究,但他仍不忘心爱的足球,业余时
间常把踢足球当做休息,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科学家球星”。不过他也有分神的时候
,据丹麦AB队史料记载,在一场AB队与德国特维达队的比赛中...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10202
17
五、费米等人的实验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因用中子轰击靶元素产生放射性和超铀元素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
奖。他到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后没有回国,而是与全家前往美国,于1939年1月2日
到达纽约市。五所大学向他提供了教授职位,他最后决定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费米离
开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政府在1938年颁布了种族法,而费米的妻子是犹太人。
玻尔1939年1月到普林斯顿大学讲学,带来了哈恩-斯特拉斯曼实验及迈特纳与弗里施的
理论解释和弗里施实验的信息。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拉比(IsidorIsaac
Rabi,1898 –1988)和兰姆(Willis EugeneLamb, Jr. 1913 –2008),正在普林斯
顿大学工作,他们把信息带回给费米。拉比是波兰出生的犹太人,在美国长大,因发现
核磁共振获得1944年诺贝尔物理奖。兰姆因氢光谱精细结构方面的发现获得1955年诺贝
尔物理奖。拉比和兰姆带回的这个消息对费米来说是有点尴尬,因为这些发现说明诺达
克是正确的,而费米否定了她的意见,并且费米刚得到的诺贝尔奖的部分原因是发现“
超铀元素”。
得到这个消息后,费米和哥伦比亚...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18
来自主题: Economics版 - [合集] 其实邓亚萍不是最牛的
☆─────────────────────────────────────☆
mmandroy (David Pollard) 于 (Mon Dec 1 11:22:21 2008) 提到:
1. 尼尔斯•玻尔
球员成就:丹麦AB队主力门将
文化成就: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如果说前面九名球员都是“高材生”,那么尼尔斯•玻尔绝对称得上是“导师”
级人物。1922年,尼尔斯•玻尔因为对原
子结构模型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物理学界是20世纪少见的几位大师级人
物之一。当然,尼尔斯•玻
尔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丹麦劲旅AB队的主力门将。
足球界一直盛传尼尔斯•玻尔曾入选过丹麦国家队。不过深入调查发现,玻尔虽
然是当时丹麦AB队的主力,却从没
有入选过丹麦队。据AB队史料记载,在一场AB队与德国特维达队的比赛中,德国人外围
远射,尼尔斯•玻尔却在门
柱旁边思考一道数学难题。这么容易分心的门将,自然无法入选丹麦国家队。
不过,尼尔斯•玻尔的弟弟哈拉德•玻尔确实曾经入选过丹麦
M*********g
发帖数: 178
19
castor_v_pollux 原作
第三章 火流星

1911年9月,26岁的尼尔斯•玻尔渡过英吉利海峡,踏上了不列颠岛的土地。年轻的
玻尔不会想到,32年后,他还要再一次来到这个岛上,但却是藏在一架蚊式轰炸机的弹仓
里,冒着高空缺氧的考验和随时被丢进大海里的风险,九死一生后才到达了目的地。那一
次,是邱吉尔首相亲自签署命令,从纳粹的手中转移了这位原子物理界的泰山北斗,使得
盟军在原子弹的竞争方面成功地削弱了德国的优势。这也成了玻尔一生中最富有传奇色彩
,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段故事。
当然在1911年,玻尔还只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和梦想,却是默默无闻的青年。他走在剑桥
的校园里,想象当年牛顿和麦克斯韦在这里走过的样子,欢欣鼓舞地像一个孩子。在草草
地安定下来之后,玻尔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访大名鼎鼎的J.J.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后者是当时富有盛名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头头,电子的发现者,
诺贝尔奖得主。J.J.十分热情地接待了玻尔,虽然玻尔的英语烂得可以,两人还是谈了好
长一阵子。J.J.收下了玻尔的论文,并把它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一切
G****t
发帖数: 1799
20
这篇文章很好的 阐述了缘起性空的中观理论破斥四边见与物理学的高度一致,其中就
包括了自有永
有的见解: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佛教与量子物理学:东西方对话的贡献
Buddhism and Quantum Physics:
A Contribution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
作者:克里斯蒂安·托马斯·科尔,柏林大学
Christian Thomas Kohl, Berlin University


