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止和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u
发帖数: 1421
1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感恩节师姐棒喝
☆─────────────────────────────────────☆
SeeU (See you) 于 (Fri Nov 26 21:14:34 2010, 美东) 提到:
感恩节到师姐家吃晚饭(她开玩笑说我去应供),师姐刚从澳洲禅修一月归来,气色极佳,脸色红润,连皱纹都似乎消失了。师姐得了三禅,习性大变,过去狂爱华衣美食呼朋引伴玩耍,话痨一个,是个气场强大的女人,家里几个男人都乖乖听她的。现在只想禅悦为乐,平日闭门谢友
贝虬纾眯兄晃蓿路蟀胨腿耍约赫掌既恿耍バ吹奈恼乱捕簟!刚庑┒际窃銮课野矗静换岽纯炖帧!故闳缡撬
师姐听我说最近不想禅修,想找女友,直呼「Mara 已经在你脑里建立了根据地。你要小心。」「不过 Mara 其实也很好对付,阿含经中 Mara 一旦被识破,就说 "The monk knows me." and disappears.」
「你现在不要急著找女友。把精力放在修禅定,得到禅悦后你就不会想找女友了。维持好的 relationship 或婚姻都是很累的事,两个人要互相迁就。你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LP 还指望你替她排忧解难。两个充满烦恼的凡夫纠缠在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由的迷思》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7
禅修的方法(第四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
,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专注。
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
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
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
方的虚空中安住。
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
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
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
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
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
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
。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25
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最近打坐

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是下面这篇,止然后观,自主入定都木有的话只能是瞎观--
寄信人: talkitnow (talkitnow)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未名空间 (Mon Sep 28 19:48:01 2009)
来  源: 207.237.
>修安那般那(出入息),目标是初禅(内止言语)
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止于出入息, 不用管其它任何念头, 也不用知其
它任何侵袭的念头, 直至能自主止于所缘(出入息), 即能自主入定了, 
则要不住禅定及禅定境, 此实际进一步的做法是, 止于出入息, 但同
时清明了知一切细微的念头侵袭的内容, (注意, 并非心离了, 而去了
了解侵袭的内容或关注内容, 而是不离也本就自然即时清明知其说
啥的此清明此知), 当能达到自主止于出入息, ...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9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
先止后观的行者很多都陷在定中出不来,前功尽弃,这个大毛病大乘讲的很少,
就是南传里,真正修内观(干观)的,也主要是缅甸的禅师如马哈希一派的 (其实就
是缅甸
帕奥禅师也不是纯粹的内观),泰国的阿姜查,阿姜李,阿姜摩诃布瓦等等我个人认为
都是
先止后观的路子,所以读他们的自述,可以看到他们修行中
r******4
发帖数: 17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帕奥禅师的的定外修观
关于刹那定和从禅定中出来才能修观的说法,和我说的非常一致,只是它说的更详细清楚
这个帕奥对于一些修行的细节讲得非常细
================
问29: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
禅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29:有三种定,即剎那定(khanika-samadhi)、近行定(upacara-samadhi)、安止
定(appana- samadhi)或禅那定(jhana-samadhi)。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检
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
anapana-patibhaga-nimitta),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止
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始要检查禅支时,他
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就是不能
r**m
发帖数: 182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感恩节师姐棒喝
这是保存的runsun 过去的发言,提到贪著于定乐的危害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
先止后观的行者很多都陷在定中出不来,前功尽弃,这个大毛病大乘讲的很少,
就是南传里,真正修内观(干观)的,也主要是缅甸的禅师如马哈希一派的 (其实就
是缅甸帕奥禅师也不是纯粹的内观),泰国的阿姜查,阿姜李,阿姜摩诃布瓦等等我个
人认...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2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基本同意你说的
