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法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对外道与佛弟子都说法,但有不同。外道如下劣薄田, 佛法种子难以生长广大。又如漏器,正法听很多次也流掉,剩下不多。但外道于佛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仍有长远利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15.htm
杂阿含91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
「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聚落主白尼揵∶
「阿梨!何等为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
尼揵语聚落主∶
「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
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蔾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你下面说的很好。我很受益。』
这很多都不是我说的, 我基本一文抄公, 摘来供养妳.
---------------------------------
『见一处住地’?这名次比较怪。‘见’指啥? '一处‘指啥?』
见一处,我解释为,感觉自我确实的存在,好像那个我思故我在。
希望妳不要觉得这个太冗长而烦闷 :
所谓四住地即: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其中,见一处住地指见
惑, 就是『我见』. 谓如是众生对于五阴十八界起不如理作意,执色身为我……乃至执
识阴、意识界为不坏我,是名『我见』;即此我见为不如理作意之妄想见,名为见一处
住地烦恼;而此烦恼为三乘见道者皆必断除,方能入之圣流, 也就是証初果.
如《胜曼经》里谈到四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 其
实我见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 也是佛法不共外道的解脱慧所在, 因为四禅八定是共外道
的,
谓初果人断我见而断三结: 1) 身见 2) 疑见 3) 戒禁取见,
而身见虚妄, 其实有六, 谓六识身, 学佛人较不会执色身以为实, 因现见色身死后便坏
灭, 腐烂, 火化后便没了, 但学佛人多数落入以意识我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欲界愛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6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0:30:47 2011, 美东) 提到:
鬼仙---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
人仙---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
地仙---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天仙---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
大罗金仙---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
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从鬼仙以上, 层次级级加深。
至于“神仙”,这应该只是一种世俗对仙的一种统称
☆─────────────────────────────────────☆
Yisu (大头教主) 于 (Fri Nov 25 10:46:00 2011, 美东) 提到:
吕洞宾是不是也只修到了天仙还差一点。。?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1:05:05 2...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8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
9
http://www.shijian.org/n7347c38.aspx
以下仅贴上前言部份,全文在上述链接里。
前言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
、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
,若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
种体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
露,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
亦无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
法门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
攻击,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
从自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
说,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
比如有...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0
第三章 有關禪、密、淨土的爭論
有關中國的禪、密、淨土等佛教宗派,印順法師在不同的場合有相當不同的觀點。
講經時,他喜歡照本宣科,不多發表個人的意見。比如,他在講《寶積經》的時候說:
專在事相上修行,修行又難,功德又少。如能與法相應,心心流入法性大海,那就
捷疾無比。……悟入法性,纔能易疾成佛。雖然如來適應眾生根性,說些易行易成法門
;唯與法相應的法行,才是第一義悉檀。如說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為易行道;這是說極
樂世界修行容易穩當,決定能不退轉菩提心,並非說容易成佛;生了淨土,還得修行,
一直到得無生忍,纔能通入法性大海,一帆風順!還有些說欲樂為方便,容易成佛,那
無非世界悉檀,以欲勾牽,使人樂於修學而已。又有些經文,為了懈怠眾生,聽說三大
阿僧祇劫修行,就心怯引退;所以說三生、一生,即可成佛,那是對治悉檀。有的不知
佛法人人可修,人人可成,懷疑自己,於是佛說一切眾生有如來藏性。眾生即佛,指心
本淨性為成佛因,以啟發向上向善的菩提心,那是為人悉檀。然約究竟義說,唯般若與
法相應,纔能入法性海,疾成佛道。
因為上述觀點的表達是在講《寶積經》,他基本上沒有離開經文的說法,而僅僅是以判
教的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2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13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
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
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
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
。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q****n
发帖数: 4574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尽宝藏--明證法師-答疑解惑
里面有人问道:法师讲法错误怎么办?