作者托马斯·科尔一直从事政治科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工作。他也研究印尼和印度音乐
,他推广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西藏的音乐。过去的30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致力于“
协调”量子物理学和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东西方的佛教与科学对话做出了巨
大贡献。
Abstract
摘要
卢迪阿德·吉卜林,著名的英国作家,《丛林之书》的作者,出生于印度。一天他曾经
写下如下一段文字:“噢,东方是东方而西方是西方,二者从来不曾会合”。我的这篇
文章,将说明吉卜林并不完全正确。我试图说明佛教哲学和量子物理的共同之...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782
21
来自主题: USTC版 - “土鳖”的创新摇篮
十一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还只是名普通教授。当他带着几个
研究生跑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基金委)设立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
金”时,差点被“毙掉”。
“你们的方向很好,工作基础也很好,但是队伍太差。”基金委方面几番考量
后才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但近年来,实验室多年积累的成果开始厚积薄发:2012年评选上1个“杰青”、
2个“优青”;今年又评选了1个“杰青”,1个“优青”
“我们的成果在爆发,人才成长在爆发,作为人才摇篮的作用,十几年的积累
到这时也出来了。”一提起实验室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一扫出差回
来的疲惫,兴奋地说。
郭光灿的实验室队伍有个特点,就是以“土鳖”居多,大多都是从学生时期就
一直跟着郭光灿的中国科大“土著”。
在国家大力吸引海外人才支援科技事业的背景下,很多实验室的科技骨干都是
引进人才。但郭光灿却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培养出了一支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和冲击国
际科研前沿能力的学术队伍。
做“敢死队”的后援团
“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在乎...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782
22
来自主题: USTC版 - “土鳖”的创新摇篮
十一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还只是名普通教授。当他带着几个
研究生跑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基金委)设立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
金”时,差点被“毙掉”。
“你们的方向很好,工作基础也很好,但是队伍太差。”基金委方面几番考量
后才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但近年来,实验室多年积累的成果开始厚积薄发:2012年评选上1个“杰青”、
2个“优青”;今年又评选了1个“杰青”,1个“优青”
“我们的成果在爆发,人才成长在爆发,作为人才摇篮的作用,十几年的积累
到这时也出来了。”一提起实验室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一扫出差回
来的疲惫,兴奋地说。
郭光灿的实验室队伍有个特点,就是以“土鳖”居多,大多都是从学生时期就
一直跟着郭光灿的中国科大“土著”。
在国家大力吸引海外人才支援科技事业的背景下,很多实验室的科技骨干都是
引进人才。但郭光灿却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培养出了一支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和冲击国
际科研前沿能力的学术队伍。
做“敢死队”的后援团
“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在乎...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78
23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提交时间:12:31:29 08月11日
第三章 火流星

