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戊戌变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s
发帖数: 35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太后一生功过的分水岭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一生功过的分水岭。
变法之前,中外评论慈禧太后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的。
慈禧任能用贤,重用汉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捻军之乱,发起洋务运动,使中国进行了科技革命,扶持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民族资本家。外派官费留学生,废除科举,废除酷刑,废除缠足,兴办近现代教育。
对外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与法国在越南打得不分胜负,没有割地赔款,只是承认了法国保护越南(法国已经控制了越南),实现了同治中兴,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北洋舰队,使中国重新跻身世界列强之列。
甲午战争时期,慈禧已经还政给光绪,挪用海军军费早在开战前已然还清,后面都是康梁在海外造谣,因此,甲午之败,当时的国民都没有把责任赖在慈禧身上。
戊戌变法之后,康梁在海外极力污蔑慈禧,赞扬光绪,慈禧太后的形象才由正面变成反面。
关于戊戌变法,岂止操之过急,而且是荒谬绝伦,康梁等当时均是书生之见,空谈误国而已,如谭嗣同就公然宣布,新疆西藏土地无益中国,卖新疆西藏土地十万万两,除了用来偿还甲午赔款外,兴办教育。大家可以看到,康党到底如何荒唐激进,慈禧能不制止么?
到纵容义和团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才是慈禧一生犯得最大的错误。但后来慈禧...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922
2
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党?这哪归哪啊?
戊戌变法是保皇的,死的是谭嗣同等。支持戊戌变法的华人那都是支持光绪的,光绪的
出殡日当然是要默哀了。你坚持开业,别人怕是不认为你是革命党,反以为你是太后党。
至于革命党,那是光绪和慈禧死了以后才开始闹得欢的。
如果不是你记错了人家的回忆录,那就是这个部长自己嘴巴里跑火车。

吧。
d*********g
发帖数: 1695
3
温世霖及其教育世家(上)
高成鸢
小引
温世霖,天津宜兴埠镇人,开北方女校先河,作为首次全国学运领袖,被流放新疆而
备受举国注目。他曾影响过张伯苓、李大钊的人生道路。
他的多彩人生后来转趋黯淡,以至几被遗忘。这全因他痛心于国事日非,壮年愤而退
出政坛。
大户人家的生命在于“家业”。温家创办的普育女校与南开学校可谓形同兄妹。普育
的特殊,在于学校的家族性;温姓“教育世家”的值得注意,在于其事业和精神是转而
由同族晚辈传承的。
地域背景:津郊古镇宜兴埠与老城厢风气相应
温世霖的生平和他一家的事业,是从天津北郊的古镇宜兴埠开始的。
“宜兴埠”这个名称,传说跟江南名城宜兴有关。700多年前的元朝初年,当时的上海
总管奉朝廷之命,漕运粮食到直沽,一批宜兴籍的船工最早在这里搭棚聚居。宜兴埠镇
的历史比天津建城还要古老。明成祖2年(1406年)朝廷遣发一批山西移民到这里居住
,这只比天津筑城建“卫”晚两年。都知道老城厢是天津文化形成的核心,而想不到有
个古镇历来就跟老城厢两相呼应,它就是宜兴埠。
天津人以性格直率豪爽闻名,用古语来说就是“任侠好义”。研究天津史的学者公认
,早期天津的民风“尚武”,明...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297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慈禧太后fired光绪帝
不是。日本在戊戌变法时对中国的态度呈现两极。
前一个首相支持戊戌变法,后一个漠视戊戌变法。
h**********e
发帖数: 2973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慈禧太后fired光绪帝
慈禧太后实际上不是很排斥外国和外国人,除了戊戌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之间这段
时间。
都是围绕权力而发生:
辛酉政变之后,她能够上台执政,搞洋务运动,从而有了同光中兴,就很大程度上依靠
了外国人。她支持和外国人打交道是因为外国人支持她的权力,尽管有些是通过恭亲王
奕欣来实现的。
到了戊戌变法时,外国人以为光绪才是他们更该支持的对象,所以这时候慈禧和外国势
力之间已经开始疏离。
戊戌变法后,慈禧要立大阿哥取代光绪,外国人不予承认(包括西方列强和日本),所
以让慈禧恼羞成怒,要和11国撕破脸打仗,才有了庚子国变。
她西狩回来后,则又转为和外国人和好,因为那时候外国人已经不反对她继续掌权了。
总的来看,慈禧是不是支持外国人,是要看外国人支不支持她掌权。。。
w****2
发帖数: 12072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199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018年的春节
zz
2018年的春节,翻开日历,会发现这样几个字:农历戊戌年。
戊戌,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个词儿。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历史老师
担心我们分不清这两个字,教了我们一个简便的方法识别:戊,中间‌‌“
无一横‌‌”,戌,中间‌‌“需有一横‌‌”。
特别熟悉戊戌,当然不是这两个字的样子奇特,而是因为戊戌变法、六君子、菜市口等
等冲突激烈而又血腥的故事;还因为谭嗣同的‌‌“流血变法论‌&#
8204;”: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开始容易,结束太难。谭嗣同不知道,自他开始,为了制度变革而流血,从此一发而不
可收拾……
站在戊戌2018年,往前翻日历,1958、1898、1838年,都是戊戌年,或许是巧合,这3
个年头,都有一场巨大的失败。
1958年的那个戊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显然是失败的。
1898年的那个戊戌,谭嗣同流血牺牲,代表着那场制度变革的失败。
1838年的那个戊戌,大清做了一个决定,掀开了与工业文明武力冲突的序幕,之后是一