法师说,很大情况是说法者没有错,听者错了。真正开悟的人,可明辨正确里的错误,
或者错误里面的正确的部分。
一般人,闻其善者而从之,不善的(或者自己理解是错误的)就过去了。
求讲法者的过错,这心态不好。
你真的这么厉害,还去听法师讲法做什么?
Y**u
发帖数: 5466
15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un Jun 3 22:34:41 2012, 美东) 提到:
他的信众挺多的,但有的言论让我困惑。我不知道正信也可以这样操作?或者是新时代
新方法?求解惑。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un Jun 3 22:36:32 2012, 美东) 提到:
什么叫正信? 正信的佛教?
☆─────────────────────────────────────☆
everoving (GYFFS) 于 (Sun Jun 3 23:26:54 2012, 美东) 提到:
这是观世音菩萨在末法时代慈悲众生因时而生的一个法门.
是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
末法时代的众生孽障深难深信佛,灾难又不断,菩萨慈悲众生,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
所以用这种方法显示给我们看,让我们能够很快的相信,然后念经修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绝对百分之百的正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
qxdren (wuming90) 于 (Thu Jul 5 14:20:15 2012, 美东) 提到:
在讨论之前, 首先问一下,谁证得了无生法忍,请告知一下。否则我认为大家都是从
字面上来理解,字面上的理解不一定准确。
另外一个问题,大智度论中关于法忍无生忍等等与其他经论的意思是否有差别,以后随
缘看情况是否需要讨论。现在假设这大智度论是绝对正确的。我们来细看一下它的某些
文字。
前面有人(Hermes99)贴出大智度论中话关于忍法,有人喜欢求法师的过错,我也不知
不觉染着他们的毛病,找找这文章中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
1. 这文章中说道“復次,等忍在眾生中一切能忍;柔順法忍於深法中忍。此二忍增長
作證,得無生忍,最後肉身,悉見十方諸佛化現在前於空中坐,是名大忍成就”。
大忍成就比无生忍还高,还是低?还是相同? 难道还需要看“悉見十方
諸佛化現在前於空中坐”这些形象影像来,才能说是大忍成就?这论有没有问题?
2. 法忍,这论中说是“甚深法中心無罣礙,是名法忍。”而这甚深法什么
意思? 文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送 insight007 同学两段经文
杂阿含923经
调马师白佛∶
「世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
佛告聚落主∶
「亦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
调马师白佛言∶
「若杀生者,于世尊法为不清净,世尊法中亦不杀生,而今言杀,其义云何?」
佛告聚落主∶「如是,如是!如来法中杀生不清净,如来法中亦不杀生,然,如来
法中以三种教授不调伏者,不复与语、不教、不诫。
聚落主!于意云何?如来法中不复与语、不教、不诫,岂非死耶?」
调马师白佛∶
「实尔,世尊!不复与语,永不教、诫,真为死也,世尊!以是之故,我从今日,
离诸恶不善业。」
佛告聚落主∶「善哉所说。」
杂阿含915经
聚落主白佛言∶
「若然者,如来何故为一种人说法,又复不为一种人说法?」
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聚落主!譬如有三种田∶有一种田沃壤肥泽,第二田中,第三田塉薄,云何?聚落
主!彼田主先于何田耕治下种?」
聚落主言∶
「瞿昙!于最沃壤肥泽者,先耕下种。」
「聚落主!复于何田次耕下种?」
聚落主言∶
「瞿昙!当于中田,次耕下种。」
佛告聚落主∶
「复于何田次耕下种?」
聚落主言∶
「当于最下塉薄之田,次耕下种。」
佛告聚落主∶「何故如...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这不仅让
佛弟子可依之而探求佛教初始时期的教说,并藉此直
探「释迦佛陀的本怀」,同时也强化了佛教的信仰基
础,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打开了有根、有据的「入佛
之门」。
西方各国学者的研究,开启了西方学习佛法的大
门,西方的学佛者自此日渐增多,如现今德国的佛教
人口约有百余万人。由于西方文明重视以史献的传承
史,作为探寻 佛陀思想原貌的根据,以避免佛教后期
的新创思想,误导了学法者对佛法的认识。所以,将
传承历史既古老又清晰可信,同时传诵的形式又较为
古老的南传巴利圣典,称之为「原始圣典」,而当中
所传诵的教法即被称为「原始佛法」。
由于西方的研究结果,对于以传承宗派佛教为主
流的亚洲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圈,产生了巨大的冲
击,进而促使亚洲佛教各国的学者,纷纷投入此一印
度佛教传承史的研究,中、日的佛教学者在长期的探
究中,终究承认了现代科学的史献证据,进而开展了
亚洲佛教之「回归佛陀本怀」的思潮。
在此一思潮之下,亚洲的佛教界,对长久以来被
宗派佛教的信仰与典籍,轻视为「小乘」的「阿含圣
典」,重新的正视其史献价值与思想内涵,而「小乘
」一词也不再是「理所当 然」的「事实」了。不仅如
此...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9

你们讨论好多帖,就不一一回帖了。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自己的想法+经文而已。
生灭是五蕴的基础,
不过,生灭既然是五蕴的基础本质,基于五蕴生灭的集灭,当然跟着也一起生灭无常。
我之前有一帖提过,忘了哪一帖,五蕴自己有生灭无常现象,苦的集灭也有生灭无常现
象。
五蕴的生灭不会变成常
但是苦的集灭会变成常,也就是涅盘,苦不再升起。
这是有经文的。