我们目前对禅定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禅定是制心一处,是高度的专注,是将心集中
在某个固定的对象或者单一的行为上,时时刻刻不偏离。将禅定片面的理解成专注禅定
(止禅),此邪见不除,将永远不知道观是什么,不知道四念住是什么,当然就无法证
果解脱。
我们并不知道禅定实际是心(实际就是意识)的一种非常单纯的状态。在禅定的状况下
(不是专指止禅的四禅八定)也照样可以有见闻触等等正常功能,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保持。
根据阿含经典,可以大概看出,佛陀说的四禅是包括观禅的定的状况(现在所说的
刹那定),甚至以其为主,佛陀时代可能很少教止禅。而教的实际是纯观禅,也就是直
接正念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苦,无我。(包括出入息也是)
而由于整个印度修止禅的传统非常强,到了觉音的时代,止禅已经重新渗入到整个佛教
了,觉音本身也曾经是一个婆罗门,也应该精通止禅,所以在他的清净道论当中,分出
了两种修禅的状况,就是止禅和观禅,不过觉音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准确的说明了修止
禅必须出定进行观禅,而且将近行定,安止定这些概念说得比较清楚。在清净道论的巨
大影响之下,佛教整体偏向了修止禅,并把四禅八定默认为指的
z**********e
发帖数: 22064
14
http://www.govyi.com/zuowen/xiaoxue/youxiu/20111020165617_11188
作文《关于胡觉照提议罢黜《出师表》独尊《止战疏》的议论》约1800字左右,作者刘
锵,请您欣赏。公文易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
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
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远在法兰西,惊悉《三秦都市报》报道: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日前写
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认为应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
华歆的《止战疏》代之。他认为《出师表》中传达的一种“愚忠”思想,不利于没有完
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形成科学的军事观。
胡觉照在信中说:
在《止战疏》中,华歆认为:“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待
时机的成熟。”[原文为:“夫兵,不得已而为之,故戢(收藏、收殓、止息不用)而时
动。”]。
诸葛亮的《出师表》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刘备曾“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所以要报恩于刘禅。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百度百科
藏传佛教
百科名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本名喇嘛教,因民族政策而更名为“藏传佛教”。旧时中
原人士认为:“喇嘛教”实施政教合一(协助奴隶主统治奴隶)、提倡“即身成佛”、
鼓励个人崇拜、允许“男女双修”,其教义与佛教正宗背道而驰,西藏的佛经,也搀杂
了某些“政治成分”,不是真正的原著,因此“喇嘛教”绝非佛教分支,而是披着佛教
外衣的西藏原始宗教,所谓喇嘛则类似于巫师。这一观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西
藏同胞的排斥、否认,此后,主流社会开始将“喇嘛教”改称为“藏传佛教”。
目录
概况
简介
法义大师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历史——前弘期
初传神话
松赞干布
赤松德赞
赤祖德赞
朗达玛灭佛
藏传佛教的历史——后弘期
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支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五大支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噶当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的特点
教义
传承方式
学制
寺院
藏文《大藏经》
兴盛寂灭
著名寺院
桑耶寺
大昭寺、小昭寺
托林寺
布达拉宫
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
学位性僧职称谓
戒律性称谓
寺院中的僧职称谓
活佛
活佛称谓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慈悲为怀的“天葬”
概况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大乘的大部分“观”,是专注禅定上的观,比如初禅的那个有觉有“观”。他们误以为
那叫止观双运,止上起观,以观摄止,而实际根本就是单纯的止。在大乘里面的观,所
缘对象都是比较固定,单一的,或者相似的,比如念佛,观想或者数呼吸等制心一处之
法门。楞严经里面二十五位菩萨修的各种所谓解脱法门,都是典型的专注禅定。无论从
史实资料,还是从法理,楞严这样的大乘经典就是伪经。
说大乘80%是印度婆罗门教,这个并不夸张。
本来佛陀建立了正确的观禅,但是大乘却进行了调和,过度到了印度婆罗门教,佛法变质
观禅目前在上座部佛教比较好的保存下来,但是上座部佛教里面似乎仍然有类似大乘里
面把止当观的现象,但实在要好很多很多。
我个人目前比较佩服马哈西尊者,雷迪尊者等,他们准确的看到了修行纯观的必要,大
力提倡纯观,这是适合这个时代的。
其余
q****u
发帖数: 1421
1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读近期文之所得,兼请教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an 17 18:34:45 2000) WWW-POST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读近期文之所得,兼请教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an 17 13:52:14 2000) WWW-POST

> 1. 渴望心: 学佛首要之事是发"渴望心". 即出离世间, 希冀解脱之心. 以明心见性
, 解
> 脱轮回为人生之唯一真实皈依处, 唯一有价值, 有意义之事. 视世间之一切欲乐名
利如
> 火宅, 急欲出离. 所有人生之思维,造作皆应为明心见性,为出离世间. 如禅宗所言"
大事
> 未了, 如丧考妣".