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018年的春节
2018年的春节,翻开日历,会发现这样几个字:农历戊戌年。
戊戌,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个词儿。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历史老师
担心我们分不清这两个字,教了我们一个简便的方法识别:戊,中间‌‌“
无一横‌‌”,戌,中间‌‌“需有一横‌‌”。
特别熟悉戊戌,当然不是这两个字的样子奇特,而是因为戊戌变法、六君子、菜市口等
等冲突激烈而又血腥的故事;还因为谭嗣同的‌‌“流血变法论‌&#
8204;”: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开始容易,结束太难。谭嗣同不知道,自他开始,为了制度变革而流血,从此一发而不
可收拾……
站在戊戌2018年,往前翻日历,1958、1898、1838年,都是戊戌年,或许是巧合,这3
个年头,都有一场巨大的失败。
1958年的那个戊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显然是失败的。
1898年的那个戊戌,谭嗣同流血牺牲,代表着那场制度变革的失败。
1838年的那个戊戌,大清做了一个决定,掀开了与工业文明武力冲突的序幕,之后是一
连串的失...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2662
9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回到百年前的起点
回到百年前的起点
何清涟
  100年前,中国部份志士在“变法图强”的意念驱使下,开
始了以变革政
治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戊戌变法”,而这次变法的失败,中断了中
国现代化进程
的上层资源,从此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
惶惑旅程。决
定了中国百年飘泊历程的两个相关主题是“法统”(政治制度)和
“道统”(意
识形态)的创新。
  戊戌变法前的中国,除了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外,还有几个
亟待解决的深
层次社会问题:社会的过度不平等(包括政治、经济)、农业内卷
化、人口过多
、教育水平低下、政府的极端腐败。只是当时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们
没有适当的解
释工具,将这些问题均概括为“积贫积弱”。由于对抗西方列强的
侵略成为“保
国保种”的头等大事,保国保种又须依赖“富国强兵”,这一切必
须有一个强有
力的政府才能予以实施,所以戊戌变法主要先解决政府改革这一问
题。
  从世界历史来看,所谓现代化道路其实就是个制度创新过程。
而制度创新则
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创新,二是财产所有权的变易,三
是政府改革。
而成功的制度
E******u
发帖数: 3920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t****v
发帖数: 9235
11
·方舟子·
被同党推崇为“当代中国杰出青年作家和评论家,享誉‘北大怪才’”的余
杰因为多次剽窃别人作品,早就被我们揭露过(见“新语丝·立此存照”的“余
杰现象:青年思想家还是文坛剽客?”专辑)。此人最近应美国国务院邀请正在
美国各地巡回训斥“留美学子应深入认识美国”(见发楞功报纸《大纪元》7月8
日对他的采访),海外一家中文网络刊物也因此正在连载其“言情小说”《香草
山》。这本去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其实是其情书结集,但也不只是在
谈情说爱,而是夹杂着传教(传原教旨基督教)和骂人。其第七章第四封“情书”
就骂到了我:
上帝这样眷顾我们,让我们相遇,让我们相互鼓励和安慰。因为我们是勤劳
的人。《圣经》中说:
我在苹果树下叫醒你,
你的母亲在那里为你劬劳,
生养你的在那里为你劬劳。(《圣经·雅歌8:5》)
既然母亲都还在辛劳,我们年轻人又怎能够休息呢?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应当更加勤劳。我劳动的果实不仅是我一个人享用,
还将由你来享用。
这段时间,我完全泡在一堆近代的文史材料之中。不仅是为了写论文,还因
为我对这段历史本身就...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985
12
虽然决定要帮常秀一把,但商成却没有马上开口说话。白酒的问题很复杂,牵扯的东西
很多,匆忙之间他根本找不到一个妥当的办法,只好一边在心头梳理着头绪,一边耐心
地听田岫说下去。
“……实际上,不管是白酒还是玻璃,它们本身的成败其实并不重要。”田岫严肃
地说道,“重要的是,倘使工部在白酒的营生上碰壁,或者烧制玻璃失败,那么就有理
由指责工部办事不力。而在工部负责白酒和玻璃两桩事宜的人就是常大人,届时常大人
必然要面对御史的弹劾以及朝野的指责!还有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的事情,如今也是常
大人在一手署理过问。假若有人在白酒和玻璃上的事情弹劾他的话,他很可能会被停职
或者调职,新农具和新作法的推广也会因为他的离职而暂告停顿。”
在她说话的时候,商成一直专注地望着她,从头至尾都没有言语一声。
他刚才已经说过了,他会主动承担烧制玻璃失败的全部责任。他这样说,并不是在
宽慰常秀他们,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过低地估计了制
造玻璃的难度,又过高地估量了工部的技术水平,于是就出现了眼下的糟糕局面!
白酒的问题就不忙细想了,先说工部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的事。...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3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解经培训。1849年5月,丁韪良发表毕业论文“The Uses of Physical Science
for a Missionary”,同年10月被美北长老会派遣前往中国浙江宁波传教,11月结婚,
十天后即踏上征途,经过134天的海上航行,于1850年4月抵达香港,随后游...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6
戊戌变法的那帮人基本也是在乱整,