这样的经文解释,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是否是剎那生灭? 这的确没经文,至少我没找到,
是通过实验由大到小观察,
大范围有生灭,升起又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当小范围的时候,时间变短,就变成人家说的 剎那生灭吧。
就看你禅修多厉害,看得到多小的时间)
由杂阿含四十九、五十九来看。
四十九经,说色是什么,受想行识是什么。
是什么? 是生灭。
五十九经,六七、六八经
第一步 知道色是什么
第二步 知道色集是什么
弟三步 知道色灭是什么
色是什么? 四十九经说的,生灭。
五十九经前面多了一句,生灭法。
这”生灭法”怎么断句解释?
1.前面说五受阴,可以看成是,五受阴本身是生灭法
,e.g.色,本身是生灭法。 与四十九经相合。

2...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0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3
敬錄自《入中論略釋.般若燈》 益西彭措堪布 著
乙三(班智達之傳相)分二:丙壹、戒香寺之傳相;丙貳、那爛陀寺之傳相。
藏漢佛法均來源於古印度,在古印度有眾多寺院,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寺院,即
那爛陀寺與戒香寺。二大寺院中常有眾多大班智達講、辯、著。後世講法的方式除彌勒
菩薩所傳、世親菩薩發揚的五種傳法方式(必要、略說、解義、連貫、辯答)以外,多
數班智達都遵循了這兩大寺院的傳法方式。
丙壹、戒香寺之傳相:
令聽法者法器清淨,即先講作者之功德,其次再講該論著之功德。又依《華嚴
經》強調聞法者於聞法時應作四想:於法作妙藥想,於己作病人想,於傳法上師作善巧
醫師想,於自己聞法修法作療病想。
佛法興起、弘揚的過程:即是講佛陀在因地間如何發心、行持十度,證得佛果
後如何廣轉法輪,最後又在有粗重分別心的凡夫面前示現涅槃,經阿羅漢三次結集經、
律、論三藏,班智達們著論弘法等。雪域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即是遵循了
戒香寺的傳法方式,因彼傳承上師阿底峽尊者來自戒香寺故。
t***g
发帖数: 557
24

喇嘛教的慈悲和佛教的慈悲含义是不大一样的,在正常佛教来看,这又是一个羊头狗肉
的例子。
且看喇嘛教的诛杀法—杀生修行法((ZZ)
 在上次已经提到藏密三昧耶戒的杀所行戒是诛杀法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精神保
障。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藏密诛杀法的内容。当然,以后还有更多的关于藏密密续的经文
来公开,证明藏传佛教诛杀法的存在和狰狞的面孔。  
  密宗的诛杀
法,所诛杀的对象:破坏密教的人,以及冒犯从上师的人,上师藉诛法而驱遣鬼神诛杀
他人,令其人立刻殒命,或令其人短寿。若是诛杀他人者,行诛法 后,必须以迁识法
观想被杀者往生诸佛净土(其实这是密宗的喇嘛上师自己臆想的法:以为杀人以后,观
想被杀者的灵魂已经飞往极乐世界了,就以为死者真的往生 到极乐世界了)。 &
#160; 《苏悉地羯罗经》所载密教的法师作诛杀法的情形如下:“作法的基本方式叫做
阿毗遮噜迦。作法时,先供养大忿怒金刚和他的眷属,作法的人,用水洒湿赤衣或青衣
着身上。如作 极忿怒事,用自己的血洒衣使湿,以右脚踏左脚上,面向南,一目向左
斜,一目向右斜(怒目不齐),睛眉间起皱纹,紧咬牙...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5
转自 http://tieba.baidu.com/p/1691200220
时常会听到有些人喜欢评论出家人的对错是非,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实出家比丘
、比丘尼都不可以说僧过恶,何况在家人呢?因为说僧过恶,就是毁谤三宝,毁谤三宝
者,罪过比破五戒的罪还要重!
佛陀在世的时候,就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
无量重罪。
如是比丘虽非法器,而剃除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圣贤;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
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盘正路。所以依佛出家者,若持戒
、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诸大臣等,说出家僧尼的过恶。如是破戒恶行
比丘,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佛陀终不允许在家居士,轻视、呵斥、辱骂出家
人。
僧尼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
功德伏藏。就是说这个法师现僧相,就等于是佛相,是三宝相。他代表了正法,他就算
没有修行,就算破了禁戒,行种种的恶行,一切的天、龙、人、非人等都必须要恭敬礼
拜、供养。
出家人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
譬如...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6
末学知道您的发心是好的,怕众生误入歧途,怕真正的佛法不能发扬光大。末学既然皈
依三宝,就是以佛陀为导师,有问题时,不敢凭自己分别念,只有多看佛经和高僧大德
的开示。 很高兴和
您讨论佛法。感恩您让末学有机会重新学习了一些佛经和高僧大德的教言。末学要回国
一段时间,以后有缘再和您讨论。
我们在修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末学时常祈祷三宝加持,多读佛经和高僧大德的教言
。非常受益。感恩三宝!
愿您一切吉祥如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慧海慈航:观察他人过失的本身就是一种过失