> 2. 选择适当之修法, 依法门之要求和自身之能力而确立修法之目的. 此"目的"之
目的
> 是借之以制心一处,反观自心,得入禅定, 最终以明心见性. 修法目的之确...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8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19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谈自己的修行经历
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
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
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来开导我,但没有结果
,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过去,便是未来,那时候的老师所教的,只有修三摩地,没有别
的,只有闭起眼来,心静下来,只有一个所缘,然后心去思维-----他们所说的内观事
,是去看名色,而要去哪里观却不知道,不知道内观是怎么样知法(在哪里保持“看”
),有人就以SANNA“想”来牵强,思维,想出一个形象来,然后思维这“色”变化成
另一个,像一般经由灯照射说看到的那样,于是说:这是无常,是苦,是非我,是内观
慧。有些人则死抓着SANNA(想)不放,拿过去的跟现在的来对比,说过去是小孩,现
在是老人了,这就是无常,是三相。另外有些人,这让你修三摩地,但CITTA(心)坚
住于所缘暂离了五盖,呆呆地静在那里(知所缘),就以为染污都没了,以为达到不死
法或涅磐了。实际上那时CITTA心没了所缘,以为CITTA(心)是常。完全忘了我们所应
该紧守...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
runsun (runsun) 于 (Tue Dec 30 22:02:06 2008) 提到:
作者:明法法师
奢摩他(止禅samattha bhavana)
1.以完全安定(samahita)为为取向。
2.止禅寻(专注)、伺(继续专注)对象(所缘),所缘是概念法(世俗谛)。
3.修止禅得安止定可镇伏五盖。但离开禅定时无法伏住或拔除五盖或贪、瞋、痴。
4.修止禅之时段不可作思惟,因为起念头将离开禅定或所缘。
5.修止禅以杂念减少、禅相(nimitta,parikammobhaso)出现及其光色等,作为检查
进步的重要根据。(RUNSUN注:GYFM根据光色亮度判断一界到五界,典型的专注禅)
6.修止禅在近行定或安止定有五禅支,此中专注、喜、乐、轻安显著。
7.修止禅得以精进力加速得定。
8.止禅是一时只能有一个专注的目标,专注、再专注,结果是心一境性(与所缘或禅
相结合)。(RUNSUN注:这就是制心一处)
9.修止禅无法解脱,转修观禅才能解脱。(RUNSUN注:观禅只有佛法才有,外道无)
1
w*********r
发帖数: 219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唯识学的实践
了解了唯识与三性,可以说已经基本把唯识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了,可是唯识学不单
是一门理论,更是一个实践体系。
现在佛教内部流行一个趋势,就是强调实修而贬低理论,好像只要谁重视理论就说
明他没有修行似的。持这观点的人其实是既不懂理论又不懂修行。佛教的经典看似浩如
烟海,可是都是教人如何修行。这就好象一个人要爬山游览,如果仅把地图研究了一遍
就觉得够了,不用爬山了,实际上一路风光一点也没见到,这样的纸上谈兵固然是不可
取的,但是,若走另一个极端,不看地图就匆匆上路,费劲不说,要是走上叉路,甚至
误入险途,岂不冤枉!两全其美的办法,先仔细看了地图,再揣着地图上路,因为仅靠
看地图的初期印象毕竟还是模糊,带着地图,边走边印证,越走越明了,登至顶峰,扔
掉地图,众山一览,岂不美哉!