但戊戌变法却能彪炳千秋--八平方就少一个谭嗣同
j**n
发帖数: 13789
17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4日 转载)

来源:《炎黄春秋》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
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
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
,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的主题即是谈清末改革,我为该书写的《再版序》解释了为
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可以作为对李维民先生批评的回应。相信这场一百年前
的充满矛盾与困境的、复杂而丰富的改革运动,会引起当代国人浓厚的兴趣。

  一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香港学术界,在论述清王朝变革失败的问题上,以往占主
流的观点是:保守的清王朝统治者镇压了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又遭受了八国联军入侵的灾
难,然而,此后的清末统治者却并没有改革的诚意,在巨大危机压力下,才不得不进行虚假
的新政。日俄战争中,由于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sliechen (仙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3 20:12:40 2011, 美东)
节选自“蔡定剑: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思想的阻力,还体现在“稳定压倒一切”和“国情特殊论”。你一谈政治体制改革,马上有人说稳定压
倒一切,免谈,改革就不稳定了。一谈政治体制改革,马上就有人说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国的国情
是要中国特色。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稳定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个稳定的制度环
境是不可以的,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这点毫无疑
问。我们需要稳定,谁也不想动乱,但是稳定也不可能是压倒一切的。
《代议制政府》的作者密尔,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他说,一个政府,世界上任何一个政
府要做的事情其实就两个事:一个是保持秩序,使一个社会有秩序;一个就是推进进步。但是秩序
跟进步之间是有矛盾的。如果过分地强调秩序的话,社会的进步可能就会缓慢,或者不能进步,甚
至倒退了。如果推进...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见解。这次到浙大是他在大陆讲自由主义
的最后一场,事实上,在此以后,他追求的自由主义在大陆就要长时期地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2月17日,中国面临剧变,胡适将永远离开大陆,他跟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说过,他与共产主义“不...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http://article.m4.cn/tradition/philo/1098138.shtml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字号:小 大 2011-04-25 10:28 作者:余英时 来源: 爱思想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民主与人权这两个完全起于西方的概念,前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后者则兴起于文艺
复兴与启蒙之时[1]。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知 识分子对诸如自由﹑平等﹑社会
契约等一揽子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此着迷,以致于他们一直致力于将这些观念移植
到中国来。1949至1976年,中国大陆 的知识分子无法就民主与人权进行严肃的讨论,
而同时期的台湾和香港,自由思想则非常活跃,在那里,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受到
了凸出的关注。这一新的思想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发展,我们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的流
派。
一方面,中国自由传统的主流是以反儒学的面目出现的,在五四运动以及后来集结在台
湾《自由中国》周围的知识分子则强化了这一立场,而“发行人”胡适则独一无二地具
有既是《自由中国》又是反儒传统的双重身分。另一方面,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新儒
家也开始认真视民主和人权的课题。目...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22
☆─────────────────────────────────────☆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于 (Thu Feb 24 17:35:49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lisliechen (仙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3 20:12:40 2011, 美东)
节选自“蔡定剑: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思想的阻力,还体现在“稳定压倒一切”和“国情特殊论”。你一谈政治体制改革,马上有人说稳定压
倒一切,免谈,改革就不稳定了。一谈政治体制改革,马上就有人说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国的国情