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不要以为自己无足轻重。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我们的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佛法,代表着上师。很多人都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去看佛法
、看上师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能将佛法传播开来、燃遍大地的火种。尽管我们还是
凡夫,我们还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具足圆满的慈悲与智慧来救度众生,但是我们可以在
生活当中,在自己的位置上如理如法地修行。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翻天
覆地的改变,通过自己温和善巧的言行,通过自己高尚的品德,让他人去了解佛法,认
识佛法,走近佛法,接受佛法,最后修持佛法。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27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
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
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
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
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
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
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攻击
,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从自
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
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比如
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华严宗为痴人妄说;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
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佛教频频发难……在这一...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含放生仪轨)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
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
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
,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
,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是已发菩提心者不可缺少的行径。因为世尊所说八万四
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所以仅发救护
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
而一切众生最为珍护的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
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故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
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切法从心想生
的确是有这样的问题,说法者和听法人很多时候尽管交流的文字是一样, 但是因为领
悟的程度不一样的缘故, 不一定是在说一件事情。 所以呢, 不管听谁的法,如果能
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 是最好不过的了。 最要小心的是, 不要把他的法往我们还没
有达到的境界上去套来证明自己的领悟, 那大概于听法者是有问题的。
净空法师讲法我个人还挺喜欢的, 有很多不错的方便, 他的风格不是那种会给你把某
一个概念理的非常清楚的样子, 不过对很多人来说, 只告诉他怎么做也就足够了。
z**n
发帖数: 22303
30
密宗四皈依,有明确佛经依据!zt
四皈依是密宗部经典明确提到的一个法义,绝非藏传佛教的发明。四皈依跟密法修持高
度依赖于上师的传承及加持,有着密切关系。
皈依上师即皈依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一切传承祖师和直接上师。
佛陀说法是因机施教的,一切根据受众的根器来定,那么在大众根机面前暂时隐秘某些
深层次的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非器面前不说法”,这正是佛陀的慈悲所在。所以,拿汉文显宗经典来衡量一切,显
然是行不通的。
密宗法义有密宗的经典所依。密宗经典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分,由密教部所摄。藏文大
藏经中的密教经典,部分和汉译经典重合,相比之下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也是直接源
自印度,由印藏译师们共同所译。这些梵文原典仍有许多保留下来的,故此否定藏传经
典的实质就是否定印度经典。
至于密宗经典的可靠性,则正如太虚大师所说:拿世俗的历史考证方法来判定经典真伪
是不合理的,这样做的话,大乘显宗的部分经典同样也无法成立,华严、法华同样也会
被打倒,是不合理的。