我们凡夫的错误执着根深蒂固,心性又顽劣,如果不能首先说服自己,不能深切地
认同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不可能落实到修行实践上。缺乏明晰的理论思维,仅靠
体验或是情感的信,认识肯定很模糊,信心就不会坚定,稍遇挫折就会动摇,难怪竟然
有一些佛弟子跟着法轮功跑了。信佛不是相信佛的法力无边、有求必应,而是相信佛所
...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习四无量心( BY性空法师)
◎以四个愿祝福自己
慈心观的第一个阶段──对自己修慈悲,要用四个愿来祝福自己:
愿我没有怨仇(aham avero homi)
愿我没有瞋恚(abyApajjo homi)
愿我没有痛苦(anIgho homi)
愿我遍满快乐(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对自己身体每一部分散发慈悲,感到放松、轻安。若身体不舒服、有病痛的地方,如肩
膀硬、膝盖痛,就在那部位停留较长的时间,用智慧观察它们,将慈悲、缓和、接纳与
包容送给它们,渐渐地也就能放松,达到全身彻底地放松、轻安。
放松后特别要注意脊椎是否挺直,脊椎直,心自然会有警觉,心有警觉才能专注业处,
持续用功,出离烦恼;如心无警觉,便使不上力,容易昏沉。要感到威仪很稳定,呼吸
是顺定的呼吸,是深的呼吸。顺定的呼吸和不顺定的呼吸不一样,要分别清楚,了解它
们不同样的感觉。修慈心观或其它法门同样要学这个道理,然后自然能够运用身体的轻
安来修心的轻安,心的轻安是定的条件。
要彻底地放松身体,注意身体是否很稳定,我们能感受到骨头的硬、肌肉的软,肌肉是
挂在骨头上。在这情况下觉得脊椎直,表面大肌肉放松,腰骨、头与肩膀自然地提起...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4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之最严重的岔路
我们所说的《广论》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半边的《广论》。其实真
正了解的人就知道:宗喀巴所说的完整性《广论》是有两个部分,如果要讨论《广论》
的内容,那就得要函盖这两个部分,才是可以看到完整性《广论》所说的核心法义内容
,不然就会不了解宗喀巴真正的意思而误用。
至于完整的《广论》是哪两个部分呢?也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
第广论》这两个部分,如果深入《广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的关联性去了解的话,那就
可以看得很清楚完整的《广论》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因此在我们这一系列的课程当中,
每一位主讲老师都是针对这个完整性的《广论》来说明,而不是用半边、半部、局部的
《广论》内涵来说明。也就是说,是以整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加上《密宗道次第广论
》这两部分完整的《广论》,来说明密宗喇嘛教宗喀巴的真正的完整主张。
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子举证说明以后,大家其实就可以知道《密宗道次第广论》和《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以及《广论》所说的内容,
其实并不是佛法,只是很标准的外道法,透过佛法的包装而已。这样就可以让社会上广
大良善的佛教修行人,他们不会冤枉的而...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venusfire的观和反观
venusfire
观=注意, 是一种心行, --心做出决定,当下变成行动
观光= 观所见
反观=观[这个心行]
起观=保持此心行= 保持一个行为=>是一种 定,止
如果你能秒秒反观,你也不可能转.
如果是忽然发现,这就不是秒秒反观.
除了反观是否在观, 还要反观心向.
观,反观,并不矛盾,同时发生. 如此可自主进禅定.
==================================
venusfire把打坐看到眼前的黑(或者其他),叫做观,而这个实际仅仅是眼识的作用
,不是观
venusfire把知道警觉自己正在观,通过这个知道警觉,不断的调整使得心无间觉知眼
前的黑(或者其他),它把这个过程叫做反观。而这个实际是念心所的作用,因为念这
个心所具有警觉觉知的功能,通过它,打坐的人会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比如正在观光
,正在想事情,正在觉得腿痛。因为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而如果设定以无间知明暗为
制心的目标(这是根法的要求之一),就会造成不断的观到明暗,不会偏离。
这个过程,属于一个四不像的止观。
它不是严格意义的止,因为修止必须沉入所缘(眼前的黑),而绝对不能进行观察觉知
自己正在
r****n
发帖数: 8253
27
慈济瓦法师:近行定与安止定(2009-01-28 15:05:16)
按:慈济瓦(Sujiva 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
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
禅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
苑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 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修行
,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意
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 visualisation)、不净
观,在《清
S**U
发帖数: 7025
28
至于第二点, 我没有看到帕奥禅师说所有观禅必须有光。帕奥禅师主张先修止禅,再修
观禅。而止禅禅相必须有光;依止禅而修观,也就有光了。<清净道论>也主张止禅的
似相有光。
如果是马哈希尊者的纯观,不一定会有光。这是纯观系统与传统止观系统的不同。不能
说帕奥禅师的「先止后观必然有光」就错。系统不同而已。

和帕奥禅师 ,说明
v*******e
发帖数: 1715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自由和meditatio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0NjgzMzc2.html
control is not meditation. (打妄想不是打坐,努力提也不对.反观是对的 )
be quiet is the basis for observe. . Great central point !