1912年8月1日,玻尔和玛格丽特在离哥本哈根不远的一个小镇上结婚,随后他们前往英国
展开蜜月。当然,有一个人是万万不能忘记拜访的,那就是玻尔家最好的朋友之一,卢瑟
福教授。
虽然是在蜜月期,原子和量子的图景仍然没有从玻尔的脑海中消失。他和卢瑟福就此再一
次认真地交换了看法,并加深了自己的信念。回到丹麦后,他便以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投入
到这一工作中去。揭开原子内部的奥秘,这一梦想具有太大的诱惑力,令玻尔完全无法抗
拒。
为了能使大家跟得上我们史话的步伐,我们还是再次描述一下当时玻尔面临的处境。卢瑟
福的实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原子面貌:有一个致密的核心处在原子的中央,而电子则绕着
这个中心运行,像是围绕着太阳的行星。然而,这个模型面临着严重的理论困难,因为经
典电磁理论预言,这样的体系将会无可避免地释放出辐射能量,并最终导致体系的崩溃。
换句话说,卢瑟福的原子是不可能稳定存在超过1秒钟的。
玻尔面临着选择,要么放弃卢瑟福模型,要么放弃麦克斯韦和他的伟大理论。玻尔勇气十
足地选择了放弃
m**y
发帖数: 5225
24
史上最牛的物理学博士论文--德布罗意(De Broglie)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 巴黎。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
道上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
,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 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
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是正是一位当 权的内阁部长。这样一个不
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耗精力的东西来磨
蹭掉那些无聊的日子(其实象他这样的花花公子大约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德布罗意则
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中有着很多神秘的
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
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就是感
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
而后被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也非常不见容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
。德布罗意倒并不见得对这一观点的物理思想有...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10202
25
提起原子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质能关系式E=mc2和爱因斯坦。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普遍
印象是原子弹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制造出来的。E=mc2确实能解释原子弹的威
力,但是它也能解释农村烧柴火做饭,内燃机使用汽油、柴油驱动汽车。质能关系式是
普适公式,因此,它对于制造原子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塞伯(Robert Serber,1909–1997)是曼哈顿工程负责理论的科学家,他给参加该
工程的科学家讲解制造原子弹的物理基础的讲义于1965年解密,并已出版,书名为《洛
萨拉莫斯启蒙:关于如何制造原子弹的第一批讲义》(Los Alamos primer: the first
lecture on how to build an atomic bomb)。以研究核物理与核武器历史著称的美
国历史学家理查德·罗德斯(Richard Rhodes,1937-)在给该书写的序言中指出:“
这里完全不包括相对论(需要的所有知识是裂变释放能量和释放多少能量),只有很少
一点量子力学。”对于制造原子弹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几个实验
,正是这几个科学实验的结果及...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载】漫谈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冯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0 22:33:04 2014, 美东)
漫谈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冯  端
摘 要  文章试图对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作一透视,从而理解其现状,并进而窥测其未
来的前景.我们希望这一看法对于当今从事物理学教学与科研的人士有所助益.由于物理
世界的层次化,诸层次之间既可能存在耦合,又可能出现脱耦.因而大量粒子所构成的
复杂体系中所涌现的各种层展性质就不能简单地还原成个别粒子所服从的规律.我们根
据这一观点并结合物理学的未来前景,讨论了当今物理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一切迹
象预示着物理学将有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  物理学,历史,现状,前景,前沿,物理世界的层次化,层展性质
RAMBLING ABOUT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PHYSICS
Feng Duan
(Department of Physics,Naj...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occer 讨论区 】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Soccer
标 题: 足球界出身的奇异人才们--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23:38:13 2016, 美东)
话说足球运动,自古就出人才:
比如二十年前的世界足球先生维阿,明年很可能当选利比里亚总统。
比如世界杯冠军利扎拉祖,转过头又去拿了个欧洲柔术冠军。
比如阿森纳中场弗拉米尼,与好基友共同创立了化工企业 GF(名字有点怪怪的……据
说是两人结合的象征),员工400多号,市场估值200亿英镑(估值机构:《太阳报》…
…),被誉为“创业型后腰”。
比如阿尔及利亚竞技大学队的门将加缪,因肺病含恨退役,只好寄情于文字,创立了“
荒诞哲学”,于1957年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比如 AC米兰名宿卡拉泽,刚刚以格鲁吉亚副总理兼能源部长的身份,会见了中国国家
副主席李源潮。
比如前国脚李毅大帝,退役后华丽转身如同“蚌埠回旋”,一举统治了我国的互联网。
比如北宋足球先生高俅,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首都军区总司令。
还有一位,被所有当事人认定为“长沙最好的足球守门员”,退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http://m.kdnet.net/share-10645022.html
宇筠锋
2015.01.15 09:50 转帖发表在 猫眼看人
(王国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6月1日)
【概述】
笔者与量子打交道久长(一甲子),对量子真相探究的昔今情况比较了解,包括哲学、
数学、理论和实验方面。自己漫长从容的探索也有所收获,结果可以说,还是拥护爱因
斯坦、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玻恩、盖尔曼、温伯格等不承认有
鬼魅隔空作用。说隔空作用存在,爱因斯坦错了,细查并无确实的实验根据。如今,眼
看量子物理被曲解,科学精神被罔顾,良知被泯灭,纳税人的辛苦钱被糟蹋,有些想法
越来越觉得不得不说。从物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考察,有足够理由认为:所谓的非定域
关联(非定域性,隔空鬼魅作用)——“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粒子会
瞬时改变状态,无论它们相距多么遥远。”——纯属谎言,因而所谓“量子隐形传态可
用于大容量、原则上不可破译(万无一失)的保密通信,也是量子计算的基础”是无稽
之谈。简而言之,量子隔空传输是巫术,多光子量子隔空传输是魔术加巫术。相信这个
断言绝对经得起历史...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29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足球界出身的奇异人才们--zt
话说足球运动,自古就出人才:
比如二十年前的世界足球先生维阿,明年很可能当选利比里亚总统。
比如世界杯冠军利扎拉祖,转过头又去拿了个欧洲柔术冠军。
比如阿森纳中场弗拉米尼,与好基友共同创立了化工企业 GF(名字有点怪怪的……据
说是两人结合的象征),员工400多号,市场估值200亿英镑(估值机构:《太阳报》…
…),被誉为“创业型后腰”。
比如阿尔及利亚竞技大学队的门将加缪,因肺病含恨退役,只好寄情于文字,创立了“
荒诞哲学”,于1957年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比如 AC米兰名宿卡拉泽,刚刚以格鲁吉亚副总理兼能源部长的身份,会见了中国国家
副主席李源潮。
比如前国脚李毅大帝,退役后华丽转身如同“蚌埠回旋”,一举统治了我国的互联网。
比如北宋足球先生高俅,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首都军区总司令。
还有一位,被所有当事人认定为“长沙最好的足球守门员”,退役后干了一票大买卖,
至今还能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他的照片……
那么,有没有球员能够当上科学家呢?
著名爱国青年钱伟长,从小痴迷于中华文化,导致物理只考了5分(百分制),数学、
化学加起来20分,英语更是直接0分…… 幸好文史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霍金去世消息公布后的不到5分钟,我朋友圈里就有人开始转发消息。第一个转发消息
的朋友,居然并不是物理专业的,甚至都不是理科的。后来朋友圈陆陆续续有人转发,
导致朋友圈完全被霍金刷屏,当然,我从小就读过他的传记,走上物理学的道路也受到
了他的影响,我也转发了。
然后,评论里面有人问:“霍金是谁?我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我说:“就是那个写出了《时间简史》的人。”他说:“没听说过。”
然后我说:“就是那个患了渐冻症,医生断定只能活两年半,结果他却一直活下去的那
个。”他说:“噢!原来是他啊!”
霍金毫无疑问,是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物理学界的摇滚巨星。如果单纯看他的学术成
就,他远不如牛顿,玻尔,爱因斯坦等。在目前活着的科学家里,杨振宁也排在他的前
面。但是他做了普通科学家难以做到的两件事,一个是写出了《时间简史》这部科普巨
作,另一个,就是活下去。
如果霍金是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他去世了,估计也就天文学爱好者会关心这个事情
,如果霍金也没有写出《时间简史》,那么他去世,也就和我们学校的退休教授一样,
默默无闻。
普通的民众,实际上是并不关心科学家的学术成就的,什么黑洞啊,大爆炸啊,跟我有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谁坍缩了波函数?zt
说一个例子吧,在量子力学里面,很多人把玻尔的互补思想和中国道家的阴阳太极图相
对比,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有人甚至说玻尔自己的的互补思想就是借鉴道家的。
这个其实都是胡说八道,尽管玻尔在接受丹麦政府授勋的时候,确实接受助手的建议采
用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但是这根本不表示道家的阴阳和互补原理具有相似性。
实际玻尔的互补原理不可能用任何图像可以表示出来,而中国的阴阳太极图和互补原理
根本就不一样,比如里面波粒的完全互斥性,阴阳太极图根本就表示不出来,道家思想
也没有玻尔的那种互斥又互补的思想。从事玻尔思想研究和文献资料翻译的戈革先生就
对这种非常厌恶。
类似的这种错误,甚至在某些西方物理学家里面都存在,他们把东方文化视为神秘的,
有的时候也会刻意的恭维东方文化,但是这绝对不代表东方文化真的就能和量子力学对
应上。
是,东方文化里面确实有些东西,比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论部分符合量子力学的一些思想
,但是这种联系非常的牵强。这种牵强联系是有害的。
我们需要的是严谨客观的对比,绝对不应该是强拉硬扯,我本人对这种强拉硬扯也是相
当不喜欢。因为这不仅不会促进对话,还会损伤这种对话。
其实佛法和量子力学的对...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量子力学的简单发展史