====================
根据藏传经典:(续即密部经典,如《大日经》的正规名称应当为《大日续》)
《佛双合续》云:“佛法僧... 阅读全帖
p*********h
发帖数: 9
31
特意注册一个帐号回复lz,芝加哥的雷藏寺千万不要去,这个是“蓮生活佛盧勝彥”搞
出来的“真佛宗”的道场,但盧勝彥是个大骗子,经常在出版的书中夸耀自己有多厉害
怎么怎么样的。
----------------------如何是说法师,-----------------------
所谓法师,是指那些能够引导众生如实地认知五蕴是生灭法,是忧患法,是有漏法,是
无常,是苦,是非我。从而使众生升起缘起无我的正见,远离对五蕴的贪爱、执取、玩
味、灭尽贪、嗔、痴等烦恼习性,获得究竟的解脱。佛陀说:这样的人“是名法师,是
名如来所说法师。”
有一次,佛陀对一位比丘说道:“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
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
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二六经》
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
、灭尽,是名说法师。”——《杂阿含二九经》
-----------------转载“如何辨别真正的善知识”---------------------
在佛教里,绝对不...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与恶
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于贤圣得欢喜乐
,正趣漏尽(12)。云何为七?谓比丘知法、知义、知时、知节(13)、知己、知众、知人
胜如。
《佛說十善業道經》:“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
、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
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
发帖数: 17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与恶
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于贤圣得欢喜乐
,正趣漏尽(12)。云何为七?谓比丘知法、知义、知时、知节(13)、知己、知众、知人
胜如。
《佛說十善業道經》:“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
、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
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r*****e
发帖数: 176
34

文殊八字大威德陀罗尼仪轨
1.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2.发四无量心(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啥。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十遍)
4.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十遍)
5.称佛名号(一遍)
南无娑罗王佛、南无敷华王佛、南无宝幢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智佛、南无山
王佛、南无作日光佛、南无极安隐佛、南无善眼佛、南无法幢佛、南无光鬘佛。
6.持咒:(一0八遍,多多益善)
唵阿味罗吽却哳啰(音:嗡啊弥拉吽卡迦拉)
7.回向:
愿我速以此善根,成就威德文殊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悉皆安置于此地
【有关手印】
八指相叉皆屈掌内。以二大指少屈相并。压着二头指屈节上。名曰大精进印。此是
一切佛所说。欲念诵结印之时。咒用八字陀罗尼咒曰。
唵 阿味罗吽却哳啰。
次说如意宝印。印曰以两手相叉。二头指相拄。屈其大母指入于掌内相叉。此印亦
名大精进如意宝印。即说咒曰。
唵 帝儒(二合)嚩罗萨婆逻吒(二合)娑陀迦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5
习近平治国论政兼用中国诸子百家
香港——不久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警告官员要抵制腐败诱惑和西方民主观念时,引
用了2200多年前,以倡导专制统治而闻名的中国古代贵族韩非子的一句话。
习近平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韩非子为试图遏制不法行为的
国君提出的建议。
习近平极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在未经准备的情况下发表演讲,在寻求解读习近平的言论
之时,观察中国的人士都在关注,他身上的特质更接近残酷的革命者毛泽东,还是经济
改革者邓小平。但关注他推崇并引用的中国先哲和政治家,理解几千前的那些言论,或
许可以找到一个受到忽略的关键途径,来解读他大胆的威权议程。
上个月,在一个纪念孔子诞辰2564年的论坛上,习近平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推崇。据官方
媒体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说,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
启示”。人民大会堂是中国领导人和议事机构举行会议的地方。
“这是在为政权的合法性寻找某种传统主义的基础,”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
Williams College)教授、研究古代中国思想及其当代应用的萨姆·克兰(Sam Crane)说