止..修止..培养止..控制...要止,甚至身体要止..但控制有是错的...
这是危险而核心的话.....怎么办?
止,观双运.  止于 观.
止于观 = 专注 stillness in mind and body.
敏锐,=  great sensitivity.
心的兴趣 = Love joy
pleasure has motive, love is none..... 这是谈心得兴趣, 和被诱惑的区别.
mind body filled with love = 正反馈.
what is the point of medication?
现在他跳跃了.他说到无处不法身等..圣人无梦. 他知道别人无法懂但也继续了.
26:00 心的觉知功能.
...最核心的
w****g
发帖数: 774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和心理学我觉得更接近
谢谢,就是说止与观是相辅相成的。

依经说,有先修止而后成观的,有先修观而后成止的。一定要止观双修,才能得(浅深
不等的)种种解脱界。
实法为所缘,如呼吸的冷热(火大的特性)。南传主张定外修观,是先修止后(如到初
禅),改变注意的对象到真实法修观。此时残余定力使心能清楚看到名法、色法的变化
无常。
G****t
发帖数: 1799
31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是金刚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门之一。你已经知道它的技巧—
—当你幻想、计划或回忆时,就一直在用它——运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创造特定的图
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标,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刚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极端聪明且具创造
性,它让自我做大部分工作来除去自己——金刚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设法用一个可爱、
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取代。
佛法修行的顺序,不管哪一乘,在开始的时候都要先了解:你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
样子——你不是那个名字、标签、颜色、形状等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觉。这时候,金刚
乘打开了它善巧的宝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
金刚乘本尊都有又长又美丽又复杂的名字、亮丽的颜色和形状,还具备种种让人心
动的特质,例如力量、慈悲和其他你所喜爱的一切。这些本尊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宣传
术——颂扬本尊好得不可思议,你便完全陶醉在某个本尊的功德中,几乎想去探究他的
来源,以及现在他位在什么地方。在你完全迷失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这些金刚
乘本尊是实存“在某处”的掠夺者、惩罚者或奖励者,而在外面乱找。
在精巧地建立起这位不可思议本尊的美丽概念与形象,又吊足了你的胃口之后,金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二禅三禅四禅积累的定力更强大,更稳定,如果用于修观,会更锐利。
对于有大量时间打坐修行的出家人来说,安止禅是一个选择。而且他可以修出神通力量。
但是对于在家修行者来说,由于很难有有持续性的打坐时间,并缺乏良好的打坐环境,
安止禅可以说一条弯路,而不是直路。不过对于有些人未必,有些人本身适合修定,或
者曾经积累过比较强的定波罗蜜,他可以很快入安止禅定,而且安止禅定是一个非常好
的休息方式,并有强大的禅悦。他也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修行的兴趣,但如果成了贪恋或
者执着于一些禅相,就是错误的。
现在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相当多的人他本身修的即不是严格的安止禅,也不是真
证的观禅,而是一种四不像的安止禅,自己处在近行定的阶段晃悠,然后说成是止观双
运,这种是很糟糕的。
q****u
发帖数: 1421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投实问路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12/2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2 01:55:21 2008)
这只是一般意义又初步的动静乱的止, 亦即属禅定范围
内的止, 也即未达初级禅定初禅制心一处之静态, 而非
修自性之安止, 修自性入流之 "安" or "止", 并非四禅八
定可达; 因为它本就不是四禅八定, 不过当然, 如连禅定
制心一处之能都没, 则言修自性之 "安" or "止" or "观",
就是个天大笑话, 只实际上连 "观" 的能力都没, 却言我
已刹刹不漏见(观)每刹是如何建立成我命根, 而我不再
有某刹受惑而不知此刹我命根是如何成立(=止)的, 而
且我又已更进一步的, 能刹刹不漏见命根之余, 还能自
主任意不动摇的, 可 "择" 见成立命根之源头, 使 "安"
于源头而立命.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修止目的是得禅定,修观目的是得智慧。
精进佛七是修止,内观是修观。
修止或修观得力都能让心不浮躁,但是如果修观得法的话,不浮躁的效果能更持久。
南加也有内观活动。
http://www.insightla.org/
http://www.sirimangalo.org/
a***n
发帖数: 1993
35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6
找到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531870/
原始佛教禅修传承的选择以及修学的个人建议
皮夹克
来自: 皮夹克 2012-11-22 21:21:59
一.禅修传承的选择
个人认为