我简单说一下,从经典物理过渡到量子物理,最主要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为物
理现象的本质已经完成,但是一些科学家却认为还有高悬在经典物理上的“两片浮云”
没有解决,一个是电动力学当中的以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物体比热问题,实际观察到
的现象和经典力学矛盾。这两个问题对应的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让
物理学家非常困惑
这两个问题,前一个促成了相对论革命的产生,而后者产生了量子力学革命。
在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上,是普朗克自己凑出了一个普适的公式而解决了问题,可是他
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最后提出了能量在发射和吸收必须是一份一份的,
非连续的的新理论,这就是量子力学诞生的真正开始。这
普朗克最初的量子思想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包括普朗克本人也相当不愿意接受,人们
只是觉得公式好用,但是对它背后的物理意义采取鸵鸟政策
在普朗克之后,科学界涌现出了一大堆天才,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德布
罗意,海森堡等人,他们围绕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在不断的
争议当中逐渐建立完善了量子力学。而像冯诺依曼等数学家则为量子力学建立了数学基
础。
其中以玻尔为首...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3
粒子的特性是,拥有质量和速度,速度就是描述运动和时空关系的物理量.
你说是分立的,不连续的也可以.
波的特性是波长和频率,是一定由震动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是连续的.
这只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物理量不同.满足的方程不同,具有特性不同而已.
粒子和波其实也是统一的.
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的观点,你可以学习一下.
这段历史告诉你为什么会产生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现代理解和概念.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SCA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man (我本善良), 信区: ISCAS
标 题: 一页纸多一点的博士论文
发信站: BBS 科苑星空站 (Fri Dec 2 10:42:08 2005), 站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

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
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
以看
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是正是一位当权的