。“它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西...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有了无常又谈空?
世人不解空义,以断灭无有为空,圣人解空,以一切无自性,无实体,一切不可得,有
而不有,无从执实之为空,众生苦因,在认妄为真,执于有我,色缚心缚,永不解脱,
毕竟痛苦。圣人悯之,遂教以空境空心诸法,空心即是空境,不执即是证空,证空始明
无我,无我即是断苦。所以因地先要开佛知见,佛知见者,般若是也,以般若破空,空
即不执,并不执亦不执,斯是净空无我,苦乐皆无依据。世人怕落空,这个怕落,便不
曾空,一班小心谨慎之士,都说怕落空,是不明空义,更有世人误解空义,遂说无因果
,造种种恶,由于根本未明,所谓茫茫荡荡遭殃祸,即此意也。行者切忌与糊涂人说般
若,生许多疑谤罪过,但又不能不下试探法门,用启其机,观其机是否可讲,然后授之
。且妄谈般若,其罪甚大,然非谈之罪,乃妄之过。今人并般若而废之,因噎废食,诚
妄而又妄矣,故不可言而与之言,妄也,可与言而不言,亦妄也,自己不能言而与人言
,妄也,自己可以言而不与人言,亦妄也。故解义当圆,决不可因此而废药,又不可因
药而疑病,活用在人,于药何咎,今为尔等说十八空义。
空者,并非空气之空,空间之空,空虚之空,以此空尚属有相也,如空碗,具有空
相,以饭满之,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怎么看待死亡和投胎?
不清楚南传临终关怀的实际情形。
从理论上说,是死前使人起善心,如阿含经说的忆念佛、法、僧、施、戒、天未w的六
念法门。
增壹阿含51品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时,舍利弗即于座上语阿那邠祁长者曰∶
「汝今所疾有增有损乎?觉知苦痛渐渐除,不至增剧耶?」
长者报曰∶
「我今所患极为少赖,觉增不觉减。」
舍利弗报曰∶
「如今,长者当忆佛,是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亦当追忆念法,如来法者,极为甚深,可尊可贵,无
与等者,贤圣之所修行,亦当念僧,如来众者,上下和顺无有诤讼,法法成就。圣众者
,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僧者,四双八辈,此
名如来圣众,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长者!若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者,其
德不可称计,获甘露灭尽之处,若善男子、善女人念三尊已∶佛、法、圣众,堕三恶趣
者,终无此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修念三尊,必至善处天上、人中。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31.htm
杂阿含931经...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8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0
http://www.guoxue.com/discord/yzw/ljzd.htm
临济宗的门庭施设及其现代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杨曾文
一、临济禅法概述
在禅门五宗中,临济宗流传时间长,影响大,与临济宗创立者义玄的禅法思想有
密切关系。那么,义玄的禅法思想有些什么主要特色呢?概略地说,义玄要求弟子和信
徒首先必须建立对佛法、解脱和修行的“真正见解”;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本心
”与佛、祖无别,无需向外求佛求祖,寻求解脱成佛;主张修行不离日常生活。
(一)义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须建立“真正见解”
《临济录》的主体部分就是临济“示众”说法的语录。据此,义玄教诲徒众时一再
要求他们建立“真正见解”。《临济录》(以下凡引《临济录》,不再注明)载:
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
胜,殊胜自至。

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般精魅惑乱。
夫出家者,须辨得平常真正见解,辨佛辨魔,辨真辨伪,辨凡辨圣。若如是辨得,...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1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6_yjjjy/01_yjjj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
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
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圆觉二字,但始终无法说圆,因圆觉无相,乃生佛平等共具
之心德,非可言说。觉是本性,圆乃德义,性非觉不显,觉非修不圆,圆不圆,在汝自
己,不在佛,不在法,何况文字?惟依文释义,用资印证,如镜照鉴,考证自己觉地如
何,遂假名圆觉。圆觉者,一总持法门也,由此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妙用恒沙,无不
从此流出,所以达体启用也,故曰大陀罗尼门,名曰圆觉。觉相无相,此相乃指觉体,
亦即如实知自心之体相,至打成一片时,方名曰圆。但必以起照为用,至事障断,则烦
恼尽,理障断,所知尽,人法两...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让智慧进驻心灵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现在很多人学佛时间很长了,看似也很精进,也做了很多所谓的善事、功德,但是为
什么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呢?因为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摄持。