是要中国特色。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稳定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个稳定的制度环
境是不可以的,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这点毫无疑
问。我们需要稳定,谁也不想动乱,但是稳定也不可能是压倒一切的。
《代议制政府》的作者密尔,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他说,一个政府,世界上任何一个政
府要做的事情其实就两个事:一个...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国情”论小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情”论小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0 12:49:45 2016, 美东)
人民日报1979年08月10日第3版
叶林生 王致中
对于发扬民主,有些人总是摇头。他们说:“中国的国情不适于讲民主”,“中国人不
懂得民主”。还说:“中国历来就不曾搞过民主选举”,“人多口杂,一讲民主,天下
大乱,历来如此。”听起来,他们很重视这个“历来”的“国情”,似乎还作了点历史
考证。
对此,我们也颇有兴趣。于是,一边读近代中国的一些史籍,一边也就对这个“历来”
做了点调查。中国“国情”如何,姑且不论;“国情”论的历史可真不算短了。享受着
有条不“乱”的专制之“福”的中国人民,受“国情”论的训导也很有些年头了。
近代开篇,大凡新一点的东西,总是要受到所谓“不符合中国国情”之类的非议。如今
平常不过的铁路,开头就曾被认为是“用夷变夏”的“不合国情”的怪物,被顽固们反
对了一气。只是洋枪洋炮例外,尽管新,却被认为“适合中国国情”而接受。那大...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24
陈平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
今天特意穿了唐装,提前给网友们祝贺农历的新年。中国传统新年要送红包,我给大家送的红包是什么呢?里面装的不是钱是idea,是新的思想。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讲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是新的思想。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戊戌变法两个甲子的120年。从戊戌变法到改革开放,中国从效法西方效法日本,到走出自己的路,也是走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但是也引进很多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节日。譬如说圣诞节,现在几乎是认为好像和中国的过年都差不多了,以为这是国际化的象征。其实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很多人不过圣诞节。为什么呢?因为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譬如说犹太人他们就不庆祝圣诞,虽然圣经的旧约实际上是犹太人的圣经;伊斯兰教徒也不庆祝圣诞,他们有伊斯兰的新年的节日,有自己的节日。
有趣的是,如果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的主要邻国,包括日本、印度、韩国、朝鲜,他们计算的历法都不是采用的西元。我们知道日本还是用的以前的传统,用天皇的年号;印度也定了自己建国的时间,都追溯到很早以前。
所以我送给大家的第一...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55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外蒙之脱离中国,前因后果
外蒙之脱离中国,前因后果,归结到一点:慈禧集团绞杀戊戌变法而引发1911年的辛亥
革命,从而使民族问题找到了极端的表达方式。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切中时弊、和平、理性的改良运动,虽然它对于中华民
族而言来得未免太晚(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已长达58年,其间多少次丧权辱
国、民生涂炭的耻辱记录),但还是受到中国最反动的政治势力的残酷绞杀,浸灭于血
泊之中,逼得热血青年、改革家无路可走,也无法再做什么朝野之间的“良性互动”,
改良骤然演变成革命,以暴力推翻满清王朝,武昌起义是这一逻辑发展的自然结果。我
认为这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完全不同意有些学者对这场革命的批评,我也完全不同意那
种在慈禧集团残酷扼杀百日维新之后,还认为中国应当搞君主立宪的主张。
当武昌城头起义的枪声响彻全国,各省纷纷效法武汉而宣布独立,外蒙古也在这风
潮中宣布独立,理由主要是两个:受压迫,保土保教。活佛在致中央驻库伦(即后来的
乌兰巴托)办事大臣的通牒中说:“我蒙古自康熙年间隶入版图,所受历代恩遇,不为
不厚。乃近年以来,满洲官员对我蒙古欺凌虐待,言之痛心,今内地
各省既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
f*n
发帖数: 48
26
悲哉戊戌1——没有保守派的改革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一八九八年,却知道它的干支——戊戌。这是一段几乎每个
中国人都“了解”的历史:光绪帝立志于富强,起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
一百零三天后,因为保守派慈禧太后、荣禄和投机政客袁世凯的疯狂反扑,发动
政变。囚禁光绪,杀害六君子捕掌康梁党人。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上,那是漫漫黑暗里的一道闪电,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
次最佳机遇。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君主立宪——这可能是中国的最佳
选择——的可能性。清王朝无可避免的走向没落,中国也在黑暗中再苦苦挣扎了
十三年。许多人都在痛恨慈禧的目光短渐,官僚的反动和士大夫的无知愚昧,而
把各种光环加之于维新派头上。
那似乎已经是铁案。是不可更改的历史。
然而,真是这样吗?