阁部长。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

耗精力的东...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2317
34
首发是哪里我忘了,我是从水木看到的
向原作者致敬!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
巴黎。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散发着繁华和
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
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 Broglie),
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
一个伯爵,并且是正是一位当权的内阁部长。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
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耗精力的东西来磨蹭掉那
些无聊的日子(其实象他这样的花花公子大约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德布
罗意则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
中有着很多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就在这一
年,德布罗意突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
的量子论。
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这一观
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而后被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
便如此,也非常不见容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
德布罗意倒并...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扫谎打非:敦促潘建伟院士走出迷途(王国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7 10:42:04 2016, 美东)
http://m.kdnet.net/share-10645022.html
宇筠锋
2015.01.15 09:50 转帖发表在 猫眼看人
(王国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6月1日)
【概述】
笔者与量子打交道久长(一甲子),对量子真相探究的昔今情况比较了解,包括哲学、
数学、理论和实验方面。自己漫长从容的探索也有所收获,结果可以说,还是拥护爱因
斯坦、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玻恩、盖尔曼、温伯格等不承认有
鬼魅隔空作用。说隔空作用存在,爱因斯坦错了,细查并无确实的实验根据。如今,眼
看量子物理被曲解,科学精神被罔顾,良知被泯灭,纳税人的辛苦钱被糟蹋,有些想法
越来越觉得不得不说。从物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考察,有足够理由认为:所谓的非定域
关联(非定域性,隔空鬼魅作用)——“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36
漫谈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冯  端
摘 要  文章试图对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作一透视,从而理解其现状,并进而窥测其未
来的前景.我们希望这一看法对于当今从事物理学教学与科研的人士有所助益.由于物理
世界的层次化,诸层次之间既可能存在耦合,又可能出现脱耦.因而大量粒子所构成的
复杂体系中所涌现的各种层展性质就不能简单地还原成个别粒子所服从的规律.我们根
据这一观点并结合物理学的未来前景,讨论了当今物理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一切迹
象预示着物理学将有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  物理学,历史,现状,前景,前沿,物理世界的层次化,层展性质
RAMBLING ABOUT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PHYSICS
Feng Duan
(Department of Physics,Najing University;National Laboratory of
Solid State Microstructures,Najing 210093)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bout the ... 阅读全帖
l*0
发帖数: 195
37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轉載〕一頁紙多的博士論文
发信人: Goodman (我本善良), 信区: ISCAS
标 题: 一页纸多一点的博士论文
发信站: BBS 科苑星空站 (Fri Dec 2 10:42:08 2005), 站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
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
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
以看
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是正是一位当权的内
阁部长。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
耗精力的东西来磨蹭掉那些无聊的日子(其实象他这样的花花公子大约都会面临这样的
问题
)。德布罗意则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中有着很

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

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
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
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80
38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上帝会不会掷骰子 zz
上帝会不会掷骰子
——量子力学创立和发展的曲折道路
开拓量子力学的先驱普朗克在经历了15年的徘徊,险些放弃他的量子假说。后来,他
的继承者们在推进最子假说创立和发展量子力学中,却又遭到种种磨难。量子理论的成长
道路,竟如此坎坷曲折。
对爱因斯坦和玻尔的非难
正当普朗克犹豫徘徊的年代,有两位尚未出名的年轻科学家,先后从不同的方面应用
并发展了量子假说。然而,他们都遭到了非难。这两位青年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和玻尔。
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遭到的非难是带有“戏剧性”的。当爱因斯
坦在1905年推广普朗克量子概念,提出光量子假说并用以解释光电效应时,竟遭到普朗克
本人的指责。他大声疾呼,爱因斯坦“失足”于量子论,背离经典物理学“走得太远了”

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受到的非难是苛刻的。1913年秋,玻尔的论文《论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在英国的《哲学杂志》上全文发表了。在这篇论文中,玻尔把普朗克
量子假说用于原子结构,提出了量子化轨道理论,用量子跃迁假说解释原子光变更的发射
和吸收。玻尔的这一理
M*********g
发帖数: 178
39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提交时间:15:48:37 08月13日
第四章 白云深处