若没有真实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但是我们连相似的智慧都没有。我们在
修法时,做善事的时候,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很
多时候,我们的发心和动机都是不正确的。有时没有什么发心和动机,是无记的状态。
有时有一些发心动机,但也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
比如闻法时,讲法者、所讲的法、闻法者自己都是显而无自性的。这只是显宗里讲
的境界。现在我们念诵的很多仪轨里,所讲的境界都是密宗的境界。按密宗的要求,进
大殿闻法或修法时,都要观五种圆满,这是密宗的发心。
我们讲“发心”的时候也都讲过显密共同与不共同的发心。显宗里,菩提心有世俗
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最好有胜义谛菩提心的摄持,要有智慧的摄持,保持这样的
见解。若是没有真实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即能这样观想,保持这样的意念。
若是按密宗里讲的发心,就要观五种圆满。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大家这样做了吗
?比如闻法的时候,大殿就是...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44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5
萧平实在《甘露法雨》中说:
他们引用《华严经、入法界品》的经文作依据,也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大菩
萨婆须蜜多的故事。婆须蜜多是一位高级妓女,她所住的宅院是豪宅大院,亭台楼阁假
山水榭,非常豪华;她不随便接人,如果有人想求佛法就去见她(当然学费一定很昂贵
,但是非常划算),有人跟她面对面谈话,就可以证悟佛菩提;有的人跟她拉拉手,就
可证悟;有的人得要跟她拥抱以后,才能证悟;有的人则必须跟她亲吻才能证悟,乃至
有的人必须跟她上床以后才能证悟,这已经是下下根人了。
她有这样的能力,对于一般人来说,她一定是已经证悟的大菩萨;对于各位已经破
参明心的人来说,这事儿并不稀奇,已经明心的人都可以做得到,当然我们的每一位亲
教师更没问题。
此說真是下流............
看看婆须蜜多菩萨的境界: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
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
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
三昧;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
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
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
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
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
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
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
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
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
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7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是否已断三缚结?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证阿罗汉果?
端以五上分结是否已断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
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
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已
断除三缚结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
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於眾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
闻初果人也。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於大乘究竟了义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
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
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於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
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
雜阿含經 第1卷(二六)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
、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
是"滅盡" 喔 !
t******g
发帖数: 17520
50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