谁也没有想到,历史会在一百年后反而更加清晰。谁也没有想到,那样一段被
无数人重复了一百年的历史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疑点。会有这么多的证据,在拒绝
已经写就的历史。在告诉人们,还有一个真实的戊戌,还有一个真实的中国。那
才是中国的本质。
历史的价值,就在于人们通过了解历史,避免再
t****u
发帖数: 861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头坑
要暂时停一停。
下面要写的是,
- 大头在戊戌变法
- 庚子拳变
- 清末新政 - 大头另一段大展宏图意气风发的例子。
- 韬光养晦 - 大头最潦倒的日子,差点挂掉。
- 篡清
戊戌变法,我老积累不够,要先好好读读书,再来侃。
平时可以弄点大头的花边新闻。
c*c
发帖数: 2397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0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读《慈禧全传》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
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
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三读《慈禧全传》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22
32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在这场革命中登场的有清政府的
达官政要,有思想新潮、行为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还有称霸一方的乱世枭雄。
不管是铮铮铁骨的革命先烈,还是投机钻营的小人,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都是由他们共同
打造的,就像一幕完整的大戏,有的当主角,有的跑龙套;有的饰正角,有的演反派,
缺一不可。
在这台大戏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脸谱,游走于革命、不革命、反
革命的不同阵营之间,而且手法老道、左右逢源。正可谓“离离墙上草,风吹两面倒”。
一、袁世凯——最著名的“墙头草”
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到辛亥革
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他在戊戌变法中,一面和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人士称
兄道弟、打得火热,不仅积极参加维新派组织“强学会”的各种活动,还慷慨捐银500
两,为变法筹措资金;一面又暗中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眉来眼去,力表忠诚
。当维新派和顽固派的力量天平倾斜到慈禧这边后,袁世凯就立刻充当了告密者的角色
,把维新派的图谋和盘托出。他的致命一击,不仅使光绪皇帝被囚禁,慈禧太后重新垂...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3
戊戌变法,过于激进。原因就是这帮“君子”都是帮狗皮不懂的书呆子。
如果没有他们,改革会进展得更迅速。
这帮家伙应该被砍头。
如果当时袁世凯的渐进改革方法被接受,戊戌变法的成功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a*******e
发帖数: 389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治维新应该被中国学习吗?
不行,肯定不行,两国民族性完全不同,学了只有失败,戊戌变法就是好例子。日本中
下层社会有严格的等级结构,上级的命令对下级来说,是无论对错都要无条件执行的,
所以国家策略才可以快速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上对下绝对的权威和专制,这在任何时
期的中国都是做不到的。戊戌变法就是东施效颦日本,却只见其表不知其里造成的大失
败。中国要学习的话,应该向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取经,采取和缓的渐进政策。
e*u
发帖数: 10016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49:和历史约会
1949:和历史约会
陈晋
大变局的神韵
1949年的第一天,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属于什么阶层,都会明显地意识到:九州
大地改换人间已成定局。
这一天,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署名为
蒋介石。这个掌握中国最高权力已经22年的国民政府总统,在这篇元旦文告里不得不承
认和哀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所谓“戡乱”已经失败;说自己愿意向已经解放北方大片领
土的中国共产党“求和”,但条件是要保存现行的宪法、保存中华民国的法统、保存国
民党的军队,否则国民政府就要和共产党“周旋到底”。
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辞,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在这篇文告里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
,人民的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
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还说,甚至连共产党的敌人也不怀疑共产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果然,元月还没有结束,故都北平就变换了旗帜。国民政府华北“剿匪”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将军,率几十万部队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2月3日是中国旧历的大年初六,在
春节的喜庆日...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南京大屠杀真相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一息尚存:国学与国史——电影《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大屠杀
值此年终岁末的时候,一部由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片名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