曾几何时,玻尔理论的兴起为整个阴暗的物理天空带来了绚丽的光辉,让人们以为看见了
极乐世界的美景。不幸地是,这一虚假的泡沫式繁荣没能持续太多的时候。旧的物理世界
固然已经在种种冲击下变得疮痍满目,玻尔原子模型那宏伟的宫殿也没能抵挡住更猛烈的
革命冲击,在混乱中被付之一炬,只留下些断瓦残垣,到今日供我们凭吊。最初的暴雨已
经过去,大地一片苍凉,天空中仍然浓云密布。残阳似血,在天际投射出余辉,把这废墟
染成金红一片,衬托出一种更为沉重的气氛,预示着更大的一场风暴的来临。
玻尔王朝的衰败似乎在它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了。这个理论,虽然借用了新生量子的无穷
力量,它的基础却仍然建立在脆弱的旧地基上。量子化的思想,在玻尔理论里只是一支雇
佣军,它更像是被强迫附加上去的,而不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比如,玻尔假设,
电子只能具有量子化的能级和轨道,但为什么呢?为什么电子必须是量子化的?它的理论
基础是什么呢?玻尔在这上面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当然,苛刻的经验主义者会争辩
说,电子之所以是量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朗道的智商可能比爱因斯坦更高
可惜他在科学上的贡献远不如爱因斯坦
朗道此次游学欧洲收获丰富。在哥廷根(有马克斯·玻恩在)和莱比锡(有维尔纳·海
森堡在)短暂地停留之后,朗道来到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跟从著名物理学家尼爾斯·
玻爾等人研究量子力學。在那里,朗道参加了玻尔主持的理论物理讨论班,初步展露出
才华。22岁的朗道提出了金属电子的抗磁性理论。
爱因斯坦有一次作演讲时被年轻的朗道敏锐地指出了一处推理漏洞,转而对着黑板思索
后说:“后面那位年轻人说得完全正确,诸位可以把我今天讲的完全忘掉[6]。”玻尔
在物理方面的直觉也令朗道佩服不已,后来朗道时常提到自己是玻尔的学生,虽然这次
他只在玻尔研究所工作了4个月(他在1933年和1934年又来到哥本哈根)。
之后,朗道还访问了劍橋和蘇黎世(有沃尔夫冈·泡利在)。瑞士苏黎世读博士后的同
学皮尔斯(Rudolph Reierls)回忆说:“我还清晰记得朗道1929年在苏黎世出现在泡
利的系里时,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没过多久就能发现他对现代物理学的深刻认
识和他解决基础问题的技巧。他很少详细阅读理论物理学的论文,只是大概看看问题是
否有趣,如果有趣,作者的方法是什么。...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268
41
在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有3个关键人物:索末菲、玻尔和玻恩。尽管他们对量子
力学的贡献有大小的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领袖型科学家,各自领导了量子理论
研究的3个不同学派,即索末菲的慕尼黑学派、玻尔的根本哈根学派和玻恩的哥廷根学派