如果智慧偏弱 对于复杂的现象很难了知 比如禅修时的贪心 妄想很难觉知到 尤其是贪
的心态大部分人很难觉知到 (现代人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我推荐动中禅 因为动中禅
的目标非常粗 并且每个动作都会停一下打断五盖 所以对于现代人很适合用来迅速体验
生灭
但是动中禅的缺点是理论 并且动中禅大陆的流传参杂了很多大乘思想 容易使人产生顽
固的邪见 就算看到了生灭 可能就无法更进一步了
如果是觉知比较敏锐的人 我推荐马哈希禅法 马哈希禅法是对六处的觉知 也就是对整
个五蕴的觉知 一开始通过标记 可以获得更强烈的观智 而且是很全面的观智(对整体
五蕴的敏锐觉察)个人认为很适合直奔解脱的修行者
然后我还推荐不管修什么禅法的人要阅读一下雪乌敏体系的书籍 这样会提升禅修者对
于心念的了知 因为大部分人禅修中产生了贪心却完全不知道
最后帕奥体系的我不太建议修习
因为我个人通过阅读相...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西系统纯观行者的定
刹那定以及马哈希尊者的谛观
摘自《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 》
Ven. Visuddhacara编辑
郑柏青 译
刹那定
在这里,我们适切的讨论纯内观行者所发展的一种定。内观行者使用刹那定,它来自专
注于内观目标,也就是,注意发生在心与身的各种精神与生理现象。被称做“刹那定”
是因为它仅发生在内观中刹那间的注意力,不像奢摩他固定住目标,而是专注伴随心与
身所生的改变目标或现象,一旦行者达到强大且精细的注意,产生一系列绵密不断的刹
那定,这种定刹那刹那没有中断时会变得非常有力,能克服五盖,从而带来心清净。清
净的心能使行者有能力达成所有的内观智,直到阿罗汉。
纯内观行者能激赏并了解刹那定力,当他们观察的注意力变成惯性,自己能看到注意力
绵密不断,似乎自发连续形成,如水蒸气网,行者不需做任何协调或刻意努力。它通常
能让行者坐上一个钟头甚至好几个钟头,全神贯注地注意。在良好的注意力期间,特别
是平衡的“行舍智”时,心只安置于目标...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38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
戒。如果连
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
为平时我们
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
。有了定,
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
。因此,
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
成绩来,那
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
么,什么是
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
是静虑:既
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
”;“观”
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Samat
ha)和
“观”(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人修任
何的禅定,
一定离不了止和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
种种欲望,
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
,其中一个
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
p*****n
发帖数: 141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禅修的探讨
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 (p53-67): (民国89年),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3, (200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内观禅修的探讨
林崇安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提要
本文先引述北传《瑜伽师地论》中内观禅修的记述,而后引述今日南传大师们的内观禅
修方法,并将之归类为纯观行者与止行者的修法。最后将南北传的不同略为讨论。
关键词:1.内观 2.毗钵舍那 3.纯观行者 4.止行者
一、前言
梵语Vipa`syanaa,玄奘法师音译为「毗钵舍那」,意译为「观」;近年来译为「内观
」,表示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的实相。本文一方面探讨北传经论中对内观禅修的看法,
一方面分析今日南传佛教大师所传的不同内观禅修技巧。最后,略加评比。
二、北传的内观禅修
北传汉地、藏地以及韩日各国的佛法中,止观法门中的「观」就是内观禅修。其禅修方
法,可以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有关毗钵舍那的
b*****n
发帖数: 662
40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这个版有无比较倾向于禅宗的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l**b
发帖数: 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深深感谢佛恩师恩
nanex.txt
深深拜谢师恩佛恩——我学佛的感应和心路实录
南人
缘起
写这篇文章犹豫了很久,也酝酿了很久。最后,还是在拜谢、报答佛恩的心情的强烈驱
使下,提起了笔。目的也很简单,希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感应写出来,与有缘翻阅它
的人共享。如果能因此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帮助生发信心,使之有所获益,庶几则为在
下拜谢、报答佛恩之万一了。
提笔之际仍是感慨良深,以前只是不时在网上、书上看到别人叙说学佛心得的文章,老