不仅正在国内到处热映,甚至还跑到美国的几个城市上演去了。然而七十四年前的此时
,南京城内的我中华百万同胞和十余万国民党军溃散的官兵以及整个中华民族,也正处
在炼狱般的煎熬之中。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守卫南京城的十五万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只是稍
微地进行了一下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由于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和团长等军官首先
逃离战阵而自行溃散了。十三日,日军几乎是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占领了南
京。在占领了南京之后,日军随即就开始了时间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大强奸、大抢劫。
在这六周的时间里,南京共有三十多万我国同胞遭日军的屠杀,两万多名妇女被强奸,
财产损失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
可谓是近年来继《亮剑》、《大刀》、《中国远征军》和《南京!南京!》等意淫派电
影和电视...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7
陈寅恪,江西修水人。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世家子弟。
祖父陈宝箴,号右铭,咸丰举人,曾湘乡门生故吏。思想开明,精明强干,累官至
湖南巡抚。戊戌变法时,他是封疆大吏中惟一公开表态支持维新者。戊戌6君子中的杨
锐、刘光第,即是由陈荐用。湖南当时革新风气特别浓厚,百业兴
旺,人才济济。名震一时的时务学堂,即由其子陈三立协同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
熊希龄、唐才常、皮锡瑞等精英
合力开办,旨在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材。学生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白帽轻衫最少年”
的邵阳蔡松坡。
父亲陈三立,号散原,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等职。是坚定的维新派。但陈氏
父子受曾国藩、张之洞影响很大,关系极深,他们的变法主张比较持重稳健,与激进的
康有为、梁启超一派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也直接影响到陈寅恪后
来的思想和立场,应该引起充分注意。
戊戌变法失败后,陈氏父子被清廷同以“招引奸邪”的罪名革职,永不叙用。不
久,右铭郁郁而终。散原从此绝口不
谈世事,自号“神州袖手人”。转而致力于古诗创作,风格清奇拗涩,避俗避熟,成就
斐然,成为同光体的首领,被近代
宋诗派奉为宗祖,地位近乎北宋黄庭坚。其实他...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485
38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9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3908
在国人的印象中,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简直是一部丧权辱国、一塌糊涂的“国耻
史”、“卖国史”,怎么都离不开“误国”、“无能”、“妥协”、“投降”等负面形
容词。这种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国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式的悲情的近代史理解,究竟有
无偏颇?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西方列强在世界民族国家的残酷竞争
中来势汹汹的大环境下,这一时期的外交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风貌?本期阳光深度锁定
了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的
外交历史,力图呈现一个独特但又真实的民国外交图景。
在这一组稿件里,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民国外交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
不同角度的阐释,呈现了一系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晚清民国历史人物形象与民国外交史
,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多元看待历史的方式。
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认为民国的外交就是从如何保卫和申张“秋海棠
”中的权利开始的,它的独特不在于它有过多少挫折和失败,而是它在如此风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
陈三立和陈寅恪父子在辛亥革命前后时期的态度,一般地说,从他们写于这一时期的诗
歌中就可以得到比较直接的反映。
在陈三立的诗中,作为旧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位名宿和大儒,他一直以“乱”字来看待辛
亥革命。如,他在《情恨》一诗中自注说:“辛亥秋,避乱沪上。”这是把“辛亥革命
”和“乱”字联系在一起的铁证。又见《散原精舍文集·〈清道人遗集〉序》中说:“
辛亥革命之难兴,乱军四逼”。他进一步以“难”来看待它。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知道
陈三立诗中的“乱”字是所谓“乱军”,而非“乱党”、“战乱”之“乱”。这反映了
他对这场革命认识的陌生。
两年后,陈三立在《留别散原别墅杂诗》一诗中公开地说“乱定我复归。”
何谓“乱定”?当时已是民国三年,中国社会虽已不是晚清时代,但亦不是武昌起义前
后时期的动荡与不安,在他看来这就是“乱定”。不过,进入民国时代以后,他的诸多
旧友(如谭组庵)、儿子(如陈隆恪、陈衡恪)皆在民国政府中任职,甚至有的学者说
陈寅恪先生本人也曾出任过蔡松坡的秘书。可见,陈三立本人对辛亥革命并没有持反对
态度,也没有持支持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在传统士大夫阶层中推广及...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60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asonablej (Kegu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完全超出你想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09:55:31 2017, 美东)