索末菲与玻恩、玻尔研究量子力学的纲领、目标和方法和风格截然不同。索末菲属于
古典主义派,他是旧量子论纲领(即经典力学与量子假设的混合物)的维护者,认为旧量
子论的基本假设中的矛盾只是一种有待解决的暂时困难,认为只要精心地做出特设性的假
设(例如采取电子椭圆轨道模型代替玻尔的正圆轨道)就可以对付种种反常现象;相反,
玻恩则属于量子的革命派,是旧量子理论的摧毁者,认为旧量子论本身内在矛盾是根本性
的,为公理化的方法所不容,构造特性架设的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新量子论必须另起炉灶
,用公理化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索末菲的目标首先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光谱学上的
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能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他本人具备原子光谱类型的丰富知识
,他更关心量子理论的实用价值,他有一种不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天性。相比
之下,哥廷根的数学精神和玻尔
S*V
发帖数: 789
42
中间插播了几篇瑞典见闻的小文,这一篇咱们回来继续闲聊鬼扯讲故事。听说前一阵有
人向广电总局投诉神剧《花千骨》每集开头的前情提要太过冗长,有严重的滥充播出时
间之嫌;不料我这里要冒着滥充字数之嫌稍微回忆一下很久之前的上一篇落下的部分。
时间轴上我们已经来到了1942年。从战争角度,这可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在欧洲的东线
战场,苏联刚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惨胜曾经所向披靡的德军,但却没有能力将德军一举
击溃,精疲力竭之际双方陷入僵持。苏军也曾试图在春暖之际发动攻击驱赶德军,然而
却碍于人员素质、指挥能力和装备上的差距最终以失败收场。太平洋战场上,虽然年初
日本还曾接着偷袭珍珠港成功的余威在东南太平洋以近乎横扫的方式快速席卷了整个东
南亚,从而占据了重要的战略资源生产地,但加入战争的美军马上显示出其扭转局势的
超强能力。这一年的4月1日,由杜立特(Dolittle)中校部署并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从
太平洋上的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神兵天降般直捣东京上空实施空袭,并在轰炸结束后继
续向西飞行至中国境内迫降。尽管轰炸并未造成太大破坏,而且参与任务的战机全部在
迫降中报销,但这次空袭仍被认为是为当年珍珠...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789
43
上一期我们把视角从德国转向盟国方面,并以对玻尔一封电报的误读引出了应该的MAUD
委员会和“交通员” 奥托·弗里希同学。这一期,我们就从弗里希的展开吧。
弗里希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艺术家庭里,父亲是位画师,母亲则是钢琴
师。奥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一定的绘画和音乐天赋。按照近些年盛行的“拼爹”理论,
深处艺术之都的小弗里希似乎应该借此走上艺术之路才对。然而,对奥托影响更大的却
是他的三姨——丽泽·迈特纳(Lise Meitner)。[注:丽泽家里兄弟姐妹九人,弗里希
的母亲行二,丽泽行三] 如果这个名字对你有点眼熟,千万不要奇怪,因为她的确已经
在这个系列中出场过了。既然再次出现,那就不妨对她也多介绍两句吧。丽泽上学期间
便对物理学十分着迷。在那个年代女性进入公立学校学习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丽泽
在父母的支持下一路前行,并师从热力学教父级人物玻尔兹曼完成博士学位。从维也纳
大学毕业两年后,丽泽来到了当时理论物理学的圣地——柏林。在这里她遇到了爱因斯
坦和普朗克。当时的社会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性别歧视,就连普朗克老先生都不允许他
的课堂里有女学生。但丽泽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42
4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读《爱因斯坦文集》有感
《爱因斯坦文集》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我对其印象最深刻的话是:科学和宗教是人类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目前所持
观点的来源,这个观点是:科学和宗教不能互相涵盖,不能互相解释,包括不能互相否
定。科学是关于理性的,而宗教是关于价值的。理性的知识必须要经过验证;而价值是
被赋予的,勿需验证。这就给信仰宽容留下了余地,同时也就使人能够较为客观地认识
宗教。后来当我读到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的文
集时,对科学家在解释世界时的作用,体会愈加深刻。玻尔是另类科学家,和爱因斯坦
同样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共同对所有现代科学发生过关键性的影响。在生前,他和爱因
斯坦有过半生的争论,当然是关于理论问题的。有趣的是,在他们的争论中,每当玻尔
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爱因斯坦必在不久就找这个命题的否证,并且以新的公式来表达;
而玻尔则会迅速地提出反驳。整个科学世界似乎都在随着这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心脏
的跳动而跳动,他们牵引着科学的视线,并象强电流一样刺激着人类有始以来最蓬勃的
创造力。玻尔在科学中发现了互补性原理,虽然他不曾将这个原理用数学公式表达出
来,但这个思想却是极其有价
r****n
发帖数: 8253
45
这是一篇非常美妙的文章【N. David Mermin, Is the moon there when nobody looks
? Reality and the quantum theory】,但限于精力,只翻译了前一半。好在前一半也
算是个大致完整的内容。“月亮在没人看时存在吗?”曾广泛地被哲学家们引用,这句
出自爱因斯坦口中的名言是有其物理学背景的。在量子力学中客观实在性如何定义看上
去是个形而上学问题,但爱因斯坦成功地把这种哲学式的思辩转换为量子力学语言,逼
迫我们或者承认量子力学对客观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或者承认存在神秘的瞬时超距
作用。而贝尔不等式及相关实验则帮助我们在这两者之间作出了判断,即看来真的存在
幽灵般的超距作用。(Ian@Qiji 译)
虽然看起来爱因斯坦的直觉与实验冲突。但正是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与实在性的追问揭
示出量子力学是非定域的,并且这也开创了关于量子信息学的研究。
============以下为翻译============
月亮在没人看时存在吗?实在性与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声称对量子理论的形而上学解释需要神秘的超距作用;现在实验告诉我们值得
争论的问...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主:举报DANALAKE

我简单说一下,从经典物理过渡到量子物理,最主要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为物
理现象的
本质已经完成,但是一些科学家却认为还有高悬在经典物理上的“两片浮云”没有解决
,一个是电动力学当中的以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物体比热问题,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和
经典力学矛盾。这两个问题对应的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让物理学家
非常困惑
这两个问题,前一个促成了相对论革命的产生,而后者产生了量子力学革命。
在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上,是普朗克自己凑出了一个普适的公式而解决了问题,可是他
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最后提出了能量在发射和吸收必须是一份一份的,
非连续的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量子力学诞生的真正开始。这个非连续性动摇了了
经典物理的基础。
这一点上在佛法上有非常近似的对应,尤其阿毗达摩里面揭示的比较清楚,上座部的认
识论,其实就是这种建立在最小不可分割单位的非连续性思想,根据阿毗达摩对色法和
名法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无论是色法(包括物理量)还是名法(意识)他们都是一份一
份的,存在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这一点也受到过大乘的否定质疑,量子力学的这个发
现,实际将大乘的物质可无限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第五章 实相的幻景
基本粒子的存在
研究基本粒子对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影响,佛教何以对基本粒子科学如此感兴趣?
原因在于,倘若我们要问周遭的世界是否有个具体的存在,探讨它基本的“积木”就显
得非常重要。不只是佛教质疑现象的“实相”,以“哥本哈根解释”为名的量子物理学
主流诠释也指出,原子不是“物”,而是“可观察的现象”。这是个饶富兴味的主题,
因为,它把人的心智或认知放到所谓的“物质”和“客观实相”之中。若能对其“具体
性”产生怀疑,那么,许多认知障碍自然冰消瓦解。
马:让我们更仔细地审视量子物理学对粒子双象本质的革命性见解。EPR实验即是
以光粒子的双象性为基础。在一般的世界里,光可使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但若
是闭眼坐在阳光下,光给人的感觉是热。对以仪器捕捉光的物理学家而言,它是数学函
数,是一套数字和方程式。每一种方法都会得出不同的叙述,实体究竟在哪里?干脆说
我们所处理的是造成瞬间现象的交互作用,我们没有理由推测说,在这无尽变化流程的
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实相,岂不是更为正确?
郑:量子物理学同意,光没有内在实相,因为,它并非全然是波或全然是粒子,反
而视环境不同而以其中一种面貌...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78
48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提交时间:16:19:21 08月12日
第四章 白云深处