实说,那时心里还有些不甚相信,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有这种真切的感受、会轮到
自己来写类似的文章。真不知该如何来表达这种感受,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感恩——
深深拜谢恩师南公、拜谢三世诸佛十方菩萨!还有难言的愧疚——我愧负了太多太多的
师恩佛恩,因为,我没资格做南怀瑾先生的学生(虽然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也没
资格自称学佛(不配做一个佛门弟子)……
一、孩提时代的回忆
人身难得侥幸得
小时候的事情我已记得不多,特别是对于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更是一片迷糊(所
以我好羡慕菩萨们的入胎、住胎和出胎不迷)。只是长大后,听大人说,才知道自己能
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得很险、很侥幸。母亲怀...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608
44
非常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曾经就从何时应该由止转观请教过三个南传系的禅师。其
中一位教安般念和vipasana法师建议是达到初禅时就可以观,然后证初果后,再修四禅
八定,这时候的定是八正道的正定,非外道的定。第二位教过我安般念和metta的说没
有固定的路线,一般经中说是达到初禅即可修观,但不同的论中提到需四禅可修定。第
三位是教过我安般念的法师没有具体说,但强调没有足够的定力是没法观的。我自己比
较倾向是有初禅定后修观比较稳妥。窃以为因为修止禅的所緣是固定的,而修观是从因
缘观着手,从因缘关系的变化去观,当定力教高的行者形成与所缘的一境性时,是没法
观这种变化的。这只是我听法后自己的理解,希望得到指正。
m****s
发帖数: 18160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止禅
☆─────────────────────────────────────☆
pattern (放手) 于 (Wed Sep 16 10:32:21 2009, 美东) 提到:
昨晚 不知吃了什么 总而言之 睡不着
心想 学佛的人 很多人都谈止禅
我也仔细前后翻烂了”禅悦” 整理过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就狠下心修一次止禅试试吧
也好比较在止禅出禅定后观 与纯观禅的观 到底有何不同
(我总觉得效果应该有某些差异 要试试才知道)
躺在床上 只注意呼与吸
由12点 坚持只注意呼吸或起伏
一下转身 一下痒 一下手放在肚子注意起伏
要转就转呗 要抓就抓呗 也不管了
可一直坚持只注意呼与吸 或起伏
中间 身体似乎有点要震动的感觉
可 只偶而这里小动一下 那里小动一下
(以前我睡觉也好,睡醒也好,全身都会一直微微震动,
直到有一次我睡醒,躺着心想,要故意让他震大点,
于是注意全身,有点放手让他震的意思,那次震颇大,
那次之后就较少微微震动的现象了)
一直坚持只注意呼与吸
至凌晨四点 突然出现禅相
若整个画面10x10
a**u
发帖数: 810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别和人争论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9 10:13:55 2010, 美东) 提到:
阿姜查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
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
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
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
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
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
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
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
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
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上汤下...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47
http://user.qzone.qq.com/1395015380#!app=2&via=QZ.HashRefresh&p
“广说”里讲了27种非法心态,当我们产生这些时,要以正知正念来管制自己,像大
树一样如如不动。作为修行人,如果生起猛厉的烦恼,应让这种情绪稍微缓和一下,像
树一样不动安住。树扎根于大地,无论狂风暴雨、自然灾害,都是静静地屹立,不会有
剧烈变动。真正的修行人也应如是,任凭烦恼违缘的冲击,决不屈就而造作恶业,暂时
不言不行让心先安住下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言。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生起贪心或嗔心,理应自我警醒:若让贪心爆发造作恶业,后果必定
不堪设想;若放纵嗔心肆意妄行,结局也是无法想象。因此,言语行为应暂时停止,如
树一样安住不动。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心以缘起空性来
对治,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 此处的“自他交换”,是指观一切众生的嫉妒心都
积聚在自己的相续中,自己去承受嫉妒心所带来的痛苦,使众生永远摆脱这种折磨。]
来对治,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染污心、好行无义心,
根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為何藏民生生世世供佛,藏地却一直贫穷困苦 ?