2017-02-23 历史君
光绪皇帝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读后让人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往认知的感受,一个封建皇
帝没有任何八股之气息,即便今天社会上流行的陈旧腐朽之气也全然感觉不到,没有任
何官场报告常用的官话、套话和空话,更加没有假话、空话和废话,读后感到很新鲜,
一个古代君临天下傲视黎民的封建皇帝,却看不到太多自以为“奉天承运”伟大正确的
那种帝王霸气。这种气质值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深思。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
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
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和陆军学校的一片沉寂不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首先表现在巨额战争赔款直接导致了清政府在经济上的破产。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
于全国三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
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国内非理性的反抗意识日益
尖锐。1894年的夏秋之交,山东、安徽交界一带农民即以“兴华灭洋”为口号开始抗争
。其后,暴乱发展到山东、直隶交界一带,更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些斗争此
起彼伏,最后汇合成了具有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并最终引发了将清政府
送入地狱的庚子事件。
其次,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俄、英、德
、法、日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
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列强的蚕食鲸吞,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豆剖
瓜分的危险,使得清政府的统治遭到挑战,最终引发了暴力革命。
再次是鼓舞了国内反清势力必胜的信心。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以孙中山为首的反清势
力大为振奋。1894年11月24日,他建立了兴中会,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
厦之将倾”,并在会员誓词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皇族内阁”与“中共寿限”
作者: 陈奎德
“皇族内阁”的前世今生
当今发生于皇城的复辟帝制的闹剧,令笔者不得不想起1911年5月出台的满清第一届也
是最后一届内阁——“皇族内阁”。
最高当局对中国国民期望的回应,虽相距一个世纪,却如出一辙。
1911年的那个内阁,是在中国一波又一波立宪潮流涌动和国民的热切期待中浮现出来的
。结果,一盆冰水灌顶而下。
连当年最稳健的立宪派中枢张謇,在得知皇族内阁名单后,也失望叹曰:“均任亲贵,
非祖制也;复不更事,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朝野上下,不啻加离心力百倍”
。而舆论领袖梁启超更是激愤预言,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复以“宣统五年(1913年)四
字连属成一名词者”,“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
从此,立宪派顿成清廷陌路人。立宪之路既绝,革命之军必兴矣。
立宪潮流的兴起
回望前路,当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之后,中国国势日下,各国抵制清廷。慈禧恼
羞成怒,对多国宣战,放纵和支持义和团滥杀洋人,引来八国联军入京,仓皇逃窜西安
的慈禧,在戊戌之后的1901年,于流亡地西安,急不可待地发布了“预约变法”上谕。
于是,屠戮戊戌者不得不执行戊戌烈士的遗...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804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
稳定能不能压倒一切?稳定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个稳定的
制度环境是
不可以的,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这点
毫无疑问。
我们需要稳定,谁也不想动乱,但是稳定也不可能是压倒一切的。
《代议制政府》的作者密尔,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他说,一个政府,世界上
任何一个政
府要做的事情其实就两个事:一个是保持秩序,使一个社会有秩序;一个就是推进进步
。但是秩序
跟进步之间是有矛盾的。如果过分地强调秩序的话,社会的进步可能就会缓慢,或者不
能进步,甚
至倒退了。如果推进进步的话,可能会给秩序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一个好的政府是能
推进进步
的,而不单单寻求秩序。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寻求维持秩序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僵化、死
亡。这是密
尔的理论。他就讲了怎么在秩序和进步之间保持平衡。
稳定不能压倒一切,也不能以牺牲一些人最基本的权利为代价。比如我们拆了老百
姓的房子,
为了稳定压倒一切你就不要补偿吧,不要上访吧!这种稳定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后果是极
不稳定,所
以为了稳定只好采取很多的措施,包括奥运期间采取的办法,从中央派了很多干部到各
省去接访,
...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46
宋鲁郑:中国特色民主从反思中华民国开始
1978年,中国开创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并在三十年间取得巨大成功。由于中
国的模式如此之独特,西方也不由叹之为“打破了一切经济学教科书的原理”。在无可