应该说,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新理论出台后,是并不怎么受到物理学家们的欢迎的。这个
理论,在某些人的眼中,居然怀有推翻麦克斯韦体系的狂妄意图,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
瑞利爵士(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瑞利-金斯线的发现者之一)对此表现得完全不感兴趣,J.J
.汤姆逊,玻尔在剑桥的导师,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另一些不那么德高望重的人就直白多
了,比如一位物理学家在课堂上宣布:“如果这些要用量子力学才能解释的话,那么我情
愿不予解释。”另一些人则声称,要是量子模型居然是真实的话,他们从此退出物理学界
。即使是思想开放的人,比如爱因斯坦和波恩,最初也觉得完全接受这一理论太勉强了一
些。
但是量子的力量超乎任何人的想象。胜利来得如此之快之迅猛,令玻尔本人都几乎茫然而
不知所措。首先,玻尔的推导完全符合巴耳末公式所描述的氢原子谱线,而从W2-W1 = h
ν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倒过来推算ν的表述,从而和巴耳末的原始公式ν=R(1/2^2 -
1/n^2)对比,计算出里德伯常数R的理论值来。而事实上,玻尔理
M*********g
发帖数: 178
49
castor_v_pollux 原作
第七章 不确定性

当海森堡完成了他的不确定性原理后,他迅即写信给泡利和远在挪威的玻尔,把自己的想
法告诉他们。收到海森堡的信后,玻尔立即从挪威动身返回哥本哈根,准备就这个问题和
海森堡展开深入的探讨。海森堡可能以为,这样伟大的一个发现必定能打动玻尔的心,让
他同意自己对于量子力学的一贯想法。可是,他却大大地错了。
在挪威,玻尔于滑雪之余好好地思考了一下波粒问题,新想法逐渐在他脑中定型了。当他
看到海森堡的论文,他自然而然地用这种想法去印证整个结论。他问海森堡,这种不确定
性是从粒子的本性而来,还是从波的本性导出的呢?海森堡一愣,他压根就没考虑过什么
波。当然是粒子,由于光子击中了电子而造成了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这不是明摆的吗?
玻尔很严肃地摇头,他拿海森堡想象的那个巨型显微镜开刀,证明在很大程度上不确定性
不单单出自不连续的粒子性,更是出自波动性。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
h/mv,mv就是动量p,所以p= h/λ,对于每一个动量p来说,总是有一个波长的概念伴随
着它。对于E-t关系来说,E= hν,依然有频率ν这一波动概念在里面。
M*********g
发帖数: 178
50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第八章 论战

花开花落,黄叶飘零,又是秋风季节,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玻尔来到会
场时心中惴惴,看爱因斯坦表情似笑非笑,吃不准他三年间练成了什么新招,不知到了一
个什么境界。不过玻尔倒也不是太过担心,量子论的兴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现在整
个体系早就站稳脚跟,枝繁叶茂地生长起来。爱因斯坦再厉害,凭一人之力也难以撼动它
的根基。玻尔当年的弟子们,海森堡,泡利等,如今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宗师了,哥本哈
根派名震整个物理界,玻尔自信吃不了大亏。
爱因斯坦则在盘算另一件事:量子论方兴未艾,当其之强,要打败它的确太难了。可是难
道因果律和经典理论就这么完了不成?不可能,量子论一定是错的!嗯,想来想去,要破
量子论,只有釜底抽薪,击溃它的基础才行。爱因斯坦凭着和玻尔交手的经验知道,在细
节问题上是争不出个什么所以然的,量子论就像神话中那个九头怪蛇海德拉(Hydra),
你砍掉它一个头马上会再生一个出来。必须得瞄准最关键的那一个头才行,这个头就是其
精髓所在——不确定性原理!
爱因斯坦站起来发话了:
想象一个箱子,上面有一个小孔,并有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