长久以来, 一直有个疑惑, 藏民世世拜佛供佛, 辛勤种福田, 為何千百年来藏地贫穷落
后, 可怜的藏民干百年来, 捧著辛苦所得, 女人奉献身体, 以為他们供的是 佛菩萨,
没想到他们是供奉了一群破法邪淫的外道, 所供养的对象, 正是佛经里所谓的毒田,
也因此藏民千百年来并没有得到供佛护法的福荫, 藏地一直贫穷落后, 因為他們都
被喇嘛騙了, 从以下或许告诉我们為什麼, 学佛择法的朋友们, 千万不要误植藏密
喇嘛这块毒田而得世世破法的共恶业, 深思深思 :
下转 :
『利竹有个凤山寺,他们设了一个里仁公司,又设了福智法人团体专门教人修学《菩提
道次第广论》,他们自称為修福又修智. 那公司当然也是法人团体。他们的领导法师是
这几年才走的,虽然说是专修《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的
止观,不论是生起次第或修止修观,都是指向以及隐说双身法。不晓得他懂不懂那些止
观都是隐说双身法,其中的生起次第也都是為双身法作準备,所说的止与观也都是双身
法的隐说,。
我想他应该是知道的,因為听说他每次《广论》讲到止观时就停下来,又从头开始重讲...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為何藏民生生世世供佛,藏地却一直贫穷困苦 ?
长久以来, 一直有个疑惑, 藏民世世拜佛供佛, 辛勤种福田, 為何千百年来藏地贫穷落
后, 可怜的藏民干百年来, 捧著辛苦所得, 女人奉献身体, 以為他们供的是 佛菩萨,
没想到他们是供奉了一群破法邪淫的外道, 所供养的对象, 正是佛经里所谓的毒田,
也因此藏民千百年来并没有得到供佛护法的福荫, 藏地一直贫穷落后, 因為他們都
被喇嘛騙了, 从以下或许告诉我们為什麼, 学佛择法的朋友们, 千万不要误植藏密
喇嘛这块毒田而得世世破法的共恶业, 深思深思 :
下转 :
『利竹有个凤山寺,他们设了一个里仁公司,又设了福智法人团体专门教人修学《菩提
道次第广论》,他们自称為修福又修智. 那公司当然也是法人团体。他们的领导法师是
这几年才走的,虽然说是专修《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的
止观,不论是生起次第或修止修观,都是指向以及隐说双身法。不晓得他懂不懂那些止
观都是隐说双身法,其中的生起次第也都是為双身法作準备,所说的止与观也都是双身
法的隐说,。
我想他应该是知道的,因為听说他每次《广论》讲到止观时就停下来,又从头开始重讲...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358
50
金大定年间,学道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与另外六弟子被称为“七真”或“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他隐居皤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地,潜心修炼,渐
有声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传教。后还乡,隐居栖霞山。
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随行的中原人介绍丘处机法术超人,
遣使相召。1220年秋,丘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经宜化(今河北宜德),越野狐岭
,东北行至呼伦贝尔,再沿怯绿连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甫下经别十八里、昌
八里(今薪疆昌吉)、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蓝。(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霍阐没辇
(锡尔河)、撒马尔罕、碣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沙勃兹),越阿姆河而南,1222年
初夏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会见。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
寡欲为要”,被尊称“神仙”。
东归后,受命在燕京太极宫主管天下道门,使全真道得到较大发展。死后遗骸葬于
白云观(在今北京宣武区)。著有《溪集》、《鸣道集》等。徒弟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
游记》,记其西行经过。
丘处机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童年时即向往修炼成“仙”。栖身村北之公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