辩驳的成功面前,国际上以相对模糊的“北京共识”来命名之。而在国内,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之称,也有借用在西方成功的“民主”一词,以“中国特色的民主或
社会主义民主”来称之。不管这种借用是否妥当,但至少反映了中国希望自我模式成功
的期盼。然而,谈到民主,却不能回避中国第一次的民主试验“中华民国”。直到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民国远远占据着与其实际历史贡献不想称的过于美化的历史地位
,没有得到必要的反思和清算。
中华民族从本质上讲是务实和讲求实际的,因此对待历史也一向如此。比如衡量一个政
权是否合法并不是看其来源,而是看其治理的有效性。如世代敬仰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世
代唾弃的王莽。同理,衡量一个朝(时)代,也是同样的标准:不在意它是以什么形式
出现,是否是汉族建立,而是看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是否推动和影响了历史
发展。秦朝虽然短命和残暴,但却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国,统一的语言,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0016
47
1949:和历史约会
陈晋
大变局的神韵
1949年的第一天,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属于什么阶层,都会明显地意识到:九州
大地改换人间已成定局。
这一天,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署名为
蒋介石。这个掌握中国最高权力已经22年的国民政府总统,在这篇元旦文告里不得不承
认和哀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所谓“戡乱”已经失败;说自己愿意向已经解放北方大片领
土的中国共产党“求和”,但条件是要保存现行的宪法、保存中华民国的法统、保存国
民党的军队,否则国民政府就要和共产党“周旋到底”。
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辞,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在这篇文告里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
,人民的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
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还说,甚至连共产党的敌人也不怀疑共产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果然,元月还没有结束,故都北平就变换了旗帜。国民政府华北“剿匪”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将军,率几十万部队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2月3日是中国旧历的大年初六,在
春节的喜庆日...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48
摘要:
对于当前共产党这个后清朝廷而言,前者一如康梁所代表的维新派,而后者则正
如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党。如果熄灭薄所代表的力量,就如同慈禧戊戌变法剿灭了维新派。虽然貌似胜利,却是给覆灭掘了个坑。
===========
薄熙来在3.15两会闭幕后第二天,在温家宝记者招待会上昭示党内路线斗争第二天,在
严厉警告薄熙来的第二天,也是消费者权益日,被一纸调令免去了重庆市委书记的职位

不得不说,这个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从说情理之中,是因为自从王立军事件后,薄熙来的仕途就不为看好,昨日温家宝在记
者招待会上不惜公然不点名的猛烈抨击薄熙来,更预示了薄熙来仕途的惨淡。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没有想到会如此迅速。在《再分析一下温家宝,薄熙来和重庆》中
,我以为温如此高调,固然一定得到了包括胡在内的支持,但是支持的程度依然难以估
测。并且按照共党近几十年的习惯看,如果高层决心对付某大员,更多会是悄无声息,
而不是大张旗鼓。毕竟,在一个没有绝对权威的时代,共党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局面,
党内分裂是大忌。
然而,薄今天确实丢了官,这个事实说明,温所得到的支持绝不仅仅来自胡,而至少是
常委一半以上。也可...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62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共无法容纳薄熙来很危险啊
就好像清朝无法容纳戊戌变法一样,虽然戊戌变法也是瞎鸡巴搞,
但是你把 人家脑袋砍掉了,彻底堵死了政治改革的道路,剩下的
就只有革命了。
我共现在,也是彻底堵死了各种其他道路,让后来者认识到,
必须用暴力才能推翻我共政权。
我共以后要下更多的力气维稳。
k********k
发帖数: 5617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假设毛泽东活到九十岁……
假设毛泽东活到九十岁……
老高的博客
随着岁月流逝,我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历史爱好者,从想象的云天落到了史实
的丛林。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以降,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革命,中国历史演变过
程中,充满了影响历史走向的偶然性和“阴差阳错”。而在与中国不同的一个成熟的、
法治的而不是人治的社会里,政治架构合理、政治运行透明,社会的历史演进就会相对
稳定,“阴差阳错”只不过是小概率
老高按: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也理应有新的领悟。
读到朱嘉明关于思考“文革”的文章《关于“文化革命”的几个假设》,觉得不乏
新意,转载于此,供关心“文革”和毛泽东的朋友参考。
朱嘉明在八十年代堪称风云人物,他与王岐山、翁永曦和黃江南,被并称为“改革
四君子”。早在1979年,翁永曦32岁,王岐山31岁,黄江南29岁,最年轻的朱嘉明才28
岁,就以“对话中南海”、给陈云等中央领导上了一课著称(不过那次他们提出的方案
,经济界、学界争论至今)。
有人告诉我:当时关于他们四人有个说法:“朱嘉明的笔,翁永曦的嘴;黄江南的
脑子,王岐山的腿。”后来我又看到另一版本:“翁永曦的脑子黄江南的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